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
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1. 引言1.1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更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在当前新时代,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科技创新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
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高等教育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是培养创新人才、领军人才的主要途径。
只有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国家才能够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高等教育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
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主要动力,而高等教育则是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和基础。
高等教育还承担着传承和弘扬文化、培养社会精英的使命,为社会稳定和繁荣贡献力量。
1.2 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机构需要更好地融入国际教育体系,打破地域限制,提高国际竞争力。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求增加。
随着科技发展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高等教育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
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愈加广泛。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高等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交流平台,高校需要加大对数字化教学的支持和发展。
人才培养中需更多考虑社会需求。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因此高校需要更加关注社会需求,更新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
高校要更好适应科技发展要求。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对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未来科技发展的要求。
高等教育在新时代面临的新形势需要高校及时调整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科技发展的要求。
2. 正文2.1 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新形势之一。
中国的科技创新与高等教育发展
中国的科技创新与高等教育发展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一直以来都注重科技创新与高等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并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领导者之一。
本文将探讨中国科技创新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关系以及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影响。
一、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科技创新,一个国家可以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并在全球舞台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各国都在力求成为科技创新的中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中国的科技创新进展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并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来支持技术研发和创新。
中国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的科技政策和创新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和学术界加强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中国的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业和新材料等领域。
中国的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行业蓬勃发展,很多中国科技公司成为全球龙头企业。
中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前沿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此外,中国在航天、能源、核技术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也有不少科技创新成果。
三、高等教育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高等教育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
一个国家拥有强大的高等教育体系,能够培养出大量的科研人才和创新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撑。
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发展壮大。
中国有许多世界一流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在科研人员培养和科研成果产出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
中国的高等教育也注重与企业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四、科技创新对高等教育的要求科技创新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等教育需要适应科技创新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高等教育需要与科技创新密切结合,打破学科壁垒,促进跨学科交叉和合作研究。
高等教育还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吸引国际科研人才和学术资源。
五、未来展望中国的科技创新与高等教育发展前景广阔。
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诸多新的形势和挑战,这些形势不仅来自国内经济社会的变化,也来自国际竞争的压力。
如何应对这些新的形势和挑战,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进行探讨。
新时代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是来自国内经济社会的变化。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需求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这就要求高等教育要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
新型工业革命的兴起,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更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国际竞争的压力也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新挑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国际间的教育交流和竞争也日益激烈。
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都在积极调整和转型,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必须要适应国际化的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和学者来中国学习和合作。
我国高等教育也要更加开放和包容,吸纳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水平和影响力。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亟待改革。
要建立现代化的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改善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高等教育要更加注重创新和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我国高等教育要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高等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国家需要的各类人才,服务国家经济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要更加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新时代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是多方面的,来自国内外的各种因素都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创新与特色
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创新与特色[摘要]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同时也面临竞争和挑战。
只有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创新特色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对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要保持健康、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转变观念,明确定位,坚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办出自己的特色,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取得的成绩高等职业教育在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里,由无到有,由小到大,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急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成绩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和根本任务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对职业教育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方向、任务、措施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提出了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建立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问题。
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根据需要和条件由高等职业学校实施,或者由普通高等学校实施。
”1998年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真正办出特色。
”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明确: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是全面深化改革、品质提升、国际化发展、社会责任和拓展空间五大方面的挑战。
全面深化改革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
新时代背景下,市场化、国际化的压力不断增大,高校发展必须围绕创新驱动、质量提升、结构优化等方面深入推进改革。
教育行政机关的改革、高校管理制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应进一步推进,以应对教育发展和社会需求对高校的要求。
品质提升是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目标。
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品质,因此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成为目前高等教育中的重要课题。
高校应加强师资备优、教育教学设施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努力,加快发展教育信息化、校企合作、金融资助等途径,逐步加强双语教学、国际交流、实践教育等能力,推动学生创新创业,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
国际化发展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方向。
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应当在结构调整、人才培养、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推进国际化发展,拓宽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高校应通过开展国际教育、国际合作、海外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社会责任是高等教育所肩负的制度性和历史性的使命。
新时代下,高校应加强服务社会、回馈社会、承担国家战略的意识和责任感,加强与政府、产业、社会各界等的对接与合作,处理好科学研究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和品牌意识。
拓展空间是高等教育业在新时代下争夺优势的重要任务。
高等教育业应加强对经济、科技、社会等各个领域人才需求的调查研究,不断挖掘新兴市场领域,提升高等教育的品牌影响力,调整学科结构、专业设置,积极探索新兴学科、新兴专业。
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1. 引言1.1 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高等教育是培养国家科技创新人才和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主要途径,是促进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新时代中,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社会进步的使命。
高等教育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教育事业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
高等教育被寄予了更为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只有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加强人才培养,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为国家的长远发展贡献力量。
【总字数:216】1.2 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和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
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高等教育需要适应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高水平人才,为国家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新时代要求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随着科技进步的不断推动,高等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高等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需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不断创新和改革,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持。
【字数不足,继续补充内容】2. 正文2.1 高等教育普及率持续提升高等教育普及率持续提升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形势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对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高等教育的发展成为了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未来几年,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将呈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国内高校将加强与国际高校的合作,拓展国际学生招生渠道,提高国际学生比例,加强国际化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发展。
同时,国内高校也将积极参与国际性高等教育组织和科研合作,提高国际影响力。
二、高等教育创新能力将得到提升
高等教育将加强科研和实践基地建设,推动产学研结合,提高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
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将更加注重实践和创新,鼓励学生在校内外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三、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高等教育将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推动校地合作和校企合作,促进高校科研成果向地方经济社会转化,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四、高等教育信息化程度将不断提高
高等教育将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信息化水平,推动高校数字化转型,提高高校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
此外,高等教育也将加强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的普及率和质量。
总之,未来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将注重国际化、创新、服务地方和信息化等方面的发展,这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建国周年中国教育的进步与创新
建国周年中国教育的进步与创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这一天也被定为中国的建国日。
建国70年来,中国教育在承载着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望与需求的同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与创新。
本文将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三个方面探讨中国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一、高等教育的进步与创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建国后经历了蓬勃发展的历程。
从最初只有少数几所大学开始,到如今拥有众多的高等教育机构,覆盖全国各个地区。
高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投入,也离不开教育改革的努力。
首先,中国高等教育的学科设置日益丰富,满足了不同行业的需求。
在建国初期,高等教育主要集中在基础学科上,如文史哲、工科等。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高等教育学科也相应扩大和优化。
如今,工科、理科、经济学、管理学、医学等学科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为社会提供了更多复合型、专业化的人才。
其次,高校的教学方法也得到了更新和改善。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灌输。
而现如今,高校教学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入了更多的实践教学的环节,如实验课、实习和社会实践等。
学校也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最后,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近年来,中国高校加大了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与国际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
不少中国学生也选择去国外留学,丰富自己的学术背景和国际视野。
这一系列的努力,进一步提高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声誉和竞争力。
二、职业教育的进步与创新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社会对人力资源需求的不断提升,职业教育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中国的职业教育在不断推进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逐渐树立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和模式。
首先,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得到了提高。
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开设了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和课程。
中国式现代化与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与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与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近年来,中国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现代化需求和高等教育的改革挑战。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必须以自身独特的方式实现现代化,并推动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式现代化如何与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相结合,以适应中国独特的国情和时代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在中国的长期发展历程中,人民始终是核心价值观和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以保障人民的福祉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并将教育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
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级人才的责任。
因此,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
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始于20世纪90年代,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都进行了深刻的改革。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转变传统教育模式,强调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尤其是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得到了广泛推广。
通过开设创新创业类的专业课程和实践实习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同时,中国高校还积极推动与企业、社会等外部资源的合作,加强产学研结合,以促进创新创业的发展。
除了高等教育改革,中国式现代化还需要关注高等教育的质量和专业的发展。
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为了确保高等教育质量,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加强对高校的监管和评估,严格设置学位授权等。
此外,中国还大力推动学科专业的发展,注重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科和专业。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中国高校逐渐实现了与国际接轨的目标。
中国式现代化还要求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
中国面临着快速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对高级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高等教育必须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相结合,注重培养实用型人才。
为此,中国高校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我国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1. 现状: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
大学数量和课程专业数量也在增加。
中国有一些高水平的大学,如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等,被认为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然而,整体来说,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教育质量不均衡、师资力量不足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等问题。
2. 发展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高等教育也在持续发展和改革。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发展趋势:
- 国际化: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高等教育将更加注重与国际接轨,吸引更多
国际学生和教师来中国学习和工作。
同时,中国的大学也将加大对出国交流和合作的支持力度。
- 质量提升: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社会需求,高等教育将会更加注重培养质量和
创新能力。
大学将会加强教师培训和职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资源的分配公平性。
- 融合创新:高等教育将会更加注重跨学科和综合能力培养。
大学将鼓励学生在不同学科领
域之间进行交叉学习,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职业教育: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生会选择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
因此,未
来高等教育的发展将会更加注重技术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的来说,随着社会的快速变化和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将会朝着更加国际化、质量提升、融合创新和职业教育的方向发展。
同时,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也需要解决一些现有的问题,如教育资源不均衡和质量不稳定等。
因此,高等教育的发展还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位 , 干学科 在国际上 有重要 影响 和较强 的竞 争力 。如 : 若 哈 佛 大 学 的 法学 、 医学 , 坦 福 大 学 的 心 理 学 、 子 学 , 斯 电 剑 桥 大 学 的物 理 学 、 物 学 , 津 大 学 的 数 学 、 治 学 都 是 世 生 牛 政 界 一流 学科 。 总 之 . 科 建 设 不 单 在 某一 方 面 领 导 和 体 现 学 所在国家的政治建设 和经济建 设 . 且对 这个 国的 政治 、 而 经 济 、 学 、 术 、 化 、 育 乃 至 军 事 的 发 展 都 起 着 巨 大 科 技 文 教 的 推 动 作 用 , 时 也 为 人 类 的 进 步 作 出 重 要 贡 献 。六 是 国 同
些特 征呢?
一
前 共 有 l 学 院 , 读 各 种学 位 的 学 生 18万 多 名 . 自 3个 攻 . 来
于 全 球 10多 个 国 家 。 七是 有 杰 出 的 校 长 掌 舵 。八 是 拥 2
有 一 流 的 图 书 、 物 中 心 和 丰 富 的藏 馆 资 料 。 博
二 、 国 大 学 教 育 的 现 状 我
际 化 程 度 高 。 留学 生 比 例 一 般 在 2 % 左 右 。 哈 佛 大 学 目 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世 界 一 流 大 学 的特 征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要 走 在 世 界 前 列 , 须 放 眼 世 界 , 创 必 开 未来 , 习 世 界优 秀 教 育 成 果 。那 么 , 界 一 流 大 学 有 哪 学 世
是学 术 大师 汇 聚 , 研 成 果 卓 著 , 是研 究 性 大 学 , 科 都
学 术 声誉 好 , 师 素 质 高 。 世 界 一 流 大 学 是 探 索 、 决 国 教 解
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作为拥有超过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的高等教育在过去几十年中发展迅速,并已成为全球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一部分。
然而,中国高等教育在近年来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分析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探讨如何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历史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8年,当时的中国清政府设立了京师大学堂,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奠定了基础。
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掌权后,高等教育经历了数次改革,逐步从传统文化的教育方式转向科学和技术的教育方式。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使高等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许多国外大学和高校进入中国,为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现状目前,中国有近3000所高校,超过3800万本科生和研究生在这些高校就读。
高等教育的覆盖面在不断扩大,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在质量控制、人才培养等方面。
另一方面,许多中国高校还存在诸如腐败现象、学术不端、招生作弊等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损害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声誉和信誉。
三、未来发展趋势1.注重教学质量中国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注重教学质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中国在人才培养上的需求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必须注重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应用能力,努力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2.推进国际化中国高等教育的另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是推进国际化。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正在朝着国际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中国高校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也在逐步提高。
未来,中国高等教育面临更大的机遇,必须要通过与国际高校的合作、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来提升中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3.拓展教育内容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高等教育还应该通过拓展教育内容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因为传统学科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和经济的需求,高等教育必须拓展教育内容,将包括工程、信息技术、管理、医学、艺术等多个领域的教育内容纳入到高等教育中。
试论高等教育中创新发展研究的重要性
力增大 ,并没有激发学生 的进取心 , 反 而使有些学生失去了信心 。
总之 ,面对高等教育 中出现的问题 ,我们 要采 取多种措施予 以解 决 。首先要加强基础道德教育。道德教育要从孩子抓起 ,等到上 大学 时 ,学生的基本道德 素质 已经形 成 ,再进行 教育 和改 变难 度要大 很
多 ,而且大学教 育其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培养人才 ,而不是道德 素质教 育 。其次 ,调整高等教育方 向。高等教育最根本的 目的是为社会 培养 人才 ,所以要从 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人 手 ,努力 把每
以使教育 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 使高校培养 出来的学生正是社会 所需要 的人才 。综上所述 ,我们应该着重注意 以下 四个方面 :
第 一,基础教育被忽略。教育就是要把 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 劳全 面发展 的综合性 、高素质性人 才。不 管是 哪个阶段 的教育 ,德育 始终 居于首位 ,如果德育没有做好 ,其 它教育就丧失 了基础 。而我们 目前 的基础教 育主要集 中在学 生的学 习上 ,更 确切 地说 是书本知 识 的学
临 着 更 多 的机 遇 和 挑 战 ,因 而 承 受更 大 的 心 理 压 力 和 冲突 。这 样 的 定
展?对 这些 问题 的回答 ,体现着基础 教育改革 的思路 ,影 响着 基础教 育改革的方向。要重新审视基础教育 ,做好学生 的德育教育工作 ,让
学生先学会做人 ,只有让学生先学会 了做人 ,然后才能要求他 们学会
习 ,忽略了学生其它素质的培养 ,学生的整体素质没有 得到提高。基
础教育学校教学什 么 知识?如何 教学 知识?如何 实现 学生 的全 面发
第四 ,就业压力 增大 。随 着高 校扩招 和 国家就 业分 配政 策的 调 整 ,大学生 的就业压力越来越 大。大学 生作 为具有较高智力 、较高 文 化 、较高 自尊的群体 ,通常有着不同于一般青年的抱负和追求 ,也 面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
一、现状分析1.高等教育规模扩大: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红利的逐渐释放,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高等教育阶段,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
2.教育质量存在差异:由于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一些学校为了应对人才需求的压力,降低了录取标准,导致一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与高等教育的要求不符。
3.高等教育结构亟待优化:目前,中国高等教育以理工科为主导,而文科、社科等学科发展相对滞后。
高等教育结构亟待优化。
4.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理论学习,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一定的挑战。
二、对策分析1.提高高教质量:加强高校内部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同时,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优化高教结构:加大对文科、社科等学科的投入,鼓励学校开设多元化的课程,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3.加强产学研合作: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实习机会。
4.推动终身教育:鼓励学校开设继续教育课程,提供学习机会给广大在职人员,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三、展望未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高等教育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国高等教育将能够更好地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起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中存在着规模扩大、质量差异、结构亟待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创新等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提高高教质量、优化高教结构、加强产学研合作以及推动终身教育。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未来,高等教育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技术创新与教育融合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技术创新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未来,技术与教育将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例如,远程教育将得到进一步发展,通过互联网和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智能化学习系统也将成为一种热门的趋势,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水平,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二、跨学科与终身学习未来,高等教育将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的能力。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单一学科的学习将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因此,高等教育将加强跨学科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具备多学科综合运用的能力。
同时,高等教育也将更加注重终身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不断学习和进修,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快速变化。
三、国际化与全球竞争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高等教育也将越来越注重国际化。
未来,高校将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和教师到中国学习与研究。
同时,中国高等教育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全球竞争力,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参与到全球的学术和科技创新中。
四、产学研结合与创新创业高等教育的未来将更加注重产学研结合和创新创业教育。
未来,高校将与企业和科研机构更加紧密地合作,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创业人才。
高等教育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创新创业的教育和培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五、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未来,高等教育不仅仅注重知识传授和专业能力培养,还将更加注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高校将倡导学生积极关注社会问题,传递正能量,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高等教育也将注重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全方位的辅导和支持,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情商。
总结而言,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将是技术创新与教育融合、跨学科与终身学习、国际化与全球竞争、产学研结合与创新创业、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
中国高等教育的新趋势
中国高等教育的新趋势随着中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高等教育在中国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高等教育一直在努力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化。
如今,中国高等教育正朝着新的趋势发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一、多样化的学科设置中国高等教育的一大新趋势是学科设置的多样化。
过去,中国的高校主要集中在传统门类的学科上,如文学、工程和医学等。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兴学科的兴起和发展正在改变这一局面。
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开设新的学科,如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环境科学等,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这种多样化的学科设置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并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二、国际化的教育环境与全球化的趋势相一致,中国高等教育也在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与国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交流项目和双学位课程。
这种国际化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学生们可以在国内外的高校中学习,接触不同的文化和教育理念,增加他们的全球视野和交际能力。
三、创新创业教育的兴起创新和创业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热门话题。
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学生们将学习如何发展创新思维、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
许多高校还设立了创新创业中心,提供创业培训和资源支持,帮助学生实现创业梦想。
这种创新创业教育的兴起有助于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在线教育的普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在线教育正在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新趋势。
许多高校开始提供在线课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随时随地获取知识。
这种灵活的学习方式使得高等教育更加普及和可及,有助于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在线教育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结:中国高等教育正朝着多样化、国际化、创新创业和在线教育的方向发展。
这些新趋势使得中国高等教育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化。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和推动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与新需求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与新需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开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需求和挑战。
本文将从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新需求两个方面,对这些变化进行探讨。
一、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1. 大众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从高度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转型,每年新招生人数和毕业人数都在不断增加。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本科在校生规模已经达到了4047.8万人,研究生在校生规模也接近了300万。
这种大众化趋势意味着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享受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2. 多样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
传统的学科和专业无法满足每个人的需求,因此高校开始推出更多种类的学科和课程,比如跨学科、综合性课程、MOOC等。
除此之外,高校也开始在教学形式上进行改革,如采用翻转课堂、在线教学、远程教育等新的教学方法。
3. 国际化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也是未来的重要趋势之一。
中国正在走向国际舞台,随之高等教育也在国际化方面迅速发展。
吸引国际学生和教师,与国际高校合作开展联合培养等活动已经成为许多高校的主要任务。
除此之外,高校还开始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技术,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4. 创新性创新性是高等教育的另一个重要趋势。
在高速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域中,高等教育需要具备开展创新性的技术开发和研究的能力。
这就需要高校在科研能力、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以满足社会对技术创新人才的需求。
二、新需求1. 职业化需求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强调职业化的教育和专业培训。
而高等教育正是一个人职业生涯中非常关键的阶段,因此职业化需求也开始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需求之一。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高校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导师、开展实践性教育等多种方式,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 个性化需求随着社会多样化需求的出现,人们对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随着对高等教育需求的不断提高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多样化、全球化和开放化的发展趋势。
以下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些趋势:1. 多样化的课程设置: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高校将不再只关注基础学科,而是更加注重专业设置的多样性。
不仅将加强基础学科教育,还将开设更多与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
2. 国际化的教学模式: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高校将积极引进国际教育模式,提供与国际接轨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此外,高校也将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项目,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3. 科研创新的重视:科研创新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未来,中国高校将更加重视科研创新,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4. 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中国高校将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引进优秀教师的力度,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5. 强调综合素质教育:高校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6. 加强校企合作:高校将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发展。
培养学生具备适应市场需求的实践能力,增加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7. 加强社会服务功能:高校将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通过提供社区教育、继续教育等服务,高校将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
总而言之,中国高等教育将朝着多样化、国际化和开放化的方向发展。
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加强科研创新、提高教师素质等,中国高等教育将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能力,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等教育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当代社会,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培养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
本文将分析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并展望其未来的趋势。
一、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1. 大规模普及与过去相比,如今的高等教育呈现出了大规模普及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国家将高等教育列入国家发展的重要议程。
政府们投入大量资源来提升高等教育的普及率。
同时,社会上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演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高等教育,将其作为提升社会地位和职业发展的关键。
2. 多元化的学习方式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的学习方式也日趋多元化。
线上学习平台的兴起使得学习变得更加灵活和便捷。
学生们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学习,从而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职业竞争力。
同时,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高等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专业技术和知识,更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团队合作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
因此,高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二、高等教育的未来趋势1. 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未来的高等教育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研究。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领域之间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
解决复杂问题需要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因此,高等教育将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在不同领域中获得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2. 国际化教育的推进未来的高等教育将更加注重国际化教育,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学生。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合作和交流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趋势。
高等教育机构将与各国合作,提供更多的国际化课程和交流项目,使学生能够获得与国际接轨的教育经验。
3. 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未来的高等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国的科技创新与高等教育发展
中国的科技创新与高等教育发展中国的科技创新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尤其是在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下,科技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就中国的科技创新以及高等教育发展这两个方面进行综述,并探讨二者之间的互动与促进作用。
一、科技创新的现状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科技创新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技术方面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
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一些创新成果更是引领了全球科技潮流。
二、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变。
随着国家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高等教育得到了逐步加强和改革。
中国的高校数量大幅增加,而且在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高等教育机构不仅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优秀的研究环境和条件,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科技创新机会和平台。
三、科技创新与高等教育的互动与促进科技创新与高等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相互促进着彼此的发展。
高等教育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培养了大量的科研人才。
同时,科技创新也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其更加紧密地与实际需求相结合。
高等教育机构与科技企业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密切,共同推动了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和应用。
四、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虽然中国的科技创新与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科技创新需要更多的创新资源和资金支持;另一方面,高校之间的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亟待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为了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与高等教育的发展,我们应该加强政策引导,加大对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建立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创新环境。
总结中国的科技创新与高等教育发展相互促进,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面对未来的挑战,我们应该充分利用高等教育的优势和科技创新的潜力,加强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为科技创新与高等教育的融合发展提供更好的机遇和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商管理一班 040320110054 黎秀珍
论中国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
人类进入21世纪后,在科技日新月异带动社会转型、知识对财富的创造和积累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工业经济逐渐过渡为知识经济的形势下,担负创造和传播知识任务的高等教育的地位更为突出,高等教育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生活质量以及个人成长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更为明显,高等教育正在从象牙塔走向经济社会建设和个人生活的中心,在国家创新中成为重要基础和引领力量。
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还需要一个完善的过程。
一、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变革的环境和政策
1.高等教育管理理念的变革对高等教育管理实践的影响
伴随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也将进一步增加。
由于入学人数的增加,大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特别是生源的类型和层次将更趋复杂化。
因此,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理念就是,努力汲取世界高等教育管理的共同经验,并实现中国式的转变与创造,在社会发展所迎来的新的战略机遇面前,深入理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认真思考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积极应对全球性经济危机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困境与机遇,这是高等教育管理实践的责任与使命。
2.时代的变迁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提出的挑战
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指出:“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高等教育不仅在数量上有明显的增长,而且在高等教育的观念、教学内容和形式、
学术标准、办学模式、招生和聘请教师的政策与方法等方面,都会发生一些质的变化。
”特别是在国际性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上应着力考虑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
从各国社会经济发展史来看,随着经济和社会改革而引起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劳动力转移问题,都是不可避免的。
我国目前正面临着由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而引起的严重的
下岗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国际性金融危机对人才的需求是要使学校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素质等,更贴近实践的需要。
因此,对以人才培养为核心职能的高校而言,如何培养人才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革也要围绕这一主题,从而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3.大学的使命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变革的诉求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富于批判精神是大学的使命,1998年10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发表《世界高等教育宣言》,强调保护和发展高等教育的批判功能,“高等教育机构及其师生员工应该通过各种活动中的伦理、科学和智力方面的训练……通过对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趋势的跟踪分析,强化他们的批判功能和前瞻功能,为社会提供一个预见、警报和预防的中心”。
现代的大学和大学人应强化这一使命。
而20世纪以来,受国家主义教育哲学的影响,作为“国家主义教育”,高等教育的社会独立性和批判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11]。
蕴藏在高等院校中的智力优势还远未得到充分发挥。
同时,充分发挥高校的科技创新优势,已成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
产业化,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赋予现代大学不可推卸的重任。
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现代大学的根本任务,而要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关键。
4.高等教育国际化潮流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变革的挑战
当今时代是一个国际化的时代,高等教育引领了国际化的潮流。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不仅改变了高等教育的格局,也在改变高等教育的构成与功能。
在这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大潮中,中国成为中心之一。
目前,我国赴国外留学人员达到世界之最,许多国家高度重视吸引中国学生留学,很多外国大学试图在我国开展合作办学,中国也努力吸引国外学生来华学习。
我国的高等教育注重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办学和管理的经验,试图在高等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做到与“国际接轨”。
我们也要有清醒的认识: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大潮中,与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与很多国家的高等教育交流并不是在一个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们处于弱势地位。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变革的策略还要根据本国的国情和大学文化传统
二、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
1.更加注重教育质量提高
2006年国务院做出了“高等教育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重大决策。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把发展高等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来。
适当控制高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
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要求,也是对广大学生和家长负责的表现。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校风学风和制度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
要开放高等教育市场,实行多渠道投资,多种所有制形式,多元化办学,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高等教育的积极性,从根本上缓解办学经费严重不足的压力,改变政府独家办学、直接管理的模式,促进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推进教育与经济的有机结合,使高校真正拥有办学自主权,在公平有序的竞争中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挑战,不断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推动生产力发展,并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
通过高质量的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和造就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素质人才。
2.在张扬技术理想的同时,弘扬人文精神
在社会现代化和世俗化的过程中,“大学不容置疑地成为社会的知识工厂和思想库,成为科技进步的‘孵化器’和社会进步的‘加速器’,由社会边缘的‘象牙塔’成为现代社会的‘轴心机构’”。
大学的市场化对学生的专业选择、课程选择、就业选择和人生道路选择都产生重大影响,导致大学正在从传统的学院精神向经济理性主义和新管理主义意识转化。
当前大学管理范式的主要特点是强有力的行政主管控制气氛和市场优先的战略选择,行政管理者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商业价值和实践,像管理企业那样管理大学。
而大学及大学人也承担
着为人类了解自身的文化、认识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及为探索不同文化之间的相处之道提供知识和见解的使命。
从中国教育的历史和现实来看,教育不可能完全脱离功利价值,但是,教育的理想性使得教育的人文精神指导地位不容侵犯。
中国教育的希望是如何在功利主义价值观肆虐的时代,高扬人文主义的理性精神,在二者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以寻求微妙的平衡。
在管理体制改革中,为了使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使一部分有条件的高校学科更加综合化,国家通过合并调整高校格局,改变了我国单科性高校过多,缺少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大学的问题,同时,加强对高等学校的分类指导改造,提高高校的办学效益,促进高校布局结构的调整。
大学要按学术发展的规律、遵循学术道德来建设,从而为国家的整体利益和人类的共同利益服务。
3.辐射和推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高等学校,特别是高水平大学提供拔尖人才及科技的能力对城市发展起到了牵引作用,在美国,有斯坦福大学周边的“硅谷”、以麻省理工为依托的波士顿128公路,以及位于杜克大学、北卡州立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之间的北卡三角研究园;还有英国的剑桥科学城、法国的索非亚科技园、俄罗斯西伯利亚科学城、日本的筑波科技城等。
这些以大学为人才和技术支撑的高科技园区,在全球范围内引领和推动了知识经济时代的迅速到来。
我国大学也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共享的丰富经验,整合多种社会资源,实现教科研一体化的管理运行,为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建立在不断改革、不断探索的基础之上的。
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跨越式的改革,以思想观念的更新为先导,以教育管理体制和资源配置方式变革为其实践的核心内容,是一个尚待拓宽和不断深化的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