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及故事
掩耳盗铃成语故事
![掩耳盗铃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8d0014d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62.png)
掩耳盗铃成语故事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叫做“掩耳盗铃”的故事流传甚广。
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有一个叫做齐国的国家。
齐国有一个官员,他非常贪婪,经常做一些不义之事。
有一天,这个官员听说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铃声,便决定去偷取这个铃声。
于是,这个官员找到了一个贵族家里的铃声。
他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地来到了贵族家的庭院。
他看到了一个挂在树上的铃声,心中非常高兴,便伸手去拿。
可是,当他刚一伸手,铃声响了起来。
官员吓了一跳,连忙掩住了自己的耳朵,生怕别人听到了铃声。
然而,铃声却依然响个不停。
这时,贵族家的仆人听到了动静,赶紧跑出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官员见状,便假装镇定地对仆人说,“我听到了贼人的声音,快来帮我抓贼!”仆人听了官员的话,也跟着掩住了耳朵,却并没有听到任何贼人的声音。
官员见仆人也没有听到,便得意地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含义就是指掩耳盗铃的人自己不听,却以为别人也听不到。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官员明知道铃声是自己偷取的,但却自欺欺人地以为别人也听不到。
他不知道,别人或许早已看穿了他的把戏。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要实事求是,不能自欺欺人。
有些人总是自以为聪明,却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早已被人看穿。
这样的人最终只会自食其果,陷入困境。
因此,我们要学会诚实守信,不要做出掩耳盗铃的愚蠢行为。
另外,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做事要有底线,不能为了贪图一时的私利而不择手段。
这样做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最终受到惩罚。
因此,我们要懂得守住底线,不要做出损人利己的行为。
总的来说,“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要诚实守信,不要自欺欺人,更不要为了私利而不择手段。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走上成功的道路。
希望我们都能牢记这个故事的教训,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掩耳盗铃成语故事
![掩耳盗铃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6d2263e5ef7ba0d4b733b16.png)
掩耳盗铃
春秋时期,有个小偷跑到被灭的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大钟背回自己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便想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急,使劲捂住了自已的耳朵,发现钟声变小了。
小偷高兴起来,“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见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放手砸起钟来,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掩耳盗铃,就是指自己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去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见。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拔苗助长
有个急性子的宋国人,日夜盼望稻田里的稻子快些长大。
可是,稻子是要慢慢长的,不能照他想的那样长的那么快。
有一天,他想出了一个妙计:下得田去,把每棵稻子都从土里拔高了一些。
“好累啊!辛辛苦苦干了一整天!不过,田里的稻子倒是都长高好些了。
”
他的儿子听说田里的稻子长高了好些,连忙跑到田里去看。
可是,糟糕得很,田里的稻苗的叶子,都开始枯萎了。
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掩耳盗铃成语故事
![掩耳盗铃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8a3987b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5c.png)
掩耳盗铃成语故事在古代,有一个人叫做张三,他非常贪心。
有一天,他听说了一个很有名的成语叫做“掩耳盗铃”,意思是明知道是假的,却还自欺欺人。
张三觉得这个成语很有意思,于是决定去找一个铃和一个耳朵来试一试。
他先找到了一个铃,然后找到了一个耳朵。
他把铃放在地上,然后蒙上自己的耳朵。
接着,他就开始偷偷地拿起铃。
他听到了铃声,心里很高兴,以为自己偷到了铃。
可是当他摘下手来一看,发现原来铃还在原地,他只是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声。
张三非常气愤,他觉得这个成语一点都不准确。
于是,他决定再试一次。
这一次,他找到了一个真正的铃和一个朋友的耳朵。
他又把铃放在地上,然后蒙上朋友的耳朵。
他偷偷地拿起铃,这一次,他并没有听到铃声,但是他看到了朋友的表情变化。
朋友突然睁大了眼睛,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张三心里暗自窃喜,觉得自己成功了。
然而,当他摘下手来一看,发现铃还是在原地,他并没有偷到铃。
他才意识到,原来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有些人明知道是假的,却还自欺欺人,掩耳盗铃。
他深感自己之前的贪心和愚蠢,明白了这个成语的深刻含义。
从此以后,张三变得谨慎和诚实,不再贪心偷盗。
他明白了,人生最重要的是诚实和正直,而不是贪图一时的小利。
他开始努力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财富,而不是去偷盗他人的财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掩耳盗铃是一个很有深意的成语,它告诉我们要诚实守信,不要贪图小利,更不要自欺欺人。
只有诚实和努力,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希望我们都能牢记这个成语的含义,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
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
![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81a100bd15abe23492f4d6b.png)
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原文】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②钟③者,欲负而走,则④钟大不可负⑤;以锥⑥毁之,钟况⑦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⑧掩其耳。
恶⑨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⑩矣!——选自《吕氏春秋·自知》【汉字简体】掩耳盗铃【汉语注音】yǎn ěr dào líng【汉语释义】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掩:遮蔽,遮盖;盗:偷。
【感情色彩】贬义词【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自欺欺人;含贬义。
【语法结构】偏正式【近义词语】自欺欺人、弄巧成拙【反义词语】开诚布公【押韵词语】肆意横行、相辅相成、功到自然成、明镜鉴形【相关谜语】聆【成语出处】《吕氏春秋·自知》【成语示例】◎硬把汉奸合法化了,只是掩耳盗铃的笨拙把戏。
闻一多《谨防汉奸合法化》◎那件事情才过去了,今天把人民的代表都打了,这不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不是蒋介石打的是谁打的?赶快去认错,赶快去陪礼才对。
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a9ff355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0f.png)
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及解释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及解释掩耳盗铃:原为掩耳盗钟。
掩:遮盖;盗:偷。
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会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及解释,欢迎阅读。
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掩耳盗铃详细释义【解释】:掩:遮蔽,遮盖;盗:偷。
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出自】:《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示例】:硬把汉奸合法化了,只是~的笨拙的把戏。
◎闻一多《谨防汉奸合法化》【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掩耳盗铃造句1、如果不去努力,只会用谎言自欺,就是掩耳盗铃。
2、妄想把不法行为合法化,只不过是掩耳盗铃把戏罢了。
3、这种一手遮天的做法,正是掩耳盗铃,欺骗不了大家。
4、这样做犹如掩耳盗铃,除了自己欺骗自己外,还有什么用呢?5、硬要将违法的搜括说成是合法的'借贷,岂不是掩耳盗铃的做法?6、别以为自己聪明,可以掩饰所做的坏事,其实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成语故事 掩耳盗铃
![成语故事 掩耳盗铃](https://img.taocdn.com/s3/m/9b7c462c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16.png)
成语故事掩耳盗铃掩耳盗铃,是一个源自于中国古代的成语,它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中国。
相传,有一个叫作齐国的国家,它的国君非常喜欢收藏古董和珍宝。
有一天,齐国的国君听说了一个非常珍贵的铃铛,于是他派人前去盗取这个铃铛。
这个铃铛被藏在一座寺庙里,而寺庙的门口则有一只耳朵非常灵敏的狗。
国君派去的人很聪明,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拿着一块肉,走到寺庙门口,然后把肉放在地上,引诱狗去吃肉。
当狗吃肉的时候,他就偷偷地溜进了寺庙,拿走了铃铛。
当他拿着铃铛回到国君那里的时候,国君很高兴,但是他的大臣们都劝他不要收这个铃铛,因为这个铃铛并不是真正珍贵的铃铛,而是一件假货。
国君并不相信他们,他认为他的人是成功地偷取了这个铃铛,所以他并没有听从大臣们的劝告。
后来,这个铃铛的假货被人揭露了,国君才知道自己被愚弄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掩耳盗铃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
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会因为贪图一时的便利而做出错误的选择,这就好比国君偷取了假铃铛一样。
他被自己的贪婪蒙蔽了双眼,没有认清事物的本质。
这也正是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寓意所在,它告诉我们要擦亮双眼,不要被表面的东西所迷惑,要善于辨别是非,不要因为一时的私欲而做出错误的选择。
这个故事也给我们上了一堂深刻的道德课。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时刻警惕掩耳盗铃的行为,不要因为一时的私利而做出错误的选择。
我们要学会辨别是非,学会拒绝诱惑,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表面的东西所迷惑。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不至于因为一时的错误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掩耳盗铃这个成语在中国古代就已经流传甚广,它的故事也一直被人们所传颂。
它不仅是一则寓言故事,更是一则道德寓言。
它告诉我们要珍惜诚实守信的品质,要明辨是非,不要因为一时的私利而做出错误的选择。
这个故事也一直在不断地提醒着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表面的东西所迷惑,要善于辨别是非,这样才能走得更加坚定,不至于因为一时的错误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掩耳盗铃》成语故事PPT
![《掩耳盗铃》成语故事PPT](https://img.taocdn.com/s3/m/ae7f7534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31.png)
掩耳盗铃
一则汉语成语,出自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自知》
壹 成语故事
目 录 贰故事寓意
叁 知识拓展
第壹部分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春秋时候,有个小偷跑到一户人家里想偷点东西,看 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 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 己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成语故事
掩耳盗铃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 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 谬了。
第贰部分
故事寓意
故事寓意
故事寓意
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 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以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 有的人面对对自己不利或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 它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钟”一样,只是自欺欺人罢了。
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只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的话,最终便会自食苦果。
第叁部分
知识拓展
知识拓展
掩耳盗铃
原意为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 人家的钟,后比喻自己欺骗自 己,明明是掩盖不住的事情偏
要想法子掩盖。
《吕氏春秋》
又称《吕览》,是在秦 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 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
杂家名著。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 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己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
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
叁
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到钟声 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 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
也听不见钟声了。
成语故事
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 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有关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
![有关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0e49d9526fff705cd170a0f.png)
有关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掩耳盗铃比喻掩耳盗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的阅读。
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巧。
小偷心里快乐极了,想把这口精巧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规定,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仍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快乐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即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寓意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
但凡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
有的人对自己不利,或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钟”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假如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的话,最终便会自食苦果。
成语解释【汉语释义】自己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见,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掩:遮蔽,遮盖;盗:偷。
【感情色彩】贬义词【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掩耳盗铃。
【语法构造】偏正式【近义词语】掩耳盗铃、弄巧成拙【反义词语】众所周知【押韵词语】肆意横行、相辅相成【相关谜语】聆【英文翻译】Plug one's ears while stealing a bell【德语翻译】Der selbsttuschung【泰语翻译】【瑞典语翻译】sjlvbedrgeri【成语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掩耳盗铃成语故事及寓意
![掩耳盗铃成语故事及寓意](https://img.taocdn.com/s3/m/a6d0206943323968011c927a.png)
掩耳盗铃
春秋末期,晋国统治集团内部经常发生争夺权势,相互兼并的战争,有一年,赵简子(赵国国君的先人)带兵消灭了卿大夫范吉射,灭了范氏全家。
范家从此门庭冷落。
可是门前仍挂着一只大钟。
有一个贪财的人看见这个大钟,就想背回家去。
可是钟大,太笨重,他一连搬了几下,都拿不动。
于是,他找来一只铁锤,打算把钟砸碎,再一块一块拿回家。
不料那人用锤砸钟的时候,发出了一阵洪亮的响声。
这下他可犯难了:"要是别人听见响声,都来夺钟怎么办呢?"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只要自己的耳朵听不见了,别人的耳朵也同样听不见的。
他放下胆了,用力去砸钟,巨大的响声传得很远,官差闻声赶来,把他抓获了。
到了唐朝,唐高祖李渊听到这件事后,觉得很可笑,说:"此可谓掩耳盗铃也"。
此后,根据这个掩耳盗钟的故事,人们引申出"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自作聪明,想欺骗别人,实际上是自己欺骗自己。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成语故事30字掩耳盗铃
![成语故事30字掩耳盗铃](https://img.taocdn.com/s3/m/2850df23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e6.png)
成语故事30字掩耳盗铃
摘要:
一、成语来源
二、成语故事简要回顾
三、成语寓意及现实中的应用
正文:
掩耳盗铃这个成语出自我国古代的《左传》,原文为“盗铃掩耳,自欺欺人。
”这是一个寓意深刻的成语,告诉我们要正视现实,不要自欺欺人。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名叫叶公的人,他非常喜欢收集bells。
有一天,他发现了一个罕见的珍品,但他担心别人会偷走这个宝贝。
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奇妙的计划:掩耳盗铃。
他以为自己听不见铃声,别人也就听不见。
然而,他的行为却被邻居发现了,叶公因此遭到了嘲笑。
掩耳盗铃这个成语寓意着:有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会选择自欺欺人的方式,以为自己能逃避现实的真相。
这种行为不仅可笑,而且愚蠢。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容易陷入这种误区,比如一些贪官污吏,贪污受贿,以为掩盖事实就能逃脱法律的制裁。
然而,真相终究会浮出水面,他们也必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此外,掩耳盗铃的行为还常见于一些遇到困难的人。
他们不愿意面对现实,反而选择逃避,以为这样就能解决问题。
然而,逃避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有勇敢地面对,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掩耳盗铃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要正视现实,不要自欺欺人。
在生活
中,我们要勇于面对困难,诚实守信,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掩耳盗铃的历史成语故事
![掩耳盗铃的历史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1e3d355d4d8d15abf234eb3.png)
掩耳盗铃的历史成语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门口有一口大钟,就想把它偷去。
可这钟太重,没法背走,
他就取来一个铁锤,想敲碎后一块块偷走。
可是还有一个问题,用铁椎砸钟会发出很大的
声音,肯定会被人抓做的。
他转念一想:钟一响耳朵就能听见,可是如果把耳朵蒙起来,
就什么都听不到了!
掩耳盗铃: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
《吕氏春秋·自知》: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
【成语】:掩耳盗铃
【拼音】:yǎn ěr dào líng
【解释】:掩:遮蔽,遮盖;盗:偷。
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
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四字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
![四字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f17ea0f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00.png)
四字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四字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掩耳盗钟,为一中国成语,偷钟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小编整理了掩耳盗铃的故事,欢迎欣赏与借鉴。
【掩耳盗铃的典故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自知》。
【掩耳盗铃的典故释义】掩:遮盖;盗:偷。
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掩耳盗铃的历史典故】从前,有一个人很愚蠢,还爱占小便宜。
凡是他喜欢的东西,总是想尽办法弄到手,甚至是去偷也在所不惜。
有一次,他看见邻居门口新挂的铃铛十分惹人喜爱,这只铃铛做得十分精致,声音也很响亮,在很远的地方便能听见。
于是,他动心了,他边走边想:怎样才能弄到手呢?最后他决定等到没人的时候,把它偷走。
他知道,只要用手去碰这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
铃铛一响,就会被人发现,那样就得不到铃铛了。
该怎么办呢?他冥思苦想,始终也想不到一个好办法,他的一个朋友帮他出主意说:“只要把耳朵掩起来,不就听不到铃声了吗?”听了这个主意,他大受启发,他想:只要把自己的'耳朵掩住,就听不见铃声了。
于是,他自作聪明地用这个方法去偷铃铛。
一天晚上,他借着月光,蹑手蹑脚地来到邻居家门前。
他伸手摘铃铛,但是,铃铛挂得太高了,怎么也够不着,他只好扫兴地回去了。
第二天晚上,他带着凳子,又蹑手蹑脚地来到邻居家门前。
他踩着凳子,一手掩住自己的耳朵,一手摘铃铛。
谁知他刚碰到铃铛,铃铛就响了。
铃声惊醒了睡梦中的人们,众人纷纷披着衣服出来,想看个究竟。
邻居走上前,当场抓住了偷铃铛的人。
这个人看着大家奇怪地问:“我都把耳朵掩上了,你们怎么还听得见啊?”【成长心语】铃声是客观存在的,不因为你堵住耳朵就消失了;世界上的万物也都是客观存在的,不因为你闭上了眼睛就不复存在或者改变形状。
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
介绍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
![介绍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22dcfcc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31.png)
介绍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介绍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掩耳盗铃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讲述着一个自欺欺人的故事,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一份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从前,有一个人很愚蠢又很自私,他还有一个爱占便宜的坏毛病。
凡是他喜欢的东西,总是想尽办法把它弄到手,甚至是去偷。
有一次,他看中了一家大门上挂的`铃铛。
这只门的铃铛制作得十分精致,好看,声音也很响亮。
他想,怎么样才能弄到手呢?最后决定,把它偷走。
他知道,只要用手去碰这个铃铛,就会"叮零叮零"地响起来。
门铃一响,耳朵就会听到铃铛的响声,有了响声,就会被人发现了。
那可就得不到铃铛了。
那怎么办呢?他突然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认为,门铃一响,耳朵就会听见了,如果把自己的耳朵掩住,不是就听不见了么?于是,他自作聪明地采用这个方法去偷门铃。
有一天晚上,他借着月光,蹑手蹑脚地来到这家大门前。
他伸手向上摘铃铛,但是,门铃挂得太高了,怎么也够不着,他只好扫兴地回来了。
回到家,他又想该怎么办呢?他想叫邻居聋子一起去偷铃铛,踩着他的肩膀就能够摘到铃铛了。
可是又怕别人不干,不和他一起偷东西,只好自己踩着凳子摘铃铛吧。
第二天晚上,他带着凳子,又蹑手蹑脚地来到这家大门口。
他踩着凳子,一手掩住自己的耳朵,一手摘这只铃铛。
谁知他刚碰到铃铛,铃铛响了,这家主人发觉后,就把他抓住了。
因为别人的耳朵并没有被掩住,仍然能够听到铃铛的响声。
故事就是这样了,到最后,他也没有得到铃铛,反而别抓了。
成语解释【汉语释义】自己把自己的耳朵捂掩耳盗铃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见,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掩:遮蔽,遮盖;盗:偷。
【感情色彩】贬义词【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自欺欺人。
【语法结构】偏正式【近义词语】自欺欺人、弄巧成拙【反义词语】众所周知【押韵词语】肆意横行、相辅相成【相关谜语】聆【英文翻译】Plug one's ears while stealing a bell【日文翻译】目を掩うて雀を捕う【德语翻译】Der selbsttuschung【泰语翻译】【瑞典语翻译】sjlvbedrgeri【韩语翻译】【成语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掩耳盗铃的典故,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_名人故事
![掩耳盗铃的典故,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_名人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3d26f2da300a6c30c229fe9.png)
精心整理
掩耳盗铃的典故,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_名人故事
【掩耳盗铃的典故出处】吕不韦《吕氏春秋自知》。
【掩耳盗铃的典故释义】掩:遮盖;盗:偷。
偷选自.作文500字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掩耳盗铃的历史典故】
从前,有一个人很愚蠢,还爱占小便宜。
凡是他喜欢的东西,总是想尽办法弄
掩住自己的耳朵,一手摘铃铛。
谁知他刚碰到铃铛,铃铛就响了。
铃声惊醒了睡梦中的人们,众人纷纷披着衣服出来,想看个究竟。
邻居走上前,当场抓住了偷铃铛的人。
这个人看着大家奇怪地问:我都把耳朵掩上了,你们怎么还听得见啊?
【成长心语】
精心整理
铃声是客观存在的,不因为你堵住耳朵就消失了;世界上的万物也都是客观存在的,不因为你闭上了眼睛就不复存在或者改变形状。
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你想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不要只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想想别人看到你的举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如果已经决定要做的事情,至少应不损害别人的利益,才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掩耳盗铃的详细成语故事
![掩耳盗铃的详细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0fa55845fbfc77da269b15d.png)
掩耳盗铃的详细成语故事掩耳盗铃这一成语被用以比喻掩耳盗铃。
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掩耳盗铃的详细成语故事,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掩耳盗铃的详细成语故事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巧。
小偷心里快乐极了,想把这口精巧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规定,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仍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快乐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即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掩耳盗铃的寓意: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
但凡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
有的人对自己不利,或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钟”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假如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的话,最终便会自食苦果。
掩耳盗铃的造句:1 青蛙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大吼一声跳起,把虫子捉住了。
2 这篇文章引用了“掩耳盗铃”这个典故,主习题就更突出了。
3 她持续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仁不让世界充满爱搭不理屈词穷之势,插了队,并且买到了火车票,众人对她骂骂咧咧,她却毫不在乎。
4 事情已经清楚了,你还想掩耳盗铃?5 他这个人从来都不会做掩耳盗铃的事情。
6 这件事其实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的,实质上在掩耳盗铃。
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
![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42e2a814028915f804dc25d.png)
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
【典故】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巧。
小偷心里快乐极了,想把这口精巧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规定,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仍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快乐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即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出处】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
【释读】
“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笨自欺的掩饰行为。
[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字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及故事
【成语】:
掩耳盗铃
【拼音】:
[yǎn ěr dào líng]
【解释】:
原为掩耳盗钟。
掩:遮盖;盗:偷。
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
己听不见别人也会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
【出处】:
《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
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
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
【举例造句】:
个人主义严重的人;常常会干出掩耳盗铃的蠢事;这又有什么奇怪
呢!
【成语典故】:
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
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
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
家去。
不过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
一大跳。
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
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