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意思

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意思

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意思1. 原文。

-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 解析。

- “迟日江山丽”:“迟日”就是春日,因为春天的太阳比冬天升得晚,落得早,感觉它比较“懒”,所以叫迟日。

春天到了,江山看上去特别美丽。

你想啊,冬天的时候,到处都是灰蒙蒙、冷飕飕的,一到春天,就像被魔法棒点了一下,山变绿了,水变清了,整个世界都变得五颜六色的,特别好看。

- “春风花草香”:春风一吹,那些花呀草呀的香味就飘过来了。

就像我们走进一个大花园,各种花香混在一起,再加上小草清新的味道,那股香气直往鼻子里钻,可舒服了。

- “泥融飞燕子”:春天的时候,泥土变得松软了。

为什么呢?因为春天暖和了,冰雪融化了,泥土里有了水分,就像面团被揉软了一样。

这时候燕子就可以轻松地在泥里啄泥筑巢了,它们在空中飞来飞去,可欢快了。

- “沙暖睡鸳鸯”:沙滩被太阳晒得暖乎乎的,鸳鸯就趴在上面睡觉。

鸳鸯是一种很恩爱的鸟,它们成双成对的。

你看,它们在暖和的沙滩上,舒舒服服地休息,就像我们在温暖的午后,找个舒服的地方打个盹儿一样。

1. 原文。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 解析。

- “竹外桃花三两枝”:竹林外面,稀稀拉拉地开着几枝桃花。

竹子是那种翠绿翠绿的,桃花是粉粉嫩嫩的,这两种颜色搭配在一起,就像一幅漂亮的画。

桃花开得不多,就三两枝,感觉像是春天刚刚露出一点小脸蛋,有点害羞,先开几朵探探路。

- “春江水暖鸭先知”:江水开始变暖了,谁最先知道呢?是鸭子呀。

鸭子整天在江水里游来游去,江水一有一点暖和的变化,它们的小脚蹼就能感觉到。

就像我们把手伸进水里,能感觉到水是冷是热一样,鸭子就是江水温度的小探测器呢。

- “蒌蒿满地芦芽短”:地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开始冒出短短的新芽。

蒌蒿和芦苇都是江边常见的植物,春天一到,它们就像被叫醒了一样,开始生长。

蒌蒿长得满地都是,芦苇芽还很短,就像一个个小尖脑袋从土里钻出来。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及日积月累(注释、译文)(2)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及日积月累(注释、译文)(2)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及日积月累(注释、译文)(2)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与日积月累(注释、译文)第1课古诗三首(第2-3页)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迟日:春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变湿软。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惠崇是北宋名僧,能诗善画。

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春江晚景》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一种肉味鲜美的鱼,有毒性。

上:指逆江而上。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地名,今浙江衢州一带。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又。

阴:树荫。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译文: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间小路。

山路上古树苍翠,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日积月累(第14页)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注释: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小学三年级下必背古诗词(非常赞,带译文,部分难读难认字有拼音标注)

小学三年级下必背古诗词(非常赞,带译文,部分难读难认字有拼音标注)
蒌蒿满地芦芽短,
tún
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 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 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三衢道中 zēng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jiǎn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xiōng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bèi 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zhū 萸yú 少一人。
译: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就便加倍思亲。 遥想家乡的亲人们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时唯独少我一个亲人。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tú sū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tóng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 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 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hún 。 借问酒jiǔ 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 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 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 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忆江南
(唐)白居易 ān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译: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 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及日积月累(注释、译文) (2)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及日积月累(注释、译文) (2)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与日积月累(注释、译文)第1课古诗三首(第2-3页)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迟日:春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变湿软。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惠崇是北宋名僧,能诗善画。

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春江晚景》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一种肉味鲜美的鱼,有毒性。

上:指逆江而上。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地名,今浙江衢州一带。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又。

阴:树荫。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译文: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间小路。

山路上古树苍翠,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日积月累(第14页)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注释: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三年级下册所有古诗12首

三年级下册所有古诗12首

三年级下册所有古诗12首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解析:这首诗就像一幅画一样。

“迟日江山丽”,说的是春天来了,白天变长了,江山特别美丽。

“春风花草香”,春风一吹呀,花草的香味都飘过来了,好像我们都能闻到那股子清新的香气呢。

你看那“泥融飞燕子”,泥土变得软软的,燕子就欢快地飞来飞去,忙着衔泥做窝。

“沙暖睡鸳鸯”,沙滩暖暖的,鸳鸯在上面舒服地睡觉,这画面多温馨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赏析:诗人可真聪明,他看惠崇和尚画的画就能写出这么棒的诗。

“竹外桃花三两枝”,竹林外面有几枝桃花,一下就把春天那种刚刚到来的感觉写出来了。

“春江水暖鸭先知”就更有趣了,江水变暖了,鸭子最先知道,它们肯定在水里游得可高兴了。

“蒌蒿满地芦芽短”,地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冒出了短短的芽儿。

最后说“正是河豚欲上时”,虽然我们看不到河豚,但能想象到这个时候河豚也顺着江水要游上来了,感觉整个画面都动起来了。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解析:“梅子黄时日日晴”,梅子成熟的时候,本来是多雨的季节,可这儿天天都是晴天,这多让人惊喜呀。

“小溪泛尽却山行”,坐着小船沿着小溪走,到了尽头就改走山路了。

“绿阴不减来时路”,路上的绿树成荫,和来的时候一样茂密呢。

“添得黄鹂四五声”,突然还听到了黄鹂鸟叫了几声,就像给这趟旅程加了点音乐,特别有乐趣。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桃。

赏析:过年的时候读这首诗再合适不过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鞭炮噼里啪啦响,旧的一年就过去了。

“春风送暖入屠苏”,春风把温暖送来了,人们喝着屠苏酒。

“千门万户曈曈日”,每家每户都被太阳照得亮亮堂堂的。

“总把新桃换旧桃”,大家都把旧的桃符换成新的,这就是新年的新气象呀,充满了希望和欢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全册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及译文集

全册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及译文集

全册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及译文集1.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___ at the front of the bed, as if it were frost on the ground.I raise my head to gaze at the moon, and lower it to think of my hometown.2.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The white sun sets behind the mountain, the Yellow River flows into the sea.To ___ miles, I will ascend to another level of the tower.3.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___ at the front of the bed, as if it were frost on the ground.I raise my head to gaze at the moon, and lower it to think of my hometown.4.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The white sun sets behind the mountain, the Yellow River flowsinto the sea.To ___ miles, I will ascend to another level of the tower.以上为部分古诗及其译文,全册共收录了更多精彩的古诗作品。

请您阅读本文档以深入了解。

三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必背20首

三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必背20首

三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必背20首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解析:这首诗把柳树比作一个经过精心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女。

你看,“碧玉妆成一树高”,就好像这柳树是用碧玉装扮起来的,多好看呀。

“万条垂下绿丝绦”,那些柳条就像绿色的丝带一样垂下来,随风飘舞。

后面诗人好奇这么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像剪刀一样的二月春风呀,很有趣地把春风的作用形象地表达出来了。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赏析:诗人在一个美好的日子到泗水河边去寻找美景。

“无边光景一时新”,到处都是焕然一新的景象呢。

只要稍微留意就能感觉到春风的吹拂,因为到处都是万紫千红的,这就是春天的样子啦。

这首诗写得很有画面感,让人一读就仿佛能看到那一片繁花似锦的春景。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解析:七夕节的时候,大家都抬头望着天空。

因为传说中牛郎织女会在这天渡过银河相会呢。

而人间的家家户户都在对着秋月乞巧,希望自己能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那得穿多少条红丝线呀,这就表现出大家对乞巧这件事的重视。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赏析:在一个房间里,云母屏风上映着深深的烛影。

银河渐渐消失,晨星也慢慢沉下去了。

这时候诗人就想到了嫦娥,说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结果只能在碧海青天之中,每个夜晚都很孤独寂寞呢。

诗人通过描写嫦娥的孤独,也可能是在表达自己的某种孤独或者对一些事情的感慨。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解析:这是一首很感人的诗。

母亲手里拿着针线,给即将远行的儿子缝衣服。

缝得特别细密,为什么呢?因为母亲担心儿子很久都不回来。

最后诗人说,谁说像小草一样的子女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天阳光一样伟大的母爱呢?这就把母爱的深沉和伟大以及子女难以报答母爱的那种情感都表达出来了。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课后作业: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写了古代春节挂桃符的风俗。太阳放出初升时的光亮,千家万户在晨光中换上了新的桃符。在 这样温暖而光明的景象中,在换桃符的过程中,人们的喜悦心情就被烘托出来了。
王安石写这首诗时刚刚担任宰相,并开始实行变法。所以诗中所写的欢快而热烈的新年景象,也正是王安石踌躇 满志的心态的体现。
清 明①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在十七岁时所作。中国的传统节日往往是和亲人团聚的时刻,但这一年的重阳节,年轻的王维是在他乡度过 的。在这首诗中,他抒发了在他乡的孤独感和对亲人的思念。 “异”这个字的意思是“不一样”。“异乡”是说诗人觉得他所处之地和他的家乡很不一样。风景不一样,口音不一样,风俗不一 样。这种“不一样”让诗人强烈地体会到自己是个“外来人”。“异客”这个词更加精彩,意思是诗人感到自己和身边来来往往的 人都“不一样”。此地的人们各自都有亲人朋友,各自都有圆满生活,但是诗人却没有。他无法融入他们的生活。“异乡”而 又“异客”,这无疑强化了诗人的孤独感。 因为这种孤独,诗人格外地想念家乡的亲人。但他并没有直说。他只是做出了一个想象。他知道此时的兄弟们一定已经插 着茱萸在登高了,但是唯独少了他一个人。而往年在家的时候,他一定是和兄弟们一起登高的。他对兄弟的想念,和兄弟 对他的想念,就都在诗的后两句中了。
古诗三首
三年级下册-语文
《元日》 《清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元 日①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②。 千 门 万 户 曈 曈③日 ,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④。
注释
① [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 ② [屠苏]这里指一种酒,根据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及日积月累(注释、译文)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及日积月累(注释、译文)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及日积月累(注释、译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及日积月累(注释、译文)在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古代的诗歌,这些诗歌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审美意识。

今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些古诗,并给出相应的注释和译文。

1.《春晓》杜牧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春天的早晨,人们因为睡得太沉,没有察觉到天亮了。

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清脆啼鸣声。

昨晚的风雨声还在耳边萦绕,花儿掉落的声音告诉我们,春天转眼间过去了多少。

译文:春天的早晨,沉睡不知天已亮,四处都是鸟鸣声。

夜来的风雨声,花儿纷纷落下,这一切又预示着春天即将过去。

2.《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床前明亮的月光,好像是地上的霜。

抬起头望着那明亮的月亮,不禁会低下头来思念故乡。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疑似地上铺满了白霜。

抬头望着那明亮的月亮,又不禁低下头来怀念故乡。

3.《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白天因为太阳的西沉而结束,黄河的水流入大海。

如果想要看得更远,就要再往上走一层楼。

译文:白天的阳光渐渐退去,黄河的水流向大海。

如果想要远眺万里山河美景,就要继续向上攀登一层楼。

4.《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鹅,鹅,鹅,它们的脖子弯成了天空的形状,高声歌唱。

它们的白羽毛漂浮在绿色的水中,红色的脚掌轻轻拨动着清澈的波浪。

译文:鹅,鹅,鹅,曲颈向天唱歌。

白色的羽毛在清澈的水上漂浮,红色的脚掌轻拨着水波。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我们不仅能欣赏到古代文人的才华,还能感受到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同时,注释和译文的提供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注释和译文是对古诗的解释,它们使得诗歌的意义更加清晰明了。

注释可以解释一些古代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古诗的内涵。

三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及译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及译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及译文《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在夜晚,床前的月光明亮,让人误以为地上铺满了霜。

抬头看向明亮的月亮,不禁低头沉思,思念起远方的家乡。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春天的早晨,人们沉浸在甜美的睡眠中,不自觉地就到了早晨,四周都是鸟儿的啼叫声。

昨夜的风雨声中,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吹落。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阳光照耀着香炉峰,升起了紫色的烟雾,远远地望去,瀑布像挂在前面的河流上。

水流飞泻而下,高达三千尺,让人怀疑是不是银河从天上倾泻下来。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一行白鹭飞上蓝天。

窗户映着西岭上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来自东吴的船只。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所有的山中鸟儿都已经飞走,所有的小路上都看不见人的踪迹。

只有一位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垂钓。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太阳依偎着山峦落下,黄河滚滚流入大海。

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就要登上更高的楼层。

《悯农》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春天种下一粒种子,秋天就能收获成千上万的粮食。

虽然四海之内没有闲置的土地,但农民们仍然面临着饥饿的困境。

《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天门山被楚江一分为二,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去,到了这里又折回。

两岸的青山相对而出,远处的孤帆在夕阳下缓缓驶来。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爱的母亲手中拿着线,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缝制衣物。

临行前密密地缝制,担心孩子迟迟不能归来。

小学三年级必背古诗词注释及译文

小学三年级必背古诗词注释及译文

【导语】诗词是中⽂独有的⼀种⽂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诗按⾳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律⾓度来划分的。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必背古诗词注释及译⽂》,希望帮助到您。

⼩学三年级必背古诗词注释及译⽂篇⼀ 1、绝句 南宋志南 古⽊阴中系(jì)短篷,杖藜(lí)扶我过桥东。

沾⾐欲湿杏花⾬,吹⾯不寒杨柳风。

注释: 短篷——⼩船。

篷是船帆。

船的代称。

杖藜——"藜杖"的倒⽂。

藜是⼀年⽣草本植物,茎杆直⽴,长⽼了可做拐杖。

译⽂: 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船,拄着藜仗,慢慢⾛过桥,向东⽽去。

阳春三⽉,杏花开放,绵绵细⾬像故意要粘湿我的⾐裳似的,下个不停。

轻轻吹拂⼈⾯的,带着杨柳清新⽓息的暖风另⼈陶醉。

2、秋词 唐刘禹锡 ⾃古逢秋悲寂寥,我⾔秋⽇胜春朝。

晴空⼀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释: “⾃古”和“逢”,极⾔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我⾔”,直抒胸臆,态度鲜明。

“秋⽇胜春朝”,⽤对⽐⼿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那万物萌⽣,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筹,这是对⾃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否定。

“排”,推,这⾥是冲的意思。

这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动地勾勒了⼀幅壮美的画⾯。

译⽂: ⾃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晴空,⼀只鹤凌云⽽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3、乌⾐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巷⼝⼣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寻常百姓家。

注释: 乌⾐巷:在今南京市东南,在⽂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

由于当时禁军⾝着⿊⾊军服,故此地俗语称乌⾐巷。

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家族,都居住在乌⾐巷,⼈称其⼦弟为“乌⾐郎”。

⼊唐后,乌⾐巷沦为废墟。

现为民间⼯艺品的汇集之地。

朱雀桥:今江苏省江宁县,横跨淮河。

译⽂: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巷⼝断壁残垣正是⼣阳西斜。

【2020部编语文】3年级(下册)全册古诗+注释+译文

【2020部编语文】3年级(下册)全册古诗+注释+译文

(1)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2)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3)独怜:唯独喜欢。 (4)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5)深树:枝叶茂密的树。 (6)春潮:春天的潮汐。 (7)野渡:郊野的渡口。 (8)横:指随意飘浮。
古诗大意:
最 是 喜 爱 涧 边 生 长 的 幽 幽 野 草 ,还 有 那 树 丛 深 处 婉 转啼唱的黄鹂。 春 潮 不 断 上 涨 ,还 夹 带 着 密 密 细 雨 。荒 野 渡 口 无 人 , 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含义:
原 比 喻 希 图 不 经 过 努 力 而 得 到 成 功 的 侥 幸 心 理 。现 也 比 喻 死 守 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2)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 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3)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4)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 俗 ,大 年 初 一 全 家 合 饮 这 种 用 屠 苏 草 浸 泡 的 酒 ,以 驱 邪 避 瘟 疫 , 求得长寿。 (5)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6)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7)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 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1)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 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2)纷纷:形容多。 (3)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断 魂 :神 情 凄 迷 ,烦 闷 不 乐 。这 两 句 是 说 ,清 明 时 候 ,阴 雨 连 绵 ,飘 飘 洒 洒 下 个 不 停 ;如 此 天 气 ,如 此 节 日 ,路 上 行 人 情 绪 低落,神魂散乱。 (4)借问:请问。 (5)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古诗及日积月累(注释、译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古诗及日积月累(注释、译文)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与日积月累(注释、译文)第1课古诗三首(第2-3页)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迟日:春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变湿软。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惠崇是北宋名僧,能诗善画。

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春江晚景》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一种肉味鲜美的鱼,有毒性。

上:指逆江而上。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地名,今浙江衢州一带。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又。

阴:树荫。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译文: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间小路。

山路上古树苍翠,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日积月累(第14页)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注释: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及花开花谢(注释、译文)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及花开花谢(注释、译文)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及花
开花谢(注释、译文)
古诗: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注释:
- 鹤鸟飞翔的好景象,让登楼的人感叹。

- 在这里指黄河汇入渤海。

黄河因浊而黄,汇入海水后色泽逐渐淡化。

好比我们有时候原来很有朝气,后来没了激情。

-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语出南朝梁代文学家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深思熟虑,明辨笃行。

与群书仁人,修身齐家。

”此处表示不断追求进步,永不止步的精神。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注释:
- 明月在床前照耀,将地面照得银白色,让人怀疑地上结了霜。

- 看到明月高高悬挂在空中,会让人想起家乡的远方。

- 诗歌表达了人类千百年来对自然界的崇敬和向往。

花开花谢:
花开花谢,是自然规律。

生命有始有终,尽管往往令人不忍,
却也是生命的一种美。

如果认真品味,运用爱和智慧,从生命的角
度去看那花开花谢,想必必然会有收获。

三年级必背古诗含解词及译文

三年级必背古诗含解词及译文

1.鹿柴(zhài)【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释】 1. 鹿柴:地名。

柴,一作“寨”。

行军时在山上扎营,叫柴;别墅有篱落的,也叫柴。

2. 空:诗中为空寂、幽静之意。

3. 但:只。

4. 返景:夕阳返照的光。

景,日光。

【译文】幽静的山谷里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余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1.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3.之:往。

4.广陵:即扬州。

5.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6.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7.尽:消失。

8.唯见:只见。

9.天际:天边。

3.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作者简介】张继,唐朝诗人,生卒年不详。

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市)人。

公元七五三年考取进士,曾作过盐铁判官、检校祠部郎中,死于今江西南昌市。

他写有不少旅游诗。

有《张祠部诗集》传世。

【注释】枫桥:在今苏州市阊(chāng)门西七里地月落:月亮落下去了,乌鸦还在啼叫,霜雾露气笼罩着整个天宇姑苏二句的意思是说:姑苏城外寒山寺里半夜的钟声,传到了客船上。

姑苏城:今苏州市。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的枫桥镇。

夜半钟声:寺院里半夜有敲钟的定规。

4.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唐】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注释】(戴天山) 又名大康山、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

(不遇) 没有遇到(吠) 狗叫(带露浓) 挂满了露珠(树深) 树丛深处(霭) 云气(倚) 靠【译文】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带着露珠的桃花更加鲜艳。

树林深处,常见到麋鹿出没。

正午时来到溪边却听不见山寺的钟声。

全册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及翻译

全册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及翻译

全册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及翻译
古诗一:《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长悠悠,去年秋叶聚还散。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貌铁马冰轮。

古诗二:《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古诗三:《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诗四:《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古诗五:《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古诗六:《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古诗七:《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牵舟过淡荷。

独听横笛听鸣凤,人已去,楚管吹江雨。

古诗八:《朝天子·咏史》
何时归去,归去,十五从军征。

从军征,车轮灰尽马蹄轻。

不闻父母唤女声,出郭转蓬乘风行。

古诗九:《子夜歌》
小星星,你亮堂,
照照我,我上床。

床头掏两个耳朵,
听听爸爸现手机。

古诗十:《竹石》
老僧把问山僧说,山僧乃指法华经。

尘世多幻相纷乱,随缘应。

今古往来谁不死?
以上是全册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的十首古诗及翻译,希望对您有帮助。

三年级下册课外必背古诗

三年级下册课外必背古诗

三年级下册课外必背古诗1. 原文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 注释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3. 赏析这首诗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

前两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后两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描写了燕子翩飞的动态,又刻画了鸳鸯慵睡的静态,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1. 原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 注释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3.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

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

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

次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

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

“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而鸭子却最先感知到了江水温度的回升。

第三句“蒌蒿满地芦芽短”,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

末句“正是河豚欲上时”,画面虽未描写河豚的动向,但诗人却从蒌蒿丛生、芦苇吐芽推测而知“河豚欲上”,从而画出海豚在春江水发时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得出的虚境补充了实境。

1. 原文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2. 注释三衢(qú):山名,在今浙江衢州境内。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及日积月累(注释、译文)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及日积月累(注释、译文)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与日积月累(注释、译文)第1课古诗三首(第2-3页)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迟日:春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变湿软。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惠崇是北宋名僧,能诗善画。

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春江晚景》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一种肉味鲜美的鱼,有毒性。

上:指逆江而上。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地名,今浙江衢州一带。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又。

阴:树荫。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译文: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间小路。

山路上古树苍翠,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日积月累(第14页)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注释: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语文: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及日积月累(注释、译文)

语文: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及日积月累(注释、译文)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与日积月累(注释、译文)第1课古诗三首(第2-3页)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迟日:春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变湿软。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惠崇是北宋名僧,能诗善画。

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春江晚景》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一种肉味鲜美的鱼,有毒性。

上:指逆江而上。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地名,今浙江衢州一带。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又。

阴:树荫。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译文: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间小路。

山路上古树苍翠,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日积月累(第14页)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注释: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三年级语文下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

三年级语文下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

三年级语文下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一)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注释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赏析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

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创作背景这组五言绝句是诗人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作于公元764年(广德二年)暮春,当时杜甫在成都的草堂。

(二)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注释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赏析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

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晓景》,现已无从考证。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创作背景《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下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一)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注释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赏析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

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创作背景这组五言绝句是诗人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作于公元764年(广德二年)暮春,当时杜甫在成都的草堂。

(二)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注释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赏析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

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晓景》,现已无从考证。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创作背景《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三)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注释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绿阴:苍绿的树阴。

阴,树阴。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鉴赏这是一首纪行诗,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

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

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

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

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

“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四)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译文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悉。

春天的时候,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注释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谙(ān):熟悉。

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鉴赏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人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创作背景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此词在公元837年(唐文宗开成二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五)守株待兔《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译文宋国有个种地的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他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现在居然想要用先王的治国政策,来管理当今的百姓,也是和守株待兔一样的行为啊!注释株:树桩。

走:跑。

触:撞到。

折:折断。

因:于是,就。

释:放,放下。

耒(lěi):一种农具。

冀:希望。

复:又,再。

得:得到。

身:自己。

为:被,表被动。

欲:想用。

(六)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

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赏析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

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王安石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

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宋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

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同年新年,王安石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七)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注释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

赏析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

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

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

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

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创作背景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

《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

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注释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

忆:想念。

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市),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佳节:美好的节日。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

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赏析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

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

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

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

这种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创作背景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写下。

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九)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

春潮夹带着暮雨流的湍急,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注释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⑵独怜:唯独喜欢。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幽,一作“芳”。

生:一作“行”。

⑶深树:枝叶茂密的树。

深,《才调集》作“远”。

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⑷春潮:春天的潮汐。

⑸野渡:郊野的渡口。

横:指随意飘浮。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创作背景一般认为这首诗是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

作者非常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小诗。

(十)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放。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惋惜,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注释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尽:指花凋谢了。

山寺:指大林寺。

始:才;刚刚。

长恨:常常惋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