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语文试题(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语文
2018年3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陶器从最初的零星出现到大规模、大范围地生产,有特定的社会文化。
陶器制作历史悠久,累积重重,要从、交互作用的社会文化现象中对其
,仍任重道远。
A. 因缘错综复杂寻根究底
B. 因缘错综复杂追本溯源
C. 姻缘参差不齐追本溯源
D. 姻缘参差不齐寻根究底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
首先把握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因缘”,缘分,或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结果的条件或力量;“姻缘”,婚姻的缘分。
根据语境,第一处是说陶器演变在社会文化方面的原因,故应用“因缘”,排除CD两项。
“错综复杂”,形容头绪繁多,情况复杂;“参差不齐”,高低长短不整齐。
根据语境,第二处是说社会文化现象情况复杂,应用“错综复杂”。
“追本溯源”,追究事物产生的根源;“寻根究底”,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根据语境,此处是说追究陶器制作的历史根源,应用“追本溯源”。
排除A项,故选B项。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第二,辨析感情。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比如本题中,考生可以先选取区别度较大的词语,如“因缘”与“姻缘”,后者指婚姻,而从语境来看,此处自然不是婚姻,故排除CD两项;再分析“寻根究底”和“追本溯源”,前者是说追问一件事的原由,而句中说的是追究陶器产生的根源,应使用“追本溯源”,排除A项。
2.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A.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B.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C.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D.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则是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题干给出的选择的依据,即“夸张”,“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C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意思是“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这里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西湖”是本体,“西子”是喻体。
A项,“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意思是“蜿蜒起伏、绵延曲折的五座大山只如水面荡起小小的波浪,高峻、挺拔的乌蒙山也如脚下滚动的小泥丸”,作者把“大山”(五岭和乌蒙)说成“细浪”与“泥丸”,这是缩小的夸张。
B项,“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意思是“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能比。
但时局对我不利啊,乌骓马跑不起来了”,说自己的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这是夸大的夸张。
D项,“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意思是“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以“十千”“万钱”来说“酒”“珍羞”的价值,这是夸大的夸张。
3. 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下列对联中不适合悬挂在书院的一项是()
A. 东林讲学以来必有名世南方豪杰之士于兹为群
B. 考古证今致用要关天下事先忧后乐存心须在秀才时
C.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
D. 人至上圣贤书可耕可读德为绳祖宗恩可报可酬
【答案】D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古典小说是先哲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当很好地去学习和应用。
既然是古典小说,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如果善于学习,善者固然可以育人,其不善者经过批判分析,也可能发挥其反面教材的作用。
①就不免带有历史性的局限
②即使优秀的作品也难免有不纯之处
③择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
④有精华也会有糟粕
⑤需要有分析、有批判地进行学习
A. ①④②⑤③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④②③⑤
D. ⑤③④①②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语句的排序题。
从题干来看,这是属于有语境的排序题,这段文字是说该如何对待古典小说,横线前面说“既然是古典小说,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从关联词的搭配角度来看,“既然”一般与“就、也、还”等配搭,分析五个句子,只有第①句中有“就”,故应放在第一处,排除D项;再看横线后面的内容,后面说“如果善于……,善者……,其不善者……”,从语义连贯的角度来
看,前面应是说“善”与“不善”,只有③中提到“善者……”“不善者……”,故应放在最后,排除BC 两项,选A项;第④句承第①句中的“历史性的局限”,是对其的具体解说,故应放在①后;②⑤是说针对作品中的精华和糟粕该如何去做,应放在④后面。
5. 下列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借用书法元素,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B. 用汉字笔画的变形展现冰雪运动员的英姿,体现了冬奥会运动项目的特征。
C. 其中充满韵律感的线条,寓意要顽强拼搏、历经坎坷才能获得圆满成功。
D. 赋予汉字“冬”以动感和力度,代表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激情、青春与活力。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理解不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解读漫画、会徽、图表的能力。
C项,“寓意要顽强拼搏、历经坎坷才能获得圆满成功”不准确,寓意分析牵强附会,没有“历经坎坷”之意。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传递出新时代中国为办好北京冬奥会,圆冬奥之梦,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圆体育强国之梦,推动世界冰雪运动发展,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做出新贡献的不懈努力和美好追求。
会徽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
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添了节日喜庆的视觉感受,也象征着北京冬奥会将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
会徽以蓝色为主色调,寓意梦想与未来,以及冰雪的明亮纯洁。
红黄两色源自中国国旗,代表运动的激情、青春与活力。
在“BEIJING 2022”字体的形态上汲取了中国书法与剪纸的特点,增强了字体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也体现了与会徽图形的整体感和统一性。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徐锴,会稽人。
锴四岁而孤,母方教兄铉就学,未暇及锴。
锴自能知书。
稍长,文词与铉齐名。
元中,议者以文人浮薄,多用经义法律取士,锴耻之,杜门不求仕进。
铉与常梦锡同直门下省,出锴文示之,梦
锡赏爱不已,荐于烈祖,未及用,而烈祖殂。
元宗嗣位,起家秘书郎,齐王景遂奏授记室。
时殷崇义为学士,草军书,用事谬误,锴窃议之。
崇义方得君,诬奏锴泄禁省语,贬乌江尉。
岁余召还,授右拾遗、集贤殿直学士。
论冯延鲁人望至浅,不当为巡抚使。
重忤权要,以秘书郎分司东都。
然元宗爱其才,复召为虞部员外郎。
后主立,迁屯田郎中、知制诰。
拜右内史舍人,赐金紫,宿直光政殿,兼兵、吏部选事,与兄铉俱在近侍,号“二徐”。
初,锴久次当迁中书舍人,游简言当国,每抑之。
锴乃诣简言,简言从容曰:“以君才地,何止一中书舍人?然伯仲并居清要,亦物忌太盛,不若少迟之。
”锴颇怏怏。
简言徐出伎佐酒,所歌词皆锴所为,锴大喜,乃起谢曰:“丞相所言,乃锴意也。
”归以告铉,铉叹息曰:“汝痴绝,乃为数阕歌换中书舍人乎?”
锴凡四知贡举,号得人。
后主裒所制文,命为之序,士以为荣。
锴酷嗜读书,隆寒烈暑,未尝少辍。
后主尝得周载《齐职仪》,江东初无此书,人无知者,以访锴,一一条对,无所遗忘。
既久处集贤,朱黄不去手,非暮不出。
少精小学,故所雠书尤审谛。
后主尝叹曰:“群臣劝其官,皆如徐锴在集贤,吾何忧哉?”李穆来使,见锴及铉,叹曰:“二陆之流也。
”
尝夜直,召对,论天下事,因及用人,才行孰先,后主曰:“多难当先才。
”锴曰:“有人才如韩、彭而无行,陛下敢以兵十万付之乎?”后主称善。
时国势日削,锴忧愤郁郁,得疾,谓家人曰:“吾今乃免为俘虏矣。
”开宝七年七月卒,年五十五,赠礼部侍郎。
谥曰文。
锴卒逾年,江南见讨,比国破,其遗文多散逸者。
(节选自《南唐书》,有删节)
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铉与常梦锡同直门下省直:当值
B. 重忤权要,以秘书郎分司东都忤:违逆
C. 故所雠书尤审谛雠:校对
D. 比国破,其遗文多散逸者比:近来
7.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贡举是当时朝廷用经义法律取士代替科举考试的人才选拔方式。
B. 朱黄是指朱、黄两种颜色的笔墨,古人校点书籍时用它以示区别。
C. 小学是中国古代经学中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等方面的学问。
D. 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常借用陛下为对帝王的敬称。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伯仲并居清要,亦物忌太盛,不若少迟之。
(2)群臣劝其官,皆如徐锴在集贤,吾何忧哉?
9. 徐锴以才学自居,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答案】6. D 7. A
8. (1)但是你兄弟俩一同位居要职,同时众人妒忌太多,不如稍微暂缓(此事)。
(2)群臣努力尽官员的职分,(如果)都能像徐锴在集贤殿那样的话,我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呢?
9. 不屑用经义法律求仕进;敢于臧否权要(指出殷崇义用事谬误,冯延鲁人望至浅);因游简言肯定自己而沾沾自喜。
【解析】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
题干要求选出“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D项,“比国破,其遗文多散逸者”,“比”如解释为“近来”,则与语境不合;从文中来看,“锴卒逾年,江南见讨,比国破,其遗文多散逸者”,意思是“徐锴病逝一年后,江南被讨伐,等到国家破败,他的文章也大多散失了”,可见“比”意思是“等到”。
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
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
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
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
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
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
A项,“贡举是当时朝廷用经义法律取士代替科举考试的人才选拔方式”不准确,选拔人才不只贡举制。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第一句中,“然”,然而,但是;“伯仲”,兄弟;“清要”,要职;“不若”,不如;“少”,稍微;“迟”,形容词使动,使……迟,暂缓。
第二句中,“劝”,勉力,努力;“如”,像;“吾何忧哉”,宾语前置句,应为“吾忧何哉”,意思是“我还担心什么呢”。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首先审题,把握题干的要求,“徐锴以才学自居,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首先理解“以才学自居”的意思,所谓“自居”,自以为了不起,过分倚仗居傲,“以才学”是倚仗居傲的内容,回归文本找到与之相关的内容,如第一段“元中,议者以文人浮薄,多用经义法律取士,锴耻之,杜门不求仕进”,意思是“昇元年间,议论的人以文人浅薄的原
因,多凭经书和法律获取功名,但是徐锴耻于这样做,闭门不求做官”,徐锴不屑用经义法律求仕进,这是表现之一;如“时殷崇义为学士,草军书,用事谬误,锴窃议之……论冯延鲁人望至浅,不当为巡抚使。
重忤权要”,徐锴指出殷崇义用事谬误,冯延鲁人望至浅,敢于臧否权要,这是表现之二;如第二段“简言徐出伎佐酒,所歌词皆锴所为,锴大喜,乃起谢曰:‘丞相所言,乃锴意也’”,徐锴因游简言肯定自己而沾沾自喜,这是表现之三。
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徐锴是会稽人。
四岁丧父,母亲正教他的兄长徐铉学习,没有时间照顾徐锴。
徐锴自己能读懂书籍。
等到他稍微长大,文章与徐铉齐名。
昇元年间,议论的人以文人浅薄的原因,多凭经书和法律获取功名,但是徐锴耻于这样做,闭门不求做官。
徐铉与常梦锡一同当值门下省,拿出徐锴的文章给他看,常梦锡欣赏不停,于是向烈祖推荐,还没得到被任用,烈祖就驾崩了。
元宗继承皇位,刚出仕时担任秘书郎,齐王景遂上奏授予他记室之职。
当时殷崇义担任学士,草拟军书,用典有错误,徐锴私下议论这件事。
殷崇义正被君主宠信,就上奏诬蔑徐锴泄露禁内机密,于是被贬乌江太尉。
一年后被召回,被授予右拾遗、集贤殿直学士。
议论冯延鲁为人名望浅薄,不应当做巡抚使。
又违逆权要,凭秘书郎的身份掌管东都。
但是元宗很怜爱他的才能,又召他做虞部员外郎。
后主即位,徐锴又担任屯田郎中、知制诰(起草诏令)。
后被授予右内史舍人,被赐予高官显爵,夜间值班光政殿,兼兵、吏部选事,与兄长徐铉一同在皇帝身边侍奉,号称“二徐”。
当初徐锴任职已久应当担任中书舍人,游简言掌管国事,每每压抑徐锴。
徐锴于是拜访游简言,游简言镇定地说:“凭借你的才能见地,何止一个中书舍人呢?但是你兄弟俩一同位居要职,同时众人妒忌太多,不如稍微暂缓(此事)。
”徐锴很不高兴。
游简言慢慢让艺伎助酒,艺伎所唱的歌词都是徐锴写的,徐锴很高兴,就起来拜谢说:“丞相所说的,正是我的意思啊。
”回来后告诉徐铉,徐铉叹息说:“你太痴了,竟然因为几支歌曲换了一个中书舍人?”
徐锴总共四次担任选拔人才的官职,号称得人。
后主聚集所写的文章,让他作序,士人以之为荣。
徐锴酷爱读书,隆冬严寒和烈日酷暑,都不曾停止。
后主曾得到周载的《齐职仪》,江东当初没有这部书,也没有人懂,(后主)因而拜访徐锴,徐锴一一逐条应对,没有一点遗忘。
久在集贤殿以后,黄笔红笔不离手,不到傍晚不出门。
年轻时候就精通小学,所以所校对书籍尤其精当。
后主曾经感慨地说:“群臣努力尽官员的职分,(如果)都能像徐锴在集贤殿那样的话,我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呢?”李穆派来的使者,见到徐锴和徐铉,感叹说:“这是二陆一类的人才啊。
”
徐锴曾经夜间值班,后主召见他回答问题,谈论天下大事,以及用人,才能和德行哪个为先,后主说:“国家多难关头应当以才能为先。
”徐锴说:“有人才能像韩信、彭越那样却没有德行,陛下敢把十万兵权交付给他们吗?”后主称好。
当时国势一天天衰落,徐锴忧愁愤懑、郁郁不乐,生了病,对家人说:“我
现在免于做俘虏了。
”开宝七年七月病逝,终年五十五岁,被追封礼部侍郎,谥号文。
徐锴病逝一年后,江南被讨伐,等到国家破败,他的文章也大多散失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殢人娇①·后庭梅花开有感
李清照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
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楼楚馆②,云闲水远。
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
歌声共、水流云断。
南枝可插,更须频剪。
莫直待西楼、数声羌管③。
[注]①殢(tì)人娇:词牌名。
②江楼楚馆:泛指旅舍。
③羌管:即羌笛,笛曲中有《梅花落》。
10. “江楼楚馆,云闲水远。
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在上阕中有什么作用?请概括说明。
11. 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0. 交代了观后庭梅花的地点和自身处境,寂寞无聊的心情。
11. 描绘了与友人品酒赏梅高歌的欢娱,表达了对大好时光易逝的惆怅,对美景乐事的珍惜。
【解析】
10.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江楼楚馆,云闲水远。
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在上阕中有什么作用?请概括说明”,这是考查诗句的作用。
首先理解设题句子的含义,“江楼楚馆,云闲水远。
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意思是“寄居在外,路途漫漫。
白日如此漫长,倚栏望去”,“江楼楚馆”,泛指旅舍,交待了赏梅的环境地点、写出了远眺近俯的自然景色,也交代了寂寞无聊的心情。
句中“楚馆”的“楚”字,本指春秋战国时的楚地,即今之湖南、湖北一带,此处泛指江南。
在长江之滨的楚地南天,错落矗立着无数亭台楼馆,这里梅花竞放,又是赏梅的好去处;仰望白云闲散依蓝天而飘浮,俯视碧波涟漪逐江水而流逝;清凉的白昼是这样漫长,沉醉在阵阵梅香中的探梅人,凭倚着雕栏放眼远望,信手卷弄着低垂着的翠绿色的帷帘。
主要侧重写景的幽深、人的安闲,为下片不平静心情的抒发埋下伏笔,达到以静衬动的效果。
“清昼永”中的“永”是长的意思,人物感觉上的时间是长还是短,随人的心情而变:欢乐嫌短,愁苦恨长,这是人之常情。
那么词中人“清昼永”之说,内里是包含着几分惆怅。
1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
“坐上客来,尊中酒满”,这两句写的是良友相聚、举杯飞觞、开怀畅饮、纵歌抒怀的场面。
“歌声共,水流云断”,充满诗兴豪情的文人雅士对酒自是高歌,面对着象征高雅气节又令人心神陶醉的梅花。
于是,群情激动,纵情引吭,你唱我和,这歌声充塞天地、嘹亮悠扬,上遏白云、下断流水。
该词至此,欢乐之情已达顶巅,激越的情绪随着歌声止歇渐渐平静下来,另一种心态便代之而起,词人的笔触也宕然转开,回到赏梅的现场“南枝可插,更须频剪”,然后便在“莫直待,西楼数声羌管”的颇怀伤感的声中戛然止
住。
从字面意思看这几句是指点着眼前的梅树;那南边向阳枝头上的花儿令人喜爱,可以攀折供插,需趁着它方开未残,快多些采剪,或簪在鬓边,或插放几案,把梅的疏姿倩影和梅的寒香冷艳尽多的留在身边;千万不要等到花瓣残落、随风化泥的时刻再惆怅留连。
弦外之音却是借物抒情,感伤光阴流逝,花开花落,容颜易老,聚少离多,人生得意与相聚之时需尽情欢畅,待到《梅花落》的曲调已经奏起,羌笛声声泣诉别离的时候,离愁别怨便会铺天盖地地袭来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_______(屈原《离骚》)
(2)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荀子《劝学》)
(3)大道之行也,_______,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
(4)人有不为也,________ (《孟子·离娄下》)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6)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7)______,四弦一声如裂帛。
(白居易《琵琶行》)
(8)______,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答案】(1). 又重之以修能(2). 善假于物也(3). 天下为公(4). 而后可以有为(5).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6). 会当凌绝顶(7). 曲终收拨当心画(8). 寄蜉蝣于天地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本题属于后者。
考生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
“修”“善”“属”“凌”“拨”“蜉蝣”等。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老妇与猫
[英国]多丽丝·莱辛
①她叫赫蒂,是与二十世纪同时诞生的。
②她们全家很不舒服地挤在伦敦当局盖的一座便宜公寓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个严冬,她丈夫得肺炎病逝。
她丈夫死时不过中年,现在她的四个子女都已是中年人了,只有一个女儿给她寄圣诞卡。
此外,她在他们眼里并不存在。
因为他们都是些体面的人,有家有业。
他们总算是提起她的时候,就说她有几分古怪。
她的儿女们生怕她的吉卜赛血统会以比老往火车站跑还要糟糕的方式表现出来。
③在她丈夫去世、儿女们陆续结婚离家以后,市政当局便让她搬到同一公寓里的一个小套间去住。
她
放弃了体面的职业,把对火车和旅行者的热爱也抛到脑后。
她房间里总是堆满了鲜艳的旧衣裳,一件样子惹她喜欢而舍不得卖掉的连衣裙啦,一条条串珠形的花边啦,旧皮毛啦,饰带啦等等。
④当有一天她看见一只小猫在一个肮脏的角落里发抖时,就把它抱回家中。
它是只杂色猫,比起那些毛色柔和、体态优美的良种猫来,蒂贝可以说是等而下之了。
但是它很有自立精神,当它吃腻了罐头猫食或赫蒂喂它的面包的时候,便自己去捉鸽子吃。
她对着猫诉说:“你这个讨人嫌的老畜生,你这只老脏猫,谁也不要你,是吧,蒂贝,谁也不要你。
你只不过是只没主的野猫,一只偷嘴的老猫,嗨,蒂贝,蒂贝,蒂贝。
”
⑤楼里面到处都是猫,市政当局终于派了个官员来,说要坚决执行有关饲养动物的规定,赫蒂也和别人一样得把猫杀掉。
就这样,她离开了住了三十年,几乎占去她生命一半时间的那条街。
她又一次在一间屋子里安下了家。
她又开始做起买卖来,那个小房间很快就像她以前住的那间一样,摊满了五颜六色的不同质地的衣物和装饰衣服的金属小圆片。
她的买卖不错。
⑥选举在即,这条街上穷人无家可归的状况成了人们注意的中心,成了整个地区,甚至是整个城市的象征。
街的一半是改建过的精美雅致的住宅,里面都是大把花钱的人,而另一半则是快要完蛋的房子,住着像赫蒂这样的人。
分配住房的官员来作最后的安排。
她和那所房子里的其余四个老太太应该搬到北郊市政当局办的一所养老院里去。
“你不能把猫带去。
”他机械地说道。
⑦这时的蒂贝看上去像在雨水和泥泞中缠结成一团的旧毛线,由于在一场恶斗中撕裂了一条肌肉,它的一只眼睛永远半闭着。
腹部一侧有一片地方一根毛也没有,上面有块厚厚的伤疤。
她想好了主意,她和蒂贝一起蜷缩着,坐在离原来住的那所房子两个门远的一所空房子的门廊里过了几夜。
⑧天气变得很冷,圣诞节来了又去了。
她看见施工人员的卡车停在了楼外,两个人往下卸他们的工具。
到了第二天,赫蒂和她的猫、她那堆满衣服的童车以及她的两条毯子早已无影无踪了。
大约两英里以外,耸立着三幢大空房子。
在一个寒冷阴暗的黄昏,她就在这个角落里安下了家。
⑨在童车上堆着的大堆衣物下窝了一路的蒂贝跳下车来蹿出房间消失在荒草堆里,捕捉野物充当晚饭去了。
它吃饱后高高兴兴地回来了,看来还挺愿意被赫蒂用硬邦邦的瘦骨嶙峋的老胳膊抱在怀里。
她感到心里很乱,提不起精神来,不过她认为这是因为在春天到来之前她还面临着一段漫长的冬天的缘故。
其实她是病了。
⑩这时赫蒂已不再去想自己是个病人、生病的程度和生命的危险——不去想她活下去的渺茫希望。
头一天她脑子还挺清楚,但是今天她的思想是模糊不清的,她高声地说话,大声笑着。
她甚至还匆匆忙忙地爬起来过一次,在破衣服堆里翻找一张四年前她那个好女儿寄给她的旧圣诞卡。
她声音严厉而刺耳地向四个子女说,她现在老了,需要有一个自己的房间,“我是你们的好妈妈,”她当着看不见的证人——老邻居、社会福利人员和一个医生的面对他们大声喊道:“我从来没让你们缺过任何东西,从来没有!你们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