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钻研教材解决实际问题
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整体结构(精选5篇)

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整体结构(精选5篇)第一篇: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整体结构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整体结构深入钻研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把握课文的整体结构,才有可能从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辩证关系出发,把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确定一个质与量统一的整体性的教学目的;才有可能设计出恰当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推进教学过程,使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精神落实到每篇教材的教学中,教材才真正地发挥“凭借”作用。
怎样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整体结构呢?一、粗读课文,从课题与课文内容的联系中把握课文的主要线索,获得对课文整体的初步印象。
粗读是指从课文整体内容着眼的速读,不用字斟句酌。
粗读的要求是把握课文的主要线索,获得对课文整体的初步印象。
主要线索是指能把文中其它线索统一起来,把课文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统一起来的线索。
它既体现了课文所叙述事物的外部联系,也体现了反映作者认识和感情发展变化的过程。
对课文的整体的初步印象包括对课文主要线索及大致内容的了解,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直觉领悟。
要通过粗读达到上述要求,关键是抓课题和课文的联系。
因为题目总是从一个侧面透发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主要线索的一个组成部分。
分析题目,根据题目提示的线索阅读课文,有利于把握主线。
例如《小珊迪》这个题目就从主要人物角度提供了线索。
带着“课文写了小珊迪的什么事”的问题粗读,就能了解到课文写的是生活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小珊迪卖火柴的事。
而且了解了这件事的大概内容,对小珊迪的美好品质就有了初步的领悟。
又如《苦柚》是从物这个角度提供线索的。
课文是写苦柚的,还是写与苦柚有关的事呢?带着这个问题粗读之后就知道,课文主要写的是一个小姑娘卖苦柚给一位老华侨的事,并对小姑娘的品德有了初步感受。
二、细读课文,在整体印象的制约下,围绕主要线索把课文划分为几个部分,把握课文的外在联系。
细读指逐词逐句逐段仔细地读。
在读的过程中把课文整体划分为部分,了解各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各部分是怎样从外部联系在一起的。
教师怎样钻研教材

一、从编者的角度钻研教材。
具体做到:1、纵览全册教材,整体把握全册教材的思路。
做到:以编者的身份自我发问:(1)本册安排了哪些内容?(2)本册教学目标是什么?(3)本册教学重难点是什么?(4)本册教材有什么特点?(5)本册教材需要哪些教具和学具?2、深究细研教材,整体把握每章每节教材内容。
(单元)做到以编者的身份自我发问:(1)本单元安排了哪些教学内容?(2)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3)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4)本单元需要哪些教具、学具?(5)本单元需要几课时?(一节课)做到以编者的身份自我发问:(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2)本节课在本章中所处的地位怎样?(3)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4)本节课的教学手段、方式、方法是什么?(5)本节课需要哪些教具(含多媒体)、学具?二、从学生的角度钻研教材。
(具体做到)1、从学生的角度钻研教材,教师应做到的:(1)像学生一样阅读教材,读准每个字,推敲每个词,体会每一句话,背景了解要宽,内容理解要深。
(2)像学生一样提问题,边读边想:A本节课新旧知识点的桥梁是什么?B本节课的重难点是什么?C我自己能完全学什么?2、站在学生的角度钻研教材,老师应想到的:(1)学生原来学习了什么?(2)学生实际掌握了什么?(3)为了学生的学习应做什么准备?(4)学生学习本学科的规律是什么?(5)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和策略是什么?三、从教者的角度钻研教材。
从教者的角度钻研教材要抓住两个统一,即编者与教者的统一,编者与学者的统一。
编者的意图实际上就是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
各位同学,大家好:经过一上午紧张而有序的学习、交流,你们一定会进一步了解并掌握了教师礼仪的内容,前面学习的内容(:“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教师礼仪,班主任工作等。
”)今天将由我和大家共同学习、交流。
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教师应怎样钻研教材”。
这部分内容,对于每个新上岗的老师来说,是必须具备的能力,只有把教材钻研透了,才能备好课,既而上好课。
浅谈如何深入钻研教材,提升备课能力

浅谈如何深入钻研教材,提升备课能力语文教材是编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而选编的语言文字材料,是文质优美、语言规范的课堂教学材料。
它承载着语文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程目标。
但语文教材并不是唯一的载体,也不是万能的载体。
相对于一个人的语文学习来说,语文教材只是载体之一。
所以,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语言文字材料,多途径、多角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次,语文教材也是一种工具,是供教师达成语文教学目标的工具。
而我们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便是充分利用这个工具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训练语文技能,培养语文能力和方法,陶冶高尚情操。
所以,教师的教学目的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不仅要用好语文课本这个课内教材,还要充分运用各种各样的课外教材。
以教材为范例来引导学生学习,不仅要学习教材中的知识,更要重视知识获得的过程和方法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怎样去钻研教材呢?一是要明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学段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也是我们教学要达到的目标。
围绕这一总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又从语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三个维度对各学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了的具体目标,以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譬如,第一学段中阅读方面的目标有: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认识常用标点符号,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等。
而第二学段中就有所提高,具体有: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潜心钻研教材 有效使用教材

薄 彼 的做 法 . 存 在 着教 学设 计 上 的 两 种 误 区 : 是 “ 掉 教 材 , 个 重 要 的思 想 方 法 传 统 教 材 有 关 统计 的 内容 在 中 、 年 级 才 出 常 一 丢 高 另 起 炉 灶 ” 不 少 教 师 以 为 每 节 课 中一 定 要 创 设 生 动 的 情 境 . 非 现 . 新教 材 在 低 年 级 就 单独 设 单 元 进 行 编 排 而 得 把 教 材 “ 头 换 面 ” 是 创 造 性 地 使 用 教 材 . 是 充 分 挖 掘 教 改 才 才 《 计 》 第 一 学 段 教 材 中共 编 排 了四 次 , 每 次 的教 学 内容 统 在 但 学 资 源 。二是 “ 态 ” 呈 现 教材 的结 果 . 忽 略 了过 程 。一 部分 和 目标 侧 重 点 都 不 同 。如 : 一 次 出 现 “ 计 ”在 一 年 级 下 册 教 静 地 而 第 统 教 师过 于 迷 信 教 材 , 教 学 中没 有 做 必 要 的处 理 , 是 照 搬 、 在 只 复 材 . 先 通 过 实 例 引 出非 正 式 的条 形 图 . 学 生 直 观 感 受 条 形 统 首 使 述 教 材 。这样 的教 学 就 少 了 必要 的观 察 、 操作 、 考 、 流 算 法 等 计 图 的优 势— — 便 于 比较 . 思 交 然后 体 验 简 单 的 数 据 收集 和 整 理 的 过 过 程 . 果 可 想 而 知 我 校 近 两 年 来 一 直 进 行 “ 真 研 读 数 学 教 程 . 步 了解 数 据 的收 集 和 整 理方 法 效 认 初 材 . 高 课 堂 教 学效 率 ”的课 题 研 究 . 面就 针对 如 何 改 变 上 述 提 下 而二年级上册《 计》 统 内容 , 大 的 变 化 就 是 随着 统 计 数 据 的 最 现 状 . 谈 自己 的一 些 心 得体 会 谈 增 大 , 形 统 计 图的 每 格 代 表 2个 单 位 . 以一 当二 对 于 这一 条 即
如何钻研教材

如何钻研教材、分析教材一、为什么要钻研、分析教材教材就是课本,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主要用书。
现行教材,除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中学通用教材之外,还有各种实验教材。
作为一个教师,为什么要注重钻研和分析教材呢?1.课本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数学课本是按照数学教学大纲和数学学科的科学性、系统性、严密性、实用性、教育性以及教学法的要求,为在校学生编写的教学专门用书。
学生获得知识,除了通过教师口头传授和自己做练习外,还要依靠阅读有关书籍。
课本就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材料,获得知识的主要源泉之一。
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他也只能依靠学生的主要用书——课本,去进行教学,离开了课本的教学,就背离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就不能完成教学大纲赋予我们的教学任务。
因此,课本应该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
2.钻研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它由课前准备、上课、课后检查等环节构成。
课前准备就是备课,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
备课是教学全过程的基础,对课堂教学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备课又包括学习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教材、阅读参考资料、了解教学对象——学生、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学方案、准备直观教具等项工作。
这里,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是备课的首要任务,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
教师对教材认真钻研后,才能确定章节、单元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才能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才能明确数学思维训练、技能训练的要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例如,对那些浅学易懂的课本知识,教材里说得明明白白,教师可以略讲,不妨让学生自己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那些重点、难点的教学内容,教师不应是“照本宣科”,而应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充分暴露数学思维过程。
绝不可一带而过,回避矛盾。
又如,教师为了讲清楚一个新的数学问题,往往都要联系旧的知识,把它化归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这时就必须注意教材中知识的前后联系,“温故知新”。
这里,哪些内容应该略讲?哪些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在新课中怎样注意知识的衔接?所教知识在后继教学中的地位怎样?如此等等,这些都要求教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去解决,它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认真钻研教材 提高教学效益

认真钻研教材提高教学效益作者:周佳生来源:《广西教育·B版》2012年第10期【关键词】物理教学课堂效益钻研教材教学效果【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B-0012-02当前我们全省教师都在认真学习“教育新政”。
“教育新政”的宗旨是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要达到这个目的,要求教师立足课堂,充分挖掘教材中所体现的教育思想,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为此,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
现结合初中物理教学谈一些认识。
一、为什么要钻研教材钻研教材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
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才能吃透教学大纲,掌握教学目标,明确各章节在本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制订出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具体措施,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才能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这个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就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同时要了解课本上的内容哪些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哪些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哪些容易被学生忽略,哪些是学生较难灵活运用的,等等。
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才能落实学生的能力训练点。
过去教学是靠大量的机械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在新形势下,要实行减负增效,这就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根据各章节的特点找出提高学生能力的训练点,选择典型的例题和习题,精讲精练,避免出现“课上例题滥讲,课后练习滥做”的现象。
二、如何钻研教材深入钻研教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认真钻研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指南针”。
钻研教材才能使教师弄清楚课程标准提出的各章节的教学目标,吃透教学目标中的“认识”“理解”“了解”“应用”等关键词的含义,知道学生学到什么程度算掌握,能解释什么现象算理解,懂得哪些东西算了解,能独立解决什么问题算会应用。
钻研教材教研活动(3篇)

第1篇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教材作为教学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为了更好地把握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校于近日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教材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研讨、个人备课、教学观摩等形式,促进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教师面临着教材内容丰富、教学要求提高的双重挑战。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新教材,我校决定开展这次教材教研活动,希望通过集体智慧和团队合作,共同攻克教材教学中的难题。
二、活动内容1. 集体研讨活动伊始,各教研组集中开展了教材研讨。
教研组长带领组内教师对教材的整体结构、内容安排、教学目标等进行深入分析。
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教材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2. 个人备课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教师们开始进行个人备课。
他们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情,设计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
备课过程中,教师们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 教学观摩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次活动还安排了教学观摩环节。
各教研组推荐优秀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其他教师观摩学习。
观摩课后,教师们围绕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的评课议课,共同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三、活动成果通过一周的教材教研活动,我校教师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1. 教材理解更加深入教师们对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目标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能够更好地把握教材的脉络,为教学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2. 教学设计更加合理教师们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了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 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教师们在观摩学习的基础上,借鉴优秀教师的经验,丰富了自身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4. 教学效果明显提升通过教材教研活动的开展,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
认真钻研教材措施

认真钻研教材措施导言教材是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应该认真钻研教材,以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和指导。
本文将介绍几种认真钻研教材的有效措施,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教材,提升教学效果。
1. 全面阅读教材教师在选择教材之后,首先应该进行全面的阅读。
这包括阅读教材的目录、简介以及各章节的内容。
通过全面的阅读,教师可以了解教材的结构和内容,把握教材的整体框架。
同时,教师还可以发现教材的亮点以及与自身教学内容的关联性,为接下来的教学准备奠定基础。
2. 详细研读教材在全面阅读教材之后,教师应该进一步进行详细研读。
教师可以逐章节地仔细阅读,并对关键概念、重要知识点进行标记和整理。
通过详细研读,教师可以深入了解教材的内容,掌握教材的核心思想。
教师还可以通过研读教材,发现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从而进行有效的补充和调整。
3. 拓展学习资源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还应该积极拓展学习资源。
除了教材本身,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寻找与教材相关的资料和参考书籍。
通过拓展学习资源,教师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给学生。
同时,教师还可以了解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不断更新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4. 制定教学计划钻研教材之后,教师应该制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包括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制定教学计划,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5. 结合实际教学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但教材并不是教学的全部。
教师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还应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情特点,灵活运用教材,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进行一些案例分析、讨论、实践等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八桂教学通使用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案

八桂教学通使用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案在学校“课程育人”的特色引领下,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树立全新的语文教育观势在必行。
新的一学期,也是孩子们小学阶段的最后时光,希望我陪他们走过的最后一段语文之旅是愉快的,有所收获的,特将本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如下:一、打造高效课堂(1)、深入细致复习,钻研教材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每一堂课,我都会要求自己依据教参和教案书以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独立完成初次备课,然后上网搜集相关优秀教学设计一一拜读,再取长补短,进行初案修改,遇到困惑之处与组里老师一起商讨,再定稿。
这学期,我会在备课上下足功夫,不仅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课件、运用的模式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汇报展示的环节都详细标记,使课堂教学更加流畅。
课结束后,及时总结优点及不足,写出反思,为以后的课堂教学积累经验(2)、集体复习,有备而来每周二下午的集体备课时间,我都会充分利用。
轮到自己是主讲人时,我会提前打印预案,制定详细目标,个案详尽,模式明确,有拓展延伸,有个性化习题设计,也会提前整理出这一课中的难点问题与同组老师切磋商量。
当别人设计预案时,我也会要求自己提前浏览教参、进行教学设计,把课文中的重、难点加以标注,然后在主讲人发言完毕后,阐述自己的见解或困惑,在交流中使教学策略和方法得以明确。
(3)、铭记标准,打牢课堂通过开学初学校计划文件的学习,我时刻铭记着高效课堂的三条评价标准:一要教学效率高,是生成的课堂;二要展现“两个为主”,学生主体充分体现;教师主导、点拨得法;三要展示“三项”基本功,讲普通话、写端正的粉笔字、操作多媒体熟练。
铭记着课堂评价标准的我,不懈努力使自己的每一堂课都生动生动,把家常课像公开课一样看待,在课堂上多以学生的独立自主、合作自学去顺利完成任务,而老师只是在适度的时候给与必要的指点和鼓励,充份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
谈谈钻研教材问题

教师本人自己认真地钻研了教材,对教材有了较好的认识,才会做到心中有数。个人钻研时,先是通读,后是各节精通。通读的目的是使自己对教材内容有一个概括性 的认识。各节精通是为备好该节课、上好该节课打下扎实的基础。
集体讨论,可以发挥大家的智慧,对自己来说,可以听取别人的卓见,发现自己之不足,从而对教材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认真地钻研教材,就为下一步备教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物理概念,应弄懂它的定义是什么?它的定义式是怎样的?它的单位是什么? 它是矢量还是标量?它的物理意义(作用)是 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来定义这个物理概念呢? 对于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应弄懂它的 物理含义是什么?它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它的 主要特征是什么?这种物理现象的主要规律是什么?
对物理定律(定理、公式)应弄懂它的物理内容是怎样的?这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如何? 式中各量代表什么物理量,这些物理量的单位如何?这定律(公式)的适用条件是什么?这个定律是怎样总结出来的?(证实这个定律的 实验是怎样的?或这定理、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在弄懂了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就是分析教材,即分析教学目的要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和难点、知识要求的深度、练习和作业的深度和份量。
在弄懂教材内容和分析教材之后,应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考虑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采用以实验为主的课,应注意加强直观性教学;对以分析综合为主的课应加强启发性教学;对于习题课形式的课,应加强精讲多练购原则。
谈谈钻研教材问题
谈谈钻研教材问题
刘威
钻研教材这一工作主要包括:
1、明确钻研教材的重要性。 2 Nhomakorabea钻研教材时主要应做到什么?
钻研数学教材的几个视角的问题综述

钻研数学教材的几个视角的问题综述教材是连接课程方案与教学实践的枢纽,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载体.研究者普遍认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相当依赖教材,在很大程度上依据所使用的教材而决定教什么、怎么教以及给学生布置哪些习题等[1].正因如此,在过去20年里,教材在教师教和学生学数学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但是教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未真正认识领悟教材价值,流于外表,甚至出现脱离教材的现象,过度注重知识和技能,无视隐藏的数学思想方法;过度注重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无视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过度重视结果,无视过程;过度注重对考试有用的例题、习题,无视阅读材料等.?学记·尚书?记载:“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为此需要教师进行多角度解读,钻研教材的隐性价值,切实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开展.一、数学的视角教育是传递知识,这好似是天经地义的,毋庸在这个问题上吹毛求疵[2].数学专业知识是数学教材的骨架,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材的灵魂,从数学学科视角挖掘教材是首要的,也是必需的.美国着名学者布鲁纳说:“不管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根本结构.〞[3]对数学而言,就是务必使学生理解数学学科的根本结构.教师讲好数学,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是教师要理解数学,弄清楚教材中数学知识的根本结构、根本思想方法.教师虽不是数学家,但是讲授的是数学知识,需要从数学的角度、从纯数学的视角来看教材,弄清楚数学概念、命题的来龙去脉,弄清楚教材中哪些是数学事实性知识、原理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尤其是原理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认为“学生可以原谅教师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们不学无术〞[4].教师要深入钻研数学教材,把其承载的数学知识提取出来,复原为学术形态,掌握其精髓,把握其本质,理解其内涵.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教师对教材数学知识的本质把握,哪有可能站得高、看得远,高屋建瓴、游刃有余地处理教材内容?合作学习也好,探究学习也罢,如果没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做铺垫,如何有效开展?现在,一些教师的公开课、示范课引起了评课者(或专家)的质疑,“你们上的是数学课?〞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现在局部教师对数学知识的无视或者重视程度不够,重点不够突出.从数学学科的视角来分析教材,弄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并非要求教师一定去学大量的纯数学知识,教师可从纵向上了解中小学数学中每个主要概念和定理的来龙去脉和直观意义,从史学的角度了解,力争做到中小学数学与高等数学的对接,以切实把握蕴涵在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精神.唯有如此,才能知道数学概念从何处来,到哪里去,把知识连成线、串成网、构成体.例如,用函数的思想处理方程、不等式的相关问题,方程、不等式本质上都是函数的特定状态,这样可使方程、不等式与函数紧密联系在一起;再如,高中阶段用初等代数的语言定义函数单调性,微积分中那么是用导数刻画单调性,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目前数学教学中一味地去形式化是不可取的,容易导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后果,毕竟形式化是数学的根本特征之一.近两年的“国培方案〞明确要求加大教师对于数学专业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领悟,作为教师必须掌握讲清概念的本领,只有讲清概念,才能讲清数学.二、教的视角教师对教材理解要表达教者本色,对教材内容按照教的视角进行重构.在?数学教与学研究手册?中,ElizabethFennema 和MeganLoefFranke说道:“另一类与内容并不完全别离的知识是应该如何在教学中表达数学.这牵涉取出复杂的教材内容,并将它转化成学生能理解的表达形式,这种从数学到可理解的表达形式的转变正是区分数学教师与数学家的地方.〞[5]“数学是由一大群高度有关联的抽象概念所组成的,如果教师不知道如何把这些抽象概念转换化为能使学习者把数学与他已经知道的联系起来的方式,那么他们就不可能理解地学会这一切.〞[5]需注意,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首先,教师要整体把握教材.浏览整套教材、整册教材,宏观了解其编写体例与说明、要求及教材的根本特点,形成对教材的宏观认识.清楚各个知识单元组块之间的安排次序,明确单元之间的前后联系,进一步明确单元内每一个概念与命题的地位与作用.反过来,再把每一个概念与命题放到整节课、整个单元、整章、整册书、整个学段进行通篇考虑:教材呈现的静态知识隐藏什么数学思想方法?蕴涵什么情感因素?是直线式还是螺旋式编排?知识衔接如何?关联度有多大?后续知识是对前面知识的加深还是其应用?等等.其次,教师要从细微之处入手.教师需要仔细推敲教材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幅图、每一道例题、每一个练习、每一个备注.只有反复推敲打磨,才能有效确定重难点,毕竟有的新知识可能在练习中出现.然后对教材中的主题图、概念、命题、例题、习题进行教学法的加工,使之符合自己的风格,按照教学逻辑来设计教学,根据自己班级的具体情境进行更改,形成自己的特色.教材从内容呈现方式来看,是由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表语言混合编排的,这三种语言是如何转换的?三种语言承载的教材内容对培养学生担负何种职能?这些需要教师从教的角度思考,如例题中的插图是告诉学生一个情节、一些生活原型,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地方,切不可将插图变成文字,要让学生自由地发挥、理解、想象.三、学的视角学生的学习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技能、活动经验、生活背景等根底上的.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习最主要的因素是学生的内容,弄清了这一点之后,进行相应的教学.〞[6]只有当学习的新内容与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才会产生有意义的学习,从而产生新的认知结构,从学生学的视角来看待教材,务必要考虑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以及潜在的认知水平,教师需要换位思考,“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他应当看到学生的情况,应当努力去理解学生心里正在想什么,然后提出一个问题或是指出一个步骤,而这正是学生自己原本应想到的.〞[7]教材虽然在编写时考虑了学生的身心开展,但此一时彼一时,随着时代开展,教材未必能紧随改变.教师需考虑学生的需要、学生的根底,从学生的认知逻辑来挖掘教材,使其效劳于学生的学习.“模拟〞学生的学习过程,回忆以前自己学习时的困惑,站在学生的角度观察,概念呈现是否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出发点是否适宜?是否符合自己班级学生实际?学生如何理解教材呈现的主题图(包括插图)、备注、例题、习题?有没有困难?如果有,困难在什么地方?这些困难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解决路径是否唯一?等等.1994年,Sfard在第18届数学教育心理学大会上提出,如果要洞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遇到的困难,历史无疑是一个极佳的视角.不仅如此,他还说:“这种相似性在同化或创造或学习新概念的特别关头是非常显着的,已经建构的知识要经受彻底的再组织,整个认识论根底也要重新建构.〞此外还要依靠自己过去的教学经验,有效地但不露痕迹和自然地帮助学生,为此教师需要不止一遍地问同样的问题.基于学生,为了学生,有效促进学生开展始终是教师钻研教材的落脚点.钻研教材还需要具有开展性,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使教材内容真正成为促进学生个体自由和谐开展的载体、工具.教材内容是学生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教师唯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材、挖掘教材,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提高教师与学生课堂对话的深度与有效性,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教材承载的数学科学知识体系同中小学生认知能力开展的现有水平是矛盾的,年龄越小,知识越少,矛盾越锋利.因此,钻研教材务必思考学生的心理开展水平,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开展起点,使得“跳一跳,摘到桃子〞.再者,教师面对的学生不同,其学习路径就不同,遇到的困难也就不同,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群体的不同,采取灵活多样的处理方式.此外,还需要思考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过程中对态度、理想、情感和兴趣的习得,使其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这就是伴随学习或者附带学习.如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加例题、习题等难度;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例题、习题等更侧重于根底性习题,多结合知识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等.四、考的视角(评价的视角)教材是中考、高考等各类考试试题的来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教材的例题或习题进行改编,获得较为新颖的高考数学试题,但是并不是完全出自于教材,而是基于教材,高于教材.那么教师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与能力,也应该具备从命题者的视角,从考的角度来挖掘教材,为考而教未必都是坏事.2019年高考数学四川卷文、理科第19题,直接考查教材中最根本的两角和的余弦公式的推导;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试题“证明内角相等的圆内接五边形必为正五边形〞就源自于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4章“圆〞第3节“正多边形和圆〞的练习第2题“各边相等的圆内接多边形是正多边形吗?各角相等的圆内接多边形呢?如果是,说明为什么;如果不是,举出反例.〞这些来自于教材的试题得分比拟低,说明了教师对教材有所无视.教师钻研教材不能脱离中考、高考,这是中国目前教育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师生共同陷入学生解题和教师讲题的“题海〞中.有大学教授曾建议:“中学数学教学应该重视教材的利用与开发、重数学本质的揭示与思维过程的暴露、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与知识间的逻辑关系、重数学概念的理解与内化、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总结与提炼.〞[8]譬如,在复习概率知识时,不是简单对学过的知识重复,而是要帮助学生整体宏观建构概率知识网络,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这样记忆才能牢靠,提取才能快速,应用才能灵活.在梳理知识网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强化随机思想.随机思想是高中数学课程的核心思想之一,贯穿于高中数学课程始终,也是高中数学的一条主要脉络[9].五、生活的视角英国教育家怀特海曾说:“教育只有一种教材,那就是生活的一切方面.〞[10]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我国第八次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的数学教师对数学的应用意识普遍重视不够[1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知识,把抽象出来的数学概念与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中.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不断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开展.教材里的主题图、例题、习题的背景,都来自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有个体的生活背景,又有社会群体的公共生活背景、科学背景等,如中学教材中方程的引入、应用等都密切联系了学生生活的实际.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必须密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应用过程中培养.现实生活是数学知识的原型,可以有效锻炼学生“举三反一〞的数学归纳能力,掌握知识之后,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数学应用能力,把学到的新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逐步形成的过程,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学校应该关心学生毕业离校时世界将要发生的情况,要据此来培养青少年,使他们善于适应做成人时将要遇到的情况.〞[12]当然凡事都有个度,这个需要处理好“生活化〞的度13,不是“去数学化〞,不是以“生活化〞取代“数学味〞.六、研究的视角教师拥有研究者的视角,进行全方位研究,在这里特指课后反思.如教师对方程的课后反思,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反思,以研究者的角色查找自己钻研教材是否存在有待进一步改良的问题,教学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学生学习的困难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是否适宜,哪些方法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有没有更好的教学方法,有没有更好的解题策略.通过一系列这样的思考,找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优点、缺点,通过不断地摸索,扬长避短,屡次反复,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通过回归自我,凝神拷问,梳理归纳出一个较为完整的钻研数学教材的方案,之后再实施,再反思,再修改.教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尽量超越自己,把“追求卓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追求,正如摩根·尼斯(MogensNiss)所说:“理想的数学教师是一个美好的事物.这样的教师,应是一位纯粹数学家、应用数学家,一位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社会学家,一位教育家、数学教育家、数学哲学家,一位心理学家、政治家、有魅力的演讲家和领导者,甚至是一位医生、神父、作家.〞[14]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最高境界.教师应多角度、多层次地研读教材,切实把握教材,更好地组织教材,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走出一条适合个人特色的钻研教材的道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只有吃透教材的精神与实质,才能更加灵活地、更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不断提高教材的“附加值〞.“钻入教材〞是根底,“跳出教材〞是拓展和深化,前者重在理解,后者重在反思应用.无论设计怎样科学,怎样完美,怎样利于学生,最终一定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以课堂教学的实践来检验效果。
立足教学理论,钻研课堂实践,提升教学能力

立足教学理论,钻研课堂实践,提升教学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推广,高中英语教学改革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各个学校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有了一定的改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然而,教师和学生在教和学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困惑和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语言输入量偏小,没有突出语言教和学的特色,依然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呆板、满堂灌,缺少多样性和灵活性,学生学习方法更单一,以冗繁的题海为主要材料,基本上以考试模式的训练为主。
这种被动的应试学习方式难以使学生形成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难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判断、推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新课改的理念背道而施,使高中英语教学实践步履艰难。
鉴于此,我特申请赴英国里丁大学留学聆听和求教。
该校是英国的知名高校,有百年的历史,以语言教学法为特色,其阅读与语言信息中心是英国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中心,也曾多次为中国教师及教育行政人员举办培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该校有专门的培训教材及相关的学习资料,由特聘专业教师进行课程设计,以授课、实践、指导相结合的形式实施培训,有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与英语实践,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在此学习期间,我根据自己所学,结合里丁大学的授课内容及安排,特制订出如下的研修计划。
、在现代英语教学理论方面,重新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各种学习理论。
例如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掌握各个理论的本质和精华,以理论指导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灵活指导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扎实的基础。
重新温习和探究语言习得理论。
例如迁移理论,学习如何在课堂上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探究如何加强对学生语言习得潜能的开发利用,如何实施语言教学交际化,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输入和输出的训练,如何提高学生自然吸收语言的有效率,如何促使学生变被动吸收为主动吸收,并探究如何将“学得和习得”有效结合,形成互补,学习如何重视情感因素,如何强化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如何将多元智力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等等。
缺乏深入钻研教材整改措施

缺乏深入钻研教材整改措施教材的质量对于教育的有效性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有些教材可能存在一些缺点,缺乏深入的钻研可能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弥补这个问题。
首先,教育部门需要加强对教材内容的审核和更新。
有时候,一些教材可能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但其中的内容已经过时或不准确。
这可能会误导学生,限制他们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因此,我们需要定期对教材进行审核,并及时更新内容,确保教材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其次,教材的编写者需要注重深入研究和钻研。
教材的编写应该基于充分的研究和理论基础。
编写者需要深入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和研究成果,以便将最新的知识和理论融入到教材中。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准确、全面的知识,并且能够理解知识的本质和内涵。
此外,教材的编写者还应该注重教材的系统性和层次性。
教材应该按照一定的学习路径和顺序编写,确保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条不紊,有层次感。
教材应该从基础知识开始,逐渐深入,确保学生能够逐步建立起知识框架,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应用知识。
此外,教材的布局和设计也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
教材应该采用清晰、简洁的语言和布局,避免过多的复杂图表和文字。
教材还应该注重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能够真正应用到实际中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注重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和理解。
只有教师对教材内容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参加专业培训、研讨会等方式加强自身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和理解,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综上所述,缺乏深入钻研的教材可能会限制学生的学习效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加强对教材内容的审核和更新、教材编写者的深入研究和钻研、注重教材的系统性和层次性、教材的布局和设计的优化,以及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和理解。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提高教材的质量,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理解。
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选择教法

窗体顶端
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选择教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
作为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我,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
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
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写出了切实可行的教案,使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上”。
同时,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现代教学技术走进课堂,并做到课堂形式的多样化。
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窗体底端。
数学教师应该怎样钻研教材

数学教师应该怎样钻研教材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果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
下面就为什么要钻研教材以及怎样钻研教材的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一、为什么要钻研教材目前使用的数学教材,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更加关注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加强了探究学习和动手实践等新型学习方式的运用,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但是教材毕竟是静态的,其中蕴含的巨大价值需要我们去认真钻研。
一是要通过钻研教材发现其中隐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众所周知,数学教材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数学知识的线索,这是写在教材上的明线;另一条就是数学思想方法,这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和理论支撑,是隐含在教材中的暗线。
而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正是能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的,它不仅仅可以为数学本身服务,而且可以运用到各科科学研究之中。
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做出了这样的论断:一种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数学时,才算达到真正完美的地步。
所谓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之中再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是对数学事实与数学理论的本质认识;所谓数学方法,是指解决数学具体问题时所采用的方式、途径和手段。
小学阶段涉及到的一些常用的思想方法包括:符号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分类思想、统计思想、对应思想、极限思想、优化思想;归纳类比方法、猜想验证方法、演绎推理方法、一般化和特殊化方法等等。
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就蕴含在教材之中,需要我们细心体会。
这样,我们就可以润物无声地传授给学生,以帮助他们形成方法和能力,为他们的后续学习积蓄力量。
二是通过钻研教材可以弄清知识的重点与难点。
在钻研教材时,我们首先要弄清知识的前后联系以及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从而准确把握知识的重点与难点。
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笔算除法22页例3,通过两个孩子在整理照片的情境,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一共238张照片,每页可以插6张,需要插多少页?如果认真钻研教材就可以发现:这节课的重点是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及书写格式,而教材中出现的估算算法不是这节课的重点。
钻研教材活动方案

钻研教材活动方案引言钻研教材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并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介绍了一套钻研教材的活动方案,旨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深入思考。
活动目标本活动方案的目标如下: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术成绩。
活动内容活动一:课前问题研讨在每个新的学习单元开始之前,教师提供一组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独立思考并准备自己的答案。
在课堂上,学生将问题与其他同学分享,并与教师一起讨论答案及其背后的原理和概念。
这种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准备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内容中。
活动二:小组讨论和分享在学习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主题或概念进行深入研究。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查找相关资料和进行实地观察等方式,收集必要的信息。
然后,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并准备短暂的报告或演示,与其他同学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这种小组活动有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并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和启发的机会。
活动三:编写读后感和思考问题在学完一个单元的教材后,要求学生以书面形式撰写一份读后感,并提出一些与教材相关的问题以促进深入思考。
读后感可以包括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个人观点和对未解决问题的思考等。
学生可以互相交换读后感,一起探讨和回答问题,从而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思考。
活动四:展示和评估在学期末或学习阶段结束时,学生将展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成果和收获。
这可以通过口头报告、小组演示、学习档案等形式进行。
教师和同学将对展示内容和表现进行评估,并提供反馈和建议。
这种展示和评估活动有助于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做出更多努力,并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术能力。
活动效果评估为了评估钻研教材活动的效果,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程度和参与度,例如讨论的主动性、问题的提出以及演示的质量等。
运用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是什么

运用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是
什么
1、钻研和组织教材的能力:教师要上好课,必须事先要备好课。
要深入钻研教材,使之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要研究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明确教学目的、重点及要求,使之转化为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
2、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外部表现了解他们的个性和心理状态,如思想状况、道德水平、爱好、性格等。
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3、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为了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而又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师应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
教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既需要知识经验,又需要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研究、总结、磨炼。
4、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如何,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
5、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才能以先进理论为指导,不断改进工作,有所突破,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钻研教材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钻研教材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章宏俊
【期刊名称】《中小学教师培训》
【年(卷),期】1996(000)002
【总页数】2页(P36-37)
【作者】章宏俊
【作者单位】浙江临海市教师进修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5
【相关文献】
1.实践"三个代表"必须解决好的三个问题 [J], 王胜章
2.任职教育教学改革贯彻“问题中心”原则应解决好的三个问题 [J], 薛谋社
3.积极实践"三个代表"思想针对性解决好三个问题 [J], 于晋萍
4.备课环节:"钻研教材"的三个步骤和四个问题 [J], 李学伟
5.读懂教材打造扎实课堂
——以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三个步骤教学为例 [J], 谭丽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钻研教材
———解决实际问题
一年级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并渗透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与灵活性。
能够解答贾加法、减法、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一年级教师要为学生“用数学”创设条件,首先要多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有趣的生活素材;其次注意培养学生从现实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再次要组织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学生的解题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二册中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解答“求差”、“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配合,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大数-小数=差
小数+差=大数
大数-差=小数
二年级第三册关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要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体会乘、除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的乘法、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就黯淡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倍”的含义,并能够应用“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倍数×倍数=几倍的数
几倍的数÷1倍数=倍数
几倍的数÷倍数=1倍数
在此教给学生分析重点句的方法。
红皮球的个数是.白皮球的2倍。
红皮球和白球
球比,白皮球的个数是1倍数,红皮球的个数是.白皮球的2倍,就是说红皮球由2个白皮球那么多。
求红皮球有多少个,就是求2个白皮球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二年级第四册第一次出现解决问题单元。
第一次出现在第二单元,混合运算和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数量关系比较简单的用两步解答的实际问题(乘加减,除加减)能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并分步列式解答,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细心计算的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分析法和综合法)。
第二次出现在第七单元,单元明确为“实际问题”,教学目标为: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会用两步计算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简单的加减两步实际问题,突出算法多样化;数量之间比多比少的连比实际问题,主要引导学生用综合法进行分析,同时认识线段图),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第五册教材实际问题单元包含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混合运算,一部分是应用题。
教学目标为:使学生根据运算顺序掌握用脱式的方法计算两步式题,并能正确计算;使学生在初步学习解决有关的加减混合,乘、加减混合,除、加减混合以及需要用小括号的数学问题时,进行观察思考,体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能够选择合适的算法。
在解决问题时,既可以分步列式解答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计算,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不做统一要求。
三年级解决实际问题分四段:1.含有两个已知条件需要用两步解决的实际问题。
在这里交给学生用分析法解决问题。
2.先算加(或减)法,后算乘(或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在列综合算式时,就要
用小括号把加(或减)法括起来。
在这里教给学生用综合法解决实际问题。
3.用逆推思路解决实际问题。
逆推是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4.选学内容“差额等分”。
这部分教学的重点是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有两个已知条件,需要用两步解答的实际问题,其中一个已知条件需要用两次。
三年级第六册的教学目标:会用两步计算解答连乘、先除后乘(或再除)与先乘后乘等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分析能力,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即“学数学,用数学”。
用连乘的方法、用先先除后乘的方法与用先乘后除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难点。
指导学生画线段图、枝形图。
在教学中注意:
1.认真审题,从总体上把握题意。
读题是审题的第一步。
对文字叙述的实际问题要读通顺。
读题时要求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读后能复述题意,正确地找到已知条件和问题,捕捉题目中条件和问题之间本质的联系。
对图、文混排方式呈现的实际问题,则要求学生先从图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再整理信息,表述信息,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数学问题。
2.要求学生对不同的题目,使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如综合法、分析法、综合分析法。
要学会使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进行分析。
3.教学时要把对问题的分析作为重点,让学生说清解决问题的思路。
“典型”问题一般化,不搞模式化教学。
4.鼓励学生解决问题时的思路多样化。
5.鼓励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
列综合算式解答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所以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应要求他们列综合算式解答。
四年级第七册教材没有专门的解决问题的单元,第八册教材教材对解答实际问题的具体教学目标为: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向运动问题中求路程与求相遇时间这两类问题的解题方法;会解决于此有关的含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会图解一些比较复杂的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行程问题,并能根据所画出的图估计结果。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与“植树”有关的问题。
使学生初步认识“鸡兔同笼”的数学趣题,了解与此有关的数学史,学习我国传统的数学文化。
本册安排的实际问题是学生在整数学习中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内涵丰富、合理安排。
教学中注意以下问题:
1.大胆尝试,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不同方法。
传统的解答数学问题的方法就是“算”,这对小学生是不公平的,应该让学生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理解数学问题的解答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在坐标纸上画直线、画模拟图、列表等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使学生能更全面地理解数学。
2.学会读书,能独立地研究数学问题。
重视数学阅读有助于学生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及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教科书作用的发挥,可以使教科书成为学生学习材料的来源,二不仅仅是教师自己讲课材料的来源;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符合现代社会“终生教育,终生学习”的教育思想;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个别化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各自可能达到的水平,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
在植树问题的教学中,对例题的学习一定要通过学生阅读和独立列式,来研究数学问题的解题模式。
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独立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思维方式。
3.通过数学文话的熏陶感染,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五年级第九册教材虽然没有单独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单元,但在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单元要求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能够用分步列式或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并在具体的实际问题的情境中,使学生体会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中要充分放手,让学生先独立解决,然后在小组或集体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五年级第十册教材也没有专门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单元,一些实际问题穿插在不同的板块中,教学中给予重视,注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第十一册实际问题单元教学目标:巩固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学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算术方法或列方程方法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解“折扣”“纳税”“利率”等的意义,体会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时应注意:
1.“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两步应用题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而在教学中建议采用乘法应用题的思路,用方程来解,这样不仅便于学生理解,而且防止学生死记硬背。
2.利率部分的知识学生经验少,利率和利息税的单位“1”容易混,尤其是“存三年扣除利息税,求实得利息多少元”的题目,学生出错的几率更高,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把概念辨析清楚。
3.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不是现成书本知识的传递者,教师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工程问题的教学中,工程问题的特征及解答思路,不是靠老师告诉学生的,而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合、概括,再使劲中逐渐领悟和掌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