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条例

合集下载

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已于2008年5月29日经山东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二○○八年五月二十九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

特种设备的具体范围按照国务院批准公布的特种设备目录确定。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安全监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特种设备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下同)、销售、使用、检验检测以及安全监察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领导,鼓励采用先进技术,推行科学管理方法,提高特种设备节能性能和安全管理水平。

及时协调、解决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组织有关方面排查治理特种设备安全事故隐患。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

第五条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省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设区的市、县(市、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交通、建设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有权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行政监察部门举报。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行政监察等有关部门应当为举报人保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第二章生产、销售与使用第七条特种设备的生产、销售、使用单位应当依法办理相应的行政许可、核准和登记,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加强特种设备专业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

山东省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工作规范

山东省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工作规范

山东省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工作规范一、概述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工作是山东省为了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管理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山东省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和相关管理部门。

二、主要内容1.特种设备的登记与备案使用单位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将特种设备作登记备案,并及时更新设备信息。

2.设备的定期检验与维护使用单位应按照规定,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验与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3.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资质要求使用单位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进行资质审核和培训,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

4.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责任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明确安全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做好设备的安全使用、维护和管理工作,落实责任到位。

5.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使用单位应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6.特种设备隐患排查与整改使用单位应定期组织特种设备的隐患排查,并及时进行整改,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达到要求。

7.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措施使用单位应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措施的研究和应用,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减少事故的发生。

8.特种设备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使用单位应加强特种设备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9.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与检查相关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进行安全监督与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10.特种设备事故的报告与处理使用单位应及时向相关管理部门报告特种设备事故,并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和整改,防止事故的扩大和重复发生。

三、注意事项1.使用单位应认真学习和遵守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范,确保规范的落实和执行。

2.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确保规范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和操作人员应不断提高安全管理和操作技能,增强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

《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全文

《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全文

《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全文为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预防特种设备事故,制定了《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下面是详细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预防特种设备事故,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生产(包括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经营、使用、检验、检测以及特种设备安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特种设备,是指国务院批准的特种设备目录确定的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设备、设施,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

第三条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节能环保、综合治理的原则,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负责、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为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内容;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提供保障。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理机构应当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将特种设备安全纳入安全生产检查范围,协助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特种设备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公安、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旅游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特种设备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教育,普及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增强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

《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全文

《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全文

《⼭东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全⽂《⼭东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全⽂ 为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作,预防特种设备事故,制定了《⼭东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下⾯是详细内容,欢迎⼤家阅读。

《⼭东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 第⼀章总则 第⼀条 为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作,预防特种设备事故,保障⼈⾝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华⼈民共和国安全⽣产法》、《中华⼈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条 本省⾏政区域内特种设备⽣产(包括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经营、使⽤、检验、检测以及特种设备安全的监督管理,适⽤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特种设备,是指国务院批准的特种设备⽬录确定的对⼈⾝和财产安全有较⼤危险性的设备、设施,包括锅炉、压⼒容器(含⽓瓶)、压⼒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型游乐设施和场(⼚)内专⽤机动车辆等。

第三条 特种设备安全⼯作应当坚持安全第⼀、预防为主、节能环保、综合治理的原则,强化和落实⽣产经营使⽤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建⽴⽣产经营使⽤单位负责、政府监管、⾏业⾃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

第四条 县级以上⼈民政府应当将特种设备安全⼯作纳⼊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为安全⽣产责任制考核内容;将特种设备安全⼯作经费列⼊本级财政预算,为特种设备安全⼯作提供保障。

乡(镇)⼈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理机构应当加强特种设备安全⼯作,将特种设备安全纳⼊安全⽣产检查范围,协助上级⼈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第五条 县级以上⼈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本⾏政区域内的特种设备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民政府发展改⾰、经济和信息化、公安、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安全⽣产监督管理、旅游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的职责范围内对特种设备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 县级以上⼈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教育,普及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增强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

山东省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工作规范

山东省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工作规范

山东省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工作规范(试行)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对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管理工作内容及评价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山东省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鲁质监特发〔2007〕76号《山东省重要特种设备监督管理办法》;DB37/T651《质量技术监督区域监管工作规范》;国质检法[2003]206号“关于实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鲁政办发〔2007〕54号《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DB37/722《电梯维护保养要求》DB37/686《大型游乐设施维护保养要求》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特种设备:《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适用范围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场(厂)内机动车。

3.2 使用单位:使用特种设备并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的单位(不含自然人)。

3.3 安全管理机构:使用单位为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指定的专门管理特种设备的机构(或部门)。

3.4 兼管机构:使用单位因特种设备数量较少,所指定的兼职管理特种设备的机构(或部门)。

3.5 作业人员:使用单位从事特种设备作业的人员(含管理和操作)。

3.6 特种设备隐患: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状态,包括设备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3.7严重事故隐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严重事故隐患。

(1)使用非法生产特种设备的;(2)超过特种设备的规定参数范围使用的;(3)缺少安全附件、安全装置,或者安全附件、安全装置失灵而继续使用的;(4)使用应当予以报废或者经检验检测判为不合格的特种设备的;(5)使用有明显故障、异常情况的特种设备,或者使用经责令改正而未予改正的特种设备的;(6)特种设备发生事故不予报告而继续使用的。

【免费下载】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

【免费下载】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

《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预防特种设备事故,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生产(包括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经营、使用、检验、检测以及特种设备安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特种设备,是指国务院批准的特种设备目录确定的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设备、设施,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

第三条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节能环保、综合治理的原则,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负责、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为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内容;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提供保障。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理机构应当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将特种设备安全纳入安全生产检查范围,协助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特种设备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公安、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旅游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特种设备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教育,普及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增强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

鼓励采用先进技术,推行科学管理方法,提高特种设备安全水平。

第七条特种设备行业组织应当建立行业自律规范,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为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提供信息、培训、评估、咨询、调解等相关专业服务,协助做好特种设备安全工作。

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8年5月29日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08年5月29日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9号公布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

特种设备的具体范围按照国务院批准公布的特种设备目录确定。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安全监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特种设备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下同)、销售、使用、检验检测以及安全监察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领导,鼓励采用先进技术,推行科学管理方法,提高特种设备节能性能和安全管理水平。

及时协调、解决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组织有关方面排查治理特种设备安全事故隐患。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

第五条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省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设区的市、县(市、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交通、建设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有权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行政监察部门举报。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行政监察等有关部门应当为举报人保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第二章生产、销售与使用第七条特种设备的生产、销售、使用单位应当依法办理相应的行政许可、核准和登记,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加强特种设备专业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

山东省重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山东省重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山东省重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加强对重要特种设备及事故隐患整治的监管,预防特重大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重要特种设备,是指高参数、高温高压锅炉和压力容器;毒性较大、易燃易爆的压力容器,以及在公众聚集场所危险性较大,一旦发生事故容易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或重大社会影响的特种设备,主要包括:(一)额定蒸发量≥400t/h,额定工作压力≥10Mpa的电站锅炉。

(二)人员密集区的蒸汽锅炉;公共场所的乘客电梯。

(三)易燃易爆介质且容积≥100m3的第三类压力容器;剧毒介质的压力容器和安全状况等级为4级的各类压力容器。

(四)剧毒介质的工业气瓶。

(五)易燃易爆剧毒介质承压槽罐车;超高压容器。

(六)多人医用氧舱。

(七)GC1级管道和安全状况等级为3级的易燃易爆剧毒介质压力管道。

(八)客运索道。

(九)A级大型游乐设施。

(十)额定起重量≥100吨的起重机,提升高度≥100米的升降机。

公众聚集场所是指学校、幼儿园、医院、商场、车站、客运码头、体育场馆、展览馆、游乐园、公园等场所.第三条重要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是指存有以下情形之一的重要特种设备隐患:(一)无证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的;(二)没有办理使用登记而运行的;(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无证上岗操作的;(四)未进行定期检验的;(五)超参数规定运行使用的;(六)设备存有缺陷,影响正常使用的;(七)安全装置不全、超期未校验的。

第四条加强重要特种设备及其事故隐患的监管,要由所在市质监局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以下简称安全监察机构)组织实施,专职执法机构、区域监管机构和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应全力予以配合.省质监局安全监察机构要定期或不定期对重要特种设备进行现场抽查。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或者举报特种设备事故隐患的权利和义务。

在接到报告或者举报后,当地质监局应当立即组织调查,并按照规定进行处理或向有关部门报告。

山东省重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山东省重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山东省重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加强对重要特种设备及事故隐患整治的监管,预防特重大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重要特种设备,是指高参数、高温高压锅炉和压力容器;毒性较大、易燃易爆的压力容器,以及在公众聚集场所危险性较大,一旦发生事故容易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或重大社会影响的特种设备,主要包括:(一)额定蒸发量≥400t/h,额定工作压力≥10Mpa的电站锅炉。

(二)人员密集区的蒸汽锅炉;公共场所的乘客电梯。

(三)易燃易爆介质且容积≥100m3的第三类压力容器;剧毒介质的压力容器和安全状况等级为4级的各类压力容器。

(四)剧毒介质的工业气瓶。

(五)易燃易爆剧毒介质承压槽罐车;超高压容器。

(六)多人医用氧舱。

(七)GC1级管道和安全状况等级为3级的易燃易爆剧毒介质压力管道。

(八)客运索道。

(九)A级大型游乐设施。

(十)额定起重量≥100吨的起重机,提升高度≥100米的升降机。

公众聚集场所是指学校、幼儿园、医院、商场、车站、客运码头、体育场馆、展览馆、游乐园、公园等场所。

第三条重要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是指存有以下情形之一的重要特种设备隐患:(一)无证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的;(二)没有办理使用登记而运行的;(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无证上岗操作的;(四)未进行定期检验的;(五)超参数规定运行使用的;(六)设备存有缺陷,影响正常使用的;(七)安全装置不全、超期未校验的。

第四条加强重要特种设备及其事故隐患的监管,要由所在市质监局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以下简称安全监察机构)组织实施,专职执法机构、区域监管机构和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应全力予以配合。

省质监局安全监察机构要定期或不定期对重要特种设备进行现场抽查。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或者举报特种设备事故隐患的权利和义务。

在接到报告或者举报后,当地质监局应当立即组织调查,并按照规定进行处理或向有关部门报告。

山东省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工作规范

山东省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工作规范

山东省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工作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对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管理工作内容及评价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山东省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5.2.4管理制度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所使用特种设备的种类和特点,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建立相应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可单独成册,或包含在本单位总的管理制度中。

使用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一般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制度内容:(1)安全会议制度;(2)安全投入及使用管理制度;(3)安全生产奖惩及责任追究制度;(4)特种设备采购与验收制度;(5)特种设备安装、维修改造及调试制度;(6)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包括停用、报废)制度;(7)作业人员培训与考核管理制度;(8)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9)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管理制度;(10)特种设备安全附件管理制度;(11)特种设备自行检查制度;(12)特种设备运行(日常使用,包括停、开机,运行、交接班等)管理制度;(13)特种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14)运行故障和事故管理制度;(15)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16)事故应急救援演习管理制度;(17)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制度;(18)重点监控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19)特殊设备的管理制度。

5.2.5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根据所使用特种设备种类和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规程内容应包括各类设备的操作参数,方法、安全要点、故障应急处置等内容。

5.2.6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结合管理和岗位操作的实际,定期分析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实施效果,适时修订。

5.2.7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主动获取和更新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信息和安全状况信息,并在内部及时有效地作相应传达。

5.2.8使用单位应每个季度召开一次由单位分管领导参加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会议,听取基层单位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分析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安全管理工作,及时处理相关安全隐患,确保设备安全使用。

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工作,预防和减少特种设备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的特种设备,是指在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领域中用于特定目的的设备。

第三条山东省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根据职责分工,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第四条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应当与有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联席会议和工作机制。

第五条凡在山东省境内投入使用的特种设备,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本省规定的安全技术标准,并经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二章特种设备生产、销售和使用管理第六条特种设备生产、销售、使用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生产、销售、使用许可证,并进行备案登记。

第七条特种设备生产、销售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保证特种设备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本省规定的安全技术标准。

第八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设备说明书和本省规定的安全技术标准正确使用特种设备。

第九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的检验和维修保养,并按照规定备案登记。

第十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发现的设备缺陷和故障应当及时向设备制造或安装单位或者有关机构报告,并采取措施向使用人员告知,保证设备持续安全运行。

第十一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规定配备相应的操作人员,并进行培训和考核,保证操作人员具有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保证设备操作安全。

第三章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第十二条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建立并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制度,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十三条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加强对特种设备生产、销售、使用单位的监督和检查,发现特种设备生产、销售、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处罚。

第十四条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检验和监测,防止特种设备发生事故。

《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

《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

页眉内容《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预防特种设备事故,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生产(包括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经营、使用、检验、检测以及特种设备安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特种设备,是指国务院批准的特种设备目录确定的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设备、设施,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

第三条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节能环保、综合治理的原则,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负责、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为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内容;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提供保障。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理机构应当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将特种设备安全纳入安全生产检查范围,协助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特种设备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公安、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旅游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特种设备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教育,普及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增强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

鼓励采用先进技术,推行科学管理方法,提高特种设备安全水平。

第七条特种设备行业组织应当建立行业自律规范,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为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提供信息、培训、评估、咨询、调解等相关专业服务,协助做好特种设备安全工作。

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

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

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预防特种设备事故,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生产(包括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经营、使用、检验、检测以及特种设备安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特种设备,是指国务院批准的特种设备目录确定的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设备、设施,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

第三条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节能环保、综合治理的原则,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负责、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为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内容;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提供保障。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理机构应当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将特种设备安全纳入安全生产检查范围,协助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特种设备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公安、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旅游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特种设备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教育,普及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增强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

鼓励采用先进技术,推行科学管理方法,提高特种设备安全水平。

第七条特种设备行业组织应当建立行业自律规范,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为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提供信息、培训、评估、咨询、调解等相关专业服务,协助做好特种设备安全工作。

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草案第八稿(doc13)

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草案第八稿(doc13)

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草案第八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机动车辆。

特种设备的具体范围按照国务院批准的特种设备目录确定。

第三条特种设备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下同)、使用、销售、检验检测及其监督检查,应当遵守本条例,但本条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军事装备、核设施、航空航天器、铁路机车、海上设施和船舶以及煤矿矿井使用的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不适用本条例。

房屋建筑工地和市政工程工地用起重机械的安装、使用的监督管理,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解决特种设备严重事故隐患等重大问题;定期召开特种设备安全联席会议,通报、解析、布置、督促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会议确定的各项措施必须落实。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明确专职或者兼职人员,协助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

第五条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负责全省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设区的市、县(市、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交通、建设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是特种设备安全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对特种设备安全全面负责。

第二章生产和销售第七条锅炉房、压力容器厂房、客运索道和大型游乐设施的土建设计方案,应当符合安全要求。

第八条压力管道的设计、安装单位以及输送有毒、易燃易爆介质压力管道的改造、维修单位应当经省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许可。

压力管道的设计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与压力管道设计相适应的设计、审核人员;(二)有与压力管道设计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

山东省特种设备条例

山东省特种设备条例

省特检院科技开发研究中心
第二十二条 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应当由依法核准的特种设备检验检 测机构和取得资质证书的检验检测人员进行,并对检验检测结果、鉴 定结论负责。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和人员应当遵循诚实守信和方便企业的原则, 为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提供可靠、便捷的检验检测服务。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进行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发现严重安全事故隐 患,应当及时告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 门报告。 第二十三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申请定期检验检测的,检验检测机构 应当自收到检验检测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与申请者约定现场检验 检测时间。 检验检测机构未按照规定的期限与申请者约定现场检验检测时间或者 不能按照约定时间实施检验检测的,应当报告当地设区的市特种设备 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申请者也可以同时报告当地设区的市特种设备安 全监督管理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报告之日起 三个工作日内,指定其他检验检测机构检验检测。
省特检院科技开发研究中心
第十三条 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使用特种设备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特种设备应当具有使用注册登记文件,并将登记标志或者安全 检验合格标志置于该设备的显著位置; (二)使用单位应当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 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必须经 过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三)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维护保养和自行检查制 度,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并作出记录; (四)使用单位应当在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有效期届满前一个月向特种 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请定期检验检测,未经检验检测或者检验检测不 合格的,不得继续使用; (五)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度,并按规定 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和特种设备安全应急预案。在使用过程中 或者经检验检测、安全监察发现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立即排除隐患 或者停止使用。

山东省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工作规范

山东省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工作规范

ICS13.100DB37 C 78山东省地方标准DB 37/1615—2010山东省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工作规范Specification for safty use and administer of special equipment ofshandong province2010-05-07发布2010-06-01实施前言本标准由淄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第4.2.3、4.5.1条和第5、6、7、8章为强制性条款。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淄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淄博分院、东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学檀、杜希敬、刘向东、陈长标、徐坤山、董瑛、张国珍、王全升、张继祥、安建国。

山东省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工作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旨在进一步落实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主体责任,规范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行为,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防止和减少特种设备事故,促进经济发展。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境内特种设备使用环节的安全管理与监督。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37/ 686 大型游乐设施维护保养要求DB37/ 722 电梯维护保养要求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特种设备《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适用范围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3.2安全装置通过自身结构功能限制或者防止特种设备某种危险,以及限制特种设备的状态、速度、运行方向、压力、高度、承载能力等危险因素的产品或构件及其组合。

3.3警示装置能够测定并显示特种设备一项或一组特性参数的仪表或系统。

注:显示方式可为直读、声、光之一或前者的任意组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条例山东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条例最新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预防特种设备事故,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生产(包括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经营、使用、检验、检测以及特种设备安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特种设备,是指国务院批准的特种设备目录确定的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设备、设施,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

第三条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节能环保、综合治理的原则,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负责、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为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内容;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提供保障。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理机构应当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将特种设备安全纳入安全生产检查范围,协助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特种设备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公安、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旅游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特种设备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教育,普及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增强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

鼓励采用先进技术,推行科学管理方法,提高特种设备安全水平。

第七条特种设备行业组织应当建立行业自律规范,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为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提供信息、培训、评估、咨询、调解等相关专业服务,协助做好特种设备安全工作。

第八条鼓励特种设备的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尤其是学校、幼儿园、医院、机场、车站、客运码头、商场、体育场馆、展览馆、公园等公众聚集场所的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投保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保险。

第二章生产、经营第九条特种设备生产单位从事生产活动,应当具备与生产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设备、设施、场所和检测手段,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管理、岗位责任等规章制度,依法取得行政许可,按照安全技术规范和相关标准组织生产,并对其生产的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负责。

第十条与特种设备安全相关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应当满足特种设备设计、施工、使用和检验、检测的需要,并不得影响特种设备安全。

第十一条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发现因生产原因造成特种设备存在危及安全的同一性缺陷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已经生产的,不得交付使用;已经交付使用的,应当立即通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停止使用,并主动召回。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发现特种设备存在危及安全缺陷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特种设备生产单位。

第十二条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的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将拟进行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情况书面告知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县(市、区)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第十三条特种设备销售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进货验收制度,验明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以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对已经办理使用登记的特种设备,还应当验明使用登记证明或者使用登记变更证明。

特种设备销售单位应当建立销售记录制度,销售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特种设备的设计使用年限,无设计使用年限的不得少于十年。

第十四条特种设备出租单位出租特种设备时,应当提供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明、安全技术档案,并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说明;出租的特种设备配备作业人员的,还应当提供作业人员资格证明。

特种设备出租单位不得出租未取得许可生产的特种设备或者国家明令淘汰和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以及未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维护保养和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

第十五条进口的特种设备应当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并经检验合格;需要取得特种设备生产许可的,应当依法取得许可。

进口特种设备的,应当按照规定向省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履行告知义务。

第十六条建设工程的设计单位应当根据建筑物的用途、使用需求以及功能要求,对电梯安装、运行所涉及的建筑结构进行合理设计,提出电梯选型意见。

建设单位采购电梯的选型、配置应当与建筑结构、使用需求相适应,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标准,满足消防、无障碍通行等要求。

第三章使用第十七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建立完善岗位责任、隐患治理、应急救援等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操作规程,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电站锅炉、石油天然气管道、石油加工与化工成套装置使用单位,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充装单位,以及起重机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数量大于五十台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配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特种设备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第十八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采购、使用取得许可生产并经检验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

第十九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在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之日起三十日内,向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县(市、区)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使用登记;使用单位变更的,变更后的使用单位应当办理变更登记。

第二十条特种设备拟停用一年以上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自停用之日起三十日内,告知县(市、区)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重新启用的,应当经检验合格,并在启用前告知县(市、区)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第二十一条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修理价值,或者达到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报废条件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依法履行报废义务,采取必要措施消除该特种设备的使用功能,并向原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使用登记证书注销手续。

第二十二条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学校、幼儿园、医院、机场、车站、客运码头、商场、体育场馆、展览馆、公园等公众聚集场所的电梯应当配置使用监控系统。

鼓励其他场所的电梯配置使用监控系统。

第二十三条载运移动式压力容器的车辆、流动式起重机上道路行驶,应当依法经有关部门批准,并按照要求采取相关有效防护措施。

第二十四条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充装单位进行充装时,充装的介质品种、容量应当与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产品设计相符,并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充装安全追溯管理。

禁止对已经报废或者未经检验、检测以及经检验、检测不合格的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进行充装。

车用气瓶、非重复性充装气瓶和呼吸器用气瓶之外的气瓶充装单位,应当向县(市、区)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自有或者托管气瓶的使用登记。

第二十五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在氨制冷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使用场所配备氨气泄漏检测报警装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涉及的建设项目应当符合土地、规划、建设、消防、环境保护以及安全生产等有关规定。

氨制冷压力管道禁止通过人员密集场所。

第二十六条石油天然气管道、公用管道、工业管道及其配套安全设施的建设项目应当符合有关建设工程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并按照安全技术规范和相关标准进行设计、采购、施工、检验和检测。

石油天然气管道、公用管道、工业管道的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压力管道运行检查制度,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第二十七条电梯运营使用单位按照以下方式确定:(一)自行管理的,所有权人为电梯运营使用单位;(二)委托物业服务单位或者其他单位管理的,受委托方为电梯运营使用单位;(三)新安装电梯未移交给所有权人的,项目建设单位为电梯运营使用单位;(四)出租、出借配有电梯的场所的,出租、出借合同应当约定电梯运营使用单位;未约定的,出租、出借方为电梯运营使用单位。

未确定运营使用单位的电梯,不得投入使用。

第二十八条电梯运营使用单位负责电梯使用的日常管理、风险防范、应急处置等。

电梯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履行电梯的运行、维护保养、修理、更新、改造、检验、安全技术评估等管理职责,检查确认电梯显著位置的安全注意事项、检验标志以及使用标识、维护保养标识等,按照安全技术规范配备电梯安全管理人员。

医院提供给患者使用的电梯、速度大于2.5米/秒的旅游观光电梯以及其他需要由司机操作的电梯,应当配备电梯司机;医院、商场、车站、机场等公众聚集场所自动扶梯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紧急停止标识,并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的巡查人员。

第二十九条电梯运营使用单位应当确保电梯紧急报警装置有效使用,并与值班人员通讯畅通;不得在电梯轿厢、机房、井道内安装、放置与电梯运行无关的设施和物品。

第三十条电梯的维护保养应当由电梯制造单位或者依法取得许可的安装、改造、修理单位进行。

鼓励电梯运营使用单位选择电梯制造单位及其委托的依法取得许可的单位从事电梯维护保养。

禁止以恶意低价、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手段获取维护保养业务,降低维护保养质量,影响电梯安全。

第三十一条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对其维护保养的电梯安全性能负责。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建立电梯维护保养档案,实行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受理电梯故障报告;发现电梯存在事故隐患时,及时通知电梯运营使用单位,并提出处理建议。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制定救援预案,配备救援人员、装备,按照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定期进行救援演练。

第三十二条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在电梯所在地首次开展维护保养前,应当书面告知电梯所在地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电梯维护保养后,维护保养记录应当经电梯运营使用单位确认。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不得使用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和相关标准的材料、零部件,不得转包、分包维护保养业务。

第三十三条住宅电梯更新、改造、修理费用从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中列支,列支程序按照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的有关规定执行;未交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或者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交存不足的,由电梯所有权人承担。

第三十四条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对设备运行安全负责,每日投入使用前应当对设备进行试运行和例行安全检查,定期维护保养并记录;设备发生可能影响乘客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故障时,应当立即处置。

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停止使用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在显著位置公示。

第三十五条大型游乐设施所在场所的管理单位应当对大型游乐设施承担安全管理责任 ; 大型活动需要临时安装使用大型游乐设施的,主办方应当对其安装使用的大型游乐设施承担安全管理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