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章现代生活与化学探究专题(二)中和反应的探究同步练习课件粤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第十单元课题2 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教案阿图什市第四中学化学老师阿丽玛·阿扎提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2).从组成的角度认识盐。

(2)过程与方法: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探究方法,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体会化学的价值和重要性。

2.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概念的理解及其应用。

3.教学用具和药品试管5支,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无色酚酞试液,紫色石蕊试液,硫酸铜,氯化铁,硫酸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创设情景】课件展示一起浓硫酸泄漏事故及当时的应急处理措施。

【提问】为什么可以用熟石灰抢险?(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为课题的引入作铺垫,引发学生提出酸与碱能否反应的猜想。

)【过渡】酸和碱之间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又会有什么特点?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

【演示】请学生做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的探究实验。

【质疑】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让学生填表并站起来回答问题。

酸碱实验现象结论化学方程式Cu(OH)2HClFe(OH)3H2SO4(实验现象很明显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到氢氧化铜与硫酸之间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同时为下面探究氢氧化钠和稀盐酸能否反应做知识和方法的铺垫。

)【过渡】其他的酸和碱之间是否也能发生化学反应呢?【板书】第十单元课题2 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讲解新课】【演示】请学生做演示实验用滴管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取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盐酸(两溶液混合后看不到明显的变化,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质疑】你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了吗?怎样用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交流,设计方案验证猜想。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酸碱中和反应的再探究》教学设计-------《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第二课时张家口市宣化第五中学何小武一、教材分析《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人教版九年级下第十单元课题2的学习内容,酸碱中和反应是酸的通性和碱的通性的发展和延伸,也是贯穿酸碱盐知识的一个重要纽带。

通过酸碱中和反应的学习,不但引出了盐的概念,为十一单元的学习作了铺垫,同时也为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的教学打好了基础。

本节课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第二课时,对“酸碱中和反应”进行扩展性探究,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的同时,有效的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探究欲,并进一步巩固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和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1.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活跃,对探究性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具备了基本的信息搜集能力,愿意在教师和同学之间展示自己的能力。

2.在课题1中学生已经比较系统地认识了酸、碱的组成和性质,并能进行区分,是学生设计有明显现象的实验证明中和反应的基础。

3.在课题2的第一课时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酸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对中和反应实质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第二课时的扩展探究提供了知识基础。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设计实验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中和反应。

2、验证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发生的方法。

3、进一步巩固酸碱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酸碱之间能反应,认识科学探究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

3、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归纳、概括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制定方案,探究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发展勤于思考,善于合作,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形成持续不断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设计实验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中和反应。

四、教学策略学生在第一课时后知道了用酸碱指示剂证明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但对中和反应的实质理解不够,本节课采用问题导学→探究讨论→归纳整理→拓展评价的教学模式,运用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归纳总结法和多媒体教学法,以问题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多种学习方式综合运用,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即学会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深刻领悟了科学的探究精神。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2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2、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操作方法。

3、了解溶液酸碱度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它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难点: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问题引入]1.我们知道,酸具有酸性,碱具有碱性,你能用什么方法把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区分出来?2、现有一瓶5%的稀盐酸、一瓶35%的浓盐酸,你认为能用酸碱指示剂把它们鉴别出来吗?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时仅知道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是不够的,经常还需要知道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

例如;就某地区的土壤而言,不仅要知道它呈酸性还是碱性,还要确切知道该土壤的酸碱度,以便选择适宜种植的檀物。

[设问]利用酸碱指示剂。

只能试验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不能试验溶液的酸碱度。

那么怎样表示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呢?[讲解]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在0~14之间。

[投影][板书] 二、溶液的酸碱度表示法——pH1.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范围通常在o~14之间。

pH<7 溶液呈酸性pH>7 溶液呈碱性pH=7 溶液呈中性[比一比,赛一赛]以小组为单位,在组与组之间展开竞赛,看谁能很快记住酸碱度与pH之间的关系。

[过渡]认识了pH与酸碱度的关系,那如何测定溶液的pH呢?[讲解]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展示]pH试纸[介绍]每一本pH试纸上都有一个标准比色卡,标准比色卡上列出了14种不同的颜色,分别对应1~14之间的pH。

[板书]2.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活动与探究](投影) 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测定方法: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1)测定几种酸或碱的稀溶液的pHpH酸碱性pH酸碱性稀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铜草木灰水碳酸钠(2)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说明它们的酸碱性。

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单元-知识点化学第九单元主要包括离子反应和酸碱中和反应两个知识点。

离子反应是指溶液中发生的离子间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则是指酸和碱发生反应形成盐和水的过程。

下面将分别对这两个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指在溶液中,正、负离子之间发生的集齐离子的反应。

离子反应的基本特点是离子间的重新排列,形成新的离子化合物。

具体来说,离子反应可以分为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气体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和气体之间的离子反应。

1.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是指溶液中的离子间发生的反应。

其中,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排列顺序是根据离子的电价进行调整的。

例如,对于NaCl与AgNO3的溶液,由于Na+离子的电价较低,会排在正离子的前面,而NO3-离子的电价较高,会排在负离子的后面。

2.气体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气体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是指气体与溶液中的离子发生反应,形成新的离子化合物。

在气体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中,气体分子一般需要先发生解离或溶解,生成离子后才能进行反应。

例如,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产生碳酸氢根离子的过程就是气体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3.气体之间的离子反应气体之间的离子反应是指气体分子之间发生的离子反应。

此类反应主要发生在高温高能条件下,例如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会与大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其他氮氧化物。

二、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产生盐和水的过程。

酸和碱通过中和反应可以制备盐类化合物,同时产生水分子。

酸的特点是可以与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以及金属碳酸盐反应,并产生盐和水。

酸碱指标常用于酸碱中和反应的判断。

具体而言,酸碱指标可以将溶液中酸和碱的滴定反应以颜色变化来表示。

常见的酸碱指标有酚酞、溴甲酚、甲基橙等,它们在不同酸碱条件下的颜色变化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判断溶液中的酸碱性。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反应物的配比是非常重要的。

反应物的配比不仅会影响反应的进行,还会影响反应产生的产物。

当酸与碱的配比不当时,可能会导致过量的反应物残留,或者使得反应无法完全进行。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的实验探究,掌握烧杯实验的操作,强化实验及生活中的安全意识;(2)通过对反应后溶液酸碱性的探究,培养学生严谨实验的科学态度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和实际应用,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同时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等的密切联系。

二、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课题1的学习,学生对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有了初步认识,课题2提出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知道酸、碱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为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准备了条件。

另外学生已经学习了溶液酸碱性的概念,并学会了用指示剂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为本课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从教育目的来看,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研究它更具有现实意义,能更好体现化学走向生活的理念。

从研究方法来看,本课题采用实验探究,然后对实验进行分析、讨论、归纳,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

因此本节课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之一。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和应用。

难点:书写酸和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课前准备实验仪器:试管实验药品:NaOH溶液、盐酸溶液。

五、教学过程知识回顾:(多媒体展示)通过复习上个课题的知识,为学习本课题的知识做准备。

提问:联系生活实际,被蚊虫叮咬后怎么办?学生:涂花露水、肥皂水……教师总结:被蚊虫叮咬后一般会涂抹肥皂水等碱性的物质,来反应蚊虫叮咬后留下的酸性物质。

那么其他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实验演示:将无色透明的NaOH溶液倒入试管中,在向试管中倒入适量的稀盐酸,观察现象。

学生:无明显现象。

提问:这是否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学生: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证明。

九年级下册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提高) 知识讲解

九年级下册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提高) 知识讲解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提高)【学习目标】1.掌握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要点梳理】要点一、中和反应1.概念: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2.实质:酸溶液中的H+和碱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了中性的水。

表达式为:H+ + OH-=H2O。

3.现象:有些中和反应进行时有明显的现象,生成的盐以沉淀的形式析出;有些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所以要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或是否恰好完全反应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

【要点诠释】1.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一定要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直到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否则容易使稀盐酸过量。

从指示剂的变色情况分析,当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时,溶液由碱性变为中性,因此,可以利用中和反应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2.注意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2NaOH+CO2=Na2CO3+H2O,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

要点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1.用于医药(1)人的胃液呈酸性,当胃液的pH为0.9~1.5时,有助于食物消化。

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的胃酸,胃酸过多就会使人感到不适,这时医生就会让你口服某些含有碱性物质的药物,使碱和胃酸反应生成无毒的中性物质。

俗语“烧心”其实是“烧胃”也就是胃酸过多了,一般服用小苏打或胃舒平,它们均可以降低胃酸的浓度,但一旦并发有胃溃疡或胃穿孔症状,那么用小苏打就不合适了,因为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刺激胃粘膜,反而使胃酸分泌更多;气体的存在也有加剧胃穿孔的危险。

氢氧化铝与胃酸反应不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同时生成具有收敛作用的氯化铝,治疗效果好一些。

Al(OH)3 + 3HCl = AlCl3 + 3H2O(2)我们可能都被蚊虫叮咬过。

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会很快肿成大包,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章 现代生活与化学 探究专题(二)中和反应的探究同步练习课件 (新版)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章 现代生活与化学 探究专题(二)中和反应的探究同步练习课件 (新版)粤教版

探究专题(二) 中和反应的探究
(1)根据实验一回答:观察到___开__始_滴__入_N_a_O_H_溶_液__时_无__蓝__色_沉__淀_生__成__,_ ___继__续__滴_加__一_段__时_间__后__有_蓝__色_沉__淀__生_成_______的现象, 验证了酸与碱能发生反应。试管内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2_N_a_OH_+__C_uS_O_4_==_=_N_a_2S_O_4+__C_u(_O_H_)_2↓__(任写一个即可)。 (2)实验二通过两支试管中的现象对比,可以判断稀盐酸与 Ca(OH)2能反应,该实验除需控制所加水和稀盐酸的温度、体积 相同外,还需控制______氢__氧__化_钙__粉_末__的__质_量_________相同。
探究专题(二) 中和反应的探究
(3)实验三中,加入X可验证稀硫酸与碱能发生反应,符合此条件
的X是下列物质中的__A_、__B ___。
A.酚酞
B.CuO
C.Na2CO3
D.Ba(NO3)2
探究专题(二) 中和反应的探究
【解析】 (2)由控制变量法分析,本实验中除了水和稀盐酸的种类不同外, 其他各量必须保持相同,水和稀盐酸的温度、体积相同,还需控制氢氧化 钙粉末的质量相同。(3)在碱中加入过量的酸后,溶液显酸性,再加入酚酞 后溶液仍为无色,说明碱已经不存在了,进而证明了酸与碱确实发生了反 应;如果H2SO4和NaOH没有反应,那么加入CuO后,CuO和H2SO4反应生成 CuSO4,CuSO4会继续和NaOH反应生成Cu(OH)2蓝色絮状沉淀;由于硫酸是过 量的,所以不管H2SO4和NaOH有没有发生反应,加入Na2CO3都会有气泡产生, 加入Ba(NO3)2都会有白色沉淀产生。
探究专题(二) 中和反应的探究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领会中和反应、盐的概念。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一些细微、短暂的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原因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2)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定义及应用。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细口瓶.实验药品:NaOH溶液、盐酸溶液、酚酞溶液、皮蛋、食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分析原因: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现在红色褪去,说明氢氧化钠消失了,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生成了其他物质。

通过这个实验,说明了通常情况下,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发生反应,那么再想想它们之间是怎样发生化学反应的,又生成了怎样的物质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教师:通过刚才的画面,你可以知道,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混合后,有哪些知识呢?反应前,盐酸溶液中有哪些离子?H+与OH-氢氧化钠溶液中有哪些离子?Na+与Cl-- 混合以后:H+与OH-形成H2ONa+与Cl-形成NaCl,只不过氯化钠在溶液中仍然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通过观察微观示意图,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HCl + NaOH == NaCl + H2O像NaCl这样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我们称之为盐。

中和反应:酸 + 碱 ==== 盐 + 水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2O1、通过观察微观示意图,同学们会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了解中和反应的定义;3、了解盐的概念;4、知道中和反应的实质。

教师提问:其它的酸和碱之间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吗?请同学们试着写一下!(学生仿写化学方程式)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Ca(OH)2 + 2HCl===CaCl2+ 2H2O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2NaOH+H2SO4= Na2SO4+2H2O观察两个生成物在构成上的共同点:都是盐,还有水生成。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酸碱中和反应的探究

化学
课 题 酸碱中和反应的探究 课时 1 课时 授课人 吕芳

学习 目标 设计
1.会书写常见的酸碱中和反应的方程式。 2.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是否恰好中和。 3.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理解酸碱的化学性质。 4. 会写酸碱与其他物质发生的常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重点 实验探究 NaOH 与 HCl 发生反应溶液中的物质。
流的能力;
现不同的变化?
两种实验现象、三个观 3、增强学生的思考
2、 那个烧杯中的氢氧化钠 点:
归纳能力。
和盐酸恰好完全中和?
一、溶液变红色,①可
能烧杯中氢氧化钠剩

余;二、溶液不变色,
②可能刚好完全反应;
③还可能盐酸剩余。
【课堂辩论】
不变色的烧杯中是完全反应 学生小组辩论认为两个 形成课堂冲突,激

成红肿斑块,应涂一些含有
和反应的掌握程度
( )的物质减轻痒痛。
2、运送浓硫酸的罐车翻车,
抢险人员一般用(

进行中和处理?
【出示目标】

大屏幕展示目标,和学生一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了 ①运用多媒体出示
起浏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解学习目标。
目标,让学生明确
NaOH 与 HCl 究竟怎样反应, 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 本节课的学习任
难点
教学 模式
中和反应酸过量的探究过程。 “5+1”教学模式指的是“问题导入→探究讨论→实验验证→归纳整理→拓展评价+教学 反思”,体现问题导入、探究讨论、探究实验、归纳总结及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学习方式综 合运用的教学模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意图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创设情境,增强求 知
板书:课题 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生:分组实验
向 10ml NaOH 溶液中,滴加适量稀盐酸并振
荡,观察现象。
师:1、二者反应了吗?请你设计实验证明你
的猜想。
生:分组交流汇报实验方案 。
生:分组实验,按下表内容探究
活动内容及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通过实验探究增强
1、向 10ml NaOH
生:1、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
水。酸碱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很 的能力
广泛。
2、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 构成的化合物是
盐。
师:布置作业
反思:联系先前学习过的酸、碱都能与指示剂反应,使指示剂变色
的知识,暗示、鼓励学生想办法证明 NaOH 和 HCl 这个反应的确发生
了。最后让学生完成该实验设计,通过活动与探究让学生归纳出该
加深对概念的理 解,为下面实际运
Fe2O3+6HCl=2FeCl3+3H2O
用作准备。
Ca(OH)2+HCl==CaCl2+2H2O
生:第四个属于中和反应,其余不是,因为反
应物不是酸和碱
师:强调中和反应既看反应物又看生成物。
投影:酸雨导致土壤酸化,不利于植物生
长,硫酸厂排放的废液中有硫酸等杂质,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

较、归纳一些概念
师:(板书)1、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 的能力,养成讨论
的化合物称为盐
合作的学习习惯
2、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
应。
练习:以下的反应均生成盐和水,它们是不是
中和反应呢?
(投影)CO2+2NaOH=Na2C O3+H2O Cu(OH)2+H2SO4==CuSO4+2H2O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知道中和反应的实质,初步学会书写中和反应化学方程式。

(3)知道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培养良好的实验、学习习惯和方法;(3)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健康的密切关系,体会化学的重要性;(2)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应用。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演示实验、提问、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

教学用具:仪器:投影仪、锥形瓶、滴管、烧杯药品: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播放斯达舒广告,让学生结合前面学习的知识回答问题:1.胃痛、胃酸、胃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胃酸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3.斯达舒胶囊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4.盐酸和氢氧化铝发生了化学反应吗?要知道这个问题,我们就一起学习: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板书]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中和反应(二)实验探究,讲授新课[引入提问]酸、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让学生进行猜想[学生]1.能 2.不能[教师]能否反应,我们应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我们要用实验室常见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反应开始研究。

【新课讲解】1)向盛有无色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中,滴入几滴无色的盐酸溶液,烧杯溶液无明显变化。

从而提出反应的发生,我们要借助反应的现象。

主要为颜色的变化、有无气泡、沉淀生成和有无发光发热等现象来确定是否发生了反应。

2)[改进实验]实验步骤:1.在锥形瓶中加入约10mL稀氢氧化钠溶液,2.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同时充分震荡,记录现象;3.向锥形瓶中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震荡溶液;4.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时停止滴加.[教师强调]1.用滴管滴入盐酸时要缓慢,一滴一滴加入;2.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盐酸时,要边滴边震荡,以便观察实验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现象
溶液显 红 ________ 色
实验结论、解释
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然后, 逐滴滴加稀盐酸 ________________ , 直至溶液恰好变无色 为止
溶液颜色 最后褪去
两者能发生反应,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OH+HCl=== _________________ NaCl+H2O _________________
C.猜想②或③正确
酚酞在中性溶液或酸性溶液中都不变色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探究专题(二) 中和反应的探究
探究专题(二) 中和反应的探究
请完成以下实验报告的填写。
实验名称: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实验目的:验证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反应。
供选择的仪器和药品:试管、胶头滴管、烧杯、酚酞溶液、稀盐
酸、氢氧化钠稀溶液。
探究专题(二) 中和反应的探究
实验步骤
试管 (1)在________ 中加 入约1 mL氢氧化钠稀 溶液,用胶头滴管滴 入几滴酚酞溶液
2NaOH+CuSO4===Na2SO4+Cu(OH)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写一个即可)。
(2)实验二通过两支试管中的现象对比,可以判断稀盐酸与
Ca(OH)2能反应,该实验除需控制所加水和稀盐酸的温度、体积
氢氧化钙粉末的质量 相同外,还需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
探究专题(二) 中和反应的探究
【解析】 试管可以用作少量溶液的反应容器。若验证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否 发生反应,可借助酸碱指示剂,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 溶液遇碱变为红色,然后滴加稀盐酸直到红色刚好褪去,即可证明两者能 发生反应。
探究专题(二) 中和反应的探究
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
1.如图W2-1所示三个实验均可验证酸与碱能发生反应:
探究专题(二) 中和反应的探究
实中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 3.实验小组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操作
时,忘记预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为判断反应进行
的程度,他们决定对反应后溶液的性质进行以下探究:
[猜想假设] 猜想①:盐酸不足量;猜想②:恰好完全中和;猜
想③:盐酸过量。
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铜能发生化学反应。 (2)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可借助酸碱指
示剂使反应现象外显可见。如图乙,通过观察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的 现象,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化 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反应。本实验选用无色酚酞溶液比选用紫色石蕊溶液更合适的
酚酞变色时现象更明显(合理即可)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探究专题(二) 中和反应的探究
(1)根据实验一回答: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滴加一段时间后有蓝色沉淀生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现象, 开始滴入NaOH溶液时无蓝色沉淀生成,
验证了酸与碱能发生反应。试管内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探究专题(二) 中和反应的探究
[方案设计] (并填写表中的空格)
实验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实验操作 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 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 溶液,振荡 用一根洁净的玻璃棒蘸取 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 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 标准比色卡对照 取适量锌粒于试管中,加 入适量反应后的溶液
实验现象 溶液变 成红色Leabharlann 探究专题(二) 中和反应的探究
(3)实验三中,加入X可验证稀硫酸与碱能发生反应,符合此条件
A、B 的X是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 。
A.酚酞 C.Na2CO3
B.CuO D.Ba(NO3)2
探究专题(二) 中和反应的探究
【解析】 (2)由控制变量法分析,本实验中除了水和稀盐酸的种类不同外, 其他各量必须保持相同,水和稀盐酸的温度、体积相同,还需控制氢氧化 钙粉末的质量相同。(3)在碱中加入过量的酸后,溶液显酸性,再加入酚酞 后溶液仍为无色,说明碱已经不存在了,进而证明了酸与碱确实发生了反 应;如果H2SO4和NaOH没有反应,那么加入CuO后,CuO和H2SO4反应生成 CuSO4,CuSO4会继续和NaOH反应生成Cu(OH)2蓝色絮状沉淀;由于硫酸是过 量的,所以不管H2SO4和NaOH有没有发生反应,加入Na2CO3都会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 猜想① 正确
pH=7
锌粒减少, ________ 有气泡产生 ________
猜想②正确
________ 猜想③ 正确
探究专题(二) 中和反应的探究
[评价反思] 甲同学按方案一进行实验,观察到溶液未变色,则
C 甲同学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填字母)。
A.猜想②正确
B.猜想③正确
加入Ba(NO3)2都会有白色沉淀产生。
探究专题(二) 中和反应的探究
2.透过现象看本质是科学课堂的精髓,借助科学实验现象如溶
液颜色变化、沉淀的生成与溶解、气体逸出等,可以帮助我们确
认化学反应是否发生。
探究专题(二) 中和反应的探究
(1)稀盐酸与氢氧化铜反应,可以直接观察现象来确认。如图W2
蓝色沉淀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2中甲,实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现象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