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

合集下载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第一章:引入连除计算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连除计算的概念。

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连除计算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通过示例讲解连除计算的步骤和应用。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连除计算的例子。

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解答,评估其对连除计算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连除计算的基本操作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连除计算的基本操作。

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讲解连除计算的基本操作,如连除的顺序和括号的运用。

通过示例演示连除计算的步骤和技巧。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连除计算的基本操作。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连除计算的理解。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收集学生的解答,评估其对连除计算的基本操作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2 教学内容通过示例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连除计算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并提供解题策略。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际问题的例子。

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解答,评估其对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连除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连除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通过示例讲解连除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烹饪等。

引导学生运用连除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提供解题策略。

4.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连除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子。

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连除解决问题说课稿

连除解决问题说课稿

连除解决问题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连除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它位于除法单元的最后一部分,是学生在掌握了表内除法、一位数除多位数的基础上,对除法运算的进一步应用和深化。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连除问题,理解连除的意义,掌握连除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一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作用与地位连除作为除法运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之前所学的除法知识,而且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连除解决问题》这节课,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主要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理解连除的概念,掌握连除的计算方法,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连除的基本操作,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连除的概念,知道连除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连除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连除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连除的概念,掌握连除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连除的计算方法。

(2)如何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重点知识的讲解和巩固,同时针对难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连除的知识。

四、说教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连除知识,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突出以下亮点:1. 启发法:在教学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考,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连除的计算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2.6、连除实际问题-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2.6、连除实际问题-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2.6、连除实际问题-苏教版一、教学背景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简单的四则运算能力,但是在实际问题中,还会遇到连除的情况。

本节课主要讲解如何利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1. 认知目标•掌握连除的概念与方法;•理解实际问题中连除的应用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技能目标•掌握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连除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数学符号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勇气;•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1. 教学重点•掌握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连除解决问题的技能。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连除的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采用连除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安排1.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练、探究相结合,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

通过分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连除的概念和方法。

2. 过程安排(1)认知导入1.张老师简单介绍连除的概念和方法,并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概念的定义和性质来深入理解连除的概念。

(2)知识讲解1.张老师通过例题讲解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连除问题。

2.给学生布置练习题目,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究1.张老师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2.学生讨论问题,思考连除的应用方法,并互相检查、分享答案。

(4) 拓展运用1.张老师引导学生运用连除解决更加复杂的实际问题。

2.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连除的应用方法。

五、教学评价与提升(1)教学评价1.反复强调连除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逐渐掌握技能;2.采用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3.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涵盖了知识、思维和情感的综合评价。

(2)教学提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1.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解决实际问题;2.注意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多样性,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3.在课后让学生总结掌握的知识点,以巩固学习效果。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4《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4《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4《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4《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本运算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连除的含义,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连除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中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安排,让学生逐步理解连除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

例题中的实际问题涉及到生活中的分物和分配,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停留在简单的单一运算层面,对于连除的运算方法和策略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运用连除的方法进行解答。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连除的含义,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连除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连除的含义,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运用连除的方法进行解答。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出数学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展示实际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连除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连除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连除的含义和运算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方法和思路,互相学习和借鉴。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2.4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2.4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2.4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连除,能正确运用连除求解实际问题;2.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连除模型,解决相应问题,并得出正确答案;3.发现生活中的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连除的概念;2.连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1.连除模型的抽象思维。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连除A. 什么是连除?又称多次除法,是连续除以一个数的方法。

举例:$48 \\div 3 = 16$$16 \\div 2 = 8$$\\therefore$ $48 \\div 3 \\div 2 = 8$B. 连除的计算顺序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多次除法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举例:$80 \\div 4 \\div 2 = 10$2. 连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A. 问题引入小明要到市中心去玩,他坐地铁需要花费5块钱,每次换成一张3元的纸币和两张1元的硬币,问他最少需要准备多少钱?B. 连除模型的构建1.先将5元钱写成“3元钞票+2个1元硬币”的形式:5=3×1+2×1;2.接下来,3元的纸币钞票又可以被分成“3个1元硬币”的形式:3=1×3。

此时,我们就可以构建连除模型:$5\\div3\\div1=1$。

C. 问题求解由于小明所有的“每次只能换一张3元钞票和两张1元硬币”,所以他必须准备1张3元钞票和2个1元硬币,共计6元。

解题思路:最小化次数与大小上述问题中,要求小明最少需要准备多少钱,其实就是要求减少钱的数量,而这就需要最小化次数与大小的乘积,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利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正是通过抽象思维,将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得到的答案也更为准确。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数学中的连除模型还是不太熟悉,在实际问题中也比较生疏。

因此,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于连除模型的讲解和实际问题的引导,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连除的概念和意义。

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连除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连除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3 教学步骤1.3.1 引入连除的概念通过举例解释连除的含义,如将12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个。

1.3.2 演示连除的计算方法使用具体数字进行演示,如12÷3=4,表示将12分成3组,每组有4个。

1.3.3 练习连除计算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连除的计算。

1.4 教学评价通过练习题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对连除计算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连除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连除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实际问题中连除的运用方法。

2.3 教学步骤2.3.1 引入实际问题举例一个实际问题,如一个农场有12头牛,要分成3个圈,每个圈有多少头牛。

2.3.2 演示连除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用连除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即12÷3=4,每个圈有4头牛。

2.3.3 练习实际问题的解决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2.4 教学评价通过练习题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对连除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连除计算的综合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综合运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连除计算在综合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3 教学步骤3.3.1 引入综合问题举例一个综合问题,如一个班级有12名学生,他们要分成3组进行活动,每组有多少人,每组有多少组。

3.3.2 演示连除在综合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用连除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即12÷3=4,每组有4人,共有3组。

3.3.3 练习综合问题的解决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综合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3.4 教学评价通过练习题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对连除在综合实际问题中应用的掌握程度。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连除实际问题》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连除实际问题》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连除实际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连除实际问题》主要讲述了连除的实际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连除的意义,能够运用连除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背景,引出连除的运算顺序,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乘运算,对运算顺序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连除的实际应用,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连除的实际应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和掌握连除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进行连除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连除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进行连除运算。

2.教学难点:连除的实际应用,学生的理解和生活经验的结合。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练习题,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连除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讲解连除的意义和运算顺序,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连除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连除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可以设计一个连除的运算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连除的步骤和结果。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情况和小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连除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连除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连除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连除。

使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采用案例分析和实例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连除的实际应用。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连除的运算过程和实际问题。

提供实物模型和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连除的概念。

设计练习题和游戏,巩固学生的连除运算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出连除的概念。

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连除的兴趣。

3.2 讲解连除概念解释连除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理解连除的实际应用。

3.3 解决问题给学生提供一系列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连除来解决。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4 练习与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连除运算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的练习结果,评价学生对连除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4.2 反馈与改进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提供额外的辅导和资源,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连除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5.1 教学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连除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科学研究、经济学等。

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深入探索连除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5.2 教学拓展引导学生思考连除与乘除、加减等其他运算的关系和转化。

提供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连除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教学活动目标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连除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连除的概念,并运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二、教学内容:1. 连除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运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连除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难点:运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练习题和实际问题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连除的兴趣,如“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让学生尝试解答。

2. 讲解连除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解释连除的含义,如“12÷3=4”,并引导学生理解连除的运算规则。

3. 练习: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如“24÷4=?”、“36÷6=?”等,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4. 应用: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连除计算解决,如“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他们要平均分成5组,每组有多少名学生?”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解答。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连除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并强调运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给学生布置一些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让他们回家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 板书设计: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连除的概念:运算规则:实际问题解答: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讲解连除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接着进行练习和应用,进行总结和作业布置。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连除的含义,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连除的运算规则。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七、作业设计:1. 练习题:巩固连除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如“48÷8=?”、“60÷10=?”等。

连除解决问题说课稿

连除解决问题说课稿

连除解决问题说课稿连除解决问题说课稿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连除解决问题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说设计思想】三年级下册已学习过用连除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里出现的是另一种形式的需连除解决的问题。

根据这一学情,本节课采取半扶半放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从说中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根据所教学生大部分学生只会做,不会说的特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多让学生动口和动脑,培养学生真正会分析题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训练学生先动脑思考再动笔的良好思维习惯。

以“解决问题”为主题,分层递进。

整节课设计由分层提问→分层探究→分层练习,逐层渗透各种解题策略。

【说教材】连除的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计算后进行教学的,其实就是把小数除法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是小数除法的综合运用。

连除的解决问题一方面进一步巩固小数除法,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其特点是:总量与两个变量有关系,并随着两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教学时,要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引导学生用数量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多向思维,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和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说教法】1、注重口头表达,训练学生把解题思路说清楚。

让学生从说中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

2、训练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审题的关键及方法。

让学生灵活运用各种解题策略,认真审题、弄清信息间的数量关系后再动笔列式的良好习惯。

【说学法】1、重视语言表达和思维习惯的培养。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内容逐步分层。

整个教学流程主要分了“三层”,从复习提问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到巩固练习,每一层又逐步分层,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三年级数学下册《用连除解决问题》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下册《用连除解决问题》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下册《用连除解决问题》说课稿一、说教材《用连除解决问题》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篇重要教材内容。

本篇教材通过引入连除这一概念,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研究本篇内容,学生将能够掌握连除的基本方法和应用。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连除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掌握使用连除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 能够通过分析问题的关键信息,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能够巩固和拓展已学的除法运算知识。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 连除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 运用连除解决复杂问题。

四、说教学方法和过程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1. 导入新知识:-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除法运算知识,并复简单的除法运算。

2. 提出问题:- 提出一个关于连除的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3. 探究连除概念:- 让学生进行讨论,根据问题的特点,尝试使用连除的方法解决。

4. 引出连除规则:-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连除的规则和运算方法,并做简单的示范。

5. 练巩固:- 给予学生一些练题进行巩固,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应用连除解决问题。

6. 拓展应用:- 提供一些更复杂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7. 总结和反思:-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并进行反思。

五、说教学资源1. 教学用具:- 教材:《用连除解决问题》的课文;- 板书:连除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2. 多媒体资源:- 配套教学视频;- 互动教学软件。

六、说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主要以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为依据。

主要评估指标包括:- 是否能正确理解和运用连除的概念;- 是否能独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是否能正确运用连除解决复杂问题。

七、说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连除的概念理解较好,能够熟练运用连除解决简单问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丰富的现实情境,感受除法的意义,理解连除的含义,以及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

教材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连除的运算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的学生中,他们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本运算,对除法的意义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连除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他们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通过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连除的概念,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能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现实情境,引导学生感受除法的意义,理解连除的含义,以及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连除的概念,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连除的运算规律,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现实情境,自主探究连除的运算规律,增强学生对连除概念的理解。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连除的运算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现实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除法计算某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连除的运算规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连除的运算方法。

3.巩固新知:通过多个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连除的运算方法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应用:引导学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连除概念的理解。

《连除解决问题》说课稿

《连除解决问题》说课稿

《连除解决问题》说课稿【说设计思想】三年级下册已学习过用连除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里出现的是另一种形式的需连除解决的问题。

根据这一学情,本节课采取半扶半放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从说中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根据所教学生大部分学生只会做,不会说的特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多让学生动口和动脑,培养学生真正会分析题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训练学生先动脑思考再动笔的良好思维习惯。

以“解决问题”为主题,分层递进。

整节课设计由分层提问→分层探究→分层练习,逐层渗透各种解题策略。

【说教材】连除的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计算后进行教学的,其实就是把小数除法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是小数除法的综合运用。

连除的解决问题一方面进一步巩固小数除法,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其特点是:总量与两个变量有关系,并随着两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教学时,要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引导学生用数量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多向思维,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和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说教法】1、注重口头表达,训练学生把解题思路说清楚。

让学生从说中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

2、训练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审题的关键及方法。

让学生灵活运用各种解题策略,认真审题、弄清信息间的数量关系后再动笔列式的良好习惯。

【说学法】1、重视语言表达和思维习惯的培养。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内容逐步分层。

整个教学流程主要分了“三层”,从复习提问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到巩固练习,每一层又逐步分层,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3、注重解题策略的渗透。

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掌握各种解题策略,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铺垫。

【说教学程序】本堂课我们主要预设了以下环节:第一环节:分层提问,引入问题策略;第二环节:分层探究,渗透解题策略;第三环节:分层练习,激活解题策略;第四环节:拓展延伸,深化解题策略;第五环节:幻灯回放,回忆解题策略。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连除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连除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连除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连除的含义,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连除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连除的概念。

2. 讲解连除:讲解连除的含义和运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例题讲解:分析例题,引导学生运用连除解决问题。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6.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7.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题评价:对学生的练习题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连除概念和运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实际问题解决评价: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2. 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连除的理解和应用。

3. 实际问题素材: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连除解决。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连除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例题讲解。

2. 第3-4课时:练习巩固,拓展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说课稿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说课稿

《连除的实际问题》的说课稿黑林小学李梅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第5课时《连除的实际问题》。

教材依“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检验与反思”,安排了四个层次的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教材安排的例题,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数学信息,教材从四年级上册开始逐步提出列综合算式解答实际问题的要求,其不只是表达形式的改变,更是基于落实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要求的需要。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以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设定了以下二个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下面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连除的实际问题》教法设计本节课的主要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感受生活和数学中分析数量关系策略来解决问题的优越性,从课一开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出发,通过课程表和用除法解决的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和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知识,两道有针对性的复习设计,对本课新知的学习能起到迁移和渗透的作用。

在例题教学中,把两个书橱一共有224本书,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方多少本?信息全部呈现在情景图上,然后出示问题,(1)你从这幅图上收集到了那些信息?(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想到什么?(3)图书管理员让我们给他们帮个忙: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你们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在学生充分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和结果,并呈现了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上述活动,教材仅通过两个问题加以点拨,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第一章:引入连除概念1.1 教学目标:了解连除的概念,理解连除与除法的区别。

1.2 教学内容:介绍连除的定义,通过具体例子解释连除的概念。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实例演示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理解连除的概念。

1.4 教学步骤:(1) 引入除法概念,回顾除法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讲解连除的概念,解释连除与除法的区别。

(3) 通过具体例子演示连除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连除的运算规律。

(4) 让学生进行一些连除的练习题,巩固对连除概念的理解。

第二章:连除的运算规则2.1 教学目标:掌握连除的运算规则,能够正确进行连除计算。

2.2 教学内容:介绍连除的运算规则,通过具体例子解释连除的运算方法。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实例演示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掌握连除的运算规则。

2.4 教学步骤:(1) 回顾除法的运算规则,让学生回顾除法的计算方法。

(2) 讲解连除的运算规则,解释连除的运算方法。

(3) 通过具体例子演示连除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连除的运算规律。

(4) 让学生进行一些连除的练习题,巩固对连除运算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第三章: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3.1 教学目标:能够运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连除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3.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解决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3.4 教学步骤:(1) 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观察和理解问题的背景和意义。

(2) 引导学生运用连除的运算规则,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3) 通过具体例子演示连除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连除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问题的练习题,巩固对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第四章:巩固练习与拓展4.1 教学目标:巩固对连除的理解和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通过练习题和拓展问题,巩固对连除的理解和应用。

三年级数学下册《用连除解决问题》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下册《用连除解决问题》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下册《用连除解决问题》说课稿引言本课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课,主题是“用连除解决问题”。

本课旨在通过连除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1. 理解什么是连除的概念;2. 学会运用连除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将放在以下几个方面:1. 连除的概念和原理;2. 连除的应用方法;3. 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连除运算。

教学过程1. 导入与问题呈现通过引入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对连除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如何用连除来解决这个问题。

2. 概念解释与讲解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连除的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明白连除的运算方式以及其特点。

3. 连除的应用方法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和练题,示范和演示应用连除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掌握连除的应用技巧和步骤。

4. 练与巩固设计一些练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巩固他们对连除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 拓展与延伸对于掌握较好的学生,提供一些更复杂的问题,让他们进行拓展和延伸,挑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师生角色本课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指导者,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角色是积极参与者和研究者,要学会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 对连除的理解程度;2. 运用连除解决问题的能力;3. 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评价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掌握连除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应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并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资源-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 相关练题库以上为本节课的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准备和进行教学。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连除的概念和意义。

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连除的定义和例子。

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3 教学步骤引入连除的概念,通过例题解释连除的意义。

让学生尝试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物品、平均分等。

第二章:连除的基本概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连除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2 教学内容连除的定义和符号表示。

连除的运算规则和步骤。

2.3 教学步骤通过具体例子讲解连除的定义和符号表示。

引导学生理解连除的运算规则,并进行练习。

第三章: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运用连除解决分配物品、平均分等问题。

3.3 教学步骤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运用连除解决分配物品、平均分等问题。

让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练习,并提供解答和反馈。

第四章:连除的综合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连除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4.2 教学内容运用连除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如比例分配、growth rates 等。

4.3 教学步骤通过综合实例讲解如何运用连除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综合应用,并提供解答和反馈。

第五章:总结与评价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巩固连除的概念和应用。

5.2 教学内容回顾连除的概念和应用。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5.3 教学步骤与学生一起回顾连除的概念和应用。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或互相评价,教师给予反馈。

提供一些拓展题目,供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第六章:连除在比例分配中的应用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比例分配的概念。

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解决比例分配问题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比例分配的定义和例子。

运用连除解决比例分配问题的方法。

6.3 教学步骤引入比例分配的概念,通过例题解释比例分配的意义。

让学生尝试运用连除解决比例分配问题,如资金分配、物资分配等。

第七章:连除在平均分中的应用7.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

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

《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一、说教材: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本课教学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是三年级学习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逆解题,可以用两种方法解决,即可以用连除的方法,也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

通过教学,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增强数学应用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逐步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

二、说教学目标:1.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这类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复习推理能力,在自我探究、小组合作等过程中,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激发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感受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理解要求较高、解题思路开阔、解题策略多样。

因此本节课的重难点设定为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组织学生进入情景、完整理解题意、有序地理解条件和问题、从复杂的数学信息中寻找相关的数学信息来解决问题,弄清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会选择正确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说教法:1.正确运用知识迁移规律,注意以旧引新,抓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

2.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思维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多角度观察,多角度思考,鼓励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

3.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采用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让数学课变得有趣、有效。

说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建构数学知识,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发展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程序:本节课我预设以下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第三环节:巩固反思,拓展应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
【说设计理念】
数学学习离不开学生的个体体验,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个体心灵的体验感悟,才能深深地植入他的内心深处。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把数学学习还原成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数学结论形成的动态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领悟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获得丰富、深刻的认知体验,发展思维,张扬个性。

【说教材】
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本课教学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上学期学习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的逆解题,可以用两种方法解决,即可以用连除的方法,也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增强数学应用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逐步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

根据上述设计理念和对教材与学生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这类问
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在自我探究、小组
合作等过程中,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激发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感受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理解要求较高、解题思路开阔、解题策略多样。

因此本节课的重难点设定为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组织学生进入情境、完整理解题意、有序地整理条件与问题、从复杂的数学信息中寻找相关的数学信息来解决问题,弄清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会选择正确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说教法】
1•正确运用知识迁移规律,注意以旧引新,抓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
思想。

2 •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思维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多角度
观察,多角度思考,鼓励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在体验中建构数学知。

3. 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采用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效。

说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建构数学知识,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发展创新意识。

【说教学程序】:
本堂课我们主要预设了以下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第三环节:巩固反思,拓展应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始创设情境,从学生熟悉的学校生活入手,利用课件出示例题的图书馆场景图并提出问题:学校图书馆增加了两个书架,每个书架有 3 层,如果每层可以放28 本书,一共有多少本书?以这样的两步计算问题切入,让其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交流多种解题思路,引入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

此问题的解题思路及对每一步意义的理解都与一般的两步计算问题较为接近,因此又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新课的学习铺垫基础。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新课标提出第一学段学习解决问题的目标之一是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本环节利用课件出示例题图并提出问题:平均每层放多少本?先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可能有以下算法出现:
1)先算每个书架平均放多少本书?再算平均每层放书多少本?
224 弋=112 (本)112 韶=28 (本)
(2)先算两个书架一共有多少层,再算平均每层放多少本书?
4 >2=8 (层)224 乜=28 (本)
2.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在小组内交流,注重以
“说”促思,指导孩子用数学语言与同伴交流思考过程,解释“怎么想的”,每一步算出的是什么,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以弄清解题思路,得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组内合作学习为学生的思维碰撞提供了机会,在碰撞中会发出炫目的思维火花,体会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3.小组交流后组织集体交流,在交流中进一步体验多角度观察事与物,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建立解决此类问题的初步数学模型,发展创新意识。

4.集体交流后安排对比、及时反思两种方法的异同,在观察、比较、分析中概括出不同种方法的异同,相同点:都是两步计算,第二步都是用除法,最后一步都是求的“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不同点:第一步用的计算方法不一样,第一种解法第一步用除法求出每个书架平均放多少本书?第二种解法第一步用乘法,求出两个书架一共有多少层?通过比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步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

5.比较后适时小结: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用连除,也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也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来解决,解法虽不同,目的却一样,都能求出“每层放多少本书?”都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以后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大家可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三、巩固反思,拓展应用。

遵循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原则,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由浅入深,有层次、有针对性进行。

本环节提供了一些与例题数量关系相似但题材各不相同的实际问题,练习设计,由易到难,层层深入。

1、针对性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3 题,学生独立解决并与同伴交流,在应用的过程
中巩固解题模型,享受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
2、游戏性练习:以智力大冲浪的形式展开,闯以下四关,第一关,快速连连看(把问题和相对应的算式连起来),第二关,我们来找茬(选择错误答案序号),第三关,真刀实枪(解答下面应用题),以此设计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活跃课堂气氛。

做到满足不同学生在数学上的不同需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享受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提升思维的深刻性,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板书设计: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1)先算每个书架平均放多少本书?再算平均每层放书多少本?
224 弋=112 (本)112 韶=28 (本)
(2)先算两个书架一共有多少层,再算平均每层放多少本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