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转型升级背景下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的路径选择-最新文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贸转型升级背景下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的路径选择

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加上受人民币升值及国内劳动力、土地、环保等成本持续上涨的影响,我国外贸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深圳一达通公司对1300家小微外贸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珠三角近80%的外贸企业订单额并未出现增长,其中三成企业出现下降。与国际市场相比,中国内需市场呈现较旺的势头。2013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4380亿元,同比增长11.5%。外贸转内销成为解决出口问题的重要举措。通过出口转内销,实现内外贸对接和融合,不仅有助于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互补,更是建立内外贸一体化的现代流通体系的客观要求。不少外贸企业从自身战略出发,将出口产品转向内销市场;各级商务部门也及时推出了一系列内外贸对接的措施。但是,由于内外贸交易规则和模式的不同,外贸企业在开拓内销市场时,存在着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和壁垒,内外贸一体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深入探讨内外贸融合过程中的问题和诉求,是实现内外贸一体化的突破口。

一、政府为外贸企业搭建内外贸对接平台

(一)政策平台

1.实行先内销后集中补税新政。为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出口转内销,海关总署对开展出口转内销的加工贸易企业实施集中补税

新政,采取先内销,然后集中补税的方式促进内销。这一政策的实施简化了内销手续,利于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及时灵活调整内销计划。

2.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内销。如广东省财政拿出10 亿元设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其中3 亿元用于鼓励企业拓展内销业务;深圳为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2014年和2015年,每年安排6.66亿元用于扩大出口、培育品牌、拓展内销等工作,以促进经贸发展。每年还另安排9亿元财政资金,加上6亿元银行配套资金,共15亿元向外贸企业转贷,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这些奖励机制大大提高了加工贸易企业内销的积极性。

3.拓展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对于出口加工区内的企业,内销面临的问题是售后服务跟不上。海关总署在全国全面推广拓展保税物流试点,为加工区内企业破了这个瓶颈,增强了外贸产品的竞争力。

(二)直销平台

1.政府搭建外贸产品销售平台,邀请国内零售商参展,为外贸企业实现产品内销创造机会。广交会自2009年春季起开始对内开放,开展外贸企业与国内采购商的对接洽谈。此后全国各地陆续开展这样的直销平台,这些平台为外贸企业开展内销创造了渠道条件,企业通过平台挖掘国内市场,顺利实现出口转内销。

2.政府联合大型百货商场,在商场内开设外贸产品销售专柜,帮助企业破解内销困境。比如上海组织本地零售企业提供外

销商品内销场地,积极组织外贸企业进场销售。

3.政府同电子商务网站强强联手,搭建出口转内销的电子商务平台。如广东省政府和阿里巴巴集团联合主办了首届中国网商交易会,借助阿里巴巴公司的客户、渠道、技术等优势资源,为外贸企业开展网络零售搭建销售平台,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市场。

二、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面临的障碍

(一)内外贸营运模式不同

由于内外贸产品的消费对象、销售途径、付款和价格条件不同,营运模式也各异,许多外贸出口企业一时难以适应内销。在订单规模方面,内贸倾向“小批量、多批次”,外贸则倾向“大批量、少批次”;在结算方式方面,内销以押账为主,且收款难、信用保证仍未普遍应用,而外销多为货到付款,且收款较易、信用保证较完善;在销售、售后服务方面,内贸采购商会要求制造商投入人员、资金参与促销及广告等,为商品提供售后服务且售后服务的费用投入较大。做外贸订单的厂家,只管生产,不用考虑销售和售后的问题(见表1)。

(二)销售渠道不畅

外贸企业内销最为缺失的核心资源就是销售渠道。很多外贸企业长期以来只满足于简单赚取加工费,缺乏建立销售渠道的意识和经验,没有涉足渠道、终端和市场。外贸企业转攻国内市场后,面临着中国市场区域广、渠道网络复杂的局面,由于没有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市场在短期内很难打开,这就容易导致大量

货物积压在仓库,增加了成本和风险。而外贸企业如果借助已有渠道打开市场,则在销售中不得不将大量利润拱手让与渠道商。而且国内零售商对新产品的进驻一般要征收名目繁多的通道费和上架费,这无疑增加了外贸企业的销售成本,使本来就利润微薄的外贸企业更加举步维艰。

(三)缺乏自主品牌

外贸企业大都从事OEM业务,为国外企业代工,缺乏自主品牌。外贸企业转战国内市场后,如果自建品牌,新品牌得到消费者的认可需要长期的运营和大量营销成本。如果使用国外品牌,不仅要得到品牌所有人的许可,还要缴纳一笔不菲的商标授权使用费。因此,打造自主品牌,提升品牌在国内市场上的影响力,已成为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面临的重大挑战。

(四)缺乏融资渠道

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需要企业转型,同时国内的交易环境和市场特点也要求外贸企业转变经营理念。这就要求企业在管理、运营、人事等诸多方面进行调整,必须进行运营方式的重新设计或布局以适应国内消费者的消费特点和国内厂商的交易习惯。在渠道建设上,如果企业选择自建销售渠道,还需要招聘熟悉国内市场的营销人才等。企业要顺利实现转型需要足够的资金作支撑,然而我国的外贸企业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现阶段都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许多金融机构出于规避风险的原因不愿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因此,缺乏融资渠道是外贸企业顺利实现出

口转内销的主要障碍之一。(五)税务问题导致销售成本增加

外贸企业转内销时面临的税务问题也会导致企业销售成本增加。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需要补缴设备和进口料件的增值税和进口关税,另一方面成品在销售前还需征收进口关税和增值税,这两项税大约相当于产品销售价格的20%~30%。过高的税负使企业成本大幅增加,降低了外贸产品的价格竞争力,这对资金已显紧张的外贸企业来说难以负担。

三、政企共同推动出口转内销发展的措施

(一)政府积极推动出口转内销的措施

政府应着力打造环境,营造良好平台,为外贸企业做好内外贸对接创造条件,推动出口转内销的发展。

1.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一是降低政策“门槛”,二是降低出口转内销的成本与费用。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时经常遇到行政审批和质量检验等门槛问题。通过了ROHS、CE认证的外贸产品转内销时还将面临“3C”等国内认证程序;从事来料加工的外贸企业转内销前必须转为三资企业,审批程序复杂,而且还涉及到补税等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应尽量降低“门槛”,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对于增加企业物流成本的超市“入场费”等问题,政府也要出台相应政策予以规范。

2.加强平台建设,拓宽外贸企业内销渠道。政府部门可以继续通过搭建外贸产品销售专柜和外贸产品信息平台,举办外贸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