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的种类及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鼠的种类及分布
褐家鼠
别称:沟鼠、大家鼠或挪威鼠。
属于啮齿目,鼠科。
是最常见的和危害最大的一种家鼠。
形态特征:成年鼠一般体长17-20厘米,体重200-300克。
鼻端圆钝,耳短厚,向前折不能达到眼部。
尾长略短于体长,尾上鳞环比较清楚,鳞环间尚有较短的刚毛。
后足较粗大,长33毫米。
雌鼠乳头6对。
全身毛色因栖息地的不同而略有差异。
背毛一般有棕褐、灰褐、棕灰、棕黄等颜色,头及背部杂有黑色毛,腹毛一般灰白色,足背俱白色。
生活习性:栖息地非常广泛,主要栖息于住宅墙根屋角、厨房、畜圈、厕所、垃圾堆、下水道以及随着季节和作物的成长迁居到附近的耕地、菜地、沟边、路旁、河堤上。
其掘土挖洞能力强。
活动多在夜间,每夜外出吃食两次。
一次在天刚黑后,一次在黎明前,行动敏捷,视觉差,但听觉、嗅觉和触觉都很灵敏。
攀登能力较差,行动时多沿墙根壁角。
记忆力较好,警惕性高,在活动期间遇到惊扰,立即隐避。
对环境的变更很敏感,遇新出现物体(即使是食物)常回避一段时间。
繁殖力特强,如食物条件丰富,一年四季均可繁殖,一般年产6-8胎,每胎产仔鼠7-10只。
幼鼠3-4个月后又可进行繁殖,食料充足差不多能1月1次。
寿命约1-2年。
性情粗暴,常因争食和求偶而打斗。
食性危害:食性很杂,喜食多汁而含脂高的食物。
在住宅区
主要盗食粮食作各种食品,也吃垃圾、粪便。
在野外主要以各种成熟的作物为食。
能为害水稻、花生、番芋、荸荠、蔬菜、甘蔗等多种作物。
会游泳,从水稻播种起就在秧田食稻种,随后危害嫩秧植株,孕穗期为害最烈。
也吃小鱼、小虾、小蟹、昆虫等。
对饥渴的耐力较差,故取食较频繁。
分布:很广,属于世界性分布的鼠类,凡是有人类居住的场所几乎都有它的踪迹,往往可以随各种交通工具而扩散。
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是危害最大的一种家鼠。
据传该鼠数量最多,约占全球鼠类的三分之一。
黑线仓鼠
别称:小仓鼠、花背仓鼠、搬仓腮鼠或纹背仓鼠,属于啮齿目,仓鼠科。
形态特征:成年鼠一般体长10厘米左右,体重30-40克。
体形较小,体肥壮。
吻钝、耳圆、腮部有颊囊。
背毛黄褐色,脊背中央有一黑色条纹。
吻侧、腹面及四肢下部均为灰白色,与背部毛色分界明显。
四肢短,尾短还不到体长的四分之一。
生活习性:栖于草原、半荒漠、农田、山坡等处,偶尔进入室内。
喜独居。
日夜都活动,清晨和黄昏活动最为频繁。
活动范围较小,多在数10米以内。
没有冬眠习惯,但冬季较少出洞。
主要靠嘴内左右各一颊囊搬运粮食贮入洞内越冬。
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一年四季均能繁殖。
每年4-5月、8-9月各有一个繁殖高峰;一般每年4-5胎,每胎产仔鼠5-8只。
食性危害:食性杂,喜食粮油作物的种子和幼苗,造成播种期后农田严重缺苗断垄。
对小麦、黄豆、绿豆、豌豆、玉米、高粱、花生等农作物危害较严重。
分布:以平原和低山区为主,主要分布在山东、山西、安徽、河南、陕西、河北、甘肃、黑龙江、辽宁、吉林等省。
黑线姬鼠
别称:田姬鼠,属于啮齿目,鼠科。
形态特征:成年鼠一般体长10厘米左右,体重100克左右。
外形和小家鼠很相似。
它有一明显的特征,就是背部中央有一黑色的条纹,从两耳之间一直延伸到尾基,有少数地区的黑纹不太明显甚或无此纹。
背部和其他部位毛呈棕褐色、浅棕或略带棕红色。
夏毛深于冬毛。
腹毛及四肢内侧毛灰白色。
头长、耳短,向前折不能达到眼部。
前足掌中央的二个肉垫较小,后足跖部短。
尾短于体长,上面近黑色,下面白色,毛短可见鳞环裸露。
生活习性:广泛生活于平原、丘陵、山地、湖洼,以平原农业区较多,有些草原森林边缘和采伐地也能见到。
喜栖居于向阳潮湿、近水的旱田、田埂、堤边、土丘、杂草丛及柴草垛中。
主要在夜间活动,清晨和黄昏活动最为频繁。
没有冬眠习惯,可随自然条件和食物来源而迁移。
放水或大雨后田中积水时,向田埂集中,多雨季节,向地势较高处转移。
夏季天气炎热,作物生长茂盛,隐蔽条件良好,又非主要繁殖季节,多不挖洞筑巢,随食源而流动。
入秋后,天气转冷,又值繁殖高峰季节,多筑巢以避
寒和产仔。
入冬后,田野食源缺少,有的鼠迁至附近的场上和草垛中,少数进入住宅。
开春转暖后又返回野外。
繁殖期较长,3-10月均可怀孕。
在我国东北地区,主要在夏季繁殖;在中部、南部,每年有春、秋两个繁殖高峰季节。
春季在4-5月,秋季在9-10月,秋峰一般高于春峰,12月至次年2月很少繁殖。
在繁殖高峰季节,雌鼠每月可产仔一次,一般每年5-6胎,每胎产仔鼠5-8只。
寿命约一年半左右。
食性危害:食性杂,主要吃植物种子、青苗、根、茎以及少量昆虫等。
喜食水稻、麦类、豆类、高粱、番芋、花生。
也能危害树苗。
在春天播种后,就开始危害青苗,秋收后,又钻到收割后的粮食堆下,大量糟蹋粮食。
分布:从平原到山区,从农田到林区都有。
主要分布在安徽、山东、山西、河南、江苏、江西、浙江、河北、四川、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
小家鼠
别称:小鼠、鼢鼠或小耗子,属于啮齿目,鼠科。
形态特征:成年鼠一般体长7厘米左右,体重15-20克。
鼻尖而短,耳壳亦不长,耳向前折不能达到眼部。
上颌门齿,从侧面看,有一明显缺刻。
背毛呈灰褐色和黑灰色,腹毛灰黄色或灰白色。
也间有棕色、纯白色出现。
尾尖细,略短于体长。
生活习性:栖息于住宅、厨房、仓库、柜厨、箱盒、抽屉、地板或杂物堆中,在野外多居住在农田的田埂上,或居住区附近
的柴草堆内。
成鼠常独居,仅在交尾阶段或哺乳期可见一洞数鼠。
该鼠昼夜都活动,最活跃的时间是晚上,多在地面沿墙根和家具旁边行动。
奔跑迅速,攀登能力强。
在开春后部分小家鼠迁居野外,秋末再逐渐迁回住宅区。
体形小,可随家具、杂物和交通工具等迁入远处。
繁殖能力很强,在生活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一年四季均可繁殖。
怀孕期约20天,产后马上又能交配受孕。
春、秋各有一次繁殖高峰,一般年产6-8胎,每胎产仔鼠6-8只。
仔鼠2-3个月性成熟后即可繁殖。
食性危害:食性杂,人所吃的东西以及田间的各种谷类作物,几乎无不爱吃。
较喜食各种种子,尤其喜吃小粒谷物种子。
在野外也吃草叶、草籽和少量昆虫。
它取食的特点是时断时续,场所不固定,经常来往于食物和栖息处之间。
分布:世界性分布的一种家栖鼠。
在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城乡均有发现。
危害农林业、食品和衣物等十分严重,是城市、农村防治的主要对象。
老鼠的种类和生活习性
一提到鼠,人们首先就想到小眼溜圆、尖嘴、细尾巴的“老鼠”,其实“鼠”不是专指一种动物,而是指一类动物。
“老鼠”只是鼠类家族中的一部分。
对鼠的区分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鼠是指啮齿动物,已知有33科,351属,1735种,几乎占了哺乳动物的50%,我国古哺乳动学开拓者之一的李传夔教授,据大量的化石证据指出;东方晓鼠是目前已知的最接近于啮齿动物的
祖先。
由于新第三世纪和第四世纪早期的两次大分化,使鼠的种类、形态、生活习性,呈现多样化。
有地栖的、树栖的、半水栖的等等,特长有善跳跃的、奔跑的、攀援的、滑翔的、游泳的、挖掘的。
尽管如此,它们的基本特征都一致:即无犬齿,有一双凿形锋利的门齿,并终生生长,不断磨咬以及它特有的咀嚼功能。
狭义的鼠,光是仓鼠科和鼠科就各有100个属,我们通常所说的“家鼠”就是鼠科中大家鼠属和小家鼠属,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体型小,被毛鼠灰色,吻尖,眼小,尾裸而具鳞片。
在我国常见的有褐家鼠、黑家鼠、黄胸鼠、小家鼠等。
老鼠具有适应性强、食谱广泛、群体行为、新物反应、繁殖能力强和传播信息功能强等特点。
从古至今,老鼠都保持着较小躯体,它无孔不入,到处安家。
在野外许多大动物难以生存的环境,老鼠都可生存下来,它能在40℃以上的热带生活,也能在一24℃的食品冷库中生存繁殖。
它还具有一些“出众”的本领,如能钻过比汽水瓶口还小的洞,能沿几乎垂直的平面爬行,能打洞入土,能溯急流游水500米,能跳到1米高,也能从15米高处跳下安然无恙,能杀死比自己大一倍的猎物。
老鼠食谱广泛,几乎取食人的各种食物,也吃畜禽饲料,还吃肥皂、纸屑、木材、牧草、各类昆虫以及电线胶皮来满足它的生存需要。
一个“家族”以至一个区域内的老鼠常常同走一条鼠道,同吃某些共同认可的食物。
当区域内出现新食物(包括毒饵)时,它们不会冒然进食,当个
别的鼠尝吃后没有危险时,其它的鼠才会吃,而一旦尝食的鼠中毒或者被捉,就会立即向周围同类发出“信息警告”,其它的鼠绝不再去上当。
中毒的老鼠还能找出“解毒方法”──它们知道维生素K可以作解药,于是便不断搜寻及啃下含有维生素K的东西。
人们采用剧毒农药、或用夹、挖打等办法灭鼠,消灭的大部是老弱病残。
老鼠的“智商”特别高,其适应能力暗示着它们有极发达的神经系统。
老鼠的繁殖能力十分惊人,“一公加一母,一年三百五”是群众对鼠繁殖力强编的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