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幽默的几种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词句曲解法

许多词语是多义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语一般只有一个

确定的意思,如果故意将词义作歧解,从中就会形成意思的反差,幽

默味就出来了。一个句子,往往有多个逻辑重点,言者和听者分别理

解的重点不同,同样会形成幽默的反差。

阿牛数学成绩不好,老师为培养他的数学细胞,举一个生活例子

来作引导:“阿牛,如果你哥哥有5个苹果,你拿走了3个,”老师

用手比划着,“结果会怎么样?” 阿牛脱口而出:“他肯定会揍我

一顿!”

老师说的“结果会怎样?”根据上文,意思非常明白:还剩下2

个苹果。而阿牛对“结果”的理解却是指拿走苹果这个行为所导致的

后果,阿牛回答的可笑之处正是对“结果”一词的曲解。

英语老师:“把‘我哥哥去了学校’”改为将来时。学生:“我

哥哥的孩子去了学校。”学生令人捧腹的回答就是巧妙地岐解了“将

来时”, 将它把一种英语时态理解为具体的将来时间,由此引出“哥

哥的孩子” ,与老师所要求的形成理解上的反差。

甲:“为什么公鸡早上要提起一直脚?” 乙:因为如果提起两只脚,它就会跌倒!

乙的回答利用了语句的逻辑重点的挪移。甲的问话是要求回答公

鸡提脚这一现象,乙却巧妙地将逻辑重点由“提脚”现象转移为“一

只脚”,二者之间的不协调就是歧解得结果。

2、反还法

当对方的话语暗含挑畔性、进攻性,回答者巧妙运用自己所处的优势,或顺手抓住对方语言的弱点漏洞,反戈一击,以毒攻毒的语言张力能产生幽默效果。

父亲对儿子的学习很不满,责备道:“林肯像你这么大时已经是班里最好的学生了!” 儿子灵机一动,回道:“可是他像您这么大时已经是美国总统了。”

父亲的责备引用少年林肯与儿子作一比较,不料儿子顺势抓住林肯成年的成就进行精准反击,一笑之余我们不得不赞叹儿子的聪明。

一个老板让仆人去买酒,却不给钱,他的理由是:“用钱买酒,谁都能办到;如果不花钱买酒,才算有能耐!去吧。”半个时辰后仆人回来把空瓶交给老板,向老板强调:“从有酒的瓶里喝到酒,谁都办得到;如果能从空瓶里喝到酒,才算能耐。喝吧。”

老板之举,已是刁难,仆人不是笨伯,机智地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智慧争锋相对,以毒攻毒。这对老板是一剂辛辣的讽刺,我们在会心一笑中感到痛快。

有时候,以赞同对方的说法,进而作相关的推导和归缪,引申出的结果往往会让人忍俊不禁。丈夫推门进来,气喘吁吁地说:“我跟着公共汽车跑回来,节省了五毛钱!” 妻子一听就来气了:“那么你为什么不跟出租汽车跑,那就能节约10块钱哪!”

妻子的可笑在她作了一个推论:跟公共汽车跑回来节省五毛钱,

那么跟出租车跑就能节约10块钱。这种推论还可帮她深入:可能的

话跟着火车飞机跑,更要节约成百上千元呢。

甲:我老婆每次怀孕都在读《三骑士》,所以生的都是三胞胎。

乙:我妻子也怀孕了。坏了,她现在看的书是《阿里巴巴和四十

大盗》!

看《三骑士》就会产生三胞胎,照此推理,看《阿里巴巴和四十

大盗》就会生四十一胎!这种推论结果就是归谬式的好笑,乙真是幽

默之极。

3、避重就轻法

答非所问,回避问题的严重性,故意将人引入歧路,一问一答的

效果风趣有味。

一顾客发现所喝的酒里漂着一根白头发,便招来侍者指着头发

问:“这酒里怎么漂着根白头发?”侍者耸肩点头,微笑而语:“可

见我们的酒是陈年老窖啊!”

顾客的责问是针对酒的卫生质量方面的。而侍者为了回避酒的卫

生质量问题,抓住白头发“老”的特征以拟人的手法强调酒的“老”——“陈年老窖”,在侍者的意思中,酒老会长白头发,其本身就新

奇可笑。见者无不为这样风趣的回答颔首而笑。

房客指着屋顶问:“这房子经常漏雨吧!” 房东摇着头断然否

定:“不,瞧你说的!只有在下雨时才漏。”

6/11页

房东回答并不针对房子的破败程度,而是轻巧地回答是否“经

常”漏雨,转移了话题。一句“只有下雨时才漏”的废话含着几许幽

默。

4、顺势陡转法

有时双方对话的语势正自然、顺畅地发展着,但突然一个急转,

对话的结果出来了,却是出人意料的防不胜防的结果,这种结果是对答话者的啼哭皆非的幽默。

一位老太太拿着一本破旧的作业本,让巴尔扎克看,让他猜猜这

个孩子的前途如何,巴尔扎克看完本上缭草不堪的字迹,评价道:“这个孩子既懒惰,又任性,我想他一辈子都不会有出息。”老太太非常严肃地说:“唉,这正是你小时候的作业本!”

巴尔扎克的评价是他看完作业本的真实感受,孰料最终的评价对

象却是自己,而评语和事实的截然相反正构成了反讽,除了尴尬的巴尔扎克,谁会不乐!

一个富翁碰到正在思考问题的萧伯纳,便心怀恶意地问:“你在

想什么?” 萧一见问者,便微笑道:“不用问,我正在想的东西一

钱不值。” 富翁来了兴趣,追问道:“那你究竟想的是什么东西?”“想的正是你。”萧伯纳微笑着答道。

前面的对话如水流淌,自然顺畅,而自然中已被作了埋伏;“想

的正是你,”既出人意料,又在意料之中,前面的顺畅正是在蓄势,陡然一折,讽刺之用心显露。对恶人的讽刺便是会心的幽默。

5、双关法

7/11页

使用双关语言是产生幽默的最常见的方法。所谓双关,也就是你

说出的话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这句话本身的含义;另一个是引申的含义,幽默就从这里产生出来。也可说是言在此意在彼,让听者不只从字面上去理解,而能领会言外之意。

有一则寓言说,猴子死了去见阎王,要求下辈子做人。阎王说,

你既要做人,就得把全身的毛拔掉。说完就叫小鬼来拔毛。谁知只拔了一根毛,这猴子就哇哇叫痛。阎王笑着说:“你一毛不拔,怎么做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