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讲解材料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课件
指标和标准
经济指标
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可 支配收入等。
社会指标
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社 会事业的发展。
人民生活指标
包括基本生活条件、幸福指 数等。
实现小康社会的任务和措施
1
经济发展
加强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创新发展,提升经济实力。
2
社会进步
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3
生态文明
保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推动可持续发展。
收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配不均衡,贫富差 距有所扩大。
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绿色发展
推动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 建设美丽中国。
创新驱动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提高竞争力。
改善民生
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提 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课件
小康社会是指经济相对富裕、人民生活较为舒适、社会秩序良好、人与人之 间关系和谐稳定的社会状态。
概念和目标
小康社会的概念是指实现全面小康的社会,旨在让每个人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目标是在经济、社会、人民 生活多个方面实现全面发展、平衡稳定的状况。
重要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国家和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增强国家 综合实力。
取得的重要进展
科技创新
我国在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领 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城市发展
许多城市实现了现代化建设,提 供更好的居住环境。
教育提升
教育水平普遍提高,为人才培养 提供更好的条件。
挑战和问题
1 经济不平衡
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 距依然存在。
2 环境污染
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 需要进一步解决。
3 收入分配
2024年第五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案
2024年第五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概念、意义及其历程。
2.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历程及其意义。
2.难点:如何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念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小康社会吗?(3)教师引导:那么,什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新课教学(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①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该具备哪些特点?(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程①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程吗?(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①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我国有什么重要意义吗?3.课堂讨论(1)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做?4.课堂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历程及其意义。
(2)希望大家能够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5.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结合教材,梳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程。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历程及其意义,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但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内容未能深入展开,需要在课后进行补充。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小康社会有哪些具体表现吗?学生:经济条件好,大家都有工作,生活幸福。
教师:很好,那我们的小康社会还包括哪些方面呢?学生:可能还有教育、医疗和环境保护吧。
教师: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富裕,还包括民主、法治、文化、教育、医疗和环境等多方面的进步和提升。
第5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 的必然选择,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 世界发展的大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 一项基本国策。
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经济体制改革
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完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深化生态文明体 制改革,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 式。
政治体制改革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有机统一,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社会体制改革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深化收入分配 、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领域改革,促 进社会公平正义。
文化体制改革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现代文化产 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 荣兴盛。
小康社会特点
小康社会具有经济发展、民主健 全、科教进步、文化繁荣、社会 和谐、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显著 特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
01
02
03
实现共同富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 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让 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 果。
促进社会和谐
小康社会建设有助于促进 社会公平正义,减少社会 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第5课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
汇报人:XX
contents
目录
• 小康社会概述 • 经济发展与小康社会 • 社会建设与小康社会 • 文化传承与小康社会 • 生态文明建设与小康社会 • 全面深化改革与小康社会
01
小康社会概述
小康社会定义与特点
小康社会定义
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社会、文 化等多方面协调发展的社会阶段 ,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的重要基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讲课稿)
专题复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沾益县炎方一中 姜金娥
复习目标:
★ 小康的含义。
★ ★ ★ ★ 总体小康的特点。 全面小康的特点。 如何理解总体小康的特点。 怎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复习重点: ★ ★ 如何理解总体小康的特点。 怎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小康含义:是指为中国广大群众所享有
的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比较殷实的生 活状态。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 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 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 环境的改善。
思考: 你认为现在的小康社会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
(2)总体小康的特点:
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
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不全面,是指侧重于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生
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关注不够。
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收入群
体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材料2:我国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 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 有待提高。 材料3: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在综合国力增强的同时,城乡 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群体收入之间的差距仍然明显存在。目前, 我国收入最高10%群体和收入最低10%群体的收入差距,从1988 年的7.3倍已经上升到23倍,行业差距达到8倍,地域差距近3倍。 从城乡居民收入看,去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将近1.8万元, 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足8000元。
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小康的提出 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当今“小康社会”概念是邓小平同志在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 1984 年 3月对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的谈话中 比 1990 年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 小康水 首先提出,此后,邓小平同志有多次重申 平 。 “小康”概念,并把中国现代化建设“三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 总 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界定为达到小康。 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 水平,人民生活比较 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讲义(PPT 37页)
二、全面小康
2、全面小康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就业更充分 ②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社保体系更健全
收入分配格局更合理
③建设生态文明
产业结构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增长方式
消费模式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全面同
时建设小康社会,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三步走”战略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
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 1981 ~ 1990年,实现国民
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 饱问题 ;
第二步: 1991 ~ 20世纪末,使国民
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 小康 水平 ;(总体小康)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
B 差距明显缩小。这表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
①要全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 ②要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 ③要建立合理有序的分配格 局,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④要增强发展 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历程 ,从“有水快流”到“又快又好”到“又好 又快”,再到“好字优先”。这意味着当前
1、成就(表现)
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 部分向比较富裕型消费迈进
2200011—22001100年年我中国国GGDPD的P情情况况(万亿人民币)
40 35 30
P 25 位 20 亿) 15
10
39.8
33.53 30.1
24.95
20.94 18.39 15.97 10.97 12.33 13.58
第5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国民生产总值 再翻一番,人 民生活达到小 康水平
人均国民生产总 值达到中等发达 国家水平,人民 生活比较富裕, 基本实现现代化 。
今天, 一样的 蓝色, 不一样 的感觉
六、七十年代,由于 物质匮乏,人们只能穿 蓝色制服
60年代,人们平均2个 月才可以领到半斤肉, 并且还要凭票供应。
今天,超市出售的方 便食品,种类繁多。
基本实现现 代化
“十九大” 速递
新征程: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 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 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 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幸福生活哪里来?
(二)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当今“小康社 会”概念是邓 小平同志在 1984年3月对 日本首相中曾 根康弘的谈话 中首先提出。
邓小平同志的“三步走”指哪三步?
“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步 1980-1990
第二步 1990-20世纪末
第三步 21世纪中叶
国民生产总 值翻一番, 解决人民的 温饱问题
GDP远非“完美”——— GDP,不能直接反映老百姓人均实际收入 GDP,不能有效显现环保的品质指标;
GDP,不能理想制约眼前利益与终极价值 的统筹。
2006.3.徽县5岁儿童被电击昏,截掉左手,验血铅严 重超标,经检查共有368人血铅超标,其中14岁以下儿 童149人.污染源为该县有色冶炼公司 被黑灰覆盖的树叶
5
3、城乡协调共同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不足18%上升 到57.3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五篇材料)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五篇材料)第一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农村问题内容提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很低,农村人口比重比较大,农村城镇化进程缓慢,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与农村发展差距在逐步拉大,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城镇居民的增长速度,农村的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现代文明更是大大落后于城市。
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要首先解决突出的“三农”问题,找到制约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问题的关键。
只有努力实现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积极深化农村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样才能加快推进全面小康建设进程。
关键词:农村、小康社会、问题中国是个传统农业大国,是一个经济基础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在这样一个国家里,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独特而深刻的意义。
在社会主义建设史上,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展现了新的历史前景和历史任务,能否抓住机遇,发展我们自己,关系到发展的快慢问题,关系到稳定问题,关系到我们在世界上是主动还是被动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成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问题。
在我们这样一个十三多亿人口的国度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绝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意味着中国持色社会主义将面临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共十七大在中共十六大的基础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2020年比200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并对人民权益、社会、文明素质、人民生活以及生态文明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但是,众所周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均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别。
考虑到中国尚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属于农村人口,农村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可以说,在今后10年内,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都在农村,只有农村实现了全面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课件
区域发展不平衡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 然较大,需要加强扶贫 工作,促进区域协调发
展。
创新能力不足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需 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
培养。
资源环境约束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面临 瓶颈,需要加强生态文 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
。
未来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与规划
经济发展目标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 要引领和支撑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中国梦的重要基础。
0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成果
经济发展
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人民生活水平 迈上新台阶。
民主政治建设
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依法行使 民主权利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小康社会建设的国内经验
东部地区经验
东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在小康社会建设方面取得 了显著成就,其经验包括创新驱动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加 强环境保护等,这些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中西部地区经验
中西部地区在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 索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扶贫开 发、促进民族团结等,这些经验同样值得其他地区借鉴。
城市小康社会建设案例
总结词
城市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案例 展示了在城市规划、公共服务 、居民生活品质提升方面取得
的显著成果。
城市规划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城市 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 承载能力。
公共服务
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提高 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服 务质量和覆盖范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解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解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
个方面实现全面进步和发展,让人民群众在物质和精神上都能够过
上更加幸福、安定、美好的生活。
从经济角度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味着实现经济的持续稳
定增长,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
这需要
推动产业升级、创新发展、提高就业率、改善收入分配等措施。
从政治角度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建立健全的法治体系,加强党的领导和治理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障公民
的权利和自由,加强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
从文化角度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民的
文化素质和创造力。
从社会角度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普惠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社会治理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从生态角度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推动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确保子孙后代能够生活在一个美丽、宜居的地球家园。
总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综合性的目标,需要从多个角度全面推进,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赣榆县“建成全面小康”知识宣传材料
赣榆县“建成全面小康”知识宣传材料(一)小康的来历:“小康”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一个流行词、热门词,也是一个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古老词汇,不同的时代和年代,“小康”有着不同的含义和表述。
据考证,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中的“民劳亦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老百姓有劳有逸,日子就能好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最先提出“小康”这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词语,用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
邓小平提出的“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战略构想:“三步走”的战略构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也就是到205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大会报告,提出全国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我国在20世纪末就已经总体上实现了小康,这与我们现在正在建设的全面小康有三点不同:一是更高水平,总体小康是刚刚迈入门槛的低标准小康;二是更全面,总体小康偏重于物质消费,而全面小康还注重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三是更平衡,全面小康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之间的差距。
江苏省制定了全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综合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四大类,里面又细分了18项、25条的小指标。
江苏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综合指标体系以“三二一”为核心指标,就是人均GDP超过240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6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
全面小康建设的“四优先”方针是: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
“两个率先”的实质内容: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路径必须坚持“五个统筹”,其内容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新征程发言材料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新征程发言材料一、全面小康社会的辉煌成就伴随着新时代的步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总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成果。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面建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基础。
2.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3.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面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实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制度全覆盖,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基本生活。
4.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5.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祖国大地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画卷。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总目标,奋力开启新征程。
1.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2.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供给体系质量。
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4.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5.增进民生福祉: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6.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7.全面深化改革:深化各领域改革,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创新民营企业融资途径。
8.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提高国际竞争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知识点归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知识点归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提出的重大战略目标。
小康社会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党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
下面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重要内容。
1. 小康社会的内涵和目标小康社会的内涵是指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两个阶段的目标,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 小康社会的主要指标和重点领域实现小康社会的各项指标和重点领域包括:国民经济总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就业率、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水平、社会保障体系、住房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等。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策略和路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策略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稳步推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实现小康社会的路径是先富带后富,逐步消除贫困,全面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责任主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责任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同时也是全体中国人民和国家各级机关、社会组织以及每个公民。
各级政府负有落实相关政策和措施的责任,而公民也应积极参与并共同努力。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工作包括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教育事业的全面推进、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生态环境的保护等。
在实现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需要注重解决好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大关切问题。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价值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价值观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导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际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对全球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贡献。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课件
小康社会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国 际合作空间更加广阔,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机遇 。
挑战
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 题仍然突出,地区发展差距、城乡发展差距、收入分配差距 依然存在,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一定挑战。
小康社会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
小康社会强调经济、社会、文 化、生态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 ,旨在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 裕和幸福。
小康社会注重民生改善,提高 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 增长,小康社会的建设能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0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和经 验
各地实践和探索
东部沿海地区
依靠经济特区和开放政策,率 先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为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物质基础
和经验。
中部地区
发挥资源优势,推动工业化、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缩 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西部地区
借助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加 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 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大幅提升。
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产业结构逐 渐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新 兴产业和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
城乡差距依然存在
虽然经济整体发展迅速,但城乡差 距依然存在,部分地区发展相对滞 后。
小康社会的概念和内涵
小康社会是指在温饱问题基本 解决的基础上,人民生活水平 进一步提高,物质精神生活得 到全面提升的社会。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环境资源
总结词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环境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必要条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知识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知识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之一。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保障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知识点。
一、什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具体包括经济建设小康、政治建设小康、文化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小康和生态文明建设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目标。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1. 保障人民幸福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够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2. 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3. 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减少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4. 保护生态环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小康,促进可持续发展,确保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的主要内容1. 经济建设小康: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持经济增长速度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2. 政治建设小康:加强党的领导、改进党的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3. 文化建设小康: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4. 社会建设小康: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权益,加强社会治理,构建和谐社会。
5. 生态文明建设小康: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构建生态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径和战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四个“全面”战略,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这四个“全面”战略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全面推进,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
小康社会讲课稿
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 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 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 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 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 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 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 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 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 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 更大贡献的国家。
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 正芳时提出,中国现代化所要达到的是小康状态。他曾经 说:“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 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 中国式的现代化。”“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 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新概念。”什么是小康社会?有的专 家学者认为,小康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 阶段。不仅要从生活水平的角度来理解,还应把小康社会 作为一个更加具有理论内涵的新概念,是一个体现经济和 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概念。其发展目标包括人民生活目 标、经济发展目标、政治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等方面 的内容。所以,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 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人民安居乐业 和综合国力强盛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 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社会发展阶段。
人民的小康 解说词
人民的小康解说词
《人民的小康》解说词
当我们谈论“小康”,我们谈论的是一个深深植根于中华大地的梦想,一个历经千年而不衰的追求。
小康,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它代表着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代表着社会的和谐与人民的幸福。
“小康”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更是一个全面、综合、多维度的社会目标。
它关注人民的生活水平,关注社会的公平正义,关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小康的道路上,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的富饶,更是精神的充实和文化的繁荣。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走过了艰苦卓绝的历程,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而小康,就是这个伟大目标中的重要一环。
我们的小康是全面的小康,它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
我们追求的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我们的小康是全体人民的小康,一个都不能少。
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致力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让每个人都能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人民的小康”不仅是我们的目标,更是我们的承诺。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紧紧依靠人民,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达不到的目标。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意义上的小康
最早是由邓小平提出来的。他在 1979 年提出到20 世纪末,要使人民得 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在温饱 的基础上再 提高一步。
经济目标
建 设
政治目标
小
康
文化目标
社
会
社会目标
生态目标
经济目标: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 好又快发展。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 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 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 消费模式。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水平上开始 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 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视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七大提 出的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党的 十七大又从实际出发,适应国内外形势发 展新变化,对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21世纪的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 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 要战略机遇期。
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