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难点突破专题附解答: 溶液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下册重难点突破(第九单元)

九年级化学下册重难点突破(第九单元)

4、判断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趋势及结晶或提纯的方法
上升型 (缓升 型、陡 升型)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缓升型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优选蒸 发结晶;陡升型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 化较大。优选降温结晶。
下降型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选升温结晶。
综合例题: 认真分析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
问题。
t3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80 g 。 (1)Q点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点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2 ℃时,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或甲、丙
_____________ 。 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答案合理即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t1 ℃时甲、乙、丙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 乙 >丙 >甲
(3)t3 ℃时,180 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 ____g 80 、溶
100 g。在t2 ℃时,30 g甲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所 剂质量______ 饱和 (“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其质量为70 得溶液为_____ __
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与转化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
如t3 ℃时将60 g甲加入到150 g 水中,形成的是 不饱和溶液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 ___________ 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 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注意对于上升、下降型 型曲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转化时温度改变的不同。
【答案】(1)50 8.5 (2)90% (3) 24.2%
溶液中提纯甲,宜采用的提纯方法是降温结晶 __________。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中考总复习 三轮冲刺 《溶液》中考考点详解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中考总复习 三轮冲刺 《溶液》中考考点详解

《溶液》中考考点详解一.选择题(共12小题)1.下列物质不是溶液的是()A.食醋B.泥浆C.生理盐水D.澄清石灰水解:A、食醋是食醋的水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泥浆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故不是溶液,故选项正确。

C、生理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D、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B.碘酒是一种溶液,其中溶剂是酒精C.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其他任何物质D.固态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解:A、溶液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属于混合物,故正确;B、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故正确;C、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但可溶解其他物质达到饱和,故错误;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所以水溶液温度升高,故正确。

故选:C。

3.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配制”实验活动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取药B.称量C.量取D.溶解解:A.在取用药品时,瓶盖应倒放在桌面上,故A错误;B.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时,应该左物右砝,故B正确;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故C错误;D.不能在量筒内溶解物质,故D错误。

故选:B。

4.放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后形成乳浊液的是()A.蔗糖B.麻油C.食盐D.白醋解:A、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麻油不溶于水,把麻油放到水里是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选项正确。

C、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D、白醋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B。

5.能使气体物质溶解度增大的操作是()A.增加溶剂B.振荡溶液C.增大压强D.升高温度解:气体的溶解度主要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含答案解析)(1)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含答案解析)(1)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含答案解析)(1)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与乳化作用相比,溶解能使物质混合得更均匀B.食盐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变小C.一定温度下,搅拌可以增加食盐的溶解的质量D.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水后,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2.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

如下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①②③④X水水水双氧水Y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铵二氧化锰A.①B.③C.②③D.②④3.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别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丙B.t2℃时,将1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再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C.降温可使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D.t2℃时,等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丙4.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易溶物B.6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40℃,溶液的质量乙>甲C.60℃时,将100g乙的饱和溶液配成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需加水380gD.甲中混有少量丙,若要得到较纯净的甲,常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5.某金属粉末可能由镁、锌、铁、铝、银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取该样品2.4g,向其中加入1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2g氢气,得到无色溶液,固体无剩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样品中一定不含有银,可能含有铁B.样品中一定含有镁C.所得溶液中溶质总质量为12gD.加入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6.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的溶解度比B大B.50℃时把50gA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2 C.将A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D.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7.如下图所示,甲、乙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4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B.60℃时,在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甲60gC.采用降温的方法可将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D.4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8.KCl是一种常用的钾肥,其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重点归纳笔记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重点归纳笔记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重点归纳笔记单选题1、属于悬浊液的是()A.矿泉水B.糖水C.泥水D.自来水答案:CA、矿泉水可看作是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糖水是蔗糖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C、泥沙难溶于水,泥水是泥沙等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选项正确。

D、自来水可看作是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计算得出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5gB.将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进行称量C.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液体洒出,会造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答案:AA、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50g×10%=5g,符合题意;B、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氯化钠应放在左盘上进行称量,且氯化钠固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进行称量,应放在称量纸上进行称量,不符合题意;C、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不能增大溶解度,不符合题意;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液体洒出,溶液具有均一性,不会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100g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1.6gB.30℃时,100g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5.8%C.30℃时,将50gKNO3放入100g水中得到150g溶液D.40℃时,100g水最多溶解63.9gKNO3答案:DA、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表示20℃时,100g水中溶解31.6gKNO3达到饱和状态,也就是131.6g的KNO3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31.6g ,故选项A不正确;B、30℃时,KNO3的溶解度是45.8g,要计算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根据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100%得,30℃时,100g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31.4%,故选项B不正确;数=45.8g45.8g+100gC、30℃时,KNO3的溶解度是45.8g,表示30℃时,100g水中溶解45.8g KNO3达到饱和状态,也就是30℃时,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45.8gKNO3,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是145.8g,故选项C不正确;D、40℃时,KNO3的溶解度是63.9g,表示40℃时,100g水中溶解63,9g KNO3达到饱和状态,也就是40℃时,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63.9gKNO3,故选项D正确;故选:D。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汇总笔记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汇总笔记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汇总笔记单选题1、下列物质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稀有气体作电光源B.生石灰用于食品加热C.液氮制造低温环境D.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答案:BA、稀有气体通电发出特殊颜色的光,可作电光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体现物理性质,A错误。

B、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用于食品加热,发生化学变化,体现化学性质,B正确。

C、液氮气化吸热,制造低温环境,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体现物理性质,C错误。

D、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没有生成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体现物理性质,D错误。

故选:B。

2、某同学需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步骤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配制过程中出现了两处操作错误B.实验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蒸发C.若所有操作都正确,完全溶解后有液滴溅出,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D.配制时应称量氯化钠固体质量为70g答案:AA、配制过程中出现了两处操作错误,一是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二是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说法正确;B.、实验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说法错误;C、若所有操作都正确,完全溶解后有液滴溅出,不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因为形成的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说法错误;D、配制时应称量氯化钠固体质量为50g×15%=7.5g,说法错误;故选:A。

小提示: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错误操作对药品实际质量的计算,要严格按照公式:左物右码: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左码右物: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

3、把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面粉B.酒精C.花生油D.泥土答案:B解: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面粉和泥土不溶于水,花生油不溶于水,都不能形成溶液,酒精可以和水形成均一稳定混合物溶液,故选:B。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汇总大全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汇总大全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汇总大全单选题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B.饱和溶液的浓度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大C.医用碘酒是碘的水溶液D.添加溶质是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唯一方法答案:AA、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混合而成,一定是混合物,符合题意;B、同种物质,在同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物质不同、温度不同,无法比较,不符合题意;C、医用碘酒,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不符合题意;D、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增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降温(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方法,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碘酒B.矿泉水C.白醋D.蒸馏水答案:DA、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符合溶液的定义,是溶液,故错误;B、矿泉水中含有矿物质,是溶液,故错误;C、白醋是醋酸的水溶液,是溶液,错误;D、蒸馏水是一种物质,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故不属于溶液,故正确小提示:溶液是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混合物;3、实验室用氯化钠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3gB.氯化钠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C.俯视量筒读数会使所配溶液偏稀D.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等答案:C分析: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A、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g×6%=3g,故A正确;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氯化钠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故B正确;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C不正确;D、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其中属于玻璃仪器的是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故D正确。

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单元溶液重点难点全覆盖练习试卷附答案学生版

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单元溶液重点难点全覆盖练习试卷附答案学生版

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单元溶液重点难点练习试卷附答案案一、单选题(共22题;共44分)1.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A. 糖水B. 牛奶C. 米粥D. 豆浆2.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 面粉B. 冰块C. 花生油D. 蔗糖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利用洗衣液的乳化作用可以去除衣物上的油污B. 可以用铜、红磷、木炭除去空气中氧气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 铝粉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的氧化铝D. 粉尘爆炸属于缓慢氧化反应4.从200mL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取出10mL,取出溶液的质量分数()A. 20%B. 10%C. 2%D. 0.2%5.下图,一木块漂浮于少中,向少中缓缓加入(或通入)少量物质Y后最终木块上浮,则少与Y可能是(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A. ②④B. ①③C. ①②③D. ②③④6.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 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 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或用加了洗涤剂的水可除去C. 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D. 实验室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7.溶液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图所示不属于溶液用途的是()A. 实验室用于反应B. 农业配制营养液C. 厨房洗涤剂去油污D. 医用生理盐水8.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不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A. 用沐浴露洗澡B. 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C. 用洗发剂洗去头发上的油脂D.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9.如图所示装置,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 氯化钠B. 氢氧化钠C. 硝酸铵D. 蔗糖10.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下图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的是()A. B. C. D.11.下图是a、b、c三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 t2℃时,将50g a物质放入100g 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a物质不含结晶水)C. 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D. 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1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均为40gB. t1℃时,甲、乙的两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 将乙的不饱和溶液降温可能转化为饱和溶液D. t1℃时,将700g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并蒸发掉300g水可得甲的饱和溶液13.在20℃时,某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经历如下变化()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 溶液甲是饱和溶液B. 20℃时,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40gC. 溶液丙若蒸发10g水,析出的晶体一定大于4gD. 溶液乙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溶液丙溶质的质量分数14.20°C时100g某硝酸钾溶液,经过以下变化,恢复到20°C,最终析出晶体的质量是()A. 小于3克B. 等于3克C. 大于3克D. 大于等于3克15.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A. 浓溶液B. 稀溶液C. 含100克水的溶液D. 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16.对“10%的食盐溶液”含义的理解错误的是()A. 100g水中溶解了10g食盐B. 100g食盐溶液中溶解了10g食盐C. 将10g食盐溶于90g水中形成的溶液D. 该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1017.实验室将1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10%的稀硫酸,稀释后得到稀硫酸溶液,这个过程中需加水()A. 49gB. 98gC. 88gD. 88.2g18.将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稀释到5%,需加水的质量为()A. 20gB. 100gC. 180gD. 200g19.KC1的部分溶解度数值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0℃时,100g饱和KCl溶液中含有34g溶质B. 将30℃的饱和KCl溶液降温至20℃,有3gKCl晶体析出C. 向相同质量的水中加入不同质量的KCl,所得溶液的浓度一定不同D. 欲除去KCl固体中的二氧化锰,可用加水溶解然后过滤的方法20.用硝酸钾固体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50g,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 称量:用天平称量硝酸钾5gB. 量取:用量筒量取蒸馏水45mLC. 溶解:将硝酸钾倒入量筒中溶解D. 转移:将配好的溶液转移至试剂瓶21.要配制100g 5%的NaCl溶液,除了需要托盘天平和量筒外,还需要用到的一组仪器是()A. 烧杯、试管、玻璃棒B. 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C. 烧杯、胶头滴管、漏斗D. 烧杯、酒精灯、玻璃棒22.“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的配制”实验操作示意图如下,其中正确的是()A. 取用NaOHB. 称取NaOHC. 量取一定体积的水D. 溶解NaOH固体二、填空题(共10题;共56分)23.6.5g锌与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1)在100g稀硫酸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其质量为________ ,溶剂的化学式为________ ,其质量为________ ;(2)反应后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其质量为________ ,溶剂的化学式为________ ,其质量为________ ;(3)若锌与稀硫酸反应时,稀硫酸过量,则反应后溶质为________ .24.医疗用的碘酒是把碘溶于酒精制成的,其中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硫酸铜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70mL酒精和30mL水互溶后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解题技巧总结(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解题技巧总结(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解题技巧总结单选题1、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A.碘酒B.盐酸C.氯化钠溶液D.酒精溶液答案:A分析:根据溶液中只要有水,水一定是溶剂回答本题。

A、碘酒是将碘溶解于酒精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故正确;B、盐酸中溶质是氯化氢气体,溶剂是水,故错误;C、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故错误;D、酒精溶液中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故错误。

故选:A。

2、将2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5%的稀硫酸。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B.实验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细口瓶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答案:CA、将2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5%的稀硫酸,步骤包括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故A正确;B、量取液体需要量筒、胶头滴管,混匀需要烧杯玻璃棒,装瓶存放在细口瓶需要细口瓶,故B正确;C、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中。

如果水倒进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的上面,硫酸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不易散失,使水暴沸,带着酸向四处飞溅,有可能发生意外,故C错误;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D正确。

故选:C。

3、“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中,下列有关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B.滴加C.读数D.溶解答案:DA、药品取用,瓶塞要倒放,防止腐蚀桌面,以及药品被污染,故A错误;B、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要垂直悬空滴加,不能触碰容器壁,容易造成药品污染,故B错误;C、量筒读数,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故C错误;D、溶解时,玻璃棒搅拌目的加速溶解,故D正确。

故选:D。

4、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 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答案:B分析: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说明烧瓶内压强增大,要使烧瓶内压强增大,则X与Y作用可能产生气体,或放出热量。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单选题1、X、R表示两种金属,在溶液中发生反应:X+3RNO3=3R+X(NO3)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若X是Al,R是Ag,则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C.X可能是Fe,R可能是CuD.X的金属活动性比R强答案:CX、R表示两种金属,该反应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进入溶液27份质量的铝,从溶液中析出324份质量的银,所以溶液质量减少;若X是Fe,R是Cu,化学计量数不正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可以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故选C。

2、要想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宜采取的方法是()A.蒸发溶剂的方法B.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C.倒掉部分溶液的方法D.升高温度的方法答案:AA.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故选项正确;B.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而不是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故选项错误;C.倒掉部分溶液的方法,不能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故选项错误;D.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升高温度,不能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A。

3、下列盐可由金属和盐酸反应直接制得的是()A.CuCl2B.AlCl3C.FeCl3D.AgCl答案: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之前的金属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铜和银位于氢之后,金属和酸反应不能直接制得,铝和铁位于氢之前,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但是铁和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故选B。

4、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A.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B.将汽油与水充分混合,得到的是溶液C.将10%的某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D.某饱和溶液降温到t℃析出晶体后,得到的溶液是t°C时的不饱和溶液答案:AA、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如氯化钠溶液,溶质是氯化钠,氯化钠是固体,如乙醇溶于水,乙醇是溶质,乙醇是液体;如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溶液,氯化氢是溶质,氯化氢是气体,符合题意;B、汽油不溶于水,只能以小液滴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乳浊液,不能得到溶液,不符合题意;C、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将10%的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仍然是10%,不符合题意;D、某饱和溶液降温到t℃析出晶体后,有晶体析出,说明降温后得到的是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符合图示从属关系的是A B C DX酸性氧化物 溶液 浓溶液 单质 Y 非金属氧化物 乳浊液 饱和溶液 金属A .AB .BC .CD .D D解析:DA 、氧化物中部分是酸性氧化物,如CO 2,但一些酸性氧化物不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 2O 7,两者属于交叉关系,错误;B 、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乳浊液是指由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所组成的分散系,即一种液体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另外一种液体之中形成的混合物。

两者是并列关系,错误;C 、浓溶液是溶液质量分数较高的溶液,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该溶质的溶液,两者属于交叉关系,错误;D 、单质包括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应是X 从属于Y ,正确;故选D 。

2.某同学在帮助实验员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经实验员分析可知原瓶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233NaCl NaOH Na CO NaHCO 、、、中的一种。上述四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据此可知该溶液中的溶质一定不是( )物质NaCl NaOH Na 2CO 3 NaHCO 3 常温下的溶解度/g 36 109 21.5 9.6A .NaClB .NaOHC .Na 2CO 3D .NaHCO 3D解析:D【分析】要确认溶质一定不是哪种物质,需要根据溶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计算出物质最高的溶质质量分数,低于标签上的溶质质量的分数的物质,一定不能配制。

A、氯化钠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36g100%26.5%100g+36g⨯≈,可配置10%溶液,A正确。

B、氢氧化钠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09g100%52.2%100g+109g⨯≈,可配置10%溶液,B正确。

C、碳酸钠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21.5g100%17.7%100g+21.5g⨯≈,可配置10%溶液,C正确。

D、碳酸氢钠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9.6g100%8.8%100g+9.6g⨯≈,不可配置10%溶液,D错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考点与知识点归纳整理(附专项练习及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考点与知识点归纳整理(附专项练习及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章“溶液”考点与知识点归纳整理(附专项练习及解析)一、思维导图二、主干知识总结1.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用下式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应该注意: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③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④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2.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①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但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但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②对溶质与溶剂均相同的溶液来说,在相同状况(同温、同压)下,饱和溶液总比不饱和溶液要浓,即溶质的质量分数要大。

3.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区别与联系溶解度是用来表示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某溶剂中溶解性的大小。

溶质的质量分数用来表示溶液组成。

4. (实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1)实验回顾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10mL、100mL)、食盐。

实验步骤:①计算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所需要氯化钠质量及水的质量。

②称量(量取)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倒入烧杯中,把水的密度近似地看作1g/cm3,用量筒量取相应体积的水。

③溶解把量好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用玻琉棒搅拌,加速氯化钠溶解。

④贮存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放到试剂柜中。

(2)例题解析: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常按如图操作顺序进行.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可能涉及以下操作:A.称量B.计算C.溶解D.装瓶贴标签.回答下列问题: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100g 5%的氯化钠溶液时,其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序号).(2)计算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______g,水______g.(3)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______.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C.调节平衡螺母(4)配制上述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和______,其中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解析】:(1)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贴标签.(2)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5%=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100g-5g=95g.(3)用托盘天平称量5g固体药品NaCl时,步骤是:调节天平平衡,在右盘上加砝码和拨动游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称量过程中他发现指针偏左了,说明NaCl的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NaCl.(4)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其中属于玻璃仪器的是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搅拌,加速固体溶解.故答案为:(1)BACD;(2)5;95;(3)B;(4)胶头滴管;搅拌,加速固体溶解.5. 关于溶液稀释或增浓的计算(1)思路:溶液稀释定律(守恒观点)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m1w1=m2w2。

九年级初中化学-溶液-第九单元知识点总结含课后练习以及答案标示

九年级初中化学-溶液-第九单元知识点总结含课后练习以及答案标示

九年级溶液课堂教学:(一)知识要点:知识点1:溶液的基本概念(1)由一种或者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例如:蔗糖溶液、生理盐水等;(2)配置溶液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贴标签知识点2:常见的溶剂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以做溶剂(如:汽油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知识点3:溶液相关概念①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液体,如果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称为溶剂,量少的一种称为溶质(如果其中有一种是水,通常把水看作溶剂);②:由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例如:植物油和水混合震荡后形成的乳浊状液体)知识点4:溶解时的吸热与放热现象分类:①吸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的过程要吸收热量;②放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和分子或者水和离子的过程要放出热量;注意:有得溶液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和过程放出的热量,所以总体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升高,所以吸热和放热这两个过程在同一溶质溶解时是可以同时发生的。

知识点5(重点):溶解度概念①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溶剂里加入某种物质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②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溶剂里加入某种物质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更多的溶质的叫做不饱和溶液;③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例如:20℃时,100g水里最多能够溶解36g的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所以我们说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④溶解度曲线: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知识点6: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注意:㈠上式必须指明“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饱和与不饱和才有确定意义;㈡Ca(OH)₂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降低温度,溶解度升高。

如图:①大部分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如甲所示;②Ca(OH)₂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曲线如乙所示;知识点7:气体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压强在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的体积(例如:氮气压强为101kPa和温度为0℃时,1体积水里最多能够溶解0.024体系的氮气,则在0℃时,氮气的溶解度是0.024g )知识点8(重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区分溶液浓/稀的方法:①通过看颜色深浅(比较粗略、准确度不高);②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精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小结:【配套练习】例1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因为洗涤剂()A.可以软化水B.具有乳化的功能C.可以沉降杂质D.溶于水时放热例2 将适量的下列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会使溶液的温度显著降低的是()A.浓硫酸B.硝酸铵C.火碱D.蔗糖例3 下列物质溶解于水时,溶液的温度无明...的是()..显变化A.浓硫酸B. 氢氧化钠固体C. 氧化钙固体D.硝酸钾晶体例4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汽水和蔗糖水都属于溶液B.物质的溶解度不一定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在一定条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相互转化D.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溶解度例5 右图是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60℃时,取100g水配制成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至30℃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A. 130gB.140gC.160gD.180g例6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A.20℃时氯化钠溶解度是36g,将30g氯化钠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溶液B.配置5%的医用葡萄糖溶液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和溶解C. 将2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到5%,需要加水200gD. 在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和蒸发溶液中的水分这两种方法,都能把8%的KNO3溶液变成15%的KNO3溶液例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需要加水20gB.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和水的用量有关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D.汽油作溶剂可以去除衣物上的油污例8 向l00g10%NaOH溶液中加入12.5gNaOH固体,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A.12. 5%B.20% C.22.5%D.25%例9 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温度/℃0 10 20 30 40 50 60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溶解度/gKNO3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时,将40g NaCl固体加入l00g水中,可得到l40gNaCl溶液B .KNO 3和NaCl 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都很大C .将30℃的KNO 3饱和溶液升温至60℃,会变成不饱和溶液D .20℃时,Na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例10右图为A 、B 、C 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提高科学核心价值观,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问题。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液氧用于火箭发射——氧气具有可燃性B.洗涤剂清洗油污——洗涤剂有乳化功能C.氢能源未广泛应用——氢气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D.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A解析:AA、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故说法不正确。

B、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用于清洗油污,故说法正确。

C、氢气未被广泛应用,是因为氢气制取成本相对较高,储存和运输较为困难,故说法正确。

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防腐,故说法正确。

故选:A。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液是溶质的粒子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B.溶液加水稀释后溶质的质量减少C.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通过改变条件可以相互转化D.搅拌和升温能加快溶质的溶解,是因为加快了微粒的运动速率B解析:BA.溶液是溶质的粒子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B.溶液加水稀释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C.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通过改变条件可以相互转化,如改变温度、添加或减少溶剂、添加或减少溶质均可实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故选项说法正确;D.搅拌和升温能加快分子的运动速率,可以加速溶解,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3.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5%B.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B>C=AC.将t1℃时A、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A、C两溶液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D.B中含有少量A,要提纯B,通常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D解析:DA、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5g100%20%100g25g⨯=+,故选项错误;B、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B>C,故选项错误;C、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将t1℃时A、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C析出固体,C是饱和溶液,A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D、B中含有少量A,要提纯B,通常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选项正确;故选:D。

难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专题攻克试题(含答案解析)

难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专题攻克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专题攻克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B.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从粗盐(含泥沙)中提取纯净的氯化钠C.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12杂质,加入过量的铁屑充分反应,过滤D.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用活性炭吸附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甲>乙>丙B.t2℃时,甲、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C.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2℃时,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D.采取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甲物质的方法,可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3、花生油、盐、面酱、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将它们分别与足量水充分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的是①花生油②食盐③面酱④白醋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4、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5、下列物质不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A.花生油B.蔗糖C.食盐D.味精6、某温度下有一杯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欲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发生改变,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晶体B.升高温度C.降低温度D.恒温蒸发溶剂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高温煅烧一定量的碳酸钙B.一定量的镁在氧气中燃烧C.t℃时在一定量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无水硫酸铜D.高温条件下碳还原氧化铜8、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除去氧化铜中的炭粉:在氧气流中灼烧B.区分一氧化碳和甲烷:在空气中点燃,看火焰颜色C.检验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将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D.鉴别固体氢氧化钠与硝酸铵:取样,分别溶于水中,观察溶液温度变化9、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多种C.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10、下列探究不需要进行对比实验的是A.物质溶解性的大小B.利用红磷和白磷探究燃烧的条件C.二氧化锰能否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 D.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1)0℃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_____。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难点解析试卷(含答案解析)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难点解析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难点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质的质量分数:a>b>c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与硝酸钾相似C.a、b、c三点对应的溶液均为饱和溶液D.从硝酸钾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都是无色透明的B.氧化物一定都是化合物C.物质燃烧一定都需要氧气D.混合物一定含多种元素3、如图所示,向烧杯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底部的粉末减少,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氢氧化钠B.碳酸钙C.硝酸铵和氢氧化钙D.氯化钠4、下列反应或过程所对应的图像正确的是A.电解一定质量的水B.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C.用两份质量相等、浓度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D.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5、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将5ga加入到2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25ga的饱和溶液度-B.t2℃时将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可加水实现C.将t1℃时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D.t2℃时,分别将a、b、c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a析出固体的质量最大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电解水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100g98%的浓硫酸加入400g水稀释能得到19.6%的稀硫酸C.电器着火用水扑灭,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C、CO和CO2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7、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并列、交叉和包含关系,可用如图表示,以下关系界定错误的是A.合金和金属材料属于包含关系B.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属于并列关系C.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D.混合物和溶液属于交叉关系8、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放入足量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白醋B.食盐C.蔗糖D.麻油9、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10、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不同实验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A.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Mg片和Zn片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B.室温下,往等体积水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NH4NO3、NaOH,搅拌溶解C.煅烧石灰石D.往20°C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充分搅拌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二:溶解度曲线的综合应用
5.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50℃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形成75gA的饱和溶液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将至20℃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C=A
【解析】
A项,溶液具有均一性,在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相同,不会因为溶液倒出一半,而使溶液的质量分数减少,错误;
B项,溶液中有晶体析出说明该温度下得到的是饱和溶液,错误;
C项,溶液处于饱和状态,温度不变,溶质的溶解度不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改变,错误;
D项,稀溶液、浓溶液与溶液是否饱和没有必然的联系,正确。
7.如图为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1℃时,a、b、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21%
B.P点表示t2℃时,a、b的溶液是饱和状态,c的溶液是不饱和状态
C.t2℃时,a、b、c三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b>c
D.100ga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14g
③、加水会使溶液更稀溶液一定不饱和,故③一定不可行;
④、向不饱和溶液中增加溶质,不饱和溶液继续溶解溶质而变成饱和溶液,故④一定可行。故选A。
3.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
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将至20℃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因为降温时C的溶解度在增大,但是没有溶质增加,所以降温过程中C的质量分数不会改变,选项D不正确。故选D。
6.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且均为30g
B.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a1℃时பைடு நூலகம்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7
D.将a2℃15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a1℃,有20g固体析出
【答案】D
【解析】
A、由于没有确定温度,甲和乙的溶解度无法确定,错误;
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错误;
C、a1℃时,乙的溶解度为30g,a1℃时,30g的乙与100g的水形成饱和溶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30g:100g=3:10,错误;
【答案】D
【解析】
A、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故选项错误;
B、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和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能说同温下同种溶质在同种溶剂里,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故选项错误;
C、震荡、搅拌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速度,不能改变溶解度,故选项错误;
D、获得晶体的常见方法:蒸发溶剂和冷却热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故选D。
①、对于溶解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升高温度,会使不饱和溶液仍不饱和;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①不一定可行;
②、对于溶解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降低温度,会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升高温度不饱和溶液仍不饱和,故②不一定可行;
第九单元溶液
考点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的相互转换
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必须是固体,溶剂必须是液体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通过振荡、搅拌等方法可以增大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D.要从溶液中获得晶体,可以采用蒸发溶剂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答案】A
【解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A、因为该温度下,它们有交点,溶解度相同,t1℃时,a、b、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选项正确;
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一杯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中倒出一半,余下的溶液质量分数为5%
B.某饱和溶液降温后析出晶体,此时它就变成不饱和溶液
C.向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少量该物质,恒温下放置一定时间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浓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答案】D
【答案】D
【解析】
A、从图示看: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选项A正确;
B、50℃时,把50 g A放入50 g水中能形成75 g A的饱和溶液,因为此时的溶解度是50克,选项B正确;
C、因为C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所以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选项C正确;
2.t℃时,欲使一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水,④加入足量的溶质。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只有④B.只有①C.①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
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都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降温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升温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a2℃时,甲的溶解度为50 g,根据溶解度的意义可知,a2℃时,甲的150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50g,溶剂的质量为100g,a1℃时,甲的溶解度为30 g,根据溶解度的意义可知,a1℃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0g的甲,将a2℃15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a1℃,溶剂的质量不变,析出晶体的质量=50g-30g=20g,正确。故选D。
D.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对于同一溶液、同一温度饱和溶液的溶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溶液的大,A错;.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还是饱和溶液,B错误;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饱和溶液升温后会有晶体出,还是饱和溶液,故C错误;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方法有入溶剂温(或降),故D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