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哲学与人生》复习题及答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5c65df5acfa1c7aa00ccb7.png)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这样一条哲理( )
A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C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D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8、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
不一会儿,它居然安静下来。几锹土过后,农民终于忍不住朝井下看,眼前的情景让他
惊呆了。 每一铲砸到驴子背上的土,它都作了出人意料的处理:迅速地抖落下来,然 后狠狠地用脚踩紧。就这样,没过多久,驴子竟把自己升到了井口。它纵身跳了出来, 快步跑开了。农民惊诧不已。
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6分)
中职《哲学与人生》考试试卷A卷
中职《哲学与人生》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体现了( )
A人无法真正认识事物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C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D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2、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三名词解释(
1实事求是
2发展
3人际关系
4本质
四 理解说明题(
1、有一只蚂蚁和一头大象,他们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玩耍,一起吃饭。 有一天蚂蚁与大象玩捉迷藏,大象一背过身去,蚂蚁撒腿就跑,跑啊跑啊, 跑到一堆沙 前,蚂蚁钻到沙里了,却露出一条腿。
一只老鼠看见了,就问蚂蚁,说: “蚂蚁, 你为什么还露出了一条腿?大象会看到你的。 你真笨。”蚂蚁没好气地说: “你才笨呢!我露出一条腿是想把大象绊倒,你这只笨老鼠,别 管我,等着看吧!看大象怎么能爬得起来! ”说完之后还坏坏地笑了几声。
中职哲学与人生答案复习题
![中职哲学与人生答案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d9f288c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19.png)
中职哲学与人生答案复习题一、选择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D. 知与行的关系问题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A. 精神B. 物质C. 能量D. 信息3. 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A. 个人努力B. 社会环境C. 个人与社会相结合D. 以上都不是二、填空题4. 哲学是_________的学问,它关注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目的。
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_________,它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简答题6. 简述中职生如何通过学习哲学来提升自己的人生观。
四、论述题7. 论述哲学在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中的作用。
五、案例分析题8. 阅读以下案例,分析案例中人物的行为是否符合哲学的指导原则,并给出你的观点。
案例:张三是一名中职生,他在学校学习了哲学课程后,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和人生目标。
他决定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并开始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理论知识。
参考答案:1. B2. B3. C4. 智慧5. 实践简答题参考答案:6. 中职生通过学习哲学,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哲学的学习有助于中职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和个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述题参考答案:7. 哲学在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哲学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指导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和人生。
其次,哲学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我们能够独立思考,不盲从他人。
此外,哲学还能提升我们的道德素养,帮助我们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公民。
在职业发展中,哲学的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
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8. 张三的行为符合哲学的指导原则。
他通过学习哲学,不仅提升了自我认知,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体现了哲学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d238b2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37.png)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D.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答案:A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物质B. 意识C. 精神D. 理念答案:A3. 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矛盾普遍性规律答案:A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价值在于:A. 个人财富的积累B. 个人能力的发挥C.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D. 个人地位的高低答案:C5.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A. 唯心主义观点B. 唯物主义观点C. 形而上学观点D. 辩证法观点答案:B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认识的唯一来源B. 认识的唯一标准C. 认识的唯一目的D. 认识的唯一动力答案:A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A. 主观的B. 客观的C. 相对的D. 绝对的答案:B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社会革命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答案:C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前提是:A. 个人奋斗B. 社会制度C. 物质财富D. 人的全面发展答案:D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A. 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B. 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C. 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D. 和谐共生的关系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题)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一是实践性,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二是辩证性,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三是历史性,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阶段性的;四是科学性,以科学的方法和态度研究自然和社会现象,追求客观真理;五是革命性,旨在指导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社会革命,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
2024年最新高教版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答案、答题卡
![2024年最新高教版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答案、答题卡](https://img.taocdn.com/s3/m/ebaf9ca5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8d.png)
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哲学与人生》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考生注意: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填写在其他地方视为无效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关于意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意识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产物C、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2、《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
这是因为()。
A、意识活动没有主动创造性B、人们的意识无法反映未来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D、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唐代李贺有诗句: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
这些诗句虽然意境不同,但蕴含的共同哲理是()。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4、下列说法符合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A、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牵牛要牵牛鼻子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5、真理是相对的,应随着朝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
这告诉我们()。
A、一切从实际出发B、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C、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D、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6、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告诉我们()。
①辩证看待逆境,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②逆境比顺境更容易成就大事③只要遇到逆境,就能取得事业成功④要成就大事,需要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炼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A、不见高山,不显平川B、积劳成疾C、量体裁衣D、因材施教8、医生让一病人多吃水果,可病人拒绝吃苹果、桔子、香蕉,并且喊:“我要吃水果。
”这一病人的错误在于( )。
中职《哲学与人生》复习题及答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6ad3a9a1c7aa00b52acb79.png)
《哲学与人生》模拟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跟风种地”的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A.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B.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C.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D.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2. 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A.物质和意识 B.有神论和无神论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3. 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
这一事实表明()A.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C.静止是一种不显着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4.“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5.有的同学,对自己十分满意,怎么看都好;对别人总是说三道四,一无是处。
这种看问题的方法是??????????????????????????????????????? ???()A.两分法B.两点论C.一点论D.一分为二6.下列表达中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哲学观点的成语或俗语有?? ()①因地制宜②唇亡齿寒③抽薪止沸??④东施效颦??⑤南甜北咸东辣西酸⑥邯郸学步A.①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7. 鸟能筑巢,人能盖房。
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
这是因为 ( )A.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D.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8.新事物的出现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A.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B.强大和完善的C.吸取了旧事物的精华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9.当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10. 下列选项中,符合“想问题,办事情从客观实际出发”的是()A.小明初中毕业后来到职业学校读书,感觉学习有困难,上课经常睡觉B.小龙拿国家给职校困难生发的生活补助费去通宵上网玩游戏C.小杨每天晚上到教室复习功课,失去了很多玩耍的机会D.小华能很机智的避开老师的视线,上课跟朋友短信聊天11.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航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
4-1哲学与人生参考答案
![4-1哲学与人生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a7378971fe910ef12df8de.png)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哲学与人生》课时练习参考答案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一、单项选择题1.A2.B3.D4.C二、判断题1.√2.√三、辨析题(1)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前提和依据。
(3)要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也要从自身的客观实际出发:既要考虑自身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也要考虑个人的主客观条件。
(4)小方不考虑自身的主客观条件,想效仿小梅走影艺之路,这种脱离自身实际的、盲目的人生选择,就有可能走弯路。
四、情境分析题(1)人生的客观实际包括个人的主客观条件。
这是我们做出人生选择和采取人生行动的根据。
人生选择的实现都要受到自己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要走好人生路,就要了解自己各方面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
不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就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就有可能走弯路。
(2)人的任何选择都必须在一定的生活范围内和一定的客观条件下进行,所有可供选择的可能都是由客观世界提供的,而不是由主观意志决定的。
(3)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就要客观地认识自己,使自己的主观愿望符合自己的客观实际,从而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一、单项选择题1.D2.A3.D4.A二、判断题1.×2.√3.√4.√三、辨析题(1)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不运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3)人生的存在和发展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的生命运动过程。
不同的行动造就不同的人生。
人的成长只有在行动中实现。
因此,要有精彩的人生,只有积极行动。
不积极行动,不想行动,不愿付出努力,终将一事无成。
四、情境分析题(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人生也是如此。
但与其他物不同,人生行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活动。
因此,不同的人生选择就有了不同的行动,不同的行动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题
![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8624ba0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f8.png)
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题### 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题#### 一、选择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B. 存在与本质的关系问题C.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问题D. 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认识的来源B. 认识的目的C. 认识的动力D. 所有选项都是3. 下列哪项不属于人生价值的实现方式?A. 个人奋斗B. 社会贡献C. 物质享受D. 精神追求#### 二、简答题1. 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区别。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是如何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的?3. 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理解“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 三、论述题1. 论述哲学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2. 论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贯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某中职学校学生小张,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感到迷茫和困惑,不知道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
请结合哲学原理,分析小张的问题,并给出建议。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 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 D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目的和动力。
3. C 人生价值的实现方式不包括单纯追求物质享受。
#### 二、简答题1.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两者的区别在于对世界本原的理解不同。
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3.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意味着个人应该通过对社会的贡献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这种奉献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关键在于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 三、论述题1. 哲学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在于帮助个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对于社会发展,哲学提供理论指导,推动社会进步和谐。
2. 在日常生活中贯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就是要注重实践,通过实践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同时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9298b85ef7ba0d4a733b5d.png)
中职《哲学与人生》考试试卷A卷一单项选择题(15×2,共30分)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体现了()A 人无法真正认识事物B 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C 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D 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2、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A 量力而行B 自知之明C 不自量力D 妄自菲薄3、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害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例说明()A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 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 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区别与物的特点是()A 人具有价值,而物不具有价值。
B 人具有使用价值,而物不具有使用价值。
C 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性。
D 人具有阶级性,而物不具有阶级性。
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意识反作用与物质。
6、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A 人际和谐的重要性B 物质决定意识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 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7、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A 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 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C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D 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8、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
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3876fed5bbfd0a78567339.png)
中职《哲学与人生》考试试卷A卷一单项选择题(15×2,共30分)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体现了()A 人无法真正认识事物B 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C 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D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2、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A 量力而行B 自知之明C 不自量力D 妄自菲薄3、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害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例说明()A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 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 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区别与物的特点是()A 人具有价值,而物不具有价值。
B 人具有使用价值,而物不具有使用价值。
C 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性。
D 人具有阶级性,而物不具有阶级性。
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意识反作用与物质。
6、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A 人际和谐的重要性B 物质决定意识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 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7、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A 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 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C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D 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8、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
中职《哲学与人生》复习题及答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0cddadcc22bcd127ff0c0d.png)
《哲学与人生》模拟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跟风种地”的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 A.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 B.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C.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D.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2. 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A.物质和意识 B.有神论和无神论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3. 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
这一事实表明()A.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C.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4.“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5.有的同学,对自己十分满意,怎么看都好;对别人总是说三道四,一无是处。
这种看问题的方法是()A.两分法B.两点论 C.一点论 D.一分为二6.下列表达中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哲学观点的成语或俗语有()①因地制宜②唇亡齿寒③抽薪止沸④东施效颦⑤南甜北咸东辣西酸⑥邯郸学步A.①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7. 鸟能筑巢,人能盖房。
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
这是因为 ( )A.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D.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8.新事物的出现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A.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B.强大和完善的C.吸取了旧事物的精华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9.当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10. 下列选项中,符合“想问题,办事情从客观实际出发”的是()A.小明初中毕业后来到职业学校读书,感觉学习有困难,上课经常睡觉B.小龙拿国家给职校困难生发的生活补助费去通宵上网玩游戏C.小杨每天晚上到教室复习功课,失去了很多玩耍的机会D.小华能很机智的避开老师的视线,上课跟朋友短信聊天11.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航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d238b2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37.png)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D.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答案:A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物质B. 意识C. 精神D. 理念答案:A3. 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矛盾普遍性规律答案:A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价值在于:A. 个人财富的积累B. 个人能力的发挥C.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D. 个人地位的高低答案:C5.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A. 唯心主义观点B. 唯物主义观点C. 形而上学观点D. 辩证法观点答案:B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认识的唯一来源B. 认识的唯一标准C. 认识的唯一目的D. 认识的唯一动力答案:A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A. 主观的B. 客观的C. 相对的D. 绝对的答案:B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社会革命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答案:C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前提是:A. 个人奋斗B. 社会制度C. 物质财富D. 人的全面发展答案:D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A. 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B. 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C. 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D. 和谐共生的关系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题)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一是实践性,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二是辩证性,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三是历史性,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阶段性的;四是科学性,以科学的方法和态度研究自然和社会现象,追求客观真理;五是革命性,旨在指导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社会革命,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
2024年最新中职高教版《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和答题卡
![2024年最新中职高教版《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和答题卡](https://img.taocdn.com/s3/m/acd22fa7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9.png)
2024年春期期中考试试题<<哲学与人生 >>(适用班级:高二年级所有班级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考生注意: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填写在其他地方视为无效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A、物质和意识B、有神论和无神论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A、客观实在B、运动C、可知的D、事物的现象3、成语“守株待兔”的哲学寓意主要在于()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使主观符合客观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C、不能把事物的部分当作整体D、不能把事物的偶然联系当作规律4、“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5、鸟能筑巢,人能盖房。
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
这是因为( )A、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D、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6、关于意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意识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产物C、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7、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是:()A.顺境和逆境B.前进新与曲折性C.前进与落后D.进步与后退8、“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为了更好地一跃而后退”这两句话包含的哲理是()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倒退性趋势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前进和倒退都是事物发展的趋势D、前进性就是曲折性,曲折性就是前进性9、周恩来在少年时代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鲁迅青年时曾根据社会需要,调整自己的志愿。
他们的做法告诉我们()A、社会理想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 B.有了社会理想就能实现个人理想C.社会理想服从于个人理想D.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10、下列说法符合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哲学与人生复习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8460a3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05.png)
哲学与人生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哲学的首要问题是()。
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D. 自然与人类的关系问题答案:A2.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A. 精神B. 物质C. 意识D. 理念答案:B3. 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它认为事物的发展是()。
A. 线性的B. 循环的C. 螺旋式的上升和波浪式的前进D. 随机的答案:C4. 人生的价值在于()。
A. 个人财富的积累B. 个人地位的提升C.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D. 个人享乐的最大化答案:C5. 人生的意义在于()。
A. 追求物质享受B. 追求精神满足C. 实现自我价值D. 追求权力地位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属于哲学的基本问题?()。
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D. 自然与人类的关系问题答案:A|B2.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具有()。
A. 必然性B. 偶然性C. 规律性D. 随机性答案:A|C3. 人生的价值体现在()。
A. 对社会的贡献B. 对家庭的责任C. 对个人的成长D. 对物质的追求答案:A|B|C三、简答题1. 简述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它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价值和目的。
哲学与人生紧密相连,因为哲学提供了理解和解释人生现象的框架,帮助人们认识自我、理解世界,并指导人们如何生活。
哲学的思考可以引导人们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和意义,促进个人的精神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2. 阐述辩证法在人生中的应用。
辩证法认为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并且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
在人生中,这意味着我们应该认识到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事件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
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理解事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通过辩证法,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变化,解决矛盾,促进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
四、论述题1. 论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人生价值观上的差异。
中职《哲学与人生》复习题及答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be00f94028915f804dc2c5.png)
《哲学与人生》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跟风种地”的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 A )A.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 B.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C.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D.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2. 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 D )A.物质和意识 B.有神论和无神论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3. 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
这一事实表明( D )A.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C.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4.“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A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5.下列表达中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哲学观点的成语或俗语( A )①因地制宜②唇亡齿寒③抽薪止沸④东施效颦⑤南甜北咸东辣西酸⑥邯郸学步A.①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6. 鸟能筑巢,人能盖房。
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这是因为( B )A.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D.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7.新事物的出现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 A )A.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B.强大和完善的C.吸取了旧事物的精华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8.当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 C )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D.小华能很机智的避开老师的视线,上课跟朋友短信聊天9.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航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
中职教育,哲学与人生,参考答案
![中职教育,哲学与人生,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283fff0242a8956bece409.png)
中职教育《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A卷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1. B2. A3. A4. D5. A6. D7. D8. C9. D 10. C11. B 12. B 13. A 14. A 15. A 16. B 17. A 18. A 19. B 20. C二、名词解释(每5分,共25分)1、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的性质和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简言之,矛盾即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3、发展: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忘,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前进性的运动;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上升性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4、生产力: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
5、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就是人为了满足自己和社会的需要而创造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1、2每小题 7 分,3、4每小题8分,共 30 分)1、为什么说劳动是人的价值在人生中实现的途径?第一,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第二,劳动是人类存在的方式。
第三,人在劳动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2、个人理想有何重要作用?首先,个人理想是促进个体进步的催化剂。
其次,个人理想的实现有助于社会理想的实现。
再其次,个人理想也有助于社会的进步。
3、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表现在哪里?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矛盾的基本属性是什么?双方是如何推动事物发展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统一性和对立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106078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77.png)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B. 存在与本质的关系问题C.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D.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问题2. 人生的意义在于:A. 物质享受B. 个人成就C. 社会贡献D. 精神追求3. 以下哪项不是哲学研究的范畴?A. 伦理学B. 美学C. 物理学D. 逻辑学4. “我思故我在”是哪位哲学家的名言?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笛卡尔D. 康德5. 以下哪个概念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A. 物质B. 辩证法C. 形而上学D. 历史唯物主义6. 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A. 个人努力B. 社会环境C. 机遇D. 所有以上7.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哲学与人生的关系?A. 哲学指导人生B. 人生实践哲学C. 哲学与人生无关D. 哲学来源于人生8. “存在即合理”是哪位哲学家的观点?A. 黑格尔B. 尼采C. 斯宾诺莎D. 康德9. 以下哪项不是人生价值的体现?A. 个人幸福B. 社会地位C. 个人自由D. 物质财富10. 哲学对人生的意义在于:A. 提供知识B. 引导思考C. 解决问题D. 所有以上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2. 阐述人生价值的内涵及其实现途径。
3. 描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意义的指导作用。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哲学如何影响个人的生活选择和决策。
2. 分析人生的意义与哲学追求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答案:一、选择题1. C2. D3. C4. C5. C6. D7. C8. A9. D10. D二、简答题1.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是相互影响和渗透的。
哲学为人生提供思考框架和价值导向,而人生实践则为哲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经验基础。
2. 人生价值的内涵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个人成就、精神追求等。
实现途径包括个人努力、社会参与、终身学习和不断自我完善。
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通过实践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与人生》模拟题一、单项选择题1. 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2. 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有神论和无神论一次。
这一事实表明4.“揠苗助长” 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 想问题、 办事情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B. 要不断地发现 . 揭示规律C. 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 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有的同学,对自己十分满意,怎么看都好;对别人总是说三道四,一无是处。
这种看问郸学步7. 鸟能筑巢, 人能盖房。
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
这是因为 ( )9. 当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违。
“跟风种地”的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A. 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B. 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C. 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D.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A.物质和意识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3. 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 个月就要更新A.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C.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 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5. A 两分法B. 两点论C. 一点论D. 一分为二6.列表达中体现具体问题体分析哲学观点的成语①因地制宜②唇亡齿寒③抽薪止沸④东施效颦 ⑤南甜北咸东辣西酸⑥邯A.①⑤B .②④⑥C ①②③D.④⑤⑥A. 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B.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 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D. 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8. 新事物的出现不一定都是新事物, 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A. 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B. 强大和完善的C. 吸取了旧事物的精华D. 有新的名称和旗号A. 物质世界是客观的B.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10. 下列选项中,符合“想问题,办事情从客观实际出发”的是A. 小明初中毕业后来到职业学校读书,感觉学习有困难,上课经常睡觉B•小龙拿国家给职校困难生发的生活补助费去通宵上网玩游戏C•小杨每天晚上到教室复习功课,失去了很多玩耍的机会D. 小华能很机智的避开老师的视线,上课跟朋友短信聊天11. 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航船,随波逐流,难以顺A.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想象B. 理想是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C.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D.理想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12.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A•“本质”和“现象”B•“现象”和“本质”C. “客观”和“主观”D. “主观”和“客观”13.发展的实质是A.旧事物的灭亡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C. 运动D. 事物自身性质的变化14.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里是强调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与认识互相决定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认识能够指导实践15.老母鸡和电孵箱都能将发育良好的鸡蛋孵出小鸡,却不能用石子孵出小鸡,从哲学观点上说明A.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B.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C.内因和外因都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D..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填空题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又的关系。
2 . _________________ 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3. ______________ 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运动。
4.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________ 相符合。
5. ____________ 又称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
6. 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就会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7. 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必须符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判断题1. 人生价值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轻松完成的,而是在平凡的生活中,从一点一滴的.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地逐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2.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态。
( )3.任何事物都可以孤立存在。
( )4.通过学习人生哲学,可以从中吸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 )5.想问题,做事情,凭主观愿望,就能成功。
( )6.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可以不考虑社会发展实际,使自己的主观愿望适应时代潮流就行了。
( )7.成功与失败是相互依存、相对应而存在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8.理想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的产物。
( )9.人的命,天注定。
( )10.物质与运动密不可分。
( )四、连线题:将题中左边内容与右边相对应的哲学原理连成线。
1.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矛盾的观点2.万物莫不有对。
联系的观点3.譬如一只手,如果从身体上割下来,名虽可叫手,实已不是手了。
发展的观点4.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疋的。
发挥主观能动性5.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规律五、材料题1.2008年9月25日晚9时10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经过变轨后,飞船顺利进入轨道。
“神舟七号”的发射成功,表明我国的航天测控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
请回答:(1)有人认为变轨的成功说明人能够改变规律。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6分)(2)对待规律应坚持什么样的正确态度?( 4分)2.从职校中走出来的毕业生, 事业有成者有之,庸庸碌碌者有之,自暴自弃一蹶不振者也有之。
其实,这种差别在学校期间就出现了。
有的同学上职校是出于无奈,把自己定位于中考的失败者,看不到自己的前途, 认为上职校就是混三年。
也有的同学,把上职校看成是新的 人生起点,努力学习,一切从头开始。
也有的同学,把上职校看成是人生的一次机遇,可以 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强项,在校学习期间就是学习的有心人。
(1)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2分)(2)如何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 8分)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填空题1. 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 对立 又 统一 的关系。
2 .本质 ________ 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3.发展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 .上升的运动。
4. 一切从实际出发, 就是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5.自觉能动性 又称主观能动性, 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
6.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用 联系的、__________ 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就会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7. 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四、连线题(每题2分,共10分)1——发展2——矛盾3——联系4——规律5——自觉能动性五、材料题1. (1)有人认为变轨的成功说明人能够改变规律。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6 分)答:不同意。
(2 分)因为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不能创造规律,不能消灭规律,不能改变规律。
规律是不可抗拒的,违背规律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神舟七号”的变轨成功不是改变规律,而是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
(4 分)(2)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在客观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4 分)2. (1)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2 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发展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
(2)如何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8 分)第一,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首先要正确处理好人格与境遇的关系。
(2 分)第二,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要求我们有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
(2分)第三,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要求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必胜的信念,不要放弃积极向上的生活目标和希望。
(2 分)第四,积极地面对挫折与逆境,还要正确看待过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寻找走出困境的途径和方法,从失败中找出成功的因素。
(2 分)哲学与人生》模拟题二一单项选择题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体现了()A 人无法真正认识事物B 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C 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D 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2、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A 量力而行B 自知之明C 不自量力D 妄自菲薄3、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害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例说明()A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 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 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区别与物的特点是( )A 人具有价值,而物不具有价值。
B 人具有使用价值,而物不具有使用价值。
C 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性。
D 人具有阶级性,而物不具有阶级性。
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7、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到:这样一条哲理( )A 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 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C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D 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8、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C 有时实践比认识重要,有时知识比实践重要D 知识既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12、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 “大自然一有机会就要说谎的。
”例如一根直的木棍, 半 没有成功。
这时,有人找来了一把剪刀,轻轻剪开了茧子,蝴蝶轻而易举地就出来了。
可是 它的翅膀却可怜地耷拉在肥胖的身体两侧, 怎么也飞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