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心血管内科感染性心内膜炎诊疗常规
心血管内科感染性心内膜炎诊疗常规【定义】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是心脏内膜面微生物的感染状态,伴赘生物的形成。
【临床特征】1.临床类型: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根据感染部位分为自体瓣膜、人工瓣膜和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
2.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1)中毒症状明显。
(2)病情进展迅速。
(3)感染迁移多见。
(4)病原体常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3.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1)中毒症状轻。
(2)病程数周或数月。
(3)感染迁移少见。
(4)病原体常是草绿色链球菌。
4.自体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
(1)3/4患者有基础心脏病(瓣膜病、先心病等)。
(2)2/3患者为亚急性心内膜炎。
(3)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一般<39℃,伴有头痛、背痛和肌肉关节痛。
(4)80-85%患者可闻及器质性心脏杂音,是由于基础心脏病和/或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瓣膜损害所致;急性者更易出现杂音强度和性质的变化,或出现新的杂音。
(5)出现微血管炎和微栓塞的周围体征:瘀点、指和趾甲下线状出血、Roth斑、Osler 结节、Janeway损害等。
(6)动脉栓塞:赘生物引起脑、心脏、脾、肾、肠系膜和四肢动脉栓塞;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或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出现肺栓塞。
(7)非特异性全身症状:脾肿大、贫血、杵状指(趾)等。
(8)并发症:可出现心力衰竭、心肌脓肿、心肌炎、细菌性动脉瘤、迁移性脓肿等。
5.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1)发生人工瓣膜置换术后60天内为早期人工瓣膜心内膜炎,60天以后发生者为晚期人工瓣膜心内膜炎(2)早期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致病菌多为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或真菌,晚期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致病菌以链球菌多见。
(3)表现为术后发热、出现新的杂音、脾大或周围栓塞征。
6.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1)多见于男性。
(2)急性发病多见。
(3)致病菌以葡萄球菌、链球菌和革兰阴性菌或真菌多见,常有迁移感染灶。
【辅助检查】1.常规检查:尿常规有镜下血尿和蛋白尿提示肾小球肾炎,肉眼血尿提示肾梗死;血常规示正常色素正常细胞性贫血,白细胞计数增加;血沉升高。
内科诊疗常规
目录一、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疾病1、肺源性心脏病 (5)2、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10)3、COPD诊断和治疗 (15)4、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治要点 (24)5、结核性胸膜炎诊断要点 (26)6、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呼吸衰竭 (28)7、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诊治要点 (32)8、支气管哮喘诊断要点 (38)二、心血管系统疾病诊疗常规9、慢性心力衰竭 (43)10、高血压 (49)1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53)12、心律失常 (57)13、扩张性心肌病 (64)14、肥厚性心肌病 (66)三、神经系统疾病诊疗常规15、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67)16、癫痫 (68)17、癫痫持续状态 (70)18、结核性脑膜炎 (72)19、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73)20、脑出血 (74)21、脑血栓形成 (76)22、帕金森病 (78)23、偏头痛 (80)24、周期性瘫痪 (81)25、蛛网膜下腔出血 (84)四、中医科诊疗常规26、慢性胃炎 (86)27、慢性支气管炎 (87)28、高血压病 (88)29、糖尿病 (90)30、缺铁性贫血 (91)五、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常规31、反流性食管炎 (93)32、消化性溃疡 (95)33、溃疡性结肠炎 (97)34、肝硬化 (101)35、急性胰腺炎 (108)六、皮肤科诊疗常规36、药疹 (113)37、荨麻疹 (114)38、带状疱疹 (115)39、湿疹 (116)40、银屑病 (117)七、儿科诊疗常规4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19)42、急性支气管炎 (120)43、支气管肺炎 (121)44、支气管哮喘 (122)45、小儿腹泻 (124)八、血液风湿病科诊疗常规46、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27)47、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134)48、非霍奇金淋巴瘤 (138)49、类风湿关节炎 (142)50、系统性红斑狼疮 (153)九、感染性疾病诊疗常规51、重型肝炎 (165)52、流行性乙型脑炎 (166)53、慢性乙型肝炎 (167)54、慢性丙型肝炎 (168)55、细菌性痢疾 (170)56、病毒性肝炎急性黄疸型 (172)57、肾综合征出血热 (173)58、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175)十、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诊疗常规59、急性肾功能衰竭 (177)60、急性肾小球肾炎 (178)61、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181)62、希汉综合症 (183)63、慢性肾小球肾炎 (184)64、肾病综合征 (186)65、慢性肾衰竭 (189)66、糖尿病 (199)67、低血糖症 (210)68、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12)十一、老年性疾病诊疗常规70、原发性高血压 (221)71、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222)72、心肌梗死 (223)73、急性脑血管病(分为缺血与出血) (224)74、脑梗塞 (225)75、脑出血 (227)76、糖尿病诊疗常规 (227)77、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诊疗常规 (230)78、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诊疗常规 (231)79、慢性支气管炎 (232)80、细菌性肺炎 (232)十二、ICU室诊疗常规81、COPD诊断和治疗 (234)82、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239)83、急性肝功能衰竭 (245)84、急性胰腺炎 (251)85、心肺脑复苏术 (256)十三、急诊科诊疗常规86、心肺复苏 (265)87、脑复苏 (268)88、急性酒精中毒 (271)89、急性巴比妥类中毒 (272)90、急性苯二氮卓类中毒 (273)91、灭鼠药中毒 (273)92、有机磷农药中毒 (275)93、感染性休克 (276)94、出血性休克 (279)95、过敏性休克 (280)9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81)97、脑出血 (283)98、急性心梗及并发症 (284)99、AMI溶栓治疗常规 (287)100、心律失常 (290)101、急性左心衰竭 (293)102、上消化道出血 (295)一、肺源性心脏病一. 急性肺源性心脏病【定义】主要由于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栓子进入肺循环,致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广泛栓塞,同时并发广泛肺细小动脉痉挛,使肺循环受阻,肺动脉压力急剧升高而引起右心室扩张和右心功能衰竭。
心内科常见前十位疾病诊疗常规1
心内科前十大疾病诊疗常规遵义市红花岗区人民医院目录一、高血压病二、心绞痛三、急性心肌梗死四、急性心力衰竭五、慢性心力衰竭六、心源性休克七、阵发性室上速八、心房颤动九、瓣膜性心脏病十、心肌病一、高血压诊疗常规高脂血症,糖尿病,糖耐量异常,心血管病家族史,肥胖,纤维蛋白原升高,靶器官损害伴随的临床情况。
3、症状、体征:大多数起病缓慢,一般缺乏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呈轻度持续性;在紧张或劳累后加重,不一定与血压水平有关,多数可自行缓解。
也可以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
约五分之一患者无症状,仅在测量血压时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发现。
体检时听诊可有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收缩期杂音或收缩早期喀喇音,少数患者在颈部或腹部可听到血管杂音。
脑部表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血压脑病、脑出血、脑血栓形成。
心脏表现: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
肾脏表现:肾功减退早期可表现为夜尿、多尿、蛋白尿、管型和红细胞尿,晚期可出现氮质血症和尿毒症。
眼底改变:视网膜动脉痉挛、变细;视网膜动脉狭窄、动静脉交叉压迫;眼底出血或棉絮状渗出;视乳头水肿。
4、入院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肾功能、电解质和心电图。
可进一步查眼底、超声心动图等。
5、特殊检查: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踝/臂血压比值,心率变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动脉弹性功能测定,血浆肾素活性。
6、诊断与鉴别诊断:高血压诊断主要根据诊所血压,测静息上臂肱动脉部位血压,以未服用降压药物情况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血压测定所得平均值为依据。
需与继发性高血压鉴别。
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
7、高血压的治疗:[一般治疗]•如果超重则减轻体重•限制每日的酒精摄入量,应少于每日1盎司(30ml)的酒精{例如,24盎司(720ml)的啤酒,10盎司(300ml)的葡萄酒或2盎司(60ml)的威士忌}。
心血管内科诊疗常规
心血管内科诊疗常规心血管内科疾病第一章冠心病第一节稳定型心绞痛【概述】稳定型心绞痛是在冠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脏负荷的增加,冠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一、多数的情况下,劳力诱发的心绞痛常在同一“心率×收缩压”的水平上发生,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症状。
有以下特点:(一)部位:在胸骨后中下段或心前区,手掌大小,可放射到左肩、左臂内侧或颈部。
(二)性质:为压迫性、紧迫性或烧妁性的常伴有濒死的恐惧感。
(三)诱因: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寒冷时均可诱发。
(四)持续时间:疼痛出现后即逐渐加重,3~5分钟内可消失。
(五)缓解方式:停止诱发症状的活动后即可缓解,或含服硝酸甘油后数分钟内缓解。
二、体征:平时一般无体征,发作时可有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焦虑出汗,有时可有暂时性心尖区收缩期杂音等。
【辅助检查】一、心电图:是发现心肌缺血,诊断心绞痛最常用的方法。
(一)静息时心电图:多数是正常的,部分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改变或非特异ST-T波改变。
(二)发作时心电图:绝大多数出现暂时性ST 段下移≥0.1mv,发作缓解后即恢复;部分出现发作时一过性T波倒置或原有倒置T波直立(假性正常化)。
(三)心电图负荷试验:运动中出现心绞痛或ST 段水平型下移≥0.1mv并持续2分钟为阳性标准。
(四)动态心电图:出现患者活动和症状相对应的缺血性的ST-T改变的心电图有助于帮助诊断。
二、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ECT):静息时心肌缺血区在运动后可显示灌注缺损。
【概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代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不同的一组疾病,即粥样斑块破裂、冠脉痉挛引起非闭塞性或闭塞性血栓形成导致严重心脏缺血事件,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表现】一、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冠脉血管内以斑块破裂、形成非闭塞性白色血栓病理改变为主。
心内科诊疗常规
心内科诊疗常规第一节心力衰竭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减弱,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的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瘀血,从而发生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
心衰属于中医所述的“心悸”、“怔仲”、“水肿”、“喘咳”、“痰饮”等范畴。
一、诊断(一)诊断依据1.症状:左心衰竭的症状以肺瘀血及心排血量降低表现为主:(1)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随着病情的逐步加重,可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等各种左心衰呼吸困难的不同形式。
(2)咳嗽、咳痰、咯血:咳嗽、咳痰是肺泡和支气管粘膜瘀血所致,开始常于夜间发生,坐位或立位减轻,白色浆液性泡沫状痰为其特点;长期慢性瘀血肺静脉压力升高,导致肺循环和支气管血液循环之间形成侧支,在支气管粘膜下形成扩张的血管,一旦破裂可引起大咯血。
(3)乏力、疲倦、头昏、心慌:这些都是心排血量不足,器官、组织.灌注不良及代偿性心率加快所致的症状。
(4)少尿和肾功能损害症状:严重右心衰血液重分配时,首先是肾血流量减少,患者出现少尿,长期慢性肾血流量减少可出现肾功能不全的各种症状。
右心衰竭的症状以体循环瘀血的表现为主:(1)消化道症状:胃肠道和肝瘀血引起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2)劳力性呼吸困难:可为继发于左心衰的呼吸困难,单纯右心衰引起的呼吸困难为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或肺部疾患所致。
2、体征:左心衰体征:(1)肺部湿性啰音:随病情轻重,可从局限于肺底部直至弥漫全肺,如患者取侧卧位则下垂一侧啰音较多。
(2)心脏体征:如心脏扩大、肺动脉瓣第2心音亢进、舒张期奔马律等。
右心衰体征:(1)水肿:特征为首先出现于身体最低垂部位,常为对称性可压陷性。
(2)颈静脉征:颈静脉搏动增强、充盈或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3)肝大:肝瘀血性增大,慢性持续性心衰可致心源性肝硬化。
内科诊疗常规
呼吸系统疾病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史采集】1.诱因:受凉、劳累。
2.症状:(1)全身症状:畏寒、发热、头痛、疲乏等。
(2)局部症状:鼻卡他症状--喷嚏、流涕(初为浆液性,后为混浊脓性)和鼻塞,咽、喉卡他症状——咽干、咽痒、灼热感和声音嘶哑,干咳或胸骨后疼痛等。
【物理检查】1.全身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体位、皮疹以及全身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1)鼻、咽腔粘膜。
(2)扁桃体。
(3)喉部。
(4)颌下淋巴结。
【辅助检查】1.血象: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2.病毒分离和病毒抗体检测。
3.细菌培养。
【诊断要点】1.病史:起病多较急,但是预后良好,一般于5~7日痊愈;2.症状和体征:仅表现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和鼻、咽腔充血水肿及分泌物;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可见黄色点状脓性分泌物;喉部水肿以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等体征。
3.实验室检查:周围血在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值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值升高,并有核左移。
病毒分离及病毒抗体检测、细菌培养阳性可作出病因诊断。
【鉴别诊断】1.流行性感冒。
2.过敏性鼻炎。
3.早期具有上呼吸道感染相似症状的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炎、伤寒、斑疹伤寒等。
4.奋森咽峡炎。
【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多饮水,摄入富含维生素饮食,适当休息。
2.抗感染治疗:可用吗啉双呱0.1~0.2g,tid口服,金刚烷胺0.1g,bid口服,三氮唑核苷10~15mg/kg/d 分2次,肌注或用10%葡萄糖溶液稀释成1mg/ml,缓慢滴注,以及板兰根冲剂、抗病毒口服液、双黄连针剂等清热解毒剂抗病毒,但治疗效果不肯定。
细菌感染可用青霉素,麦迪霉素或磺胺类药物。
3.对症治疗:头痛、发热可口服阿司匹林,消炎痛,去痛片等。
咽痛可用六神丸,喉症消炎丸,溶菌酶片等。
第二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采集】1.症状: 咳嗽、咳痰、气短、喘息。
2.个人及职业史:长期吸烟,吸入粉尘,烟雾或有害气体。
心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a汇编
一、心力衰竭(一)急性心力衰竭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排血量显著、急骤降低导致的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以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为主要表现。
[临床表现](1)症状:突然极度呼吸困难、强迫端坐呼吸、面色灰白、发绀、烦躁,同时频繁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极重者出现神志模糊。
(2)体征:血压早期可一度升高,随病情持续血压下降,终致心源性休克。
听诊双肺满布湿性啰音和哮鸣音,心率增快,第一心音减弱,有舒张早期奔马律,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
[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根据典型症状与体征,即可作出临床诊断,但注意与支气管哮喘相鉴别。
支气管哮喘:多见于青少年有过敏史,发作时双肺可闻及典型哮鸣音,咳出白色黏痰后呼吸困难可缓解。
而左心衰致心源性哮喘多见于老年人有高血压或慢性心瓣膜病史,发作时必须坐起,重症者肺部有干湿啰音,甚至咳粉红色泡沫痰。
[抢救措施](1)患者取坐位,两下肢下垂。
(2)吸氧:高流量鼻管给氧,可用50%酒精置于氧气的滤瓶中。
(3)吗啡:5~10mg静脉缓注,必要时每15分钟重复2~3次。
也可使用度冷丁。
(4)快速利尿:速尿20~40mg静注,4小时后可重复一次。
(5)洋地黄类药物:西地兰0.4mg稀释后缓慢静注,2小时后可酌情再给0.2~0.4mg。
(6)血管扩张剂:可选择下列一种药物。
①硝普钠25~50mg加入5~10%葡萄糖液250ml中,从每分钟6~8滴开始缓慢静脉滴注,根据血压调整用量,维持收缩压在100mmHg;对原有高血压者降压幅度不超过80mmHg为度。
该药用药时间不宜连续超过24小时。
②硝酸甘油15~20mg加入5~10%葡萄糖液250ml中,从每分钟10滴开始静脉滴注,逐渐增加用量,以血压达到上述水平为度。
③酚妥拉明20~40mg加入5~10%葡萄糖液250ml中,从每分钟8~10滴开始静脉滴注,同上根据血压调整用量。
(7)氨茶碱:0.25g,稀释后缓慢静注。
(8)其他:用止血带轮流三肢结扎。
医院心内科制度诊疗流程及应急预案
医院心内科制度诊疗流程及应急预案诊疗流程:1.患者就诊登记:患者前来心内科门诊时,首先由登记人员进行登记,并获取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就诊目的以及病史等信息。
2.病史采集:患者随后被安排见到医生,医生负责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症状分析,以便初步判断可能的疾病类型。
3.体格检查: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心率、体温等基本生理指标,以及听诊、触诊等检查方法。
4.心电图检查:如果初步症状和体格检查结果提示可能存在心脏相关问题,医生会安排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以进一步评估心脏功能。
5.血液检验:在一些病例中,医生可能还需要进行血液检验,检查血液中的心脏酶和其他指标,以了解心脏功能和是否存在炎症或其他异常。
6.影像学检查:如果医生仍然无法确定诊断,可能会安排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放射性核素扫描、心血管造影等检查,以更加清晰地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
7.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基于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和其他辅助检查的结果,医生会对患者做出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可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
8.治疗和随访:根据治疗方案,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治疗,包括给药、手术或其他治疗手段。
治疗过程中可能需要随访和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
应急预案:1.急救措施:心内科设置了专门的急救车间,配备有CPR设备、自动体外除颤器等。
一旦有心脏骤停或其他急危重症患者,医务人员会立即启动急救程序,实施心肺复苏和其他必要的抢救措施。
2.突发疾病处理:在一些情况下,患者可能会突然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急性疾病。
医务人员会按照预先制定的应急预案,为患者提供紧急的治疗和抢救措施,以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
3.灾难处理:对于突发的灾难事件(如地震、火灾等),医院心内科制订了应急预案,在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提供救治能力。
4.感染控制:医院心内科在日常工作中十分重视感染控制,制定了严格的手卫生和防护规定,及时处理感染病例,并随时监测患者的感染情况,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协和医院心内科诊疗常规
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协和医院心血管病诊疗常规第一节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指各种心脏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病理生理状态,由于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脏不能泵出足够的血液以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或仅在提高心室充盈压后泵出组织代谢所需的相应血量,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瘀血以及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
【临床主要表现】1、左心衰竭症状: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和急性肺水肿,咳嗽、咳白色泡沫痰、痰带血丝,肺水肿时咳粉红色泡沫痰,病人感到体力下降、乏力和虚弱,早期出现夜尿增多、严重时出现少尿和肾功能不全。
体征:肺循环瘀血表现为两肺湿性啰音,左心室扩大、舒张早期奔马律、P2亢进,活动后呼吸困难、心率加快、收缩压下降,外周血管收缩表现为四肢末梢苍白、发绀。
2、右心衰竭症状:食欲不振、腹胀等胃肠道症状,白天少尿、夜尿增多,右上腹胀痛。
体征:体循环瘀血表现为肝颈静脉反流征、颈静脉充盈、肝脏肿大、水肿、胸水和腹水,右心增大可见剑突下明显搏动、右室舒张早期奔马律。
3、全心衰竭同时具有左、右心衰竭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1、X线检查心脏扩大、肺瘀血征。
2、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腔大小、瓣膜结构与功能。
测量心功能,收缩功能:射血分数(EF值),舒张功能:E/A值<1。
3、心电图检查了解心肌缺血、心肌劳损、心室肥大、心律失常。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肝功能。
5、神经激素细胞因子检查儿茶酚胺(CA)、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S)、脑钠肽(BNP)、细胞因子(TNF-α、IL-10、TGF-1β)6、6分钟步行试验 6分钟步行距离评价患者的运动耐量和预后预测,62分钟步行预测对步行100米-450米/6min的心衰病人有意义。
7、有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心衰时,心脏指数(CI)小于2.5 L/min.m2,肺小动脉碶压(PCWP)大于12 mmHg。
内科诊疗常规
内科诊疗常规
内科诊疗是指医生对内部器官疾病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的一
系列过程。
内科医生在诊疗患者时,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生活惯
和家族病史等信息,还需要进行全面的查体和实验室检查。
病史采集
在进行内科诊疗时,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主要症状、起病时间、病情变化、以往治疗情况等。
同时,医生还需要了解患
者的家族史、生活惯以及就诊前所服用的药物等信息。
查体
内科医生在进行查体时,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
量体温、测血压、观察皮肤、听诊心肺等。
此外,医生还会通过观
察病人的眼底、口腔、腹部等部位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实验室检查
在进行内科诊疗时,医生还需要进行一系列实验室检查,以帮
助诊断和治疗疾病。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化学检查、
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心电图等。
诊断
在收集病史、进行查体和实验室检查后,医生会对患者进行综
合分析,确定诊断。
诊断后,医生需要给出治疗方案并进行治疗。
治疗
内科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药物
治疗是内科治疗的主要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过敏药物等。
内科诊疗常规是医生进行内科诊疗的基础,只有全面、准确地
掌握内科诊疗常规,才能提高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心内科常见前五位疾病诊治规范
心内科前五位疾病诊疗常规遵义市红花岗区人民医院心内科目录一、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二、冠心病心肌梗塞三、慢性心力衰竭四、急性心力衰竭五、室性心动过速心内科常见病种诊疗规范一、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完成接诊及下医嘱的时间:30分钟诊断程序:1.问病史1)主要症状:心前区疼痛,注意疼痛的部位、性质、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缓解方式、诱发因素及程度。
2)其它症状:注意有否心悸、气短、胸闷、头晕。
3)既往有否冠心病、心梗、介入治疗、搭桥治疗病史及相应治疗情况。
4)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询问、高血压病史及治疗情况、吸烟量及时间、糖尿病、血脂情况、家族遗传史、个人生活特点。
2.体格检查常规体格检查:主要注意血压、心律、第1心音强弱,有否第3、第4心音及奔马律、肺内啰音。
3.辅助检查1)入院常规实验室检查:血象、尿、便常规、血型、凝血功能、血离子、血糖、血脂、CRP、ESR、肝肾功能、心肌酶学、肌钙蛋白、肝炎病毒系列等检查。
出院前应复查血常规、血糖、血脂四项、肝功能,根据病情适当增加其他的实验室检查。
2)常规心电图检查:前3天每天1次,病情有变化随时检查,心绞痛发作及缓解时,出院前1次。
3)常规动态心电图,有异常要复查。
4)必要时做运动负荷试验。
5)病情允许时,应做心脏彩超(心功能),必要时行心脏核素检查、冠状动脉CT。
6)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病情稳定后24~48小时。
(2)病情加重可行紧急冠脉造影检查。
5.鉴别诊断1)急性心肌梗死2)稳定性心绞痛3)其他疾病引起的心绞痛4)心脏神经症:包括疼痛短暂或持续,部位变动。
疼痛发生在劳累后,不是在劳累时,能耐受较重的体力活动,用硝酸甘油无效或起效慢,常伴有心悸、疲乏、爱大喘气、失眠等症状。
5)肋间神经痛6)食道疾病引起胸痛6.治疗原则1)控制症状,改善心肌缺血。
2)抗栓治疗,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3)控制危险因素,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
4)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心血管内科法洛四联症诊疗常规
心血管内科法洛四联症诊疗常规
法洛四联症是一组复合心血管畸形,包括肺动脉口狭窄、心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大。
其中,肺动脉口狭窄和心室间隔缺损是必备组分。
【临床主要表现】
1.症状:呼吸困难,蹲踞动作,缺氧性发作。
2.体征:中央型紫绀,发育较差,胸骨左缘第II-IV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单一第二心音。
【辅助检查】
1.心电图检查:右室肥大并劳损。
2.X线检查:肺血减少,肺动脉干凹陷,心尖园隆上翘,心影呈靴型。
3.超声检查:右室流出道狭窄(或肺动脉瓣狭窄),心室间隔连续中断,主动脉增宽并骑跨于室间隔之上,右心室壁肥厚。
4.选择性右心室造影:右室流出道狭窄或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和肺动脉同时显影,心室间隔缺损,右心室壁肥厚。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中央型紫绀,胸骨左缘收缩期杂音,再结合心电图,X线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多可以确诊。
少数疑难病例,尚须行选择性右室造影检查。
鉴别诊断时,须进一步排除爱森曼格综合征等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治疗】
1.内科治疗:主要治疗并发症,如:脑栓塞、脑脓肿、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2.外科治疗:这是目前的首选治疗方法,可以达到矫正畸形的目的。
心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心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YUKI was compil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一、高血压诊疗常规1、定义: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心血管综合征”,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也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血压分类和标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且可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2、高血压分级诊断: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90-99亚组:临界高血压140-14990-94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100-1093级高血压(重度)≥180≥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90临界收缩期高血压140~149<903、高血压危险度的分层诊断:低危组:高血压1级,不伴有下列危险因素(见注),治疗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如6个月后无效,再给药物治疗。
中危组:高血压1级伴1-2个危险因素或高血压2级不伴或伴有不超过2个危险因素者。
治疗除改善生活方式外,给予药物治疗。
高危组:高血压1-2级伴至少3个危险因素者,必须药物治疗,或高血压3级病人,但无其他危险因素。
极高危组:高血压3级或高血压1-2级伴靶器官损害及相关的临床疾病者(包括糖尿病),必须尽快给予强化治疗。
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水平(1~3级),男性(大于55岁),女性(大于65),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糖耐量异常,心血管病家族史,肥胖,纤维蛋白原升高,靶器官损害伴随的临床情况。
4、症状、体征:大多数起病缓慢,一般缺乏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呈轻度持续性;在紧张或劳累后加重,不一定与血压水平有关,多数可自行缓解。
也可以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
约五分之一患者无症状,仅在测量血压时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发现。
体检时听诊可有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收缩期杂音或收缩早期喀喇音,少数患者在颈部或腹部可听到血管杂音。
内科诊疗常规目录
第一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
第二章肺源性心脏病2
第一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2
第二节急性肺源性心脏病4
第三章肺炎5
第四章支气管哮喘6
第五章气胸9
第六章胸腔积液10
第二篇循环系统疾病
第一章心力衰竭11
第一节慢性心力衰竭11
第二节急性心力衰竭14
第二章心律失常14
第一节窦性心律失常14
第二节房型心律失常16
第三节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19
第四节室性心律失常22
第五节室内传导阻滞24
第三章晕厥25
第四章心源性休克28
第五章原发性高血压31
第六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35
第七章病毒性心肌炎41
第三篇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章胃食管反流病42
第二章慢性胃炎43
第三章消化性溃疡44
第四章肠易激综合征46
第四篇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章急性肾小球肾炎48
第二章慢性肾小球肾炎49
第三章慢性肾盂肾炎50
第五篇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第一章缺铁性贫血50
第二章过敏性紫癜51
第六篇内分泌系统疾病第一章单纯性甲状腺肿53
第二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53
第七篇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第一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57
第二章痛风60
第八篇感染性疾病
第一章伤寒61
63。
2023年最新诊疗常规-内科诊疗常规(修订)
2023年最新诊疗常规-内科诊疗常规(修订)
简介
本文档旨在介绍2023年最新修订的内科诊疗常规。
通过详细
说明内科领域的诊疗流程和常见的诊疗方法,帮助医务人员提供更
好的诊疗服务。
诊断流程
1. 病史采集:医务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疾病、用药史、家族病史等信息,用于辅助诊断。
2. 体格检查:医务人员应进行全面而细致的体格检查,包括观察、叩诊、听诊、触诊等,以获取重要的体征指标。
3. 辅助检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务人员可选择进行相应
的辅助检查,如血液检验、尿液分析、影像学检查等。
4. 诊断评估:医务人员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的结果,综合评估患者的疾病情况,确定诊断结论。
常见诊疗方法
1.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医务人员可开具相应的药
物治疗方案,包括药物的种类、剂量和使用频率等。
2. 体外疗法:针对某些疾病,如重症感染、肾功能衰竭等,医务人员可采用体外疗法,包括血液透析、人工呼吸机辅助等。
3. 手术治疗:对于需要手术干预的疾病,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安排相应的手术治疗,并确保手术过程安全有效。
4. 康复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需给予患者合理的康复护理,包括营养调理、心理疏导和功能锻炼等。
注意事项
1. 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保护患者隐私,确保诊疗信息的保密性。
2. 在进行诊疗操作时,医务人员应遵守医疗伦理和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诊疗过程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3. 医务人员应不断研究和更新医学知识,提高自身的诊疗水平和专业能力。
以上内容是2023年最新修订的内科诊疗常规,希望能对医务人员的诊疗工作有所帮助。
心血管内科晕厥诊疗常规
心血管内科晕厥诊疗常规晕厥(syncope)是指突然发生短暂意识丧失的一种综合征。
其特点为突然发作、意识丧失时间短、常不能保持原有姿势而昏到、在短时间内迅速苏醒和少有后遗症。
近乎晕厥(near-syncope或pre-syncope)是指一过性黑蒙,伴体张力丧失或降低,但不伴意识丧失。
引起晕厥的疾病很多,根据病因可分为五种类型:1.心源性晕厥(1)心室流出道梗阻性疾病: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肺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等。
(2)心室流入道梗阻性疾病:重度二尖瓣狭窄、心房粘液瘤、心房巨大血栓或感染性心内膜炎巨大赘生物等。
(3)心律失常:严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阵发性心动过速、快速型房颤或房扑、室颤或室扑)和过缓性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二度Ⅱ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传导阻滞、三分支传导阻滞、心室停搏等)。
(4)心脏泵功能衰竭: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急性暴发型心肌炎等。
(5)急性心脏压塞:心脏外伤、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主动脉夹层破裂等。
2.血管反射性晕厥(1)血管迷走性晕厥:血管抑制型、心脏抑制型、混合型。
(2)体位性低血压性晕厥:药物性、特发性等。
(3)迷走反射性晕厥:排尿、排便、咳嗽、吞咽等动作所致。
(4)颈动脉窦过敏性晕厥:心脏抑制型、血管抑制型、脑型。
3.血源性晕厥(1)低血糖性晕厥:疾病性(胰岛细胞瘤等)、代谢性(垂体功能不全等)、药物性(胰岛素等)。
(2)重度贫血性晕厥:造血不良、红细胞过度破坏、急慢性出血等。
(3)血气异常性晕厥:低氧血症、过度换气综合征等。
4.脑源性晕厥(1)神经源性晕厥:脑血管病、颅脑损伤后、慢性铅中毒性脑病等。
(2)精神源性晕厥:重度抑郁症、恐惧症等。
5.药源性晕厥(1)心血管药物:血管扩张剂、利尿剂、硝酸盐、抗心律失常药等。
(2)抗精神失常药:吩噻嗪类、抗抑郁药、中枢神经抑制药等。
(3)其他药物:长春新碱、乙醇、可卡因等。
【临床主要表现】突然发生的短暂意识丧失状态,多无手足抽搐及大小便失禁。
内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内科常见病诊疗规范篇一:内科诊疗常规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是指以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伴有心、脑、肾和视网膜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本病可能系多种发病因素和复杂的发病机理所致。
对于迄今原因尚未完全清楚的高血压称为原发性高血压。
【病史采集】1. 对在门诊就诊的病人必须建立病历,做简要就诊记录。
入院后24小时之内必须完成住院病历记录。
2. 病历采集的内容应该包括:(1)血压升高的时间和水平;(2)以往高血压治疗的效果和副作用;(3)可能影响血压控制的神经精神和环境因素;(4)家族史;(5)是否有心、脑血管、肾病及糖尿病史;(6)体重状况、运动量、饮食状况;(7)其它药物服用史。
【体格检查】1.初次体检病人应休息十分钟,按标准测血压方法连续测上臂血压三次;2.发现两侧桡动脉搏动不一致需测两侧上臂血压;3.行心、肺、腹部检查;4.行颈、胸、腹部听诊,是否有血管杂音存在;5.必要行神经系统和眼底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血脂、心电图、X线、UCG、必要腹部CT和相关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生化检查。
【诊断】根据1978年WHO高血压专家委员会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和我国1964年兰州会议对我国高血压诊断修改和方案,1974年北京会议收缩压考虑年龄因素,规定高血压诊断标准如下:1.凡舒张压持续超过12.0Kpa(90mmHg)者,不论其收缩压如何,均列为高血压。
2.凡舒张压持续在11.3Kpa~12.0Kpa(85~90mmHg)者,列为高血压可疑。
3.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按1992年WHO标准,因我国未制定这方面标准。
65岁以上:确定高血压SBP>21.3Kpa(160mmHg)或DBP>12.0Kpa(90mmHg)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SBP18.6~21.3Kpa(140~160mmHg)DBP<12.0Kpa(90mmHg)【治疗原则】1.凡舒张压在90~100mmHg无症状者:非药物治疗,观察4周。
内科诊疗常规
内科诊疗常规1. 病史采集在内科诊疗中,详细的病史采集是了解患者疾病背景和现病状况的关键环节。
病史采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主诉:患者所述的主要不适或症状,例如头痛、发热、呕吐等。
•现病史:详细询问患者当前的症状、病程、发作规律等。
•既往史:包括个人病史(手术、外伤、过敏等),家族病史以及生活习惯等。
•用药史:了解患者目前正在使用的药物、剂量和疗程,以及是否有过药物过敏反应的情况。
•体格检查:通过观察、触诊、听诊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包括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状态等。
2. 实验室检查2.1 血液检查•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血液状况和免疫功能。
•血生化检查:检测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有助于评估患者的器官功能和代谢状态。
•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等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判断是否存在出凝血异常。
2.2 尿液检查•尿常规:对尿液进行化学分析和显微镜检查,包括尿液PH值、蛋白质、糖、红细胞、白细胞等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肾功能和泌尿系统状况。
2.3 影像学检查•X光检查:通过X射线照相技术,对患者的胸部、骨骼等部位进行影像学评估,如胸部X光片、骨盆片等。
•超声检查:利用超声波对患者的内脏器官、血管、妇科等进行检查,如腹部超声、心脏超声等。
•CT扫描: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患者身体的不同部位进行层面图像采集和重建,如头部CT、腹部CT等。
•MRI检查:利用磁共振技术对患者的脑部、关节等进行高清影像获取,如头部MRI、腰椎MRI等。
3. 临床诊断在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后,内科医生会提出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是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结果,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判断和鉴别的过程。
内科常见的临床诊断包括但不限于:•感冒:呼吸道感染导致的上呼吸道症状。
•高血压:持续性的血压升高。
•糖尿病:胰岛功能异常引起的血糖升高。
心血管内科二尖瓣关闭不全诊疗常规
心血管内科二尖瓣关闭不全诊疗常规【疾病概述】二尖瓣包括四个成份:瓣叶、瓣环、腱索和乳头肌,其中任何一个发生结构异常或功能失调,均可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
【临床表现】(一)症状:发病到出现症状可长达20年;一旦发生心力衰竭,则进展迅速。
1.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感。
2.严重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常见症状有:劳动性呼吸困难,疲乏,端坐呼吸等,活动耐力显著下降。
咯血和栓塞较少见。
3.晚期右心衰竭时可出现肝脏淤血肿大,有触痛,踝部水肿,胸水或腹水。
急性者可很快发生急性左心衰竭或肺水肿。
(二)体征1.心脏听诊: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响度在3/6级以上。
前叶损害为主时,杂音向左腋下或左肩胛下传导;后叶损害为主者,杂音向心底部传导。
可伴有收缩期震颤。
第二心音分裂。
严重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可出现低调的第三心音。
严重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心尖区可闻及低调,短促的舒张中期杂音。
肺动脉高压时,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
2.其他体征动脉血压正常而脉搏较细小。
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区此刻触及局限性收缩期抬举样搏动。
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时,可有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下肢浮肿。
【诊断】临床诊断主要是根据心尖区典型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并有左心房和左心室扩大,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明确诊断。
【辅助检查】(一)X线检查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可无明显异常发现。
严重者左心房和左心室明显增大,明显增大的左心房可推移和压迫食道。
肺动脉高压或右心衰竭时,右心室增大。
可见肺静脉淤血,肺间质水肿和KerleyB线。
(二)心电图检查: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心电图可正常。
严重者可有左心室肥大和劳损;肺动脉高压时可出现左,右心室肥大的表现。
慢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伴左心房增大者多有心房颤动。
窦性心律者P波增宽且呈双峰形,提示左心房增大。
时,二尖瓣可呈连枷样改变。
M型超声可见舒张期二尖瓣前叶EF斜率增大,瓣叶活动幅度增大;左心房扩大,收缩期过度扩张;左心房扩大及室间隔活动过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高血压诊疗常规1、定义: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心血管综合征”,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也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我用国际上统一的血压分类和标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压≥90mmHg且可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2、高血压分级诊断:收缩压(mmHg)舒压(mmHg)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 90-99亚组:临界高血压140-149 90-94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 100-1093级高血压(重度)≥180 ≥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 <90临界收缩期高血压140~149 <903、高血压危险度的分层诊断:低危组:高血压1级,不伴有下列危险因素(见注),治疗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如6个月后无效,再给药物治疗。
中危组:高血压1级伴1-2个危险因素或高血压2级不伴或伴有不超过2个危险因素者。
治疗除改善生活方式外,给予药物治疗。
高危组:高血压1-2级伴至少3个危险因素者,必须药物治疗,或高血压3级病人,但无其他危险因素。
极高危组:高血压3级或高血压1-2级伴靶器官损害及相关的临床疾病者(包括糖尿病),必须尽快给予强化治疗。
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水平(1~3级),男性(大于55岁),女性(大于65),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糖耐量异常,心血管病家族史,肥胖,纤维蛋白原升高,靶器官损害伴随的临床情况。
4、症状、体征:大多数起病缓慢,一般缺乏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呈轻度持续性;在紧或劳累后加重,不一定与血压水平有关,多数可自行缓解。
也可以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
约五分之一患者无症状,仅在测量血压时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发现。
体检时听诊可有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收缩期杂音或收缩早期喀喇音,少数患者在颈部或腹部可听到血管杂音。
脑部表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血压脑病、脑出血、脑血栓形成。
心脏表现: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
肾脏表现:肾功减退早期可表现为夜尿、多尿、蛋白尿、管型和红细胞尿,晚期可出现氮质血症和尿毒症。
眼底改变:视网膜动脉痉挛、变细;视网膜动脉狭窄、动静脉交叉压迫;眼底出血或棉絮状渗出;视乳头水肿。
5、入院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生化(肌酐、尿酸、谷丙转氨酶、血钾、血糖、血脂)、心电图(识别有无左室肥厚、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等)。
有条件者可选做: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尿白蛋白 / 肌酐、胸片、眼底检查等。
6、特殊检查: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踝/臂血压比值,心率变异,颈动脉膜中层厚度,动脉弹性功能测定,血浆肾素活性。
7、诊断与鉴别诊断:高血压诊断主要根据诊所血压,测静息上臂肱动脉部位血压,以未服用降压药物情况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血压测定所得平均值为依据。
诊断标准1、以诊室血压测量结果为主要诊断依据:首诊发现收缩压≥ 140 mmHg 和 / 或舒压≥ 90 mmHg1 ,建议在 4 周复查两次,非同日 3 次测量均达到上述诊断界值,即可确诊;若首诊收缩压≥ 180 mmHg 和 / 或舒压≥ 110 mmHg,伴有急性症状者建议立即转诊;无明显症状者,排除其他可能的诱因,并安静休息后复测仍达此标准,即可确诊,建议立即给予药物治疗。
2、诊断不确定或怀疑“白大衣高血压”,有条件的可结合动态血压监测或家庭自测血压辅助诊断。
3.特殊定义白大衣高血压:反复出现的诊室血压升高,而诊室外的动态血压监测或家庭自测血压正常。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 140mmHg 和舒压< 90mmHg。
需与继发性高血压鉴别。
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等。
8、高血压的治疗:治疗原则高血压治疗三原则:达标、平稳、综合管理。
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风险,因此:首先要降压达标。
不论采用何种治疗,将血压控制在目标值以下是根本。
其次是平稳降压。
告知患者长期坚持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保持血压长期平稳至关重要;此外,长效制剂有利于每日血压的平稳控制,对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有益,推荐使用。
第三,对高血压患者应进行综合干预管理。
选择降压药物时应综合考虑其伴随合并症情况;此外,对于已患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具有某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考虑给予抗血小板及调脂治疗,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再发及死亡风险。
降压目标: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是:收缩压< 140mmHg 且舒压< 90mmHg。
年龄≥ 80 岁且未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降压目标为:收缩压< 150mmHg 且舒压< 90mmHg。
[一般治疗]•如果超重则减轻体重•限制每日的酒精摄入量,应少于每日1盎司(30ml)的酒精{例如,24盎司(720ml)的啤酒,10盎司(300ml)的葡萄酒或2盎司(60ml)的威士忌}。
对于女性或轻体重者,酒精摄入量每日应少于0.5盎司(15ml)•增加有氧体力活动(一周大约每天30-45分钟)•限制钠盐摄入少于每天6g•保证摄入足够的钾(大约每天90mmol)•保证摄入足够的钙和镁•戒烟,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以保证全面的心血管健康[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一)启动药物治疗时机所有高血压患者一旦诊断,建议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立即启动药物治疗。
仅收缩压<160mmHg且舒压<100mmHg且未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肾脏疾病或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医生也可根据病情及患者意愿暂缓给药,采用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最多 3 个月,若仍未达标,再启动药物治疗。
(二)降压药物选择尽量选用证据明确、可改善预后的五大类降压药物,即 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利尿剂,为便于记忆,下文根据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分别以 A、B、C、D 简称。
A:ACEI 和 ARB。
两类药物降压作用明确,尤其适用于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患者,有充足证据证明可改善预后。
用于蛋白尿患者,可降低尿蛋白,具有肾脏保护作用,但双侧肾动脉狭窄、肌酐(Cr)≥ 3mg/dl(265µmol/L)的严重肾功能不全及高血钾的患者禁用。
妊娠或计划妊娠患者禁用。
ACEI 类药物易引起干咳,若无法耐受,可换用 ARB。
两类药物均有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的可能,但少见。
B:β受体阻滞剂。
可降低心率,尤其适用于心率偏快的患者,用于合并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的患者,可改善预后;用于冠心病、劳力性心绞痛患者,可减轻心绞痛症状。
但注意急性心肌梗死后超早期应慎用,心力衰竭急性期(气短、端坐呼吸、不能平卧)不适合应用,应待病情平稳后。
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急性期不建议在基层首用β受体阻滞剂。
以β受体阻滞作用为主的α和β受体阻滞剂,如卡维地洛、阿罗洛尔、拉贝洛尔等,也适用于上述人群。
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率,禁用于严重心动过缓患者,如心率< 55 次 / 分、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哮喘患者禁用。
大剂量应用时对糖脂代可能有影响,高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对糖脂代影响不大。
C:CCB。
最常用于降压的是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缓释片等。
此类药物降压作用强,耐受性较好,无绝对禁忌证,适用围相对广,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等更适用。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头痛、踝部水肿等。
D: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较为常用。
尤其适用于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
噻嗪类利尿剂的主要副作用是低钾血症,且随着利尿剂使用剂量增加,低钾血症发生率也相应增加,因此建议小剂量使用,如氢氯噻嗪 12.5 mg,每日一次。
利尿剂与 ACEI 或 ARB 类药物合用,可抵消或减轻其低钾的副作用。
痛风患者一般禁用噻嗪类利尿剂。
严重心力衰竭或慢性肾功能不全时,可能需要应用袢利尿剂如呋塞米,同时需补钾,此时建议转诊至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近年来由上述五大类药物组合而成的固定剂量复方制剂, 由于服用方便,易于长期坚持,已成为高血压治疗的新模式,推荐使用。
其他有明确降压效果的药物,包括复方利血平片、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等根据患者情况仍可使用。
如无禁忌症必须服用的药物:适应症药物糖尿病(1型)合并蛋白尿血管紧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心衰ACEI,利尿剂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老年)利尿剂(优选),钙离子拮抗剂(长效二氢吡啶类)心肌梗死 -受体阻滞剂(无ISA),ACEI对伴随症状有好处适应症药物心绞痛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房性心动过速和房颤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非二氢砒碇类)ACEI(优选),钙离子拮抗剂糖尿病(1、2型)合并蛋白尿糖尿病(2型)小剂量利尿剂脂质代障碍α-受体阻滞剂原发性房颤β-受体阻滞剂心衰卡维地尔(α-β受体阻滞剂),氯沙坦(血管紧素Ⅱ型受体阻断剂)甲状腺机能亢进β-受体阻滞剂偏头痛β-受体阻滞剂(非心脏选择),钙离子拮抗剂(非二氢砒啶类)心肌梗死钙离子拮抗剂(非二氢砒啶类)骨质疏松症噻嗪类术前高血压β-受体阻滞剂前列腺病α-受体阻滞剂ACEI肾功能不全(除外肾血管性高血压和肌酐≥265.2μmol/L或3mg/dl)高血压长期随访管理未达标患者随访频率:每 2~4 周,直至血压达标。
随访容:查体(血压、心率、心律),生活方式评估及建议,服药情况,调整治疗。
已达标患者频率:每3个月 1 次。
容:有无再住院的新发合并症,查体(血压、心率、心律,超重或肥胖者应监测体重及腰围),生活方式评估及建议,了解服药情况,必要时调整治疗。
年度评估容:除上述每 3 个月随访事项外,还需再次测量体重、腰围,并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同初诊评估,即血常规、尿常规、生化(肌酐、尿酸、谷丙转氨酶、血钾、血糖、血脂)、心电图。
有条件者可选做: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尿白蛋白 / 肌酐、胸片、眼底检查等。
二、心绞痛的诊疗常规心绞痛(angina pectoris)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心绞痛是心脏缺血反射到身体表面所感觉的疼痛,特点为前胸阵发性、压榨性疼痛,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常发生,每次发作持续3~5分钟,可数日一次,也可一日数次,休息或用硝酸酯类制剂后消失。
本病多见于男性,多数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诱因。
[诊断标准]1、劳累性心绞痛:疼痛由体力劳累、情绪激动或其它足以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休息或舌下含用硝酸甘油后迅速消失。
1)稳定型心绞痛指劳累性心绞痛发作的性质在1-3个月并无改变,即每日和每周疼痛发作次数大致相同,诱发因素、疼痛性质、部位和持续时间均无变化,用硝酸甘油同样发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