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种群与群落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1)S a/2 (2)减小 不变 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 解析 (1)由题意可知,该种群存在数量的最大值a(K值),即种群中个体的繁 殖受到环境条件等的限制,因此该种群的增长曲线为S型,在a/2(K/2)时,种 群增长最快。(2)由于培养基M的量减少,单细胞菌获得的营养物质减少,因 此其K值减小。K值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 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不受接种量的限制,因此增加接种量时K值仍然不变。
5.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分层现象)和水平结构(镶嵌分布)。森林 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空间 和食物条件。 6.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在于起始条件不同,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 增加、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7.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等。 8.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J.捕食 K.垂直 L.水平
【应知应会——记一记】
1.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 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2.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出现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 没有敌害等。 3.在有限的自然条件下,种群呈“S”型增长,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当数 量到达K/2时增长速率最大,当数量达到K时增长速率为0。 4.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解读 本题以微生物培养为背景,综合考查了微生物的数量增长,尤其是“S” 型增长的相关规律,既考查了相关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实验分析能力。
梳理网络 强基固本
【构建网络——填一填】
C.随机分布 D.集群分布 E.均匀分布
A.初生演替 B.次生演替
F.标志重捕法
G.迁入率和迁出率
H.性别比例 I.物种组成
解读 以利用外来植物无瓣海桑治理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的过程为情境,考查 防控外来物种入侵的新方法以及外来物种的潜在危害,树立人与自然和谐 共处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体现了考查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
3.(2019全国Ⅰ理综,6)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 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 个实验组, 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 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 3 h、10 h、23 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 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
型,且种群数量为
时,种群增长最快。
(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 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
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值)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若在5 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
答案 AB 解析 调查互花米草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否则不能保证调查结果的准 确性,A项错误;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 程,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B项错 误;无瓣海桑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数量越来越少, 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项正确;外来物种入侵往往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因此 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时要谨慎,D项正确。
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在培养到23 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 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
答案 D 解析 细菌甲属于异养生物,可将培养基中现成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A项 正确。培养基更换频率不同,为细菌提供的物质和能量不同,可用来表示环 境资源量的不同,B项正确。由图中曲线可知,在培养到23 h之前,a组近似J 型增长,说明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C项正确。比较 三组曲线,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时,曲线的初始阶段与其他两条曲线 是一致的,即初始阶段种群会呈现J型增长,D项错误。
01 重做真题 感悟考情



02 梳理网络 强基固本

03 核心考点 能力突破
重做真题 感悟考情
1.(2020山东,11)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 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 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
A.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 B.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 原因 C.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D.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的环境容纳量(K值)为2.0×106个,种 群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最快,则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 快,A项正确;混合培养时,图中在10~12天甲藻种群数量接近K值,且此时乙 藻种群数量接近0,因此此时限制甲藻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种内斗 争,B项错误;由图中曲线可知,乙藻单独培养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项 正确;图中混合培养时,甲、乙两种藻类起始数量相同,到10~12天时甲藻数 量接近环境容纳量,而乙藻接近灭绝,则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大,D项正确。
解读 以两种藻的竞争关系为情境,考查种群数量的增长,体现了考查的基 础性、综合性、应用性。
2.(2020山东,19)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因无瓣海桑生 长快,能迅速长成高大植株形成荫蔽环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减少。 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逐渐被本地植 物替代,促进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 B.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不属于群落演替 C.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
解读 本题巧妙将种群数量增长与实验结合,既考查了相关知识,又考查了 实验分析能力。信息主要呈现形式是坐标曲线,考查了科学思维和科学探 究的学科核心素养。
4.(2019全国Ⅲ理综,31)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
(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 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
wk.baidu.com
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