《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网络安全法》关于数据安全与保护的法律制度(二)

第一部分 ;判断题1.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明确提出了数据主权的问 错误 题。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B×2. “棱镜门”事件之后,网络数据开放逐年深化,针对跨境 正确 流动等的国际合作不断推进。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B√3. 在微软诉美国政府案中,美国联邦第二巡回上诉法院的裁 正确 决认为,FBI 的搜查令不具域外效力。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4. 随着网络数据价值的不断增加,针对网络数据的安全威胁 也与日俱增,给数据安全保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使很多国家 正确 逐渐从“应用安全”转向“数据安全”,对网络数据的使用也 从“注重开放”转向“强调保护”。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5. 《欧盟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指令》是欧盟层面的首部网络 正确 与信息安全法。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第二部分 ;单选题√正确答案:A 无1. 2015 年 7 月 22 日,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 )提出, 国家主权和源自主权的国际规范和原则适用于一国进行的信息 通信技术活动,以及国家在其领土内对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 的管辖权。
A. 《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 的国际法原则宣言》 B. 《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 C. 《关于从国际安全的角度看信息和电信领域的 发展政府专家组的报告》 D. 《关于加强联合国同各区域和次区域组织合作 的政治宣言》 您的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C正确 √2. 《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征信机构在中国境内采集的信 正确 息的整理、保存和加工,( )。
A. 应当在中国境内进行 B. 可以在中国境内或境外进行 C. 无论在中国境内或境外,都必须由中国的技术 人员来进行 D. 应当在中国境外进行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3.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的运营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 ) 正确 应当在境内存储。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第一条为了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保护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和用户的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及与服务相关的产品(以下简称“相关产品”),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依法对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进行管理。
第四条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五条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有下列侵犯其他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一)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其他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合法权益,或者诋毁其他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或者相关产品;(二)恶意对其他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或者相关产品实施不兼容;(三)因正当理由与其他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的服务或者相关产品不兼容的,未主动向用户进行客观提示,或者欺骗、误导、强迫用户做出不使用其他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的服务或者相关产品的选择;(四)干扰或者影响用户终端上其他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或者相关产品的运行,或者修改其他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或者相关产品参数;(五)欺骗、误导、强迫用户卸载、关闭其他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或者相关产品,或者以其他方式限制用户使用其他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或者相关产品。
(六)其他违反国家法律规定的行为.第六条对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或者相关产品进行评测,应当客观公正。
评测方公开或者向用户提供评测结果的,应当同时提供评测组织者、评测方法、数据来源、用户原始评价、评测手段和评测环境等与评测活动相关的信息。
评测结果应当真实准确,与测评活动相关的信息应当完整全面。
被评测的服务或者产品与评测方的服务或者产品相同或者功能类似的,评测结果中不得含有评测方的主观评价和处置建议.被评测方对评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行或者委托第三方就评测结果进行再评测,评测方应当予以配合.本规定所称评测,是指提供平台供用户评价,或者以其他方式对互联网信息服务或者相关产品的性能等进行评价和测试。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公布日期】2021.12.03•【文号】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令第17号•【施行日期】2022.03.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宗教正文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令第17号《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已经国家宗教事务局按规定程序审议通过,并经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同意,现予公布,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庄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公安部部长赵克志国家安全部部长陈文清2021年12月3日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包括互联网宗教信息发布服务、转载服务、传播平台服务以及其他与互联网宗教信息相关的服务。
第三条从事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我国宗教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维护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民族和睦。
第四条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
第五条宗教事务部门依法对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进行监督管理,网信部门、电信主管部门、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等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负责有关行政管理工作。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应当会同网信部门、电信主管部门、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等建立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协调机制。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全文文档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全文文档Full text document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 mana gement measures编订:JinTai College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全文文档小泰温馨提示:规章制度是指用人单位制定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
本文档根据规则制度书写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修改及打印。
互联网信息服务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类。
下面小泰为大家精心搜集了关于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全文,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第一条为了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必须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互联网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提供信息的服务活动。
第三条互联网信息服务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类。
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有偿提供信息或者网页制作等服务活动。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无偿提供具有公开性、共享性信息的服务活动。
第四条国家对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许可制度;对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备案制度。
未取得许可或者未履行备案手续的,不得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
第五条从事新闻、出版、教育、医疗保健、药品和医疗器械等互联网信息服务,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有关规定须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的,在申请经营许可或者履行备案手续前,应当依法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第六条从事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除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规定的要求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业务发展计划及相关技术方案;(二)有健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包括网站安全保障措施、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用户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三)服务项目属于本办法第五条规定范围的,已取得有关主管部门同意的文件。
一图读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一图读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网络无所不在,信息无所不在,网络和信息结合起来,就充满了我们生活的空间,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轨迹。
可是较起真儿来,你真懂了国家是怎么管理网络信息的吗?你真了解了互联网企业应该在运营中注意哪些问题吗?今天,小编就从互联网信息管理的一个最基本的行政法规讲讲起。
互联网进入中国是九十年代的事情了,一开始对于互联网信息的管理就是一个原则:网下怎么管,网上就怎么管。
可是,互联网毕竟有自己的个性,有些事儿还真不是从网下挪到网上那么简单。
于是乎,经过一个阶段的摸索,第一个关于互联网信息管理的行政法规就出台了,那就是国务院于2000年9月25日颁布并施行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因为是国院院令第292号颁布的,所以业内人士都简称其为国务院292号令。
看了小编这篇文章之后,你再跟别人提起这个行政法规的时候,一定要叫它的小名“292号令”,只要你一说别人一定会对你另眼相看.国务院292号令是我国关于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的一个最基本的行政法规,把它读懂了,关于互联网的问题你就理解大半了。
先看小编制作的思维导图:互联网信息服务大概就讲了六个方面的事儿,下面一一道来。
第一个问题:是什么292号令是这么说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提供信息的服务活动。
”够简单,够明了,但无所不包,所以只要通过互联网向别人传播信息,无论你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个人,就都归292号令管。
不过,这一句话也太简单了,为了进一步说明互联网信息服务是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电信业务分类目录(2015年版)》中对此作了详细的规定,请看图:互联网信息服务在电信业务里属于B25项,具体有5个方面的内容:信息发布平台和递送服务、信息搜索查询服务、信息社区平台服务、信息即时交互服务、信息保护和处理服务等。
1.信息发布平台和递送服务是指建立信息平台,为其他单位或个人用户发布文本、图片、音视频、应用软件等信息提供平台的服务。
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医疗卫生信息服务机构只能提供医疗卫生信息咨询服务,不得从事网上诊疗活动。
下面这个小系列,认真收集了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的管理方法,供大家参考。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条为规范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活动,促进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号文件及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是指通过设立医疗卫生网站或者发布医疗卫生信息,向互联网用户提供医疗卫生信息的服务活动。
第三条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信息。
信息服务分为两类:运营和非运营。
商务服务是指为互联网用户提供信息或制作网页等服务活动;非经营性服务是指免费向互联网用户提供开放、共享的医疗卫生信息。
第四条医疗卫生信息服务机构只能提供医疗卫生信息咨询服务,不得从事网上诊疗活动。
利用互联网开展远程医疗咨询服务是一种医疗行为,必须符合卫生部的相关规定,如《关于加强远程医疗会诊管理的通知》,且只能在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之间进行。
第五条医疗卫生网站或者发布医疗卫生信息的网站提供的医疗卫生信息必须科学准确,并注明信息来源。
发布或转载卫生政策、疫情、重大卫生事件等相关卫生信息时,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医疗保健相关产品的广告信息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批准的内容发布,不得扩大疗效或者促进治疗效果。
禁止生产、出版、发布含有封建迷信内容的信息和虚假信息。
第六条经营性或非经营性医疗卫生网站和发布医疗卫生信息的网站,应当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向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申请办理营业执照或者备案手续。
第七条申请审批医疗卫生网站或者发布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的网站,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下列材料:1.申请表。
内容包括:网站类别、内容、服务性质(经营性或非经营性)、网站设置地点、预定服务开始日期、招标机构性质、邮寄地址、邮政编码、负责人及其身份证号码、联系人、电话号码等。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维护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公众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的合法权益,规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人民国境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互联网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提供信息服务的活动。
第三条互联网信息容主管部门依照职责负责互联网信息容管理,协调国务院电信主管部门、国务院公安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对互联网信息容实施监督管理。
国务院电信主管部门依照职责负责互联网行业管理,负责对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市场准入、市场秩序、网络资源、网络信息安全等实施监督管理。
国务院公安部门依照职责负责互联网安全监督,维护互联网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防和惩治网络犯罪活动。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围对互联网信息服务实施管理。
地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职责依照有关规定确定。
第四条鼓励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传播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
第五条鼓励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开展行业自律活动,鼓励公众监督互联网信息服务。
第二章设立第六条互联网信息服务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类。
从事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应当获得电信主管部门颁发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增值电信业务经营可;从事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应当在电信主管部门备案。
未取得可或者未履行备案手续的,不得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
第七条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应在三年未受到电信主管部门吊销互联网信息服务增值电信业务经营可证件或者取消备案的处罚。
在申请互联网信息服务增值电信业务经营可或者履行备案手续时,应当向电信主管部门提供以下材料:(一)主办者等相关人员的真实明文件、地址、联系式等基本情况;(二)拟使用的名称、互联网地址、服务器所在地、接入服务提供者等有关情况;(三)拟提供的服务项目及相关主管部门的可文件;(四) 公安机关出具的安全检查意见。
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应当具备符合规定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保障措施。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该办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必须遵守该办法。
互联网信息服务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类,国家对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许可制度,对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备案制度。
未取得许可或者未履行备案手续的,不得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
对于从事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除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规定的要求外,还应当具备有业务发展计划及相关技术方案、有健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措施等条件。
申请人需要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互联网信息服务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并在取得经营许可证后向企业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手续。
对于从事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需要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备案材料应当包括主办单位和网站负责人的基本情况、网站网址和服务项目等。
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对备案材料齐全的,应当予以备案并编号。
此外,根据2024年1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68号公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修订的《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也进一步规范了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备案及备案管理,明确了未经备案不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
总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是为了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保障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健康发展而制定的,对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的组织和个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互联网信息服务需要进行备案管理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互联网信息服务需要进行备案管理制度篇一:【每日一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每日一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2000年9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92号公布根据20xx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规定》修订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必须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互联网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提供信息的服务活动。
第三条互联网信息服务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类。
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有偿提供信息或者网页制作等服务活动。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无偿提供具有公开性、共享性信息的服务活动。
第四条国家对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许可制度;对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备案制度。
未取得许可或者未履行备案手续的,不得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
第五条从事新闻、出版、教育、医疗保健、药品和医疗器械等互联网信息服务,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有关规定须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的,在申请经营许可或者履行备案手续前,应当依法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第六条从事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除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规定的要求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业务发展计划及相关技术方案;(二)有健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包括网站安全保障措施、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用户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三)服务项目属于本办法第五条规定范围的,已取得有关主管部门同意的文件。
第七条从事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互联网信息服务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以下简称经营许可证)。
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审查完毕,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目录第一节《办法》的概况 (3)一、制定《办法》的目的 (3)二、制定《办法》的依据 (3)三、《办法》的适用范围 (3)四、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的概念 (3)五、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的类型 (3)六、监管机制 (3)第二节药品信息网站的申请要求 (4)一、申请程序 (4)二、《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的核发 (4)三、互联网药品信息内容的具体要求 (5)四、申请者的资格要求 (5)五、申请提供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所需材料 (6)第三节药品信息网站的审批权限 (7)一、受理权的使用及时限 (7)二、审核权的使用及时限 (7)三、《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管理办法 (8)四、关于信息服务提供者发生变更的相关规定 (8)五、变更的管理及时限 (9)六、日常管理 (9)第四节处罚情况 (9)一、对无证或使用无效资格证书的处罚规定 (9)二、对不标注证书编号的处罚规定 (10)三、信息服务提供者违反本《办法》的处罚规定 (10)四、执行处罚的(主管)部门 (10)五、对药品监管部门的管理规定 (11)第五节江西省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申报审核须知 (11)一、审核程序与要求 (11)二、变更手续与要求 (12)第六节实例样本 (13)许可程序 (13)一、受理 (13)二、审核 (15)三、复审 (16)四、审定 (17)五、行政许可决定 (17)六、送达 (18)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一节《办法》的概况一、制定《办法》的目的为加强药品监督管理,规范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活动,保证互联网药品信息的真实、准确。
二、制定《办法》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行政许可法》三、《办法》的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活动。
四、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的概念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提供药品(含医疗器械)信息的服务活动。
五、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的类型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类。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为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行为,保护公共利益和用户权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章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第一节互联网信息服务分类互联网信息服务分为以下四类:(一)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二)互联网出版服务;(三)网络游戏服务;(四)互联网传媒服务。
第二节互联网信息服务单位和个人的基本义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履行下列基本义务:(一)对提供的互联网信息内容负责,保证信息内容的真实、准确、合法和合理;(二)采取措施,保护用户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三)特别是涉及未成年人信息的服务单位和个人,应当加强保护。
第三节互联网信息服务内容审核互联网信息服务单位和个人应当对其提供的信息内容审核,禁止发布含有以下内容的信息:(一)违反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内容;(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内容;(三)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和破坏民族团结的内容;(四)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内容;(五)侵害他人名誉、隐私、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等合法权益的内容;(六)从事非法活动和犯罪活动的内容;(七)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内容。
第四节互联网信息服务合同互联网信息服务单位和个人应当与用户签署服务合同,明确以下内容:(一)服务内容和费用;(二)用户权利和义务;(三)终止服务的条件和方式;(四)争议解决和违约责任的处理。
第四章监督管理第一节监督检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及其派出机构应当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的监督检查工作,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处理。
第二节处罚措施对违反本办法的单位和个人,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及其派出机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责令停业整顿;(二)暂停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的资格;(三)吊销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四)罚款;(五)追究法律责任。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2024年修订)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2024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24.01.18•【文号】•【施行日期】2024.01.18•【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电子信息正文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2005年2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令第33号公布,自2005年3月20日起施行。
根据2024年1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68号公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修订。
)第一条为规范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及备案管理,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履行备案手续,实施备案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全国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指导,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以下简称“省通信管理局”)具体实施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备案管理工作。
拟从事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应当向其住所所在地省通信管理局履行备案手续。
第四条省通信管理局在备案管理中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提供便民、优质、高效的服务。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从事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时,应当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接受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应当依法履行备案手续。
未经备案,不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
本办法所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组织或个人利用通过互联网域名访问的网站或者利用仅能通过互联网IP地址访问的网站,提供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
第六条省通信管理局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采用网上备案方式进行备案管理。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问题解答5(作者:爱智猫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问题解答系列5作者:爱智猫整理日期:2022年4月21、怎样算利用宗教欺骗、胁迫取得财物?《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十四条互联网宗教信息不得含有下列内容:(三)利用宗教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或者利用宗教损害公民身体健康,欺骗、胁迫取得财物的▪常见问题:问:网上自称活佛的有真的吗?答:大多都是假的,活佛都需要经过认定备案,编号可以在中央统战部网站查询。
问:网上自称仁波切、上师的是真的吗?答:大多都是假的,谨防上当受骗。
问:出家人能在网上或者微信群里化缘吗?答:不能。
问:网上号召捐钱建庙的是真的吗?答:大多是假的,就算真的建庙也不能用这种方式募捐。
问:我是经过认定的宗教教职人员,信徒主动通过微信、支付宝给我个人的钱,可以收吗?答:可以。
但是供养、布施、奉献、乜贴都是自愿的,不能主动索取,更不能强制或者摊派。
问:“还愿”必须给钱吗?答:不是必须给钱,谨防诈骗。
问:想学习宗教功修,但是要先交会费,这种可以参加吗?答:不建议参加,谨防落入网络传销。
问:网上的功德箱是真的吗?是寺庙设的功德箱吗?答:不是。
问:怎样算利用宗教胁迫别人?答:比如说不捐钱就有血光之灾,需要破财免灾,不布施就没有福报,就会减阳寿,不供养就不能转世,就下地狱,或者家人亲友会受牵连等。
问:网上说能办皈依证的可信吗?答:不可信。
问:网上说能“斩桃花”、“求姻缘”,但是需要交钱的是真的吗?答:大都是骗钱的。
问:感觉自己被“宗教大师”骗了或者胁迫了怎么办?答:可以向平台举报、向公安机关报案,可以要求赔偿,或者向法院提起诉讼,涉及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22、怎样算违背独立自主自办原则?《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十四条互联网宗教信息不得含有下列内容:······(四)违背我国宗教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的▪常见问题:问:什么是我国宗教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答:我国宪法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促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新闻信息,包括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以及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评论。
第三条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应当遵守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促进形成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
第四条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第二章许可第五条通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论坛、博客、微博客、公众账号、即时通信工具、网络直播等形式向社会公众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应当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禁止未经许可或超越许可范围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活动。
前款所称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包括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转载服务、传播平台服务。
第六条申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法人;(二)主要负责人、总编辑是中国公民;(三)有与服务相适应的专职新闻编辑人员、内容审核人员和技术保障人员;(四)有健全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制度;(五)有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可控的技术保障措施;(六)有与服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和资金。
申请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许可的,应当是新闻单位(含其控股的单位)或新闻宣传部门主管的单位。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详细解读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对企业的影响及对策黄春林汇业律师事务所律师2011年7月30日,社会各界期待已久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终于发布征求意见稿。
《管理规定》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行为规范终于有法可依。
本文主要从《管理规定》与国务院2000年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比较中,详细解读《管理规定》的主要内容,以及对信息服务企业的影响和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管理规定》与《管理办法》的关系(一)法律位阶关系根据我国《立法法》相关规定,《管理办法》于2000年9月20日由国务院第31次常务会议通过,由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签署发布,属于行政法规;而《管理规定》由工信部发布,属于部门规章。
此外,根据《管理规定》第1条规定,《管理规定》是根据《电信条例》和《管理办法》制定的,所以,《管理规定》的立法授权来源于《管理办法》的法律、法规。
所以,《管理办法》是《管理规定》的上位法,法律位阶上高于《管理规定》。
(二)调整内容方面《管理办法》主要调整的是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准入资质问题,即主要调整的监管机构与市场主体的法律关系;而《管理规定》主要调整的是互联网信息服务行为的规范性,即主要调整的是市场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包括信息服务提供者之间、信息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法律关系。
综上,尽管两部法律名称上非常相近,但是在法律位阶和调整内容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
二、《管理规定》的主要内容(一)规范的内容从互联网信息服务扩大到了服务及服务相关的产品根据《管理规定》第2条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及与服务相关的产品,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次新发布的《管理规定》将“与服务相关的产品”也纳入其中,立法更加科学,保护更为彻底。
这里的“与服务相关的产品”,例如为了提供信息服务而必须在用户端安装的软件或程序。
(二)确立了“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原则在互联网信息服务领域的适用本次新出台的《管理规定》首次在法律文件中提出了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即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原则在之后的条款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具有较强的可执行性。
互联网行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互联网行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催生了大量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
为了保障公众利益,维护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相关部门出台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本文将从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定义、主要内容以及实施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定义与范围互联网信息服务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互联网向公众提供信息内容、传递信息、提供数据存储空间等服务的行为。
互联网信息服务的范围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网络新闻传播、网络直播、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网络购物等。
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的原则1.合法性原则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应遵守法律法规,不得传播非法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淫秽色情、赌博、暴力恐怖等违法有害信息。
2.真实性原则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应确保所提供的信息真实可靠,不得发布虚假广告、虚假宣传、虚假商品等误导用户的信息。
3.安全性原则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障用户个人信息和数据的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黑客攻击等安全威胁。
4.道德性原则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应遵守社会公德,不得传播恶俗低俗、不良信息,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三、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的主要内容1.信息内容审查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应建立健全信息内容审查制度,对用户发布的信息进行审查,过滤违法有害信息。
2.用户实名认证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互联网信息服务中存在的虚假信息问题,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应要求用户进行实名认证,确保用户身份真实可靠。
3.网络安全保护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应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护体系,加强网络防护和安全监测,及时发现和应对网络安全事件。
4.违法信息处理一旦发现用户发布违法信息,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应依法采取删除、屏蔽、限制用户账号等措施,防止违法信息的传播和扩散。
四、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的执行方式1.自律机制互联网行业内的各大服务提供商应建立自律机制,制定行业规范,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共同维护网络生态环境。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1. 引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内容的快速增长给信息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为了维护互联网健康有序的发展,保障公众的权益,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
本文将介绍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相关内容。
2. 背景和目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互联网信息服务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观点的重要渠道。
然而,不规范的信息发布和传播可能会对公众的利益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制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是为了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
3. 主要内容3.1 信息服务许可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任何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机构或个人必须取得相应的信息服务许可。
这意味着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需要向相关管理部门申请并通过审核,方可进行信息服务的提供。
3.2 信息内容审核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在提供信息服务之前,应对其所提供的信息内容进行审核。
审核的重点包括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道德性,以及对公众的不良影响等方面。
3.3 用户权益保护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强调保护用户的权益。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切实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并禁止将用户个人信息向第三方或未经授权的组织或个人进行泄露、出售等行为。
3.4 违法和不良信息的处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要求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对发布的违法和不良信息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删除、屏蔽等。
同时,还要积极配合有关主管部门进行相关调查和处理。
3.5 行政监管和处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相关部门对互联网信息服务的运营进行监督和检查,对违反管理办法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
同时,对于严重违法行为,还可以采取停止服务、吊销许可等措施。
4. 推进措施加强信息服务许可的审核和管理力度,提高准入门槛,规范市场竞争。
完善信息内容审核机制,建立更加严格的信息审核标准,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加强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建立健全的用户权益保护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
《关于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的通告》

各省级烟草专卖局,各通信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近年来,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的现象日益增多,销售假冒伪劣卷烟问题尤为突出,扰乱市场秩序,危害公民健康,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
为保证国家烟草专卖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国家烟草专卖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决定,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
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一、禁止未取得烟草专卖许可证的组织和个人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非法经营卷烟、雪茄烟、烟丝、烟叶、复烤烟叶、卷烟纸、滤嘴棒、烟用丝束、烟草专用机械等烟草专卖品。
依法取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或者特种烟草专卖经营企业许可证的企业应当在烟草专卖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下,在指定的网络交易平台开展经营活动。
烟草专卖行政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信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经营烟草专卖品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二、禁止为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292号)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内容。
除烟草专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网络交易平台之外,其他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都不得为经营烟草专卖品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有责任和义务通过管理制度、技术措施积极开展工作,发现有利用其平台非法从事烟草专卖品经营业务的,应立即采取措施,删除违法信息,保存有关记录并向当地烟草专卖行政管理部门、通信管理部门、公安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三、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行为。
电信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电信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电信业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保证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发展与规范,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
本文将深入探讨电信业互联网信息服务的管理办法,并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背景及意义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出台,是为了规范电信业互联网信息服务,维护国家和公民的利益,促进信息技术与互联网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这些管理办法旨在确保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安全、便利和可持续发展。
二、互联网信息服务的范围与分类互联网信息服务涵盖了网络内容的发布、传播和存储所有环节,可以分为在线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
根据内容特点和服务对象不同,互联网信息服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分类:社交媒体服务、搜索引擎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在线新闻信息服务等。
三、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的规范原则1. 法律遵循原则电信业互联网信息服务需要遵循我国法律法规,不得传播违法违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淫秽色情、赌博、暴力恐怖等内容。
2. 安全保障原则电信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方要采取措施保障用户信息安全,同时也要保护信息发布者的合法权益,防止信息被不法人员窃取或滥用。
3. 道德底线原则电信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方要自律,遵守社会道德底线,避免传播不良信息和低俗内容,对社会有积极的影响。
四、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的主要内容1. 内容审查与监管机制电信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方应建立健全内容审查与监管机制。
对发布的信息进行审查,确保内容合法、真实、准确。
并依法保护原创作品的版权。
2. 用户权益保障电信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方应保障用户的隐私权,不得泄露、篡改用户信息。
同时,也要在用户留言、评论等环节加强管理,对违法言论采取限制措施。
3. 广告与商业推广管理电信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方应对广告内容进行审查,并确保广告信息真实、合法。
此外,也要对商业推广行为进行监管,防止虚假宣传、误导用户。
4. 数据安全与保护电信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方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加强河南省网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网络食品销售行为,依法查处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保证食品安全,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通信管理局制定了《河南省网络食品销售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河南省通信管理局2017年2月17日河南省网络食品销售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省网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网络食品销售行为,依法查处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保证食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食品召回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以下简称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以及通过第三方平台或者自建的网站进行交易的食品生产销售者(以下简称入网食品生产销售者),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本办法的规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网络食品销售,是指通过互联网销售食品(含食用农产品、食品添加剂)的经营活动。
第四条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指导全省网络食品销售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网络食品销售监督管理工作。
省通信管理局负责第三方平台提供者、自建网站相关电信与信息服务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从事网络食品销售,应当遵循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开展销售活动,保证食品安全,遵守商业道德,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六条互联网食品监督管理,应当推进诚信体系建设,推动部门协作;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均可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举报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等机构的作用,促进社会共治。
第二章入网食品生产销售者的义务第七条入网食品销售者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并按照许可证规定的经营项目从事食品销售活动,不得超范围经营。
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的,不得从事网络食品销售活动。
法律、法规规定不需要取得食品经营许可的除外。
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者,通过网络销售其生产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经营许可,但应当遵守本办法有关网络食品销售的规定。
第八条通过自建网站交易的食品生产销售者应当在通信主管部门进行网站备案后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取得备案号。
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完成备案后7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开相关备案信息。
备案信息包括域名、IP地址、网站备案号、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姓名、备案号等。
第九条入网食品生产销售者可以通过自建网站从事网络食品销售,也可以通过第三方平台从事网络食品销售。
第十条通过自建网站交易食品的生产销售者应当具备数据备份、故障恢复等技术条件,保障网络食品交易数据和资料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第十一条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交易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在其经营活动主页面显著位置公示其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
通过自建网站交易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在其网站首页显著位置公示营业执照、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
相关信息应当真实准确,画面清晰,容易辨识。
《食品经营许可证》信息发生变更的,入网食品销售者应当在信息变更被核准后在其网站首页以及网络食品信息发布页面进行更新。
入网食品生产销售者应当履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食品安全义务,应当对网络食品安全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二条入网食品生产销售者应当具有与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固定的食品经营场所,贮存场所视同食品经营场所。
食品经营场所、贮存场所的场地环境、卫生状况、结构布局、设备设施等方面应当能够满足保障所经营或贮存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
第十三条通过互联网销售的食品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
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禁止销售的食品,不得在网上进行信息发布及交易。
第十四条入网食品生产销售者销售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非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的,除符合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外,还应当依法公示产品注册证书或者备案凭证,并链接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网站对应的数据查询页面。
保健食品还应当显著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不得进行网络交易。
第十五条入网食品生产销售者不得从事下列行为:(一)网上刊载的食品名称、成分或者配料表、产地、保质期、贮存条件,生产者名称、地址等信息与食品标签或者标识不一致;(二)网上刊载的非保健食品信息明示或者暗示具有保健功能;网上刊载的保健食品的注册证书或者备案凭证等信息与注册或者备案信息不一致;(三)网上刊载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信息明示或者暗示具有益智、增加抵抗力、提高免疫力、保护肠道等功能或者保健作用;(四)对在贮存、运输、食用等方面有特殊要求的食品,未在网上刊载的食品信息中予以说明和提示;(五)法律、法规规定禁止从事的其他行为。
第十六条入网食品销售者购进食品时,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出厂检验合格证或者及其他合格证明,并留存相关资料。
经营进口食品的还应当取得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材料。
入网食品销售企业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
第十七条入网食品生产销售者经营有保鲜、保温、冷藏或者冷冻等特殊贮存条件要求食品的,应当采取能够保证食品安全的贮存、运输措施,或者委托具备相应贮存、运输能力的企业贮存、配送。
第十八条入网食品生产销售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消费者出具发票等销售凭证;征得消费者同意的,可以以电子化形式出具。
电子化的销售凭证,可以作为处理消费投诉的依据。
第十九条入网食品生产销售者应当建立供货者档案,留存完整有效的供货企业资质证明文件、购销凭证等信息,保证食品来源合法、质量合格。
记录、凭证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不得少于两年。
第二十条入网食品生产销售者发现其生产销售的食品属于不安全食品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销售,采取通知或者公告的方式告知相关食品生产销售者停止生产销售、消费者停止食用,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控食品安全风险,做好停止生产销售和通知情况记录。
食品销售者对因自身原因所导致的不安全食品,应当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其销售的范围内主动召回。
第二十一条入网食品生产销售者应当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抽检和对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查处,按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提供网络食品交易相关数据和信息。
第三章第三方平台提供者的义务第二十二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履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食品安全义务。
第二十三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在通信主管部门取得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后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取得备案号。
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完成备案后7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开相关备案信息。
备案信息包括域名、IP地址、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姓名、备案号等。
第二十四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具备数据备份、故障恢复等技术条件,保障网络食品交易数据和资料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第二十五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建立并执行入网食品生产销售者审查登记、食品安全自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制止及报告、严重违法行为平台服务停止、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处理等制度,并在网络平台上公开。
第二十六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生产销售者食品经营许可证等材料进行审查,如实记录并及时更新。
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用农产品经营者营业执照、入网食品添加剂经营者营业执照以及入网交易食用农产品的个人的身份证号码、住址、联系方式等信息进行登记,如实记录并及时更新。
第二十七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建立在其平台经营的食品经营者档案,记录入网食品生产销售者的基本情况、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等信息。
第二十八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和通过自建网站交易食品的经营者应当记录、保存食品交易信息,保存时间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6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时间不得少于2年。
第二十九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设置专门的网络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或者指定专职管理人员,对平台上的食品经营行为及信息进行检查,发现存在违法行为或者其他食品安全问题的,应当及时制止,并向网络经营者所在地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发现严重违法行为的,应当立即停止提供第三方平台服务。
第三十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发现入网食品生产销售者有下列严重违法行为之一的,应当停止向其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一)入网食品生产销售者因涉嫌食品安全犯罪被立案侦查或者提起公诉的;(二)入网食品生产销售者因食品安全相关犯罪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的;(三)入网食品生产销售者因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被公安机关拘留或者给予其他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入网食品生产销售者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作出吊销许可证、责令停产停业等处罚的;第三十一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及时接收、处理和报告食品安全信息。
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依法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平台内食品经营活动的日常监管、投诉举报处理、违法行为查处等工作,按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提供网络食品交易相关数据和信息。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第三方平台内有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要求第三方平台提供者采取措施制止的,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予以配合。
第三十二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应当及时采取督促食品经营者停止销售、协助召回等措施;在食品经营者未及时删除互联网上销售的涉及不合格食品的相关信息时,有义务对相关信息进行屏蔽。
第三十三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协助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平台内销售的食品实施监督抽检。
鼓励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建立食品质量抽检制度,对平台内销售的食品进行自检,或者借助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抽检,切实保障平台内销售食品的质量安全。
第三十四条鼓励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网络食品交易主体身份认证、质量安全认证、信用评价、信息化管理等专业服务,提高第三方平台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第三十五条消费者通过第三方平台购买食品,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入网食品生产销售者要求赔偿。
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由第三方平台提供者赔偿。
第三方平台提供者赔偿后,有权向入网食品生产销售者追偿。
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作出更有利于消费者的承诺的,应当履行其承诺。
第三十六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自身从事网络食品销售的,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并遵守本办法第二章的规定。
对自营食品,应当以显著方式进行标记,以区别于平台内其他经营者销售的食品,避免消费者产生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