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科综合历史模拟试卷(新课标卷)
2023年高考新课标卷(五省)历史真题(纯答案版)
参考答案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文科综合历史学科一、选择题1.C2.A3.B4.A5.C6.D7.A8.B9.D 10.B11.D 12.C二、非选择题13.(1)拉美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地位下降;拉美国家的联合有能力解决地区事务;美国战略重心转向中东和中亚地区(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金融危机削弱美国实力;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欧盟、日本、俄罗斯等多极化势力不断发展壮大。
(2)经济支持;政治平等互信;人文交流;互惠共赢,共同繁荣;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3)美国处理周边国家关系以美国利益、美国优先为出发点,奉行霸权主义、干涉主义等原则,牺牲周边国家的利益。
中国处理周边国家关系以政治平等互信、经济共同发展繁荣、文化交流为方式,睦邻友好和平共处。
14.【参考答案】地域:黄河流域。
观点: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
论述:黄河流域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动植物资源丰富,中国先民很早在这里繁衍生息。
旧石器时代有丁村人、蓝田人,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代代先民繁衍生息、辛勤劳动,刻画出中华文明的成长轨迹。
新石器时代,先民使用磨制石器工具,开创了原始农业和家畜饲养业,产生了各式各样的农业工具,生活逐渐稳定,由此进入农耕文明。
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孕育了中国的自然观、时间观、宇宙观乃至伦理观。
农耕的发展促进了制陶等手工业的发展,产生精美的陶器代表:彩陶和黑陶,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奠定了中华文明精于工艺、善于创造的基因。
生产的发展催生文字的出现,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表达了先民的需求和意愿,之后文字逐渐摆脱图形的束缚,接近我们熟悉的样貌。
由于农耕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化随之出现。
新石器晚期大汶口文化、山西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礼器,阶级阶层分化明显,中国即将进入阶级社会的门槛,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传说中五帝之首的黄帝是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他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他们被后世尊称为华夏始祖,成为中华民族的纽带和精神核心。
2024年高考真题文综(新课标卷)含解析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新课标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湖南省永顺县双凤村是一个典型的土家族村寨,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村寨中一条小溪蜿蜒流淌,潺潺水声伴随着弯弯青石板路和依山而建的土家转角吊脚楼,勾勒出一幅土家山寨的美丽画卷,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
左图示意双凤村地建筑分布,右图示意在建的转角吊脚楼。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双凤村传统民居的空间分布特点是()A.沿等高线分布B.沿溪流分布C.围绕公共建筑分布D.沿公路分布2.双凤村传统民居的转角设计主要是为了()A.适应潮湿环境B.便于就地取材C.充分利用空间D.追求视觉美观3.摆手堂(含土王祠)、风雨桥为双凤村村民进行公共活动和交流提供场所,这体现了乡村公共空间的()①均衡性②经济性③公益性④文化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1.B 2.C 3.D【解析】1题详解】由左图可知,双凤村传统民居的空间大多沿溪流分布,B正确;由左图可知,传统民居的分布穿越了3条等高线,并未平行于等高线分布,A错误;公共建筑物分布在河流的下游,仅有零星几户靠近分布,C错误;公路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后期修建的,传统民居修建时间更早,不可能沿公路分布,D错误。
故选B。
由图可知,湖南永顺县地处山区,平地面积狭小,建筑空间有限,双凤村传统民居的转角设计主要是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充分利用空间,C正确;采用吊脚设计,通风良好,能够适应潮湿的地理环境,A 错误;当地多竹木分布,建筑的主体采用竹木结构,便于就地取材,B错误;传统民居的设计之初是为了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并非追求视觉美观,D错误。
2023年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及答案(新课标卷)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文科综合历史学科一、选择题1.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A. 公共墓地出现B. 农业的产生C. 贫富分化加剧D. 文字的使用【答案】C【详解】A、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人们有了比较固定的农业聚落,开始出现氏族的公共墓地,氏族墓地的出现是氏族血缘观念的集中体现之一,与材料内容不符,A错误;B、农业的产生意味着新石器时代的开始,B错误;C、据本题材料“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新石器晚期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引发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促使新时期时代的文化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C项正确;D、汉字的产生首先是为政治和宗教服务的,文字的使用不是新时期时代的文化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主要表现,D错误。
故选C。
2.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A. “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B.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C.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D.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答案】A【详解】A、据本题材料“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出自荀子的《性恶》,意为对人民施以教化,使其明礼,用礼仪规范对其起到教化的作用。
在礼仪教化的同时制定法律,对于违反礼仪教化的人予以制裁。
用重刑法来禁止人们犯罪。
使天下人能够符合治理要求,做守法良民。
荀子主张礼法并用思想,治国理政要“隆礼”“重罚”,要求统治者要抓住这一根本问题,“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以此达到天下有序、社会稳定的目的,所以A选项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A正确;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出自孟子《孟子·离娄上》,意为即使有尧舜的学说,如果不以仁政为法度,也就不能治理好天下,与材料设问不符,B错误;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出自孔子《论语·为政》,意为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与材料设问不符,C错误;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出自《老子·道经·第十九章》,意为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与材料设问不符,D错误。
2023新课标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3新课标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2023新课标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对于学习历史。
可以根据每个时代不同的时期来记忆,以主要事件为依据,以课本章节为单位记忆就行了。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3新课标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2023新课标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1.优先关注“阿拉伯数字”(关注历史年代和数据)历史选择题的阅读,快速准确提取信息是最重要的能力。
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是很容易看到的信息。
在一大堆汉字里面找到找到阿拉伯数字还是是很容易的。
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就是解题的钥匙。
因为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不是年代,就是与答案有关的数据。
2.“穿衣戴帽”是重点(关注标点符号括号引号书名号的作用)大家知道在汉语言的表达中,标点符号占重要地位。
这里的“穿衣”就是指括号和书名号。
括号在历史选择题中的出现往往是用来解释说明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书名号的出现意味着材料的出处已经告诉。
材料的出处了解了,材料的作者、作者的立场等许多问题就得到解决。
“戴帽”这里指的是引号,历史选择题中出现的引号,要么就是关键信息,要么就是强调的学科术语。
在材料中运用标点符号的知识,进行快速解题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
历史成绩提高方法1、理清历史线索,整理知识框架。
每一本历史书都是按照一定的秩序和规律编排的。
看懂目录,学生能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建立知识点之间的深入联系,为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奠定基础。
将所学过的内容进行梳理,可根据时间轴划分,也可根据同类事件划分,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进行梳理,形成一个条理清晰的知识结构体系,帮助同学们理清线索。
2、背诵历史必考知识点。
高中历史内容多且杂。
学生可以根据老师上课是划得重点进行背诵。
对于一些难背的知识点可以采取一些小技巧,比如说编个口诀等。
背诵其实不是什么痛苦的过程,先理解后背诵是很简单的。
3、平时总结答题方法,注意书写规范。
全国新课程高考仿真信息卷文科综合历史试卷试卷后附答案解析
全国新课程高考仿真信息卷文科综合历史试卷(二)(后附答案)24.荀子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荀子的这一观点()A.继承了孔子的仁爱理念B.批判了迷信鬼神的宗教观C.蕴含了朴素的人文精神D.体现了制天命的唯物思想25.秦始皇横扫六合,开创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格局,这使得关于“分封”与“郡县”的这场争论无非只是走了一个与其说是“讨论”,还不如说其具有宜传“作秀”意义的过场。
这就是说()A.郡县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B.秦朝的朝议制度徒有虚名C.秦始皇早已决定要实行郡县制D.秦朝集权统治开启了郡县制26.清代嘉庆朝礼亲王昭梿曾说:“自明太祖后,立通政司,凡内外章奏,皆须于其司挂号后,始能达入九重,故权相多以其私人专主其任。
宪皇帝(雍正帝)夙知其弊,乃命内外诸臣,凡有紧密事务,改用折奏,专命奏事人员若干,以通喉舌,无不立达御前。
”可见当时奏折制度的实施()A.要求皇帝具备勤政意识B.放宽了权臣干政的权限C.较好地理清了君相关系D.加强对人民的控制镇压27.1902年9月7日的《大公报》记载了天津翰淑琪和张淑德举行婚礼的有关情况,宣称这一婚礼“参用东西各国礼仪,将中国旧有之恶俗删除大半”。
这反映了()A.维新思想传播使社会习俗巨变B.洋务运动传播了西式生活习俗C.晚清时期的社会习俗新旧杂陈D.近代中国新式婚姻已成为潮流28.《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943年l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
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A.中国近代外交的新失败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C.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D.中国近代外交逐渐自强29.“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只要国民党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对敌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文科综合历史模拟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文科综合历史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王室在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设置王官,构成王朝的内服职官体系;在畿外广大外服地区按照爵位等级分封土地、人民,建立大大小小的庶邦藩卫周王室,庶邦享用相应礼仪并承担相应贡赋,从而实现王室对地方的统治。
据此可知,西周内外服制( )A.成为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B.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C.形成了大一统的政治格局D.利于政治认同观念的形成25.《文心雕龙·时序》中评价建安文学:“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该评价旨在说明,建安文学( )A.在古代文学史中地位重要B.与《诗经》时代风格相似C.客观反映当时的时代特征D.继承了汉赋的恢弘气度26.下图反映了唐代前、后期入仕方式比重的变化。
这说明唐朝( )A.贵族的特权持续扩大B.选官制度功能不断弱化C.阶层流动性逐渐增强D.地方割据势力日益强大27.下表是明朝万历年间徽州某地的地权情况表(据当地鱼鳞图册统计)。
对象亩数分级户数户数百分比(%)田地亩数田地亩数百分比(%)地主30亩以上 2 0.28 107.82 12.44富裕农民10—30亩 5 0.72 70.71 8.16自耕农和其10亩以下687 99 688.27 79.4 他小土地者A.土地的所有权相对稳定B.地权分布利于赋税征收C.重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D.隐瞒土地的现象较严重28.1887年何惠荃在拟重修《海国图志》时说:“顾攻战之法,今昔异宜强弱之形,先后异势。
凡版图之损益,陵谷之变迁,国势之兴衰,岛屿之启辟,凡人力所至,在在皆有。
若夷情之聚散,战舰之坚脆,制造之良梏,出产之旺弱,三十年中一大变焉。
”何惠荃拟重修《海国图志》意在( )A.对洋务运动的失败进行深刻反思B.重申“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主张C.启发国人认清世界形势的新变化D.为维新运动的开展进行思想动员29.1921年3月,在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和支持下,中国召开了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议,会上制定了临时性的纲领,发表了关于党的宗旨和原则的宣言,确立了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计划。
2020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24.下表为中国古代部分思想家对汤武革命的历史评价。
据表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A.汤武革命成为反抗暴君的珍贵先例B.各家学派对汤武革命的争论从未停息C.汤武革命获得古代学者的基本肯定D.主流思想影响世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25.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世家大族皆聚族而居,形成以血缘为纽带的坞堡地主经济;南方的庄园经济则跨州越县,“荫庇人口”,获得迅速扩张和发展。
这反映出当时A.宗法制度的复兴B.小农经济的破产C.门阀世族的出现D.中央集权的削弱26.据研究,秦汉时期,地方以乡为主体编造账务(简牍)并将目录副本交呈县里,县庭更多以指导、监督考课为主;唐宋时,基础账簿由乡级行政机构转由县庭编制并以纸质形式保存。
这一变化反映出A.基层治理权力的下移B.技术进步推动集权发展C.地方财政由中央掌控D.中枢行政程序日益完善27.下面简图可以用来描述中国古代发展A.儒释道三教地位的演变B.儒法道三种治国模式的兴衰C.手工业生产格局的变化D.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与异化28.考虑到短期难以弥合的权力真空将会导致中国出现山崩地裂的危险,康有为主张保留清王朝的社会政治影响,先建立“立法、行政、司法并峙,各有专属,相辅而行”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再缓慢进人共和政体。
据此可知,康有为A.希望以改良途径使君主成为虚君B.反对触动封建专制统治根基C.力图实现向近代社会的平稳过渡D.不遗余力地为清廷摇旗呐喊29.20世纪30年代,中国只有上海工业可完全按国际劳工局的16大类分类法进行分类。
在所统计的180余个三级行业分类中,只有上海一地拥有该行业的工厂,占全部工业行业三级细类的近40%,特别是电器等新兴工业行业。
这折射出A.中国工业重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交流B.中国的社会性质不利于近代工业的发展C.上海工业发展根源于通商口岸的优势D.中国外贸中心开始从广州转移到上海30.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创刊发行的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在发刊词中宣称“本报愿将自己变成一切愿意抗日的党派、团体、个人的喉舌”,“力求成为全国民众的共同的呼声”。
2020新课标高考模拟卷文综(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0新课标⾼考模拟卷⽂综(历史)试卷及答案新课标⾼考模拟卷⽂综(历史)试卷及答案满分30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140 分)本卷共35 ⼩题,每⼩题 4 分,共140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
(历史12*4=48分)24.古代帝王普遍认为,发⽣天地灾异,是⾃⼰犯了过失,即“⼈主(皇帝)不德,布政不均”。
故⽂帝⼆年(公元前178 年)设置特科“贤良⽅正”,被举者皆由他亲⾃主持对策,按等第授官。
⽬的是“纳天下⾔”,以便更好地治理国家。
材料中的“贤良⽅正”源于()A.“天⼈感应”学说 B.灾异之说B.C .察举制 D.科举制25.⽏庸讳⾔,元朝统治者设置该机构的初衷和直接⽬的,确实是“以武⼒维持专制统治与剥削”。
但是谁曾料到,元统治者出于军事控制⽬的⽽创设的这⼀制度,却引出绵延⾄明清及近代的中央集权新模式。
这⼀机构是()A.⾏中书省B.宣政院C.军机处D.枢密院26.宋东京开封已是“⼈烟浩穰,添⼗数万众不加多,减之不觉少。
所谓花阵酒池,⾹⼭药海。
别有幽坊⼩巷,燕馆歌楼,举以万数。
”可见其商业之繁荣。
下列能体现这⼀时期商业新发展的是()A.社会上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会⼦等⼤量新型纸质信⽤⼯具B.城市⾥有了固定的“市”,朝廷中设⽴了税收或管理商品价格的机构C.⼯⼈在当时的苏州城⾥随处可见。
他们清晨聚集,等待雇佣D.“关津有过路之说,镇集有落地之税”27.王⾉认为:“百姓⽇⽤即道”,“愚夫愚妇”都“能知能⾏”。
他说:“满街都是圣⼈”,“⼈⼈君⼦”,“尧舜与途⼈⼀,圣⼈与凡⼈⼀”,“圣⼈不曾⾼,众⼈不曾低”,“庶⼈⾮下,侯王⾮⾼”。
王⾉的这些观点()A.对理学的继承和发扬光⼤B.彻底批判否定儒家思想C.具有反封建等级的进步意义 D.充分体现了知识分⼦的要求28.魏源在《原叙》中说:“为以夷攻夷⽽作,为以夷款夷⽽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作”。
这句话从历史史观的⾓度来看应属于()A.社会史观 B.⽂明史观 C.唯物史观 D.现代化史观29.1943 年10 ⽉,美、英、苏3 国外长在莫斯科举⾏会议,准备发表《关于普遍安全的宣⾔》。
(新教材)高考历史模拟测试卷含答案
(新教材)高考历史模拟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在甲骨卜辞中,商王自称“余一人”,王以下有各级的贵族与官吏,如“尹”“卜”“工”等;《尚书·盘庚》中也有“邦伯、师长、百执事之人”等官名的记载。
这表明商代( )A.早期国家已经出现B.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C.官僚制度趋于完备D.等级秩序较为森严2.秦朝之罘碑文中记载:皇帝哀众,遂发讨师。
……义诛信行……烹灭强暴,振救黔首。
琅琊碑文中也有记载:端平法度……合同父子;圣智仁义……上农除末。
由此可知( ) A.秦朝执政严格奉行法家思想B.百姓为秦王嬴政歌功颂德C.儒家思想在秦朝有一定影响D.秦朝短命而亡另有其因3.中唐以来,唐政府始则禁用铜器,以谋增加钱的数量;继则维持绢帛的货币地位,以谋补助钱的不足;再则限制蓄钱,以谋钱流通于市。
这些举措旨在( ) A.满足商业发展的需求B.放松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C.推动货币制度的改革D.挽救日渐凋敝的社会经济4.绍兴七年(1137年),帝曰:“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
”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帝以海外诸番朝贡,附带货物交易者,须有官专主之,遂……于浙江、福建、广东设市舶提举司。
明朝这一举措( )A.适应了对外贸易的政治化B.推动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C.源于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D.完善了市舶司的管理职能5.下表是关于中国古代一定时期粮食产量和农民劳动生产率的统计。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B.中国古代农耕经济持续繁荣C.粮食产量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土地开垦D.人口增长过快制约劳动生产率的提高6.鸦片战争以后,国人提出了建立海军抵抗侵略的海防思想、“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和“中体西用”的思想。
这些思想的提出( )A.顺应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需要B.推动了近代中国国家出路的探索C.标志着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D.基于国人对世界形势的正确认识7.1864年以后,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集团有60多人做到督抚的位置,慈禧在任命江南各省的巡抚、布、按时均会征求曾国藩的意见。
2020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模拟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模拟试卷(本试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24.《国语.鲁语》记载:仲尼曰:“丘闻之,普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萬杀而戮之。
”这表明A.禹实行独裁专制B.世袭制取代禅让制C.王权已出现雏形D.禹对地方直接控制25.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政府盐铁使刘晏改革盐法,于“出盐之乡”设置盐官,垄断收购盐户生产的盐,再“转鬻于商人”,由商人自行销往全国各地。
该措施A.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B.有助于规范和发展商业C.顺应了工商经济发展趋势D.政局动荡影响赋役征收26.胡宏《五峰集》记载:“北宋湖湘一带,有些客户或丁口蓄多,衣食有余,稍能买田宅三五亩,出立户名,便欲脱离主户而去了。
”以上反映了A.土地兼并严重B.宋代租佃经营较普遍C.坊市制度崩溃D.佃户的人身相对自由27.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统治,分封诸子于各地,如下表所示。
由此可知,朱元璋这一措施A.解决了蒙古贵族的威胁B.体现的是分封制的优势C.埋下了政局动荡的隐患D.拓展了明朝统治的区域28.清朝末年进行过三次改革即“同光新政”、“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作为清王朝的实际控制者慈禧在这些改革中所起的作用说明A.慈禧致力推进国家进步和社会稳定B.失败与慈禧玩弄权术C.慈禧专注皇位稳固,无心国家转型D.改革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29. 1879年,峄县中兴矿局在山东峰县(分枣庄市峰城区)成立。
1908年,它更名为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并发行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第-张股票(见下图)。
,近代史上许多著名人物曾都是中兴公司的股东,如民国大总统徐世昌、黎元洪、张作霖父子等。
1931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
据此可以推知,A.中兴煤矿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股份制企业B.近代企业采取了官督商办的经营方式C.官员参股是近代企业发展的动力D.先进的企业制度有利于企业发展30.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国人民革命道路的探索历程事件道路内涵《天朝田亩制度》旧式农民革命农民阶级希冀建立绝对平均主义社会的道路道路戊戌变法日本式的道路资产阶级维新派通过改良走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道路辛亥革命美国式的道路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革命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道路南昌起义俄国式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走中心城市革命的道路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自己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根据上表结合所学知识,由此可知A.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利于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B.民族矛盾的激化是革命道路得以发展的共性前提C.革命道路的探索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攀升过程D.所有的革命道路均大大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31. 1976年可口可乐开始重返中国大陆的尝试,1978年12月13日获批重返中国市场,成为第一家外企,1982 年被商业部停止内销。
2019届全国新高三原创仿真卷(一)文综历史试卷
2019届全国新高三原创仿真卷(一)文综历史试卷2019届全国新高三原创仿真卷(一)文综历史试卷本试题卷共24页,47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上交。
24.周人“制五等之封,凡千七百七十三国”,建立了完善的分封制度及差别明显的“畿服之制”。
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中央王朝控制能力不足,导致地方诸侯割据,周朝政权的削弱。
25.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的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26.魏晋时期的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宋代的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周易》中有关的观念去注释《论语》。
这种变化反映出宋代儒学回归和___学说复兴,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27.从嘉庆六年(1801年)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广州的关税达185万两白银。
从嘉庆五年(1800年)到道光九年(1829年),全国每年出口棉布达百万匹以上。
杭州的丝绸衬衫成为英国市场上的畅销品,备受英国人的青睐。
这些现象表明当时中国纺织技术先进,拥有海外市场,资本主义萌芽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高考新课标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卷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试卷类型:新课标Ⅱ卷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历史)使用范围:青藏陇贵等省区第Ⅰ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de)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de).24. 司马迁着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de)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de)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de)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de)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de)记录准确可信B. 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 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 最完整(de)历史文本记录(de)历史最真实25. 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de)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A. 中央集权弱化B. 流民问题严重C. 土地兼并缓和D. 自耕小农衰退26. 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灰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小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A. 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 岭南是商人活动(de)主要地区C. 以物易物是商贸(de)主要方式D. 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27.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 小说成为一种新(de)宗教传播载体B. 小说(de)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 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de)价值观念28. “蓝脸(de)窦尔敦盗御马,红脸(de)关公战长沙,黄脸(de)典韦白脸(de)曹操,黑脸(de)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de)脸谱A. 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 固化了大众(de)历史认知C. 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 提升了历史人物(de)价值29.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de)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de)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A. 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de)约束B. 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 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 国际地位得到提高30. 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减租”为内容(de)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de)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A. 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de)保护B. 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de)调整C. 无力惩治地方政府(de)行为D. 无意改变农村(de)生产关系31.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着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de)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de)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de)是A. 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de)意识形态B. 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de)指导地位C. 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 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de)全新形式32. 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de)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de)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 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B. 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C. 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D. 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33. 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至麦迪逊(de)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de)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de).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de)“彻底变革”是指A. 革除联邦体制(de)弊端B. 建立三权分立(de)共和体制C. 废除君主立宪制D. 改变松散(de)邦联体制34. 19世纪晚期德国(de)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de)原因在于A. 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B. 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C. 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D. 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35. 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A. 完全符合当时(de)苏联国情B. 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de)形成C. 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D. 延续了新经济政策(de)精神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考生根据要求做答.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de)学说持怀疑态度.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倾对日全食(de)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de)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de)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de)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de)论着、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着15种左右.——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材料二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以梁启超为代表(de)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de)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de)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de)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de)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我们可爱(de)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de)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自天(de)祖宗、三大圣(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de)事业,正在他(de)精神来加保佑你哩.”——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de)原因.(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de)态度,并予以评析.(17分)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提取材料中(de)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与政治关系(de)角度进行中英比较.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de)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de)题号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不涂、多涂均按所答第一题评分;多答按所答第一题评分.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de)“均田制”.在此基础上,进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公元780年,唐期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de)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报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de)背景.(6分)(2)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de)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9分)46. (15分)近代社会(de)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县设六十议员,是谓县议员;府设六十议员,是谓府议员;省设六十议员,是谓省议员.县议员于秀才中选择其人,公举者平民主之……府议员于举人中选择其人,公举者秀才主之……省议员于进士中选择其人,公举者举人主之……公举法:凡男子二十岁以上,除喑哑盲聋以及残疾者外,其人能读书明理者,则予以公举之权……兴革之事,官有所欲为,则谋之于议员,议员有所欲为,亦谋之于官,皆以叙议之法为之,官与议员意合,然后定其从违也.从违既定,乃由县详府;府议员意合,则由府详省;省议员意合,则详于君;君意合,则书名颁行;意不合,则令其再议.若事有不能衷于一是者,则视议员中可之者否之者之人数多寡,而以人多者为是,所谓从众也.推之,凡军国大政,其权虽出于君上,而度支转饷,其议先询诸庶民,是真为政者矣. ——何启、胡礼垣:新政论议(1895年)(1)概括指出材料中民主设计方案(de)主要原则.(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方案在中国近代民主进程中(de)意义.(5分)47.(15分)20世纪(de)战争与和平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该审判原则于1946年12月11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纽伦堡原则,其内容有: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de)犯罪行为(de)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罚.违反国际法应受处罚(de)罪行是:(一)反和平罪:计划、准备、发起或进行侵略战争获破坏国际条约、协定或承诺(de)战争;(二)战争犯罪:违反战争法规定或习惯,出于某种目(de)或在占领区内,实施包括但不限于谋杀、虐待或奴役平民居民,谋杀、虐待战俘;(三)反人道罪:对任何平民居民进行谋杀、生物实验、放逐和其他非法人道行为,或基于政治、种族、宗教背景(de)迫害,而此类行为已实施或此类迫害已执行或此类行为与任何反和平罪或任何战争犯罪相关联. ——摘编自何勤华纽伦堡审批(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惩处(de)战争责任对象有何不同.(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纽伦堡原则(de)意义.(10分)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着(de)大臣陪祀其庙庭.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de)最高评价.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de)改革.哲宗绍圣初年,诏“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庙庭”.南宋建炎处,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社稷,起源实出安石”.于是,“罢安石配飨神宗庙庭”.——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宋史记熙丰(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事实者,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 而元人因而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今于其污蔑荆公(王安石)处,皆一一详辩之……荆公不仅为中国大政治家,亦为中国大文学家.——摘自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宋对王安石(de)评价及其主要理由.(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重新评价王安石(de)目(de)及采用(de)方法 .(9分)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参考答案选择题 24--25 B D 26--30 D C B C D 31--35 A A D A B40.(25分)(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带动技术和生产(de)发展,引起人们对科学(de)重视;相对论(de)提出是科学领域(de)重大革命;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de)理论;大战结束有利于相对论传播.(8分)(2)态度:普遍欢迎,引进宣传.评析: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de)结果;提升中国(de)科学水平及民众(de)科学素养,有助于弘扬科学精神.(6分)态度:质疑“以科学为中心(de)西方文明”.评析:西方近代文明暴露出弊端,一战教训;有一定合理性,有助于反思科学与人类文明(de)关系;高估了传统文化(de)价值,将西方文明、物质文明与科学等同起来,不利于新文化运动,助长保守思想.(11分)41.(12分)(1)提取信息准确,中英比较符合史实.(8分)示例: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de)国王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2)概括综合.(4分)示例:历史上(de)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de)政治制度、直观(de)权力结构和有形(de)政治文化.考生从相关建筑(de)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做答,可加2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2分.如太和殿现为供人参观(de)古迹,反映出中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走上民主道路.45.(15分)(1)土地兼并严重,户口不实,贫富两极分化,国家财政紧张.(6分)(2)简化了税制,扩大了纳税面;朝廷收入增加;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从以人丁为主到以财产为主,税赋负担相对公平.(9分)46.(15分)(1)议员选举和科举功名相联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有一定限制;仿行宪政,议事原则自下而上,少数服从多数;军国大政仍归君主.(10分)(2)进行制度设计;为之后(de)政治改革提供了思想资源.(5分)47.(15分)(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国家为惩处对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增加了对战犯个人(及组织等)(de)惩罚.(5分)(2)对国际法有所发展和创新;为处理有关战争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有利于清算法西斯(de)战争罪行;有助于警示后人,维护和平;保护了人权.(10分)48.(15分)(1)北宋褒扬王安石,认为王安石变法对朝廷有功;南宋贬斥王安石,认为北宋灭亡根源于王安石变法.(6分)(2)目(de):弘扬历史上(de)改革精神;推进改革,挽救民族危亡.(4分)方法:重视历史记录者(de)态度;考订历史材料(de)真伪.(5分)。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新课标III)(解析版)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A. 铸铁技术的进步B. 商品交易的需要C. 审美观念不同D. 国家统一的推动【答案】B【解析】【详解】商周的贝币、春秋战国的布币和汉代的五铢钱都是当时流通的货币,在形制方面都体现出便于携带的特征,这种形制有利于商品交易活动的顺利进行,说明这些货币形制是商品交易活动过程中不断选择的结果,B正确;商周货币是贝壳,春秋战国布币是青铜货币,不属于铸铁货币,排除A;题干设问中要求的是“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要求寻找同一性,C选项中的“审美观念不同”强调的是差异性,排除;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国家并不统一,排除D。
2.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
“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A. 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B. 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C. 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D. 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答案】D【解析】【详解】曹操通过实施屯田制,安置了流民、开垦了荒地、发展了农业生产,“所在积粟,仓廪皆满”,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D项正确;利用政府控制的土地屯田,没有助长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A项错误;屯田制为解决军粮问题,控制农业生产,没有推动农产品的商品化进程,B项错误;屯田制的推行,使流民成为政府的佃农,有了安定生产生活的条件,没有促进中原人口南迁,C项错误。
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份高考模拟训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2年高考模拟训练试题文科综合(一)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4页。
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第I卷(必做,共140分)留意事项:1.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24.《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
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出名无氏”。
到战国、秦汉,姓氏的分野渐渐消逝,平民渐渐获得姓氏。
下列各项与“平民得姓”关系最直接的是A.宗法制度的影响B.小农经济的产生C.儒家思想的进展D.郡县制度的进展25.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消灭“离心现象”。
在欧洲国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愈来愈高,人口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很多。
消灭这种变化的缘由最有可能是A.小农经济进展B.新航路开拓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26.在罗马自然法中,合法的婚姻在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缔结:他们是罗马市民,男性的确适婚,而女性具有结婚的自然力量,依据法律的规定结合,不论他们是家父还是家子,但在家子之情形下,他们需要得到他们处于其权力下的尊亲的同意。
这一规定体现了罗马法A.对市民的婚姻自由进行限制B.提倡不同等级间的市民通婚C.要求在婚姻关系中尊亲敬老D.仅仅爱护公民间的婚姻关系27.1867年,曾国藩奏称,中国之民久已痛深水火,生计日蹙,今若“听其创置电线铁路,则车骡任辇旅店夫之生路穷矣……其余如小轮铁路等事,自洋人行之,则以外国而占夺内地之利,自华人附和洋商者行之,亦豪强而占夺贫民之利,皆不行行”。
2024年高考文综历史试卷新课标卷(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2024年高考文综历史试卷(新课标卷)一、选择题1.考古学者在某史前遗址发掘出1300余座墓葬,大、中、小三类墓葬分别占总数的不到1%、近10%和90%。
其中大型墓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出土了成套的石制、陶制礼器等。
据此可以推断,该遗址处于()A.旧石器时代早期B.旧石器时代晚期C.新石器时代早期D.新石器时代晚期2.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政治变革,争相延揽人才,诸子百家大都呼吁“选贤与能”。
不认同这一理念的学派是()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3.三国魏代汉、西晋代魏,都通过“禅让”实现:权臣在切实掌握军政权力后,皇帝下诏表彰其功业、德行,表示尊重天意、民心,主动让位;公卿大臣则群起劝进,权臣再三谦退,“不得已”建立新政权。
“禅让”反复出现()A.保障了政治和平稳定B.放弃了血缘世袭传统C.维护了特权阶层利益D.巩固了儒学忠孝伦理4.表1所列史书皆涉及南宋初年与金朝关系,研讨这一问题,首先应信重的是()A.《宋史》B.《三朝北盟会编》C.《建炎以来系年要录》D.《宋史纪事本末》5.清乾隆进士李调元在《卖田说》中借佃户王某之口说明“卖田以佃田”的好处:家中有十亩耕地,难以养活十口之家;卖出自己的十亩地,则可以长期租佃一百亩维持生计,且能免于官府钱粮加派。
当时农业中租佃关系的盛行()A.延续了个体农耕方式B.遏制了土地兼并扩大C.抑制了商业货币经济D.削减了国家赋税来源6.表2是清末新军第九镇、第八镇及第二十一协军官的来源构成。
这可用于说明新军()A.抵制了列强入侵B.导致了军阀势力扩大C.引发了军阀混战D.助推了民主革命发展7.公元前5世纪,波斯的一份契约记载,有商人承租了国王的私有水源、土地,并以土地收成支付租费;另一份契约记载,商人将份地、农具和种子等租给他人,承租人需要按要求支付小麦、扁豆、芝麻等。
据此可知,当时波斯()A.开始出现经营借贷业务的商人B.地租的征收以实物为主C.成为西亚最早使用契约的国家D.国王占有全部生产资料8.16世纪上半叶,航海家在太平洋开发了连接美洲和亚洲的东风带海上走廊,中后期利用日本洋流从菲律宾群岛航行至美洲西海岸;17世纪初,荷兰人利用西风带环球航行。
百校联盟2020届高三高考复习模拟文综历史试卷(全国I卷)(Word版含答案详解)
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全国I卷.文科综合历史24.周代通过分封,使姬姓周人的亲族迅速遍及天下,北起燕山,南至汉水,西起陕.甘,东到齐鲁,到处都楔入了姬姓人群。
这说明,分封A.旨在抑制地方诸侯势力B.削弱了周王室统治力量C.萌发了宗族认同的意识D.奠定了地缘政治的基础25.汉武帝元封五年,刺史“假印绶,有常治所”,由使臣性的监察官,变为常住性的中央派驻地方的监察机构。
这一变化A.扩大了刺史监察职权B.有利于提高监察效率C.废止了郡国并存制度D.便于了刺史惩处贪官26."下表是不同文献对唐宋时期江南经济状况的记述。
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长安地区物资严重缺乏B.江淮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C.扬州成为最富庶的城市D.江南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2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极力驳斥“有公而无私”,指出“人道就是对人私利与欲望的满足,道德就存在于人们的物质利益之中”。
这一主张A.彻底否定了宋明理学B.旨在批判君主专制统治C.适应了工商业的发展D开启了思想启蒙的先河28. 1907年,河南中州凭心煤矿公司拟续招股本以扩大规模,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该地藩司(地方行政部门)以银“二十万,即人该公司,俾资经营”。
由此推知,当时A.政府借机抑制民营企业规模B.清政府仍恪守传统经济政策C.近代民族企业发展步履艰难D.民族企业生存环境得到改善29.1913年11月,《民权报》发表评论说:“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
”这一-评论折射出A.传统政治模式被颠覆B.政治斗争空前激烈C.政治民主化基本实现D.民主观念深人人心30.1929年4月,毛泽东给中共中央的信中指出:“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是)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
”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革命重心已转向农村B.毛泽东初步形成了新的革命思想C.“工农武装割据"得到全党认同D.中国革命摆脱了苏联道路的束缚31.图6是1953年的宣传画《建政权,选好人》。
2023年高考文综新课标卷
2023年高考文综新课标卷2023年高考文综新课标卷指的是按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2017年版)》要求,结合全国卷命题标准制定的历史、政治、地理三科合卷的高考标准化试卷。
这种试卷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旨在测试考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以及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
以下是2023年高考文综新课标卷题目:1. 下列关于中国历史的表述,正确的是:A. 中国古代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权力高度集中B.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C.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土地改革D. 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没有受到外来侵略的影响2. 下列关于世界历史的表述,正确的是:A. 文艺复兴运动起源于英国,后来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B.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业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C.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法国发生,随后在英国推广开来D.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垄断组织的出现和发展3. 下列关于地理现象的表述,正确的是:A. 地壳运动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B. 暖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作用C.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D. 城市热岛效应的产生与人类活动无关4. 下列关于中国地理的表述,正确的是:A. 长江上游地区以平原为主,农业发达B.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C.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主要种植小麦等旱地作物D. 新疆地区因气候干旱,农业以畜牧业为主5. 下列关于政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美国的政治制度是共和制和联邦制的结合体C. 英国的政治制度是君主立宪制和联邦制的结合体D. 法国的政治制度是半总统半议会制。
2023-2024学年新疆全部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新疆全部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1小题,每题3分,共计33分)1.秦统一六国前,当官为吏,一般须先有爵位,爵位往往靠军功获得。
而秦始皇二十八年的琅邪台刻石所列名单中王绾、李斯等只有官名而未见爵称。
刻石所列名单把列侯、伦侯置于丞相之前。
据此推断()A. 琅琊台刻石并不是可信史料B. 秦统一前世家大族垄断仕途C. 秦始皇调整了治国为政策略D. 秦统一后重视爵位得到扭转【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秦统一前当官为吏须先靠军功获得爵位,秦朝统一后琅琊台刻石上只见官名,未见爵称,可以推断出,秦始皇调整了治国为政策略,故C项正确;琅琊台刻石是一手史料,属于可信史料,故A项错误;世家大族垄断仕途与秦统一前实行军功爵制不符,故B错误;仅凭琅琊台刻石所列名单不能说明秦统一后重视爵位得到“扭转",故D项错误。
故选C。
2.有史学家将春秋战国时期视作中国的“化成时代”,意为经此时期古代制度、文化等基本定型。
下列史实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①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②分封制确定了中央对地方的分级管理模式③官僚制取代了世卿世禄制④诸予百家构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①【答案】B【解析】我国古代的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开始于启继承禹的王位,而不是春秋战国时期所以①错误;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盛行,也不是春秋战国时期,所以②错误;3.有学者认为,“大资本、高科技、研究与发展,最终的目的不是飘向无限,而是回到根本——回到自己的语言、文化,自己的历史、信仰,自己信仰,自己的泥土。
”学者旨在强调()A. 现代与传统的平衡B. 科学技术的重要性C. 传统文化进退失据D. 现代化的弊端凸显【答案】A【解析】材料中“大资本、高科技”代表的是现代化,“回到自己的语言、文化,自己的历史、信仰,自己信仰,自己的泥土”体现了学者对现代化方向的思考,学者强调在现代化、全球化进程中,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保持现代与传统的平衡、共融,故A项正确;材料不是强调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而是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故B项错误;进退失据是形容无处容身,进退两难,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现代化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冲击,但并不意味着现代化的弊端凸显,故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高考文科综合历史模拟试卷(新课标卷)24.余时英在《试说科举在中国史上的功能与意义》一文中说:“北宋‘逐路取人’,则经过南北士大夫长期争论而获致;明代分南、北、中卷也起源于洪武时北方落第举人的抗争。
”这表明A.科举制兼涵了地方代表性B.科举制是按区域分配取士指标C.南北士大夫为争夺权势长期斗争D.科举制是一种古代代议制25. 据《文献通考》记载“(南宋)会子(注:一种纸币)则公私买卖支给,无往而不用……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尅日可到。
”这则材料反映了A.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B.南宋时期政局稳定民族融合C.南宋商品货币关系有较大发展D.南宋时期交通运输业很发达26. 图X可用来说明的主题有图X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主要的近代企业分布①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地区差异②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诞生的原因③近代中国工业的合理布局④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造成的危害A.②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③27. 14—15世纪,欧洲的人们逐步背离上帝,崇拜自我或崇拜世间的人或物,沉迷于世上的人、物或自我,以这些东西为人生的终极关怀,并鲜明地提出了“服从你的意欲而行”。
材料中的现象A.预示了近代人文精神开始兴起B.反映了人类最初自我意识的觉醒C.说明理性已成为人们行为的准则D.为西方近代政治文明描绘了蓝图28. 1850年,雨果在追悼某一位文学家时说:“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
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
”这位文学家的作品所属的流派是A.新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29.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容否认也无法否认,历史作为一种认识的客体可以被人类认识,但认识的主体需要站在一种客观的立场上。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人们可以站在自己的立场认识历史 B.研究历史应尊重史实,反映真实的历史C.历史客观事实无法被后人主观认识 D.史学家研究的历史是其思想认识的产物30. 亨廷顿认为,在文明的冲突中,欧洲和美国将彼此携手或彼此分离,世界各伟大文明也将彼此携手或彼此分离;在正在来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
下列现象或举措最符合此观点的是A.欧盟成为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B.多极化趋势下文明的多元并存与竞争C.美国单极化的目标构建带来文明的冲突D.促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31.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中说:“新文化运动影响到产业上,应该令劳动者觉悟他们自己的地位,令资本家要把劳动者当做同类的‘人’看待,不要当做机器、牛马、奴隶看待。
”该文应该发表于A. 1913年B. 1915年C. 1917年D.1920年 32. 下列有关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形势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建立了福利国家制度 ②苏联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工业化 ③中国民族工业受经济危机冲击而陷入萧条 ④土耳其是世界上工业增长速度最快国家之一A .①③B .①②C .①④D .②④ 33.34. 图示为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知识网络。
与之相关的表述正确 的是A .中共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B .边彊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C .基层民主实行间接选举D .民主与法制渐趋完善35. “虽然通过归纳从实验和观测中来论证并不是一般性结论的论证,但它是事物本性所容许的最佳论证方法,而且随着归纳的愈普遍,论证得愈有力。
如果在现象中没有出现例外,那么结论就可以宣告是普遍的。
”最早用这种方法开展研究的科学家是A.达尔文B.牛顿 C.爱因斯坦 D.李四光40. 权力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核心,如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一直在拷问着人类的政治智慧,也与人民的福祉休戚相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5分)材料一 唐宋时期的中央监察制度由御史、谏官、封驳官三大体系组成。
唐朝前期,御史掌“纠绳不法” ,监察百官;谏官掌“侍从赞相,规谏讽谕” ,规谏皇帝;门下省掌审议、驳奏,监督决策,正如唐太宗所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宋初曾仿唐设谏官,如谏议大夫、司谏、正言。
那时谏官多出外任职,用以消弭藩镇。
至真宗天禧元年(1017)时,设专门机构置谏官六员,并规定三年内不得差出,并使之有专言事的责任。
谏官的职务得以确定,使谏院初具规模,仁宗明道元年将门下省的旧址改建成谏院,谏院开始有了相对的独立性。
宋王朝分散监察权,在中央和地方上设各级监察机构,实行层层监督。
——摘编自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材料二 美国的行政监督系统,包括议会监督、政府内部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等。
美国没有建立统一的行政监察系统,行政监察的任务被分散在各个部门分别执行,美国对行政效能的监察,虽然没有专门机构负责,但是在实践中却称得上是“多管齐下”,政府绩效法案制度、行政公开制度、预算监督制度、道德规范制度和舆论监督制度,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行政效能监察制度体系。
——摘编自《西方行政监察制度对中国的启示》材料三关于监察制,抑或纠察制,孙中山认为,虽然欧美各国的议会对政府都有监督和弹劾的权限,但是这种权力总不独立,不仅因国家不同有强弱之分,而且还因此生出无数弊病,如议院专制、总统无权等。
鉴于此,他主张监察机关独立。
他认为,监察制度在中国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便有“御史台主持风宪”,历史上的御史,“官品虽小而权重内外,上自君相,下及微职,儆惕惶恐,不敢犯法”。
因此,为了更好的监督政府,他主张以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为参照,实行监察权独立,指出:“如我中国,本历史习惯弹劾鼎立为五权之监察院,代表人民国家之正气,此数千年制度可为世界进化之先觉。
”——摘编自张卫波《孙中山的五权宪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相比宋代的监察制度出现了哪些变化,并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
(8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唐宋监察制度相比,美国近代的监察制度有什么进步之处?(5分)(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主张监察权独立的原因。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监察“独立”而又不“独裁”?(12分)(1)变化:宋朝的监察范围进一步扩大,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进一步加强;对监察官的要求日益严格,监察官员日趋专业化;监察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监察制度日益完善。
(4分,任答两点即可)原因:吸取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4分)进步之处:中国唐宋监察体制以强化皇权为出发点,不能体现民意,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美国监察机构的监察权来自法律,以法律而非君主的意志来规范监察过程和结果,较充分地体现了民意,是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相对高效的监察体制。
(5分)(2)原因:反思美国近代监督制度的弊端;借鉴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经验;针对北洋军阀政府专制的现实(为了更好地监督政府)。
(6分)措施:建立独立而健全的监察体制;重视立法和依法监察;完善监督运行机制;拓宽行政监督渠道,如加强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等。
(6分,答到三点或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信息。
依据下列三幅图片,概括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依据三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三幅图片中共同主题的历史变迁信息并进行分析说明。
要求:主题必须吻合材料,说明应紧扣主题,逻辑清楚、史论结合。
图一,五服制:以距离「王畿」中心的远近为次第,分为甸、侯、宾、要、荒五个尊卑贵贱的不同区域。
依照侯、甸、、宾、要、荒五服的顺序,贡期分别为一年一次、两年一次、三年一次、四年一次和五年一次;贡物分别为祀物、嬉物、器物、服物和财物。
图二,《山海舆地图》又名《坤舆万国全图》:1584年由利玛窦制作并印行,介绍天下有五大洲:亚细亚、欧罗巴、利未亚(非洲)、亚墨利加(美洲)、墨瓦腊泥加(未知的南方大陆)。
这是中国人首次接触到了近代地理学知识图三,“大清一统舆图”:胡林翼任湖北巡抚期间请邹世诒、晏启镇根据清康熙、乾隆内府舆图精心编绘,图未成而胡身故。
严树森继任后,又请李廷箫、汪士铎详加核校,采用计里画方与经纬线并存之法编绘,于同治二年(1863)成图,并改为书本形式刻印。
答案:题示例:(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主题吻合材料,说明紧扣主题,逻辑清楚、史论结合即可。
)主题:19世纪60年代前中国人的天下观念先秦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交通工具的落后,对外部世界了解有限。
中国被想象为世界的中心、文明的中心明代后期:,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范围扩大。
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了新航路开辟后先进的世界地理观念,中国传统夷夏观受到冲击,中国不再是世界的中心。
晚晴时期: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推动世界连接为一个整体。
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逐渐认识到西方的先进,中国不是世界文明的中心。
45. (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材料一……臣窃观陛下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此虽两帝三王之用心,不过如此而已,宜家给人足,天下大治,而效不至于此,顾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而风俗日以衰坏。
四方有志之士,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久不安,此其何故也?患在不知法度故也。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材料二今君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以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上乃欲变化,而某不量敌之寡众,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盘庚不为怨者故该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王安石《王临川集》,《答司马谏议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王安石给仁宗皇帝的建议。
结合所学分析这个建议提出的背景。
(6分)(2)材料二中王安石与反对派争议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结合所学,客观的评价王安石变法的积极作用。
(9分)答案:(1)建议:仁宗皇帝以法制的形式进行改革。
背景:北宋中期,财政危机;民族危机;社会矛盾尖锐。
(6分)(2)问题: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评价:王安石变法,从局部调整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遭到反对派的强烈反对,但客观上给农民带来了一些益处。
一定程度的缓和了阶级矛盾,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9分)46.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以下是选自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的一段文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