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单元归纳总结(全册)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1)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右图中有()个。

A. 4B. 5C. 62.从2开始,一个一个地数,第5个数是()。

A. 5B. 6C. 73.下列哪种水果的个数是4?( )A. B. C.4.比48大一些的数是( )。

A. 52B. 30C. 45D. 965.看图,一人一块糖,应该准备()A. 7块B. 8块C. 9块D. 10块6.比一比下面水果()最重。

A. 青椒B. 胡萝卜C. 红萝卜7.把364变成三百六十四万,要在4的后面添上()个0A. 5B. 6C. 48.1629后面第三个数是()A. 1631B. 1632C. 16339.少的是()A. B.10.数一数,画一画.原来3只瓶子大小相同,放的水相等.小丁丁分别在3只瓶子放沙子.()号瓶里的沙子放得最多.A. AB. BC. C11.羽毛球和羽毛球拍哪一个数量少?()A.B.12.一万一万地数,数十次是()A. 十万B. 一百万C. 一千万13.数一数,图中表示()。

A. 4B. 5C. 7D. 8 14.数一数,下图中表示数字()。

A. 10B. 8C. 615.数一数,图中表示()。

A. 4B. 5C. 10D. 9二、填空题16.比一比,填一填。

________和________同样多。

17.比多________,比少________。

18.第4和第9之间有________个数。

19.看图填空比多________只。

比少________只。

20.看图写数。

① ________② ________③ ________④ ________⑤ ________⑥ ________ 21.看图写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比一比,填一填。

(1)○比△________ △比○________。

(2)○比□________。

□比△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同样多23.要使两个人的糖同样多,女生给男生________块。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1-6年级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1-6年级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编辑点评: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本内容涵盖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和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以及认识钟表等共9个章节的知识点,了解掌握这些知识是同学们正式开启数学知识大门所迈出的第一步,要好好掌握,打好基础。

一、学习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2.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3.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4.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5.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这几个数字,会读、会写,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6.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二、重难点:1.知道“多”、“少”的含义;2.使学生会用1~6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3.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4.关概念的意义;5.学会分类的方法;6.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7.初步建立时间概念三、知识点概括总结:1.数一数:2.比一比:草莓比香蕉多(1)个。

比长短:比高矮:戴眼镜穿蓝色上衣的叔叔要比戴眼镜穿黄色上衣的叔叔高。

3.第几:4.几和几:5.比大小:5>3 3<47.减法:8.认识物体和图形:10.6的认识和加减法:11.7的认识和加减法:12.8和9的认识:13.7、8、9的比较:14.9和10的比较:15.连加:16.连减:17.加减混合运算:18.认识钟表: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编辑点评: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本内容涵盖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时间、找规律等共8节的知识点,这些都是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入门重要内容。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关于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整理和复习课。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数的认识(0-5的认读、大小比较、顺序)、数的加减法(5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以及简单的应用题。

本节课的整理和复习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复习巩固0-5的数的认读、大小比较和顺序。

- 熟练掌握5以内的加法与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 引导学生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勇气和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方法。

-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四、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方法,但部分学生在知识的运用和解题技巧上还存在不足。

因此,本节课应注重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升,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五、教学过程:1.引入阶段- 师生互动:教师展示一些5以内的物品(如苹果、小球等),让学生快速数出数量,并说出对应的数字。

- 提出问题:我们之前学习了5以内的数,以及它们的加减法,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复习这些知识,你们准备好了吗?2.复习阶段①数的认识复习-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快速读出数字,并说出该数字表示的意义(如“3”表示有3个物品)。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单元知识梳理(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单元知识梳理(全册)

RJ版一年级:第一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1.数数。

数出10以内物体的数量,根据物体的个数,用1~10这十个数来表示。

2.数数的方法。

数一种物体的数量时,从1开始,按照一定的顺序点数,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多种物体混放时,边数边做标记不容易出错。

3.比多少的意义。

有两种物体,当把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时,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就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就少。

4.比多少的方法。

一一对应的方法。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数数要有方法,用手或笔尖点着物体,一个一个地数,数到几,就用数(shù)几来表示。

2.多种物体放在一起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边数边做标记,避免重数或漏(lòu)数。

3.比较物体的多少时,要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不能只看物体的首尾是否对齐。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1.掌握数数的方法,能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重点)。

2.能有序地进行数数(难点)。

3.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重点)。

4.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1.数数。

2.比多少。

第二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1.确定上、下的标准。

位置在高处的就是“上”,与“下”相对;位置在低处的就是“下”,与“上”相对。

2.判断上、下位置关系的方法。

首先确定参照物,再确定所描述的物体是在参照物的上面,还是在参照物的下面。

3.确定前、后的标准。

一般面向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前”和“后”是相对的。

4.判断前、后位置关系的方法。

以参照物为标准,参照物面向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5.确定左、右的标淮。

以自己的左、右手为标准,与左手对应的一边是左边,与右手对应的一边是右边。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上、下位置关系是相对而言的,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孤立存在。

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时,一定要说“谁在谁的上(或下)面”或者“谁的上(或下)面是谁”。

人教版(2023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本同步练习全册合集(含答案)【精品课件】

人教版(2023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本同步练习全册合集(含答案)【精品课件】
第5课时 解决问题(1)
(教材第97页)
返回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6课时 解决问题(1)
(教材第98页)
返回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练习课(第1课时)
返回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练习课(第2~3课时)
返回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练习课(第4课时)
返回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11课时 连加、连减
第12课时 加减混合
返回首页
点击目录跳转至对应课程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1课时 6和7的认识
(教材39—40页)
返回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2课时 6和7的组成(教材41页)来自返回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3课时 6和7的加减法
(教材42页)
返回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材第10页)
返回
位置
练习课(第1~2课时)
返回
人教版(2023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5以 内数 的认 识和 加减 法
第1课时 1-5的认识 第2课时 比大小 第3课时 第几 第4课时 分与合 第5课时 加法 第6课时 减法 第7课时 0 练习课(第3~4课时) 练习课(第5~6课时) 整理和复习(1) 整理和复习(2) 第1~3单元复习提升
第12课时 加减混合
(教材第67页)
返回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练习课(第1~3课时)
返回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练习课(第4课时)
返回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练习课(第5~7课时)
返回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练习课(第9~10课时)
返回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个位上是6,十位上是1的数是().A. 61B. 16C. 72.哪个数比16大?()A. 8B. 12C. 193.16的前一个数是()。

A. 15B. 16C. 174.下面读作十二的数是()。

A. 102B. 12C. 21D. 210 5.18是由()组成的。

A. 1个十和8个一B. 10个十和8个一C. 8个十和1个一6.比10小的一组数是()。

A. 7,11,6B. 7,8,9C. 11,12,137.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

A. 10B. 5C. 15D. 51 8.和15相邻的两个数是()。

A. 15,16B. 16,17C. 14,15D. 14,16 9.十五写作()。

A. 105B. 510C. 1510.20前面第4个数是()。

A. 9B. 16C. 1811.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1的数是()。

A. 81B. 810C. 1812.下面哪个算式的结果大于15()。

A. 10+5B. 15-5C. 7+913.从18开始往前数,第3个数是()。

A. 17B. 16C. 1514.列式计算,正确的是()A. 16-6=10B. 16-10=6C. 6+10=16D. 10+6=16 15.下面和18最接近的数是几?()A. 10B. 16C. 19二、填空题16.在横线上填>、<或=。

15________6+10 9________13 16-6________1510________3+7 11+2________16 17-5________12+517.个位上和十位上都是1的两位数是________,这个数读作________。

18.3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________。

19.从0开始,2个2个数,8和16之间有________个数。

20.20里面有________个十,17里有________个一。

21.用19、10、9三个数写出4道算式。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A. 9时半B. 10时半C. 9时2.9时,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成一个()。

A. 锐角B. 直角C. 钝角3.从3:00到3:15分,分针转动了()度.A. 15B. 30C. 60D. 904.分针转一圈,时间()是1小时。

A. 一定B. 可能5.看图回答A. B.6.秒针走半圈经过的时间是()A. 5秒半B. 30秒C. 60秒7.4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

A. 锐角B. 直角C. 钝角D. 平角8.不能在钟面上表示的时刻是()。

A. 7时吃饭B. 午睡1时30分C. 0时D. 16时30分放学9.分针走4小格,秒针走了()A. 40圈B. 4圈C. 4大格D. 4小格10.分针走一圈,时针走()。

A. 1大格B. 1小格C. 12大格11.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较小的角是直角时,时间可能是()。

A. 6时B. 12时C. 9时12.右图钟面上的时间是()。

A. 2:55B. 3:55C. 11:15D. 3:05 13.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这时是()。

A. 12时B. 1时C. 12时过一点儿14.钟面上的时针指向6时,那么分针指向()。

A. 3B. 6C. 1215.从3:00走到3:15,分针转动了()度.A. 15B. 60C. 90D. 120E. 180二、填空题16.过1小时是几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重合的时候是________时整。

18.再过 2小时是几时?________时________时________时________时19.半个小时后是几时?① ________ ② ________③ ________ ⑤ ________⑥ ________20.看钟面填时间。

________时1小时之后是________时大约________时21.我会看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时针刚过12时,分针指向1,大约是________时。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通用4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通用4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通用4篇)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1本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的数学课,经过一学期的努力,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基本知识如:学会并比较熟练的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钟表、分类等。

但是也有个别学生由于基础差,作业完不成,学习习惯差造成了成绩较差的现象。

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和教训,推动今后的教学工作,再上新的台阶,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一、知识的掌握:1、教学生活中的数,以学生常见的事物入手,从数铅笔、数书本、数桌椅、数同学、数老师;从小空间到大空间,从课内到课外。

认识了1到10各数,建立数的概念。

2、在认识数的基础上的,通过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来掌握了这部分知识,从建立了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的概念,学会了比较事物,培养学生用对比的眼光看问题。

3、在加减法的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摆小棒、红花、以及其他的学习用具,让学生学会了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学会使用“、、=”符号,在这两单元的学习中还让学生明白了加法各部分的名称和减法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并掌握了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学生能够准确的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了0这个数,明白了0的意义,会计算有0参与的加减法,更进一步掌握了数的大小比较。

培养了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能够准确的进行口算。

在这两单元设置了一次数学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了用加减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连加、连减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从经历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连加连减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直观的理解了连加、连减的意义,并掌握了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的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学会了用连加连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进一步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

4、分类的教学,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也能够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在分类活动中学生充分体验了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一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一上 第一单元 整理和复习

一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一上 第一单元 整理和复习

整理和复习1.系统整理和复习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知识,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2.在整理加、减法算式表的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发展有序思维,提高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

在知识再现的过程中,培养数感和符号意识。

3.经历将分散获得的知识综合起来的过程,初步感知整理的方法,感受复习的乐趣。

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

整理加、减法算式表。

多媒体课件。

知识回顾一、回顾整理,建构网络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整理知识,进行复习。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说一说你的收获。

学生会说到数数、比大小、加、减法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若干卡片:“5以内数的认识”“比大小”“第几”“分与合”“加、减法”等,散乱地贴在黑板上或用课件展示。

师:大家真了不起,掌握了这么多知识。

再仔细想想,这些知识中,我们最先学习的是什么?预设:数数、认数是基础,因为比大小、分与合以及计算都是在认识了数之后才学习的。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追问:认识了1~5这些数,然后我们学习了什么?预设:学习了比大小、第几、分与合,认识了0、加、减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整理这些知识点,完成知识整理图。

师:我们把这个单元学习的知识按照先后的顺序整理形成了一棵知识树,在解决下面问题的过程中,看看这些知识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二、重点复习,沟通联系1.复习5以内数的认识(数数、读写、顺序、基数与序数)。

课件出示:师:仔细看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预设:图中有2只熊猫,2个苹果,2个水杯,它们都可以用2表示。

师:有几个就用几表示。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除了认识2这个数,还认识了哪些数?预设:还认识了0、1、3、4、5。

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听好老师的要求,把0、1、2、3、4、5这几个数写在老师发给你们的空白卡片上,每张卡片只能写一个数而且不能重复,听明白了吗?学生书写,教师巡视,并对书写错误和不规范的同学进行指导。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把你手中的卡片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排成一排,开始!学生可能会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摆放,也可能会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摆放。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每单元教材分析、每单元归纳总结、总复习教案213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每单元教材分析、每单元归纳总结、总复习教案213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每单元教材分析、每单元归纳总结、总复习教案)第一单元准备课(一)教材内容◇数一数◇比多少(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1.数一数。

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并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数数的资源非常丰富。

安排一个校园场景,有非常丰富的数数资源,包括数量在1-10的各种事物,每个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

在教材中我们给出人物数量是20,以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

·对数数方法进行指导。

·组织学生数一数身边的事物。

◇给出了1~10十个数字,了解学生认数字情况·数字什么时候出示可以灵活把握。

◇把握好教学要求。

·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地学会数数的方法。

·对1~10十个数字,只是了解不是正式教学。

不要求学生全部认识1~10各数。

◇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 “比多少”通过一一对应比较两组事物的多少,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

◇由童话故事引出学习内容。

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童话故事,以此为背景引出学习内容。

◇提供了丰富的比较素材。

如“一张石桌”“三个苹果”“四根萝卜”“四个小凳”“两条跳出水面张望的小鱼”等等,教材提出“图中还可以比什么?”提示老师可以利用这些东西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充分地感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

·比较的两种事物,尽量能够建立起合理的对应关系。

◇练习中安排了不同形式的习题。

第1单元准备课第1课时数一数【教学内容】教材P2-P5【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具准备】1、挂图或幻灯片,内容是课本第2~3页学校开学图。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汇总(分单元课时编排)(2024秋)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汇总(分单元课时编排)(2024秋)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数学游戏1.在校园里找一找【教学反思】学生在“找一找”中分享、交流:国旗上有5颗五角星、教室的窗户是长方形的、教学楼有4层、我们的教室在第2层……引导学生有序的去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用数学语言描述事物,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表达,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幼儿园与小学有效衔接,顺利开始小学数学的学习。

2.在操场上玩一玩【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在具体游戏情境中,回顾自己在学前阶段经历的与数学学习相关的活动开展数学游戏,唤起数学学习感性认识和学习经验,激发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尝试运用与数学学习相关的词语,逐步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在活动中遵守秩序,注意安全的意识。

3.在教室里认一认【教学反思】学生在教室里认一认自己的班级、认一认教室里的前后左右分别有些什么、自己的前后左右是谁,并介绍自己的家庭人口数和幼儿园生活,在这些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数学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当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他们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从而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4.在教室里玩一玩【教学反思】基于儿童天性,通过游戏的形式(我说你做、正话反做),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在学生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就是组织者、引导者。

如在抢凳子游戏中,学生在学前阶段已经做过这个游戏,他们做完游戏后,我们作为教师如何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呢?关键问题是:为什么有人没坐到椅子?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中感悟一一对应思想。

5.学习准备【教学反思】2022 版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面是5路公交车的站牌,由此可知,下一站是()。

A. 马厂子B. 东大街C. 人民路2.△的左边是○,△的右边是□,排列正确的是()A. B. C. 3.我用()手拿。

A. 左B. 右C. 无法判断4.下面的三个图形,是分别从哪面看到的?(1)A.从正面看B.从左面看C.从右面看(2)A.从正面看B.从左面看C.从右面看(3)A.从正面看B.从左面看C.从右面看5.你做小裁判。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① ② ③A. ①这是在左边看到的B. ②这是在前面看到的C. ③这是在下面看到的6.早上,我面向太阳向学校走去,我的左面就是()。

A. 东B. 南C. 西D. 北7.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苹果宝宝既在西瓜的上面,又在梨宝宝的左面。

B. 梨宝宝既在西瓜的上面,又在苹果宝宝的右面。

C. 柚子宝宝既在梨宝宝的下面,又在西瓜的左面。

8.小花是左边数起的第()个。

A. 2B. 3C. 4D. 59.上楼的小朋友是靠()边走。

A. 左B. 右C. 前D. 后10.下面是一群小动物在一起休息。

从右数起小象是第()位。

A. 2B. 4C. 5D. 6 11.小象跑在最()面。

A. 上B. 下C. 前D. 后12.小明家前门朝南,后门朝( )A. 东B. 西C. 北13.小明左手边是东北方,他的右手边是()A. 东北B. 西北C. 西南14.张丽面向南站立,当她向后转之后,右面是( )。

A. 东B. 西C. 北15.小明站在树旁,面向落日,他向左转是()A. 东B. 北C. 南二、填空题16.在15、6、17、9、20、7中,从左往右数第3个数是________,从右往左数,6排在第________。

把这些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小动物坐火车。

的前面有________只小动物;的前面是________,后面是________:从左数,是第________个;从右数,是第________个。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3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3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一年级的学生是幼儿园里直接过来的,对一些学习习惯、课堂纪律一概没有概念。

刚开始一个月,我有些大意了,忽视了这一点,后来我发现他们上课坐姿不正确,想怎样坐就怎样坐,老师讲课他们在下面随便插话,书写不干净等题目,学习习惯养不好,再加上家庭、智力等差异,学生就会输在起跑线上,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激起学生的学习爱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每周我展开一次评选遵守纪律小明星活动,对表现好的学生,我就给他在雏鹰争章上贴上一个小笑脸,并表扬他。

你们看他做的多好,你们有无信息超过他?这样就让做的不好的同学有了意识,对有进步的也给予嘉奖,渐渐课堂纪律有了很大改善。

对书写题目,在每次作业完成后,我在本子上通过画笑脸、小星星、贴小花、贴优等不同方式嘉奖,每个学生都尽可能是自己的作业干净、漂亮,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更好进行学习。

二、能力的培养本学期学习的知识很简单,关键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此,我也做了一些努力,对一年级的学生,要求在现实生活中能与同伴交换,发现并能提出题目发展学生的利意图识,感遭到同一题目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构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很强,而小学生却是以形象思惟为主,为此,我在教学时尽可能利用生活中俄感情材料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把握,如:在教学原来有多少的题目有好多的学生理解不了原来是甚么意思,我就拿学生加餐的牛奶做例子。

我随便拿了九盒奶,分给____个同学,手里还剩下5盒,问他们我原来拿了几盒?再让学生把我的做法用语言描写出来,学生很快就列出了算式4+5____9.由此启发我们设计了亲子互动作业,让家长与我们携手让孩子理解并学会利用。

再如:在教学熟悉物体这一节时,我拿生活中的物品作原形引出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学生很快便有了深入的印象,对物体有了感性熟悉,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趁热打铁人,我又让学生做了立体圆形的手抄报,非常漂亮,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制作立体圆形,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

第二单元位置(一)教材内容“上下”“前后”“左右”。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三对方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接触,“上下”“前后”的方位儿童基本上已建立起来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6岁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所以我们先认识,并且把它们安排在一个例题中(去掉了原来专门教学前后的例2,在例1中加入了“前后”的认识);而左右相对于前两对方位难一些,所以后认识,并且专门安排一个例题进行教学。

1. 上下、前后。

结合情境和活动认识。

教材以一座大桥为背景,有2层加上水面共3层,每层都有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都有上下、前后位置关系,教材通过先示范如何用上下、前后来描述两种交通工具的位置,再让学生自己选两种交通工具像这样进行描述,以进一步明确上下方位。

接着通过“做一做”的活动和练习进一步巩固“上下”“前后”方位概念。

·让学生充分地说。

例题、第4题,每两层物体的位置都有上、下关系,例题、第2题每两辆车,每两个人的位置都有前后关系,因此,可说的内容很多。

让学生充分地说,既能调动积极性,又给他们大量的练习机会。

·描述的语言不要过分单调、机械。

可以像教材示范的那样说“谁在谁的上(下)面”“谁在谁的前(后)面”,也可以说“谁的上(下)面是什么”“谁的前(后)面是什么”。

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说法来描述,通过语言的灵活促进思维的灵活。

·感受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可以把对两种事物相关描述对照起来,如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汽车的下面;语文书在数学书的上面,数学书在语文书的下面等,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体会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2.左右。

◇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认识:认识左右手---感知身体的左右---以自身为中心。

儿童辨别“左、右”有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有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判断左、右的根据是身体的左、右两半,后来有人证明在左、右分化中起绝对优势作用的不是身体,而是手。

也就是说,儿童建立左、右的过程是:先将左、右同自己的左、右手建立起联系,然后再与自己身体的两边对应起来,最后以自身为标准来进行判断。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目录(1-6都有)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目录(1-6都有)

人教版小学数学1-6年级目录及知识要点教学目标总结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准备课1. 数一数2.比多少第二单元位置1.上、下、前、后2. 左、右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 1-5的认识2. 比大小3. 第几4. 分与合5. 加法6. 减法7. 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 1.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2. 拼一拼,搭一搭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 6和7的认识2. 6、7的加减法3. 6、7的加法与减法应用4、8和9的认识5、8和9的加减法6. 8和9的加减法应用7.10 的认识8.连加连减9.加减混合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1. 11-20各数的认识(一)2. 11-20各数的认识(二)3. 10或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第七单元认识钟表认识整时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1. 9加几2. 8、7、6加几3. 5、4、3、2加几第九单元总复习:1. 20以内的数2. 20以内的加法、10以内的加减法3.认识图形4. 认识钟表一年级上册知识点:①数一数②比一比③1~~5的认识和加减法④认识物体和图形⑤分类⑥6~~10的认识和加减法⑦11~~20各数的认识⑧认识钟表⑨20以内的进位加法⑩总复习第一册:教学内容、重点及教学目标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重点: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梳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梳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梳理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梳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1.数一数点数法:数数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事物所对应的是几,即最后数到几,事物的总数就是几。

数图中物体的数量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比如可以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等顺序来数数。

各种事物的数量都可以用一个数表示。

比如1面红旗,2本书,3块面包等。

但有时数字也可以表示多个数量的同一种事物分成的几类或几个整体。

比如1群大雁,4个小组的学生,3袋糖果等。

2.比多少同样多: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就说这两种事物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如果一种事物有剩余,那么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就多,没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就少。

描述物体多或少时,不能只说谁多谁少,应该说“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

1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要点1.认识上、下上是指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下是指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

2.判断上、下位置关系的方法:首先确定参照物,再确定所描述的物体是在参照物的上面,还是在参照物的下面。

上、下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不能单独说某物体在上面或下面,应说某物体在另一物体的上面或下面。

3.认识前、后一般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4.判断前、后位置关系的方法:以参照物为标准,参照物面向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前、后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不能单独说某物体在前面或后面,应说某物体在另一物体的前面或后面。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

因此,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

25.认识左、右左手所在的一边是左边,右手所在的一边是右边。

要点提示:(1)在确定左右时,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当观察者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左边和右边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要考点考点解析典型例题
数一数含义:用一一对应的方
法,一种物体对应另一
种物体,没有多余的,就
说两种物体同样多。

有( )个,有( )个。

【解答】8 6
比多少(1)含义:用一一对应的
方法,一种物体对应另
一种物体,有多余的,就
说一种物体多,或者说
另一种物体比这一种物
体少。

(2)方法:采用一一对应
的方法比较。

(易错题)哪种图形多?哪种图形少?
【解答】
多,少。

重要考点考点解析典型例题
上、下的关系(1)确定上、下的标准:上是指
位置在高处,跟下相对;下是指
位置在低处,跟上相对。

(2)判断上、下位置关系的方
法:选定参照物,来确定所描述
的物体是在参照物的上面,还
是在参照物的下面。

填“上”或“下”。

(1)小鸟在小猴的( )
面。

(2)小猴在小鸟的( )面。

【解答】(1)上(2)下
前、后的关系(1)确定前、后关系的标准:一
般是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
方向是后。

(2)判断方法:以参照物为目
标,在参照物面对的方向是前,
在参照物背对的方向是后。

8,7,6,5,4,3。

(填“前”或
“后”)
(1)7在8的( )面。

(2)8在7的( )面。

【解答】(1)后(2)前
左、右的关系(1)确定左、右关系的标准:与
左手对应的一面是左,与右手
对应的一面是右。

(2)判断方法:先确定好参照
物,然后以自我为中心,与左手
对应的一面是左,与右手对应
的一面是右。

(易错题)填“左”或“右”。

(1)在的( )边。

(2)在的( )边。

【解答】(1)左(2)右
重要考点考点解析典型例题
1~5的认识(1)数的含义:每个数都
可以表示不同事物的数
量。

(2)数的写法:根据每个
数字的形状,在田字格中
认真书写。

数一数,用数字表示出来。

【解答】
数的顺序从前往后:1,2,3,4,5;从
后往前:5,4,3,2,1。

按顺序填数。

(1)
1 4
(2)
4 2
【解答】(1)2 3 5 (2)5 3 1
比大小比较大小:(1)按数的顺
序,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
大,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
小。

(2)填“<”或“>”
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
小数。

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

3 2 1
4 2 5
【解答】> < <
分与合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
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
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解答】 2 3 2
几和第几几是表示物体个数的多
少;第几是表示物体的位
置和顺序。

(易错题)○○○○○
(1)图中一共有几个○?
(2)把从左边数第4个○涂上颜色;把
从右边起3个○圈起来。

【解答】(1)5个
(2)○○○○,○○○○○
1~5的加、减法(1)加法:把两部分合在
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
加法。

(2)减法:从总数中去掉
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
减法。

(3)加减法的计算:用数
的分解和组成较简便。

(1)
□○□=□
(2)
□○□=□
【解答】(1)2+3=5 (2)4-3=1
0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含义:第一个含义
表示一个也没有;第二个
含义表示起点。

(2)有关0的加减法,任何
数与0相加(减)都得这个
数;相等的两个数相减都
得0。

计算下列各题。

3+0= 5-0=
0+4= 2-2=
【解答】 3 5 4 0
第4单元归纳总结
重要考点考点解析典型例题
长方体特征:有6个面,相对的
两个面相同,有的长方体
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有
的长方体有一组对面是
正方形,其余4个面是长
方形。

在长方体下面的( )里画
“√”。

( ) ( ) ( )
【解答】在第一个和第三个下面的括
号里画“√”。

正方体特征:有6个面,6个面都
是正方形,而且大小相
等。

在正方体下面的( )里画
“○”。

( ) ( ) ( )
【解答】在第一个和第三个下面的括
号里画“○”。

圆柱特征:圆柱是直筒形状,
上下一样粗细,上下两面
是圆形,而且大小一样。

在圆柱下面的( )里画“ ”。

( ) ( ) ( ) ( )
【解答】在第二个和第四个下面的括
号里画“√”。

球特征:球没有平平的面,
可以任意地滚动。

在球下面的( )里画“”。

( ) ( )
【解答】在第1个下面的括号里画
“”。

立体图形的拼搭(1)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
体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

(2)三个完全一样的正方
体可以拼成不同形状的
图形。

(3)八个完全一样的正方
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
(易错题)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正方
体?
(1)(2)
体。

(4)用多种立体图形拼搭,要根据图形特征选择层次,一般球放最上面,平平的面放下面,能立起来地立起来。

( )个( )个【解答】(1)4 (2)8
第5单元归纳总结
重要考点考点解析典型例题
6~10的认识(1)基数含义和序数含义。

(2)知道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

(3)会分解与组成。

将从左数的第7个桃子涂
色。

【解答】
6~10的加减法(1)看图列式。

(2)填未知数。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计算8-2+1。

【解答】
重要考点考点解析典型例题
认识
11~20各数(1)11~19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
一组成的。

(2)知道数的顺序。

(3)相邻的数,后面的比前面的
多1。

排队。

□<□<□<□<□
【解答】11<13<17<18<20
11~20各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有几个十就在十
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
上写几。

读出下列各数。

14 17 20
【解答】十四十七二十
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1)十加几就是十几。

(2)十几加几就是十加几和几。

(3)十几减几就是用十几减几。

计算。

15-5= 13-3=
16+3= 19-7=
【解答】10 10 19 12 第7单元归纳总结
重要考点考点解析典型例题
认识钟面(1)钟面上有12个数,有12个大
格。

(2)细长的针叫分针。

(3)粗短的针叫时针。

认钟面。

【解答】分针时针
认识整时和时间的表示方法(1)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几就
是几时。

(2)可以用文字表示,如7时,11
时等,或电子表形式表示,如
7:00,11:00等。

用两种方法表示下面钟
面上的时间。

【解答】6时6:00
重要考点考点解析典型例题
9,8,7,6, 5,4,3,2加几(进位加法) (1)点数。

(2)接着数。

(3)凑十法(可以拆小数凑大
数,也可以拆大数凑小数)。

9+6= 7+6=
【解答】
提示:拆数是为了和另一个加数
凑成十。

解决问题(1)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找
到不同的解题方法。

(2)已知拿走一部分和剩下一
部分的数量,加起来求总数。

妈妈买回一些苹果,吃了7
个,还剩6个,妈妈一共买回多少
个苹果?
【解答】7+6=13(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