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试卷(无答案)
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2019 年高一放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 I 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 每题 2 分,共 60 分 )1.春秋期间跟着田户分别经营的生产关系慢慢固定下来,西周那种“千耦其耘”的集体耕作场景逐渐消逝。
这一进步使得“民不愿全力于公田”,于是税制改革势在必行。
促进这一期间税制改革的根来源因是A.保持国家财政 B .小农经济出现C.私田大批开垦 D .耕种技术提升2.在苏北乡村流传着一首民谣: “筛麦子 , 磨面面 , 外婆来了吃啥饭?吃燃面 , 打鸡蛋。
杀公鸡 ,叫鸣哩。
杀母鸡, 下蛋哩。
杀鸭子, 鸭子叫的嘎嘎的 ! ”这首民谣从实质上反应了() A. 农民富饶安适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据有重要的地位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特点D.商品经济极端落伍3.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
”该诗句能够反应出当时A.耕犁技术获得重要进步 B .浇灌工具用于农业生产C.筒车已经用于农业浇灌 D .水排冶铁提升生产效率4.历史唯心主义者以为: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演变。
以下各对应关系切合此结论的是A.铁犁牛耕——私田出现B.王室衰微——井田崩溃C.小农经济——封建制度D.刀耕火种——分封礼乐5. 明清期间 , 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顶峰, 并分别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势。
这里的“变异”主假如指()A. 私营手工业据有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B.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C." 机户出资 , 机工卖力 " 的生产方式D.白银逐渐成为广泛流通的钱币6.下表主要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呼变化的状况,以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由在于朝代称臣、人、众、野田客、部佃客、庄客、农夫、仆谓人曲户A.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B.自给自足封建小农经济的形成C.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D.农民经济地位的不停提升7.两晋南朝期间,江南地域水稻由本来的直播变为育秧移栽,广泛推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养果树、栽种药材等。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唱到:“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
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
”这一变化源于( )①产品分配方式发生变化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③生产经营形式的改变④农业合作社运动向纵深发展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是在考查农村的改革。
改革开放后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并没有改变,不能选含②的,农村的改革并不是农业合作社运动向纵深发展,不能选含④的,①、③又是对农村改革的正确描述,并且也均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 “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全球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
此对联注解的国民经济建设路线或方针是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B.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C.“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参考答案:D3. 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①工商业市镇的兴起②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③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④劳动力成为商品⑤晋商、徽商等商帮形成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参考答案: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商业经济发展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结合所学,①③④⑤均符合所学,故选B。
中国古代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所以排除②,即排除ACD。
故选B。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明清商业经济的成就4. 据《苏州府风俗考》记载,明朝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房工作减,比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中反映的情况有①工匠有一定技术水平②出现劳务市场③存在失业现象④实行计日工资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①与“工匠各有专能”相符。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温馨提示: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且用2B铅笔把对应的准考证号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数据表。
此表反映了这一时期:A. 铁农具已在全国普遍推广了B. 水力鼓风冶铁技术提高了铁器产量C. 铁农具已经出现并运用在生产部门D. 铁农具在中原地区的运用最为广泛【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战国时期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的数量比重较大,说明战国时期铁农具已经出现并应用于生产部门,故C正确。
依据表格中出的地点,可以看出铁农具辽宁、山西、湖南和广西使用,但是还不能说明铁农具已在全国普遍推广了,故A错误。
水力鼓风治铁技术出现在东汉时期,与表格的时间“战国时期”不符合,故B错误。
材料看出广西、湖南都不是中原地区,无法证明在中原地区最为广泛。
D错误。
2.在中国古代,农业被统治者看做立国之“本”。
千百年来,中国农业经营方式的基本特点是:A. 以小农个体经营为主B. 较早地采用铁犁牛耕C. 重视水利灌溉事业D.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答案】A【解析】【详解】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含答案
宁夏平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A. 自然经济的形成B. 商业经济的发展C. 井田制的确立D. 铁犁牛耕的逐渐推广【答案】D【解析】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建立和铁犁牛耕的逐渐推广,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即铁犁牛耕的逐渐推广,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2.民间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
下侧邮票所体现的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A. 男耕女织B. 铁犁牛耕C. 集体劳作D. 刀耕火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内容显示男主人在外正通过铁犁牛耕进行农业生产而妻子在家进行纺织,这体现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生产特点,答案选A。
3. “巷坊桥门及隐僻出处,俱是铺席买卖”反映我国古代某一时期商业环境相对宽松,该现象的出现应该不晚于下列哪个朝代A. 汉朝B. 隋朝C. 宋朝D. 明朝【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唐代之前,商业活动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市、坊严格分开;而从北宋开始,城市中市、坊的界限被打破,店铺可以随处可设。
“坊巷桥头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的景象最早可能出现在北宋时期,故D项正确;AB项时期严格的坊市制度;D项晚于C项。
所以答案选C。
4.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
三者并存局面最早出现于A. 夏商周时期B. 春秋战国时期C. 秦汉时期D. 隋唐时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设问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者并存局面最早的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是古代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开始并存,故B正确。
夏商周时期没有形成小农经济,不可能有家庭手工业,故A排除。
秦汉时期,不是最早的并存时期,故C排除。
隋唐时期,也不是最早的并存时期,故D排除。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周口市扶沟高中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周口市扶沟高中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诗经》云:“千耦其耘。
”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上述现象变化主要得益于()A. 土地私有制确立B. 铁犁牛耕的运用C. 赋税制的改革D. 重农抑商政策2.潮汕方言中流传不少农业谚语,比如“立秋有雨,庄稼点头”“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压平埠(意为提高产量)”、“早田深水养,晚田一巴掌”、“换田不如换种”等,这些谚语整体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A. 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 精耕细作的特点C. 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 注重因地制宜3.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
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A. 众人集体生产B. 田庄规模生产C. 个体农户耕作D. 官府募民耕作4.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
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
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这反映出当时()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5.西南农业普遍实现精耕细作铁器成为西南主要生产工具C. 铁器在逐步向西南地区推广D. 西南冶铁技术水平领先全国6.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
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
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A. 注重新技术的创新研究与推广B. 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C. 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D. 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7.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
这一举措()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 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C. 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 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8.明代中后期,松江府的棉纺织业,苏州和浙江湖州、杭州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江西铅山的造纸业以及景德镇的制瓷业闻名全国。
【历史】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A. ④①②③B. ④①③②C. ④②③①D. ②④③①【答案】D【解析】“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最早出现于明朝中后期,“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开始于春秋战国,“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出现于宋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描绘的是唐代的越窑,故正确的顺序是②④③①,,排除ABC,选D。
2. 司马迁说:“渠就,用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倾,收皆亩一钟。
于是,关中成沃野,无凶年。
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该材料反映了古代哪一工程在秦统一中的作用A. 都江堰B. 郑国渠C. 坎儿井D. 大运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史地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依据所学历史地理知识,结合材料中“关中”“秦以富强”等信息判断,只有郑国渠符合题目要求。
所以答案选B。
3.天津杨柳青年画《春牛图》反映了我国立春重要的民俗——“鞭打春牛”。
春牛不是活的耕牛,而是泥捏纸粘的“土牛”。
据考证,这一风俗在周代已经出现,《周礼》中的“出土牛以送寒意”就是最早的记载。
“鞭打春牛”的习俗反映了A. 我国古代对牛等动物的崇拜B. 牛耕在西周时已经出现并推广C. 生产方式对生活习俗的重大影响D. 我国古代农耕文明高度发达【答案】C【解析】立春日“鞭打春牛”是一种策励农耕的民俗活动,象征着让牛辛勤耕作,勿误农时,并期盼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说明铁犁牛耕的生产方式对生活习俗的巨大影响,故C 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动物的崇拜,A错误;牛耕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并推广,不符合史实。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5)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题1.2分,共40题48分)1.某皇帝多次对大臣讲,农民在风调雨顺之年,数口之家犹可足食。
如果遇到水早等灾害,谷物欠收,则全家饥困。
这反映出小农经济A. 自足性B. 封闭性C. 脆弱性D. 分散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数口之家犹可足食”“谷物欠收,则全家饥困”等信息,可得出小农经济的脆弱性,C项正确;ABD也是小农经济的特点,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点睛】理解小农经济的特点,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抓住材料的主旨。
2.《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
”下列属于“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①白银成为普遍的流通货币②市镇经济繁荣③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 ①②③B. ①③C. ①②D. ②③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题干中“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主要表现包括: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出现了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故①,②,④正确,应选C项。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属于第三次近代商业革命的内容。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结构与特征·古代商业·明清3.《诗经》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
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A. 均田制B. 井田制C. 土地私有制D. 公有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思是“凡是天下的土地没有不是属于帝王的。
” 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井田制,土地名义上归国家所有,实际上归国王所有。
故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贫者无立锥之地4.中国古代手工业发达,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色。
【精编文档】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doc
2019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1.春秋时期随着农户分散经营的生产关系慢慢固定下来,西周那种“千耦其耘”的集体耕作场景逐步消失。
这一进步使得“民不肯尽力于公田”,于是税制改革势在必行。
促使这一时期税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A.维持国家财政 B.小农经济出现 C.私田大量开垦 D.耕作技术提高2.在苏北农村流传着一首民谣:“筛麦子,磨面面,外婆来了吃啥饭?吃燃面,打鸡蛋。
杀公鸡,叫鸣哩。
杀母鸡,下蛋哩。
杀鸭子,鸭子叫的嘎嘎的!”这首民谣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3.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
”该诗句能够反映出当时A.耕犁技术取得重大进步 B.灌溉工具用于农业生产C.筒车已经用于农业灌溉 D.水排冶铁提高生产效率4.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演变。
下列各对应关系符合此结论的是A.铁犁牛耕——私田出现 B.王室衰微——井田瓦解C.小农经济——封建制度 D.刀耕火种——分封礼乐5.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B.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6.下表主要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的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A .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B .自给自足封建小农经济的形成C .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D .农民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7.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
河南省扶沟县第二高级中学18-19学年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1)(历史)
河南省扶沟县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题,50分)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A.耕作方式的进步B.土地制度的变化C.手工业的进步D.赋税制度的变化2、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3.(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4、下图中的农具最早出现在:()A、西汉B、曹魏C、南朝D、唐朝5. 白居易在诗中曾写道:“……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这主要反映了此时()A. 农村祥和富足的生活B. 农民不承担国家赋役C. “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D. 农村中没有商业活动6. 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它指的是()A. 都江堰B. 郑国渠C. 大运河D. 赵州桥7.在古代中国手工业中()A.多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B.官营手工业主要供平民消费C.私营手工业主要自己消费D.家庭手工业主要供民间消费8. 唐诗“如何织纨素,自着蓝缕衣”;“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反映的社会现实是()A. 手工业者地位低下B. 丝织业规模扩大C.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D. 官府垄断丝织业9. 据《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下午2:30-4:00)说明:本试卷闭卷笔答,做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方答题栏内。
1.中国古代流传有“湿耕泽锄,不如归去”“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且溉且粪,长我禾黍”等谙语。
这些诸语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是A.精耕细作B.男耕女织C.自给自足2.下表是19世纪不同时期中国茶叶产销统计表。
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A.传统手工业带来丰厚利润B.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清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3.右图为新中国1952-1957年重工业与轻工业发展变化柱状图。
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一五计划”的实施B.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C.“大跃进”运动的推动4.1956年,社会主义和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已由1952年的21.3%上升到92.9%。
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受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B.“一五计划’’提前完成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5.1961年3月,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向毛泽东汇报安徽省实行“责任田”的情况,并在会上介绍“包产到户”的做法。
毛泽东表示可以试验。
据估计,到1962年上半年,全国20%农村地区,安徽80%的农村,贵州40%的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
这反映了A.农村中“左倾”思想得到纠正B.严峻形势下对政策的局部调整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6.据统计,1980年与1975年相比,中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了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了674亿斤。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B.人民公社的建立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7.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周考试题
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周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从春秋战国时起,各个国家对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工商业经营或采取官营的方式,或采取民营的方式,但基本上是民营占主导地位。
而到汉武帝时期,官营工商业开始占据绝对地位。
其主要原因是A.儒学主体地位的影响B.中央集权力量强大C.采取重农抑商政策D.国家政治实现统一2、《汉书·食货志》载: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A.秦国废除井田制而实行均田制B.秦国由井田制变为土地私有制C.商鞅否定了以农为本的传统做法 D.急耕战之赏是秦国暴政的开端3、《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
敢犯令,没人田货。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4、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
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
”据此推论合理的是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C.在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本是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5、“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白居易《朱陈村》)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唐代开始出现个体小农经济B.精耕细作是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C.小农经济不利于古代中央集权和商品经济发展D.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6、秦汉时期,编入户籍中的平民称为“齐民”。
户籍中详载编户的姓名、年龄、籍贯、爵级、肤色、身长、家口、财产等。
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度下期高一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写道:战国初期,粮食产量每亩只有一石半左右(合今1.0517石),而西汉时,据农学家氾胜之讲,在某些地方“中田亩十三石(合今3.76石),薄田亩十石(合今2.89石)”。
这说明A. 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B. 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C. 国家重农政策效果显著D. 小农生产的优越性显现【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西汉的粮食亩产产量和战国初期相比有了显著的增长,这和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的发展有关。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精耕细作的特点就是在有限的土地上,通过提高耕作技术,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材料中战国初期到西汉时期粮食亩产量的大幅提高,正说明精耕细作的发展。
故选项B正确。
选项A,铁犁牛耕得到推广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时间不符。
选项C,重农抑商政策的效果和亩产无关。
选项D,小农生产主要指男耕女织,虽然有利于提高生产的积极性,但和粮食亩产关系不明显。
2.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
这反映出A. 重农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B. 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C. 商品经济发展挑战原有规制D. 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答案】C【解析】【详解】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说明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汉初的抑商规则,故C正确;西汉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A 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休养生息,排除B;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不可能与官员的社会地位趋向一致,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分析解答。
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缺答案
高二历史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选题(本题24个题,每题2分,共48分)1.《左传》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
……(周)王卒大败。
祝聃(郑庄公臣下)射(周)王中肩……”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嫡长子继承制D.郡县制2.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不仅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甚至有些时候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但是后来,独立人格在土大夫身上极为度乏。
他们在思想上依傍古人、拘泥经典,在政治上热衷仕途、委身皇权。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宗法纲常的束缚B.专制制度的强化C.小农经济的发展D.科举制度的僵化3. 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别B.存天理,灭人欲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政府组织召开盐铁会议,有御史说:“今大夫各修太公、祖、管之术,总一盐铁,通山川之利而万物殖。
是以县官用饶足,民不困乏,本末并利,上下俱足。
”这反映了A.盐铁官营严重损害商人利益B.盐铁官营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C.汉代重农抑商政策深得民心D.工商业发展冲击农业主体地位5.汉朝时廷议是皇帝临时召集的,人员和时间不固定,决定的事情仅供皇帝参考。
唐朝宰相在政事堂议决政事。
宋朝宰相以外还有执政,就是副宰相,这个人数比唐朝要多。
宋朝是由宰相和执政议决大政。
这表明唐宋时期A.中央官员职分工更加明确B.宰相权势和地位持续下降C.决策群体扩大和决策制度化D.政治决策的效率不断提高6.唐代任官制度规定,五品以上高官的任命,先由中书门下审核,然后以君主的名义颁发委任状,六品以下则由吏部任命。
但是,谏官补闕(七品)、拾遗(八品)和监察御史(八品)的任命方式却与五品以上高官完全一样。
这反映了唐代A.三省体制制约了皇权B.官吏任命方式相对混乱C.监察与行政职权分立D.监察制度的进一步完善A.北方安士重迁的观念较淡薄B.北宋的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均在南方,使南方人口大增C.经济重心南移和战争频繁导致人口不断南迁D.由北宋人口数量的减少可知汉唐经济远比宋代繁荣8.宋真宗曾作《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3)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2.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选择题)一、本卷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 铁犁牛耕的产生B. 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C. 单位产量的提高D. 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答案】D【解析】左图是二牛一人的耕作方式,右图是曲辕犁,说明古代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D正确;A 是春秋战国时期;B属于小农经济,并没有改变;C中粮食产量无从体现。
2.下列引文中,能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A.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B.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C.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井田制的实质是土地国有制,即土地归周王所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反映的是土地归周王所有,故A项正确;“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反映的是王位世袭制,故B项错误;“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反映的是土地兼并,故CD项错误。
3.下列现象中能够体现出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特征的是A.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B. 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C. 均有无而通万物D.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C.均有无而通万物,反应的是商业的发展。
D.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反应的是纺织业的发展;B.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反映的是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故此题应选B项考点:小农经济点评:小农经济主要特点:(1)生产方式:以一家一户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2)生产目的: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3)经济形态: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0)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说明: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有学者认为:“民主是工业革命的结果,而不是工业革命的原因,没有工业革命,是没有现代民主化进程的。
”下述史实与该观点一致的是A. 发动光荣革命B. 颁布《权利法案》C. 形成责任内阁D. 1832年议会改革【答案】D【解析】从材料“民主是工业革命的结果,而不是工业革命的原因”可以得出民主与工业革命的关系:工业革命对英国民主化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A、B选项是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C选项是英国民主化进程的一部分,没有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
D选项是工业革命后出现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点睛: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
本题强调的是工业革命对民主进程的影响,所以满足条件的选项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后,因此排除A、B、C选项,因为这三个选项都在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直接选出D选项。
2.英国前首相卡梅伦曾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时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
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
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来时基本上满脸都是口水。
”这反映了英国首相A. 统而不治的政治地位B. 与内阁成员共进退C. 必须接受议会的监督D. 经济待遇极其低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责任内阁制的特点,以及材料中的“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可知英国首相作为内阁首脑必须接受议会监督。
故答案为C项。
首相代表内阁行使行政权,具有实权,排除A项;材料中未反映出英国首相和内阁成员的关系,排除B;材料并未提到首相经济待遇低,而是侧重强调首相没有特权,排除D项。
【点睛】解题关键是对提干的理解,即英国首相并没有特权,体现了其权力受到议会监督。
3.“国王不能为非”是近代英国著名的宪法原则之一,即国王永远没有是非错误,国家政策中出现的一切错误都不能归咎于国王,国王永远不对国家的任何政治决策负政治责任。
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019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1.春秋时期随着农户分散经营的生产关系慢慢固定下来,西周那种“千耦其耘”的集体耕作场景逐步消失。
这一进步使得“民不肯尽力于公田”,于是税制改革势在必行。
促使这一时期税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A.维持国家财政B.小农经济出现C.私田大量开垦D.耕作技术提高2.在苏北农村流传着一首民谣:“筛麦子,磨面面,外婆来了吃啥饭?吃燃面,打鸡蛋。
杀公鸡,叫鸣哩。
杀母鸡,下蛋哩。
杀鸭子,鸭子叫的嘎嘎的!”这首民谣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3.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
”该诗句能够反映出当时A.耕犁技术取得重大进步B.灌溉工具用于农业生产C.筒车已经用于农业灌溉D.水排冶铁提高生产效率4.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演变。
下列各对应关系符合此结论的是A.铁犁牛耕——私田出现B.王室衰微——井田瓦解C.小农经济——封建制度D.刀耕火种——分封礼乐5.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B.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6.下表主要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的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A.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B.自给自足封建小农经济的形成C.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D.农民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7.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
这表明A.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B.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C.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D.经济重心南移,租佃关系发展8.下表是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变化的数据。
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一. 单选题(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1、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A.④①②③ B.④①③② C.④②③① D.②④③①2、司马迁说:“渠就,用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倾,收皆亩一钟。
于是,关中成沃野,无凶年。
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该材料反映了古代哪一工程在秦统一中的作用( )。
A.都江堰B.郑国渠 C.坎儿井 D.大运河3、天津杨柳青年画《春牛图》反映了我国立春重要的民俗——“鞭打春牛”。
春牛不是活的耕牛,而是泥捏纸粘的“土牛”。
据考证,这一风俗在周代已经出现,《周礼》中的“出土牛以送寒意”就是最早的记载。
“鞭打春牛”的习俗反映了()A.我国古代对牛等动物的崇拜B.牛耕在西周时已经出现并推广C.生产方式对生活习俗的重大影响D.我国古代农耕文明高度发达4、公元619年,唐政府颁布法令,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皆免课役。
唐朝均田制规定,老男、残疾授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
这表明唐朝前期( )A.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B. 重视百姓的养老问题C. 抑制土地兼并D.百姓赋税过重5、据《农业经济史研究》记载:到宋代,庶民、商人纷纷购买田产,因而出现为数不少的庶民地主。
乡村上的富户“乃从来兼并之家”,称之为富民,这些富民并无官位爵衔,只是平民百姓身份的庶民地主。
这些富民“招客为佃户”,着佃的客户,即为给地主种田的佃农,富民和佃户构成了此时的佃耕制。
以下关于佃耕制的解读错误的是( )A.佃耕制阻碍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产生B.商品经济发展是佃耕制产生的重要条件C.佃耕制侧面反映出门阀士族的衰落D.土地私有制是富民阶层形成的根本原因6、下列货币按产生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④③B.②①③④C.②③④① D.③②①④7、有学者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加上一个犁)、一个主要劳力再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04010111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诗经》云:“千耦其耘。
”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上述现象变化主要得益于A.土地私有制确立B.铁犁牛耕的运用C.赋税制度的改革D.重农抑商政策2.潮汕方言中流传不少农业谚语,比如“立秋有雨,庄稼点头”“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压平埠(意为提高产量)”、“早田深水养,晚田一巴掌”、“换田不如换种”等,这些谚语整体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精耕细作的特点C.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注重因地制宜3.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
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A.众人集体生产B.田庄规模生产C.个体农户耕作D.官府募民耕作4.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
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5.读东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铁器分布表,由此可以推知A.西南农业普遍实现精耕细作B.铁器成为西南主要生产工具C.铁器在逐步向西南地区推广D.西南治铁技术水平领先全国6.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作坊多配有专门的“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
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古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
”古代官营手工业作坊的这种做法是为了A.注重技术传承B.严格制作程序C.强化市场垄断D.保证产品质量7.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一. 单选题(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1、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A.④①②③ B.④①③② C.④②③① D.②④③①2、司马迁说:“渠就,用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倾,收皆亩一钟。
于是,关中成沃野,无凶年。
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该材料反映了古代哪一工程在秦统一中的作用( )。
A.都江堰B.郑国渠 C.坎儿井 D.大运河3、天津杨柳青年画《春牛图》反映了我国立春重要的民俗——“鞭打春牛”。
春牛不是活的耕牛,而是泥捏纸粘的“土牛”。
据考证,这一风俗在周代已经出现,《周礼》中的“出土牛以送寒意”就是最早的记载。
“鞭打春牛”的习俗反映了()A.我国古代对牛等动物的崇拜 B.牛耕在西周时已经出现并推广C.生产方式对生活习俗的重大影响 D.我国古代农耕文明高度发达4、公元619年,唐政府颁布法令,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皆免课役。
唐朝均田制规定,老男、残疾授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
这表明唐朝前期( )A.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B. 重视百姓的养老问题C. 抑制土地兼并D.百姓赋税过重5、据《农业经济史研究》记载:到宋代,庶民、商人纷纷购买田产,因而出现为数不少的庶民地主。
乡村上的富户“乃从来兼并之家”,称之为富民,这些富民并无官位爵衔,只是平民百姓身份的庶民地主。
这些富民“招客为佃户”,着佃的客户,即为给地主种田的佃农,富民和佃户构成了此时的佃耕制。
以下关于佃耕制的解读错误的是( )A.佃耕制阻碍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产生B.商品经济发展是佃耕制产生的重要条件C.佃耕制侧面反映出门阀士族的衰落D.土地私有制是富民阶层形成的根本原因6、下列货币按产生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④③B.②①③④ C.②③④①D.③②①④7、有学者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加上一个犁)、一个主要劳力再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该观点强调小农经济()A.具有落后性B.具有再生性 C.具有脆弱性D.具有分散性8、下列两幅示意图反映了欧洲人对世界认识的巨大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B.文艺复兴的兴起C.宗教改革的发生 D.启蒙运动的开展9、“直到1500年以前, 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 一个终点。
到1500年左右, 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 一个起程点。
”从长远来看, 在这一变化中受益最多的是( )A.西班牙B.葡萄牙C.美国D.英国10、某历史老师运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下列认识符合社会史观的是()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人民生活B.新航路开辟给亚非人民带了屈辱、灾难和落后C.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D.新航路开辟是人类文明的链接11、1498年5月20日,一支欧洲船队航行到印度南部大商港卡里库特。
下列相关的推断正确的是( )。
A.这支船队的船员是第一批到达亚洲的欧洲人B.该船队是在两班牙王室支持下进行远洋航行的C.拓展海外殖民地是支撑他们远洋航行的精神支柱D.他们开辟了从欧洲绕过好望角到达亚洲的新航线12、阅读近代中国国内工业统计资料表(外国人办的企业除外),表中商办企业快速发1892—1894年1895—1903年商办设厂数53 463 资本(千元)4697 90801官办和官商合办设厂数19 86资本(千元)16196 19469AC.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清政府对内经济政策的调整13、1927—1936年,中国工业产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8%以上,1936年工业产值达到近代史上最高水平。
这主要得益于A.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B.“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C.国家基本统一和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D.中国人民掀起了抵制日货运动14、以下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联的是()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B.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建立近代的国家政治制度D.对外国经济侵略作一些抵制15、中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2012年9月25日正式入列海军。
众所周知,辽宁号是从前苏联未完工的瓦良格号航母改装而来的。
其实,早在近代中国就有人提出“借不如雇,雇不如买,买不如自造”。
中国近代新式航运业诞生于()A.轮船招商局 B.安庆内军械所 C.江南制造总局 D.海军飞机工程处16、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的保护之下;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
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 )A.中外合资生产开始形成 B.民族资产阶级得到了外国的大力支持C.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D.民族资本主义生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7、“素业织土布,自洋布盛行,其利已薄。
光绪中,西人始至内地市茧……乡人获利,育蚕者骤增,不数年,境内每岁售茧所获逾百万金,且递增不已。
”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该材料说明了国内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B.材料所述现象是伴随着西方国家掠夺中国的原料而发展起来的C.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D.蚕茧业的兴旺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大发展18、若想了解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的情况,可查阅下列哪位人物的传记()A、奕訢B、曾国藩C、李鸿章D、张之洞19、“1870年以后,因为官员们开始主办工业企业,许多买办商人都被招聘去当官办企业的经理。
官员和士绅也纷纷从商,从而扩大了商人队伍。
到了1900年,有那么多人亦官亦商,致使经商活动已经变成仕途以外另一个令人尊敬的选择了。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民族危机加深 B.清政府政策的调整C.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2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其所办企业大多集中于东南沿海一带,原因在于( )①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达②地理条件优越,便于海外贸易③最早开埠通商,自然经济瓦解迅速④清朝政府重视,贸易政策优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1、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材料中所说的两次“组织方式”改变( )A.都是在农民完全自愿基础上 B.都得益于农业生产合作社C.都改变了农村土地经营方式 D.都实现了土地归农民所有22、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
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可能出现于()A. 土地改革以后B. 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C.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23、1961年,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41437个,1962年为38666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
下列各项中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A.目的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B.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C.解决了市场机制的运作问题 D.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24、“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这首新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改革开放新时期 B.农业合作社高潮中C.“大跃进”运动 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25、从1954年起,国家重点发展公私合营国家资本主义,即国家通过注入资金和委派干部,同私营资本主义企业实行内部合作。
这种合作主要带来了A.企业生产力的提高B.企业管理的加强C.企业生产关系的改变D.企业公私矛盾的化解26、毛泽东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是指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A.润扬长江大桥B.南京长江大桥C.武汉长江大桥D.江阴长江大桥27、最早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省份是()A.福建、广东B.四川、山东C.四川、安徽D.江苏、安徽28、1910年春节当天出版的《申报》上有一篇杂谈:“新年各处同也,而上海之新年特别者:门上悬松柏,西例也;贺岁穿貂褂,京式也;体面商人元旦必手笼箭袖,仿宫派也;地方绅董初三日穿补褂拜年,忘忌辰也。
”材料反映的近代社会生活特征是()A.欧风美雨B.西学东渐C.洋为中用D.中西并存29、社会的文明进步常见之于生活习俗的变迁,近代中国曾兴起不缠足运动,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不缠足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B.率先发起不缠足运动的多为女性C.清政府曾多次下令废除缠足D.“不缠足”属于女权运动的范畴30、清末有官员惊叹:国之典章莫重于章服,而今之章服之紊亦已甚矣。
以职员所涉历,车于陆,舟于水,皆洋式也;酒于觥,肉于俎,皆洋食也;楼其冠,洋其履,德、法其衣裳,皆洋工也。
这一惊叹表明当时()A.西方生活方式影响深刻 B.儒家传统观念受到冲击C.欧风美雨挟来文明开化 D.国人衣食住行全盘西化31、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
“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
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
”这一时期,人们的“希望”“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A.改变资本主义代议制 B.渴望扩大政府职能C.建立国民经济军事化体制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32、1930年,假如你从中国广州出发,前往美国、英国、苏联,沿途看到的不.会是A. 中国:战乱频繁,逃亡的流民很多B.美国:经济繁荣,工业生产高涨C.英国:提高关税,限制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D.苏联:机器隆隆,但人们衣着单调33、作为一名天生的政治家,罗斯福敏锐的认识到,股市暴跌、银行破产、工厂停工、用户挤兑——所有的这一切都源于对未来更坏结果的恐惧。
他所需要做的就是通过行动来重新唤起美国人民心中面对困境的勇气,罗斯福做到了这一点,下列各项不属于他重新唤起美国人民心中面对困境的勇气的是()A.对金融系统的整顿B.颁布《工业复兴法》使工人有权与雇主进行谈判C.兴办公共工程,提供就业机会D.提高关税,实行美元贬值34、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
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
这反映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
A.一致提高关税,共渡难关 B.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C.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35、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期的美国,可能会遇到的情况不包括()A.银行倒闭,企业破产B.市场萧条,生产下降C.失业增多,生活水平下降D.农产品价格上涨,通货膨胀36、1918年至1921年苏俄发生极其严重的通货膨胀,发行的货币严重贬值,消费品价格上涨2万多倍,究其原因是()A.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D.戈尔巴乔夫改革37、 1922年3月,在俄共(布)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列宁把共产党员能否学会做生意提到关系党和苏维埃政权生死存亡的高度加以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