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三年级教案
《长度单位换算》教案设计
![《长度单位换算》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b7f415d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e9.png)
本教案设计主要围绕《长度单位换算》展开,该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学会长度单位换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以便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够更好地运用长度单位进行计算和应用。
具体内容如下:一、教学内容的梳理1、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长度单位换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熟练地在不同单位之间进行转换,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2、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长度单位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2)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和技巧;(3)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二、教学目标的分析1、教学目标的具体意义:熟练掌握长度单位换算方法和技巧是学习数学和物理学的基础,也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长度单位换算的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数学和物理学的学习效果。
2、教学难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和技巧不仅需要掌握基本概念,还需要细心周密的计算和实际经验的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这一难点,给予学生充分的练习机会和实践机会。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为使本课程更加生动有趣、易于理解和记忆,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1、演示讲解法:作者将根据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的基础水平等因素,运用示范、方法分析、实例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生动且易于理解的演示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实际应用中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2、分组合作法:积极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讨论、交流,并激励他们充分地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研究能力,逐渐形成自主学习、自主评价和自主管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3、互动探究法:探究式教学是基于问题和现实需求,通过运用多种科学方法和工具,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和多样化支持,促使其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知识体系和思维方法的自然扩展和深化,进而掌握新技能和新能力。
四、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流程分为三个步骤:1、教师授课在本环节中,教师将通过语言、图片、表格等多种方式,引领全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及其相互关系,并进行基本计算练习,为下一步设计小组探究提供必要的知识背景。
第2课时 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人教三上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
![第2课时 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人教三上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6b652dbed4d8d15abe234ea3.png)
第三单元测量第2课时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掌握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方法,学会根据进率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和主动参与、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掌握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难点:使学生能够运用灵活多样的换算方法准确、迅速地进行换算。
[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
例3和“做一做”,教学长度单位毫米和厘米,分米和厘米、米之间的换算。
教材通过“想1厘米是10毫米和10厘米是1分米”,引导学生去理解几个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0毫米和几个分米里面有多少个10厘米,教给学生在进行单位换算时的思考方法,从而掌握换算的方法。
学情分析今天这节课的内容不是很难,在学生已经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基础上来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的换算,课本通过两个例题分别演示了如何从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从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
而本课最主要强调的还是学生在转化时的想法。
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直尺[教学过程]学习10厘米=1分米。
[板书设计]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3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3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b3e7497f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15.png)
3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能够熟练地进行米、分米、厘米的换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换算的基本概念。
2. 米、分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 长度单位换算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度单位换算的基本概念和换算关系。
2.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换算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度单位换算的基本概念和换算关系。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长度单位换算。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 讲解长度单位换算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长度单位换算?长度单位换算是指将一种长度单位转换为另一种长度单位的过程。
(2)为什么需要进行长度单位换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不同长度单位的使用,为了便于计算和比较,需要进行长度单位换算。
3. 讲解米、分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1)米、分米、厘米的定义米是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分米是米的十分之一,厘米是米的百分之一。
(2)米、分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1米 = 10分米,1分米 = 10厘米,1米 = 100厘米。
4. 演示长度单位换算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长度单位换算的过程。
5.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1)将5米换算为分米。
(2)将30厘米换算为米。
(3)将80分米换算为厘米。
6.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小明家的客厅长4米,宽2米,求客厅的面积。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长度单位换算的基本概念、换算关系以及应用。
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教案
![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7d1e83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01.png)
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教案第一章:长度单位概述1.1 认识长度单位长度是用来描述物体长短或远近的物理量。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m)、厘米(cm)、毫米(mm)、千米(km)等。
1.2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米(m)= 100厘米(cm)1厘米(cm)= 10毫米(mm)1米(m)= 1000毫米(mm)1千米(km)= 1000米(m)第二章:米与厘米的换算2.1 换算方法将米换算成厘米:乘以100(m →cm)将厘米换算成米:除以100(cm →m)2.2 练习题1米等于多少厘米?50厘米等于多少米?第三章:米与毫米的换算3.1 换算方法将米换算成毫米:乘以1000(m →mm)将毫米换算成米:除以1000(mm →m)3.2 练习题1米等于多少毫米?200毫米等于多少米?第四章:米与千米的换算4.1 换算方法将米换算成千米:除以1000(m →km)将千米换算成米:乘以1000(km →m)4.2 练习题1米等于多少千米?500米等于多少千米?第五章:综合换算练习5.1 练习题1.5米等于多少厘米?300厘米等于多少米?4千米等于多少米?500米等于多少千米?5.2 答案与解析1.5米= 150厘米300厘米= 3米4千米= 4000米500米= 0.5千米第六章:实际应用场景6.1 长度单位换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在家庭装修、购物、制作工艺品等领域中长度单位换算的实际应用。
6.2 练习题如果一张桌子的高度是75厘米,换算成米是多少?一辆自行车的车轮直径为2米,换算成厘米是多少?第七章:长度单位换算的计算器使用7.1 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学习使用计算器进行长度单位换算,包括米、厘米、毫米、千米之间的转换。
7.2 练习题使用计算器将200毫米换算成厘米。
使用计算器将5千米换算成米。
第八章:长度单位换算的误差分析8.1 误差产生的原因分析在长度单位换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如测量工具的精度、计算失误等。
第三十三单元教案认识长度的单位与换算
![第三十三单元教案认识长度的单位与换算](https://img.taocdn.com/s3/m/de05fdaa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60.png)
第三十三单元教案认识长度的单位与换算在数学学科中,长度是一个基本的概念。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使用长度单位来描述、测量物体的大小。
了解长度单位及其换算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观察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面我们将围绕教案的目标和内容,介绍认识长度单位与换算的教学方法和重点。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长度的概念,知道长度是物体长短的度量;2. 认识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米、千米、分米、厘米、毫米;3. 掌握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基本的长度单位换算;4.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长度概念的引入:通过观察不同物体的长短,引导学生思考长度的概念,并与高、矮、长、短等形容词进行联系;2. 长度单位的介绍:依次介绍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包括米、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并通过实物和图片进行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3. 长度单位换算: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逐步引导他们探索规律,掌握换算方法;4. 实际问题的应用: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长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情境导入法:通过展示不同物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长度概念的思考和讨论;2. 演示法:使用实物和图片,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不同长度单位,并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3. 对比法:通过比较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大小,帮助学生理解单位换算的意义和方法;4. 案例分析法: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5. 小组讨论法: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共同解决长度单位与换算的问题,促进他们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对长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和米换算教案,让孩子牢记长度单位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和米换算教案,让孩子牢记长度单位](https://img.taocdn.com/s3/m/bb12101b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59.png)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和米换算教案,让孩子牢记长度单位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千米、米的单位名称。
2.熟练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
3.能将不同长度单位的数值转化为同一单位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敏感性。
2.使学生认识到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养成科学计量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
2.通过练习掌握长度单位的转化方法。
教学方式:课堂讲解、演示、小组讨论、练习等。
教学内容:一、导入通过学生的实际体验,引导学生认识千米和米的长度单位。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测量教室的长度,要求学生将结果用千米和米表示出来。
并告诉学生如何用尺子进行测量的方法。
二、重点教学1.千米和米的比较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性认识到千米和米的概念。
可以先让学生将几种长度单位排列起来,比较不同单位之间的大小。
然后再让他们将千米和米相比较,从而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千米和米的换算教师可以借助图示、实物等教具,向学生介绍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行练习。
例如,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单位表格,引导学生进行数值的填写,让学生能熟练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长度单位的转换教师可以将不同长度单位的数值转化为同一单位,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的转化方法。
例如,1000米等于1千米,而1米等于100厘米,所以1000米等于100000厘米。
三、小组讨论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
例如,让学生分组探究“在生活中,哪些实物的长度要求使用千米作单位来表示?”等等。
四、学以致用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练习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例如,组织学生在校区内进行千米和米的测量,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五、总结反思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等方式,进行总结反思。
例如,问学生“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是什么?”“如何将不同长度单位的数值转化为同一单位进行计算?”等等。
数学教案:长度单位的换算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
![数学教案:长度单位的换算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https://img.taocdn.com/s3/m/c4b8134d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4.png)
数学教案:长度单位的换算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换算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地进行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及运用。
难点:熟练掌握长度单位换算,并能灵活运用。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教学道具:米尺、分米尺、厘米尺、毫米尺3.练习题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毫米等。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它们可以相互转换吗?(二)探究长度单位换算1.教师展示米尺、分米尺、厘米尺、毫米尺,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找出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教师通过实例,演示长度单位换算的过程,如1米=10分米,即1米等于10个分米,1分米等于10个厘米,1厘米等于10个毫米。
(三)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长度单位换算的掌握情况。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展示,讲解解题过程,纠正错误。
3.教师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讲解,如单位换算的注意事项等。
(四)拓展延伸1.教师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长度单位换算解决,如测量教室的长、宽、高,计算窗帘的尺寸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经验。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五、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
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六、教学反思2.在巩固练习环节,教师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讲解,提高了学生的掌握程度。
3.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4.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教学节奏,使全体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5.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85d99b3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fc.png)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篇一《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教学内容:练习一的第3-7题。
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加深对毫米、分米的认识。
2、能力目标: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计算。
3、思教目标: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间十进关系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2、难点:不同单位的数相加、减。
单位不相邻的两个数的换算。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知识准备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请你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填空1米=()分米=( )厘米1分米=()厘米1厘米=( )毫米你们是怎么想的?二、导学阶段:1、教师发7厘米的纸条。
注意提醒学生量的方法。
这张纸条长多少?如果改用毫米做单位,该怎样表示呢?先讨论,再各抒己见。
学生想的方法可能不同,有的用进率推算出来,有的用数的方法,只要是正确的,教师都要予以肯定,但要让学生明白:用进率推算比较简便。
应该这样想:1厘米=10毫米,7厘米就是7个10毫米,所以7厘米=70毫米。
(板书:1厘米=(10)毫米)2、量一量课桌高度。
提问:这个课桌的高度是多少厘米?谁能说一说用分米作单位怎样表示?你是怎样想的?用迁移类推的方式就可推出80厘米=8分米。
自己做,订正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说明:长度间的十进关系正、反两方面都可以用。
三、巩固练习1、练习一的第3、4 题。
(1)第3题(2)第4题重点观察第1小题:1米-2分米=( )分米师:长度单位不同,不能直接计算,要把1米变换成10分米再计算。
2、小测试:5分米=( )厘米43毫米+17毫米=( )毫米4分米=()厘米=( )毫米60米=( )厘米22分米+8分米=()分米=( )米30厘米=( )毫米90毫米=( )厘米45分米-36分米=()分米=( )厘米86厘米-46厘米=()厘米=( )分米3、第5-7题练习。
四、小结。
板书设计: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7厘米=(70)毫米80厘米=(8)分米1米-2分米=10分米-2分米=8分米教学后记: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二第1课时一天的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24时记时法2、程与方法:借助钟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同一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
《分米的认识和长度单位的换算》教案
![《分米的认识和长度单位的换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81233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be.png)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长度单位换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课堂总结环节,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跟随我的思路回顾所学知识,但仍有部分学生显得心不在焉。为了提高课堂总结的效果,我打算尝试让学生自己来总结所学内容,让我和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和补充,这样既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2)长度单位换算:学会米、分米、厘米三种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举例: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的换算关系,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教学难点
(1)长度单位换算的实际应用:学生在进行长度单位换算时,容易混淆单位之间的关系,导致计算错误。
举例:解决实际问题,如“一根绳子长2米,剪去50厘米后,还剩下多少米?”此类问题需要学生熟练掌握长度单位换算,并能正确应用于计算。
4.数学应用意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分米的认识:理解分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掌握1分米等于10厘米的关系。
举例:通过展示1分米长的直尺,让学生直观感受分米的长度,并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物品,如铅笔长度大约为20厘米,即2分米,加深对分米概念的理解。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长度单位的换算备课教案
![长度单位的换算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99f2ab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db.png)
长度单位的换算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的长度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 掌握从较大单位到较小单位和从较小单位到较大单位的换算方法;3. 能够独立完成长度单位的换算练习。
二、教学内容1. 常见的长度单位:公制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英制长度单位:英里、码、英尺、英寸。
2. 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1千米(km) = 1000米(m)1米(m) = 10分米(dm)1分米(dm) = 10厘米(cm)1厘米(cm) = 10毫米(mm)1英里(mi) ≈ 1609.344米(m)1码(yd) = 0.9144米(m)1英尺(ft) ≈ 0.3048米(m)1英寸(in) ≈ 2.54厘米(cm)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的长度单位,并引导学生思考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教学内容呈现:介绍公制和英制长度单位,并列举其换算关系。
通过示意图或实际操作测量,使学生对长度单位有直观的认识。
3. 操作与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的换算关系,进行以下练习:练习1:将以下长度换算为相应的单位a) 5000米 = _________千米b) 30分米 = _________米c) 250厘米 = _________分米d) 70毫米 = _________厘米练习2:将以下长度换算为相应的单位a) 3英里 = _________米b) 10码 = _________米c) 80英尺 = _________米d) 5英寸 = _________厘米练习3:将以下长度换算为相应的单位a) 0.6千米 = _________米b) 10厘米 = _________米c) 50分米 = _________厘米d) 1000毫米 = _________米4. 教学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更多实际生活中的长度单位,并与学生一起完成相应的换算,如:- 汽车行驶的里程:千米、米、里- 家具的尺寸:厘米、毫米、英尺- 饭店推荐的距离:千米、米5. 小结与延伸:教师对学生进行复习总结,强调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并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
人教版三年级3.2 教案 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人教版三年级3.2 教案 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https://img.taocdn.com/s3/m/194c309fb9d528ea81c77926.png)
课题
长度单位的换算
年级
三年
课时
1
教学目标
1、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理解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中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
方法。
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重点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难点
能说出换算时的思考过程
教学具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流程
教师组织引领过程
学生交流展示活动
一、情境引入
明确目标
二、小组交流
合作研讨
三、展示汇报
成果分享
四、巩固练习
深化理解
五、自我反思
总结升华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教学例3
1、厘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出示教材5角硬币的图片。
提问:从图中我们知道一个5角硬币的直径长度是多少?如果换成用毫米作单位又是多少呢?我们可以怎样想?根据提示讨论。
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毫米微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厘米等于10毫米,想几厘米就是几个十毫米,也就是几十毫米就可以了。
2、厘米与分米之间的换算。出示教材课桌图片。谈话:从图中我们知道了课桌的高度是80厘米,它以厘米为单位,这样的长度如果以分米为单位,是几分米?
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分米为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
10厘米等于1分米,想几十厘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也就是几分米。
思考:把分米换算成米,该怎么想呢?
4、归纳总结。
提问:比较刚刚学习的厘米换算成毫米与厘米换算成分米的情况,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你发现了什么?
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教案
![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eb5845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ea.png)
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分米、厘米、毫米)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数学与生活联系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米与分米的换算:1米= 10分米2. 米与厘米的换算:1米= 100厘米3. 米与毫米的换算:1米= 1000毫米4. 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换算:1分米= 10厘米,1厘米= 10毫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换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际为背景,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换算的重要性。
2. 利用直观教具,如尺子、长度单位卡片等,帮助学生形象记忆换算关系。
3. 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互相交流、探讨,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2. 讲解新知:介绍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讲解换算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用尺子测量不同长度的物品,并进行换算练习。
4. 小组讨论:students in groups to discuss how to use length units to solve real-life problems.6.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长度单位换算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收集学生的问题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七、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包括换算练习和生活实际应用题。
2. 设计一个简单的测量活动,记录数据并进行换算。
八、课程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长度单位换算的活动,增进家庭亲子互动。
2. 组织学生进行校园内的测量活动,如测量教室的长宽高,进行实际应用。
数学教案:长度单位的换算(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
![数学教案:长度单位的换算(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https://img.taocdn.com/s3/m/d027d78c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d.png)
数学教案:长度单位的换算(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教案标题:长度单位的换算(米以内)教学目标:1. 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与使用方法;2. 学会对长度单位进行换算;3. 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的相互换算方法;4.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板书: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2. 学生的测量尺、直尺等测量工具。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探究引导:向学生提问,你们都知道长度单位吗?请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长度单位是用来测量物体长短的单位,常见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和毫米。
Step 2:概念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讲解:米是最大的长度单位,分米是米的十分之一,厘米是分米的十分之一,毫米是厘米的十分之一。
即:1m = 10dm,1dm = 10cm,1cm = 10mm。
教师示范:教师选取一物体(例如一支铅笔)进行测量,将其长度分别用米、分米、厘米和毫米进行表示,并让学生观察、比较。
Step 3:练习与反馈(15分钟)教师出示若干长度换算题目(如1m=?dm,1cm=?mm等),让学生自主完成,并相互交流核对答案。
完成后,教师随机抽查学生,并对答案进行解析。
Step 4: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真实世界中的长度问题,如图纸上物体长度的测量、物体的切割等,要求学生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换算,并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完成后,教师让学生与同桌分享自己的解法,并讨论不同解法之间的异同。
Step 5:归纳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学习内容,将各种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进行整理,并板书总结。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概念讲解、示范、练习与反馈以及拓展应用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了长度单位的概念与换算方法,并培养了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长度单位的转换》三年级上数学教案
![《长度单位的转换》三年级上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d0c2ef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37.png)
本文章将帮助您深入了解三年级上的数学教学,具体地说,是《长度单位的转换》的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可能涉及的课堂活动等。
希望本篇章能够为您提供必要的教学信息和教学指导。
一、教学目标1、知道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
2、能够对米、厘米、毫米之间相互转换。
3、认识比较大小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尤其是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转换方法。
教学难点在于对长度单位的抽象概念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和具体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并突破学习难点,我们需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和合作。
2、通过典型例题和学生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解题方法。
3、通过图表、实物和交互式学习网站等多种渠道说明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具体操作模拟和应用。
4、引导学生巩固应用模型,并设计相应的考核方法。
四、可能涉及的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完成比较大小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测试,汇报并讨论。
2、老师出示不同长度物品,让学生通过猜测和测量进行长度单位换算演练。
3、通过学生自主设计使用不同长度单位模拟不同尺寸物品的表现,来绘制线条图。
4、让小组合作完成关于长度单位之间转换的卡片游戏,以巩固应用模型。
五、总结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长度单位的转换》是三年级上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一课。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方法并且认识到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在应对实际生活中需要测量长度的问题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处理。
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掌握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并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互相合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厘米和分米的换算教学设计
![厘米和分米的换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b7091a1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62.png)
厘米和分米的换算教学设计引言:厘米和分米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长度单位,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厘米和分米之间的换算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一堂关于厘米和分米的换算的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厘米和分米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激发他们对于数学的热情。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用具,包括长度刻度卡片、测量工具(尺子、卷尺等)。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带来纸和铅笔,以便记录测量数据和计算结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一组长度数据,例如:5cm、8cm和12cm,学生根据这组数据进行观察和思考,并尝试回答以下问题:这些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相互换算?2. 概念讲解:教师在黑板上简单地介绍厘米和分米的概念,学生需要能够理解并记住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定义。
3. 观察实践:教师分发长度刻度卡片给学生,让学生用尺子或卷尺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在卡片上。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使用厘米或分米进行测量,并进行相互转换。
4.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长方形物体,用尺子或卷尺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然后,小组成员合作讨论并进行厘米和分米的换算。
5.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厘米和分米的换算规律,如厘米换算为分米需要除以10,分米换算为厘米需要乘以10。
6. 拓展应用: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例如:桌子长80cm,书架长120cm,它们的总长度是多少分米?7. 练习巩固: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巩固所学的厘米和分米的换算方法。
8.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将一些长度数据转换为厘米或分米。
四、教学评价:学生可以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回答问题或进行口头回答等方式进行评价。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长度单位的换算(米以内)》三年级数学长度单位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长度单位的换算(米以内)》三年级数学长度单位](https://img.taocdn.com/s3/m/f716b571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2f.png)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长度单位的换算(米以内)》三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目标:1. 知道米是长度的基本单位,能够运用米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2. 知道厘米是米的辅助单位,能够运用厘米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重点:1. 理解米和厘米的关系。
2. 掌握米和厘米的换算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尺子。
3. 长度单位换算练习题。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5分钟)通过展示几个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长度单位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长度单位。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我们用什么单位来表示长或短的东西吗?”学生回答完毕后,引导学生认识到米是长度的基本单位。
Step 2:导入本课主题(10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常见物品的长度,并用尺子测量,并记录下来。
然后将每个物品的长度都用“米”和“厘米”表示出来。
Step 3:讲解长度单位的换算(10分钟)教师通过教学课件或黑板,将“米”和“厘米”之间的换算方法展示给学生,告诉学生1米=100厘米,1厘米=0.01米。
要求学生做好笔记。
Step 4:数学练习(15分钟)给学生发放一些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自己完成。
然后教师搜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
Step 5:小结归纳(5分钟)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你们学到了哪些内容?你们觉得长度单位换算难吗?为什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进行相关辅导。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完成教师提供的长度单位换算练习题,要求写出完整的换算步骤。
Step 7:课堂展示(5分钟)在下一节课上,教师对学生的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并进行点评。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但对于较复杂的换算还需要深化学习。
此外,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长度单位的换算教案
![长度单位的换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bf2048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57.png)
长度单位的换算教案1.1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使学生了解长度单位换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长度单位换算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3 教学内容:介绍长度单位的概念,分析长度单位换算的必要性,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单位换算的实际应用。
二、知识点讲解2.1 长度的基本单位:2.1.1 米(m):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等于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内传播的距离。
2.1.2 厘米(cm):1厘米等于1米的百分之一,常用于绘画、制作等领域。
2.1.3 毫米(mm):1毫米等于1米的千分之一,常用于精密制造、电子等领域。
2.2 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2.2.1 1米=100厘米=1000毫米。
2.2.2 1千米(km)=1000米=100,000厘米=1,000,000毫米。
2.2.3 1英寸(in)=2.54厘米,1英尺(ft)=30.48厘米,1码(yd)=91.44厘米。
2.3 长度单位换算的应用:2.3.1 日常生活中,如购物、装修、制作物品等场景需要进行长度单位换算。
2.3.2 科学实验中,如物理、化学实验需要精确的长度测量和换算。
2.3.3 工程领域,如建筑、制造、电子等行业需要进行长度单位换算以确保精确度。
三、教学内容3.1 长度单位的概念:介绍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的长短顺序,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2 长度单位换算的必要性: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长度单位换算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长度单位换算的应用: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长度单位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能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4.2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驱动,培养学生运用长度单位换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换算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第3课时 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第3课时 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58938ad0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1f.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3课时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人教新课标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3课时的内容,主要讲解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材内容紧凑,由浅入深,既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又注重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单位的基础知识,对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有所了解。
但是,学生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可能还不是很清楚,换算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2.难点: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之间换算的原理,能够灵活运用换算关系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小组合作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长度单位换算的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长度单位换算的实践操作,加深对换算关系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度单位尺子、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套长度单位尺子、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引出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换算?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等。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长度单位尺子,加深对长度单位换算关系的理解。
三年级数学教案《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教案
![三年级数学教案《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59de0c580216fc710afd0a.png)
三年级数学教案《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长度之间的换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换算。
2.培养学生简单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长度单位间转化的推理过程教学具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口算练习十五第5题,用卡片出示,让学生口算。
2.复习长度单位a.让学生从大到小说一说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
b.提问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是什么。
(学生口答)1米=()分米1米=()厘米1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3.口答(让学生抢答)5个十是()6个百是()80里有()个十300里有()个百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2刚才我们复习了前面学习的知识,接着就来看一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从尺上你看出这根线段的长是多少了厘米吗?(板书:5厘米)如果换成用毫米作单位长度又是多少呢?(板书:5厘米=()毫米)我们可以怎样想?根据提示讨论.a.1厘米是()毫米?b.5厘米是()个10毫米?c.就是()毫米?让学生讨论,并指名回答。
(让同学连起来说一说。
)现在老师要你们按照刚才想的步骤来说一说4分米=()厘米,你们愿意试一试吗?两人讨论,指名说一说。
2.组织练习做练一练第1题(结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3.教学例3接着我们来看一看书上的例3谁能告诉我例三和刚才的题目有什么不同?(教师提示)例3应该怎么想呢?请同学们结合书上的想一想分2人小组讨论,把讨论的结果填在书上。
指名学生回答。
(齐读一遍)40毫米=()厘米300厘米=()米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
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听。
三、课堂小结:刚才我们学习的是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在进行长度单位换算时,要先想换算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再根据进率来推算出结果。
四、课堂练习完成练习十五第8题。
让学生分4人小组讨论。
把你讨论的结果告诉老师。
看看你有几种不同的剪法。
(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1.练一练第2题2.练习十五第6、7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三年级教案
教学内容:第71页例2、例3,练一练,练习十五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长度之间的换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换算。
2.培养学生简单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长度单位间转化的推理过程
教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练习十五第5题,用卡片出示,让学生口算。
2.复习长度单位
a.让学生从大到小说一说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
b.提问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是什么。
(学生口答)
1米=()分米1米=()厘米
1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
3.口答
(让学生抢答)
5个十是()6个百是()
80里有()个十300里有()个百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刚才我们复习了前面学习的知识,接着就来看一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从尺上你看出这根线段的长是多少了厘米吗?(板书:5厘米)如果换成用毫米作单位长度又是多少呢?(板书:5厘米=()毫米)
我们可以怎样想?根据提示讨论.
a.1厘米是()毫米?
b.5厘米是()个10毫米?
c.就是()毫米?
让学生讨论,并指名回答。
(让同学连起来说一说。
)
现在老师要你们按照刚才想的步骤来说一说4分米=()厘米,你们愿意试一试吗?
两人讨论,指名说一说。
2.组织练习
做“练一练”第1题(结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教学例3
接着我们来看一看书上的例3谁能告诉我例三和刚才的题目有什么不同?(教师提示)
例3应该怎么想呢?
请同学们结合书上的想一想分2人小组讨论,把讨论的结果填在书上。
指名学生回答。
(齐读一遍)
40毫米=()厘米
300厘米=()米
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
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听。
三、课堂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的是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在进行长度单位换算时,要先想换算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再根据进率来推算出结果。
四、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十五”第8题。
让学生分4人小组讨论。
把你讨论的结果告诉老师。
看看你有几种不同的剪法。
(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
1.“练一练”第2题
2.“练习十五”第6、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