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生产的优点,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于国强,赵玉江,吴秀红,等.微胶囊制备技术在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药,2009,22(3):331-332.
[2]陆彬.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李新明,张永茂,熊善柏.喷雾干燥法生产孜然微胶囊工艺研究[J].中国调味品,2012,37(2):65-71.
[4]陈卫栋,宋载儿,许逎鑫.小麦胚芽生物及微胶囊化加工技术研究[J].粮食与食品,2002,(9):11-12.
[5]Wojciech Kolanowski,Danuta Jaworska,Jenny Wei?brodt,et al.Sensory assessment of microencapsulated fish oil powder[J]. Journalof the american oil chemists society.2007,(84)37-45. [6]刘福斌,张根生,刘广,等.微胶囊化玉米胚芽油粉的研制[J].现代食品科技,2011,27(2):173-177.
[7]周鹏,张晓洁,郑为完,等.棕榈油微胶囊化的研究[J].中国油脂,2002,27(1):51-53.
[8]王顺民,薛正莲,余建斌.山核桃油微胶囊技术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2,(1):268-274.
[9]李佳宁,周惠明,朱科学.微胶囊化黑芝麻油的制备及性质研究[J].中国油脂,2009,34(9):5-9.[10]Mo′nica Rubilar,Eduardo Morales,Karla Contreras et al.De-velopment of a soup powder enriched with microencapsulated linseed oil as a source of omega-3fatty acids[J].Eur.J.Lipid Sci.Technol.2012,114:423-433.
[11]赵虹桥.枳椇籽油α一亚麻酸的提取、富集及微胶囊化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
[12]张中义,张峻松,张文叶,等.复合壁材共轭亚油酸微胶囊的制备及表征[J].中国粮油学报,2012,27(1):70-74.
[13]刘灵莉.花生四烯酸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及其在婴幼儿乳粉中的应用[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0.
[14]郝喜海,孙淼,邓靖,等.丁香精油微胶囊抗菌包装薄膜[J].塑料,2012,41(1):64-66.
[15]王寅.易溶大蒜油微胶囊的生产工艺研究[D]西南大学,2008.
[16]张云.熏衣草精油的提取、分离、抗氧化性及微胶囊化研究
[D]新疆农业大学,2008.
[17]刘巧莲.维生素A前体脂质体的制备及微胶囊性质的研究
[D]重庆大学,2009.
[18]黄楠楠.维生素E微胶囊的工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
[19]马云标.维生素E微胶囊的制备及其性质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9.
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研究进展
林增炜1▲周凌云2*(1.贵州省贵阳中医学院贵阳550003;2.贵州省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贵阳550003)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因此,防治AS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基本措施。AS是以脂质代谢紊乱、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等为特征的慢性病理过程。现将近年来中医药对AS的病因病机和中药复方、中药单方及提取物治疗AS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研究中医药综述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351(2013)07-0065-02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也是代谢综合症的一个重要枢纽[1],动脉的管腔缩小、管壁增厚、失去弹性是各种AS的共同特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AS 已成为我国主要死亡原因之一。AS的形成原因相当复杂,目前关于AS的病因较为一致的看法是脂质代谢紊乱、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等共同作用的结果。西医对AS及其相关疾病的治疗起一定的延缓与抑制作用,但其副作用较大,影响了药物的运用,使得AS及其相关疾病的复发率、致残率居高不下。祖国医学在本病的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有望弥补西医治疗的不足,以求达到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的最大化。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1中医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病机的认识
1.1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中医命名:祖国医学中并没有AS这一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涉及到中医学“胸痹”、“脉痹”、“中风”、“厥心痛”等疾病。
1.2中医对AS病因的认识
1.2.1饮食与情志:《素问·五脏生成论》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痹。”“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济生方·心腹痛门》曰:“夫心痛之病,……饮啖生冷果食之类。”《儒门事亲·酒食所伤》有“夫膏粱之人,酒食所伤,胸闷痞膈,醉心”的记载。
《灵枢·口问》曰:“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阴阳破败,经络厥绝,脉道不通。”清代沈金鳌指出:“喜之气能散外,余皆足令心气郁结而为痛也。”朱丹溪曰“醉饱则火起于胃;大怒则火起于肝”。
1.2.2形体与劳逸:《素问》中指出:“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中风源流》曰:“人肥则腠理致密而多
郁滞,气血难以通利,故多卒中也。”《丹溪治法心要》中指出:“肥白之人,沉困怠惰是气虚。”
《举痛论》说:“劳则气耗。”《素问·宣明五气》曰:“久视伤血,……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张景岳云:“久坐则血脉滞于四体,故伤肉。”
1.2.3外邪侵袭:《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举痛论》指出:“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踡,……故卒然而痛。”《诸病源候论》曰:“心痛者,风冷邪气乘于心也。”
1.2.4虚:《素问·评热病论》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医林改错》曰:“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脉管,……必停留而瘀。”《玉机微义》中指出:“然亦有病久气血虚损及素作劳羸弱之人患心痛者,皆虚痛也。”
1.3中医对AS病机的认识:祖国医学认为:AS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以心虚为本,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以痰、瘀、毒为标,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失衡的共同病理表现。1.3.1动脉粥样硬化与五脏
1.3.1.1心:《素问》谓:“心之合脉也。”《素问直解·五脏生成》曰:“心为君主,奉心化赤,故诸血者皆属于心。”《灵枢·经脉篇》“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
1.3.1.2肝:《血证论》曰:“以肝属木,木气冲和调达,不致遏郁,则血脉通畅。”《读医随笔》谓:“肝虚而力不能舒,日久遂气停血滞。”《明医杂著·医论》指出:“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
1.3.1.3脾:《冯氏锦囊秘录》言:“惟脾虚不能致精于肺,……则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滞隔,瘀而成痰。”清·李用粹亦云:“脾虚不分清浊,停留津液而痰生。”李东垣曰:“百病皆有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