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育教学中体能与技能融合教学的思考

合集下载

体能训练在初中体育教育中的融合分析

体能训练在初中体育教育中的融合分析

体能训练在初中体育教育中的融合分析摘要:体能训练指的是训练身体的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各方面属性,是一切体育活动的基础,相较于传统的体育教育更加辛苦,更加严格,将体能训练融入到初中体育教育中具有一定难度,体育教师应思考如何抵消体能训练对学生带来的压力,让学生进行系统化、高效化的体能训练。

下面首先分析体能训练融入的意义,其次分析如何在初中体育教育中巧妙融入体能训练。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能训练;融合分析引言:传统体育教学偏向于田径类以及球类的技能训练,而体能是一切体育运动的基础,没有良好的体能作为基础,学生就算体育技能学得再好也发挥不出来,因此开展体能训练的作用巨大,加强学生力量、速度、耐力等各项属性,强化学生的运动能力,但相应的,如何科学合理的应用体能训练,成为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

一、体能训练的必要性体育运动是激烈的,是对体能要求较高的运动,只有具备良好的体能,才能在体育运动中做出各种动作,才能提高自身竞技水平,而要看到的是,当代学生娇生惯养,普遍表现出体能基础不足、身体薄弱、耐力差等问题,因此加强体能训练,提高学生的体能基础,加强学生的对抗能力和耐力,让学生能够完成标准化的动作,提升体育竞技能力。

同时,体能训练是较为辛苦的,在辛苦的体能训练中也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心理素养,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学生之后在应对有压力的场景中会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帮助学生攻克难关。

二、体能训练和初中体育教育融合的途径分析(一)科学展开体能训练科学展开体能训练一方面指的是体能训练和日常田径训练交叉进行,合理制定授课计划,合理划分课时,做到统筹规划,一方面指的是在体能训练中,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1]。

通常来说,体能训练主要在于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几个方面。

1.力量:力量是大多数体育活动都必需的,分为下肢力量、上肢力量和核心力量,不同体育运动会有不同要求,例如羽毛球对下肢力量要求并不高,而偏向于上肢力量,对下肢的力量训练通常由步伐训练、单脚跳、负重半蹲提踵、负重跨步走、原地纵跳、蛙跳等实现,对上肢的力量训练则是举哑铃、拉弹力、引体向上等,对核心力量的训练主要有仰卧起坐、负重转体、屈伸练习等。

新课标背景下:体育课堂教学中跨学科融合学习的认识与实践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体育课堂教学中跨学科融合学习的认识与实践研究

最常見的簡報軟體有 Microsoft Office套裝 軟體中的PowerPoint、 Sun starOffice套裝軟 體中的Presentation及 OpenOffice.rog OpenOffice套裝軟體 中的IMPRESS,其中 以PowerPoint的使用 人數最多。
5-5-4 資料庫管理系統軟體
5-5-1 文書處理軟體-Word
最常見的文書處理 軟體有Microsoft Office套裝軟體中的 Word、Sun starOffice套裝軟體 中的Text及 OpenOffice.rog OpenOffice套裝軟 體中的WRITER, 其中以Word的使用 人數最多。
5-5-2 試算表軟體-Excel
5-3-2 縱向應用軟體 當市場上既有的軟體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時,企 業會委託其它軟體設計公司或自行開發應用軟體, 這類的應用軟體即屬於縱向應用軟體 (vertical application software),又稱為專用型應用軟體 。
5-4 應用軟體的版權
5-4-1 免費軟體 可以免費使用與隨意 散發,但它在法律上 仍享有版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且版 權屬於原作者。
5-6-3
影像處理軟體-Photoshop
Photoshop是Adobe公 司旗下的另一員大將, 一套十分有名且受甚 多人喜愛的影像處理 軟體,在麥金塔平台 與個人電腦平台上都 大受歡迎,對網頁的 美術製作,也有不錯 的表現。
5-6-4 影像處理軟體-PhotoImpact
PhotoImpact是國內友立 資訊 (Ulead) 所推出的影 像處理軟體,雖然無法與 專業的Adobe Photoshop 齊名,但由於內建豐富的 圖片特效,而且可以用來 製作卡片、海報、名片、 網頁按鈕…,加上操作簡 單,價位便宜,使得 PhotoImpact在影像處理 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体教融合的概念与价值

体教融合的概念与价值

体教融合的概念与价值
体教融合是将体育和教育相结合的理念和实践。

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体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团队协作、领导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

以下是体教融合的概念和价值的详细介绍:概念:
整体发展:体教融合强调学生的整体发展,包括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交等各个方面。

通过结合体育和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课程整合:体教融合不是简单地将体育和教育分开,而是在教学中整合这两者。

通过将体育融入学科课程,使学生在运动中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

生涯规划:体教融合关注学生未来的生涯规划。

通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领导力和沟通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职场的需求。

终身体育观念:体教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使他们在毕业后仍然能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享受运动的乐趣。

价值:
全面素质培养:体教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包括体能、智力、社交技能等。

这有助于形成更为全面的个体。

学科知识理解:通过将体育融入学科课程,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提高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团队协作与领导力:体教融合强调团队协作和领导力的培养。

学生通过体育活动中的团队合作,更好地理解协同工作的重要性。

身心健康:体教融合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通过运动,学生能够释放压力、保持活力,从而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的压力。

社会适应性: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学生更容易适应社会环境,
培养积极向上的态度和适应力。

总体而言,体教融合通过将体育和教育相互融合,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综合和有趣的学习体验,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职业中更好地发展。

以教材为载体,促进学生体能和技能融合发展

以教材为载体,促进学生体能和技能融合发展

以教材为载体,促进学生体能和技能融合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也许一部分人认为教育只是传授知识,却忽略了教育的本质是全面发展人的潜能。

体能和技能融合发展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教材作为教学的载体,也应该促进学生体能和技能的融合发展。

本文将探讨以教材为载体,促进学生体能和技能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我们要教授什么内容,怎样去教。

传统的教材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体能和技能的培养。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如何以教材为载体,促进学生体能和技能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材本身应该更加注重体能和技能的培养。

传统的教科书往往只是纯粹的知识讲解,很少涉及实践操作。

我们需要对教材进行更新,增加一些与体能和技能相关的内容,比如运动训练、手工制作和实验操作等。

这些新内容可以丰富教材的内涵,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提升体能和技能水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注重体能和技能的培养。

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活动或者课堂游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体能和技能的锻炼。

在学习体育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小型比赛或者团体活动,让他们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在学习手工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让他们动手动脑,培养实际操作的能力。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特色课程,以促进学生体能和技能的融合发展。

可以开设一些体操、舞蹈、书法等特色课程,让学生在学校就可以接触到不同的体育运动和艺术技能,培养他们的兴趣和专长。

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能和技能,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体育比赛和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田径比赛、篮球比赛等体育活动,让他们在比赛中锻炼体能、培养团队精神;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书法比赛、摄影比赛等技能竞赛,让他们在比赛中展现自己的特长和才华。

“体能”与“技能”的融合策略

“体能”与“技能”的融合策略

“体能”与“技能”的融合策略作者:张俊来源:《体育教学》2018年第05期摘要:体能与技能是体育教学的两条主线,体能是技能的基础和补充,技能则是体能的有效载体和有效促进,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将体能与技能有效地融合于教学的始终,使体育课堂更高效。

关键词:体能练习;运动技能;有效融合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05-0041-02“每一堂体育课运动技能学习时间保证在20分钟左右”“专门的体能练习10分钟左右”等是季浏教授在《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思考与构建》中所提出的,再次将“体能”和“技能”推到了风口浪尖,又一次成为大家关注和议论的焦点。

那么在“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理论指引下,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才能将技能教学和体能发展两者有效融合呢?一、体能与技能的关系运动能力是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而健康体育模式所指的运动能力主要包括运用技能和发展体能,体能与健康息息相关,也是运动技能水平提高的基础。

同时运动技能学练是要保证适宜的运动负荷,并多参与活动与比赛。

那么体能与技能两者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1.体能是技能的基础和补充从概念中我们不难发现,一方面体能是技能的基础,因为无论是篮、排、足等三大球,还是体操、田径、武术等运动项目,如果没有良好体能的支撑,技能就无从谈起,就如同无本之木。

另一方面,体能更是技能的补充。

这一点在体育比赛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弱者(队)依靠充沛的体能后来居上战胜强劲的对手(队)的案例不胜枚举,如大家熟悉的以体能充沛、平抢凶狠的韩国男足,不仅令中国队患有了“恐韩症”,而且还经常将一些世界强队拉下马。

2.技能是体能的重要载体和有效促进很多体能练习都是贯穿在技能学习中的,如在学习篮球运球时提高了我们的上肢力量、灵敏素质等,而长时间地往返运球还可以提高耐力素质,在排球的垫球练习中,可以提高学生快速移动能力等等。

体能教学反思

体能教学反思

体能教学反思引言概述:体能教学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发展体育技能的重要环节。

然而,传统的体能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体能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课程设置方面1.1 课程目标的明确性当前的体能教学中,课程目标往往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指导。

应该明确课程目标,明确要培养学生的哪些体能素质和技能,如耐力、力量、速度、柔韧性等,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1.2 课程内容的多样性传统的体能教学往往重复性较高,缺乏足够的多样性。

应该引入多种体育项目和训练方法,让学生在不同的运动中得到全面的锻炼,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1.3 课程评估的科学性目前的体能教学评估主要依靠简单的测试,无法全面评估学生的体能水平。

应该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如体能测试、运动技能评估、心肺功能测试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

二、教学方法方面2.1 教学内容的分解与递进传统的体能教学往往只注重动作的完成,缺乏对动作技巧的分解和递进教学。

应该将动作分解为不同的技术要素,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每一个要素,再进行整合,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

2.2 教学过程的个性化每一个学生的体能水平和学习方式都有差异,传统的集体教学模式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

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个别辅导、小组合作等方式,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2.3 教学反馈的及时性传统的体能教学反馈往往较为含糊和延迟,无法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应该通过视频分析、实时监控等手段,及时赋予学生反馈,匡助他们改进动作技巧和提高训练效果。

三、教师角色方面3.1 教师的专业素质体能教学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现实中存在一些教师专业素质不足的情况。

应该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3.2 教师的激励与引导体能教学需要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引导他们积极参预训练。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激励性的教学方法,匡助学生克服难点,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运动技能与身体体能关系原理解析

运动技能与身体体能关系原理解析

运动技能与身体体能关系原理解析作者:何存兰来源:《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20年第03期[摘要]人体体能是反映和衡量人体体质强弱及能耐高低的标志。

良好的体能,能有效地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促使学生在比赛和生活中娴熟运用;技能的运用又能有效地促进身体体能的提高,两者相辅相成。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将体能和技能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会并运用,达到技能自动化,使体能得到同步发展和提升。

[关键词]小学体育;运动技能;身体体能;原理;关系[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9-0038-02运动技能又称动作技能,是人体掌握和有效地完成某个动作的一种能力。

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人的身体体能、练习方法、练习负荷等。

同时,体育课与其他课程的本质区别在于身体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对于某些运动项目,若达不到练习的密度、强度,则无法掌握动作技术,运动技能便无法形成,这就需要一定的体能练习来弥补;若动作技能发展到一定程度,现存的体能不能满足动作技能的需求,亦需要体能练习来支撑。

根据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经验,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运动技能与身体体能的关系。

一、运动技能形成需要一定运动负荷的刺激高效的体育课堂,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运动技能的学习中,这需要一定的运动密度和强度来刺激学生进行身体练习。

不断重复的动作技术,对学生的身体产生刺激,并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掌握运动技术,提升身体体能。

只是用单一的技术进行学练,达不到身体学会这个技术动作所需的练习密度和运动强度,则很难达到运动技术的标准及规范要求,难以实现运动技能自动化,学生也容易因体能达不到要求而发生运动损伤。

如在耐久跑教学中,教师要针对耐久跑的特点进行示范讲解,强调呼吸与步伐、步频、摆臂的协调配合,这是习得耐久跑运动技术的要领。

待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后,教师可相应地变化练习方法,帮助学生摆脱枯燥、单调、无味的项目练习。

体教融合背景下关于中学体育教学的探究

体教融合背景下关于中学体育教学的探究

体教融合背景下关于中学体育教学的探究摘要:当前,中国已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有关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指导下,为明确体教融合政策的价值取向和现实意义,指明学校未来发展方向,为学校体育予以多种多样治理方式,进一步增强对青少年参加体育政策的支持,为新时期全国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带来新变化。

文章采取使用逻辑分析法,从多个角度对学校体育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和研究,力图找到突破口,使学校体育顺利转型,更好地为青少年学生服务。

这将推动体教融合更加高效发展,推动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同时更好助力竞技体育引领。

关键词:体教融合;学校体育;发展引言:多年来,我们国家逐步形成了体教融合的局面,它经历了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殊故事和使命。

通过国家体育战略的不断变革,全民健康已然成为中国新时代的重要体现。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力量。

青年的健康成长是国家进步的根本保证,要在学校开设体育课,使学生在体育课中积累健康,激发兴趣,提高身体素质。

体教融合是适应时代发展、推动国家建设体育强国、进一步提高全民素质的必然选择。

体教融合理念是中国体育的整体实施和高层次设计,对我们国家学校体育的改革和未来发展具备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体育教学现状分析1、体育教学模式运用单一,体育后备人才储备不足说起中学的体育课,大多人想到的就是田径场环跑两圈,体育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放松小结”完成教学任务。

这种教学模式从“体教结合”时期就在使用,已经跟不上教育理念的变化,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单一的教学模式抑制了中学体育课的活性,削弱了老师和学生参与体育的主观能动性。

青年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国家要逐步成为体育强国,一定要重视青少年体育教育。

目前,我们国家已跨入体育强国行列,但是中国距离体育强国还有一定距离,主要是国家体育后备人才严重短缺,引入体教融合的理念,是为了能够做到体育与教育的融合,让体育真正成为教育的一部分。

体能与技能融合教案

体能与技能融合教案

体能与技能融合教案教案标题:体能与技能融合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能与技能在运动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体能和技能,提高其综合运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体能训练: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方面的训练。

2. 技能训练: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的技能进行训练,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的问题和讨论引入话题,让学生了解体能和技能在运动中的重要性。

第二步:体能训练(20分钟)1. 分组进行体能训练,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体能项目进行训练,如俯卧撑、仰卧起坐、跳绳等。

2. 每个小组进行训练时,其他小组员可以观察并给予指导和鼓励。

第三步:技能训练(25分钟)1.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分组进行技能训练,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技能项目进行训练。

2. 每个小组进行训练时,其他小组员可以观察并给予指导和鼓励。

第四步:团队合作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体能项目和一个技能项目进行综合训练。

2. 每个小组进行综合训练时,要求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第五步:总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 体能和技能在运动中的作用是什么?2. 你觉得今天的综合训练对你有什么帮助?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体能训练和技能训练中的表现。

2. 通过团队合作活动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进行体能和技能的训练,提高其综合运动能力。

2.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体育比赛,展示他们的体能和技能水平。

教学资源:1. 运动器材:如跳绳、篮球、足球等。

2. 讲义或PPT:介绍体能和技能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训练方法和技巧。

教学反思:1. 教案中的活动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2. 学生在体能和技能训练中是否得到了充分的指导和鼓励?3. 学生在团队合作活动中是否能够有效地合作和沟通?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全面发展体能和技能,提高其综合运动能力,同时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融合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融合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融合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这种融合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融合。

一、课程目标的融合传统的体育课程注重技能和体能训练,而健康课程则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心理发展。

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例如,在体育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身体锻炼,如跑步、跳跃、攀爬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能,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同时,健康课程中可以融入体育元素,如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融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相互补充,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体育课上可以引入一些健康知识,如饮食、睡眠、运动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同时,健康课程中也可以融入一些体育元素,如瑜伽、太极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放松身心,缓解学习压力。

通过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的融合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模仿,而现代教学方法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方法融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互动性强的活动,如团队比赛、小组讨论等,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的融合传统的教学评价只注重学生的技能和体能水平,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团队合作能力。

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评价融合在一起,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评价学生时,可以将学生的参与度、合作意识、创新思维等方面纳入评价体系中。

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和措施。

综上所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教学论学习心得(4篇)

体育教学论学习心得(4篇)

体育教学论学习心得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手段。

在学习体育教学论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同时也意识到了教师在课堂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理论,谈谈我对体育教学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首先,体育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参与。

体育是动态的、实践性强的学科,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就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

在体育课上,我注重让学生参与各种体育游戏和运动项目,通过亲身实践来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动作协调性。

同时,我还会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收获快乐,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其次,体育教学需要注重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都不尽相同,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我教授体育课的过程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例如,对于喜欢足球的学生,我会组织足球比赛,培养他们的球技和团队合作能力;对于喜欢篮球的学生,我会进行篮球训练,让他们掌握篮球的技巧和战术。

通过个性化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再次,体育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

在当今社会,青少年普遍存在着学习压力大、久坐不动等问题,容易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和健康问题。

因此,在体育课上,我不仅注重教学知识和技能,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

我会在课堂上讲解有关健康的知识,如营养搭配、运动注意事项等,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同时,我还会组织一些体育健身活动,如慢跑、跳绳等,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他们的体能水平。

最后,体育教学需要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方法。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和学习进修。

只有具备扎实的体育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新时代“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对中小学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

新时代“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对中小学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

105当代体育新时代“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对中小学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温 勇“体教融合”是在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中发展形成的新概念,他是在体教结合的基础上演变来的。

结合,顾名思义,就是两个物体连接到一块,是表面的连接;融合,是不同的物质彼此进入对方,到处都有两种物质,形成了一个新的物体。

因此,教育部这一次提出的“体教融合”更进一步的说明了体育在教育中的重要位置,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的。

本文就中小学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入手,从“体教结合”的现状如何深入发展到“体教融合”的新模式展开探索和研究,希望对中小学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在全国学校体育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体育工作是推动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是促进青少年身体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和输送优秀体育后备力量的重要途径,同时是对教育资源和体育工作合理配置提供积极措施,为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提供了沃土。

1 “体教融合”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在2020年的全国两会上,体育教育的话题再一次引发热议。

“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离开教育的体育是不牢固的。

”正如中国篮协主席姚明所言,“体教融合”的核心是要重视体育在教育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2020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同发展,加强学校体育的各项工作。

抓住改革机遇,多部门积极参与,助力体育教育的新发展,迎接新未来。

2 体育是青少年身心成长的重要因素青少年在身体发育和成长的过程中,不仅仅有文化课程的学习,身体素质的提高、意志品质的锤炼这些也缺一不可。

近年来,家长在青少年培养过程中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各类体育兴趣班、体能班、专业体育训练的培养都蓬勃发展。

学校体育的体育课程、升学过程的体育考试,在国民在教育体系中,体育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各方面的重视。

体能与技能训练相互融合,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发展

体能与技能训练相互融合,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发展

体能与技能训练相互融合,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发展作者:田陇苗来源:《山东青年》2020年第07期摘要:在体育教学中,体能与技能是两个最为基本,也是最为核心的要素。

教师可从内容视角、方法视角和实战视角,分析体能与技能的关系,促进体能与技能训练的融合,从而促进学生体能与技能的发展。

“体技共生”的融合教学,有利于中小学生全身投入体育课教学,提高学生体育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技融合;共生视角在体育教学中,体能与技能是两个最为基本,也是最为核心的要素。

从教学过程来看,体能与技能训练不是孤立的,两者之互相渗透,互相整合。

一般体能与技能训练在中小学体育课教学,它们是相互储存的。

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让体能与技能训练相互融合,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呢?在实践中,笔者从内容视角、方法视角和实战视角三个方面,分析体能与技能的关系,促进体能与技能训练的融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不断提升学生体能的目标,实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基于内容视角,理解体能与技能的关系所谓体能,是指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

所谓技能,是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一种能力。

从学生的运动来看,体能与技能是硬币的两个面,是和谐共生的统一体,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

学生在不同的生理阶段,体能与技能训练的侧重是不同的。

一般而言,中低年级学生处于发育、成长的基础阶段,因此应侧重于发展学生的基本体能,对技术不必作过高的要求。

而到了高年级,学生的体能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教学的侧重点就应当放在技能的训练上,提升动作的精细度、精确度,增强学生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

当然,这样划分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兼顾学生体能和技能的发展。

如教学五年级《肩肘倒立》时,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在仰卧体位时对身体的自我控制能力,更要增强学生的腰腹力量,因为腰腹力量是肩肘倒立的基础。

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绷脚尖、两臂夹紧支撑等技术来发展腰腹力量,也可以运用双腿做“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来增强腰腹力量。

体教融合视角下,体育教师的整合与培养

体教融合视角下,体育教师的整合与培养

29研究体教融合视角下,体育教师的整合与培养张恒 | 河北省衡水市新苑小学国之大计,关键在人才。

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体育现代化建设需要能培养高质量体育人才的教育。

学校作为青年学生学习系统知识的主要场所,体育课作为青年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主要途径,体育教师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为保障体教融合的顺利开展,新苑小学采取多种方式整合体育教师,探索体育教师专业化培养路径,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强保证。

作为河北省体教融合示范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校、奥林匹克运动示范校、校园冰雪运动示范校,新苑小学严格落实关于促进体育教育的精神,通过课程开发为体育教育提供基础,探索体教融合模式。

提出“以促进少年儿童健康发展为目标、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整合社会资源为手段”的改革思路,不断厚培“和”文化育人土壤,将校园文化与体育相融,研究学生“和悦”运动的兴趣点和能力点,追求“把喜欢培养成兴趣,把兴趣发展为爱好,让爱好成就一生”的育人观,“把天赋养成专长,让专长进一步得到提升,最终造就专业性人才”的育才观,构建了成熟的“和雅”课程体系,为体育、教育的融合提供了成长的沃土。

体育教师整合方式的探究引进体育专业人才进校园。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需求不断增加,体育教师师资力量匮乏,严重制约了青少年体育教育发展,如何建设更加完善的校园专业体育人才队伍,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校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坚守体教融合的初心和愿景,在体育课程开展中,坚持众筹办学,通过体育局、教育局等主管部门,引进更专业、水平更高的退役运动员、教练员,畅通体育专业人才进校园的渠道,解决体育教育的师资诉求,为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提供专业化指导。

以期实现“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人才共育、特色共建”的目的。

遴选优质体育教育资源进校园。

体育教育专业化是体教融合成功的关键,由于学校专业体育资源的不足,学校向家庭与社会借力,结合“注重教体融合,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完善训练和竞赛体系,开展课余训练”的精神,建立了省级新苑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成立了乒乓球、足球市级行业协会。

体育大单元教学在提升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的作用

体育大单元教学在提升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的作用

体育大单元教学在提升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的作用体育大单元教学是一种系统化的体育教学形式,它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着重提升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

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体育大单元教学在提升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的作用。

一、提升学生体能水平1.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体育大单元教学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有针对性的练习,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性等。

这种系统性的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善学生的身体状况,提高其健康水平。

2.提高学生身体机能体育大单元教学通过合理的运动负荷和多样化的练习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的身体机能,如心肺功能、消化系统功能和神经肌肉功能等。

这种身体机能的提高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二、提高学生运动技能水平1.增强学生基本运动技能体育大单元教学注重学生基本运动技能的培养,如跑、跳、投、抛、传等。

通过对这些基本技能的练习和熟练掌握,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和比赛,增强他们的运动表现和自信心。

2.提高学生专项运动技能体育大单元教学还注重学生专项运动技能的培养,如篮球、足球、游泳、田径等。

通过系统的训练和指导,学生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专项技能水平,为未来的体育事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促进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的融合1.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融合体育大单元教学将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能够了解和掌握健康知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这种融合有助于实现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

2.体育与心理健康的融合体育大单元教学还注重将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

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体验成功、失败、挫折等情感历程,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

同时,体育运动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心态,从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总之,体育大单元教学在提升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体育融合教学总结

体育融合教学总结

体育融合教学总结1. 引言体育融合教学是一种融合了学科知识和体育运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将体育运动融入到教学中,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多维度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对体育融合教学进行总结和评价,并探讨其对学生的影响和意义。

2. 体育融合教学的理论基础体育融合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儿童发展理论儿童发展理论认为,通过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儿童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能力的综合发展。

体育融合教学通过提供丰富的体验和锻炼机会,有助于儿童全面发展。

2.2 任务型教学理论任务型教学理论认为,学习应该以任务为导向,通过实际操作和应用解决问题的方式来促进学习。

体育融合教学将任务型学习与体育运动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和运动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3 情境教学理论情境教学理论强调学习的情境和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体育融合教学通过创设真实的体育情境和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3. 体育融合教学的实施体育融合教学实施的关键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教学内容的设计在体育融合教学中,教师需要将体育运动与学科知识进行融合,设计出有趣、具有挑战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体育项目和学科内容,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兴趣。

3.2 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环境是体育融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创设真实的体育情境,如在操场上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营造出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团队合作、竞赛和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3.3 教学评估的方法体育融合教学需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记录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以及评估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来对学生进行评估。

这种综合性的评估方法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 体育融合教学的影响与意义体育融合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和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促进学科知识的掌握体育融合教学将学科知识与体育运动融合,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知识掌握。

体能教学反思

体能教学反思

体能教学反思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体育教学也逐渐受到重视。

体能教学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不断反思和总结,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体能教学进行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1 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在体能教学中,需要明确设定教学目标,包括学生需要达到的体能标准和能力要求。

只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有效指导教学实践,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2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定目标不同学生的体能水平和能力存在差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1.3 定期评估和调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定期对学生的体能水平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教学目标,以确保教学效果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2.1 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需要根据体能教学的规律和原则,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2.2 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体能教学内容应该具有系统性,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多个方面,以确保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2.3 结合学生兴趣和需求选择内容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吸引学生的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3.1 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运用体能教学中可以结合讲解、示范、练习、游戏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

3.2 注重个性化教学在体能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3 鼓励学生参与体能教学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体能水平。

四、教学环境的营造4.1 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在体能教学中,需要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面发展。

浅谈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全面融合教育

浅谈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全面融合教育

浅谈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全面融合教育因李逢苗摘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时期,人们越来越关注如何将健康课程全面融合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

为此,小学体育教师需要秉承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教学理念,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体现体育教学的育人价值与优势,选用适宜的教学手段,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相应体育教学内容的同时持续渗透德育教育,以促进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发展,合理的将健康课程全面融合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这样才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体育与健康;融合教育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以往小学体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已经无法顺应时代发展中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实际需求,无法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的发展。

因此,体育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全面融合健康课程的教育,可以有效的达成新课程改革中所要求的教学目标,需要小学体育教师将课堂实践教学与健康课程全面融合作为主要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体能和身心健康快速发展。

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落实全面融合教育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从而落实全面融合教育,促进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体育教师想要有效的实施体育教学与健康课程的全面融合教育,就需要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从而体现体育教学的作用。

在开展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大部分教学内容都是比较基础的,主要根据学生的体能以及身体素质而创设的,并且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关联一定培养学生健康意识的内容,同样也是顺利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全面融合教育的先决条件。

小学体育教师想要使教学活动具有趣味性及生动性,可以引导小学生积极融入到各项体育实践活动中,同时在此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方向的培养学生具备健康意识以及理念。

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具备团结合作的意识及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团体体育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以促进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让学生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掌握更为全面的知识与技能。

运动技能与体育教学

运动技能与体育教学

运动技能与体育教学在当今社会,体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运动技能的培养与体育教学的发展密不可分。

本文将探讨运动技能的重要性,体育教育对运动技能的提升作用,以及运动技能与体育教学的融合。

运动技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人们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运动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

例如,协调能力、反应能力、力量和耐力等运动技能对于日常生活、娱乐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运动技能还是身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人们降低患病风险,增强身体素质。

体育教育是提升运动技能的重要途径。

通过系统的体育教学,学生可以学习和掌握各种运动技能,并在实践中逐渐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同时,体育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和运动意识,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运动技能与体育教学的融合是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只注重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运动技能的培养。

现代体育教学则将运动技能的培养与体育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相结合,形成了融技能培养、知识传授和全面发展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一节篮球课上,教师可以先讲解篮球的基本规则和技巧,然后通过实践练习让学生逐渐掌握这些技能。

教师还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和活动,激发学生对于篮球运动的兴趣和热情。

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篮球技能,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总之,运动技能和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注重将运动技能的培养与体育教学的开展相融合,以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

我们还应该不断探索和创新,为体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具备良好运动技能和健康生活习惯的优秀人才,为社会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体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是体育领域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在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培养运动技能和推动体育事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这些概念、地位和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在体育领域中的作用。

体育大单元教学在提升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的作用

体育大单元教学在提升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的作用

体育大单元教学在提升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的作用体育大单元教学是一种以体育活动为主的课程教学模式,通过一系列具有一定主题和目标的体育活动,旨在提升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

体育大单元教学对于学生的身体发展、健康促进和全面素质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体育大单元教学在提升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的作用。

首先,体育大单元教学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能水平。

体育大单元教学的活动多样化,涵盖了各个方面的体能需求,如耐力、速度、灵敏性、协调性等等。

学生在参与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时,需要运用全身各个部位的肌肉,从而促进骨骼、肌肉等体能要素的发展。

比如,在进行跑步活动时,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增强心肺功能的稳定性和发展;而进行灵活性训练时,则可以提高学生的柔韧性和关节活动范围等,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其次,体育大单元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

体育大单元教学以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学生通过参与各类体育活动,锻炼和提升运动技能。

例如,在足球大单元教学中,学生将进行足球技能的练习和比赛,通过与队友和对手的配合,不断提高自己的传球、射门、盘带等技能。

在篮球大单元教学中,学生将进行篮球运球、投篮、运动战术等技能的训练,提高篮球运动的技战术水平。

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在不同活动中运用所学的技能,学生的运动技能会逐渐提升,增加其在体育活动中的参与度和竞技能力。

此外,体育大单元教学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和特长。

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一般时间较短,内容较为单一,很难适应不同学生的特长和兴趣。

而体育大单元教学则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进行个性化的设置和安排,帮助学生发现和培养自己的特长。

例如,对于对项特定体育活动有兴趣的学生,可以专门安排相应的大单元教学,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深入的练习和提高。

通过这样的教学安排,学生可以有更多机会发挥自己的优势,全面发展自己的体育潜能。

最后,体育大单元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体育教学中体能与技能融合教学的思考
摘要:体能与运动技能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重在发展学生的体能以及对运动技能的初步掌握与运用,以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如何在体育课中把体能训练与运动技能学习进行有机融合,值得我们体育教师去探究和思索。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能技能
运动技能教学是体育学科一个学科教学独有特征,是体育课教学中的重心工作,同时面对当前学生体质的下滑现实,加强学生的体能训练也是体育课中教学重点工作。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们紧紧围绕这两大任务来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如今,如何使运动技能的学习与体能的发展在一堂课中有机结合在一起,成为了我们的研究课题。

本文以《鱼跃前滚翻》教学为例,论述个人对体育教学中体能与技能进行融合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研讨课教学实况
(一)课堂教学内容
镜头一:鱼跃前滚翻接兔跳练习。

镜头二:收腿抱膝跳(1~2次)接鱼跃前滚翻――等待同学练习鸭子步、弓箭步走、全蹲跳,4人一组轮流依次反
复练习。

镜头三:连续兔跳练习和俯卧撑“此起彼伏”。

(二)课堂事实
笔者主要对就座附近的两个练习小组进行了重点观察。

观察到膝盖打脸的现象8人中出现了两人次,但学生没有因此而退缩,仍然认真地坚持着,不管是汗流浃背的还是膝盖打脸的,始终努力地表现着自己,学生的认真程度让人难以置信,中途没有一个人间歇,其中有两人在连续收腿跳两次这个练习时跳不起来了,身体失去了平衡,可还是自觉地坚持重跳后再接鱼跃前滚翻动作。

在场观摩的教师由一开始的安静与赞赏变成了后来的一次次争议和揪心的表情。

二、本课存在的问题
教学主要环节中技能结合体能练习,密度、强度和难度偏大,由于强度和难度过大,导致体能下降,影响技能的发挥,甚至因体力不支而出现危险性的动作,镜头二的后阶段明显出现了这种现象。

这种集技能与体能为一体的组合教学,它的优势在于能将某些单一枯燥的内容或组织教法通过特
定的连接形成一种新的锻炼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然而常态课与理想课是有距离的,我们的教学研究不能脱离实际。

三、看法与建议
(一)在单元教学设计中,第二课次应以技术的改进为
主,体能练习为辅
单元教学中第二课次近似于新授课,动作的形成处于泛化阶段,镜头二一开始,学生掌握的技术动作大多都比较好,技术动作基本形成,只有后蹬举腿和先蹬后撑动作部分同学不是很明显。

笔者认为,重点应以改进技术巩固动作为主,适当结合技术相关的体能练习为妥,镜头三的两个内容和镜头一足以本次技术课的练习强度,技术课不能为体能而体能,镜头二的组合练习必须在技术动作定型后才可以运用。

在技能教学初步掌握阶段,当同伴练习时让同学们观察同伴的动作过程或进行保护与帮助,以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的方式更有利于动作技能的掌握与提高。

(二)在技能与体能的组合教学中,把体能练习安排在技能动作之后比较妥当
如镜头一,这样的设置不会影响技能的发挥,有的是增加了学练趣味,同时可以提高身体素质。

镜头二中,连续做两次收腿跳接鱼跃前滚翻,这样的协调性要求比较高,健康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尝试,对部分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加上
4人一组的组合练习的练习频率高,负荷大,因体力不支导
致技术动作变形,好多同学和观摩的教师明显感觉到了动作的危险性,然而只要把收腿抱膝跳放在鱼跃前滚翻动作之后,或者改为难度小一点的练习内容,那就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新的教学模式。

我们要让组合成的新的运动形式符合人体生理
机能变化的规律和技能形成的规律,最大化地实现教学效果。

(三)在技能与体能相结合的教学中,把体能与技能相互融合、协调发展
一般情况下,学生喜欢技能类教学课,相对不喜欢体能类练习,如果把体能练习隐藏于游戏比赛和技能教学之中,学生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技能的掌握上和游戏的趣味中,从而忘却体能练习带来的乏味和疲劳。

类似镜头三的练习安排得极好,利用连续兔跳进行先蹬后撑技术的学练,利用比赛的方法来练习俯卧撑增强手臂力量。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只要留心观察、用心设计,也有许多体能与技能相互融合在一起的课例,如篮球的运球和运球折返技术教学中可以结合耐力素质的练习,即可以进行连续2~3分钟的折返跑动运球
练习;行进间三大步上篮技术的学练中可以结合三步助跑摸高的体能练习;排球垫球教学中可以结合脚步的移动摸地一次垫球一次的方法来增加强度;利用圆圈追逐跑的游戏进行弯道跑技术的教学;在长跑练习过程中利用心脏血液流动的变化路线结合生理学知识进行教学;足球比赛可以锻炼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柔韧技巧等体能的提高,等等。

(四)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尊重能力差异、体现分层教学
本次课堂教学中,无论优等生还是弱势生练习的内容一模一样,运动强度也一样,在教学的后阶段,如果设计一个
让学生自评后根据能力不同进行不同难度或不同运动量的组合练习,这样,可以让强者更强,优者更优,通过超越自我、突破极限的练习方式进行竞争与合作,同时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需要关注的弱势学生,让每一个弱势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在能承受的运动负荷内有所提高,而不是受到伤害,做到培优与补差,尝试与合作。

总之,不能把课堂理想化,作为研讨课,我们必须创新实践,而对于常态课来说,小班化的教学不成问题,可对目前大多数学校来说,能力低下、体质较弱、自觉性还有待提高的学生较多,身体素质相对较差,加上班额大,这种组合教学是否能发挥最大效能,还有待体育教师更进一步的探讨与尝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