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五单元第4课时 教案

合集下载

1.位置与方向第4课时(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1.位置与方向第4课时(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1.位置与方向第4课时(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作为一名资深的教师,我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写这篇教案: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位置与方向》单元中的第4课时。

在这一课时中,我们将学习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并且能够用语言和图形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比如在公园里找一个特定的点,然后让学生根据方向和距离来找到这个点的位置。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方向和距离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

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让他们自己尝试解决一些类似的问题。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且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箭头和数字来表示方向和距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

比如,给出一个物体的位置,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来确定另一个物体的位置。

在课后反思中,我会思考这节课的效果,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如果发现有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我会在下一节课中进行复习和巩固。

对于拓展延伸,我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比如在家庭聚会时,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来找到亲戚朋友的位置。

这就是我对于第4课时的《位置与方向》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这个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

这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因此我需要通过实际的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如何让学生能够用语言和图形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这个要求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方向和距离的概念,还需要他们能够将这个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用语言和图形来表达出来。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第4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应用 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第4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应用 优秀教案

第4课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应用教学导航:【教学内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材第67页例5,第68页练习十五第1~5题)。

【教学目标】1.能正确使用公式求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2.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用红色涂下面图形的面积。

长方形面积= ;正方形面积= 。

2.给第1题的长方形、正方形各边标出长度,让学生计算面积。

【新课讲授】1.出示教材第67页例5。

让学生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道题给了什么条件,求什么?(给了长方形的长和宽,也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求长方形的面积,也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1)学生尝试完成。

(2)交流方法。

你从题里发现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求这本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是多少其实就是求什么?(3)教师板书:长×宽=长方形的面积26×18=468(平方厘米)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468平方厘米。

老师提示学生单位名称不要写错。

2.练习。

(1)摸摸课桌面的表面,请你估计一下它的面积是多少?(2)请测量并计算它的面积。

【课堂作业】1.完成第67页“做一做”,估计教室的面积。

2.教材第68页练习十五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3.教材第68页练习十五第3题。

(1)小组议一议:要求面积先做什么?怎样求面积?(2)学生先测量,再计算交流。

(3)说一说:通过计算,你知道了什么?使学生明白要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再利用公式长×宽求解。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第68页“练习十五”第2、4、5题。

2.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练习。

教学板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应用长方形的面积=长×宽26×18=468(平方厘米)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应该是468平方厘米。

教学反思:在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四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四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四课时《解决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使用加减法解决一步简单的实际问题;2. 能够理解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3.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解题思路。

教学内容:1. 加减法的应用;2. 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3. 解题思路的表达。

教学重点:1. 练习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2. 理解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3.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1. 理解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2.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1. 学生用书;2. 小黑板;3.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1. 教师核对学生的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部分错误的学生进行点评。

2.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教师向学生出示一些实际的问题,并告诉学生使用加减法解决,尝试让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得出解决方法,并进行整理,最后向全班报告。

3. 教师随机选取几名学生来向全班提出实际问题,并与全班共同思考解决方法,在思考的同时学生需要口头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4. 教师在黑板上用简单的语言讲解解题方法,并向学生进行详细讲解和演示,尽可能让学生理解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法。

5. 教师通过小测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测试,测试内容包括上面所讲解的实际问题解决方法以及解题思路。

6. 教师对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评价,并对学生表现较好的进行奖励,并及时指出学生不足之处,以便加以纠正。

教学方法:1. 问题导引法;2. 互动探究法;3. 讲述法。

教学效果:将学生所学的加减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次实践性学习,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并且学生对于小学数学的兴趣也不断提升。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4课时 估算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4课时 估算教案
1、阅读与理解。
提问:观察教材第15页图文,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组织学生读题,并思考。
(1)六个年级的学生共约多少人?
(2)怎么才能使电影院里坐得下六个年级的学生?
2、分析与解答。
师:怎么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的问题呢?
生:先求出六个年级的总数,然后将总人数与电影院的座位数进行比较,小于座位数时能坐得下。
师:六个年级的总人数是221+239,这是我们没有学过的运算,它等于多少呢?
师明确要向知道总人数是否小于座位数,除了计算出221+239的准确值外,还可以进行估算,然后比较大小。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
生1:221大于200,239也大于200,221+239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确定是否大于441。
(1)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与另一个加数依次相加,这样口算更加快捷。
(2)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从被减数中依次减去,这样口算比较便捷。
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4课时估算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估算。
(1)小红想买一支5元的钢笔,一个4元的笔记本,你能快速说一说小红大约要带多少钱吗?

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4课时《解决面积问题》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4课时《解决面积问题》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面积
第4课时解决面积问题
教材分析:
本课时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课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编排:一是以图的形式呈现了问题情境,通过对话提供了相关的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二是以“阅读与理解”的形式呈现了学生的对话和问题,目的是指导学生将零散的数学信息和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

三是通过“分析与解答”环节首先用对话展现了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再相应呈现不同的解题方法。

四是通过“回顾与反思”环节将检验的过程表示出来,体现了对检验方法的指导。

教学目标:
1.掌握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综合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教学与实际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1/ 7
教学重点:
会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多种策略灵活解决有关面积的问题。

教学过程:
2/ 7
3/ 7
4/ 7
5/ 7
6/ 7
7/ 7。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P90页例4,教科书P92“练习十九”第6、7题。

▶教学目标1.学会用小数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运用不同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够解决小数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用不同的策略、多样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课件呈现教科书P89情境图。

师:同学们,今天小丽要到新华文具店买些文具。

她想买一个文具盒、一个笔记本和一支不带橡皮擦的铅笔,她带了10元钱,够吗?如果把那支不带橡皮擦的铅笔换成带橡皮擦的铅笔,她带的钱还够吗?我们这节课就来帮小丽解决她遇到的问题吧。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阅读与理解。

师:我们先帮小丽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大家仔细观察情境图和小丽遇到的问题,把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收集信息并记录。

师:谁来说说你收集了哪些信息?【学情预设】学生要想找出有用信息,就要学会观察,认真审题。

大部分学生能找出以下信息:小丽想买一个文具盒、一个笔记本和一支不带橡皮擦的铅笔,她带了10元钱,她想知道带的钱是否够。

一个文具盒6.8元,一个笔记本2.5元,一支不带橡皮擦的铅笔0.6元。

【设计意图】提出探究问题后,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片,自己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学生独立计算并解决问题。

2.分析与解答。

师:大家有答案了吗?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看看小组内其他同学的算法有什么不同。

【教学提示】探究新知中,阅读与理解提议是关键。

◎教学笔记◎教学笔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笔算乘法第4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笔算乘法第4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2.笔算乘法第4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版当我准备教案时,我会考虑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第4课时,主要涉及笔算乘法中的解决问题(2)。

教材中的章节包括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面临一些难点和重点。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原理,并能够灵活运用它来解决问题。

重点则是培养学生笔算乘法的技能,以及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为了进行有效的教学,我会准备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黑板、粉笔和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则包括练习本、计算器和一些实际的物品,如水果和玩具,以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更好地理解乘法分配律。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题目,以便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我会让他们运用乘法分配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的总价,或者解决一些与比例有关的问题。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部分,我会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反应。

我会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例如阅读一些与乘法分配律相关的数学故事或文章,以提高他们的数学兴趣和思维能力。

这就是我对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2.笔算乘法第4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版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详细描述。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准备这份教案时,我深刻意识到教学中存在几个重点和难点,它们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也是我在课堂上需要特别关注的部分。

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乘法分配律是一种基本的数学原理,它可以帮助学生更简便地计算一些复杂的乘法问题。

然而,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这一概念并不容易。

因此,我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反复练习,从而加深他们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笔算乘法的技巧也是教学的重点。

在这一课时中,我不仅要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还要让他们能够熟练地进行笔算。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第4课时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PPT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第4课时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PPT

米的长方形。如果用这根绳子围成一个正方形
(没有剩余),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由同一根绳子围成,
所以正方形与长方 边长=周长÷4 形的周长相等。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 25厘米+ 15厘米)× 2
2.一根绳子,恰好围成一个长25厘米,宽15厘 米的长方形。如果用这根绳子围成一个正方形 (没有剩余),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6米
(9+6)×2=30(米)
答:这个长方形花坛
的周长是30米。
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2
3.看图回答问题。
9米
6米
(3)如果每平方米能栽 4株花,那么这个花坛一 共可以栽多少株花?
54×4=216(株) 答:这个花坛一共可以 栽216株花。
栽花的数量=长方形面积×每 平方米能栽花的数量
4.李奶奶家有一块正方形菜地,一侧靠墙(如
12÷4=3(米) 3×3=9(平方米)
要先计算出花 坛的边长!
答:面积是9平方米。
3.看图回答问题。
9米
6米
(1)这个长方形花坛的 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
9×6=54(平方米) 答:这个长方形花坛的 面积是54平方米。
3.看图回答问题。
9米
(2)这个长方形花坛的 周长是多少米?
少平方厘米?
6厘米
6 厘 米
?10厘米
6厘米
10-6= 4(厘米) 如 个6×果 最4要 大=在 的24长 正(方 方平形形方里,厘剪就米一要) 答保:证剩宽下是部最分大是值个,长就方是形, 它以的宽面为积正是方24形平的方边厘长米。。
提升练习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课时 解决问题(2)【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课时 解决问题(2)【教案】

第4课时解决问题(2)▶教学内容教科书P48例4及“做一做”,教科书P49~50“练习十”第6~8题。

▶教学目标1.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除法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

2.在独立思考与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学会用除法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要进行集体舞表演。

在这个精彩的表演中,还藏着很多数学问题呢!想不想一起来研究呢?课件出示教科书P48例4情境图。

师:请仔细观察,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到“有2个方阵”“每个方阵有3个小队”“共有60人”等。

师:大家发现的信息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参加表演的共60人,平均分成2个队,每个队平均分成3个组,要求每组有多少人。

教师边讲边指着情境图,让学生明白哪是“队”,哪是“组”。

师:同学们,要求每组有多少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观察、收集信息,并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进行数学思考。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在尝试中形成解题方法。

学生先自行独立思考,并解答出来,再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和大家分享?【学情预设】预设1:先根据“参加表演的60人平均分成2队”,求出每队有多少人,即60÷2=30(人),再根据“每队平均分成3组”,求出每组有多少人,即30÷3=10(人)。

预设2:先根据“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求出一共有多少组,即3×2=6(组),再用◎教学笔记【教学提示】解题前,学生们要弄清“方阵、队、组”的含义才能解决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5单元 面 积 第4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 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5单元 面 积 第4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 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面积第4 课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

2.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及其推导过程,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重点: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难点: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单位换算的方法。

正方形白纸、正方形学具等。

一、猜测导入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学生回答。

同时依次在屏幕上出现表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

师:我们知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那么,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请同学们猜测一下。

分四人小组猜测,然后反馈。

师:各小组讨论得出的意见难以一致。

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动脑,探究一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请同学们把学具袋拿出来。

二、探究新知1.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红色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分米,谁来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生: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1=1(平方分米)。

师: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四人小组合作的力量,动手做一做实验。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师: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的结果。

生: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红色的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10个,竖排每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10=100(个),所以这个红色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

师:你们是用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用的“摆”的方法,主意不错!还有别的想法吗?生:我觉得这种方法太慢了。

师:那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呢?请你告诉大家。

生:我们用直尺去量红色正方形的边,边长正好是10厘米,所以它的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师:果然方便了不少,你们真聪明,大家同意他的方法吗?生:我们还有更快的。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4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二)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4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二)

教案: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4课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内容:1.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定义;2.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3.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4.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实物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实物图片,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面积的大小。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总结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3)教师讲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拓展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反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四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四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四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阅读理解、分析问题、设计方案、计算结果、检验答案。

2. 常用的问题解决策略: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从特例开始寻找、转化问题等。

3.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方法和策略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挂图、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草稿纸、铅笔、橡皮、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些实际问题,共同设计方案,解决问题。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四课时《解决问题》2. 板书内容: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常用的问题解决策略、例题分析、小组讨论等。

七、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 拓展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1. 导入导入环节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兴趣的重要步骤。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四课时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四课时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四课时教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四课时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63~64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五第1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计算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哪一位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口算27×20 82×40 52×60 12×9018×30 24×50 19×70 53×20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口算的。

二、快乐尝试,探索新知1、出示教科书第62页的例题1。

(1)出示主体图,根据画面内容,口头编一道题例题1:妈妈到书店买了一套书,共12本,每本24元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要求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该怎样列式?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教师:24乘2,我们已经回算,23乘12我们还没学过,这是用两位数乘的乘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提问:谁能把24乘12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呢?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

(3)汇报:一种可以把12本书分成10本和2本两部分,我们可求出10本书多少钱,再求出2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的就是妈妈要付的钱。

教师:刚才我们求妈妈买12本书用288元,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大家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这3个竖式给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4)讲解24乘12竖式刚才的一不我们是先算什么?怎样算?教师讲评时用纸把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盖住。

2020春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5单元 第4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应用

2020春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5单元 第4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应用
(5)面积相等的两个正方形,它们的边长一定相等。 (√)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我学会了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 问题的步骤: 一找:找出长方形的长与宽(或正方形的边长)。 二算:根据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进行计算。
作 业 请完成第69页练习十五第6题、第7题、第 8题、第9题、第10题。
补充作业 请完成《典中点》剩余习题,具体内容见 习题课件。
方法二:测量估计法
用一本数学书按顺序依次比一比。
剩下不够一本数学书 面积的地方怎么办?
可以估计一下大约是一 本数学书封面的多少。
归纳总结:
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的步
骤:
一找:找出长方形的长与宽(或正方形的边长)。
二算:根据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进行计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讲解源于《点拨》)
面积计算很容易,弄清道理是前提。 长方形来求面积,长乘宽来巧记忆。 正方形来求面积,边长相乘来求积。 要想计算快又巧,公式记清效率高。
(讲解源于《点拨》)
小试牛刀 (选题源于教材P68第4题) 1. 先估计黑板的面积,再测量它的长和宽,并计算面积。
夯实基础 (选题源于《典中点》经典题库) 1.填空。 (1)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5平方米,长是7米,它的宽是
面积:2×2=4(平方厘米) 面积:3×2=6(平方厘米)
3.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3厘米,则它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
×
(2)把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面积不变。
()

(3)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2020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五单元 全单元教案 教案

2020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五单元 全单元教案 教案

三_年级_数学_学科备课活页第_5 章(单元)节 1 课时提问:同学们从图中看到了什么?2.引出新课,出示课题。

同学们刚才观察到的物体都有面,而且通过操作我们还发现面是有大小的,今天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就和面的大小有关。

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1.教学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教师谈话引入:同学们的教材都有漂亮的彩色封面,我们的课桌都有平坦光滑的桌面。

这些都是物体的一部分。

用手摸一摸教材封面和课桌面,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教师说明:黑板面和国旗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

(板书:观察比较)(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见下图),这些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

(板书: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3)总结面积的意义。

提问: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板书课题的前半部分:面积)2.认识面积单位。

(1)出示教材第61页例2。

1.通过刚才的努力,我们不仅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还会用观察法、重叠法来比较面积的大小,这里有两张卡片,请大家比较一下,哪个面积大?看来仅都观察无法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呢?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这样两张卡片和各种形状的学具,大家可以借助学具试一试,验证自己的判断。

【引导: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来帮忙。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是最合理的方法。

解决了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

(2)认识统一比较的重要性。

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认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教师翻开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个格,激起学生的疑问。

提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你有没有办法来证明呢?(说明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标准不同,必须用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来测)(1)学生分组活动,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教师出示用不同形状来比较的卡片,参与学生的讨论)小结:通过大家共同合作,亲身实践,发现要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标准来测量,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统一的面积单位。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4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2)【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4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2)【教案】

第4课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2) ▶教学内容教科书P67例5及下面的“做一做”,教科书P68~69“练习十五”第4、6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结合实际问题,探究周长和面积的区别与联系。

2.经历估测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过程,获得一些基本的估测方法和策略,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3.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重点解决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能估测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面积和周长的关系,掌握估测面积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刻度尺、数学书。

▶教学过程一、回顾已学知识,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推导出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怎样计算的?还记得吗?【学情预设】有学生回答: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还有学生回答: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今天,就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一些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2)]二、估测计算,探究新知1.估计并测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师: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物体,我们常常需要知道它们大概的面积,那么如何对这些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面积进行合理的估算呢?师: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数学书的封面有多大?【学情预设】预设1:有的学生估计数学书封面的长大约是20厘米,宽大约是18厘米。

封面的面积大约是20×18=360 (平方厘米)。

预设2:还有的学生估计数学书封面的长大约是25厘米,宽大约是20厘米。

封面的面积大约是25×20=500 (平方厘米)。

预设3:还有的学生直接估计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400平方厘米。

师:同学们都估计得不错,但要想估计得比较准确,还得分别估计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再相乘得出估测的面积。

人教版新编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5单元教案设计第4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2)

人教版新编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5单元教案设计第4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2)

第5单元面积
第4课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2)
【教学目标】
1、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难点: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准备一张长方形的A4纸。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67页例5。

出示例5:数学书的封面的长大约是26厘米,宽大约是18厘米。

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让学生读题找出相关条件和问题,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道题给出了什么条件,要求什么?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学生说明计算过程后老师指导并说明书写格式。

教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6×18=468(平方厘米)
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468平方厘米.
教师提示:同学们要注意单位名称不要写错。

教师引导:同学们学会了面积的计算,你们想知道数学教材封面的面积吗?同学们可以先估算一下封面的面积再动手计算一下。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个长方形游泳池,长45米,宽30米,占地面积是多少?如果在四周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
四、思维训练
1、从一个长8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纸板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五、归纳总结
1.已知长方形的长和宽,用“长×宽”可直接求出长方形的面积。

2.已知正方形的边长,用“边长×边长”可直接求出正方形的面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教材分析
面积的实际应用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具体形象思维也正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现性认识的,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表面”及“封闭图形”不易理解。他们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对于这种抽象的面积知识接受起来相对困难。因此,教学中我设计了课件,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动态演示,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从而科学、完整地归纳出面积的含义。在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要注重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寻找周围的数学模型,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学是有用的。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使用公式求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我学会了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的步骤:
一找:找出长方形的长与宽(或正方形的边长)。
二算:根据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习题。
2、预习新课,完成预习单 页。
六、教学板书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应用
三_年级_数学_学科备课活页
第_5章(单元)节4课时
课题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应用
设计者
课标分析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数学思考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6×18=468(平方厘米)
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应该是468平方厘米。




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3.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
3.体会生活中数学的应用。
重点
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
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数学书
预设教学流程(含评价设计)
设计意图说明
1、复习导入,课前检测
1.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2、师布置任务:
师生自查、互查预习单第 页。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教师引导:同学们学会了面积的计算,你们想知道数学教材封面的面积吗?同学们可以先估算一下封面的面积再动手计算一下。(通过练习培养学生估算的准确度,同时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要计算数学教材封面的面积就要测量封面的长和宽)
3、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先估计黑板的面积,再测量它的长和宽,并计算面积
考察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的步骤
预习存疑,二次探究
通过预习,我收获了什么?
我还有哪些疑问?
针对课前预习的预习单第页,进行简单的梳理,并全班互相解决预习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
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预习的都非常棒!不会的小朋友也不要灰心,接下来就更深入的探究吧。
2、自主探索,合作探究
3.学习教材第67页例5。
出示例5:数学书的封面的长大约是26厘米,宽大约是18厘米。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让学生读题找出相关条件和问题,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道题给出了什么条件,要求什么?(给出了长方形的长和宽,要求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学生说明计算过程后老师指导并说明书写格式。
教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6×18=468(平方厘米)
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468平方厘米。
教师提示:同学们要注意单位名称不要写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