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作品入选语文教材的可行性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玉作品入选语文教材的可行性分析

姚守亮

(湖北文理学院宋玉研究中心,湖北襄阳441053)

摘要:宋玉作品未入选中学语文教材是一种缺憾。秦汉以来其辞赋一直广为流传;而今终于重新全面恢复了“屈宋”并称的文学史地位。宋玉部分优秀作品具有篇幅短小、难易适度、手法繁富、内容健康等特点,与《课程标准》和时代要求相吻合,可作为精读或略读课文编入必修教材或选修教材。

关键词:宋玉作品;语文教材;可行性

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屈原是楚辞体文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作者,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宋玉则是楚辞的殿军,赋体文学的开山祖师,享有“赋圣”之誉,因而这两位天才作家在文学史上一向是“屈宋”并称。他们的作品无疑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笔者所了解的初、高中语文教材(含选修教材)中,选编屈原及其作品的篇目大致有《屈原列传》(节选)、《离骚》(节选)、《国殇》、《涉江》、《湘夫人》、《渔父》、《橘颂》、《山鬼》等至少8篇,并在初、高中历史教材中都有专门介绍;而选编宋玉作品的,似乎仅有语文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中《风赋》1篇[1],且为略读篇目,宋玉其人其文却在历史教材中只字未提。这种状况与“屈宋”并称的文学史实相背离,不能不说是教材编写中的一个缺憾。那么,《风赋》而外,其他的宋玉作品入选语文教材是否可行呢?笔者试分析如下。

一、宋玉作品广为流传

从西汉到明清时期,宋玉辞赋一直广泛流布,经久不衰。有关记载、收录、传播或评述宋玉作品的古代文献,大致有:西汉·司马迁《史记》载:宋玉“好辞而以赋见称”。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载:宋玉赋十六篇。王逸《楚辞章句》收录了《九辩》和《招魂》。南朝·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称:“屈宋逸步,莫之能追。”“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揭示了宋玉文学创作的成就,确立了宋玉与屈原并称的文学史地位。萧统《文选》收录了《风赋》、《对楚王问》等5篇作品。《隋书•经籍志》载:楚大夫《宋玉集》三卷。唐《古文苑》收录了《钓赋》等6篇作品。《旧唐书•艺文考》载:楚《宋玉集》二卷。南宋·郑樵《通志•艺文略》载:楚大夫《宋玉集》二卷。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门》载:《宋玉集》一卷。明·陈第《屈宋古音义》选录了《九辩》等六篇辞赋。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文》(卷十)选录了宋玉十三篇辞赋作品。

在20世纪上半叶,由于疑古思潮的消极影响,宋玉的人品、人格及其作品的真实性、著作权等,均受到了彻底的贬损。即使在这种学术背景下,宋玉的作品客观上仍在继续传播。如1929年,陆侃如编著《宋玉》一书,书中就选编了《九辩》等十四篇辞赋作品。而尤为可喜的是,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宋玉赋竹简佚篇《御赋》[2],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赋体文学于战国末期的存在,从而有力地支撑了宋玉辞赋的著作权。

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者们大力开展宋玉作品的整理,先后有袁梅的《宋玉辞赋今读》(选编十三篇作品)、朱碧莲的《宋玉辞赋译解》(选编十二篇作品)、金荣权的《宋玉辞赋笺评》(选编十四篇作品,篇目与陆侃如《宋玉》同)、吴广平的《宋玉集》及《楚辞全解》(其中选编宋玉辞赋及署名宋玉的轶文共20篇)、

程本兴的《走近宋玉》(选编十六篇作品)、曹文心的《宋玉辞赋》(选编20篇,其篇目与《楚辞全解》同)等专门的注译本面世。其间还有陆续出版的《中国历代赋选》、《中国历代名赋大观》、《历代赋评注》等大中型辞赋选集,也分别选编了4至10篇宋玉作品。

此外,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吟诗填词、写文作赋,经常援引、化用宋玉辞赋的词句,学习、借鉴、模仿其作品,描述、品评其本人的例子不胜枚举,形成了一系列成语、典故及其变体形式,仅《中国典故大辞典》、《常用典故词典》就收录了117个。其中“宋玉悲秋”、“巫山云雨”、“曲高和寡”、“倚天长剑”、“哀江南”、“空穴来风”、“嫣然一笑”、“邻女窥墙”、“圆凿方枘”等等,更成为历久弥新的经典。

二、文学地位得以重新全面恢复

20世纪以来,经过几代学者的反复争论与深入探讨,宋玉绝大多数作品的真实性和著作权得以确认,宋玉具有爱国爱民的思想和立身高洁的人品得到学界广泛认同,宋玉作品的文学价值和宋玉的文学地位得到充分肯定。更可贺的是,2013年12月,由方铭教授任总主编,北大、清华、人大、复旦、南开、武大等著名高校的相关教授,集体新编的大学《中国文学史》教材正式出版、使用,该书第一卷以单独一章、约2万字的篇幅,重点评介宋玉,成为恢复宋玉文学史地位的一个历史时代的文学史文本标志。宋玉的文学成就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3]204—205:

(一)追慕屈原,师范屈原,以其卓越的辞赋创作成为屈原开创的楚辞文学的最优秀的继承者,赢得了与屈原并称的文学史地位。

(二)创立了与《诗》画境,与屈原赋、荀子赋不同体制的散体赋,促使赋体文学在真正意义上独立于诗与文之外,成为了与诗、文并列的古代三大文体之一。

(三)奠定了散体赋的文体特征与基本写作规范。宋玉散体赋“问对”的结构、“韵散相间”的语言、“铺陈排比”的描写方法和“卒章见意”的表意方式等四个文体特征,在两汉散体赋创作中,被赋体文学作家普遍接受,竞相模仿,形成了散体赋的创作规范,进而成为人们认知散体赋的标志性特征。

(四)创作了许多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学形象,有些还成为历代文学家引起共鸣的创作主题。在宋玉的赋体文学创作中有许多为人激赏的文学形象,不仅给予读者耳目一新的审美愉悦,而且滋生成古代文学家热衷创作的题材或主题。

其他著述,如赵明教授主编的《先秦大文学史》、蔡靖泉教授的专著《楚文学史》、吴广平教授的专著《宋玉研究》、刘刚教授的专著《宋玉辞赋考论》、方铭教授的专著《战国文学史论》、程本兴教授等主编的论文集《宋玉及其辞赋研究》、王齐洲主编的《湖北文学通史》(第一卷)等,尽管详略不同,角度各异,但均有与之大致近似的论述,因而全面恢复了宋玉在中国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

三、部分篇目的文本特点

(一)篇幅短小,师生喜闻乐见

在宋玉的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篇目——特别是赋体文学作品,其篇幅较为短小。据笔者统计,《大言赋》164字,《对楚王问》243字,《舞赋》265字,《讽赋》342字,《小言赋》351字,《微咏赋》399字,《风赋》455字,《笛赋》460字,《钓赋》499字,《登徒子好色赋》515字。一般而言,文言文教学是要通过课堂的形式,由教师传导给学生。如果选文篇幅冗长,师生花费的课时、精力自然会多,尤其对学生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而实际的教学效果也未必就好,有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