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研方法学
学习《医学科研方法》的心得体会2篇
![学习《医学科研方法》的心得体会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321c1cf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a2.png)
学习《医学科研方法》的心得体会学习《医学科研方法》的心得体会精选2篇(一)学习《医学科研方法》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还能够提高我们对医学研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获得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系统学习科研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在学习《医学科研方法》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包括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研究设计与实施、数据分析与解读等。
通过有系统的学习,我能够清晰地了解每一个环节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衔接,这有助于我在将来的科研工作中能够更加有序地进行研究,提高研究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批判性思维是科研中必不可少的素质。
在学习《医学科研方法》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科学研究需要我们能够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够审视和分析他人的研究成果,并作出自己的判断。
这对于我们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都非常重要,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科学研究的局限性,避免盲目从众和相信伪科学的误区。
再者,团队合作是科研中的关键。
在学习《医学科研方法》的过程中,我意识到科学研究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需要多个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
无论是研究课题的选择、实验设计的制定,还是数据分析的方法选择,都需要团队中的各个成员进行合作和协调。
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尊重和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在产生分歧时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解决,这对于提高研究效率和质量都非常关键。
最后,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是科研中必不可少的。
医学科研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领域,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
在学习《医学科研方法》的过程中,我认识到科研人员需要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学习的能力,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以便能够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
同时,我们还需要持续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与同行进行沟通和讨论,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
总之,《医学科研方法》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科学研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和素质。
学习《医学科研方法》的心得体会
![学习《医学科研方法》的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82f7d54e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77.png)
学习《医学科研方法》的心得体会学习《医学科研方法》让我深刻认识到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也让我对医学领域的科学研究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科学性、创新性、规范性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下面我将结合学习的内容,谈谈我对《医学科研方法》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识到科学研究的科学性是非常重要的。
科学研究需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要追求真实、准确、客观的结果。
学习《医学科研方法》让我了解到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要素,如研究问题的确定、设计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等。
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我们要严格遵守科研的伦理规范,如保护研究对象的权益、保密研究数据等,这样才能够确保科学研究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其次,创新性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特点之一。
在学习《医学科研方法》的过程中,我了解到科学研究需要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科学研究并不仅仅是对已有知识的积累和整理,更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提出新的研究假设,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和证实。
只有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才能够推动科学知识的不断进步和扩展。
因此,作为一名医学科研人员,我们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和方法论,努力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此外,规范性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要求之一。
学习《医学科研方法》让我深入了解了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规范和流程,如文献检索与文献评价、研究设计与实施、数据分析与统计等。
规范性的科学研究能够保证研究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重复性,从而提高科学研究的有效性和可信度。
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我们要严格遵循研究的基本流程和方法,保持科研的严谨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合理使用科研工具和技术,提高科研的效率和质量。
只有在规范性的科学研究中,我们才能够获得真实、可靠、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最后,团队合作也是科学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学习《医学科研方法》的过程中,我了解到科学研究往往需要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多人的合作和协作。
医学本科生为什么要学科研方法
![医学本科生为什么要学科研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46e323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fd.png)
医学本科生为什么要学科研方法医学本科生是医学领域未来的主力军,他们将肩负起创新医学知识和推动医学发展的重任。
在医学领域,科研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因为它可以帮助医学生获取并应用最新的科学知识,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提高医学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健康。
下面将详细讨论医学本科生学习科研方法的重要性。
首先,学习科研方法可以培养医学本科生的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医学生成功开展科研工作的基础,它意味着能够用科学的眼光看待问题、寻找问题的根源、提出合理的假设并设计合适的实验来验证假设。
通过学习科研方法,医学生能够了解到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原理,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合理地进行问题分析与解决,为将来的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学习科研方法可以增加医学本科生对科学文献的理解与阅读能力。
医学领域不断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只有具备一定的科研基础和扎实的科学文献阅读能力,医学生才能及时了解最新的科学进展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
通过学习科研方法,医学生将了解到如何筛选合适的文献,如何阅读和分析文献内容,并学会从中获取和判断科学信息的可靠性,提高医学生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学术素养。
此外,学习科研方法还可以提高医学本科生的实验技能。
医学研究往往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来验证假设或解决具体的问题,因此,熟练掌握实验技能是医学生开展科研工作的关键。
通过学习科研方法,医学生将学会如何进行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掌握实验室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等。
这为医学生将来参与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在临床实践中的实际操作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学习科研方法对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也有很大帮助。
医学研究的目标是解决现实中的医学问题,因此需要医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科研方法的学习将激发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挑战现有的学术观点和实践经验,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
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医学生,才能够在医学领域中有所作为,不断推动医学进步。
医学科研方法学
![医学科研方法学](https://img.taocdn.com/s3/m/2ab49d00a6c30c2259019ead.png)
②试验性研究:动物试验、临床试验、社区干预试验。 ③理论性研究:数学模型构造。 3. 按照试验场所分 ①实验室研究:研究对象是动物、组织、细胞。 ②临床研究:研究对象是病人。 ③人群研究:研究对象是一般社区人群。 4. 按照研究的任务分 ①纵向课题:指令性和指导性项目。 ②横向课题:联合、协作、委托性项目。 ③自选课题 五、医学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 病因学研究 2. 发病机制研究 3. 形态与功能研究 4. 症状与体征 5. 诊断试验 6. 治疗试验 7. 预后试验 8. 预防试验 9. 疾病自然史研究 六、医学科研实践的基础 1. 人员基础 2. 方法基础 3. 资源基础 4. 试验基础
第三章 科学研究的选题 选题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是研究工作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往往提出课题要比解决课题更 为困难。 一、选题原则 (1)创新性原则:①前人未解决的问题;②前人解决不彻底的问题;③前人虽已得出结论, 但作者间持有不同见解;④目前存在争议的问题。 (2)避免不必要的简单重复。 (3)难度适当。 (4)突出特点。在不同地区或人群中进行研究可以对已有的研究结论加以证实或补充。国 外已有研究可引进,结合无我国实际进行研究,以填补国内空白。 (5)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结合。 二、选题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 文献评述 形成假设 立项 1. 提出问题 是课题形成的萌芽阶段。课题的来源:①经验积累;②意外启发;③阅读文献;④实际需要; ⑤研究结果。 2. 形成假设 问题提出后要查阅文献、咨询专家 进展、性质、目的、价值 假设(题目)。
(1)对照的作用:①鉴别研究因素与非研究因素所产生的效应(性质、大小);②估计、 消除、减少研究的误差(生物学研究的条件不易控制)。 (2)对照的原则:均衡可比的原则,即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除所研究的因素外,其他因素 应保持一致。这是理想状态,在医学研究中是难以做到,但应尽可能做到。其他因素是指实 验条件、个体特征、研究时间、研究人员、方式方法、诊断标准、重视程度等。组间的一致 性越好,研究因素的效应就越能突出表现出来,其他因素造成的偏差就越小。 (3)对照的种类 ①空白对照:不给予任何处理的对照方法。作为本底参照,可突出研究因素的效应,在临床 上要考虑,不处理是否会影响疾病的治疗。 ②标准对照:以标准的或常规的方法作为对照的处理。可对研究因素的作用与标准进行比较。 ③自身对照:将研究对象接受处理前的状态作为对照。优点是一致性很好,但对于所观察的 指标变化较大,或短期内可自愈性疾病的治疗研究不适合。 ④历史对照:将过去的研究或观察的结果作为对照。使用的前提是必须有完整的历史资料可 以借用。但由于时间的变化可引起环境等多方面的条件大变化,因此可比性问题不易解决, 历史对照是一种不可靠的方法。 ⑤配比对照:根据试验对象的某些特征要求,选择对照的方法。 I.种类 i.频率配比:按照试验组某特征出现的频率选择对照,使对照组该特征出现的频率与试验 组相同。 ii.成对配比:按照试验组每个研究对象个体的某些特征选择对照,并与试验组的研究对象 结成对子,也称配对对照。每个试验对象可选一个对照,组成 1:1 的配对研究,也可选 2 个或多个对照,但最多为 4 个,组成 1:2、1:3、1:4 的配对研究。 II.优点 i.严格配比,增强可比性,使结果容易解释。 ii.提高统计学效率。 III.配比条件 可能影响可比性或对结果解释有干扰作用的因素、特征均可作为配比条件。理论上配比的条 件越多,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可比性越好,试验的结果越容易解释。但在实际研究中,选 择的配比条件太多,合适的对照不易找到,研究无法进行;同时会出现配比过头错误。通常 3~5 个因素为宜,一般有性别、年龄等。 ⑥同期随机对照:按照随机的方法选择或分配的对照组,并要求与试验组同时、同地进行研 究与观察。由于对照是按随机的原则产生可避免人为的选择偏倚,对照组与试验组在相同的 时间和条件下进行研究可避免时间与环境变化的干扰作用,使结果更具说服力。以同期随机 对照开展的临床治疗试验称为随机对照试验,简称 RCT(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是 WHO 推荐的首选研究方案。 ⑦交叉对照:临床治疗试验的一种设计,即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第 二阶段时对换,适用于不能治愈的慢性病的治疗研究,并且第一阶段的治疗不影响第二阶段 的试验。
(完整版)医科大学年12月考试《医学科研方法学》考查课试题答案
![(完整版)医科大学年12月考试《医学科研方法学》考查课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c68da4964bcf84b8d57b42.png)
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1月考试《医学科研方法学》考查课试题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20 分。
)V1. 下列不属于非参数统计优点的是A. 不受总体分布的限定B. 简便、易掌握C. 适用于等级资料D. 检验效能高于参数检验E. 适用于未知分布型资料————选择:D2. 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A. r=0时,b=0B. |r|>0,b>0C. r>0时,b>0D. |r|=1时,b=1E. |r|>0,b<0————选择:C3. 某次研究进行随机抽样,测量得到该市120名健康成年男子的血红蛋白,则本次研究总体为:A. 所有成年男子B. 该市所有成年男子C. 该市所有健康成年男子D. 120名该市成年男子E. 120名该市健康成年男子————选择:C4. 实验设计和调查设计的根本区别是A. 实验设计以动物为对象B. 实验设计可随机分组C. 实验设计可人为设置处理因素D. 调查设计以人为对象E. 调查设计可随机分组————选择:C5. 下列文献类型属于一次文献的是A. 期刊论文B. 百科全书C. 索引D. 综述E. 述评————选择:A6. 直线回归分析中,直线回归方程为=0.3+2X ,代入两点描出回归直线。
下面正确的是A. 所有实测点都应在回归线上B. 所绘回归直线必过点(x均数,y均数)C. 原点是回归直线与Y轴的交点D. 回归直线X的取值范围为[-1,1]E. 实测值与估计值差的平方和必小于零————选择:B7. 小鼠的妊娠期一般是A. 13~14天B. 15~16天C. 19~21天D. 25~27天E. 58~60天————选择:C8. 所谓对样本含量的估计就是要在A. 资金允许的条件下确定尽可能多的例数B. 时间允许的条件下确定最多的例数C. 可以说明问题的前提下确定最少的例数D. 保证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的前提下确定最少的例数E. 不必估计,调查整个总体————选择:D9. 医学科研方法的最高层次是A. 技术层次B. 哲学层次C. 逻辑层次D. 分析层次E. 归纳层次————选择:B10. 在作两样本均数比较时,当资料不满足正态性条件,可采用的方法是A. t检验B. t'检验C. u检验D. 方差分析E. 秩和检验————选择:E11. 以医学研究的科学认识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A. 医学科学研究B. 边缘科学C. 科学学D. 科学预测学E. 医学科研方法————选择:E12. 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抽样误差最大的是A. 单纯随机抽样B. 分层随机抽样C. 整群抽样D. 无法确定E. 以上都不对————选择:C13. 下列动物中,有颊囊,不排斥移植的外来组织,可用于异体移植的是A. 犬B. 豚鼠C. 大鼠D. 长爪沙鼠E. 地鼠————选择:E14. 配对比较的秩和检验,若检验假设H0成方,则A. 差值为正的秩和与差值为负的秩和相差不会很大B. 差值为正的秩和与差值为负的秩和可能相差很大C. 正秩和的绝对值大于负秩和的绝对值D. 正秩和的绝对值小于负秩和的绝对值E. 差值为正的秩和与差值为负的秩和肯定相等————选择:A15. 对于同一个实验,随机区组设计优于完全随机设计,是因为随机区组设计A. 简单易行B. 降低了随机误差C. 控制了重要非处理因素的影响D. 可以分析两因素间的交互作用E. 使样本含量增加————选择:C16. 两变量pearson相关假设检验时,|r|>r(0.05,n-2)时,下面正确的是A. 有一定关系B. 有正相关关系C. 有递增关系D. 肯定有直线关系E. 有线性相关关系————选择:E17. 下列动物中,属于刺激性排卵的是A. 犬B. 兔C. 犬D. 大鼠E. 豚鼠————选择:B18. 实验动物按微生物、寄生虫学控制,正确的分类是A. 突变系动物、普通动物、SPF动物、近交系动物B. 突变系动物、近交系动物、杂交F1代动物、SPF动物C. 普通动物、清洁动物、SPF动物、无菌动物D. 普通动物、SPF动物、近交系动物、封闭群动物E. 普通动物、清洁动物、SPF动物、突变系动物————选择:C19. 关于随机区组设计的说法,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 也叫配伍组设计B. 实际上是配对设计的扩大C. 每一区组内的例数和处理数相等D. 各处理组的样本例数可以不等E. 各处理组的样本例数相等————选择:D20. 为研究三唑磷对大鼠效应生物标志物的影响,将12只大鼠放在同一笼中,实验人员随便抓取6只进入实验组喂食三唑磷,剩余6只为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该做法可造成A. 测量性偏倚B. 混杂性偏倚C. 选择性偏倚D. 随机误差E. 非依从性偏倚————选择:C二、名词解释(共 5 道试题,共10 分。
医学科研方法知识点
![医学科研方法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e8a9a9e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e5.png)
医学科研方法知识点医学科研方法是指在医学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的方法和技巧。
医学科研方法的正确应用对于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提高医疗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医学科研方法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伦理问题等内容。
研究设计医学科研的研究设计是指研究者在进行医学实验或观察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的选择应该根据研究目的和要解答的科学问题来确定。
1. 实验研究设计实验研究设计是通过对比不同处理组间的差异来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其中,随机对照试验是实验研究设计中较为常用的方法。
在随机对照试验中,研究对象被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2. 观察性研究设计观察性研究设计是通过对观察对象的观察来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观察性研究设计可以分为横断面研究和纵向研究。
横断面研究是在某一特定时间点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和数据收集;而纵向研究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同一组研究对象进行多次观察和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与分析数据收集与分析是医学科研方法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科学合理的数据收集和正确的数据分析方法可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1. 数据收集方法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观察记录、实验测量和医学影像等。
在选择数据收集方法时,应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来确定合适的方法。
此外,数据的采集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数据的质量,避免数据采集偏倚。
2. 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和推论性统计。
描述性统计主要用来对研究对象的特征和变量进行描述和总结,如频数、百分比、均值等。
而推论性统计用来推断总体特征或评估变量之间的关系,如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要确保所选择的统计方法和模型是适用于研究设计和数据类型的,并遵循统计学的基本原则。
伦理问题医学科研中的伦理问题是指研究过程中对于研究对象和研究者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
1. 研究伦理审查在进行医学科研之前,研究者应提交研究计划并接受伦理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和批准。
5种临床医学科研方法
![5种临床医学科研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3065c3c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ee.png)
5种临床医学科研方法在医学领域,科学研究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医学科研方法多种多样,本文将为您介绍5种常见的临床医学科研方法。
一、实验性研究实验性研究是临床医学科研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通过对实验动物或细胞进行操作,模拟人类疾病过程,以便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防。
实验性研究可以精确控制实验条件,排除干扰因素,从而得出较为可靠的结论。
二、观察性研究观察性研究主要包括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
这类研究不对研究对象进行干预,而是在自然状态下观察和收集数据。
横断面研究用于描述某一特定时间点的疾病状况;队列研究关注一组人群在一段时间内的疾病发生情况;病例对照研究则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患病者和非患病者的暴露因素。
三、转化研究转化研究是将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的过程。
这种研究方法关注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衔接,旨在缩短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时间,提高医疗水平。
转化研究包括从实验室到临床的验证、临床试验、新技术和新药物的研发等。
四、流行病学研究流行病学研究关注疾病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揭示疾病的发生规律,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和疾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包括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等。
五、循证医学研究循证医学研究是基于现有最佳证据,结合医生的专业知识和患者的价值观,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的研究方法。
循证医学研究强调证据的重要性,通过对大量临床试验和观察性研究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总结:以上5种临床医学科研方法各有特点,相互补充。
了解这些方法有助于提高医学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医学科研方法学》复习题
![《医学科研方法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b47d09e69e31433239689319.png)
二、简答题(共 5 道试题,共 15 分。
)二、简答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V1. 小概率事件如果根据命题原假设计算出来的概率小于所设定的显著性水平,则称为小概率事件。
2. 医学参考值范围是指正常人的解剖、生理、生化等各种指标的波动范围。
它主要用于划分正常与异常的界限。
3. 文献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
1. 区间估计答:参数估计的一种形式.通过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根据一定的标准度与精确度的要求,构造出适当的区间,以作为总体的分布参数(或参数的函数)的真值所在范围的估计2. 变异系数答:当需要比较两组数据离散程度大小的时候,如果两组数据的测量尺度相差太大,或者数据量纲的不同,直接使用标准差来进行比较不合适,此时就应当消除测量尺度和量纲的影响,而变异系数可以做到这一点,他是标准差与其平均数的比。
4. 杂交F1代动物杂交第一代5. 系统抽样也称为系统抽样、机械抽样、SYS抽样,它是首先将总体中各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根据样本容量要求确定抽选间隔,然后随机确定起点,每隔一定的间隔抽取一个单位的一种抽样方式。
3. 二次文献答:二次文献又称二级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的产物,即对无序的一次文献的外部特征如题名、作者、出处等进行著录,或将其内容压缩成简介、提要或文摘,并按照一定的学科或专业加以有序化而形成的文献形式,如目录、文摘杂志(包括简介式检索刊物)等。
6. 概率抽样调查答:概率抽样是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为基础,首先按照随机的原则选取调查样本,使调查母体中每一个子体均有被选中的可能性,即具有同等被选为样本的可能率,机遇均等。
7. 近交系动物答:是指近交程度相当于20代以上连续全同胞或亲子交配,近交系数达98.6%以上、群体基因达到高度纯合和稳定的动物群。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 分。
)V 1. 允许误差越大,则所需的样本含量就越多。
(完整版)医学科研方法教学大纲
![(完整版)医学科研方法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49aa362bcd126fff7050b50.png)
了解医学科研中存在的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的定义、种类及其控制方法。熟悉交互作用与效应修正的概念、分析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研究结局的影响。
第七章综述和论文撰写与评阅(2学时)
掌握论文与综述的写作基本要求及如何评价论文的基本原则。熟悉论文和综述的写作方法包括格式、参考文献及图表的表达形式。
第二章医学研究的选题与申报、研究计划的拟定(6学时)
了解医学研究的特点及选题的研究类型;掌握选题和立项的基本原则、注意事项;熟悉选题的条件及评价标准、科研课题的类别和来源。制定研究计划的及医学科研计划书的撰写。
第三章观察性研究(6学时)
掌握现况研究的调查方法和基本步骤;熟悉疾病监测与资料的来源、收集与利用。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方法;临床个案报道与病例分析。
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医学研究的方法学和医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医学研究的选题与申报、研究计划的拟定;掌握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医学调查研究的常用技术的基本内容和设计原则;并能处理医学科研中常见的偏倚、交互作用;能完成综述和论文的撰写。
大纲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课题概念和分类;医学研究的方法学和医学研究的基本原则。熟悉医学研究项目的含义与特征;有关影响项目成功的因素以及项目管理的概念;了解医学研究项目周期的含义、项目各个时期的含义、工作内容和工作投入。
第四章实验性研究(6学时)
重点掌握动物实验、现场试验和临床试验的基本要素、基本原则、常用实验设计类型和方法;了解动物实验中数据质量与质量控制。
第五章医学调查研究的常用技术(6学时)
掌握问卷技术、访谈技术、敏感问题调查技术、社会特征测量技术的基本类型、设计要求及程序。熟悉资料整理与核查技术、双盲双模拟技术、预测技术。了解医学经济学评价技术和定性资料的量化技术。
医学科研方法
![医学科研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d1f10ed453610661fd9f404.png)
医学科研方法◆课程概述《医学科研方法》是对全校本科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学习怎样在医学科学研究活动中,运用科学的实践和理论思维的技巧,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去寻找观念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或规律,从而发现新现象,提出新理论的课程,着重介绍了正确的科研思维方法和研究工作方法的课程。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增长才干,提高科学的见识力,从而认识科学发展的主流和趋势、前沿和远景,以恰当地安排研究工作。
◆开课院系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所◆开课学期第5学期◆学时分配表《医学科研方法》24学时,每次3学时。
具体内容如下:授课教师简介曹慧玲:曹慧玲,女,1970年出生,西北工业大学博士,西安医学院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所副教授,中国晶体学会会员。
主要从事心血管相关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强磁重力效应下的蛋白质结晶研究。
2013年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获西北工业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称号,2006年获得西安市卫生局新技术一等奖1项。
余琦:男,博士,33岁,讲师。
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专业方向为转基因动物学和实验病理学,主要从事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病方面的研究工作。
曾参与MED1巨噬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制作,apoC-Ⅲ、Urotensin-Ⅱ和VEGF转基因家兔的制作,并利用这些模型进行了相关研究。
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14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6篇、国内核心期刊2篇。
陈玉龙:男,博士,30岁,毕业西安交通大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在攻读博士期间,以访问学者身份赴日本山梨大学进修半年。
参与陕西省转基因家兔平台项目,熟练掌握动物转基因技术(如:动物超排卵、人工授精、基因微注射和移卵手术)和动物实验基本操作(如采血、灌胃、标本制作和分离、组织保存等)。
发表论文15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
学习《医学科研方法》后体会
![学习《医学科研方法》后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cd59cca1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ad.png)
学习《医学科研方法》后体会在学习《医学科研方法》课程之前,我对医学科研的认识仅限于从医学论文中了解到的知识。
然而,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医学科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了解了医学科研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了相关的研究技巧和工具,并对医学科研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下面,我将分享我在学习《医学科研方法》后的体会。
首先,我意识到医学科研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医学科研的基本原则和步骤,从问题的提出到研究的设计、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再到结果的解释和推论,每一步都是有目的而有序的。
这个过程需要科研人员具备全面的知识背景和技能,包括理论知识、实验技术、统计方法等。
而且,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的操作和控制,以确保研究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通过学习《医学科研方法》,我了解到了这个过程的细节和要求,认识到了科研的严谨性和难度。
其次,我学习到了从问题到答案的科研思维。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提出科学问题、设立研究假设以及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
这些内容都让我意识到,科研不仅是实验技术的学习和操作,更是一种批判性思维和推理过程。
从问题的提出到答案的获得,需要通过合理的逻辑和严密的推理,利用科学方法来验证和解答。
通过学习《医学科研方法》,我开始培养了科学思维,并能够更加深入和全面地思考问题,提出更加合理和切实可行的科研方案。
再次,我学到了医学统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在医学科研中,数据的分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学习《医学科研方法》,我了解了医学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包括数据的整理和描述、统计推断和假设检验、回归分析和生存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解释数据,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价和推论。
通过学习医学统计学,我不仅对医学科研的结果有了更加客观和全面的认识,也对医学统计学本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最后,学习《医学科研方法》让我认识到医学科研的重要性和挑战。
在现代医学领域,科研是推动医学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医学科研常用的研究方法
![医学科研常用的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6f0e594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7f.png)
医学科研常用的研究方法
医学学科中研究方法几乎包括所有的科学研究方法,包括实验室实验、统计学分析以及调查研究。
以下就是常用的医学科研方法:
一、实验室实验
实验室实验可以在控制的环境中对特定的疾病进行研究,一般分为体外、体内两种类型:
1.体外实验:它通常使用离体细胞培养,可以有效地评价药物,病毒
滤过等等,通过影像技术观察细胞的表型变化。
2.体内实验:它使用动物模型,可以对药物等物质的药效、药物代谢、组织分布机制以及药物的毒性等进行有效评价。
二、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是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和信息计算机软件对一定的研究对象
进行统计分析,以获取经过科学思考得到的结论,主要有下列应用:
1.可以用来预测和诊断疾病,通过对病人上次诊断检查结果进行统计
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识别;
2.可以应用于评价和研究医疗质量,通过对上次就诊的患者的治疗情
况进行统计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患者的治疗结果;
3.可以从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实际情况中推断出其中一疾病的诊断和治
疗指南;
4.统计学分析也可用于评价治疗剂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科研方法学概论医学PPT
![科研方法学概论医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58799ff1b4daa58da1114a3c.png)
2、知道为什么(Know-why),指具有探讨原 理和规律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
3、知道怎么做(Know-how),指掌握实际
操作的技能,包括相关技术、经验等。
4、知道属于谁(Know-who),在特定社会
关系中,发扬团队精神,共享社会资源,也包括
管理方面编的辑版知ppt识和能力。
11
关于科研的几个概念性问题
有了人类就有了医疗活动 ———巴普洛夫
编辑版ppt
20
从史前到远古
新石器时代人类的头骨,有明显被锯开和 伤口边缘癒合的痕迹。手术的目的仍属未 知,可能是为了释出附身的魔鬼。。
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找不到「醫」 字,却找得到「毉」字,暗示著 当时巫医相混的情况。
中国的炎帝神农氏。相传他曾尝百 草,并教导人民耕种。传说他所编 纂的「本草经」是中国的第一本药 书,记载了三百六十五种他亲尝过 的草药。
编辑版ppt
24
科学革命与医学
哈维 ( William Harvey,1578 - 1657 ) 英国医师,近代生理学之父。他以活体动物 解剖的实验证明了血液是在密闭系统中沿著 单一方向流动,在1616年提出了循环论。 十二年后他出版「心脏的运动」一书,提出 了心房的用处和血液在心脏各部流动的方向。 他将数学应用於心搏频率和血液流量的计算, 是生命科学定量研究的创始人。
莫尔加尼 ( Giovanni Battista Morgagni, 1682 - 1771 ) 病理 学之父。他视生命为机械复合体, 认为临床症状是器官机件运作不 协调的结果。他将临床症状与内 部病灶相连,开创了病理解剖学, 并坚持诊治病患为最终的目标。
编辑版ppt
28
奥地利医生奥 恩布鲁格 (Auenbrugger, L.1722—
医学科研方法
![医学科研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ef946bc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15.png)
医学科研方法医学科研是指在医学领域开展科学研究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医学问题、提高医学水平、促进医学发展。
而医学科研方法则是指在医学科研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医学科研方法。
首先,实验研究是医学科研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来验证某种假设或者检验某种药物的疗效。
在实验研究中,需要合理设计实验方案,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同时,实验研究还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避免外部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其次,流行病学调查是另一种常用的医学科研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对人群中的疾病发生率、死亡率、病因等进行调查和分析,来揭示疾病的流行规律和危险因素。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需要进行样本选择、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等工作,以获取客观、真实的调查结果。
此外,临床试验也是医学科研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临床试验是通过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或其他干预措施,来评价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在临床试验中,需要进行严格的受试者招募、随机分组、盲法设计等工作,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最后,文献综述是医学科研中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
文献综述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和总结,来系统地介绍某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现状。
在文献综述中,需要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评价,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合理的归纳和总结。
总之,医学科研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条件来确定。
不同的研究问题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科研方法,而且常常需要多种方法相互结合,以获取全面、准确的研究结果。
希望本文介绍的医学科研方法能够为医学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医学科研方法题库及答案
![医学科研方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6b0e8f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fc.png)
医学科研方法题库及答案1. 什么是医学科研方法?医学科研方法是指在医学领域中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论。
通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医学领域的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来获取关于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相关知识和经验。
2. 医学科研方法的目的是什么?医学科研方法的目的在于推动医学领域的科学进步,提高医疗技术和医学水平,满足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
通过科学研究,医学科研方法可以提供医学决策的依据,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推动医学的发展和进步。
3. 医学科研方法的分类有哪些?医学科研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流行病学方法:通过调查和分析人群中疾病的发生、传播和分布规律,探索与疾病有关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实验研究方法:通过对人体或动物进行设定的实验,观察和分析疾病的发展过程,评估药物疗效和副作用等。
•临床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和研究患者的医学行为和治疗效果,评价不同医疗干预措施的疗效和安全性。
•分子生物学方法:以分子水平对生物体进行研究,探索分子机制和疾病相关基因的功能,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对医学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从而揭示病因、病程和治疗效果等医学问题。
4. 医学科研方法的步骤有哪些?医学科研方法的步骤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1.研究问题的确定: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并制定相应的研究假设。
2.文献综述:对已有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基础。
3.研究设计:根据研究问题,确定合适的研究设计,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方法和样本来源。
4.数据采集:采集符合研究目的的数据,可以是实验数据、临床数据或调查问卷等。
5.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合适的方法得出结论。
6.结果解释: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对研究问题给出解释和建议,给出实际应用的指导。
7.结果报道:将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和撰写,形成论文或报告,向专业领域内的同行传播研究成果。
医学科研方法学
![医学科研方法学](https://img.taocdn.com/s3/m/7c1ee676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d7.png)
医学科研方法学
医学科研方法学是医学领域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原则的总称。
它是医学科研工作的基础,旨在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可重
复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医学科研方法学:
1. 研究设计:医学科研的设计包括实验研究和观察性研究。
实
验设计通常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来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
观察
性研究则是通过对人群进行观察来探讨研究问题。
2. 数据获取:医学科研需要准确、可靠的数据来支持研究结论。
数据获取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临床检测、实验操作等方法进行。
3. 数据分析:医学科研中的数据分析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来解
释和推断数据的含义。
常见的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
和回归分析等。
4. 伦理原则:医学科研需要考虑研究对象的权益和安全。
研究
人员应遵守伦理原则,保护受试者的隐私和权益。
5. 文献综述:医学科研需要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为新研究提供依据。
6. 结果报告:医学科研的最终目标是将研究结果准确地报告出来,以便其他研究者复制和验证。
结果报告应包括实验方法、数据分析、结论和讨论等内容。
医学科研方法学的正确运用能够提高研究的质量和可信度。
研究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种研究方法和技巧,并在研究过程中始终遵守科学原则和伦理规范。
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机制、推动医学进步,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
临床医学科研方法学第三讲
![临床医学科研方法学第三讲](https://img.taocdn.com/s3/m/30c74b68f78a6529647d539a.png)
医学PPT
13
Today: 12/2/2020
2.医学研究领域向宏观扩展,是伴随医 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 模式转变而发展的。
从新的医学模式出发,能更加全面更加系统 地认识生命和疾病的本质及其影响因素,并从更高 层次采取预防保健和治疗措施。
对不同层次的医学研究工作水平,应采 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医学PPT
4
Today: 12/2/2020
临床(医学)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体, 研究结果又应用于人体。临床(医学)科 学研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认识过程,是一 个由感性到理性的高度科学思维活动。
医学PPT
5
医学科研的特点Today: 12/2/2020
医学科研的对象是人,具有生物学属性 和社会属性。
临床医学研究总体来说可分为微观和宏观两 个方向。
回顾历史,微观临床医学研究一直受到较高 的重视,并得到迅速的发展。
从宏观方面研究临床医学是以整个人体及其 有关的发病因素和阶段作为研究对象,以临床观察、 实验检查、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为主要手段,需要 应用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等方法,近年来逐渐为 临床工作者所重视。
医学PPT
3
Today: 12/2/2020
医学科研的基本任务
医学科研,是以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探索 与医学有关的未知或未全知的事物或现象的 本质和规律的一种认识和实践。
1、探索生物医学中未知事物及其未知过程; 2、揭示已知事物中的未知规律; 3、研究已知规律的应用前景; 4、不断检验和更新已有的理论和学说。
临床医学研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起步、 徘徊、加速发展的阶段,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面 临严峻的挑战,与国际水平差距至少有10~15年。
医学PP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对照的作用:①鉴别研究因素与非研究因素所产生的效应(性质、大小);②估计、 消除、减少研究的误差(生物学研究的条件不易控制)。 (2)对照的原则:均衡可比的原则,即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除所研究的因素外,其他因素 应保持一致。这是理想状态,在医学研究中是难以做到,但应尽可能做到。其他因素是指实 验条件、个体特征、研究时间、研究人员、方式方法、诊断标准、重视程度等。组间的一致 性越好,研究因素的效应就越能突出表现出来,其他因素造成的偏差就越小。 (3)对照的种类 ①空白对照:不给予任何处理的对照方法。作为本底参照,可突出研究因素的效应,在临床 上要考虑,不处理是否会影响疾病的治疗。 ②标准对照:以标准的或常规的方法作为对照的处理。可对研究因素的作用与标准进行比较。 ③自身对照:将研究对象接受处理前的状态作为对照。优点是一致性很好,但对于所观察的 指标变化较大,或短期内可自愈性疾病的治疗研究不适合。 ④历史对照:将过去的研究或观察的结果作为对照。使用的前提是必须有完整的历史资料可 以借用。但由于时间的变化可引起环境等多方面的条件大变化,因此可比性问题不易解决, 历史对照是一种不可靠的方法。 ⑤配比对照:根据试验对象的某些特征要求,选择对照的方法。 I.种类 i.频率配比:按照试验组某特征出现的频率选择对照,使对照组该特征出现的频率与试验 组相同。 ii.成对配比:按照试验组每个研究对象个体的某些特征选择对照,并与试验组的研究对象 结成对子,也称配对对照。每个试验对象可选一个对照,组成 1:1 的配对研究,也可选 2 个或多个对照,但最多为 4 个,组成 1:2、1:3、1:4 的配对研究。 II.优点 i.严格配比,增强可比性,使结果容易解释。 ii.提高统计学效率。 III.配比条件 可能影响可比性或对结果解释有干扰作用的因素、特征均可作为配比条件。理论上配比的条 件越多,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可比性越好,试验的结果越容易解释。但在实际研究中,选 择的配比条件太多,合适的对照不易找到,研究无法进行;同时会出现配比过头错误。通常 3~5 个因素为宜,一般有性别、年龄等。 ⑥同期随机对照:按照随机的方法选择或分配的对照组,并要求与试验组同时、同地进行研 究与观察。由于对照是按随机的原则产生可避免人为的选择偏倚,对照组与试验组在相同的 时间和条件下进行研究可避免时间与环境变化的干扰作用,使结果更具说服力。以同期随机 对照开展的临床治疗试验称为随机对照试验,简称 RCT(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是 WHO 推荐的首选研究方案。 ⑦交叉对照:临床治疗试验的一种设计,即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第 二阶段时对换,适用于不能治愈的慢性病的治疗研究,并且第一阶段的治疗不影响第二阶段 的试验。
对阳性率的研究,如果显著性水平为 0.05,容许误差为 10%,则 N=400Q/P P 为预期的阳性率,Q=1-P。 (3)正常人与病人 在研究生理值和制定临床诊断标准时需要选择正常人为研究对象,而在临床研究中则需要选 择病人为研究对象。实际上正常人和病人的概念是相对的。当研究的疾病确定下来,病人和 非病人的定义要明确,要选择国际公认或全国性学术会议规定的诊断标准来选择病人。 2.研究因素 我们所关心的对人类健康有影响的各种因素均可作为研究因素,具体到一次研究中就是我们 希望解释的因素,可以是自然存在的,也可是人为的试验性的,包括理化因素、生物因素、 社会因素、遗传、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因素。在研究中,因素是自变量,生理、病理反应是 因变量,研究的目的是解释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作用、关系。观察性研究因素是自然存在, 实验性研究因素是强行加入。研究对象的选择必须考虑能够接受试验因素。 一次研究中可以只对一个因素进行研究,也可同时对多个因素进行研究,因素可以是定性的 也可是定量的。 ⑴单因素单水平设计:定性的研究一个因素的效应。目的明确,容易进行,条件容易控制, 但研究效率低、说明问题少。 ⑵单因素多水平设计:定量或分等级研究一个因素的效应。可研究因素在不同水平或剂量下 的效应,获得剂量反应关系的证据。 ⑶多因素设计:同时研究多个因素的效应。可提高研究的效率,研究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使 研究更为全面,但设计较为复杂。通常有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 ⑷多因素研究:选择多个研究因素,按照单因素设计在一次研究中分别研究每个因素的作用, 可进行因素的筛选、评估因素间的主次作用、控制因素间的混杂等。 因素的选择对研究至关重要,是假设的前提,是研究的核心,因素选择不正确,研究必然失 败。 3.效应(观察指标) 效应是研究因素作用于研究对象产生的反应,通过观察效应评价因素的作用,因此效应是因 变量,是目标变量。效应的衡量是通过选择恰当的观察指标来实现的。 ⑴观察指标的类别 ①定性指标:按照某一性质计数所得到的指标,通常以频率表示集中趋势。信息含量少,只 能进行定性分析。 ②定量指标:可用度量衡测量的指标,可用均数表示集中趋势。信息含量大,可进行剂量反 应关系的分析。 ③分等级指标:没有具体数量,也没有量纲,但可区分程度或严重性的一类指标,严格讲仍 属于定性指标。应用介于定性与定量指标之间。 ④主观性指标:以人的主观反映获得的指标。存在一定的偏性。 ⑤客观性指标:利用仪器、设备、技术测量获得的指标。比较准确。 ⑵观测指标的数量
第二章 因果推论 在医学科学研究中许多情况下是先发现了果,再去找因,或去探索两个事件间的因果关系。 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收集因果存在的证据的过程,但我们所收集的证据是否能够证实因果关 系的成立,需要进行科学的推论。有些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一一对应的,比较直观,但广 义因果律是建立在概率论基础上,即原因是使结果发生概率升高的事件。疾病的病因是指那 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因果关系是事件或特征类别之间的一种关联,改变某一事 件或特征类别的频率,就会引起另一事件或特征类别的频率改变,这样可以认为二者互为因 果。 一、因果关系的方式 1. 单因单果 2. 单因多果 3. 多因单果
第四章 科研设计 依据客观允许程度而制定的尽可能严密的计划为科研设计(research design),是实施科学 研究的行动纲领。 一、科研设计的内容 1.立题依据:项目国内外研究状况分析及研究的目的意义。基础项目着重结合国际科学发展 趋势,论述项目的科学意义。应用研究着重结合科学前沿,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 要科技问题,论述改项目的应用前景对生产的实用意义和经济效益。开发研究着重论述实用 意义、经济效益、示范意义和推广前景。 2.研究的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 4.项目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5.预期研究结果 6.研究的基础(可行性分析) 7.进度安排 8.经费预算 二、科研设计的原则 1. 随机化 随机抽样和随机分配。使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均等为随机抽样,使样本中每个个体 分到各试验组的机会均等为随机分配。坚持随机化原则可避免试验措施以外的因素的干扰作 用,使研究结果更具有代表性。 随机的方法 (1)简单随机:抽签、抛硬币、随机数字法等,适用于小规模研究。 (2)系统随机:个体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按表现出的规律采用简单随机法。 (3)分层随机:个体间某些特征相差较大,先根据特征将人群分成若干个层,再在每个层 按随机的方法进行。适合于目标人群某些特征相差较大,分层后可使样本更具有代表性。 (4)整群随机:当目标人群很大时,可以小群体作为抽样或分配单位,再按随机的方法进 行。 (5)多级随机:即可将整群、分层等随机的方法同时使用。 2. 对照 医学研究多数是通过比较产生结论,对照是比较的基础。
4. 多因多果 5. 间接联系 二、因果联系研究的思路 描述性研究 假设形成 分析性研究 发现关联 统计学检验有 非因果关系 显著意义 因果关系推论 可能因果关系 试验性研究 验证因果关系
关联性检验无显著性时,要考虑的可能性①确实无意义;②样本量不足。下结论时要根据概 率的大小。 三、因果关系推论时需要的证据 1. 联系的强度 2. 联系的梯度 3. 联系的普遍性 4. 联系的时序性 5. 联系的特异性 6. 分布相符 7. 实验证据 8. 理论解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论证立项:创新性、可行性论证。 三、选题注意事项 1.研究的目的和内容要明确和具体:研究者必须明确我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做,怎样做。目 的不是口号,而是要具体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目标。目的和内容要从题目上显示出来,一般 题目不能超过 20 个汉字,旗帜鲜明。 2.要结合自身优势、工作基础、技术条件及经费。 3.要加强合作,利用别人的优势充实和发展自己。
医学科研方法学
第一章 概论 研究(research)是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探索和创造的过程。 一、科学研究的概念: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未知的现象,揭示客观规律,创造新理论、新 技术、开辟知识新应用领域的智力性劳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界定的科技活动包括研究与试 验性发展活动(R&D)、科技教育与培训活动(STET)、科学技术服务活动(STS)。在我国科研 工作一般特指 R&D。科研活动的主要特征有: 1.探索性与创新性:这是科研工作区别于一般劳动性工作之所在。探索的目的在于获得新 的认识、发现新的事实、阐明新的规律、建立新的理论、发明新的技术、研制新材料、新产 品,探索是手段,创新是目的。 2.继承性和积累性:科学研究工作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方法和知识的基础上,而这些方法和 知识是人们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所积累发展形成的,我们利用了这些方法和知识,就体现了 科学研究的继承性,同时我们在科学研究中的创新,也为科学的发展积累了知识。科学研究 首先是收集和积累相关信息,对他人的研究工作、思路、方法进行分析、评价,提出自己的 研究目标、任务和方案。 二、医学科学研究的特征 医学科学研究具有一般自然科学研究的特征,还具有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和研究工作的复杂 性。 1.医学研究的三个层次:①群体水平;②器官组织水平;③细胞分子水平。 2.医学研究的对象:①人,包括正常人和病人;②离体组织细胞;③动物。 3.医学研究的方法:①观察法;②实验法;③理论法。 4.医学研究的场所:①社区;②医院;③实验室。 5.医学研究的三个基本环节:①设计;②衡量;③评价。 三、医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1. 选题 2. 设计 3. 实施 4. 分析 5. 报告 四、医学研究的分类 1. 按照科技活动类型分 ①基础研究:增加知识、探索未知、解决理论问题。基础医学主要研究的内容。产生社会效 益。 ②应用研究:利用基础理论针对某一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和方法。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主要 研究的内容。产生社会效益为主。 ③开发性研究:研制新产品、新技术,产生经济效益。 2. 按照研究方法分 ①观察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