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
七律之冠杜甫《登高》及赏析
【导语】杜甫⽣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暗、⼈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盾和⼈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被誉为“诗史”。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下⾯是为⼤家带来的杜甫《登⾼》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登⾼唐代:杜甫风急天⾼猿啸哀,渚清沙⽩鸟飞回。
⽆边落⽊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风急天⾼猿猴啼叫显得⼗分悲哀,⽔清沙⽩的河洲上有鸟⼉在盘旋。
⽆边⽆际的树⽊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滚滚奔腾⽽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漂泊常年为客,⼀⽣当中疾病缠⾝今⽇独上⾼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偏⼜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注释诗题⼀作《九⽇登⾼》。
古代农历九⽉九⽇有登⾼习俗。
选⾃《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历⼆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渚(zhǔ):⽔中的⼩洲;⽔中的⼩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落⽊: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飘落的声⾳。
万⾥: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犹⾔⼀⽣,这⾥借指晚年。
艰难:兼指国运和⾃⾝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作动词,增多。
潦倒:衰颓,失意。
这⾥指衰⽼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历⼆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
这是五⼗六岁的⽼诗⼈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
⼀天他独⾃登上夔州⽩帝城外的⾼台,登⾼临眺,萧瑟的秋江景⾊,引发了他⾝世飘零的感慨,渗⼊了他⽼病孤愁的悲哀。
于是,就有了这⾸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
赏析 此诗载于《杜⼯部集》,全诗通过登⾼所见秋江景⾊,倾诉了诗⼈长年漂泊、⽼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弦。
《登高杜甫》全文带拼音
《登高杜甫》全文带拼音dēng gāo dù fǔ白日依山尽(bái rì yī shān jìn)黄河入海流(huáng hé rù hǎi liú)欲穷千里目(yù qióng qiān lǐ mù)更上一层楼(gèng shàng yī céng lóu)你瞅啥(nǐ chǒu shá),瞧看这杜甫的《登高》诗,是不是气势磅礴,让人心生向上之感?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代表作品之一,描绘了登高远望的壮丽景色,同时蕴含了人生思考和追求更高目标的哲理。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两句诗用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我们可以想象,白日斜照在群山之上,暖洋洋的阳光洒满了大地,山水之间呈现出一片金黄色的景象。
而黄河奔流不息,穿越千山万水最终注入大海,展示了大自然的伟大与壮丽。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诗则寓意深远。
诗人告诉我们,人的眼界应该要拓宽,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和境界。
正如登高一样,如果只停留在低处,我们只能看到眼前的景色,无法领略到更广阔的天地。
而如果我们勇敢地登上高山,向更远处望去,就能看到更美丽的风景,也能开阔我们的思想和志向。
这首诗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勇往直前,不断超越自己,实现更高的追求。
诗人借登高之景,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也引导了读者积极向上的心态。
通过这首诗的欣赏和解析,我们可以从中学到许多人生哲理。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追求,同时也要不断进取,给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抱更美好的未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所以,无论是在学业上、工作上还是生活中,都要努力登高,追求更高的境界,不断超越自己。
让我们像杜甫一样,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永不止步。
高中《登高》课文原文
高中《登高》课文原文高中《登高》课文原文《登高》一诗情景交融,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表现了作者大气盘旋,悲凉沉郁之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登高》课文原文,欢迎阅读。
登高唐代: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扩展阅读】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鉴赏此诗载于《杜工部集》,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
首联对起。
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
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
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
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
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
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
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
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
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杜甫《登高》及赏析详解
杜甫《登高》及赏析详解杜甫《登高》及赏析详解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杜甫《登高》及赏析详解,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祖籍湖北襄阳;其祖父杜审言为唐初著名诗人。
杜甫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
天宝五年(公元746年)到长安应考科举,因李林甫把权弄奸,故而落第,十年后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终生未成进士。
因曾久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安史之乱时,长安沦陷,他只身前往武灵(当时唐肃宗在武灵即位),途中被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第二年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弃官西行,流离转徙到达四川,定居成都。
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后在湖北、湖南一带漂泊。
58岁时病死于湘江一只船上。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的动荡、政治黑暗和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得这一体裁达到了完全成熟的阶段。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
杜诗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篇章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
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及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
杜甫诗词《登高》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诗词《登高》原文译文赏析《登高》唐代: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注释】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赏析】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如一般诗篇,《登高》首联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
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
“风急天高猿啸哀”,一个“急”,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不可自拔。
接着,苦闷情绪溢满于胸,无处排遣,诗人将其浓缩寄托于鸟的处境下,这样写道:渚清沙白鸟飞回,它构造的是一幅冷淡惨白的画面,“渚”是“清”的,“沙”是“白”的,“鸟”是“飞回”的,在一片萧瑟肃杀的荒无人烟的“渚沙”之中飞舞盘旋,可见其孤独,不禁令人想起“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凄凉感,悲哀之情油然而生。
杜甫《登高》注释和赏析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注解】:1、渚:水中的小洲。
2、回:回旋。
3、百年:犹言一生。
4、潦倒:犹言困顿,衰颓。
5、新停: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
【简析】: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
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
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
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
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
古人有农历九月九日登高的习俗,这首诗就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重阳节时诗人登高抒怀之作。
此时杜甫寓居长江畔的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患有严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顿。
全诗通过对凄清的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
诗篇前四句描写登高闻见之景。
首联连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风物具有鲜明的夔州地区特征。
这两句不仅是工对的联语,而且句中自对,如“天高”对“风急”,“沙白”对“渚清”。
句法严谨,语言锤炼,素来被视为佳句。
颔联前句写山,上承首句;后句写水,上承次句。
写山为远望,写水为俯瞰。
落木而说“萧萧”,并以“无边”修饰,如闻秋风萧瑟,如见败叶纷扬;长江而说“滚滚”,并用“不尽”一词领起,如闻滚滚涛声,如见湍湍水势。
两句诗,无论是描摹形态,还是形容气势,都极为生动传神。
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可以体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
诗篇后四句抒发登高所生之慨。
颈联上句写羁旅之愁。
“常作客”,表明诗人多年漂泊不定的处境;“万里”,说明夔州距离家乡非常遥远,是从距离上渲染愁苦之深;“悲秋”,又是从时令上烘托悲哀之重,“秋”字是在前两联写足秋意后,顺势带出,并应合着“登高”的节候。
古诗文《登高》赏析
古诗文《登高》赏析登高唐朝: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译文及注释【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注释⑴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⑵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⑸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⑹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⑻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登高鉴赏此诗选自《杜工部集》,是杜甫公元767年(大历二年)秋在夔州时所写。
夔州在长江之滨。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
首联对起。
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
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
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
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
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
《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登高》唐代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注释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赏析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如一般诗篇,《登高》首联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
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
“风急天高猿啸哀”,一个“急”,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不可自拔。
杜甫的古诗《登高》带拼音版
杜甫的古诗《登高》带拼音版杜甫的古诗《登高》带拼音版:dēng gāo登高dù fǔ杜甫fēng jí tiān gāo yuán xiào āi ,zhǔ qīng shā bái niǎo fēi huí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wú biān luò mù xiāo xiāo xià ,bù jìn cháng jiāng gǔn gǔn lái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wàn lǐ bēi qiū cháng zuò kè ,bǎi nián duō bìng dú dēng tái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jiān nán kǔ hèn fán shuāng bìn ,lǎo dǎo xīn tíng zhuó jiǔ bēi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注释:⑴登高: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
⑵猿啸哀:指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
《水经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
⑸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⑹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⑻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新近停止。
重阳登高,例应喝酒。
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登高》白话译文: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
杜甫《登高》及赏析
杜甫《登高》及赏析诗句讲解:篇一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
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可惜严武不久病逝,使他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呆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
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
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
这首诗就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
那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
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
首联两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且句中自对,无一虚设。
这是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登高而望,江天本来是开阔的,但在诗人笔下,却令人强烈地感受到:风之凄急、猿之哀鸣、鸟之回旋,都受着无形的秋气的控制,仿佛万物都对秋气的来临惶然无主。
“风急”,夔州位于长江之滨,三峡之首的瞿塘峡之口,素以水急、风大著称。
“猿啸哀”,巫峡多猿,鸣声凄厉。
当地民谣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颔联为千古名句,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
“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
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它的境界非常壮阔,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
杜甫《登高》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杜甫《登高》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
青年时期曾漫游三晋、吴越、齐、赵等地,追求功名,应试不第。
天宝十载(751)正月,玄宗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乃于九载冬预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
十四载,授河西尉,不就,旋改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杜甫困守长安期间,尝居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世因称“杜少陵”。
安史乱起,曾陷贼中。
肃宗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自长安奔赴凤翔行在,授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
旋因疏救房琯,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后弃官流寓陇、蜀、湖、湘等地,所谓“漂泊西南天地间”。
其间曾卜居成都浣花溪畔,人又称“杜浣花”。
因代宗广德二年(764)剑南节度使严武表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两《唐书》有传。
杜甫生当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向被誉为“诗史”。
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律切精深,沉郁顿挫,后世尊为“诗圣”。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盛赞其“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现存诗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工部集》行世。
【原文】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1] ,渚清沙白鸟飞回 [2] 。
无边落木萧萧下 [3] ,不尽长江滚滚来 [4] 。
万里悲秋常作客 [5] ,百年多病独登台 [6] 。
艰难苦恨繁霜鬓 [7] ,潦倒新停浊酒杯 [8] 。
【注释】[1]猿啸哀:巫峡多猿,鸣声甚哀,所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渚:水中小洲。
回:回旋。
[3]落木:落叶。
萧萧:风吹叶动之声。
[4]滚滚:相继不绝,奔腾不息。
《登高》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登高唐代:杜甫原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注释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赏析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如一般诗篇,《登高》首联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
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
“风急天高猿啸哀”,一个“急”,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不可自拔。
接着,苦闷情绪溢满于胸,无处排遣,诗人将其浓缩寄托于鸟的处境下,这样写道:渚清沙白鸟飞回,它构造的是一幅冷淡惨白的画面,“渚”是“清”的,“沙”是“白”的,“鸟”是“飞回”的,在一片萧瑟肃杀的荒无人烟的“渚沙”之中飞舞盘旋,。
杜甫《登高》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登高》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两句是说,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惹恨添愁。
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
从白发日多,因病断酒,归结到时世艰难是穷愁潦倒的根源,更加显现出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怀。
出自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1.猿啸哀:巫峡多猿,鸣声凄厉。
当地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渚:水中的小洲。
飞回:回旋。
3.落木:落叶。
萧萧:秋风吹动树叶的声音。
4."万里"两句: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云:"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杜甫当时患有肺病、风湿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
5.繁霜鬓:白发日多。
6.潦倒:衰颓、失意。
这时杜甫因肺病戒酒,故云"新停浊酒杯"。
句解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
首联两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且句中自对,无一虚设。
这是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登高而望,江天本来是开阔的,但在诗人笔下,却令人强烈地感受到:风之凄急、猿之哀鸣、鸟之回旋,都受着无形的秋气的控制,仿佛万物都对秋气的来临惶然无主。
“风急”,夔州位于长江之滨,三峡之首的瞿塘峡之口,素以水急、风大著称。
“猿啸哀”,巫峡多猿,鸣声凄厉。
当地民谣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登高》原文及翻译讲解
《登高》原文及翻译讲解作品原文《登高》⑴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⑵,渚(zhǔ)清沙白鸟飞回⑶。
无边落木萧萧下⑷,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⑸,百年多病独登台⑹。
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⑺,潦倒新停浊酒杯⑻。
[1]注释⑴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
⑵啸哀:指的叫声凄厉。
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⑸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⑹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2]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⑻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译文风急天高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天宝中期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之称。
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登高》原文及翻译讲解
《登高》原文及翻译讲解作品原文《登高》⑴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⑵,渚(zhǔ)清沙白鸟飞回⑶。
无边落木萧萧下⑷,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⑸,百年多病独登台⑹。
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⑺,潦倒新停浊酒杯⑻。
[1]注释⑴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⑵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⑸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⑹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2]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⑻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天宝中期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之称。
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杜甫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
杜甫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渚:水中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摇落的声音。
万里:指远离故乡。
百年: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生命运。
苦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像厚重白霜似的鬓发。
潦倒:哀颓,失意。
新停:刚刚停止。
译文1: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译文2:风这样急,天这样高,猿猴的叫声是如此悲哀;水这样清,沙这样白,鸟儿飞去又飞回。
那无边无际的树林里,落叶萧萧飘落;那无穷无尽的长江水,浪涛滚滚而来。
在这悲凉的秋天,我离家万里,何时才能回到故乡?在这思亲的节日,我拖着病体,独自一人缓步登台。
生活真是太艰难了,痛苦和烦恼使我的白发一天比一天多,再加上病体潦倒,最近竟连一杯苦酒也不能喝了。
赏析:《登高》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杜甫颠沛夔州时期所作,其时安史之乱虽然平定数年,但关河以东局势越发混乱,肘腋之间宦党日强朝纲日废,后庭方寸吐蕃弄强回纥嗜欲,天下大势实在悲观。
杜甫满腔爱国热情,一身耿骨义气,不但客寓夔州,而且沉疴日起,惶惶终日,自认重见社稷光耀朝纲振奋天下益安苍生乐享,怕是此生无望他生未卜,其萧索落寞悲愁苦涩可以想见,正是这种绝望孤寂悲苦无端的心境,在767年那个秋天,直接催生出千古七律第一的《登高》。
《登高》其诗,八句皆为偶句,在律诗中已属少见,而其信手拈来,卓然成章,巧夺天工,全无痕迹,似无心为之,竟浑然天成的通脱磊落,又足令赏诗者击节赞叹做诗者废然忘返。
《登高》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修
《登高》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修原文:登高杜甫〔唐代〕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一生艰难,常常抱恨于志业无成而身已衰老,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消愁的酒杯。
注释: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猿啸哀:猿凄厉的叫声。
《水经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像浓霜一样的鬓发。
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重阳登高,按惯例应当喝酒。
可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赏析: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如一般诗篇,《登高》首联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
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
“风急天高猿啸哀”,一个“急”,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不可自拔。
接着,苦闷情绪溢满于胸,无处排遣,诗人将其浓缩寄托于鸟的处境下,这样写道:渚清沙白鸟飞回,它构造的是一幅冷淡惨白的画面,“渚”是“清”的,“沙”是“白”的,“鸟”是“飞回”的,在一片萧瑟肃杀的荒无人烟的“渚沙”之中飞舞盘旋,可见其孤独,不禁令人想起“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凄凉感,悲哀之情油然而生。
杜甫作品《登高》原文及鉴赏
杜甫作品《登高》原文及鉴赏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作品《登高》原文及鉴赏,欢迎大家分享。
【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
早年南游吴越,北游齐赵,因科场失利,未能考中进士。
后入长安,过了十年困顿的生活,终于当上看管兵器的小官。
安史之乱爆发,为叛军所俘,脱险后赴灵武见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后来弃官西行,客居秦州,又到四川定居成都草堂。
严武任成都府尹时,授杜甫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职。
一年后严武去世,杜甫移居夔州。
后来出三峡,漂泊在湖北、湖南一带,死于舟中。
杜甫历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诗作被称为“诗史”;他集诗歌艺术之大成,是继往开来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汉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字子美,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
他出生在襄阳(河南巩县)的一个“奉儒守官”的地主家庭,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著名诗人,父闲曾为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因此他也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等特权。
但他一生经历坎坷。
他七岁开始吟诗,“读书破万卷”、“群书万卷常暗诵”为他的创作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他二十岁起,开始了先南游吴越,后游齐赵。
十年壮游期间,他饱览了祖国的名山大川,不仅充实了他的生活,也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使他早期诗歌也带有相当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唐玄宗天宝五年(公元746),三十五岁的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
高中《登高》课文原文
高中《登高》课文原文高中《登高》课文原文《登高》一诗情景交融,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表现了作者大气盘旋,悲凉沉郁之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登高》课文原文,欢迎阅读。
登高唐代: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扩展阅读: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鉴赏此诗载于《杜工部集》,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
首联对起。
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
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
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
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
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
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
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
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
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min
2.阅读诗歌,找出前两联中的意象,这些意象分别有什么样
的特点?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诗句 意象 特点 意象 特点
画面
风
急
天
高
秋风急劲,蓝天高远,峡
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
猿啸 哀
渚
清
首联
声,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
沙
白
鸟
飞回 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
的鸟群
颈联
落木 萧萧 长江
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奔
滚滚
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
思
4min
思考“重点赏析”3
议
3min
3.思考并讨论:宋代评论家罗大经认为颈联“万里悲秋 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有八重悲意,曲尽人生之悲怀, 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八重悲”是如何体现的?
展+评
一 万里,地之远也
悲
三 悲
作客,羁旅也
五 悲
百年,迟暮也
七 台,高迥处也
4min
与景和谐统一,创造出沉郁悲凉的意境。
展+评
8min
首联捕捉高天、急风、啸猿、清渚、白沙、飞鸟一组意象,
描写了一幅诗人登高望远所见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象,渲染了肃杀
悲凉的气氛;颔联凸显落木、长江两大景象,“无边”“不尽”,
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
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情感;颈
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
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
的情感;颈联特写万里Biblioteka 一老儒,以秋为底色遣怀,既感伤
,又表现
;
尾联卒章言志,因悲秋而生“艰难”之心,有时自我命运飘零和
乱世生民涂炭的无尽忧患。前四句描写了苍茫辽远,萧瑟衰败的
深秋景象,烘托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苦,忧国伤时的情怀,情
二 悲
秋,时之惨也
四 常作客,久旅也
悲
六 悲
多病,衰疾也
八 独登台,无亲朋
思
4min
思考“重点赏析”4
展+评
8min
4.理解诗歌内容与情感,完成下 面小题。
展+评
8min
首联捕捉高天、急风、啸猿、清渚、白沙、飞鸟一组意象,
描写了一幅
的景象,渲染了
的气氛;
颔联凸显落木、长江两大景象,“无边”“不尽”,使“萧
登高
杜甫
导
2min
学习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背诵全诗。 2.从意象入手,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等手法的运用。
1
3.体会杜甫忧国忧民、感时伤世的情感。
思
4min
阅读“导学流程” 一、知识链接,圈画重点,记忆重点知识。
思
5min
结合课本注释,阅读诗歌,完成 基础感知 “1-2”题
展+评
联特写万里一老儒,以秋为底色遣怀,既感伤长久的漂泊,又表
现老病的孤独;尾联卒章言志,因悲秋而生“艰难”之心,有时
自我命运飘零和乱世生民涂炭的无尽忧患。前四句描写了苍茫辽
远,萧瑟衰败的深秋景象,烘托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苦,忧国
伤时的情怀,情与景和谐统一,创造出沉郁悲凉的意境。
回顾全诗+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