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的中美、中日关系和台湾问题
当前中美日三边关系矛盾解析
当前中美日三边关系矛盾解析中美日三国是东亚地区的战略棋手,三边的互动关系直接决定着地区的战略走势。
中美之间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和现实利益冲突,中日之间的矛盾既有历史性的也有现实性的,且中日间的矛盾更多地源自日本对中国崛起在心态上的不适应,美日之间的矛盾主要是美日两国在同盟地位上的不对等。
然而,由于三边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三边合作将有助于地区和全球事务的解决。
标签:中美日三边关系;矛盾;合作中美日三边关系的互动,可以追溯到一个世纪之前。
从20世纪初至中叶,是美日矛盾不断加深、中美联合日益密切的时期。
1949年以后,中美日三边关系进入了第二个历史时期,美日联手封锁中国,不过中日之间仍保持着有限的贸易往来。
到了70年代,苏联咄咄逼人的扩张同时威胁到了三国的利益,出于现实主义的考量,三国开始相互靠近,完成了三边国交正常化。
冷战后,三边关系也历经多次嬗变。
当前,中美关系相对平和,美日同盟由军事同盟向全方位的同盟关系转变,中日关系处于一种“漂流”状态,摩擦渐趋表面化。
一、中美双边矛盾解析中美关系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中美关系具有相当的复杂性,这主要植根于双方出于历史、文化等原因对彼此的不同看法。
中美两国间的矛盾涉及各个层次、各个方面,主要包括中美双方的结构性矛盾和现实利益矛盾等。
大国间关系的演变从来都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
中美间的结构性矛盾由来已久,后冷战时期,美国奉行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政策,而中国主张世界格局多极化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反对由少数国家主宰国际事务。
在美国看来,中国的这种主张就是对美国霸主地位的挑战。
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美国经济遭受重创,中国经济虽然也受到巨大打击,但国民经济总体运行仍相对稳定。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国民经济产值在2011年达到约11.3万亿美元,美国为15万亿美元[1],中美间的经济实力差距趋于缩小,这更使得美国对中国的崛起感到恐惧,害怕自己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热点大国关系:中美中日中俄关系史梳理
P新130页,热点题大国关系 一.中美关系 1、近现代中美关系
(1)追随英 法,染指中国。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英法加入侵略中国
的行列。向中国走私鸦片,强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以攫取侵华特权。19 世纪60年代觊觎我国领土台湾。
(2)"门户开 放",独立侵华。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即在承认列强
二.中日关系 一. 日本发展简史及启示
1.古代日本:向中国隋唐学习,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2.近代日 本:向欧美学习,进行了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走上资本主 义道路,成为亚洲最强大的封建军事帝国主义国家. 3.现代日本:二战后,日本在美国的 经济援助下,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会,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并且重视培养人才,大力 提高劳动者素质,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
常化协定,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友好交往是主流,但对待历史问题和边 界问题摩擦不断。 (一)古代的中日关系:1.西汉时,中日就有往来,东汉光武帝时,日本倭奴
国王遣使来汉,光武帝赠给“汉委奴国王”金印。2.隋时,日本遣使来中国。唐时更
加频繁,日本到唐留学的学生,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3.但到明朝时,日本倭寇经
(4)中俄关系家”;1994.9-1996.3:建设性伙伴关系 1994 年 9 月两国间建立了“面向 21 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1996.4 至今: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1996 年 4 月 24 日至 26 日,叶利钦总统再次访华,两国元首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 2001 年两国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中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 思想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一波三折一.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1.中日两国的敌对(1949—1971)二战后,日本处于美国的占领之下,《旧金山和约》签订后,日本吉田政府于1952年4月与台湾当局缔结《日台和平条约》,建立了所谓“外交关系”,从而为中日关系正常化设置了新的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周恩来等第一代领导人决定采取民间先行、以民促官、渐进积累的方式,推动中日关系正常化。
1952年6月,中日签订了第一个战后民间贸易协定。
1953、1955、1958年又签订了三次民间贸易协定。
但1958年的“长崎国旗事件”一度导致中日贸易中断。
由于双方对发展经贸关系又很强的需求,1962年廖承志与高崎达之助签署了《中日贸易综合备忘录》,即L—T备忘录。
1963年中日友好协会成立,积极开展中日民间交流。
但“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使中日关系受到严重冲击。
回顾中日邦交正常化前29多年的两国关系,可以清清楚地看到中日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以下三个因素的制约。
第一是冷战这一国际大环境;第二是日美关系;第三是日台关系。
2.中日关系的蜜月时代(1972—1991)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剧变。
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在这种形势下,日本感到震撼,谋求同中国邦交正常化的呼声高涨。
1972年9月,田中首相访华,双方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两国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1978年8月,两国又签署了《中日友好和平条约》。
10月,邓小平访日。
中日关系得到了全面、迅速的发展。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1周年。
从表面上看,中日早已和解。
但是,这些年来的事态发展证明,这两个国家远没有实现真正的和解。
究其根源,是因为中日的和解,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从上至下的安排。
两个国家的领导人为了共同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引导了41年前的正常化。
但是,从上至下的和解往往是脆弱的,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
没有对过去战争历史的起码认识和反省,没有民间社会真正的对话和沟通,没有国民教育的反思,历史的旧恨随时可以被重新激活。
近代中国与日本关系发展
历史问题 看到许多人讨论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从 77 事变开始,我觉得很痛心。清朝派去朝鲜 的军队(应朝鲜皇帝的邀请),被日本军队打败,算不算? 甲午海战,中国战败,被迫割让 台湾,赔偿巨额战争赔款,算不算? 日本和俄罗斯在东北打仗,生灵涂炭,清朝政府置之不 理,算不算?日本在于 1931 年起驻兵东北,搞满洲国,算不算?历史是怎么写的,我不知 道。但是事实如果被大家都忘了,那这个民族真的太健忘。 大家说,究竟从哪里算起? 面对凶残的日本鬼子,只有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区别,没有国民党、共产党的区别。每一个有 良知的中国人,无一不在用自己的方式抗击着日本人的侵略。 日本对我国人民的损害说不 清也说不尽。 因为历史原因,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亚洲最主要的国家在关系上一直非常微妙。特别是中 国这二十多年来通过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提升综合国力,使日本对中国的强大表现出尤其 的关注。1995 年的 防卫白皮书很明确地提出:“对于中国扩大在海洋上的活动范围,有必 要加以注意。”近年来,日本的防卫白皮书更加明确的把中国定为亚洲危险的“不确定因素”, 并大肆散布“中国威胁论”,造成极坏影响。日本 90 年代以后的对华政策越来越向右转和强 硬化,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在任期内多次参拜靖国神社,给本来就脆弱的两国关系更加复 杂篡改历史教科书问题上无所顾忌,文部科学生纵容扶桑树的右翼教科书出台;新上任的首 相安倍晋三否定历史,指出二战期间日军强征慰安妇问题缺乏证据,这种实力日趋蔓延,越 来越无所顾忌。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对中国关系的政治基础形成了严重挑战。
中日关系分析
4、日美安全合作问题也是其中之一。日美强化安全 合作的新体制就位后,对我国造成相对威胁。中国 至今通过各种法律多次表明严重关切和有关立场。
5在小泉任日本首相期间内连续五年参拜靖国神社,引起了 世界各国的强烈的反对。也同时伤害中国人民感情,已成 为导致当前中日关系僵冷的最直接原因.
6、日本遗弃在华北的化学武器问题,日本再侵华期间,违 反国际公约,使用化学武器,造成中国军民中毒身亡。日 军战败后将大量化学武器就地掩埋遗弃。到目前为止,在 中国的十几个省市发现大量化学武器。对我国人民的生命 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中国政府提出交 涉,要求日本政府解决这一问题。目前,两国政府有关部 门就如何尽快销毁日本遗弃化学武器的具体事宜进行磋商。
第二,努力扩大中日两国战略利益的交汇点。
中日两国都处于国家发展的重大转型时期,中国正在由地 区性政治大国向经济大国迈进,日本则正在从经济大国走 向政治大国。由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都需要有一个好 的周边环境,都必须保持和平发展的心态,都必须在世界 政治和区域国际政治中肩负责任。总之,在达成各自战略 目标方面,双方关系尤其具有“和则两利,斗则两伤”的 性质。
我认为日本是中国的重要的邻国,中国在召开的十七大明 确指出对日政策,总方针。近两年来的两国关系受到狭隘 民族主义的情绪的干扰。出现一些波折,使双方都没有从 中得到任何好处。风波之后,双方都更加清醒认识到,友 好相处是唯一正确选择,两国关系应该搞好,不应该搞坏。 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地发展,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对 亚洲和世界有利和共识,就有动力,两国关系相向而行, 克服困难,使其出现新的良好发展势头。
2、陷入迟滞的中日政治关系。这一点最明显的标志就
是近几年中日之间一直没实现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互访,这对于 两个近在咫尺的国家来说是不正常的。两国间最大的政治障碍是历 史问题,正如一位学者所说,两国之间的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是 这份沉重的历史遗产却一代又一代传了下来,长期的战争状态粉碎 了中日两个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相互师从、相互仰慕的美好感情与 和平氛围,民族情绪开始发生历史逆转。这种逆转对后来中日关系 造成的影响,其程度之深刻,时间之持久,范围之广泛,无论怎样 估计也不为过分。
当代国际关系论文
中美关系与中日关系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如同许多国家关系一样,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一直是令人如雾里看花一般。
建国以前很长一段时间,中美关系一直保持着神秘的“不正常关系”。
直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这才标志着自新中国成立后中美相互隔绝的局面终于打破。
20世纪70 年代末,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抓住机遇,促成中美1979年1月1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从而结束了长达30年之久的不正常状态。
至今,中美建交已走过50多个年头。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
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
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
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
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
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等等。
其中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在中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
纵观70年代以来,运用史学和国际关系学学科渗透的方法来分析中国对美政策的缘起、变化和发展,及其对各个时期中美关系的影响。
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的发展和变化
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的发展和变化在过去几十年中,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都经历了许多起伏和变化。
从毛泽东时期到今天,中国的外交政策一直在调整和转变,而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则是这些变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中美关系中美关系可以追溯到19世纪,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迅速发展。
尼克松总统的访问开创了两国关系的新时代,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在许多方面,中美仍存在分歧和冲突,例如互相指责对方,经济关系和贸易战,人权问题和台湾问题等。
中美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可以归结为几个因素。
首先,中国的崛起,其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长已经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其次,美国的内部政治和经济形势也在不断变化,导致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一些变化。
无论如何,在两个大国之间,关系的发展往往取决于许多复杂的因素,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
中日关系中日关系也经历了许多变化和挑战。
二战后,中日两国的关系非常紧张,因为日本的侵略行为及其对中国的继续占领地区侵略,这导致中日两国在近些年的时间里,极度紧张甚至一度因为国家政策和利益分歧不断出现摩擦。
然而,自1972年中日恢复外交关系以来,中日关系已经得到改善。
两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关系不断发展,教育、文化和旅游等交流也增加了。
尤其是在21世纪初,日本的援助和投资对中国经济起到了很大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但是,中日之间也存在一些在政治、经济和安全等领域的问题,包括领土争端和历史争议等。
近年来,中日关系又开始受到美国、朝鲜等因素的影响。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和日本两国之间需要再次认真审视自己的利益和角色,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摩擦,不断推动两国关系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结论总的来说,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的发展和变化都是非常复杂的。
两者之间充满着挑战和机遇。
对于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来说,最重要的是不断增加友好和合作的力量,共同推动双边关系迈向一个更为稳定、成熟和积极的方向。
冷战后中美日关系框架下的台湾问题
冷战后中美日关系框架下的台湾问题冷战后中美日关系框架下的台湾问题冷战结束后,中美日三方关系的框架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对于台湾问题的影响。
在冷战期间,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的一个焦点和敏感问题,冷战后的重新调整意味着各方需重新思考和处理台湾问题,以确保地区稳定和合作。
首先,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的缓和对台湾问题的处理产生了积极影响。
冷战期间,台湾由于其地缘战略重要性成为了美国的重要盟国,两国通过密切的军事合作和外交联系来对抗共产主义势力。
然而,随着冷战结束,中美关系转向合作共赢,使得美国对台湾的支持逐渐减少。
尽管美国仍然坚定地支持台湾的自我防卫能力,但并不再将台湾视为对抗中国的工具。
这种调整为探讨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更有利的环境。
其次,中日关系在冷战后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对台湾问题的态度也受到影响。
冷战期间,中日关系紧张,主要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领土争端。
但冷战结束后,随着两国关系的缓和和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中日关系逐渐走向合作与和解。
在这一新的框架下,日本对台湾问题采取了更加低调的立场,致力于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而非对抗中国。
尽管日本在台湾问题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其追求的主要目标是与中国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在冷战结束后的新框架下,台湾问题的解决成为各方共同关注的焦点。
中美日三方在对台湾问题的理解和处理上呈现出一些共同点。
首先,中美日三方均认识到通过对话和和平谈判来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
在冷战结束后,各方更加注重通过和平手段来解决地区争端和冲突,从而维护地区的稳定和和平。
在台湾问题上,中美日三方都主张通过对话和谈判来解决分歧,而非使用武力。
其次,中美日三方都重视维护台湾的安全和稳定。
尽管各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利益存在一定差异,但都认识到台湾的和平稳定对地区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三方都致力于为台湾提供必要的自我防卫能力,以确保其安全和繁荣。
最后,中美日三方在台湾问题上都倡导尊重台湾人民的意愿。
尽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其拥有自身的社会制度和民主政府。
史料解读: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1.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启动材料一如果我在死以前有什么事情可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去不了,我要我的孩子们去。
──尼克松在《时代》周刊上的讲话(1970年10月5日)材料二我说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做旅行者来谈也行,当做总统来谈也行。
总而言之,都行。
──《毛泽东外交文选》材料三我认为美国政府必须首先采取步骤来结束大陆中国与世隔绝的状态,我们必须采取这些步骤,因为由于目前存在的看来是无法调和的分歧,苏联不可能采取这些步骤。
我们是能够采取这一步骤的唯一国家。
对这个问题,我想很有限地谈谈。
因为我们不应该认为已经发生了比实际发生的更多的事情。
我们所做的就是把门打开──把旅行的门打开,把贸易的门打开。
美国的政策目标从长期来看,必须是结束大陆中国的与世隔绝状态和使我们同大陆中国的关系正常化。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材料四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亨利·基辛格博士,于1971年7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进行了会谈。
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一九七二年五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
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是为了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人民日报》1971年7月16日【解读】为了改善美国同苏联争霸斗争中的不利处境,缓和国内不断加深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1969年尼克松总统上台后决定对美国的外交政策进行调整,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与日益强大的中国进行接触,改善两国关系。
1970年10月5日尼克松在《时代》周刊上的讲话向中国发出了改善关系的信息。
为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实现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打开中美关系长期以来的僵局,中国也表达了同美国改善关系的愿望。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
在20世纪70年代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关系进入了历史新时期。
其后在台湾问题,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等方面产生过一丝矛盾和摩擦。
但总的来说来:友好合作是两国关系的主流。
两国关系经受住了国际形势和各自国内政局变化的考验,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领域的交流的盛况空前,给双方都带来巨大的利益,完全可以说取得了双赢。
所以,中日两国关系若要走回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日本方面就必须采取实际行动正视历史,反省侵略,以史为鉴,不再做伤害中国人民和其他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事,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另一方面,中日两国都应具有长远眼光,面向未来,注意拓展中日间的共同利益,并通过政府和民间理性对话,逐步缩小和解决双方在历史观上的分歧。
在此基础上,中日两国才能以负责的态度,通过谈判和交流,妥善处理好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问题、战争赔偿问题等历史遗留问在中日之间发展的中的少不了一些历史问题的影响外,还有因为两国实力的发展而引发的问题,在两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和引发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要处理好这些问题,关键是要用发展的眼光,正确对待和相互适应由两国的实力的发展而引发的变化。
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日本经济长期未能走出衰退的低谷,直至近来才稍有起色;而中国经济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一直保持着高速度的增长,对日贸易额不断增加,综合国力和世界地位不断提高,因此日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了来自中国竞争的压力。
在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在高速的发展的势头和实力的增长,同时中国军队也逐步加快军事现代化改造的步伐。
这就更使“中国威胁论”在日本有了一些市场,一部分右翼反华势力趁机进行丑化和贬低中国的宣传。
一方面,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的日本,近年来一直想摆脱战后的阴影,逐步成为所谓的“普通国家”,进而更大程度地参与国际事务,最终成为“政治大国”。
近年来,日本一直没有停止过谋求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步伐。
更为严重的是,为了实现“政治大国”的梦想,日本政府在未能对历史问题进行正确对待的同时,却不断地在政治和军事上有新突破。
中日关系面临的严峻形势、国家举措、个人思考
中日关系面临的严峻形势1.日本历史上对我国的侵略,长期留下了严重的历史伤痛,成为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障碍。
领土争端、台湾问题等也成为中日关系的敏感议题,加剧了中日关系的紧张局势。
2.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中美关系的发展也对中日关系产生了影响。
美国的强势表态和介入,使得中日之间的竞争关系日益凸显,对中日关系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挑战。
3.贸易战、技术战等经济领域的矛盾也使得中日关系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两国在经济领域的竞争,不仅加剧了中日关系的紧张,也给两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国家举措1.中日两国领导人的高层互访和交流,是缓解中日关系紧张局势的重要举措。
通过领导人的互动和沟通,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化解矛盾,为中日关系的发展创造条件。
2.促进人文交流和民间交往,也是改善中日关系的重要举措。
加强两国学术、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有助于增进两国民众之间的了解和友好感情,为中日关系的稳定和发展打下基础。
3.推动双边合作,加强在经济、科技、环保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也是改善中日关系的重要举措。
通过合作共赢,可以促进两国关系的稳定和发展,为双方解决争端和矛盾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个人思考作为中日关系的旁观者,我认为中日两国之间的合作机会还是很大的。
虽然中日关系面临着严峻形势,但双方都有着共同的利益和诉求,有望在各方面寻找共同点,推动两国关系取得积极的发展。
另外,我也认为两国领导人的重要角色不容忽视。
他们对中日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通过领导人的互访和交流,有望增进两国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为双方的合作搭建更多的桥梁。
我希望中日两国能够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础上,增进互信,化解分歧,推动双边关系不断迈向更加稳定、健康和成熟的轨道。
我坚信,通过双方的努力和共同建设,中日关系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在知识上关注这个主题,热度还是挺高的,并且有很多专家学者都在讨论中日关系。
希望我的文章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为中日关系的稳定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台湾问题中的中美因素两岸因素及解决对策PPT课件
1
台湾问题的本质
台湾问题是中国 国内战争遗留下 来的问题
2
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甲午战争,清朝战败,1895年被迫签定《马关 条约》,割占了台湾和澎湖列岛。
根据《交接台湾文据》,台湾正式割让给了日
朝鲜战争爆发后,党中央做出“抗美
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人民解放
军的战略重点由东南转向东北,解放
台湾的计划被迫搁置。台湾问题由此
产生。
7
中美之间的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纯属中国
内政, 原本不应是
中美关系中的问题
, 但在冷战的背景
下,美国对中国内
政的干涉, 却使得
台湾问题至今没有
得到解决,并且成
为中美关系中最敏
5
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1949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
台湾后,抗拒统一,图谋反攻大
陆。
6
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1949年12月中共中央发表《告前线将 士和全国同胞书》,明确提出1950年 的任务就是解放海南岛、台湾和西藏, 全歼蒋介石集团的最后残余势力。
面对中国的持续稳定发展,敌对势力 试图通过和平演变的方式分化中国。当恐 怖主义、民族问题、宗教及非传统安全威 胁日益成为一些地区和国家政局不稳定因 素时,国内外敌对势力和反华仇华分子相 互勾结起来,并企图以台湾问题为突破点 破坏中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20
大陆与台湾的羁绊
2.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国内环境的影响: (2)台湾问题涉及国家的经济利益 台湾海峡及台湾本岛外围海域的控制权, 事关中国今后外贸、能源供给的命脉。 对于中国实现既定的可持续发展及现代 化战略发展目标具有极其重要 的意义。
论近现代中日关系的发展演变及对现在中日关系的发展【精选】
论近现代中日关系的发展演变摘要:近现代以来,中日关系纷繁复杂,始终缠绕在战争,合作,争执中,始终起伏跌宕、一波三折。
当前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各种矛盾突出,使得中日关系在战略、政治和经济层面呈现出微妙的互动过程。
中日关系何去何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立足当前受之前一系列中日关系发展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中日关系困难固然存在,但友好与合作仍然是当前的主流趋势,主要表现在:政治冷中见热、经济合作火热、安全合作深化、民间交流频繁。
展望未来,中日须加强在东亚安全机制、金融领域等方面的合作,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日合作基础,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
在此论文中将大胆预测未来中日关系可能出现的三种局面,即“大体维持现状”、“长期持续恶化”、“友好合作深入发展”,并从世界、地区、国家利益出发,提出推动中日友好合作继续深入发展的观点。
关键词:近现代中日关系发展近现代以来,中日两国在战火,冷战,和解,合作与交流,紧张与缓和中交织前行。
战火中的中日两国是近现代中日关系发展演变的基调,它将长时间的影响两国人民在对待两国发展的态度看法。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大国迅速崛起,为夺取更多的原料和市场,他们用武力打开了东方的中国和日本。
但因两国对待外来文明和侵略的态度和做法不同,这两个国家的也将迎来不一样的命运。
日本通过1868年的明治维新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企业,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这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有着根深蒂固的军国主义传统,加上经济发展的局限和对外扩张谋求发展道路的野心,使得它迅速将它的魔爪伸向了贫弱的中国。
甲午中日战争就是最好的证明。
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掠夺中国大量的赔款和土地,客观上促进了日本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助长了日本对外抢掠的野心,但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苦难。
中日甲午战争实际意义来讲只是战火中的中国和日本的一个彩排。
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这两个国家之间的硝烟弥漫之前,日本又自导自演在中国掀开它接下来惨无人性对中华民族的残害的一个又一个的序幕。
近代以来我国外交政策演变
近代以来我国外交政策演变吕光凤05 王芳07(水土学院2013级农水班20134031)摘要:历届政府的外交政策演变、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国近现代外交史的规律与认识关键词:清朝;中美;中日;一、历届政府的外交政策的演变:(一)清政府外交(1840-1912)——屈辱外交清政府实行妥协投降的卖国政策,无论是军事上失败,还是取得了胜利,都以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结束。
1861年初,清政府为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设立了总理衙门,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但客观上也使清政府放弃了闭关政策,开始面向世界,并基本完成了从传统理藩向近代外交的转变,适应了近代国际关系发展需要。
清政府任命美国人蒲安臣为中国使臣,出访欧美去办理外交,这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怪胎。
为了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清朝统治者还两次向侵略者“借师助剿”。
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官员和人民的反帝活动,总理衙门改称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
1、清朝对外政策的演变分为四个时期:(1)第一个时期(第一次鸦片战争前)——“闭关锁国”鸦片战争以前:当时清朝认为中国是优越和强大的,是世界的中心,四周的藩属邻国以至海外列国是落后野蛮的,应该向中国朝拜进贡。
自中外通商以后,清统治者视来华的西人为非我族类的野蛮人,认为应严格加以防范。
在这种意识支配下,19世纪初的清朝基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仍留广州一口对外贸易,并不拒绝与各国交往,只是强调对方必须承认中国为天朝上国,追求名义上的藩属朝贡关系,重视名分礼仪等细节。
(2)第二个时期(第一次鸦片战争)——“缺乏主权观念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至50年代: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者蜂拥而来,中国最初的反应主要是从族类和文化两个层面对待西方的入侵,不是以是否损害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实际利益为对外交涉的目的,而是以是否见容于自身的传统和陈腐的体制为圭臬,因此常常出现以主权换定制的可悲局面。
军事理论课
四 中 日 关 系
1.日本教科书篡改日本侵略历史
日本文部科学省悍然宣布,篡改 日本侵略历史的初中教科书审定“合 格”。这部教科书颠倒黑白,把当年 的侵略军美化成日本历史上具有丰功 伟绩的“英雄史诗”中的主角。极大 地伤害了曾遭受日本侵略的中国及亚 洲国家人民的感情了,再次激起了日 本国内舆论及亚洲国家的强烈谴责。
台海问题、 中美关系、中俄 关系、中日关系
一 台 海 问 题
1.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
一个中国的原则。中国政府主张 和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 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 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 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政治常识道理?
上述材料体现的政治常识道理:
政治对经济有反作用。中美政治关系的 改善促进中美经济关系的发展。国家关系是 由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中美两国广 泛的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是中美合作的基 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中美关系 发展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国际竞争 的实质以经济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 竞争,综合国力最终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 位。中美两国都重视提高综合国力,从而推 动了中美关系的发展。
(1)“一个中华”,“两 个华人国家”的实质:
实质是否定一个中国 的原则,妄图把中国分 裂出去。
请用政治常识加以评述:
中国是一个主权国家。世界上 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 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 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实现祖国统 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全国人民的 根本利益。任何“一中一台” 、 “两个中国”的企图都是注定要失 败的。
6.美国退出《反导条约》
三 中俄关系
1.中俄签署《中俄睦邻友好条约》
中美中日关系
2013年中考历史复习热点专题:中日关系史热点聚焦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与中国近邻。
中日两国同为亚洲大国,中日关系影响着亚洲的稳定,甚至是世界的和平。
中日关系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关系之一。
古代日本长期以中国为师,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强大起来,屡次侵略中国。
今天,日本右翼势力不仅不思悔改,而且竭力掩盖侵略的罪行,美化侵略战争,给两国关系蒙上阴影。
日本发展史及中日关系是中考命题的又一个热点,须重点掌握。
知识链接一、日本国别史(一)日本发展史1、646年,日本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2、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将军掌握实权,1868年幕府统治被推翻;1868年日本进行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帝国主义过渡,发动甲午中日战争,获取大量的侵华利益。
4、一战期间,1917年加入协约国作战,成为战胜国。
5、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企图使山东合法化;1921—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受到英、美抑制。
6、20世纪30年代,日本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建立了法西斯专政,亚洲的策源地形成。
7、二战中,日本企图建立东亚—太平洋共荣圈。
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侵略中国,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进行了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发动太平洋战争,1945年,广岛和长崎遭受美国原子弹的袭击,损失惨重,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无条件投降。
8、二战结束后,日本被美军占领。
日本利用各种因素,使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并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地位,主要是争取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9、20世纪80年代,日本制定了“科技立国”的战略;但法西斯势力并未根除,军国主义势力有所抬头。
(二)日本发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中国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对外开放,不断引进国外的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等。
中日中美关系
2010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日关系、中美关系【热点导读】热点导读一:2009年12月14至16日,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日本。
此前4天,日本民主党干事长小泽一郎率领所谓“半个国会访中国”。
习近平访日与小泽访华,成为2009年中日关系的年终收官大戏。
热点导读二:2010年伊始,中美关系因美国对台军售、贸易保护、谷歌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中美关系似乎突然陷入低迷,以致《华盛顿邮报》评论称,2010年头几个月中美关系将“迎来艰难时刻”;美国欧亚集团甚至将中美关系列为2010年全球十大风险之首。
【史实链接】一、中日关系1.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唐朝时,日本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在传播唐朝制度和文化中起了很大作用。
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大化改新”。
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最有影响的是高僧鉴真。
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
〖训练1〗(2009·天津中考)历经六次东渡,最终成功到达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的是()A.张骞B.玄奘 C.鉴真D.戚继光2.戚继光抗倭斗争:明朝中期,海防松弛,倭寇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严重威胁到我国沿海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历史上称之为“倭患”。
戚继光受命抗倭,他组织了一支抗倭军队——“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九战九捷,荡平了浙江的倭寇,又开赴福建、广东。
〖训练2〗(20092·广东中考)戚继光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其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反映了他()A.抗元的决心B.抗倭的决心C.抗清的决心D.收复台湾的决心阶段特征:和平友好交往是古代中日关系发展的主流。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很早就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古代一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对日本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3.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爆发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战役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
在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将领:邓世昌、丁汝昌等,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避战求和,1985年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
(完整版)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
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官店民族中学傅卫华一、中美关系1.简述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侵华史实主要有哪些?(1)鸦片战争后,美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2)甲午中日战争后,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使美国在华势力一天天加强;(3)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4)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实质是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5)抗日战争结束后,支持蒋介石集团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6)对新中国在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命令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以武力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指挥所谓“联合国军”武装侵入朝鲜,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2.1941年到1979年期间美国的对华政策有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这样正确认识美国的对华政策?(1)对华政策变化及原因1941—1945年:积极支援中国,原因是希望中国牵制日本,减轻其在太平洋战场压力.1945—1949年:扶蒋反共,原因是控制中国,扩张在亚洲的势力。
1949—1972年:不承认新中国,对新中国在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原因是新中国的诞生,沉重打击了美国的势力,遏制其在亚洲的扩张.1972—1979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中美20多年的敌对状态,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原因是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下风,霸权地位急剧衰落,急于调整外交政策;西欧、日本经济崛起,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2)美国对华政策的认识:①美国总是以本国利益为其外交的根本出发点,中国在与其交往中,应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争取主动地位。
②国际关系的发展必须以实力为后盾,必须加强经济建设,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③坚持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怎样正确看待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的两国关系?(1)冷战结束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依然依靠它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成为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中国政府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中美关系
材料二、911事件时南楼被撞前瞬 间 材料三、在朝鲜六方会谈、中东地 区和平问题、伊拉克战后重建问题、 能源等问题上,中美必须发挥积极 的作用。
中 美 两 国 也 有 不 断 的 摩 擦
1999年 炸毁我驻南联盟大使馆; 1999年,炸毁我驻南联盟大使馆; 2001年 中美撞机事件; 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 2005年 日美《安全保障协议》 2005年4月,日美《安全保障协议》把台 海局势列为军事合作的内容。 海局势列为军事合作的内容。 ……
1927年后,美国占据侵华优势。 1927年后,美国占据侵华优势。 年后 20世纪30年代,日本大举侵华, 20世纪30年代,日本大举侵华,为推动日本进 世纪30年代 攻苏联, 攻苏联,美国等国对日本侵华采取绥靖政策 。 1942 1945年 中美两国联合反对法西斯, 1942年—1945年,中美两国联合反对法西斯, 1945 为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 为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
位 居 配 角
西进运动、南北战争、西部开发
2、主要事件: 主要事件: 1844年逼迫中国政府签定《望厦条约》 1844年逼迫中国政府签定《望厦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伙同沙俄充当英法 的帮凶,1858年签定 天津条约》 年签定《 的帮凶,1858年签定《天津条约》; 1874年,帮助日本侵略中国台湾。 1874年 帮助日本侵略中国台湾。
2、主要事件: 、主要事件: 二战结束后,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二战结束后,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签定《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签定《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形成独 占中国的局面。 占中国的局面。
美国援助蒋介石的汽车
四、(1949---பைடு நூலகம்1972) 、(1949----1972) 1949---敌视和对抗 原因: 1、原因: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经历了许多起伏和变化。
以下是对这一历程的全面回答: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和日本都面临着列强侵略和殖民主义的威胁。
1894年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败,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给予日本更多的权益。
这一事件对中日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中国民众对日本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和抵制情绪。
20世纪初至二战期间,日本开始追求帝国主义扩张,对中国进行侵略。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并建立了伪满洲国。
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对中国进行了长期的大规模侵略。
这一时期,中日关系达到了历史的低点,两国之间的敌对和矛盾加剧。
二战结束后,日本在战败后接受了盟军的占领和改革。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日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52年,日本与盟军签订《日本国与盟军占领军订立的和平条约》,结束了占领时期。
随后,中日两国于1972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互相承认并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
然而,中日关系在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再度紧张,主要是由于历史问题和领土争端等敏感问题的影响。
其中,对日本军国主义历史的认识和争议引发了中日之间的紧张局势。
此外,中国大陆和台湾问题也对中日关系产生了影响,特别是日本与台湾的关系。
1990年代以来,中日关系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双方开始加强经贸合作,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
双边贸易额逐年增加,日本对华投资也显著增加。
此外,人文交流和旅游合作也得到了推动,两国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然而,尽管有积极的发展,中日关系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领土争端、历史问题、军事安全等仍然是两国关系中的敏感问题。
尤其是钓鱼岛(中国称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的争议,经常导致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
总体而言,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经历了战争、敌对、和解、合作等多个阶段。
双方在经济、文化、人文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逐渐加深,但仍然存在一些敏感问题需要妥善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以来的中美、中日关系及台湾问
题
一、近代以来的中美关系:
历史与现状:
1、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
(1)鸦片战争前,美国与英国商人非法输入鸦片到中国。
(2)、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美国迫使中国签定了《望厦条约》。
(3)、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当“调停人”伙同英法侵略中国。
(4)、参与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5)、19世纪末,对中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6)、20世纪20年代,美国提出签定《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到帝国主义共管的局面。
(7)、1927后,逐步操控蒋介石政权,并帮助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8)、解放战争后期,美国干涉统一台湾,致使台海两岸处于分裂状态。
2、新中国建立后-----20世纪70年代:
遏制”政策。
3
4
5
如:与日韩联合军演、开航空母舰到
西太平洋地区;对台出售武器,强势介入亚太事务,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妄图称霸全球。
在美国不经联合国授权发动伊拉克战
争后,法国总统希拉克、德国总理施罗德、
俄罗斯总统普京公开发表讲话,反对美国
单边行动。
二、近代以来的中日关系:
(一)历史及现状:
1、自日本明治维新以来----1945:
(1)1894---1895 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2)日本参与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3)1931---1945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2
中国。
3
4。
情景再现2:
2005年10月17日,当中
国人民都沉浸在欢庆神舟六
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的喜庆
气氛中的时候,日本首相小
泉纯一郎于当日上午再次参
拜了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牌
位的靖国神社。
这是小泉
2001年4月就任首相以来第5
次参拜靖国神社。
中国外交
部发表声明,指出对这种肆
意伤害受害国人民感情和尊
严、严重损害中日关系的错
误行径,中国政府和中国人
民表示强烈愤慨,并向日方
提出强烈抗议。
(1)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历史教科书、占领
钓鱼岛、插手台湾问题、右翼势力沉渣泛起、军国主义复活,严重伤害了中国及亚太各国人民的感情。
小泉在争取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遭到了东南亚大多
数国家的反对。
2010年11月13日奥巴马重
申支持日本成为联合国安
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
(2)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追求政治大国的欲望越来越强烈。
武器装备现代化、指挥全部实现自动化信息化、入常、修宪、打着联合国旗号派兵海外。
(二)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只有不忘过去、记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三)展望:
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平力量大于战争力量,。
再则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日两国及世界爱好和平力量的努力和斗争,中美、中日关系最终会走向正常化。
外来势力插手。
(一)两岸关系:(78---79页)
1、紧张对峙:1949-----1979
2、缓和:(1)1979实现了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
(2)1980后,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3、发展:(1)1992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2)1994全国人大常委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推动了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3)1995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4)、2005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4、展望:(1)有利形势: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下,两岸各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经济初步形成相互促进、互利互补的局面。
(2)不利因素:台独势力的分裂和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3)解决方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和平统一的政策,两岸举行对话和谈判。
寄希望于台湾当局,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坚决制止任何分裂祖国的图谋,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