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专题讲座心得体会(艾滋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的小学期,我受益匪浅。在学校里就可以学习好多知识,首先是有各种类别的讲座,包括了很多方面,主要有国内外农业信息化的现状与趋势、滇西北森林退化、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再认识、版权法与版权保护、艾滋病的五个大讲座。老师通过幽默的语言、生动的图片向我们广大学生讲述了不同层面的知识。下面主要谈谈我从这五个讲座中干的感受。
一、国内外农业信息化的现状与趋势
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将引发农业的第三次革命。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是实现高产、高效、优质农业的关键措施。
互联网络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出现将大大改变农业高度分散、生产规模小、时空变异大、量化规模化程度差、稳定性和可控程度低等行业性弱点。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普遍应用,也就是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的发展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农业增长的技术基础,是农业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突破口,它将改变农业科研的方式方法,大大缩短农业科研的周期;同时,农业信息化将促进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及成果的迅速推广和普及。由于通过计算机互联网获取的信息迅捷而丰富,而且及时掌握市场行情,因此,农业经济增长对物质投入的依赖趋于减少,而越来越依靠信息劳动,依靠人的智力和知识的投入:传统农业增长模式带来的生态环境的破坏等弊病随之减少,物质资源大量节约,同时农产品的档次、质量和附加值得以提高。
当前,国外农业科技发展相当迅速,但由于信息交流不畅,严重影响了科技的进步。因此必须借助计算机,建立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加快科技成果的交流与推广应用。农业信息技术具有有效快速传输信息、缩短科研成果形成、规范、集成并缩短转化周期、科学指导和管理生产、宏观监测和预警减灾、提高农业生产者和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等,以及由于其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和迫切需求,具有前沿性、超前性和明确应用前景,可形成高技术产品与产业,可填补国内空白和发展新兴产业等作用。因此,将全面、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和推动农业的发展。同时,其自身也将形成一项新兴的产业,包括农业信息软件产业和农业信息服务产业。
目前,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各方面:农业信息网络技术、农业数据库系统、农业管理系统、农业专家系统、3S系统、农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生物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图书馆技术。在农业信息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国家有美国、德国、日本等。美国是农业信息技术的领头羊,日本、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紧随其后;印度、韩国等发展中国家虽然
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越南也认识到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正在加快速度发展农业。
二、滇西北森林退化
滇西北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云南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不仅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滇西北地区是世界上公认的生物物种最丰富的温带地区,这里保留了欧亚大陆上最大且较完整的原始森林。滇西北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各自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凝聚了他们在适应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等方面的经验和智慧,其中便孕育着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思想意识。因此可以说,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是滇西北大地上诞生的一对孪生兄弟,它们之间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共同维护着滇西北的生态平衡。长期以来,对滇西北地区的生态保护和研究主要集中于行政管理法规的实施和纯自然科学以及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而将民族传统文化与区域生态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因此,研究分析民族传统文化对地区生物和生态的影响,探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对策,对于改善和保护滇西北生态环境,促进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滇西北地区总体地势较高,地形纵横切割,形成了海拔高差极为悬殊的特殊地貌。长期以来,这些被切割而成众多地理单元的山地,一直是原始农业低层次的垦殖面,经常造成大面积、高强度的水土流失,酿成一系列生态灾害,造成流域性、区域性的生态退变。另一方面,虽然独特的立体气候和地形地貌,使得区域内的植被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但多数物种的种群数量小,抵御及应变能力较弱,在不断加剧的人为干扰下,许多物种濒临灭绝。滇西北地区60 %以上的土地处于中、高山区,山高坡陡,气候寒冷,土壤瘠薄,植被恢复和演替过程缓慢;另有15 %左右的土地处于干热河谷区,气候干热,土壤贫瘠,植被覆盖率低且恢复困难。因此,一旦该区原有森林植被遭到破坏,更新就很困难。
但是我们还面临许多困难,主要是:一、森林生态功能恢复缓慢,草场退化现象普遍。经过多年努力,全州森林覆盖率已上升到73.9%,但是人工造林因树种配置,结构层次不合理;草场建设速度跟不上草场的退化速度,大部分天然草地因过度放牧,加上毒草、害草大量侵入而严重退化。二、生物多样性保护任务繁重。三、生态多样性和脆弱性并存,保护难度大。由于地理环境限制,呈现出“种类多、数量小”的情况,一经破坏就很难恢复,导致生物多样性保护任务艰巨。
四、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州自然保护区面积虽然大,但是无偿投资少,建设标准低,不能满足保护管理工作的需要。五、珍稀野生动植物面临威
胁。由于珍稀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野生动植物适宜的生境范围越来越小,并受到“岛屿化”、“生境破碎化”的影响。野生动物肇事补偿费严重不足,赔偿问题得不到解决,挫伤了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
三、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再认识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人口环境。“良好的人口环境,将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人口老龄化成为我国人口发展的趋势,给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压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制订积极有效的措施。
当今人类社会最为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生存和发展问题,围绕这一主题,人类经过长期艰辛的探索,寻找到一种比较适合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是指人类能够维持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动态平衡的发展。作为该系统组成要素的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各要素即按自己特有的规律运行发展着,也受其他要素的影响而使其运动轨迹发生偏离。过分强调其中某一要素的发展,而背离其他要素适宜能力,都会导致系统结构紊乱和功能的失调,从而破坏系统的平衡。这样不仅危及当代人类健康发展,更会影响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是协调好人口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因为不论人口发展还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国民生活水准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这种以人为中心全面协调发展已被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和认可。
四、版权法与版权保护
在学校里,很多同学会写各种论文。如果写得好,有幸被发表,假如这些文章被注明了其他人的姓名,那么它的作者可以根据有关法律要求予以赔偿。
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根据宪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根据其作者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本法保护。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未与中国签订协议或者共同参加国际条约的国家的作者以及无国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的成员国出版的,或者在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同时出版的,受本法保护。
版权保护,又称著作权,最终目的不是“如何防止使用”,而是“如何控制使用”,版权法的实质是一种控制作品使用的机制。中国因特网版权保护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