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矛盾分析法原理及方法
矛盾分析法原理及方法矛盾客观性的认识误区:(1)人们能有意识地制造矛盾的问题。
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矛盾,不是人们制造出来的。
矛盾的产生和消灭是客观事物自身运动的结果,不是人能够有意识地制造出来的。
因而,决定了我们只能承认矛盾,并敢于揭露矛盾。
(2)解决矛盾就是取消矛盾。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人们解决的是某一具体矛盾,当这一矛盾解决后,又会有新的矛盾出现,是不可能取消矛盾的。
(3)有矛盾就是坏事。
矛盾分析法一分为二矛盾具有普遍性,但是不能认为有矛盾是坏事。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就没有世界的变化和发展。
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这才是正确对待矛盾的态度。
正确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从事物的性质上来讲的,二者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是从范围上来讲的,可见有根本的区别。
(2)不能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因为各种特殊性、个性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而普遍性、共性是抛开了事物各自特殊的东西,是抛开了许多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个性、特殊性,只是概括、抽象出了它们的共同的本质。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表现上存在着对应: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①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②是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③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的理论依据。
(2)发展中国特色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矛盾含义:矛盾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矛盾分析法一分为二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1)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意识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马原复习重点(对照)(2)
马原知识点整理绪论1.马克思一生所做的两个理论发现剩余价值理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部分和三个思想理论来源①马克思主义的主体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②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4.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覆盖了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学说。
5.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①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③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一章1.哲学所研究的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思维与存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所谓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所谓物质范畴,就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⑴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⑵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⑶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⑷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3.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怎样的根本属性:运动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4.怎样理解物质的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整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1。
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和意义(1)普遍性: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2)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毛泽东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1)相互区别:矛盾的普遍性是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即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的个性,它的存在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即相对的;共性比个性深刻,个性比共性丰富(2)相互联系:任何个别都是一般------列宁个性体现共性,都同共性相联系而存在。
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一般只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3)在一定条件下(场合的不同)互相转化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的意义(1)在理论上坚持辩证法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反对割裂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形而上学观点注意:普遍和特殊的关系就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2)在认识上坚持从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认识程序(例如改革(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一原理的具体运用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问题是重点,因为::(1)从理论上看,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问题,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
只有弄清了这一原理,才能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正确地认识事物、解决矛盾。
(2)从实践上看,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只有弄清了这一原理,才能比较深刻地理解和运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从认识论上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既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也是科学的工作方法、领导方法的哲学基础。
学习这一原理,有利于我们领会这些科学方法的精神实质,逐步学会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矛盾分析法的方法论意义
矛盾分析法的方法论意义本文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矛盾出发,实践与书本相结合。
利用哲学思想---矛盾分析法分析我们所遇见的各类矛盾,从中找出处理矛盾的最佳办法,最终达到灵活掌握矛盾分析法,并熟练运用于生活的目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分为二两点论与重点论矛盾分析法是指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进而解决矛盾的一种方法。
这是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普遍的方法,根本的方法。
矛盾分析法的的特点第一,矛盾具有普遍性。
第二,矛盾具有特殊性。
第三,矛盾具有客观性。
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事物就是矛盾,所谓认识事物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
唯物辩证法作为科学的认识方法,主要的就是教导人们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具体分析事物的矛盾,并根据这种分析找到解决矛盾的恰当方法,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同时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对研究社会现象具有普遍适用性。
它不仅能说明现在,而且能预测未来。
尤其对宏观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有它独到的作用。
黑格尔曾经说过,矛盾的对立面之间存在这一个“中介”,他认为这一“中介”的作用就是把对立面导向调和直至消失,也就是“调和论”,而马克思认为这一观点否定了矛盾的客观性,,矛盾的本质不是理念中的统一,而是某种更深刻的东西,即本质的矛盾。
矛盾分析法的具体内容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等。
第一,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就是要用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看问题。
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一切矛盾的双方,无一不是相互依赖,失去一方他方就不存在的。
事物自身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事物本身都存在利与弊,对与错,是与非,因此,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可以更清楚地认识事物的本质。
马原复习题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一、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写道:“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
”他们又说:“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马克思恩格斯的上述论述包含了什么哲学原理?并运用该原理论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答案要点】(1)以上论述所包含的是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2)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
否则,就不成其为真理,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
由于条件的限制,任何真理对认识对象的反映只能是相对正确的,即在认识的深刻程度上、精确度上都是有限的,或者是近似性的。
这是真理在深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其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3)在对待真理的问题上,必须反对割裂绝对真理、相对真理二者辩证关系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倾向。
绝对主义,就是只看到真理的绝对性,无视其相对性;而相对主义则相反。
(4)马克思恩格斯的以上论述,体现了他们坚持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统一的立场,也启发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反对教条主义、思想僵化;同时也要反对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而是应当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根据新形势新条件,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材料1 我国工业用水量从1980年起的508亿立方米增长到2010年的1 397亿立方米,其中60%以上的工业用水集中在火力发电、钢铁、石化、纺织和制造等行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
1、如何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精神意识,尽管他们表现各异,特点不同,但都根源于物质,都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或机能。
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别的什么都不存在。
(2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丰富性和无限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丰富性和多样性,又以他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离开多样性的物质统一性,是空洞的抽象;离开客观实在性的多样性,会变成纯粹的虚无。
只有坚持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的统一,才是对世界本来面目的真实反映。
(2分)2、怎样理解人的自觉活动与社会历史客观必然性的关系?(12分)第一,人的自觉活动的开展、自觉能动性的发挥,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1分)第二,人的自觉活动的目的、意志同历史发展总结果之间的差异是永恒存在的,但人类活动的目的性与历史发展总结果接近的趋势也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在自觉活动中可不断掌握并运用社会规律;(2分)第三,社会规律的实现形式和途径具有可选择性,这使得社会历史的进程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1分)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其他哲学认识论的区别是什么?第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反对了唯心主义先验论。
(2分)第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反对了不可知论。
(1分)第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反对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分)4、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分)人民当家作主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1分)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分)5、如何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分)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流派。
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矛盾分析法部分原理例题
(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矛盾的主次方面转化了,事物的性质也就改变了,因为 长处使自己获得过成功,若是骄傲起来,忘乎所以,不知不觉便使“长处”变为“短处”。
我国疆域辽阔,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特点 各异、差异明显。以分区推进的政策思路,在不同 经济区域构造各具比较优势的“经济增长极”,以 此带动整个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正确 选择。 试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说明分区域推进政策 思路是正确的选择。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 事物的基础。我国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 特点各异、差异明显,因此,应该采取分区 推进的政策思路。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解决 矛盾的关键。采用分区推进的政策思路,构 造各具比较优势的“经济增长极”,才能带 动我国整个经济的长期发展。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复杂事物
既看主要矛盾 又看次要矛盾
既看主要方面 又看次要方面
两点论
方 法 论
重点论
一种矛盾
要 全 面
统 一
抓 重 点
两点是 有重点 的两点
重点是 两点中 的重点
复杂事物:把握主要矛盾
每一矛盾:把握主要方面
正确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
关 系 类 别 外延 主要 矛盾的主 矛盾 要方面 相对“许多矛盾”而 “同一矛盾”而言,主 言,一般只有一个 次方面都只有一方。 主、次矛盾指“矛盾 主、次方面指“矛盾侧 体”,可称为“一个”面”,只能叫“一方” 或“一种”,内部又 或“方面”。 含主、次方面。 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 决定事物性质 常用在“办事情”上 常用在“看问题” 上
矛盾分析法
E、擒贼先擒王
要抓住主要矛盾
F、荷花好看也要绿叶相扶
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也有影响, 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也有影响,不能忽视
G、牵牛要牵牛鼻子 要抓住主要矛盾, 要抓住主要矛盾,抓住重点和关键
主 要 矛 盾 和 矛 盾 主 要 方 面 之 比 较
主要矛盾 内 涵 区方 要 法 要矛盾 主
主要方面 矛盾 主 矛盾主 要方面 主 主 方 主
矛 盾 分 析 法
一分为二 两点论和重点论 相统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是矛盾分析法的精髓
1.含义 1.含义
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 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 矛盾的特殊性, 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 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理论依据 2.理论依据 3.意义 3.意义
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 “一国两制”实践日益丰富。“一国 两制”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生命 力。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是党 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面临的重大课题。 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
港人治港” 澳人治澳” “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 自治的方针……
4、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
2、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 事实雄辩地证明, 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其哲学依据是: 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其哲学依据是: A、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 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 B、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 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
唯 物 辩 证 法 的 实 质 与 核 心
矛 盾
用 对 立 统 一 的 观 点 看 问 题
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 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 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理笔记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4)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5)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5)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4页) (7)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12)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14)第一节认识的产生及本质 (14)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运动 (15)第三节真理与价值 (16)第四节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 (18)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20)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20)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22)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3)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25)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 (25)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27)④资积累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化,最终必将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这就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28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30)第一节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30)第二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31)第三节产业资本的利润和平均利润 (32)第四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33)第五节借贷资本和利息 (34)第六节农业资本和地租 (36)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38)第一节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38)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9)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40)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42)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42)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43)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45)第八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46)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46)第二节共产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47)第三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48)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①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②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矛盾激化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④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辩证唯物论。
包括:实践是人类世界的基础;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1.实践是人类世界的基础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也就是把思想变为现实的过程)。
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物质性(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B.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表现为: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
XXX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举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一是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注意:第一,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掌控事物的发展纪律。
第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性首先表现在:意识本质: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作用:意识能动性以尊重物质世界客观纪律为前提2)世界的物质性还表现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等最一般的规律为研究对象,是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科学体系,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既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同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一致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运用于思维和工作中就转化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矛盾分析法包括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等,都是矛盾分析法的具体体现。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因此,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
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运用矛盾分析法认识和改造世界。
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而且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当马克思主义唯物地解决世界本源的问题时,已经内在的包含了辩证法。
同样,当马克思主义科学地解释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规律时,也内在包含了唯物主义。
所以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规律和范畴,都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
这就要求我们能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实际问题。
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过程原理,要求我们十分注意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把握好事物的“度”。
只有脚踏实地创造质变的条件,才能达于事物的飞跃;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必将事与愿违。
当事物质变的条件已趋成熟,则应把握契机,乘势而为,勇于创新,促成事物的转化。
如果故步自封,墨守成规必将一事无成。
事物发展是肯定和否定的矛盾运动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不能奢望什么事情都是径情直遂、一帆风顺的,要善于洞察事物发展中的各种可能性,充分估计其困难和曲折,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考研政治唯物辩证法知识点
考研政治:唯物辩证法知识点唯物辩证法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内容,在明确了整个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后,这一章带领我们具体考察整个世界的运转与发展,从世界上的物质如何存在到事物存在的具体形式。
以一种科学的方式给我们的世界展开不断变化发展的视野。
这一章在内容上以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以及事物发展的三大规律为重点内容。
复习过程中需要以练习选择和分析题并重。
一方面,通过选择题的大量练习达到自己对相关或相似知识点的甄别。
另一方面,要参考以往的复习资料对相关的论述题进行一定程度的练手,争取形成对相关知识点的熟练把握。
从历年的考研真题设置来看,这一章涉及的选择和论述都比较普遍,需要大家在把握基本原理的同时,掌握相应的方法论意义,以便在分析作答时做到心中有数。
具体来说,此知识点包含四方面的内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五对范畴、思维方法一、唯特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和永恒发展)◆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永恒发展: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1)、矛盾是指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要区分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
(2)、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3)、斗争性是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享的性质和趋势。
(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马原复习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一、题型两道大题,一道论述题(论述一个学过的知识点并简单分析,40分)一道材料分析题(综合性、开放性题目,仔细阅读材料,结合材料和所学进行分析)二、知识点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三大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因此,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的整个实践过程,就是围绕意识活动所构建的目标和蓝图来进行的。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人的意识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和选择构建,在思维中构造一个现实中所没有的理想世界。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使之一步步变为客观现实。
第四,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意识,心理因素能够对人的行为选择和健康状况产生重要影响。
(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的认识世界,有效地改造世界。
第二,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人能通过自觉活动去认识规律,并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因此,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2、事物的普遍联系、事物的变化发展(1)事物的普遍联系第一,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出发去认识事物。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的观点上坚持了唯物论。
第二,联系具有普遍性。
三层含义: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与当代社会矛盾问题处理
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与当代社会矛盾问题处理摘要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对研究社会现象具有普遍适用性.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解决矛盾的根本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不断发展,各种社会矛盾问题也日益显现,影响着社会和谐的进程,也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处理好当代社会矛盾问题,对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关键词:矛盾分析法、社会矛盾、实践运用一、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的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也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思想方法。
所谓矛盾分析法,就是通过分析事物的矛盾本性,掌握事物的特殊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以便有效认识和改造客观事物的方法。
1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及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矛盾分析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矛盾在生活中普遍存在,所谓“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唯物辩证法认为,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趋势,而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除、相互分离的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统一,任何矛盾都具有同一性,同时也具有斗争性。
毛泽东曾经指出,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但也有人不同意毛泽东的看法,认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本身都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还有人认为这两种看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2如所谓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所谓的“利他”和“利己"都不仅是单一的一个方面,我们实现了社会价值的同时,也便实现了自我价值,正如郭明义所说“温暖别人就是温暖自己”。
基于矛盾特殊性而言,不同事物有着不同矛盾,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方面也不同,矛盾的解决方式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分析方法
2.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1)含义
矛盾的主要方面: 是指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 作用的矛盾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 是指在事物内部处被支配地位、不起主 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图示法:
次要矛盾
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
一个矛盾
复杂事物
矛盾的次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是由谁来决定的?
矛盾统一体 矛盾主要方面 矛盾次要方面
我国所有制结构 公有制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陆 社会主义制度 核能 优越性 中国入世 有利 机遇
非公有制经济
香港澳门台湾 资本主义制度 危险性 有弊 挑战
事物的性质主要的是由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决定的
资本主义社会
主要 矛盾
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相 同 资产阶级与无产
性 质 主要 矛盾
资 产 阶 级
主要 方面
资产阶级与无产 阶级之间的矛盾
性 质
阶级之间的矛盾 主要
方面
无 产 阶 级
资本主义
不 同
社会主义
矛盾次要方面不可轻视
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 溃千里之堤。成语说明什么?
1.不可忽视矛盾次要方面。支流也能阻碍主 流的发展。如果任其发展不加控制,就有可 以影响和改变事物性质和发展方向。 2.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2)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在学校工作中,主要有三项工作任务,一 是教学,二是后勤供应,三是行政管理。
思考:
(1)以上三个矛盾中,哪个矛盾是主 要矛盾?为什么? (2)学校工作能否只注重教学,忽视 其他问题?为什么?
主次矛盾关系方法论:
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 要矛盾,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一、要认识事物的性质,就必须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每一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特殊本质和特殊的运动形式,从而把一事物同他事物区别开来.只有透过事物现象抓住其本质,才能达到对事物的真正把握.而每一事物的本质都是由它所包含的特殊矛盾决定的.因此我们要认识事物的特殊本质,就要对它自身内部的特殊矛盾进行分析.同时,在把握决定事物本质的特殊矛盾时,还要进一步对这个矛盾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因为更确切地讲,事物的性质和基本特征主要地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任何事物内部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必有一方是处于支配地位的矛盾主要方面,而另一方则是处于被支配的、服从地位的次要方面.认识事物的性质就是要通过对矛盾双方各自的特点和地位及其相互联结的分析,找出其中处于支配地位的矛盾主要方面.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辩大体,识大局,抓本质,看主流”.这是达到对事物性质的正确认识之关键.
二、要认识事物的发展过程,就必须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表现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认识事物的过程,首先就要了解推
动这个过程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在动力.事物的发展过程是事物内部必然的自我的运动过程,即内部矛盾双方相互作用的过程.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因此,要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就必须深入到事物内部分析考察它的内在矛盾,找出其变化发展的根据和原因.例如,众所周知的“方仲永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方仲永五岁就能“指物作诗立就”,而且“文理皆有可观者”;到了十二三岁虽然还能作诗,但已“不能称前时之闻”;到了20岁就变成了平庸无奇之人.就其从神童到庸者变化过程看,固然与其父“日板仲永还谒于邑人,不使学”有极大的关系,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他放弃了自己的主观努力.
三、要认识事物的存在条件和发展趋势,就必须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事物的存在条件和发展趋势规定了事物的特征和面貌.然而,事物的存在条件和发展趋势,正是事物本身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的结果.一切矛盾的对立双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一定的统一体中存在和运动的.它们必须相互依存,共居一个统一体中,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这种同一性就是事物或矛盾存在的条件.一切矛盾的对立双方在统一体中又不是和平共处的,而是永远处于相互排斥、互相斗争之中的.
斗争的结果,必然造成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双方的地位和特征发生变化,于是逐步显示出事物新的发展趋势.由此可见,认识事物存在条件和发展趋势,实际上就是具体分析事物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结.
四、要认识一事物同他事物的关系,就必须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要受到周围其他事物的影响和作用,事物的属性往往就是在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因此,要认识某一事物,就必须同时考察它同其他事物的各种关系.而事物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和转化的矛盾关系.因此,要全面地认识一个事物,就要认识它同周围其他事物的各种复杂的矛盾关系,认识事物间由于各自内部矛盾斗争的推动而互相转化的各种趋势和可能.
总之,要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事物的性质、过程、条件、趋势和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坚持矛盾分析法.对事物认识深化的程度正是取决于对诸种矛盾及其双方分析的程度.如果离开了矛盾分析法,人们就无法观察事物、理解事物、把握事物.因此,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一切事物所必须遵循的根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