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毕业论文浅谈幽门螺旋杆菌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是人类胃肠道的一种常见细菌。
它是一种螺旋状的革兰氏阴性菌,能在人类胃黏膜上生长繁殖,是导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胃癌和胃肠道疾病的患病率也在不断上升,因此,了解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于控制和预防该类疾病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的发现和结构最初是由澳大利亚的两位科学家独立发现的。
在1982年,澳大利亚研究人员罗宾·沃伦发现在许多患有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患者胃内均存在这种细菌,随后,在同一年,澳大利亚的马歇尔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并通过自己吞食了培养细菌的试管证明了细菌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关系,从而赢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的结构和特性也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的外壳是由多种不同结构的蛋白质和糖类分子形成的。
其中,血型抗原是其最重要的成分之一。
通过这些抗原在胃黏膜上形成稳定的结构,以抵抗胃液和黏液的侵蚀,从而生存和繁殖。
同时,的细胞壁还含有大量的脂质DNA,这些脂质DNA可以与宿主胃黏膜细胞的核酸结合,并将致癌物质注入宿主细胞内,引发细胞发生癌变。
二、的发病机制会释放毒素和炎症因子,引发宿主胃黏膜发生炎性反应,造成慢性胃炎。
长期的胃炎可以导致胃黏膜萎缩和溃疡形成。
除此之外,还可以刺激宿主产生大量的胃酸,进一步破坏胃黏膜,加速病情的恶化。
而且,慢性胃炎的高风险人群和长期患病者有患胃癌的风险。
三、的检测方法感染并不一定引起症状,因此,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感染了。
对于有感染风险的人群,如长期使用类固醇或非甾体类药物、曾经患有胃病、胃肠道手术史以及家族中有慢性胃炎或胃癌患者等人群,应该定期进行的检测。
的检测方法包括呼气试验、血清学检测和胃镜检查等。
其中,呼气试验是一种安全、无痛和非创伤性的检测方法,可用于初步筛查感染。
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存在的特异性抗体水平来诊断感染。
胃镜检查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检测方法,能够直接观察胃粘膜的病理改变,并采用组织学等方法进行的检测。
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指南
口腔卫生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定期更换牙刷,有助于 减少胃部幽门螺旋杆菌的 感染风险。
增强免疫力
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等方式增强免疫力,有助 于提高对幽门螺旋杆菌的 抵抗力。
04 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的注意 事项
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
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治疗,不要自行更 改治疗方案或停药。
注意症状变化
留意自己是否有胃痛、胃 酸、胃胀等症状,如有异 常,及时就医检查。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规律饮食、作息规律 等,以降低再次感染的风 险。
预防再次感染的措施
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保持口腔卫生,避免口 口相传的感染途径。
分餐制或使用公筷
与家人或朋友聚餐时,建议采用分 餐制或使用公筷,以降低交叉感染 的风险。
案例二:饮食调整的成功案例
总结词
通过调整饮食习惯,改善胃部环境,成功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生长。
详细描述
患者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同时 ,采用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方式,以减轻胃部负担。经过一段时间的饮食调 整,患者的胃部环境得到改善,幽门螺旋杆菌的生长得到有效抑制。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会增加患胃癌的风 险。
02 幽门螺旋杆菌的诊断
诊断方法
胃镜检查
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
通过胃镜获取胃黏膜标本进行快速尿素酶 试验、组织学检查或PCR检测。
让患者服用标记的尿素,然后通过呼吸测 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的存在。
粪便抗原检测
血液抗体检测
检测粪便中幽门螺旋杆菌抗原,用于初步 筛查。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指 南
关于幽门螺杆菌检测、分析及预防
关于幽门螺杆菌检测、分析及预防摘要】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在胃炎,消化性溃病。
胃癌中的发病情况并讨论其预防。
方法:应用14C呼气方法检测胃病患者。
结果:幽门螺杆菌在为病患者中感染率较高。
结论:幽门螺杆菌为胃病的主要致病因子,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胃病可明显治愈。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检测;分析;预防。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2-0240-011.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1.1:包括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类,侵入性方法依赖胃镜活检,包括快速尿素酶实验(RUT)。
胃黏膜直接涂于染色检验(如HE染色,Warthinsharry, 银染,改良Ciemsa染色,甲苯腰蓝染色)等.1.1.2非侵入性检测方法不依赖胃镜检查,包括13C或14C-UBT, HPSH检测(依检测抗体分为单克隆和多克隆抗体检测两类)血清HP抗体检测等。
2: 各种检测方法的特点2.1: RUT:检测结果受试剂PH值,取材部位组织大小,细菌量,观察时间,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
同时取两块组织进行检验(胃类和胃体各一块)可提高检查敏感性。
本方法检测快速、方便,如应用良好的试剂进行检测,则准确性高,患者接受胃镜检查时,建议常规行RUT。
2.1.2:细菌培养:复杂、耗时,需一定实验室条件标本转送培养需专门的转送液并保持低温。
本方法特异性高,可进行药敏试验和细菌学研究。
2.1.3血清HP抗体检测,检测的抗体是IgG,反映一段时间内的HP感染状况,部分试剂盒可同时检测GagA和Vac抗体。
不同试剂盒检测的准确性差异较大,与其它细菌抗原有一定交叉反应,HP根除后,血清抗体GagA可维持很久(数月或数年)因此不能用于治疗后的复查,此方法主要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2.1.4:UBT: 检测准确性高,易于操作,可反映全胃HP感染状况,其中呼气试验是国际上公认的幽门螺杆菌(HP)检测的“金标准”因具有准确、快捷、方便、无痛苦、无创伤等特点。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研究现状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研究现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能够寄生在胃黏膜上的螺旋形细菌,是人类胃部最常见的感染源之一。
多年以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许多胃疾病如胃溃疡、慢性胃炎和胃癌等密切相关。
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发现,本文将就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探讨。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传播途径根据广泛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研究,人类主要通过口-口接触和食物-口接触途径感染幽门螺杆菌。
这意味着亲密接触(如家庭成员之间)、不洁食品及水源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此外,虫媒也被认为是其中一种可能的传播途径。
母体传播也是导致婴儿和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常见原因。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致病机制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通过其特有的致病因子引起。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尿素酶(urease)和细胞毒素(cytotoxin-associated gene A,简称CagA)。
尿素酶可以将胃内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从而中和胃酸,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给细菌。
CagA则可以通过进入寄主上皮细胞并与其相互作用来引发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并介导肠上皮细胞炎症反应。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致病因子如细菌表面黏附分子(adhesins)、组蛋白变构酶等也参与了幽门螺杆菌感染过程。
这些致病因子协同作用引发的产物,如氧化应激、促炎性因子和错过免疫反应等,均对宿主组织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系统疾病1. 胃溃疡:多数胃溃疡患者(超过80%)被证实为幽门螺杆菌感染。
细菌通过破坏胃粘膜抵御感染,引起黏膜屏障功能紊乱,从而导致胃酸和消化酶对黏膜产生直接损害。
2. 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是最常见的胃部疾病之一。
感染后,机体会产生炎性细胞浸润和局部免疫反应,释放大量促炎因子和氧自由基等,导致黏膜组织发生变性、坏死以及纤维化。
3. 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展的重要诱导因素之一。
细菌引起的持久慢性肠上皮炎症可导致DNA突变、细胞增殖异常以及凋亡抑制等,从而增加了癌前期阶段及早期癌变的风险。
幽门螺杆菌的危害
幽门螺杆菌的危害作者:李钰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04期【中图分类号】R87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4-12-218-01幽门螺旋杆菌(HP)是一种革兰阴性微需氧杆菌。
HP是慢性各种胃炎胃炎、消化性潰疡、胃癌关系密切。
HP胃炎实际上是一种传染病,不管有无症状和并发症,均可通过唾液在母亲至儿童、夫妻等家庭成员之间传播;目前我国HP感染率高达56%。
HP感染后的症状可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烧心、反酸、恶心、呕吐、嗳气、胃痛、饱腹感、口臭等。
因HP感染缺乏典型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在诊断时常用无创检查方法有C-呼气试验、血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大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等。
何为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旋杆菌病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
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
幽门螺旋杆菌病包括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各种胃炎、消化性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
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癌症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二,在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人死于胃癌。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
杀灭幽门螺旋杆菌,让人们远离胃癌。
幽门螺杆菌的危害有几何?幽门螺杆菌感染范围之广世界有多半人口受到过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而在有些国家几乎90%的人都感染过这种细菌。
人们通常是在幼年时就受到感染,5岁以下达到50%。
这种细菌感染首先引起慢性胃炎,并导致胃溃疡和胃萎缩,严重者则发展为胃癌。
据统计,初次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年龄较早的人群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发生率高,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死亡率的高低呈现平行关系。
幽门螺旋杆菌寄生在胃黏膜组织中,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
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患者的普遍症状为: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其他不良症状,如暖气、腹胀、反酸和食欲减退等。
螺旋u门杆菌的危害
螺旋u门杆菌的危害
螺旋u门杆菌的危害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种类。
幽门螺旋杆菌病包括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
幽门螺旋杆菌病的不良预后是胃癌。
一、危害
1、幽门螺杆菌可以作为胃炎、慢性咽炎、口腔溃疡等消化性溃疡、胃炎的主要原因,对于患有这些疾病的患者来说,治疗首要就是要根除幽门螺杆菌,否则治疗相对困难。
2、幽门螺杆菌的传染力很强,可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粪便等途径传染,在水中可以存货所以,日常饮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感染。
3、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可能导致口气重,即口腔有异味,严重者往往还有一种特殊口腔异味,无论如何清洁,都无法去除。
二、症状
1、口臭
幽门螺杆菌是引起口臭的最直接病菌之一,由于幽门螺杆菌可以在牙菌斑中生存,在口腔内发生感染后,会直接产生有臭味的碳化物,引起口臭。
2、胃肠疾病症状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多会出现餐后嗳气、恶心、腹胀、腹部不适的胃肠疾病症状,而且这些症状随时都会出现,但是有些患者没有明显。
消化科护士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及防护
消化科护士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及防护【摘要】目的:分析消化科护士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并总结防护措施。
方法:本次研究起始时间为2018年10月,结束时间为2019年10月,共选择消化科护士60人,各选择60名消化科医师和非消化科护士作为参照组,对所有护士及医师进行末梢血抗幽门螺杆菌(HpIgG)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消化科护士抗HpIgG水平与消化科医师相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消化科护士抗HpIgG与非消化科护士相比显著更高,P<0.05;消化科无胃病史护士的抗HpIgG水平与非消化科无胃病史护士相比显著更高,P<0.05;在消化科护士中,年龄越高,抗HpIgG水平越高,三组抗HpIgG水平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消化科护士极易感染幽门螺杆菌,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应加强相关防护措施,做好隔离、消毒处理,及时处理污染物,从而保证消化科护士工作安全。
【关键词】消化科护士;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护措施血清抗幽门螺杆菌测定(HpIgG)是临床测定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常用技术方法[1]。
有研究显示,消化科医师与护士感染幽梦螺杆菌的风险存在一定差异性,医师感染几率大约为51%,护士感染几率大约为19%,究其原因可能与医师与病患接触时佩戴手套有关[2]。
做好防护措施,在减少医务人员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选择了60名消化科护士,详细调查了护士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并总结相关防护措施,以期保证医务人员工作安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起始时间为2018年10月,结束时间为2019年10月,共选择消化科护士60人,其中年龄最大者46岁,年龄最小者20岁,平均年龄(33.46±10.41)岁。
各选择60名消化科医师和非消化科护士作为参照组,非消化科护士中年龄最大者48岁,年龄最小者22岁,平均年龄(34.68±10.31)岁。
1.2方法收集所有护士的基线资料,包括相应家族史、有无胃病史、专科护龄、年龄、性别等等。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途径及预防常识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途径及预防常识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微需氧菌,主要生存于胃部和十二指肠内,据可靠研究数据和临床经验发现,幽门螺旋杆菌具有极强的感染能力,感染该细菌以后会诱发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严重疾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了解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途径和预防常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面我将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途径及预防常识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阐述。
一、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途径1 共同进餐共同进餐是感染幽门螺旋菌的主要途径之一,因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能力比较强,在共同就餐过程中如果有一个人已经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在共同就餐过程中就会将幽门螺旋杆菌经由餐具和食物传染给其他人,因此,在共同就餐过程中要尽可能使用公筷。
除此之外,经常在外面餐厅吃饭的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几率也比较大。
2 接吻据可靠研究资料发现,唾液中可能也会含有幽门螺旋杆菌,情侣在接吻过程中幽门螺旋杆菌就会通过唾液进行传播与感染,因此,接吻是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比较直接的一种途径,另外,部分妈妈习惯将食物嚼碎后给孩子喂,这也会使孩子感染幽门螺旋杆菌[1]。
3 生吃膳食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是导致人们发生慢性胃炎的主要因素,而生吃膳食是幽门螺旋杆菌较为频繁的途径,比如:在吃火锅时,一些肉类和食物并没有完全煮熟,人们就开始食用,另外,西餐是当今社会比较普遍和流行的食物,其中牛排经常会被刻意做成七分熟、五分熟、甚至三分熟,这些生吃膳食的方式都可能会使人们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因此,要尽量不吃或者少吃生食物。
4 进食刺激性食物刺激性食物非常容易对胃粘膜造成较大的刺激,损伤胃粘膜导致胃的抵抗力降低,不能很好的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入侵,使得幽门螺旋杆菌通过胃进行感染,当其到达上皮表面后就会与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在一起,不会随食物被排出体外,最终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2]。
5 粪便通过检测发现粪便中也有大量存活的幽门螺旋杆菌,如果粪便对周围水源或者食物造成污染,而人们进食被幽门螺旋杆菌污染的食物和饮用水就会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及对策报告
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及对策报告一、背景介绍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主要通过口腔-口腔传播,在胃部定植,是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病因之一。
据统计,全球约有50%的人口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而我国感染率更高,达到了约60%。
二、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1. 感染人群分布: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不同地区、年龄、性别之间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南方地区的感染率高于北方,农村地区的感染率高于城市,儿童和青少年的感染率高于成年人。
2. 感染与疾病关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多种胃部疾病有关,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等。
据统计,我国约有70%的慢性胃炎、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的胃溃疡由幽门螺杆菌引起。
3. 治疗现状:目前,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生素联合PPI(质子泵抑制剂)或铋剂的四联疗法。
然而,由于抗生素耐药问题的日益严重,治疗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三、对策与建议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加强个人防护意识,减少感染风险。
2. 改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勤洗手、分餐制、避免与感染者共用餐具等。
3. 加强基层医疗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和诊断能力,及时发现和治疗感染者。
4. 优化治疗方案:针对抗生素耐药问题,建议医生在治疗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组合,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
5. 开展大规模筛查:在高风险人群中开展幽门螺杆菌筛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感染者,降低胃部疾病发病风险。
6. 加强疫苗研究:虽然目前尚无商业化幽门螺杆菌疫苗,但我国科研团队已在该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加强疫苗研究,有望为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新手段。
四、总结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严峻,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为降低感染率、减少相关疾病发生,政府、医疗机构及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改善生活习惯、优化治疗方案、开展大规模筛查等。
如何预防胃幽门螺旋杆菌
52如何预防胃幽门螺旋杆菌李雪梅邻居小张在C14呼吸检测出测出了650的指标,医生说小张已经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但是因小张缺乏对幽门螺旋杆菌的认识和了解,所以心生恐惧,导致饮食不规律,而且还出现失眠的现象,那么幽门螺旋杆菌是什么疾病?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之前怎样预防,这是当前值得关注的内容之一,故此在下文之中笔者对其进行了简单概述。
一、什么是胃幽门螺旋杆菌严格意义上分析,幽门螺旋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杆菌,包括犬幽门螺杆菌、胃螺杆菌等,在1983年从胃炎的胃黏膜活检当中分离成功,并经动物实验之后,将幽门螺旋杆菌作为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感染因素。
且幽门螺旋杆菌对环境要求比较严格,主要生长在人体的胃部,也是现阶段在胃部当中能够存活的主要生物,假如在胃部出现这种细菌,那么则需要及时处理与解决,如果不及时治疗,那么则会对胃部产生伤害,轻者会引发胃部炎症,严重者还会造成胃癌。
二、幽门螺旋杆菌的危害作为胃部较为常见的菌群,幽门螺旋杆菌如果处于正常范围之内,那么对身体的影响比较小,但是如果当指标超过一定数值,则需前往医院进行治疗,对菌群数量加以控制,否则会引发胃部不适,经过归纳与总结,将幽门螺旋杆菌的危害概述为以下几点。
第一会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生。
在众多患者胃炎治疗过程当中会出现反复性,并且经胃黏膜检测发现是由螺旋幽门杆菌呈阳性所导致,且幽门螺杆菌主要附着在胃黏膜之上,会对胃部的防御系统产生破坏,还会出现破坏作用,进而引发胃炎。
第二是引发胃溃疡。
近几年胃溃疡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不仅是因为人们的饮食习惯不科学,而且绝大多数患者出现胃溃疡的因素是因为体内幽门螺旋杆菌呈阳性,对细菌群的作用加以破坏,并且所分泌的尿毒酶会将尿素划分为二氧化碳与氨,从而对胃黏膜产生破坏,形成胃溃疡。
第三是会引发胃癌。
根据相关研究证明,胃癌的发生率与幽门螺旋杆菌有着密切的联系,假如幽门螺旋杆菌经检测指标居高不下,那么胃癌的发生率也会越来越高。
第四是会引发龋齿与血栓,幽门螺旋杆菌不仅会对人体的胃部造成破坏,并且也会对口腔造成影响,引发口臭以及口腔溃疡,且幽门螺旋杆菌还会导致龋齿的牙斑菌有所升高,并且因为幽门螺旋杆菌不具备固定性,往往会不小心跑到脑血管之中,从而引发血栓,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
预防幽门螺旋杆菌的方法
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1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注意个人卫生:幽门螺杆菌传播途径为消化道传播,即粪-口途径传播,主要是由于饭前便后不洗手导致。
因此,饭前便后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比较重要;2、避免密切接触:幽门螺杆菌可通过亲密接触,如接吻或口对口喂食传染,因此需要尽量使用公筷,使用独自碗筷,以降低意外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可能性;3、避免接触患者胃内容物:胃内容物中也易传播幽门螺杆菌,应尽量避免接触。
此外,有医源性传播,如进行胃镜检查时可能会感染幽门螺杆菌,但现在正规医院胃镜洗消均比较规范,可避免幽门螺杆菌传染,以及艾滋病、梅毒等相关传染性疾病传染。
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2预防胃幽门螺旋杆菌的方法:1、避免群集性感染胃幽门螺旋杆菌预防胃幽门螺旋杆菌,应避免家庭群集性感染胃幽门螺旋杆菌。
据了解,胃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具有家庭聚集的倾向特点。
另外,父母感染给子女的概率较高,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积极做好预防家人感染的相关工作。
2、口腔健康须保持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一般具有口臭等口腔问题,因此对于胃幽门螺旋杆菌,保持口腔健康刻不容缓。
3、预防胃幽门螺旋杆菌不宜生吃研究证实,胃幽门螺旋杆菌可在自来水中存活4-10天,在河水中存活长达3年。
因此如何预防胃幽门螺旋杆菌的要点之一,就是不宜生喝水,不宜生吃等。
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3幽门螺杆菌一般可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餐具要定期消毒、切断传播途径等方式进行预防,具体如下: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日常要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的好习惯,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口腔、粪-口进行传染,所以如果用不干净的手接触幽门螺杆菌,就有可能通过食物或粪-口感染。
2、餐具要定期消毒:使用过的餐具建议放入消毒柜消毒,偶尔在外面可能会携带幽门螺杆菌回来,如果能用100°高温,在30分钟内可杀死幽门螺杆菌,就可以避免幽门螺杆菌在感染家人。
3、切断传播途径:集体外出就餐时一定要准备好共用的筷子和勺子,分餐到自己的盘里或碗里,进行食用。
幽门螺杆菌综述
幽门螺杆菌综述在过去长期以来,医学界普遍认为,精神压力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的主要原因。
1982年,两名澳洲科学家J Robin Warren和Barry JMarshall发现幽门螺杆菌,并证明该细菌感染胃部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由于巴伦.马歇尔和罗宾.沃伦这一发现,使得原本慢性的、经常无药可救的胃溃疡变成了只需抗生素和一些其他药物短期就可治愈的疾病。
他们因此获得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胃壁有一系列完善的自我保护机制(如胃酸、胃蛋白酶,不溶性与可溶性粘液层,有规律的运动等),能抵御经口而入的千百种微生物的侵袭。
因而曾经医学界认为,健康的胃是无菌的,没有任何细菌能够长时间在胃部强酸的环境下生存。
然而幽门螺杆菌几乎是能够突破这一天然屏障的唯一元凶,幽门螺杆菌也是人类21世纪初唯一一种已知的胃部细菌。
下面我就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以及其传播防治进行归纳总结。
一、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性状革兰染色阴性,呈螺旋形或弧形弯曲状的微需氧菌,长2.5~4.0um,宽0.5~1.0um,一端有2-6根带鞘鞭毛,有菌毛,运动活泼。
(如上图)当用抗生素治疗或胃粘膜发生病理性改变时,幽门螺杆菌可由螺杆状转变为圆球形(如下图所示),这是幽门螺旋杆菌的一种自我保护形式,当条件适宜时,又可回复成具有活力的幽门螺旋杆菌,这也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迁延不愈和复发的重要因素。
二、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性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病原菌,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H.pylori对人类“情有独钟”,人是其惟一自然宿主,据估计,全世界约50%的人胃部“藏”有H. pylori;我国自然人群感染率约54.7%。
幽门螺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为侵袭因子和毒素。
与侵袭密切相关的物质为尿素酶、鞭毛和菌毛等;毒素包括VacA和CagA.1、HP如何突破屏障定居在胃粘膜?1、尿素酶分解胃粘膜组织渗出来的尿素,在菌体表面形成“氨云”,中和胃酸缓冲PH,形成有利于幽门螺杆菌生存的微环境。
幽门螺杆菌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幽门螺杆菌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警惕幽门螺杆菌的危害!沈阳胃肠医院指出,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WHO/IARC)将幽门螺杆菌定为I类致癌原,由此可见,幽门螺杆菌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
众所警惕幽门螺杆菌的危害!沈阳胃肠医院指出,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WHO/IARC)将幽门螺杆菌定为I类致癌原,由此可见,幽门螺杆菌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
众所周知,幽门螺杆菌(Hp)是胃肠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也是胃癌发生的主要促进因素。
然而随着近年来疾病研究的加深,发现幽门螺杆菌与其他疾病也有密切联系,患者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一般来说,沈阳胃肠医院指出幽门螺杆菌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导致口臭:幽门螺杆菌不仅在胃粘膜上寄生作祟,还会在口腔内寄生,特别是牙菌斑里含量最多,引起顽固性口臭。
幽门螺杆菌重要毒性物质尿素酶可以分解口腔内的尿素等物质产生难闻的、严重的氨臭味。
2、导致各种胃炎:幽门螺杆菌入侵人体后,会在胃上皮部位黏附,在抵抗胃酸和其他对其不利因素的杀灭作用的同时,释放多种抗蛋白质酶,从而可引发胃炎。
3、导致慢性胃、十二指肠溃疡:当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后,胃内环境会变成碱性,刺激胃细胞分泌胃酸。
在胃酸和幽门螺杆菌分泌毒素的共同破坏下,胃肠粘膜逐渐出现溃破。
胃、十二指肠就是在胃液变成极度酸性的时,粘膜会被胃液腐蚀才发生的。
4、导致胃癌:幽门螺杆菌后会诱导细胞增殖,这不仅增加了DNA自发复制出现错误的机会,也提高了细胞受到损伤的可能性。
可见幽门螺杆菌感染增加了胃部癌变的几率。
沈阳胃肠医院是东北地区出名的沈阳胃肠医院,重点胃肠诊疗基地,常年专家医生坐诊,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您有任何有关胃肠疾病的疑问,都可以点击在线专家进行咨询,祝您早日康复!。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很多人在自己体检报告上发现“幽门螺杆菌”时,认为“感觉没什么症状”继而选择了对这项指标置之不理。
然而,一旦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能会引发很多疾病,千万不能忽视!1、幽门螺杆菌的危害幽门螺杆菌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长期存活于胃部强酸环境下的细菌,它的感染范围非常广。
我们的胃一直在持续分泌胃酸,它可以杀死食物中的细菌,同时帮助消化食物。
但幽门螺杆菌能够分解尿素产生氨来中和胃酸,为自己营造舒适的生存环境,成为长期寄生在人类胃部的致病菌。
根据相关文献报道,全球至少有一半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
而中国是感染幽门螺杆菌人数最多的国家,感染率高达59%,将近7亿人感染。
有报告指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90%以上十二指肠溃疡和70%~80%胃溃疡的病因,危害不容小觑。
幽门螺杆菌可提高6倍非贲门胃癌和3倍贲门胃癌的罹患风险性。
结合2018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幽门螺杆菌导致我国每年约34万例胃癌新发病例。
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使绝大多数消化性溃疡得到永久治愈,也可以有效地降低胃癌发生风险。
2、如何判断自己有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具有传染性,当一个人携带幽门螺杆菌,受影响的可能是全家人,尤其是向儿童和青少年传播。
由于在患者的唾液、粪便、呕吐物中都能检测到幽门螺杆菌,意味着平时使用的餐具、马桶甚至食物和水都有可能成为传染源。
然而即使感染幽门螺杆菌,也有约70%的人没有明显不适。
即使主动就医也是因为出现了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的相关症状。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身体明显有以下这些症状就要格外留心,它有可能提示着我们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可能性:恶心,纳差(食量减小),反酸,烧心,嗳气(打嗝),腹痛腹胀,消化不良,口腔异味等。
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检测方式大致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类。
侵入性检测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镜检等。
而最常见的非侵入检测方法是C13和C14呼气试验,它也是国际上公认的幽门螺杆菌检查“金标准”,准确率可达95%以上,不仅没有交叉感染的风险,且方便快捷,只需要吹两次气就可以完成检测。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的危害和治疗方法
有何危害诱发慢性胃炎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细菌会附着在胃黏膜上,引起炎症反应,从而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生。
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腹部疼痛、饱胀、嗳气、反酸等症状。
导致胃溃疡由于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胃黏膜的保护机制受到破坏,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加,进而导致胃溃疡的发生。
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的危害和治疗方法部疼痛、出血、穿孔等症状。
严重时会引发胃癌长期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会对胃黏膜造成持续性损伤,进而导致胃癌的发生。
胃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如何治疗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进行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是引起胃炎、胃溃疡、胃癌的主要元凶,如果早发现、早治疗,能够达到治愈目的。
此外,幽门螺旋杆菌具有传染性,如果家中有人感染,其他人也可能被传染,所以进行治疗能够保护整个家庭的健康。
如果不进行治疗,可能会使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加重,甚至出现癌变。
为了降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治疗方法。
应用药物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根除。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和文|王玲你听说过幽门螺旋杆菌吗?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微需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表现为螺旋形特征,并且具有鞭毛,能够在机体胃中生存和繁殖。
幽门螺旋杆菌具有传染性,它主要借助口口传播及口粪传播,在接吻、共同用餐时均可能涉及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症状可以说是多种多样,常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饱胀、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特征。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其危害及治疗方法。
72|科学之友|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白沙河街道办事处张戈庄卫生院胃黏膜保护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杀死细菌,缓解症状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常用的抗生素涉及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等,上述药物能够有效地杀死幽门螺旋杆菌,但在使用期间要注意细菌的耐药性,若发现细菌对某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就需要更换其他药物。
同时,为了提高疗效,通常需要联合使用两种或多种抗生素。
幽门螺旋杆菌生存的条件环境
幽门螺旋杆菌生存的条件环境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常见的致病微生物,在全球约有4亿人受其影响。
该菌种主要分布在消化系统中,通常出现在胃黏膜上。
它能引起胃炎、溃疡以及其他消化系统疾病。
此外,还会导致胃功能紊乱,以及胃、十二指肠及胃肠道腺癌发生风险增加。
因此,了解幽门螺旋杆菌生存的条件环境对治疗和预防相关性疾病非常重要。
首先要知道的是,幽门螺旋杆菌的必要的生存环境是多样的,它们生存的条件环境依赖于周围的环境,以及其自身的遗传特性。
基本上,幽门螺旋杆菌生存所需要的条件大致如下:首先,它们需要合适的温度环境,一般介于37℃和50℃之间比较理想。
如果温度高于50℃或低于37℃,它们的活性就会明显减弱,甚至会死亡。
其次,它们需要适宜的pH值,一般介于3.8到7.0之间即可,pH值过高或过低它们都不能生存。
此外,幽门螺旋杆菌还需要充足的氧气环境,因为它们是好氧的菌种,如果缺乏氧气,不仅无法正常生长,而且还会导致死亡。
再者,幽门螺旋杆菌也有一定的营养需求。
它们需要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并且能够利用氨基酸和碳源,如乙酰胆碱和乳酸来满足其营养需求。
此外,它们还需要必需元素,如钾,钠,硫,磷等来支持其代谢和生长。
最后,为了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幽门螺旋杆菌也需要足够的水分。
实验表明,当胃黏膜的水分含量超过80%时,这种菌种的生存环境就比较理想,反之则不然。
总之,幽门螺旋杆菌的生存条件环境是复杂的,它们需要适宜的温度,pH值,氧气,营养物质以及水分,才能存活和正常生长。
因此,为了有效地治疗和预防相关疾病,建议应该积极针对幽门螺旋杆菌生存的条件环境进行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它们的生存环境。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论文
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疾病的综述【摘要】幽门螺杆菌是全球最常见的感染之一,它主要传播途径包括有口-口或粪-口式传播,中国社区居民的生活习惯决定了社区居民感染hp的高发性。
多方面研究表明hp感染与社区相关疾病有关,了解了这方面的相关疾病,对社区医院中的全科医师诊断治疗疾病及疾病的预防策略上有所帮助。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hp 社区中图分类号:r570.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297-02幽门螺杆菌(h.pylofi)(hp)是全球最常见的感染源之一,发展中国家的感染明显高于发达国家。
hp感染途径尚不完全明确,其中包括遗传因素可能与机体对hp易感有关,但越来越多的依据支持hp感染从人到人传播,主要通过“口一口”或“粪一口”途径,因此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对hp感染率的影响是重要的。
而中国社区居民生活习惯即多人共食而不用公筷的现象又决定了中国社区居民感染hp的高发和裙带关系。
作为社区医师则需进一步了解hp感染与各相关疾病的关系。
现本文就hp与社区相关疾病作一综述。
l 慢性胃炎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90%以上的慢性胃炎有hp感染,hp主要定居在胃窦黏膜的表层,引起胃黏膜的慢性炎症,从而产生一系列腹部不适的症状,对hp感染患者症状的调查显示,hp感染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胃炎的症状,如经常出现上腹痛、脐周痛、腹胀、恶心、早饱等症状。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有胃癌家族史应与根治hp治疗,从而改善病人的消化道症状。
2 消化性溃疡溃疡病的病因复杂,既往认为是由胃酸、胃蛋白酶等损伤因子与胃黏膜保护因子失衡所致,基于这一现状采取的相应治疗措施在取得良好疗效的同时却出现临床症状频繁复发,自有学者从人体胃黏膜上分离培养出hp后,相继研究显示hp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的检出率[1]高达95-100%,胃溃疡为70-85%,亦有高达90-100%的报道。
感染hp者发生消化性溃疡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抗幽门螺杆菌健康教育内容
抗幽门螺杆菌健康教育内容抗幽门螺杆菌健康教育内容: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细菌,它通过感染胃黏膜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抗幽门螺杆菌(即治疗或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方法,帮助您维持胃部健康。
1. 了解传播途径: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腔和粪便-口腔途径传播。
密切接触感染者、不洁食物或水源都可能导致感染。
2.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使用他人的餐具、水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3. 食品安全:选择新鲜、清洁的食品。
避免生食,特别是未充分加热的肉类和海鲜。
4. 避免共用个人护理用品:如牙刷、漱口杯等。
这些物品容易传播幽门螺杆菌,每个人使用专属的个人护理用品更为卫生。
5. 适当使用抗生素:如果您被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出现相关症状,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治疗方案,但请勿滥用或自行选择药物。
6. 定期体检:定期检查胃部健康状况,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筛查,可帮助早期发现和治疗胃部问题。
7. 饮食健康:均衡饮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和胃部健康。
建议选择富含纤维素的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品,同时减少摄入油炸、辛辣、酸性和过热煮食品。
8. 减轻压力:长期压力可能会影响胃部功能。
尝试通过运动、休闲活动、冥想等方式减轻压力。
9. 合理用药:某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类固醇等)可能增加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风险。
在用药前咨询医生,遵循医嘱。
10. 外出旅行时注意饮食安全:前往有限卫生条件或水质环境不佳的地区时,要特别注意食物和水的来源,避免食物中毒或感染幽门螺杆菌。
请记住,以上建议并非替代医疗建议,如果怀疑自己患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请及时咨询医生进行确诊和治疗方案制定。
幽门螺旋杆菌 作文
幽门螺旋杆菌病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
1983 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种类。
幽门螺旋杆菌病包括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
1979年,病理学医生Warren 在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黏膜组织切片上观察到一种弯曲状细菌,并且发现这种细菌邻近的胃黏膜总是有炎症存在,因而意识到这种细菌和慢性胃炎可能有密切关系。
1981年,消化科临床医生Marshall 与Warren 合作,他们以100例接受胃镜检查及活检的胃病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证明这种细菌的存在确实与胃炎相关。
此外他们还发现, 这种细菌还存在于所有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大多数胃溃疡患者和约一半胃癌患者的胃黏膜中。
经过多次失败之后,1982年4 月,Marshall 终于从胃黏膜活检样本中成功培养和分离出了这种细菌。
为了进一步证实这种细菌就是导致胃炎的罪魁祸首,Marshall 和另一位医生Morris 不惜喝下含有这种细菌的培养液,结果大病一场。
基于这些结果,Marshall 和Warren 提出幽门螺杆菌涉及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学。
1984年4 月 5 号,他们的成果发表于在世界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上。
成果一经发表,立刻在国际消化病学界引起了轰动,掀起了全世界的研究热潮。
世界各大药厂陆续投巨资开发相关药物,专业刊物《螺杆菌》杂志应运而生,世界螺杆菌大会定期召开,有关螺杆菌的研究论文不计其数。
通过人体试验、抗生素治疗和流行病学等研究,幽门螺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所起的作用逐渐清晰,科学家对该病菌致病机理的认识也不断深入。
2005年10月3 日,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院宣布,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这两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这种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的作用。
医学界对该菌与胃部疾病关系的认知较为缓慢,他们一直认为没有任何细菌能够长时间在胃部强酸的环境下生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幽门螺旋杆菌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幽门螺杆菌或幽门螺旋菌,英文名Helicobacterpylori,简
称Hp。
是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的细菌,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肠的
各区域内。
它会引起胃黏膜轻微的慢性发炎,甚或导致胃及十二
指肠溃疡与胃癌。
由巴里・马歇尔(BarryJ.Marshall)和罗宾・沃
伦(J.RobinWarren)二人发现,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
螺旋形弯曲的细菌。
长2.5~4.0 μm,宽0.5~1.0 μm。
幽门螺
杆菌是微需氧菌,环境氧要求5~8%,在大气或绝对厌氧环境下不能生长[1-4]。
幽门螺杆菌在人群中的感染率非常高,达40%~90%,通常在儿童期感染,而且一经感染,若不根除治疗,将终生携带,携带者是幽门螺杆菌的传染源。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有侵入性
方法如细菌培养、快速脲酶试验等,亦有非侵入性方法如脲呼吸
试验、抗体检测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机制
涉及细菌本身毒力因子、细菌黏附与定植、宿主炎症/免疫反应、
氧化应激、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等,情况复杂。
幽门螺杆菌相关疾
病的治疗普遍采用根除细菌的抗菌疗法。
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以
及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的疫苗正在研究中。
一、幽门螺杆菌的危害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幽门螺
旋杆菌往往是导致胃肠道疾病的元凶.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幽门螺
旋杆菌(HP)感染可导致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MALT淋巴瘤和
胃癌,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根除HP后症状可获得较显着改善。
据全国HP科研协作组的成员单位负责人叶教授介绍,长期HP
感染可触发一系列胃黏膜的改变,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
化生、异型增生,加上宿主自身的因素,有些人最终可导致胃癌
的发生[5]。
二、幽门螺杆菌的检查方法
2.1呼气检测仪检查这是幽门螺杆菌检测的最先进设备之一,不需插管,只须轻轻吹一口气,就能查出胃病致病"元凶"幽门螺
旋杆菌(HP)的感染例。
简便、快速、准确性高、无创伤
2.2免疫学检测通过测定血清中的幽门螺杆菌抗体来检测幽
门螺杆菌感染,包括补体结合试验、凝集试验、被动血凝测定、
免疫印迹技术和酶联合吸附测定等。
2.3细菌的直接检查通过胃镜检查钳取胃粘膜作直接涂片、
染色,组织切片染色及细菌培养来检测幽门螺旋杆菌。
三、传播途径
幽门螺旋杆菌广泛存在于感染者的唾液、牙菌斑中。
接触感
染者的唾液、食用受幽门螺旋杆菌污染的食物均可造成传染,比如:共用餐具、母亲将食物嚼碎后再喂婴儿,甚至与感染者深吻
等也可能导致传染。
此外,饭前、便后洗手也是减少经粪--口途
径传播的方法。
如果发现自己有感染,家人的感染机会也会增加。
一旦证实家人也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必要时可以同时治疗[6]。
四、预防措施及应对
4.1 HP阳性者要及时就医、及早治疗 Hp阳性的患者发现时
要及时到医院治疗,①自己本身的胃部症状得到控制,②也很大
程度上降低了继续传染给他人的几率。
Hp阳性者,强烈建议家人
来检查,避免交叉感染,导致反复感染。
4.2要切断传播途径、注意个人卫生、注意口腔卫生,注意饮食卫生,提倡家庭分餐、碗筷注意消毒,单独使用。
幽门螺杆菌
是经口腔进入人体的,因为这种细菌常存在于患者和带菌者的牙
垢与唾液中。
因此,注意口腔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就是预防幽
门螺杆菌感染、预防胃病与胃癌的重要措施。
中国有不少婴幼儿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与大人口对口喂食有关。
南京曾有1岁多的
孩子得胃病住院的事,后来查明是奶奶喂食时习惯用嘴吹凉食物,甚至先将食物放在嘴里嚼碎后再喂孩子,从而把自己的胃病传给
了孙辈。
非洲小孩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也是母亲习惯先咀嚼
再喂食的缘故[7-8]。
4.3幽门螺旋杆菌患者平时应注意饮食定时定量,营养丰富,食物软烂易消化,少量多餐,细嚼慢咽,忌过饱,忌生冷酸辣、
油炸刺激的食物,忌烟熏、腌制食物。
含亚硝胺的腌制食品等也
具有致癌作用,加上幽门螺杆菌阳性的作用,就会增加癌变的几率。
我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高发大国,它成为众多胃肠道疾病如
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的元凶,胃肠道等消化系统相关
疾病的诊治有赖于大家对HP的感染提起足够的重视,只要大家能够正确认知、及时进行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幽门螺旋杆菌是可以防控和治愈的[9-14]。
参考文献:
[1]李颖波.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5,(26).
[2]赵保民,赵曙光,李慧艳,等.益生菌提高幽门螺杆菌根
除率的临床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0,(11).
[3]龚芳红,贺松,张德纯,等.国内益生菌制剂清除幽门螺
杆菌感染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9,(09).
[4]刘雄,李兵,任佳,等.体检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流
行病学调查[J].西南国防医药,2012,(08).
[5]程丹颖,戴宁.口腔幽门螺杆菌和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
关系[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5,(01).
[6]张万岱,徐智民.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方法的评价与诊断
标准[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06).
[7]戴自强,周力,杨敏贞,等.贵阳市1638名青少年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3,(06).
[8]张志坚,刘玉杰,李智,等.东莞地区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3,(03).
[9]陈肖肖,欧弼悠,尚世强,等.浙江地区小儿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变异性研究[J].浙江医学,2003,(09).
[10]王素兰,张乐玲,温方红,等儿童慢性胃疾患血清抗HP-IgG测定[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03).
[11]万毅,徐勇勇,薛富波,等.幽门螺杆菌感染家庭聚集的Meta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01).
[12]贾立英,董声焕,张艳玲,等.13C呼吸试验对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J].中华儿科杂志,2001,(12).
[13]徐艺,叶柏,单兆伟,王礼文.中草药单味与复方对幽门螺杆菌抑菌作用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00,(05).
[14]田德安,王家龙.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及其诊断与治疗[J].厂矿医药卫生,2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