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学生个案分析
幼儿园多动症儿童教育个案分析 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多动症儿童教育个案分析 幼儿园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bd51f76d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f8.png)
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起点,对于多动症儿童来说,幼儿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多动症儿童在幼儿园教育中面临各种挑战,而针对这些挑战,教师和家长需要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
下面,我们将通过个案分析探讨多动症儿童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教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多动症儿童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表现多动症儿童在幼儿园教育中往往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冲动、活动过度等特点。
他们可能难以坐定、易于分心,对任务完成缺乏耐心,以及难以按照规定行为。
多动症儿童还可能在社交交往中存在问题,如难以与其他孩子合作,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等。
2. 多动症儿童教育的挑战针对多动症儿童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表现,教育者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教师需要关注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集中问题,因为这关系到他们学习的效果。
教师需要应对多动症儿童的行为冲动和过度活动,确保他们不会对其他孩子造成影响。
教师需要协助多动症儿童在社交交往中融入,避免被孤立。
3. 解决多动症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措施要解决多动症儿童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问题,教师和家长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
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教学等方法,帮助多动症儿童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教师可以引导多动症儿童参与课堂活动,让他们在运动中释放过多的能量。
家长也要和学校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多动症儿童的教育问题。
4. 幼儿园教师培训针对多动症儿童的教育问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也面临挑战。
幼儿园可以通过举办相关的培训课程,提升教师对多动症儿童的认知和教育技能。
培训课程可以包括多动症儿童的特点分析、教育方案制定、行为管理技巧等内容,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多动症儿童教育问题。
5. 多动症儿童家长教育除了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多动症儿童的家长教育也至关重要。
多动症儿童的教育不仅仅发生在幼儿园,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培训等,向家长传授多动症儿童的教育知识和家庭教育技巧,共同关注多动症儿童的成长。
6. 科学的评估和干预针对多动症儿童的教育问题,科学的评估和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幼儿多动症案例分析
![幼儿多动症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6277d79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2b.png)
幼儿多动症案例分析幼儿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
这种症状通常在幼儿期就开始出现,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困扰。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幼儿多动症的症状、原因和治疗方法。
小明,3岁,是一个活泼好动的男孩,他的父母在幼儿园老师的建议下带他去了医院进行了专业的评估。
经过评估,小明被确诊为多动症。
在幼儿园,小明总是难以静坐,经常在课堂上跑来跑去,无法专注听讲。
他的冲动行为也给老师和家长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在家里,小明也经常难以安静地玩耍,无法坚持做一件事情。
幼儿多动症的症状主要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
这些症状会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幼儿多动症的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神经生物学、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针对幼儿多动症,家长和老师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干预措施。
首先,建立良好的家庭和学校环境,给孩子提供稳定、有规律的生活。
其次,进行行为治疗,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另外,药物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但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在幼儿多动症的治疗过程中,家长和老师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同时,也需要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发展,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健康成长。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多动症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但只要家长和老师给予足够的理解和支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孩子是完全有可能克服这一困难,健康成长的。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每一个患有幼儿多动症的孩子都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幼儿小班案例小班多动症幼儿的个案研究
![幼儿小班案例小班多动症幼儿的个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a860ba2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cf.png)
幼儿小班案例小班多动症幼儿的个案研究个案背景:小明,男,4岁,就读于幼儿园小班。
小明有明显的多动症状,这导致他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社交中遇到了许多困难。
他难以保持安静,常常在座位上不停地踊跃起来,或者在教室里四处走动。
他也经常打断老师和同学的讲话,难以集中注意力听课。
此外,他还表现出冲动的行为,比如随手拿起他人的物品,或者突然跑过去插入其他小组的活动。
个案目标:本个案的目标是帮助小明控制多动症状,提高他的集中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从而改善他在学习和社交中的表现。
同时,也需要和小明的家长和老师一起合作,提供支持和指导,以便在多个环境中对多动症状进行干预。
干预策略:1.创建适宜的学习环境:-设置一个安静和可供小明专注的学习角落,确保他的座位上没有让他分心的物品。
-减少教室内的视觉、听觉和噪音刺激,以帮助小明集中注意力。
2.定期进行身体活动:-安排固定的户外活动时间,例如在晨午休前和下午放学后的游戏时间,这样可以帮助小明消耗多余的能量。
-提供有规律的体育活动,如游戏、跳绳和跳跃类活动,以帮助小明集中精力并放松紧张的身体。
3.设置目标和奖励系统:-和小明一起设定可量化的目标,例如在30分钟的课程中保持安静5分钟,或者专注于完成一个任务。
-设立奖励系统,例如奖励小明在一周中达到目标的次数,以增强他的积极性和努力。
4.分散学习和活动:-将学习和活动分成短时间的小块,通过多次休息和切换来疏导小明的注意力。
-引入更多的互动和动手活动,以增加小明的参与度和专注力。
5.家校合作:-与小明的家长和老师进行合作,沟通并分享观察到的进步和困难。
-提供家长和老师相关的培训和资源,帮助他们理解多动症,以及如何支持和管理小明的症状。
个案评估和结果:在干预过程中,每周对小明的行为进行评估和记录,以便了解他的进展以及干预策略的有效性。
个案期间,小明逐渐表现出更好的自我控制和集中力,在课堂上能够保持较长的安静时间,参与活动时也能更好地融入小组。
幼儿园案例分析-多动症幼儿
![幼儿园案例分析-多动症幼儿](https://img.taocdn.com/s3/m/68edf011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b3.png)
幼儿园案例分析:多动症幼儿幼儿园案例分析:多动症幼儿一、研究前个案分析我在一幼儿园小班实习了一个多月,在此期间,发现我班有一四岁幼儿李廷行为与其他幼儿有所不同,他没有朋友,常常脱离班级一个人活动。
最明显的是他极其好动,上课从不会集中精神,最多两三分钟注意力就会转移,容易受身边的事物所影响,窗外的脚步声就能转移他的注意力,而且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并常伴有某种习惯性小动作,如咬指甲、吸手指、抠鼻子等,做什么事大都半途而废,有头无尾。
而且他从来没有守纪律的概念。
还有点口吃,与老师小朋友语言交流有障碍。
我向原任老师询问过他家庭的情况,他爸爸与妈妈是不同省份的结合,爸爸是来自外省,现任中学语文教师,妈妈是本省,现做美容推销工作,平时工作忙,对儿子的教育很少。
二、个案观察记录发现该幼儿行为有异常以后,我怀疑他是否有多动症,为了证实我的想法,我开始对他的行为进行观察。
在两周的观察后,我发现有如下一些明显性的行为:1、上课在上分享阅读课时,小朋友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而他则从不举手,并且老是站起来,咬着手指头,一下又望望黑板,一下又望望其他小朋友,或是望着地板,神情游离不定,又像关注某个东西,又似在沉思,但他什么也没做,也不说一句话。
其他小朋友在朗读时他并没有读,而且常常被外面其他事物所吸引,动作很不优雅,喜欢把一只腿搭在旁边小朋友的椅子上,一下又去与旁边的小朋友嬉戏,或是下位打扰其他小朋友,当老师指了一下他的头以后他才停止嬉戏,但眼神还是没有关注老师和黑板。
他上课时的常见动作是用两只手撑着腿往前看。
2、课间操做操时手脚都在不停的动,但没有按照课间操的要求做,完全是他自己在自由的手舞足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且他总是显得走不稳站不稳,摇摇晃晃的,也容易被其他东西吸引,天上飞来几架飞机,他就一直望着飞机,不再做操,老师提醒他也完全没有反应。
其他小朋友虽然也被飞机吸引但是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没有他那样分散精力。
课间操做完,他总是显得格格不入,不合群,其他小朋友都回活动室去了,他还痴痴的站在那里,我提醒他也不走,后来还是我拉回去的。
中班多动症个案分析
![中班多动症个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f326738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d4.png)
中班多动症个案分析、干预方案、建议与展望多动症个案分析一、研究对象:王财财,今年10岁,曾经在幼儿园间断性地就读两年,因为上课坐不住,经常大喊大叫影响其他学生,被多家幼儿园婉拒。
到医院诊断确诊为多动症,曾用药物进行治疗过半年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效果,后来因家庭经济原因停药。
去年9月份到我校就读。
他认字能力强,记忆力好,但对数字有抗拒心理,三个数以上就数不清。
能认识较多的汉字,掌握的词汇也比较多,但不理解字词意思,不能正确说一个句子。
在行为方面,存在较大问题。
刚到班级的时候,把教室里的桌子推到一边。
上课时,他在教室跑来跑去,还不时去拿同学的书本、文具等,经常是整节课因为他的存在而无法进行。
当他不开心的时候,他时常会大喊大叫,大声骂人。
二、问题原因:在他进入学校后,我们对他的情况进行了了解,分析造成他不良行为的主要原因有家庭原因和学校原因。
1、家庭原因平时父母上班,无暇教育孩子,孩子自小跟奶奶一起。
从小被奶奶宠爱着,如果他的行为太过分了,他奶奶就会告诉他的爸爸,他爸爸的教育方法就是打和骂,他妈妈如果在家,就随口骂两句。
家里人见他发脾气的时候,就会骂他,或吓唬他,编造一些东西吓得他不敢吵。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他的自控能力受到了更大的限制,导致他在学校经常骂人,虽然他不知道骂的意思,但还是经常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说一些古怪的事。
同学都不跟他一起玩,他就更是到处跑,不断发脾气。
2、学校原因王财财刚来到学校时,对学校纪律非常不适应,上课的时候,同学们都坐在自己座位上,他就拉这个扯那个,或者去拿别人的书,又去玩教室的扫把,拿凳子拖着走,老师制止他,他就躺地上,一边打滚,一边喊:救命啊,救命!很多学生都来看热闹,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他的这种行为不但没改变,还变本加厉了,很多老师一上课就头疼,不知道怎么对付他,对他产生一种惹不起躲得了的意识。
因此只要他能在教室不怎么捣蛋就算了,随便他怎么走。
但即使这样,他还是不愿意,经常在上课的时候,跑到讲台上,要求老师陪他做什么事,遭到拒绝就在讲台上打滚,闹得一节课不得安宁。
小班幼儿案例分析:小班多动症幼儿的个案研究
![小班幼儿案例分析:小班多动症幼儿的个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9b940c56529647d26285207.png)
小班幼儿案例分析:小班多动症幼儿的个案研究一、研究前个案分析我在一幼儿园小班实习了一个多月,在此期间,发现我班有一四岁幼儿李廷行为与其他幼儿有所不同,他没有朋友,常常脱离班级一个人活动。
最明显的是他极其好动,上课从不会集中精神,最多两三分钟注意力就会转移,容易受身边的事物所影响,窗外的脚步声就能转移他的注意力,而且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并常伴有某种习惯性小动作,如咬指甲、吸手指、抠鼻子等,做什么事大都半途而废,有头无尾。
而且他从来没有守纪律的概念。
还有点口吃,与老师小朋友语言交流有障碍。
我向原任老师询问过他家庭的情况,他爸爸与妈妈是不同省份的结合,爸爸是来自外省,现任中学语文教师,妈妈是本省,现做美容推销工作,平时工作忙,对儿子的教育很少。
二、个案观察记录发现该幼儿行为有异常以后,我怀疑他是否有多动症,为了证实我的想法,我开始对他的行为进行观察。
在两周的观察后,我发现有如下一些明显性的行为: 1、上课在上分享阅读课时,小朋友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而他则从不举手,并且老是站起来,咬着手指头,一下又望望黑板,一下又望望其他小朋友,或是望着地板,神情游离不定,又像关注某个东西,又似在沉思,但他什么也没做,也不说一句话。
其他小朋友在朗读时他并没有读,而且常常被外面其他事物所吸引,动作很不优雅,喜欢把一只腿搭在旁边小朋友的椅子上,一下又去与旁边的小朋友嬉戏,或是下位打扰其他小朋友,当老师指了一下他的头以后他才停止嬉戏,但眼神还是没有关注老师和黑板。
他上课时的常见动作是用两只手撑着腿往前看。
2、课间操做操时手脚都在不停的动,但没有按照课间操的要求做,完全是他自己在自由的手舞足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且他总是显得走不稳站不稳,摇摇晃晃的,也容易被其他东西吸引,天上飞来几架飞机,他就一直望着飞机,不再做操,老师提醒他也完全没有反应。
其他小朋友虽然也被飞机吸引但是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没有他那样分散精力。
课间操做完,他总是显得格格不入,不合群,其他小朋友都回活动室去了,他还痴痴的站在那里,我提醒他也不走,后来还是我拉回去的。
幼儿多动症案例分析
![幼儿多动症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bdf525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70.png)
幼儿多动症案例分析幼儿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行为障碍,其主要特征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分析幼儿多动症的表现、诊断和治疗。
小明,3岁,是一个活泼好动的男孩,他在幼儿园的表现总是比其他孩子更加活跃和冲动。
老师经常抱怨他无法安静地坐在课堂上,总是东张西望,难以集中注意力。
在家里,父母也发现小明的活动量异常大,几乎不停地在房间里跑来跑去,难以安静下来做任何事情。
同时,小明经常会做出冲动的行为,比如不经思考地冲进马路或者随意摔东西。
这些行为引起了小明家人和老师的担忧,他们带着小明去了医院进行了全面的身体和心理检查。
经过专家的诊断,小明被确诊为幼儿多动症患者。
多动症在幼儿期的表现是比较明显的,主要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
这些表现会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困扰,因此及时的诊断和干预非常重要。
针对小明的症状,医生建议他接受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
行为治疗主要包括行为矫正和注意力训练,帮助小明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注意力,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药物治疗则是通过药物来调节小明的神经活动,减轻症状的表现。
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小明的家人和老师也需要配合,给予他足够的理解和支持。
他们需要和医生一起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监督小明按时服药和进行行为训练。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需要给予小明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帮助他建立自信和自尊,减少他的焦虑和压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明的症状逐渐得到了缓解。
他在幼儿园的表现也变得更加稳定,能够更好地与其他孩子一起参与各种活动。
在家里,他也变得更加懂事和听话,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通过这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多动症的诊断和治疗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医院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面的干预,才能帮助孩子尽快地摆脱症状的困扰,健康成长。
同时,家长和老师也需要更多地了解多动症,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和支持,避免过度的压力和歧视,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幼儿园小班多动症幼儿个案
![幼儿园小班多动症幼儿个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3610a8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1f.png)
幼儿园小班多动症幼儿个案【一】个案背景姓名:小宝(化名)年龄:5岁班级:幼儿园小班诊断:多动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小宝,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但在幼儿园的表现却让老师们犯了难。
他上课时经常离开座位,打扰其他小朋友,注意力难以集中。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宝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观察与记录。
【二】行为表现1.注意力不集中小宝在上课时,经常东张西望,很难专注听讲。
有时老师提问,他甚至会答非所问。
在做作业时,他也不能安静地坐下来,总是动来动去。
2.行为冲动小宝在与小朋友玩耍时,常常因为冲动而做出危险的动作。
比如,他会突然跑过去抱住别的小朋友,或者在没有征得别人同意的情况下拿走别人的玩具。
3.情绪波动小宝的情绪波动较大,有时候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大声哭闹,有时候又表现得过于兴奋。
这使得他在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并不融洽。
【三】分析与建议1.家庭因素经过与小宝的父母沟通,我们发现家庭环境对小宝的影响较大。
他的父母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小宝,导致小宝在家庭中缺乏安全感。
因此,我们建议家长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2.教育方法(1)增强课堂互动:老师可以通过提问、游戏等方式,让小宝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他的注意力。
(2)设置明确规则:老师在课堂上要设立明确的规则,让小宝明白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的。
(3)鼓励与表扬:老师要善于发现小宝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他的自信心。
3.家庭与学校合作家庭和学校是小宝成长的重要环境,双方要加强沟通,共同制定教育方案。
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关注小宝的进步,及时反馈情况。
【四】实施与效果1.家庭方面小宝的父母开始抽出时间陪伴小宝,关注他的成长。
他们学会了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小宝,而不是简单地责骂和惩罚。
2.学校方面老师们根据小宝的特点,调整了教育方法。
在课堂上,他们增加互动环节,让小宝有更多的参与机会。
同时,老师们也注重与小宝沟通,了解他的需求。
3.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宝的行为表现有了明显的改善。
小学生多动症的个案分析
![小学生多动症的个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9c7c9eea300a6c30d229fa7.png)
小学生多动症的个案分析小学生多动症的个案分析一、问题提出:近几年来,部分低年级学生多动症现象较普遍。
他们在生活中会为家长、为教师制造一系列的麻烦,家长疲惫,老师头疼,同时也严重影响其本人的身心健康,是值得学校、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主要行为:李子昂平时不爱说话,和同学之间的交往不多,上课不爱听讲,总摆弄着东西,教师批评只能安静的认真听讲几分钟,又摆弄起来,平时会拉女孩小辫,打别人,其外婆说该生在家,总不能专心去做事,成绩不理想。
三、进行辅导:首先,我找其外婆谈话记录如下:师:李子昂平时爱和你们交往吗?遇到问题乐意请你们解决吗?其外婆:我对他要求较严格,他父母不在身边,我作为外婆总想多管教,不能让他的父母失望。
师:他上课时爱做小动作,坐不住,一会站、一会坐、一会儿钻桌子底,在家也这样吗?其外婆:在家也这样。
他写作业时,我坐在旁边辅导,他的名堂特多.师:孩子有多动症趋向.我们双方共同努力,用温情引导他,多关心他,降低对他的要求,好吗?其次,我找李子昂谈话.我:你有许多玩具吗?李(声音提高了些,略带自豪):我有可多玩具了,有汽车、飞机、坦克可是妈妈和外婆只想要我学习,不让我玩.我:哟!你有这么多玩具,只要你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就把玩具将给你玩,好吗?李(点点头):老师,你真好!我太调皮了吗?我:谁说的?我觉得你很乘,你听老师说一说,你上课听讲认真,作业写得很工整,要是多有几个朋友就更好了。
李:以前__不理我,说我调皮,现在她和我玩了。
我:这说明你进步了。
只要你今后认真听讲,别把玩具带到学校玩。
上课时,不乱摆弄东西,同学们一定有更多人乐意和你做朋友。
这次谈话之后,我故意找了几位活泼开朗成绩优异的学生谈话,请他们做李子昂的朋友,他们表示乐意和李子昂交朋友。
相信,李子昂要和上课多动说再见了。
通过上次的谈话,李子昂上课时会大胆地看着我的眼睛,每次罢弄东西时,会觉得很羞愧,悄悄地收在书包里,课后,会走出教室和少部分同学玩。
幼儿园案例分析-多动症幼儿
![幼儿园案例分析-多动症幼儿](https://img.taocdn.com/s3/m/a7c76c800975f46527d3e1bb.png)
幼儿园案例分析:多动症幼儿幼儿园案例分析:多动症幼儿一、研究前个案分析我在一幼儿园小班实习了一个多月,在此期间,发现我班有一四岁幼儿李廷行为与其他幼儿有所不同,他没有朋友,常常脱离班级一个人活动。
最明显的是他极其好动,上课从不会集中精神,最多两三分钟注意力就会转移,容易受身边的事物所影响,窗外的脚步声就能转移他的注意力,而且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并常伴有某种习惯性小动作,如咬指甲、吸手指、抠鼻子等,做什么事大都半途而废,有头无尾。
而且他从来没有守纪律的概念。
还有点口吃,与老师小朋友语言交流有障碍。
我向原任老师询问过他家庭的情况,他爸爸与妈妈是不同省份的结合,爸爸是来自外省,现任中学语文教师,妈妈是本省,现做美容推销工作,平时工作忙,对儿子的教育很少。
二、个案观察记录发现该幼儿行为有异常以后,我怀疑他是否有多动症,为了证实我的想法,我开始对他的行为进行观察。
在两周的观察后,我发现有如下一些明显性的行为:1、上课在上分享阅读课时,小朋友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而他则从不举手,并且老是站起来,咬着手指头,一下又望望黑板,一下又望望其他小朋友,或是望着地板,神情游离不定,又像关注某个东西,又似在沉思,但他什么也没做,也不说一句话。
其他小朋友在朗读时他并没有读,而且常常被外面其他事物所吸引,动作很不优雅,喜欢把一只腿搭在旁边小朋友的椅子上,一下又去与旁边的小朋友嬉戏,或是下位打扰其他小朋友,当老师指了一下他的头以后他才停止嬉戏,但眼神还是没有关注老师和黑板。
他上课时的常见动作是用两只手撑着腿往前看。
2、课间操做操时手脚都在不停的动,但没有按照课间操的要求做,完全是他自己在自由的手舞足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且他总是显得走不稳站不稳,摇摇晃晃的,也容易被其他东西吸引,天上飞来几架飞机,他就一直望着飞机,不再做操,老师提醒他也完全没有反应。
其他小朋友虽然也被飞机吸引但是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没有他那样分散精力。
课间操做完,他总是显得格格不入,不合群,其他小朋友都回活动室去了,他还痴痴的站在那里,我提醒他也不走,后来还是我拉回去的。
多动症个训课教案
![多动症个训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076739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4b.png)
多动症个训课教案一、个案分析我班小朋友张修宇在两岁左右时,经多家妇幼保健机构及儿童心理精神病专家询诊,被诊断为患有多动症。
根据他的行为家长有意让他尝试各种行为能了训练。
从行为的各项检测分析,其症状属于比较轻的一种,矫正好的各能性较大。
其主要症状有:1、行为异常。
不受纪律约束,破坏性很强,四处跑,干扰他人正常活动,常常自言自语,自得其乐。
2、意力障碍。
注意力不集中,做事容易分心,容易受外界刺激干扰。
3、情绪障碍。
冲动,急噪,爱发脾气,做事缺乏耐心,喜欢争抢,不会谦让。
4、运动障碍。
动作的协调性较差,做操时不会手脚同时动作,不会扣钮扣等。
二、干预措施幼儿多动症又称轻微脑功能障碍,大多出现在学龄前期,对幼儿早期智力发育和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影响,2—5 岁是治疗多动症的关键期,应及时采用干预措施。
张修宇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对杨彬的成长非常重视、关爱。
家人定期与老师交谈、讨论,并共同制定矫正方案。
(一)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措施1、加强注意力的训练。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时会响到他人正常的活动,因此我把他的座位安排在老师容易顾及的地方,在各项活动中培养他的注意力,特别是在操作活动如拼图、系鞋带等精细手工活动中,多鼓励他克服困难,集中精力完成任务。
以后再在材料的投放上增加难度,延长活动时间,逐步培养其耐心、专注的习惯。
2、疏导多余的精力。
张修宇好奇好动但又急噪,缺乏耐心,因此每次活动我总是让他先操作,让他多发言。
当他专心工作时,我悄悄告诉他:“以后要发言先举手,老师每次都第一个请你上来。
”在班级内让他当小班长管理其他小朋友的学习、生活活动;户外活动他喜欢冲跑,我就让他当教练,带领大家运动,让他多余的精力得以释放。
3、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张修宇规则意识较差,我没有因他经常“添乱”就歧视他,而是利用一切机会与他交谈,了解他的想法,对他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肯定。
让他融入集体,学会听指令行动。
如杨彬常把不吃的点心扔在地上,我就带他捡起来,并把地板擦干净。
多动症心理健康分析
![多动症心理健康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36825eb770bf78a65295459.png)
多动症学生个案分析辅导教师干喜波案例再现:我班学生薛宇翔,智力较好,知识点拨一下能学会,但是假如不特别关注他,课堂作业就常常不会写。
调皮捣蛋,自我约束能力差,嘴巴总是管不住,上课乱插嘴,爱告状,喜欢惹是生非,经常欺负班上的同学,连女生也不放过,上课总是喜欢打扰坐在他前排的同学。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属于多动症表现。
案例分析:鉴于薛宇翔这种表现情况,我特意去他家进行家访,发现他虽然不是留守儿童,可是爸爸妈妈并不很重视对他进行教育。
主要是父母太忙,每天起早贪黑的干活,无暇顾及他的学习和生活,他平时都是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对他十分溺爱,使孩子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主要表现在他做事马马虎虎,注意力不集中,十分好动。
应对措施:找到问题的根源后,我加大了对薛宇翔的关心。
不仅在学习上多花了心思,还从生活上关爱他,比说给他奖励学习用品,天气冷了提醒他加衣服,下雨天没带雨伞借给他雨伞。
给他配个好同桌,让他多和学习成绩不错,性格活泼的同学坐在一起,让他感受到集体生活的温暖和快乐。
多多鼓励薛宇翔,他一旦欺负其他的同学,我不再如同以前大声斥责他,而是说:薛宇翔最近比上个月表现好很多了,这个月只欺负了一个同学。
但是薛宇翔如果能做到不再欺负同学,老师和同学们会越来越喜欢你的。
在学习方面也如是鼓励。
如果他在一堂课中能做到认真听讲,我马上提出表扬,增强孩子战胜自己的信心。
鉴于他父母对教育不太重视,我就改家访为电话联系,将薛宇翔的进步及时回馈给他父母,并且鼓励家长也多多教育。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学期的努力,薛宇翔的学习成绩提高了,性格也变得好了,不再欺负同学了,多动症也慢慢改善了。
我的反思:这次得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郑渊洁的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要不会教的老师。
让我再次感叹,教师在学生生活中扮演了如此重要的一个角色。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
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坦,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
多动症儿童案例分析
![多动症儿童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98ed5a7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cb.png)
多动症儿童案例分析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行为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和易分心等症状。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对多动症儿童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一问题。
小明,8岁,是一个被诊断为多动症的儿童。
他在课堂上总是坐不住,经常揣着手玩玩具,对老师的讲解不够专注。
在家里,他也经常无法静下心来完成作业,父母经常需要反复提醒他才能完成一件事情。
同时,小明的冲动和易分心也给家庭带来了很多困扰,他经常会做出一些冲动的行为,比如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或者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针对小明的多动症状,他的家人和老师们采取了一系列的干预措施。
首先,他的家人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接受药物治疗和行为疗法,帮助小明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同时,学校也给予了小明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老师们采用了更多的互动式教学和个性化辅导,帮助小明更好地融入学习和生活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和治疗,小明的症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他在课堂上能够更加专注地听讲,完成作业的效率也有所提高。
在家庭生活中,小明也变得更加懂事,更能够控制自己的冲动和情绪。
这些变化不仅让小明自己更加快乐,也给家人和老师们带来了很大的鼓舞和信心。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多动症儿童在得到及时干预和治疗的情况下,是有可能得到改善和帮助的。
家庭、学校和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对于帮助多动症儿童走出困境,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多地关注这一特殊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让他们能够在一个更加包容和温暖的环境中成长和学习。
总之,多动症儿童是一个需要我们关注和重视的群体,他们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通过本文的案例分析,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多动症问题的关注,让更多的多动症儿童能够得到及时的干预和帮助,走出困境,健康快乐地成长。
《中小学心理咨询个案辅导记录多动症》
![《中小学心理咨询个案辅导记录多动症》](https://img.taocdn.com/s3/m/07d9424851e79b8969022685.png)
《中小学心理咨询个案辅导记录多动症》案例介绍(多动症)陈某,男,12岁,51班,陈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阶段就比其他孩子明显表现出多动行为。
而且情况有增无减。
主要表现在:上课时不遵守纪律、爱动手摸同学、扯前面同学的头发,东张西望,转身拉别的同学和他讲话,好晃椅子、东摸西摸、玩小东西。
经常惹同桌或附近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
但老师批评或暗示后有一定效果,但持续时间不长,好搞“恶作剧”,有时故意推别人,又满不在乎。
家里表现:任性、冲动,遇到想办的事情,父母不能满足时,便火气冲天,大喊大叫,甚至离家出走。
此外精力特别充沛,看武打片电视节目,连看两个小时,兴趣很浓。
作业不认真完成、不主动去完成。
作业边做边玩,注意力难以集中。
据家长和老师观察,陈某脑子不笨,学习认真起来比一般同学接受还快。
但因为好动分心,在班里成绩排在倒数第五左右,出现不及格现象。
案例分析陈某的父亲比较粗暴,看到孩子好动,不听话,烦了就骂、急了就打。
只要老师告知家长上课不听课好动或惹同学。
回家肯定挨揍。
母亲则过于宠爱,孩子想买什么都满足他。
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不在乎买东西花的那几个钱。
有时孩子发脾气,摔坏东西,母亲只是叹息,可舍不得管孩子。
陈某具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如上课不集中注意力,课余活动爱搞“恶作剧”,好冲动,精力特别旺盛,但陈某在以下几方面又与多动症有着明显区别:①在课堂上受到教师批评或暗示后,一般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有所收敛,而患多动动症的儿童是不能做的。
他们往往不听成人规劝。
②陈某对感兴趣的电视节目能够持续观看较长时间,说明他的注意力无障碍,是由于多动的特点而影响了注意效果,而多动症的儿童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都具有明显的缺陷。
特别是不能持续地将一项活动进行到底,注意的有意性和坚持力很差。
③陈某专心听课的情况下,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
学习上没有其它障碍,多动症儿童除了注意障碍之外,往往伴有其它学习障碍。
陈某属于一般性的多动行为。
辅导方法1、学校教育相互配合,教师和家长应关心、体谅陈某,不能因其好动而感到厌倦、心烦,也不能因其多动而造成自卑心理或精神压力。
幼儿个案分析多动幼儿的心理行为偏差之矫正个案
![幼儿个案分析多动幼儿的心理行为偏差之矫正个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324718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71.png)
一、案例镜头:胡有财,这是一个原来令老师头疼、让幼儿既讨厌又惧怕的“坏儿童”。
他原来“坏”在哪里,先回放几个关于他坏的镜头。
镜头一:中班第一学期的一个早晨,幼儿们纷纷排队拿好自己的一份早点,回到各自的座位上坐好等候时,突然有一个幼儿大声喊叫说胡有财把全桌的牛奶倒翻7,我大吃一惊,赶紧走过去看,牛奶淌了一地。
我问他们一桌的幼儿胡有财为什么要倒翻全桌人的牛奶,他们说是因为有财不满意自己所拿的杯子比其他幼儿的旧,他想给别的幼儿换一个,但是他们都不给换,所以他一生气,就把全桌人的牛奶都给倒翻了。
镜头二:仍然是中班时候,午睡室里静悄悄的,大多幼儿都已经入睡,可是有财还在床上翻来覆去,一会儿把头探出床外,一会儿又把双脚翘起来……反正他每次都不会乖乖睡觉的。
我走过去坐在他床边,他开始装老实了,把眼睛紧紧的闭上,可是他眼珠却在眼皮里面转来转去,等过了一会儿又情不自禁的睁开了。
突然他一下子坐起来,用双手不停地去抓小腿,我连忙制止他,因为我看见他的双腿上全是一个个的血疤。
他好象不知痛一样,把那些血疤都给一个个抓破又渗出了血珠子。
我小声问他痛不痛,他摇摇头,我奇怪他为什么不知道痛呢?镜头三:胡有财家里,有一次,家里买的梨,最后还剩下两个快坏掉了,没人吃,做为女人的胡有财妈妈还是比较节省的,就自己洗洗给吃了,还没吃完,有财从外面玩耍回来,见妈妈把梨吃了就大哭,拼命地向妈妈吼叫:“谁叫你吃我的梨! ”他妈妈解释说,不吃烂了可惜,,有财象发疯了一样,把妈妈手上的梨拿下来,摔在地上,使劲的用脚踩,嘴里还叫着:“就是不给你吃。
上面镜头所回放的就是原来胡有财的坏,他因为坏而总是影响课堂纪律,或者与别的幼儿发生冲突而出现攻击行为。
所以,大多来代过这个班的老师不喜欢他,大部分幼儿也不愿意和他做朋友。
基本全园的老师都知道胡有财,甚至我班有个别家长找过我们老师,不让他们的孩子挨胡有财坐。
胡有财简直成了人见人嫌、人见人躲的坏孩子。
二、案例原因分析并不是每个“坏孩子”生来就坏,孩子的气质性格是遗传因素较多,而孩子的品性却是孩子从一生下来接触现实生活环境开始,其心理发展就与客观环境不断交互作用而形成,从而奠定一个孩子的初始本性,即人们心目中的“好”与“坏胡有财不是一个天生就“坏”的孩子,我想:他在别人眼中的“坏”肯定有许多的原因的。
多动症案例分析范文
![多动症案例分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0658a6b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dd.png)
多动症案例分析范文多动症是一种儿童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其主要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过动和冲动。
下面将从一个多动症儿童的个案出发,进一步探讨多动症的症状、原因以及治疗方法。
小明是一名7岁的男孩,他的父母在他3岁时就注意到他比同龄的孩子更为活跃和坐立不安。
小明在学校里也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和经常中断其他同学。
他经常忘记完成作业、丢失物品,并且在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
此外,小明还经常在不合适的时候说话或者干扰其他学生。
他的父母和老师都认为他是多动症儿童,并希望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
多动症的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过动和冲动。
小明的举动与这些症状非常符合,他难以长时间专注于一个任务,经常中断他人并且冲动地说话。
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社交能力。
此外,许多多动症儿童还表现出易疲劳、焦虑和情绪波动等症状。
多动症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研究认为遗传因素可能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一些研究发现多动症在一些家庭中具有聚集性,且多动症家庭成员有更高的患病风险。
此外,脑部发育异常和神经传导系统的异常都可能与多动症有关。
治疗多动症的方法包括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和其他辅助治疗。
行为疗法是多动症治疗的首选方法,通过教导儿童控制冲动、改善注意力集中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等方法来减轻症状。
例如,儿童可以学习使用日历和提醒事项来帮助他们管理时间并完成任务。
此外,父母和老师在提供支持和结构时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药物治疗主要使用刺激剂和非刺激剂药物。
刺激剂药物如甲基苯丙胺(Ritalin)被广泛用于多动症的治疗,能够提高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和注意力集中能力。
然而,药物治疗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失眠、食欲减退和情绪波动等。
因此,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定期进行评估。
辅助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教育、社交技能训练和家庭支持。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多动症儿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社交关系和减轻配偶和家庭成员的压力。
此外,一些研究也表明规律的体育锻炼对改善多动症症状具有积极的影响。
多动症孩子教育案例(3篇)
![多动症孩子教育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ab1b926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fc.png)
第1篇一、背景介绍小明(化名),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今年8岁,就读于小学三年级。
自从入学以来,小明的表现让老师和家长都感到十分困扰。
他上课经常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不断,下课则四处奔跑,与其他同学发生冲突。
在家庭作业方面,小明同样表现不佳,经常忘记带作业本,做作业时心不在焉,导致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下游。
经过家长和老师的观察,小明的这些行为可能与多动症(ADHD)有关。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和冲动行为。
为了帮助小明改善这些行为,学校和家庭共同制定了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二、教育方案实施1. 家校合作,共同关注首先,学校和家庭成员共同关注小明的行为变化,及时沟通,共同制定教育方案。
家长和老师定期交流小明的学习、生活情况,共同探讨有效的教育方法。
2. 个性化教学,培养兴趣针对小明的注意力不集中问题,老师采用个性化教学,将教学内容分解成小步骤,让小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老师注重培养小明的兴趣爱好,通过参与课外活动,提高他的注意力。
3. 强化训练,纠正不良行为针对小明的多动和冲动行为,老师和家长共同开展强化训练。
当小明在课堂上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当出现不良行为时,及时制止并引导他改正。
此外,家长还通过游戏、运动等方式,帮助小明锻炼身体,增强自控力。
4. 心理辅导,提高自信心针对小明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学校安排了专业的心理老师进行辅导。
心理老师通过与小明进行交流,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树立自信心。
同时,鼓励小明参加各种活动,展示自己的特长,提高自我价值感。
三、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干预,小明的行为有了明显改善。
以下是对小明教育效果的评估:1. 注意力集中程度提高小明在课堂上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分心。
他开始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行为规范,减少冲突小明在课下与同学相处融洽,不再频繁发生冲突。
他能够遵守纪律,尊重他人,表现出良好的行为规范。
对一名多动症倾向儿童教育干预的个案研究
![对一名多动症倾向儿童教育干预的个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3637e6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5c.png)
对一名多动症倾向儿童教育干预的个案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一名具有多动症倾向的儿童进行教育干预的个案研究。
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行为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和冲动。
这种病症对儿童的学习、社交和行为产生严重影响,需要及时的教育和心理干预。
本文将通过深入研究一名多动症倾向儿童的具体情况,探讨适合该儿童的教育干预方法,以期为类似情况的儿童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综述、观察法、访谈法和个案研究法。
通过文献综述了解多动症的相关理论和治疗方法;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收集该儿童的具体表现和行为特征;结合个案研究法,针对该儿童的特点制定教育干预方案,并评估干预效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深入了解多动症倾向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探索有效的教育干预方法,帮助这些儿童更好地融入学习和生活,实现全面发展。
本文也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对多动症儿童的关注和重视,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
二、文献综述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行为障碍,表现为注意力分散、活动过度和冲动行为等症状。
这些症状不仅影响儿童的学习成绩,还可能导致社交困难、自尊心下降等心理问题。
因此,对多动症倾向儿童的教育干预至关重要。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目前对于多动症倾向儿童的教育干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以及综合干预等。
行为疗法主要通过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改善儿童的行为习惯;认知行为疗法则着重于调整儿童的思维方式,提升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
药物治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多动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带来副作用,因此需要谨慎使用。
综合干预则结合了上述多种方法,旨在从多个层面改善儿童的症状。
然而,尽管已有多种干预方法,但多动症倾向儿童的教育干预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幼儿多动症案例分析
![幼儿多动症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a3e285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a9.png)
幼儿多动症案例分析幼儿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
本文将通过一个幼儿多动症的案例分析,来探讨该疾病的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小明,男,6岁,就读于当地一所幼儿园。
他的家长向医生反映,小明在课堂上无法保持安静,经常无法集中注意力,难以完成任务。
在家里,他经常无法安静地坐下来,总是在房间里四处奔跑。
此外,小明在和其他孩子玩耍时,经常表现出冲动和不顾后果的行为,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
这些行为已经持续了数月,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
根据小明的表现,医生初步怀疑他可能患有多动症。
为了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医生对小明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和观察。
在评估过程中,医生发现小明的行为确实符合多动症的诊断标准,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
同时,医生还了解到小明的家庭环境和个人发展历程,排除了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因素,如家庭问题或其他心理障碍。
经过综合评估,医生最终确诊小明患有多动症。
针对小明的症状,医生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首先,医生建议小明的家长和老师采取行为疗法,通过奖励和惩罚的方式,帮助小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医生还建议小明接受认知行为疗法,帮助他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和情绪,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此外,医生还考虑是否需要药物治疗,以减轻小明的症状。
在治疗的过程中,小明的家长和老师积极配合医生的建议,采取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小明管理症状。
他们制定了详细的行为计划,对小明的良好行为给予奖励,对不良行为进行适当的惩罚。
同时,他们也鼓励小明参与一些适合他的运动和游戏,以消耗他的过剩能量。
在认知行为疗法方面,他们教导小明一些情绪管理和自我控制的技巧,帮助他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经过数月的治疗,小明的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
他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在家里,他也能够更加自律地行为,不再频繁地冲动和发脾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动症学生个案分析
心理辅导教师:王艳华
一、问题提出:
近几年来,部分低年级学生多动症现象较普遍。
他们在生活中会为家长、为教师制造一系列的麻烦,家长疲惫,老师头疼,同时也严重影响其本人的身心健康,是值得学校、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个案对象和主要行为:
聂广越,男,10岁,平时大家称呼他大宝,平时不是很爱说话,和同学之间的交往不多,上课不爱听讲,总摆弄着东西,教师批评只能安静的认真听讲几分钟,又摆弄起来,他上课时坐不住,一会站、一会坐、一会儿钻桌子底下,甚至上课随便走动,还打别人,总不能专心去做事,成绩不理想。
三、谈话辅导:
地点:心理咨询室
时间:2015年5月14日早上7:40
我带着大宝到心理咨询室,因为是第一次到心理咨询室,好动的他对心理咨询室的卡通沙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没有急于和他谈话,而是问他喜欢吗,他说喜欢,我说那就放松的好好摸一摸、坐一坐,于是他立刻开始了他的“探索”,一会儿把手伸进沙发内侧,
一会儿又把头伸进去。
见他玩得差不多了,我让他坐好开始谈话:
谈话内容记录如下:
我:知道老师叫你来干什么吗?
大宝:不知道。
(笑着摇头)
我:因为老师特别喜欢你,所以想和你做朋友。
(听到这里他又忍不住腼腆的笑了)
我:你愿意吗?
大宝:愿意。
我:做老师朋友之前,咱俩先做个游戏,好不好?
大宝:好!(似乎很感兴趣)
我:那好,现在像老师这样坐直,手放在腿上,不许乱动,谁先动谁就输了,五分钟时间,能做到吗?
大宝:能!
我:老师不信,真的能吗?得五分钟时间呢!大声告诉老师能做到吗?大宝:能!(声音大了很多)
我:好,计时开始!
(室内极其安静,大宝端坐着,坚持了大概2分钟的时候,他的的一个手指开始抠裤子,我知道他快坚持不住了,于是我接着和他说话。
)
我:大宝,有老师和同学反映说你上课特别爱动,老师以为是你管不住自己,但是刚才你坐了2分钟了都没有动,所以我知道你肯定是个有定力的孩子,你可以管住自己的。
告诉老师,你能吗?
大宝:能。
(声音很小)
我:大点声告诉老师,你能管住自己吗?
大宝:能!(声音大了些)
我:再大点声告诉老师,能不能?
大宝:能!(声音很大,且仍然端坐着,手指也不抠裤子了)
我:好,说到做到,从第一节课开始,你就认真听课,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会偷偷的去看你听课的表现的。
好不好?
大宝:好!
我,你答应我了,我们就是朋友了,以后遇到什么问题,你就找陈老师,陈老师会帮助你的,好吗?
大宝:好!
我:哎呀,时间快到了,你居然那么认真的听老师说话,而且老师的
问题你都回答了,更让老师高兴的是:5分钟的时间,你居然坐得那么直,老师给你一个“赞!”(我竖起大拇指,对他说“你真棒!”),你得给自己两个“赞”。
(我引导他将两个大拇指对着自己,并说“我真棒!”)
我:好了,游戏到此结束,你比老师坐得好,所以你赢了。
以后咱俩就是好朋友了,不过你答应老师的事得做到。
你答应老师什么了?大宝:(思索了一会儿摇头说)不知道。
我:答应老师上课认真听讲,不搞小动作,也不下地乱走。
能做到吗?大宝:能!
我:说到做到才是男子汉,拉钩!(大宝微笑着和我拉钩)
最后我让他摆了个自信的姿势拍照。
四分析与结论:
大宝的手闲不住,老是摆这弄那,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爱打别人,通过和他谈话,我发现大宝有克制自己的意愿,每次我偷偷的走到门口观察他听课状态时,正在回头或者摆弄东西的他,一看到我的身影立刻坐端正,神情很不好意思,自觉地放下手中的东西。
在和他拉钩的时候,我从他的眼底读出了喜悦,而且从开始进入心理咨询室他就一直在微笑着,表情很愉悦。
我们的谈话很简短,没超过20分钟,这样做一方面是不想让孩子反感,另一方面也是怕自己把握不住自己又要说教。
坦白说我对大宝的转化并没有多大信心,但我想用我的教育方式尝试一下。
多动症的孩子无非是好动,不会安静、坐不住,为家长、为老师带来了许多头疼麻烦,我觉得作为教师、家长,不能强令其“不许动!”、“不要再动!”……,而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在辅导的过程中,不要暗示孩子是“问题儿童”,而要从关心的角度,平等地疏导,以鼓励、表扬为主,让情感驱动他克制自我的能力,真正让孩子从多动状态中安静下来。
对于聂广越的辅导只是刚刚开始,我把这两节课大宝的表现和班主任老师汇报后,班主任范老师不无担忧的说:但愿他不是只是一时新鲜。
范老师的担忧不无道理,因为以往老师也是软硬兼施,结果都只是短期见效,对此我也很担心。
所以希望所有任课教师都能和我一起关注他的发展,发现问题及时和我联系,同时也希望老师在课上多
多给予他鼓励,耐心地引导,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大宝慢慢的改掉多动不专心的坏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