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知识点梳理5篇总结
高一历史知识点梳理5篇总结
高一历史知识点梳理5篇总结高一历史在整个高中历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既是高一又是整个高中阶段的重难点,所以要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11、古代中国的农业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
即人们先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
这种耕作方式被称为“刀耕火种”或“火耕”。
(2)耜耕:随着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
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
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3)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步推广。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1)形成原因(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步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个体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2)特点: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3)作用:小农经济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它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4)地位和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丝织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高一历史知识点重难点总结最全5篇
高一历史知识点重难点总结最全5篇高一历史是很多同学的噩梦,知识点众多而且复杂,对于高一的同学们很不友好,我建议同学们通过总结知识点的方法来学习历史,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1一、春秋战国时期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东周战国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东周公元前256年结束)二、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一)背景:王室衰微(二)目的:争夺土地和人口(三)齐桓公称霸(公元前7世纪中前期)1.条件:(1)齐国富庶。
(2)管仲改革。
(3)尊王攘夷。
2.过程:北御夷狄,南制楚蛮。
3.标志:葵丘会盟。
(四)晋楚争霸(公元前7世纪后期~公元前6世纪初)1.晋文公称霸: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
2.楚庄王称霸:公元前六世纪初。
(五)吴越争霸:吴(长江下游)王阖闾和越(钱塘江)王勾践(六)评价1.性质:非正义。
2.影响:进步性:有利于统一;便利地主阶级势力发展;促进民族融合。
三、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一)战国局面形成1.三家(韩赵魏)分晋。
2.田氏代(姜)齐。
(二)经过1.魏齐争霸(公元前4世纪中期)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后,魏国势力大为削弱。
2.秦国独霸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在也无力与秦抗衡。
四、民族融合1.民族:华夏族、北方:东胡、匈奴;西:戎;南:越。
2.融合途径: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战争。
3.结果: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2【重难点】1.中共七大成为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的原因中共七大之所以成为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主要是因为:经过抗日战争的锻炼,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更加成熟;从思想上看,通过延安整风,使全党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
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从组织上看,中国共产党在遵义会议期间形成的领导集体更加团结、巩固;从政策策略上看,中国共产党能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斗争形势的发展提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从发挥的作用上看,到抗战后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成了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共七大具有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的重要准备。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梳理整合五篇最新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梳理整合五篇最新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梳理整合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录和积累,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文化以及政治密切相关。
在高一历史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点。
以下是五篇最新的历史文章,对高一历史知识点进行了概括、分析和总结。
希望对广大同学能够有所帮助。
一、《从黄帝到秦始皇:中国历史课学习笔记》这篇文章主要概括了中国历史的整个进程,从黄帝到秦始皇,涉及了夏、商、周和战国等各个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关键的历史知识点,比如五帝、三皇、阴阳五行、封建制度、宗法制度、分封制度、奴隶制度、等等。
其中,例子如下:1. 封建制度:是指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的对封建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总称。
它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以封建等级为特征,以宗法关系为纽带,构成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
2. 宗法制度:是指以亲属关系、家族组织和宗族差别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它约束着人们的婚姻、继承和权力继承,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最重要的制度之一。
3.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对世界构成的哲学概念,阴阳五行包括了五种元素(金、木、水、火、土)和两种属性(阴、阳),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世界万物的发展变化规律。
二、《美国独立战争:关于美国历史的学习笔记》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原因、经过和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这一事件,了解美国的历史发展过程,掌握一些与美国有关的历史知识点,比如独立宣言、联邦制度、宪法、三权分立等等。
其中,例子如下:1. 独立宣言:是美国独立战争的标志性文献,它宣布了美国的独立地位,并且奠定了美国的基本价值观,如自由、平等和追求幸福等。
2. 联邦制度:是美国政治制度的核心,它是由各个州组成的一个联邦国家,由中央政府和各个州政府共同管理国家事务,并且保证了各个州之间的自治。
3. 三权分立:是美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原则,它把政府的权力分为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部分,分别由行政机关、国会和最高法院来行使,保证了国家权力的相互制衡和平衡发展。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1一、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2、重要原因: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各种矛盾尖锐。
3、主观原因:有了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4、直接原因:一战使各种矛盾激化。
二、革命过程1、二月革命①性质:资产阶级革命(由俄国资产阶级领导,革命任务是_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
②结果:_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了两个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
2、《四月提纲》(1)内容①指出俄国的形式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②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实行土地改革,并退出战争。
(2)影响①提出了由资产阶级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②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
3、七月事件七月事件是俄国革命的转折点,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布尔什维克党确立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4、十月革命(1)1917年11月6日,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武装工人、士兵起义,_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
(2)召开了“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内容:①宣布一切权力归工兵代表苏维埃②颁布《和平法令》③颁布《土地法令》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2、使经济文化并不发达的俄国,在短时间内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3、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2一、英国革命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
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特点:①保留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5篇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5篇第1篇示例: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作为高中生必修的一门学科,历史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能够让人们了解历史发展和演变的学科。
高中历史必修一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三个部分,这些内容不仅涵盖了中国自古至今的发展历程,还包括了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变迁。
下面就来总结一下高中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时期:夏朝是中国传说中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周朝是中国的第一个封建王朝。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出现了许多思想家和思想流派,如孔子、墨子、老子、庄子等。
3. 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的第一个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统一中国,建立了一整套统一的制度;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体制,实行"汉化"政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有着深远影响。
二、中国近现代史1. 清朝末期:清朝后期因封建制度的腐败和外国侵略的压力,经历了一系列变乱和战争,最终导致了清朝的灭亡。
2.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3.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提倡科学、民主、进步,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世界史1.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欧洲近代史上的一场重大文化运动,提倡人文主义思想,促进了科学、艺术和文学的繁荣。
2. 世界两次大战:一战和二战是20世纪上半叶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和人类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
3. 冷战和解冻:冷战是二战后美苏之间的一场政治军事对抗,解冻是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一系列事件,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高中历史必修一主要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三个部分,内容丰富,涉及面广,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理解。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懂得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指导我们未来的发展。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梳理整合五篇
高一历史学问点总结梳理整合五篇高一历史是很多同学的噩梦,学问点众多而且困难,对于高一的同学们很不友好,我建议同学们通过总结学问点的方法来学习历史,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历史学问点总结,盼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一历史学问点总结11、全国解放前夕,国统区经济趋于崩溃的缘由有: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多年斗争的破坏。
2、“一五准备”的目的:把我国建立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3、“一五准备”的根本任务:集中主要力气开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根底;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展社会主义改造。
其特点是:同时并举。
4、“一五准备”中工矿业建立的突出成就有: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
5、“一五准备”的意义: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根底。
6、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7、三大改造的意义是:标记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根本建立以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1956年中共八大确定的中国社会的主要冲突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冲突;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快速开展的须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须要的状况之间的冲突。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须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冲突)9、中共八大确定的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10、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途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立社会主义”。
11、面对三年经济困难,中共中心起先订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提出“调整、稳固、充溢、提高”的方针,其中核心为调整。
调整的含义是: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
12、1966年国民经济呈上升趋势的缘由有: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根本完成,经济建立进入新的开展时期;“_动乱海没有扩展到经济领域。
13、1967、1968年国民经济呈下降趋势的缘由:“_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6篇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6篇篇1一、古代中国的政治与文化1. 夏商周时期:- 夏商周断代工程:通过考古学、历史学、古文字学等多学科手段,对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进行深入研究,确定了夏、商、周三个时期的分界点和重大历史事件。
- 西周分封制:周王室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其封地内享有较高的自治权,形成了一个以周王室为核心的分封制国家。
-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如商鞅变法、吴起变法等,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2. 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 汉武帝时期:推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3.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时期:曹魏、蜀汉、吴国三分天下,最终晋朝统一。
- 南北朝对峙:南朝和北朝分别以建康和洛阳为都城,进行了长期的对抗。
4. 隋唐时期:- 隋朝统一: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实现了南北统一。
- 唐朝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实现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5. 宋元时期:- 宋朝建立:赵匡胤建立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 元朝统一:蒙古族建立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统一了中国。
6. 明清时期:- 明朝建立:朱元璋建立明朝,推行海禁政策,加强了海防。
- 清朝康乾盛世: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期间,国家繁荣昌盛、文化繁荣。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1. 夏商周时期:- 青铜器时代:青铜器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 井田制:以井为单位划分土地,实行集体耕作的方式。
2. 秦汉时期:- 铁器时代:铁器逐渐取代青铜器,成为主要的生产工具。
- 小农经济:个体小农经济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当时的主要经济形式。
3. 魏晋南北朝时期:- 十六国时期:各政权纷争不断,经济受到一定破坏。
- 南北方经济发展不平衡:南方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较快;北方战乱频繁,经济相对落后。
4. 隋唐时期:- 大运河的开凿: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分享5篇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分享5篇【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分享5篇】一、秦汉王朝秦国在前三世纪初崛起,经过多次战争逐渐统一了六国。
秦始皇统一后,一系列中央集权措施被实施。
秦的经济、文化、科技取得了重大进步,如开凿渠道修筑长城等。
不过,权力集中和敛财手段过度,导致政治不稳定并最终灭亡。
汉朝自刘邦称帝开始,实施了察举制选人,举办科举考试以选拔官才和稳定政局等功绩,使汉朝成为中华历史上最长的王朝之一。
例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在秦朝的不断征战下,秦国统一了六个分裂的小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
秦始皇毁书坑儒、推行固若金汤的中央集权政策,加快了统一中国的速度。
例二:秦代工程伟大秦朝以其开展的大堤、水利工程和修建的长城闻名于世,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劳动精神和智慧。
其中秦始皇的陵墓(即秦始皇兵马俑坑)被公认为中国古代的一项大型神秘工程。
例三:汉武帝的治国理政汉武帝驾崩后,其后代依旧借鉴了他的治国方法和思路。
他开辟的“西汉中兴之路” 稳定了政局,并提出了“治国以良相为主” 的理念,致力于选拔才干的官员,重视贤能,推行“中庸之道” 等原则。
汉武帝也发扬了贞观之治,50年的治国英明,被称为“汉武盛世”。
二、中国古代社会中国古代社会主要分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例一:奴隶社会时期奴隶社会是指生产力极为落后的社会,生产方式以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为主。
奴隶制度是生产力相对落后和私有制激发出来的,劳动者失去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权力。
在奴隶制度下,宗族利益、贵族特权占据了主导地位。
例二:封建社会时期中国封建社会是指东汉末年到近代初期的巨大时期。
在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社会中,封建社会的社会经济制度主要表现为土地私有制和领地制度,并以行政体制中的“五等爵制” 为主要标志。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官方礼仪以及等级制度十分重要。
例三:中国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国资本主义社会是指19世纪30年代至1949年,由于近代工业和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导致中国社会的根本变革和进化。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5篇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5篇高一历史知识点1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参与决策的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王位世袭制保护了私有制,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前提:生产力水平当时较低)2西周的分封:目的:巩固统治,拱卫王室被封范围: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形成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3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春秋时期瓦解;战国到秦朝时期废除,被郡县制替代(直接原因:诸侯国势力太大;根本原因:井田制的瓦解)4西周的宗法制: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高一历史知识点2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1《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组织编纂)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两大准则: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局限性: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妇女权利受限性质: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影响: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反封建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影响深远的原因:1.统治范围广,传播远2.比较完善,系统性,逻辑性强,法理精深3.有一些人类共同准则4.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之不断修正5.其发达是罗马统治者尊重法学,尊重法学家的结果高一历史知识点3一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特点:逐渐打破时空限制,虽受政府严格限制,但仍相当繁荣(1)秦代管理“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精选5篇汇总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精选5篇汇总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精选5篇汇总1. 古代文明和中华文明古代文明包括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河文明、中华文明等。
中华文明是指中国古代的文化文明,其特点是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典型的中华文明表现在中国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政治制度等方面。
例如,《论语》、《道德经》、《红楼梦》、中国画、中国结、榫卯结构等。
2. 秦、汉、唐、宋、元等历史朝代中国历史悠久,绵延五千多年,其历史文化的丰富多彩总是令人充满兴趣的。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一位皇帝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始于公元前221年,终于公元前207年;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漫长的朝代,它从公元前206年的刘邦创立到公元220年的被王莽篡位为止;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灿烂的时代之一,它从618年唐高祖李渊夺取政权,到唐宣宗时期的907年,共经历了21位皇帝,是中国封建时期的代表朝代之一;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古代时期之一,在其960年至1279年的两百年中,中国的经济、文化都达到了一个高峰;元朝则是由蒙古族建立的,从1271年开始,到1368年元朝灭亡为止,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个外族政权。
3. 三大宗教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佛教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地区,它的信徒通过修行可以达到涅槃的境界。
基督教则是由耶稣创立的教派,起源于近东,目前主要流行于欧美地区,其信仰的中心是相信耶稣是救世主,其教义强调爱、宽恕和奉献。
伊斯兰教则起源于麦加,信奉安拉,强调一神教信仰,其教义包括五支柱、伊斯兰教法等内容,目前在中东、北非和东南亚等地非常流行。
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精选5篇的汇总,这些知识点是我们了解中国和世界历史背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的过程中,希望同学们可以深入挖掘其中的历史文化价值,增强对历史的认知和爱好。
4. 美洲文明美洲文明是指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存在于美洲大陆上的各种文化和文明。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5篇)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汉字与中国书画了解汉字的演变起源: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六千多年前的“图画文字”,商代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演变:A演变过程为: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B演变的总趋势:由繁到简。
了解古代中国的书法家楷书:具有实用价值。
魏晋时期的钟繇、王羲之;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草书: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代的张旭、怀素等。
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有实用价值。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二)一、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夏商周时期,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二、高超的冶金技术1.冶铜技术新石器时代:出现小件青铜器→夏:铸造比较讲究→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春秋至秦汉:广泛采用鎏金、镶嵌工艺2.冶铁技术西周:已有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汉代:铁农具取代木、石和青铜农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3.炼钢技术春秋晚期: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灌钢法16世纪以前中国炼钢技术世界三、享誉世界的制瓷业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2.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3.东汉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早期生产的是青瓷,后来又烧制出白瓷4.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我国制瓷技艺大放异彩,涌现出一批名窑。
____元朝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
7.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高速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
明中后期又烧制出彩瓷,以五彩瓷最为有名,到了清代,还发明了珐琅瓷。
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珐琅瓷四、异彩纷呈的丝织业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2.商代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3.战国时期:锦、绢、罗、纱等丝织品产量大,质量高。
4.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汉唐时期丝绸外销数量激增5.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最的丝织业中心。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5篇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5篇高一历史是许多同学的噩梦,学问点众多而且困难,对于高一的同学们很不友好,我建议同学们通过总结学问点的方法来学习历史,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历史学问点总结,盼望能协助到大家!高一历史学问点总结11.当今世界经济开展的趋势及世界经济关系格局呈现的特点、趋势产生的缘由和趋势之间的关系(1)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
特点: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2)主要缘由: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生产力大大提高。
(3)关系: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开展到必须阶段的产物;②经济区域集团化为经济全球化供应了经历和条件,并加强了全球经济的依靠关系;③经济区域集团化必须程度上又阻碍了经济全球化;④总之,两者之间主要是相互促进、相互依靠、并行开展。
2.欧洲走向联合的缘由第一,渐入“黄金时代”的欧洲人民从惨痛的历史教训与严酷现实中不谋而合地得出这样的结论:为了使欧洲摆脱血腥冲突的威逼,缓和民族仇恨,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必需重新组织欧洲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生活。
其次,二战后,美国、苏联势力在欧洲的影响急剧扩大,欧洲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下降,只有联合,才能重新树立欧洲的新形象。
第三,随着科技和生产的开展,国际竞争越来越剧烈,而西欧地区国家林立,存在着国内市场狭小和生产资源短缺的问题,只有走向联合,才能做到优势互补,才能有利于各国的共同开展。
第四,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高一历史学问点总结2一、中心集权的开展1.汉朝汉初沿袭秦的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公布“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列侯归郡管辖,加强了中心集权。
3.唐朝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紧要减弱中心集权。
4.北宋军事: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心,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溢中心禁军行政:中心派文臣做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视财政:地方赋税一小局部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由中心掌控5.元朝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心干脆管理,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遥远民族地区由宣慰司管理,西藏由宣政院管理。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
高一历史学问点总结归纳五篇说到高一历史,很多同学都会说很难,的确,相对而言,高一历史是高中历史中最难的一部分,但我们确定要把学问点给吃透。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历史学问点总结,期望能关怀到大家!高一历史学问点总结1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1)工业革命的开头——珍妮机的问世(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棉纺织业)(2)瓦特改进蒸汽机解决动力问题,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2)工业革命在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促使世界面貌发生了转变(3)工业革命还引起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的变革,产生了两个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4)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时间:19世纪中后期)3、其次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电力的广泛应用: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汽车和飞机;化工技术的进展;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4、其次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垄断组织的消灭(是资本主义进展到确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根本缘由是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建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5、第一次工业革命和其次次工业革命的比较在交通领域:第一次工业革命消灭火车、轮船,其次次工业革命消灭了汽车和飞机在社会结构: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两个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其次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垄断组织。
在世界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其次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6、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新航路开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头消灭;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其次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高一历史学问点总结2了解“市”的形成和进展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
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5篇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5篇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1抗战的伟大胜利1.中国战区盟军统帅部成立(1)背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形成;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2.中共七大召开(1)背景:敌后抗日战争发起局部反攻.(2)时间地点:(3)目的:为了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4)内容:制定了当时的中共的任务;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共的指导思想;选举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5)意义:为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3.抗战胜利(1)背景:德国战败投降;美苏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苏联对日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美国投放原子弹;中共毛泽东发表对日寇最后一战.(2)日本投降:宣布投降.正式签署投降书.4.意义:(1)是中国近代是第一次完全的反侵略的伟大胜利;(2)捍卫了民族尊严,提高了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3)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4)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代价,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2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背景1.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2.独立之初,美国是松散的邦联制,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3.华盛顿等人受启蒙思想影响,希望建立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二.基础:美国_87年宪法的制定1.主要内容(1)联邦制①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有机结合(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②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2)三权分立①国会由参议员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②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行政权(对宪法负责)③法院拥有司法解释权,掌握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有利于防止_出现)2.特点:分权与制衡;联邦制;_3.意义①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基础.②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_③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中央和地方之间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局限性①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为美国内战爆发埋下伏笔②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5.建立:_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美国的联邦制共和政体开始确立起来.三.两党制1.形成_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_世纪50年代中期,_与共和党两大政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2.特点:两党对垒交替执政3.实质两党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4.作用两大政党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两党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两党相互监督,可以限制当权政党滥用权力两党轮流执政,一定程度上可促使其不断调整政策,满足民众的某些要求,从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5.局限:两党制下的两党都以大财团为政治依靠,不可避免的出现_及金钱政治.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3【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发展特点:A少数民族先后建立政权,开发边疆;B民族经济文化交往密切,促进边疆发展.C实行开明民族政策,加强对民族地区管辖;D疆域空前辽阔(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及南海).一.突厥的崛起和衰落:1.崛起:兴起于阿尔泰山一带,6世纪中建立突厥汗国,统一西北.突厥人锻冶技术较高,和中原地区有贸易往来,突厥成为沟通中原和中亚贸易的桥梁2._:隋朝初年,突厥被隋打败,_东西突厥.贞观初期,唐朝大败_,俘获颉利可汗,_灭亡.唐太宗实行开明政策,在其旧地设都督府,任用突厥人为都督.将军.唐太宗的开明政策对北方各族产生巨大影响,他们纷纷入朝,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3.西突厥:太宗时,唐朝先征服依附西突厥的高昌,置安西都护府,统辖高昌故地.高宗时大破西突厥,西突厥灭亡.武则天时,置北庭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二.从回纥到回鹘:1.回纥的统一及接受唐朝封号:①7世纪初,回纥在色楞格河一带逐水草而居;②_灭亡后,回纥逐渐南移,归附唐朝.③唐太宗任用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④8世纪中期回纥首领骨力裴罗统一各部,唐玄宗册封他为怀仁可汗.2.回纥与唐朝的亲密关系及经济文化交流:①安史之乱期间,回纥出兵助唐平叛.②从唐肃宗开始,几次同回纥和亲.③这是以往和亲中少有的.④回纥以畜牧业为主,盛产马.羊和骆驼,通过互市与中原进行贸易.⑤一部分贵族开始建筑宫室.城邑,逐步定居下来.3.回鹘汗国瓦解及西迁:①8世纪后期,回纥改名回鹘.②9世纪中期,回鹘汗国瓦解.有的西迁至新疆,是今天维吾尔的祖先;有的西迁至今甘肃,是裕固族的祖先;还有的西迁到中亚.三.靺鞨和渤海国:1.靺鞨族的生活:①靺鞨分布于松花江.黑龙江流域.他们以渔猎和放牧为生,也经营原始农业.②7世纪中期以后,靺鞨的黑水和粟末两部落强大起来.2.唐朝对东北地区的管辖:①8世纪前期,唐朝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黑水都督府,任命其首领做都督.②黑水靺鞨地区正式划入唐朝版图.3.渤海国与唐朝关系:①粟末靺鞨在黑水靺鞨南面,受中原封建文化影响较大.②7世纪,粟末部首领大祚荣建立政权,自立为王.③开元初,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统辖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④粟末靺鞨以渤海为号.渤海也正式划入唐朝版图,并有〝海东盛国〞的美誉.四.南诏的崛起:7世纪前期,在彝族.白族祖先生活的云南洱海一带,分布六诏,最南边的南诏逐渐强大起来,建立了政权.8世纪前期,南诏首领皮罗阁在唐玄宗的支持下,统一六诏.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五.吐蕃的统一和唐蕃关系:1.松赞干布统一:吐蕃是藏族祖先建立的一个王朝,其首领叫赞普.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做了吐蕃的赞普,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为巩固统治,仿唐官制,设置各级官府,建立严密的军事组织,制定了严酷的法律,创制了吐蕃文字.2.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时,松赞干布多次遣使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他.文成公主入藏,带去农业.手工业.医药技术.大大有利于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3.唐蕃会盟:8世纪初金城公主入藏.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史称〝长庆会盟〞.六.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及原因1.主要方式:战争.设置管理机构.册封.和亲.会盟.2.原因: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控制和影响;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4【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背景1.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2.独立之初,美国是松散的邦联制,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3.华盛顿等人受启蒙思想影响,希望建立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二.基础:美国_87年宪法的制定1.主要内容(1)联邦制①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有机结合(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②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2)三权分立①国会由参议员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②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行政权(对宪法负责)③法院拥有司法解释权,掌握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有利于防止_出现)2.特点:分权与制衡;联邦制;_3.意义①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基础.②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_③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中央和地方之间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局限性①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为美国内战爆发埋下伏笔②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5.建立:_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美国的联邦制共和政体开始确立起来.三.两党制1.形成_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_世纪50年代中期,_与共和党两大政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2.特点:两党对垒交替执政3.实质两党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4.作用两大政党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两党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两党相互监督,可以限制当权政党滥用权力两党轮流执政,一定程度上可促使其不断调整政策,满足民众的某些要求,从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5.局限:两党制下的两党都以大财团为政治依靠,不可避免的出现及金钱政治.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5巴黎公社(方法提示:考察政权的性质,主要分析它所采取的措施)1.直接原因:普法战争失败后,法国资产阶级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人民的反抗,企图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巴黎公社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可以说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2.时间:①_71年3月_日,巴黎公社起义发生.②_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③_71年5月28日,巴黎工人失败.3.措施(1)政治上:①权力机关公社委员会由直接选举产生②公职人员工资不得高于熟练工人.③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公职人员.(2)经济上:努力维护劳动者利益.(3)教育上:实行世俗教育和义务教育.4.性质:人类历第一个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新型的工人政权)5.失败原因:(1)主观:法国工人阶级不成熟,缺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正当的领导,犯了一系列的错误.(2)客观(根本原因):法国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期,无产阶级不具备_产阶级的实力.6.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虽然仅仅存在60多天,但是巴黎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和革命首创精神,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树立了光辉典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7.经验教训(1)经验:无产阶级革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无产阶级必须以暴力革命_产阶级统治.(2)教训:①没有一个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领导.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精选总结5篇。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5篇分享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5篇分享中学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靠初中时期教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吩咐式”的作业,要逐步造就自己主动获得学问、稳固学问的实力,制定学习打算,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历史必修一学问点总结,盼望能协助到大家!高一历史必修一学问点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学问点归纳一、君主立宪制确实立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开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与国王斗争(2)过程: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成立共和国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荣耀革命2.确立标记——1689年公布《权利法案》(1)内容:它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2)作用: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起先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也为君主立宪制确实立供应了法律保障。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概况18世纪初,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2.组成:下院议员由普选产生,多数党领袖为首相3.职能限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限制下院本党议员限制下院,宣布提前大选等4.特点内阁成员(各部大臣)集体负责,与首相(内阁首脑)共进退;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事实上对议会负责;首相驾驭国家大权(行政权立法权);假如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倒台;首相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5.意义:使立法机构得以限制行政权,有效地调整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高一历史必修一学问点2巴黎公社(方法提示:考察政权的性质,主要分析它所采纳的措施)1、干脆缘由:普法斗争失败后,法国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倒戈,对内镇压人民的抵抗,企图解除国民防卫军的武装。
(巴黎公社的发生具有必须的偶然性,可以说是阶级冲突与民族冲突激化的产物。
)2、时间:①1871年3月18日,巴黎公社起义发生。
最新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梳理五篇
最新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梳理五篇高一历史知识点1一春秋战国时期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东周战国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东周公元前256年结束)二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一)背景:王室衰微(二)目的:争夺土地和人口(三)齐桓公称霸(公元前7世纪中前期)1.条件:(1)齐国富庶。
(2)管仲改革。
(3)尊王攘夷。
2.过程:北御夷狄,南制楚蛮。
3.标志:葵丘会盟。
(四)晋楚争霸(公元前7世纪后期~公元前6世纪初)1.晋文公称霸: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
2.楚庄王称霸:公元前六世纪初。
(五)吴越争霸:吴(长江下游)王阖闾和越(钱塘江)王勾践(六)评价1.性质:非正义。
2.影响:进步性:有利于统一;便利地主阶级势力发展;促进民族融合。
三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一)战国局面形成1.三家(韩赵魏)分晋。
2.田氏代(姜)齐。
(二)经过1.魏齐争霸(公元前4世纪中期)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后,魏国势力大为削弱。
2.秦国独霸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在也无力与秦抗衡。
四民族融合1.民族:华夏族北方:东胡匈奴;西:戎;南:越。
2.融合途径: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战争。
3.结果: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高一历史知识点21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时间:公元前221年2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建立:为了有效控制大一统的新局面,秦朝统治者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国家机器:(中央)①帝国的统治者为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
②中央政府的官职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其下设廷尉治粟内史等诸卿,分工负责司法财政等政务。
③丞相是百官之长,“助理万机”,一切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
(地方)①秦朝的地方政府为郡县两级。
郡下辖若干县,县下还设有乡里等组织。
乡设三老管教化,啬夫管听讼收赋税。
②郡县的长官均由朝廷直接任命,郡县的属吏则由郡守县令自行选用。
③秦汉时的基层属吏职权颇重,地方百姓尚有知啬夫而不知郡县的。
为了巩固新建的中央集权体制,秦始皇还①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此外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②建造驰道与直道,以保证政令的畅通;③修筑长城,以抵御匈奴的侵扰;④开边移民,以充实边地实力;⑤焚书坑儒,以统一思想舆论。
最新高一历史必考知识点梳理汇总五篇分享
最新高一历史必考知识点梳理汇总五篇分享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掌握目前的知识,还要把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
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比初中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历史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一历史知识点1一、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原因:①国民党政权性质决定;②日本诱降的影响;③中共敌后武装力量的发展。
标志:1939年初。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的反动方针,标志着国民政府自抗战以来在政策上的重要转变,蒋介石把政策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开始执行一条消极抗日,积极的路线。
中共中央的三大口号: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
二、皖南事变(1941年初)经过:新四军9000余人遵照国民党军事的命令并经中共中央同意,从安徽泾县云岭出发北上,在茂林地区遭到国民党军队包围袭击。
血战七昼夜,除少部分人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
军长叶挺被扣押,副军长项英被害,这就是“皖南事变”。
中共中央的对策:坚决回击;重建新四军军部;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的阴谋。
认识:①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熟,能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制定政策。
②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民族利益、国家利益为重的政党。
三、正面战场形势的恶化枣宜会战:1940年5月。
国民党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牺牲。
豫湘桂战役:1944年。
日军为打通中国通往南洋的大陆交通线发动。
它是抗战后期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的规模的一次战役,国民党溃败。
这是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政策造成的恶果。
四、治外法权等特权被废除1943年1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废除了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而攫取的一些治外法权,这是国民政府对外政策取得的重要成果。
五、独裁统治和经济掠夺独裁统治的特征: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保甲制度三者相结合、渗透。
四大家族的经济掠夺: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加强经济垄断地位,官僚资本急剧膨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知识点梳理5篇总结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1
1、古代中国的农业
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
即人们先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
这种耕作方式被称为“刀耕火种”或“火耕”。
(2)耜耕:随着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
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
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3)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步推广。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
(1)形成原因(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步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个体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2)特点: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3)作用:小农经济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它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4)地位和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
占据主导地位。
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
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丝织业: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西周
时能生产出斜纹提花织物。
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
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
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
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
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成
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丝织工具有花楼机。
(2)冶金技术:
①冶铜技术: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就掌握了冶铜技术。
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代表作有商朝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
②冶铁技术: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
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在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
在16世纪以前一直世界。
(3)制瓷业: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
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至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宋代制瓷技艺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
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江
西景德镇是的瓷都。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2
1、三省六部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2、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唐太宗注意吸收隋亡的教训,认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他选贤任能,虚心纳谏,励精图志,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
济恢复和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他所采取的措施有:“内亲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任用魏征;强调“存百姓”的思想,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
从民本思想出发,慎用刑法,用法务在宽简。
制定《唐律》减少大
量死刑条款;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
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3、藩镇割据问题
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
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往往发展成为割据势力。
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
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3
1、城邦基本特征: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
2、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基础:梭伦改革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
内容:根据财产多寡,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公民大会成为权力机关;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
作用: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
内容: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设立五百人
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组成十将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
的权利等。
作用: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黄金时代:伯利克里统治时期
时间:公元前5世纪
3、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平等
4、积极作用:促进希腊民族性格形成;推动古希腊文化事业发展;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消极作用:男性公民民主;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的弊端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4
一、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东周
战国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东周公元前256年结束)
二、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一)背景:王室衰微
(二)目的:争夺土地和人口
(三)齐桓公称霸(公元前7世纪中前期)
1.条件:(1)齐国富庶。
(2)管仲改革。
(3)尊王攘夷。
2.过程:北御夷狄,南制楚蛮。
3.标志:葵丘会盟。
(四)晋楚争霸(公元前7世纪后期~公元前6世纪初)
1.晋文公称霸: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
2.楚庄王称霸:公元前六世纪初。
(五)吴越争霸:吴(长江下游)王阖闾和越(钱塘江)王勾践
(六)评价
1.性质:非正义。
2.影响:进步性:有利于统一;便利地主阶级势力发展;促进民族融合。
三、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一)战国局面形成
1.三家(韩赵魏)分晋。
2.田氏代(姜)齐。
(二)经过
1.魏齐争霸(公元前4世纪中期)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后,魏国势力大为削弱。
2.秦国独霸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在也无力与秦抗衡。
四、民族融合
1.民族:华夏族、北方:东胡、匈奴;西:戎;南:越。
2.融合途径: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战争。
3.结果: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5
1、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时间:公元前221年
2、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建立:为了有效控制大一统的新局面,秦朝统治者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国家机器:
(中央)①帝国的统治者为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
②中央政府的官职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其下设廷尉、治粟内史等诸卿,分工负责司法、财政等政务。
③丞相是百官之长,“助理万机”,
一切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
(地方)①秦朝的地方政府为郡、县两级。
郡下辖若干县,县下还设有乡、里等组织。
乡设三老管教化,啬夫管听讼、收赋税。
②郡
县的长官均由朝廷直接任命,郡县的属吏则由郡守、县令自行选用。
③秦汉时的基层属吏职权颇重,地方百姓尚有知啬夫而不知郡县的。
为了巩固新建的中央集权体制,秦始皇还①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
此外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②建造驰道与直道,以保证政令的畅通;③修筑长城,以抵御匈奴的侵扰;④开边移民,以充实边地实
力;⑤焚书坑儒,以统一思想舆论。
3、意义:秦虽短命而亡,但秦创立的中央集权体制,却成为我
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