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通信网课件
北邮通信原理课件A-1绪论
![北邮通信原理课件A-1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6bbc0671011ca300a6c390a2.png)
信宿/ 收信者
接收设备 传输系统 信道
1.2 通信系统的分类与通信方式
一、通信系统分类 二、通信方式
一、通信系统分类
按消息分:电报系统、电话系统、数据系统、图 象系统 按调制方式分:基带传输、载波传输
连续载波:调幅、调频、调相 脉冲载波:脉幅、脉宽、脉位
按工作波段分:长波、中波、短波、红外 媒质上的信号分:模拟系统、数字系统 传输媒质(信道)分:有线系统(架空明线、对 称电缆、同轴电缆、光纤、波导)、无线系统 (长波、中波、短波、微波、卫星) 按复用方式分: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
电子电路、数字电路、概率论与随机过程 考核方式:作业15%、小测验25%、期末考试60% 作业:自觉独立完成 基于Matlab的演示实验:自愿学习
课程主要内容
绪论 确知信号分析 随机过程分析 信道 模拟调制系统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数字带通传输系统 信源编码 差错控制编码
五、数字通信系统
信
息 源
信源
编码 器 基 带 数 字 序 列
加
密 器 基 带 数 字 序 列
信道
编码 器 基 带 数 字 信 号
调
制 器
模
拟 信 号
已
调 信 号 道 信
噪 声 源
受
信 者
信源
解码 器
解
密 器
信道
解码 器
解
调 器 同步 系统
信源编/译码器——模数转换;数据压缩;提高传输效率 加/解密器——保密传输 信道编/译码器——差错控制,提高抗干扰能力 调制/解调器——传输、复用 同步——保证收发两端的信号在时间上步调一致 以上各个功能框可根据需要设置(同步必须有)。数字通 信系统的主要内容就是研究这些功能框的实现方法。
北邮通信原理信道课件
![北邮通信原理信道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7bed23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04.png)
卷积码
01
卷积码是一种将信息位映射为连续的码字的编码方式。
02
卷积码具有记忆性,能够利用连续的码字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纠
错。
卷积码的解码算法相对复杂,但具有良好的性能和较低的实现
03
复杂度。
03
信道模拟与仿真
信道模拟器的工作原理
信道模拟器是一种用于模拟和测试通信系统在各种信道条件下的性能的工 具。
03
目前常见的数字电视广播信道 编码技术包括LDPC码、BCH 码和卷积码等。
移动通信中的信道编码
1
在移动通信中,信道编码是实现可靠数据传输的 关键技术之一。
2
通过将数据信息与冗余信息结合,信道编码能够 抵抗无线信道中的噪声、干扰和衰落,降低误码 率。
3
常见的移动通信信道编码技术包括Turbo码、 LDPC码和Polar码等。
卫星通信中的信道编码
01
02
03
在卫星通信中,信道编 码同样用于提高信号传 输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
力。
由于卫星通信信道的特 殊性质,信道编码需要 具备更高的纠错能力和 更强的抗干扰能力。
目前在卫星通信中广泛 应用的信道编码技术包 括Reed-Solomon码、 BCH码和卷积码等。
香农定理
香农定理是通信理论中的重要定理,它给出了在有噪信道中 实现可靠通信所需的最小码元速率的上限。
02
信道编码
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
信道编码是通信系统中用于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 的重要手段。
通过在信息位中添加冗余,信道编码可以在传输 过程中检测和纠正错误。
常见的信道编码方式包括线性分组码、循环码、 卷积离散信道模型描述了信号在离散时间 点的传输情况,通常用符号表示信号 ,概率分布表示噪声。
北邮通信原理课件 (9)(全)
![北邮通信原理课件 (9)(全)](https://img.taocdn.com/s3/m/b43dc4da50e2524de5187e26.png)
a. 在检测的前后窗口的参考音能量大 小,若两窗口能量均大于某个门限时,同 步处于跟踪模糊区内,就自动向固定方向 调一个样点,使同步头脱离跟踪模糊区. b. 在条件①不满足的条件下,检测两 窗口内参考音能量差值,依据前述准则判 别.
(3) Doppler
在通信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会导致频率漂移,若不对此进行校正,将
在误码率为10 -2 的情况下采用该种校 验方式后,其误码率小于10 -11,可以认为 是无差错传输.另外采用了 S-ARQ技术, 即重发有错的小组,大大地提高了通过率. 另外在ARQ工作方式下,实现了自动 降速的功能,共分为两档:300bit/s以上及 150bit/s以下.在每一挡下,通信速率可以 根据信道的实际情况实现自动的速率升降, 以获得大的通过率.
(1) 电离层的衰耗随时间变化及多 径效应所引起的衰落. (2) 多径效应所引起的波形展宽.
(3) 电离层快速运动和反射层高度 变化所引起的多普勒频移.
一般情况下,短波高速数字通信系统
框图如图9-1所示.
图9-1 短波无线数字通信系统框图
9.2 TCT-301短波高速调制解 调器的基本原理
图9-2和图9-3分别是短波高速 调制解调器的发送端和接收端的 原理框图.
3. 群同步建立,位同步跟踪,
(1)
这里所指的群同步是指译码同步.在 位同步建立之后,抽样的位置确定了.
(2)
在通信过程中,由于时钟等各种因素 的影响,位同步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如果 不跟踪其变化,则在通信建立一段时间之 后因同步位置丢失而导致通信中断.
① 上下帧相位突跳点附近有比较好的 线性关系, Diff>0, Diff=0, Diff<0,同步滞后. ② 上,下帧相位突跳点同时位于两窗 口内,则存在一个同步跟踪的模糊区.
北邮移动通信第五章PPT课件
![北邮移动通信第五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4c76c6bad51f01dc381f151.png)
6 ×
×
4
1
5
6
×
×
×
可见频率利用率与同频干扰是一对矛盾
图5-3 N=7 频率复用设计示例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14
推导载波干扰比与小区簇的关系
假定小区的大小相同,移动台的接收功率门限按小区的大小调
节。若设L为同频干扰小区数,则移动台的接收载波干扰比可表示
为
C
I
5
5.1.2 蜂窝式组网理论
多信道共用 由若干无线信道组成的移动通信系统,为大量
的用户共同使用并且仍能满足服务质量的信道利用 技术 越区切换
当正在通话的移动台进入相邻无线小区时,业务 信道自动切换到相邻小区基站,从而不中断通信过 程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6
5.2 频率复用和蜂窝小区
实际形状
由于地形地貌、传播环境、衰落形式的多样性,小区的实 际无线覆盖是一个不规则的形状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11
同频干扰
小区簇的意义 频率复用距离与小区簇的关系 载波干扰比与小区簇的关系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12
小区簇的意义
一个共有S个双向信道的蜂窝系统,如果每簇含N个 小区,每个小区分配K个信道(k<S)
切换和位置管理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7
5.2.1 大容量的小区制
频率复用和覆盖方式
带状服务覆盖区 面状服务覆盖区
•簇 • 小区的覆盖形状 • 同频干扰
同频相邻小区的找法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北邮 移动通信原理课件
![北邮 移动通信原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da89c5d3b3567ec102d8ae6.png)
BUPT Information Theory & Technology Education & Research Center
• 在前三代移动通信中,除了上述物理层关键技术的不 断发展外,在网络层其功能也在逐步完善。它主要体 现有: • 1)网络协议逐步走向规范化,到了第三代(3G)已初步形 成了横向三层:物理层、链路层、网络高层;纵向两 个平面:用户业务平面与控制平面的初步规范结构。 • 2)逐步增强并完善网络层辅助物理层实现对三重动态 性的匹配功能,加强并完善对无线资源管理、移动性 管理以及接入分配、调度算法的实现。 • 3)第二代(2G)开始逐步引入智能网,实现交换与控制的 分离,并通过业务生成系统快速生成新业务。
第一章 绪 论
• §1.1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
• 移动通信是通信领域中最具有活力,最具有发 展前途的一种通信方式。它是当今信息社会中 最具有个性化特征的通信手段。它的发展与普 及改变了社会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它让 人们领悟到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气息。 • 移动通信,顾名思义其最本质的特色是“移动” 二字,就是说这类通信不是传统静态的固定式 通信,而是动态的移动式通信。
4
BUPT Information Theory & Technology Education & Research Center
1.2 移动通信的发展
•移动通信,确切地说蜂窝式移动通信,就正式商业运营 而言,至今也不过只有20多年的历史,就其发展历程 看,大约每十年更新一代。目前正处于第二代(2G)与第三 代(3G)交接期。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引入模拟式(TACS)移动通信网以 来,经过短短二十多年的发展,截止2002年底,我国已 拥有2亿以上的移动通信用户,成为全球头号移动用户大 国。我国的第一代移动通信TACS系统目前已完成其历史 任务而被淘汰;第二代移动通信GSM系统是全球第一, 规模最大、用户最多,CDMA系统目前也是数一数二, 并即将成为全球第一;第三代移动通信,我国目前还处 于即将投入运营的阶段。
北邮通信工程专业大三课程《移动通信》课件
![北邮通信工程专业大三课程《移动通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bdab321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6b.png)
实现方式
网络切片可以通过软件定义网络 (SDN)、网络功能虚拟化( NFV)等技术实现。
边缘计算技术在核心网中应用
边缘计算概念
边缘计算是一种将计算、存储和网络等资源部署在网络边 缘的技术,以减少数据传输时延和提高处理效率。
01
在核心网中应用
通过边缘计算技术,可以将部分核心网 功能下沉到网络边缘,降低数据传输时 延和减少网络拥塞。
传统核心网架构回顾
基于TDM的PSTN/ISDN网络
01
采用时分复用技术,提供语音和低速数据业务。
基于ATM的B-ISDN网络
02 采用异步传输模式,支持多媒体业务,但因复杂性高
而未得到广泛应用。
基于IP的软交换网络
03
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实现语音、数据和视频业务的融
合。
EPC/5GC核心网架构演进趋势
多用户检测技术
介绍多用户检测的基本原理和 方法,如最大比合并(MRC) 、最小均方误差(MMSE)等 算法。
多址接入技术性能分析
分析不同多址接入技术的性能 特点和应用场景,如吞吐量、 时延、抗干扰能力等。
03
CATALOGUE
蜂窝网络规划与优化
蜂窝网络拓扑结构
蜂窝网络的基本概念
由基站和移动台组成,基站负责提供无线覆盖,移动台在基站覆盖 范围内进行通信。
LTE-Advanced系统原理
在LTE基础上引入载波聚合(CA)、多用户MIMO(MU-MIMO)、协同多点传输(CoMP)等先进技术,进一步 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系统性能。
特点
LTE/LTE-Advanced系统具有高速数据传输、低时延、高可靠性等优点,支持丰富的移动应用和智能终端 设备,是未来移动通信的主流技术之一。
北邮通信原理课件 (7)
![北邮通信原理课件 (7)](https://img.taocdn.com/s3/m/7b2978563c1ec5da50e27026.png)
(4) 同步带宽Δfs
同步带宽是指位同步频率 与码元速率之差。如果这个频 差超过一定范围,就无法使收 端位同步脉冲的相位与输入信
号的相位同步。
4. 位同步相位误差对
性能的影响
前面已经求得数字锁相法位同 步的相位误差 θe,有时不用相位差 而用时间差 Te 来表示相位误差。因 每码元的周期为T,故得
( 3)
事实上,同步信号也可以在时域内插 入,这时载波同步信号、位同步信号和数 据信号分别被配置在不同的时间内传送。
2.
自同步法的收端位同步提取电路,从 功能上讲,一般都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 分是非线性变换处理电路,它的作用是使 接收信号或解调后的数字基带信号经过非 线性变换处理后含有位同步频率分量或位 同步信息;第二部分是窄带滤波器或锁相 环路,它的作用是滤除噪声和其他频谱分 量,提取纯净的位同步信号。
群同步码组不是集中插入在信息码流 中,而是将它分散地插入,即每隔一定数 量的信息码元,插入一个群同步码元。群 同步码码型选择的主要原则是:一方面要 便于收端识别,即要求群同步码具有特定 的规律性,这种码型可以是全“ 1 ”码、 “ 1”“ 0”交替码等;另一方面,要使群 同步码的码型尽量和信息码相区别。
① 对群同步码组的要求
对作为群同步码组的特殊码组有两个 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同步码组在信息 码元序列中不易出现以便识别,即将信息 码元误认为同步码组的概率要小,同时当 同步码组中有误码时,漏识别的概率也要 小。另一方面的要求是识别该特殊码组的 识别器应该尽量简单。
②
巴克码是一种非周期序列。
(3) 间歇式插入法(分散插入法)
-
② 包络检波
——
在某些数字微波中继通信系统 中,经常在中频上用对频带受限的 二相移相信号进行包络检波的方法 来提取位同步信号。
北邮通信原理PPT第八章
![北邮通信原理PPT第八章](https://img.taocdn.com/s3/m/593505bdf121dd36a32d8211.png)
I[P(X)]的特征:可加性
由两个不同的消息(两者之间统计独立)所提供的信息量, 应该是它们分别提供的信息量的和。
2011/4/11
25
Wireless Signal Processing & Networks Lab (WSPN), BUPT
I[P(X)]的定义
同时满足单调递减性和可加性的函数:
7.2 信源的分类及其统计特性的描述
2011/4/11
10
Wireless Signal Processing & Networks Lab (WSPN), BUPT
离散信源与连续信源
离散信源:输出是离散符号。 连续信源:输出是连续信号。
2011/4/11
11
Wireless Signal Processing & Networks Lab (WSPN), BUPT
X (t i ) 是一个随机变量。称为连续消息序列信源。
2011/4/11
15
Wireless Signal Processing & Networks Lab (WSPN), BUPT
离散消息(符号)序列信源的统计特性 1
离散序列信源的输出是一个 L 维随机矢量 X = ( X 1 ... X l ... X L ) , 其样本值为 x = ( x1 ...xl ...x L ) 。对应的概率为 PX ( x) ,简写为 P( x) 。
2011/4/11
14
Wireless Signal Processing & Networks Lab (WSPN), BUPT
消息(符号)序列信源
信源的输出是一个离散符号序列: X = ( X 1 ... X l ... X L ) 。称为离散符号序 列信源。 信源的输出是一个模拟的消息,一个随机过程 X (t ) ,对于时刻 t = t i ,
北邮通信网规划理论 第二章 电信网规划(七)精品PPT课件
![北邮通信网规划理论 第二章 电信网规划(七)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b25440c5da50e2534d7f47.png)
– KFn:建设完工的实际投资额; – i:利率; – K0,K1,…Kn-1:各年度使用的计划投资额。
投资现值总额
投资现值总额扣除了各年度投资应支付 的利息,将各年的投资额折算为建设期 初的投资。
A0,A1,…Am(m≤ n):第j年投入的设备的年生产维护费用。
年经费法(Annual Cost)
根据各规划方案中每年支付的费用大小 进行方案比较,选择年经费最小的方案。
根据每年支付费用的大小不同,年经费 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等额年经费,即每 年支付的费用是一定的;另一类是可变 年经费,即每年支付的费用是可变的。
三种方法的比较
条件 参考条件
方法
现值法
建设资金一期或分期投入, 设备同时退出服务
年经费法
建设资金一期投入,设备同 时退出服务
年经费现值法 建设资金一期或分期投入, 设备退出服务的年限不同
PWAC方法的简化
在使用PWAC方法时,需要知道设备投资、残值、 年费用、利率、设备服务期之外,还必须知道 研究期,而研究期则由不同投入和推出期的设 备的最小公倍数的出,在规划中明确地确定这 一数值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在实际应用时可 以对PWAC进行简化,使之更具有实用性。
在对规划方案进行经济效益评价的基础上,还要对其 社会效益进行评价;
在上述评价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评价给出明确的评价 结论。
资金的时间价值
公式名称 一次 已知现值求终值 偿付 已知终值求现值 等额 已知终值求年金 分期 偿付 已知现值求年金
已知年金求终值
已知年金求现值
北邮通信原理课件(第7章)
![北邮通信原理课件(第7章)](https://img.taocdn.com/s3/m/e1318363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34.png)
北邮通信原理课件(第7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的《通信原理》一书,具体为第7章“数字通信系统”。
本章主要介绍了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包括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数字信号的传输、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数字信号的编码与解码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数字通信系统与模拟通信系统的区别。
2. 使学生掌握数字信号的传输方法,了解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技术。
3. 使学生了解数字信号的编码与解码方法,理解编码与解码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难点: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技术,数字信号的编码与解码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投影仪、电脑、通信原理课件。
学具:教材、笔记本、签字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字通信系统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2. 讲解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数字通信系统的定义、组成、特点等。
3. 讲解数字信号的传输方法,包括基带传输和带通传输两种方式。
4. 讲解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技术,包括调幅、调频、调相三种基本调制方式。
5. 讲解数字信号的编码与解码方法,包括单字符编码、多字符编码两种方式。
6. 例题讲解:通过几个典型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字通信系统的原理和技术。
7.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数字通信系统1. 基本概念定义:以数字信号作为传输对象的通信系统组成:发送端、传输介质、接收端特点:抗干扰能力强、信号传输稳定2. 数字信号传输基带传输:直接传输数字信号带通传输:通过调制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再进行传输3. 调制与解调调制:调整载波信号的某个参数,使其与数字信号相对应解调:在接收端将调制后的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4. 编码与解码单字符编码:将每个字符转换为唯一的数字编码多字符编码:将多个字符组合成一个编码,提高传输效率七、作业设计1. 简述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通信原理ppt北邮资源
![通信原理ppt北邮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62a91cf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48.png)
3 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
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 行通信,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4 未来通信的趋势
未来通信将朝着更高速度、更低时延、更广覆盖的方向 发展,同时还将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更 加智能化和个性化的通信服务。
05
信号的检测与估计
信号检测的基本原理
信号检测的基本概念
阐述信号检测的定义、目的和意义,以及信号检测在通信系统中 的作用。
信号检测的基本原理
介绍信号检测的基本原理,包括假设检验、似然比检验、贝叶斯准 则等。
信号检测的性能指标
分析信号检测的性能指标,如虚警概率、漏警概率、检测概率等, 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TCP/IP协议族
包括TCP、UDP、IP等协议,用于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连和通 信。
HTTP协议
用于Web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实现网页的浏览和数据 的传输。
SSL/TLS协议
提供安全的数据传输通道,保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完 整性。
通信网络的安全与可靠性
防火墙技术
通过设置访问控制规则, 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 据泄露。
01
02
信源
产生和发送信息的设备或实体, 如话筒、摄像头等。
03
04
信宿
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设备或实体, 如扬声器、显示器等。
通信原理的研究对象
信号与噪声
研究信号的特性、噪声的来源和性质,以及 信号在噪声干扰下的传输性能。
编码与调制
研究信道的传输特性、信道容量和信道编码 等问题,以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传输媒介
北邮通信原理课件(第一章)
![北邮通信原理课件(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c3a5ccc32cc58bd63186bdd6.png)
(1.4-1)
《通信原理课件》
28
I代表两种含义:当事件x发生以前,表示事件x发生的 不确定性;当事件x发生以后,表示事件x所含有(或所提 供)的信息量。 信息量的单位由对数底的取值决定。若对数以2为底时 单位是“比特”(bit — binary unit的缩写);若以e为 底时单位是“奈特”(nat—nature unit的缩写);若以 10为底时单位是“哈特”(Hart — Hartley的缩写)。 通常采用“比特”作为信息量的实用单位。
《通信原理课件》
32
1.5.1模拟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模拟通信系统的有效性指标用所传信号的有效传输带宽 来表征。当信道容许传输带宽一定,而进行多路频分复用 时,每路信号所需的有效带宽越窄,信道内复用的路数就 越多。显然,信道复用的程度越高,信号传输的有效性就 越好。信号的有效传输带宽与系统采用的调制方法有关。 同样的信号用不同的方法调制得到的有效传输带宽是不一 样的。 模拟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指标用整个通信系统的输出信噪 比来衡量。信噪比是信号的平均功率S与噪声的平均功率N 之比。信噪比越高,说明噪声对信号的影响越小。显然, 信噪比越高,通信质量就越好。输出信噪比一方面与信道 内噪声的大小和信号的功率有关,同时又和调制方式有很 大关系。例如宽带调频系统的有效性不如调幅系统,但是 调频系统的可靠性往往比调幅系统好。
《通信原理课件》
10
1.2.3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数字通信系统是利用数字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 系统。数字通信系统可进一步细分为数字频带传输 通信系统和数字基带传输通信系统。 一、数字频带传输通信系统 数字频带传输通信系统如图1-3 所示。 图1-3中,变换器的作用是把信息转换成数字基带 信号。信源编码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数字信号传输的 有效性。信源编码器的输出就是信息码元,此外,话 音和图像压缩编码等都是在信源编码器内完成。接 收端信源译码则是信源编码的逆过程
北邮课件:现代通信网技术综述
![北邮课件:现代通信网技术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4d1fe6748d7c1c708a145b3.png)
北京邮电大学 计算机学院 卞佳丽
Slide 4
内容
通信网的基本概念 业务网综述 传送网综述 支撑网综述 交换技术
北京邮电大学 计算机学院 卞佳丽
Slide 6
1、通信网的基本概念
通信网的组成 通信网的体系结构 通信网的组网结构 现代通信网的技术发展
北京邮电大学 计算机学院 卞佳丽
Cable Network
Slide 32
北京邮电大学 计算机学院 卞佳丽
PSTN/GSM/IN
HLR
INTERNET
传送网:骨干传送网+接入网 传送网的功能: 在不同地点的各点之间完成转移信息的传递。 传送网的分层结构: 3个子层:电路层、通道层、传输媒质层 传送网的实现技术: 有线传输:铜线、光纤 无线传输:微波、卫星 PDH与SDH
课程内容(2)
现代通信网技术综述(上) 主讲人:卞佳丽 时间:9月13日(2班)、14日(1班) 现代通信网技术综述(下) 主讲人:卞佳丽 时间:9月20日(2班)、21日(1班) 宽带接入技术 主讲人:卞佳丽 时间:9月27日(2班)、28日(1班) 无线传感网与物联网 主讲人:罗红 时间:10月11日(2班)、12日(1班) 网络安全及防火墙 主讲人:阙喜荣 时间:10月18日(2班)、19日(1班) 下一代网络技术 主讲人:卢美莲 时间:10月25日(2班)、26日(1班) 网络攻防技术 主讲人:魏更宇 时间:11月1日(2班)、2日(1班)
Base station Base station
Application servers SIP
Session control
北邮课件:现代通信网技术综述
![北邮课件:现代通信网技术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b117e9ab0717fd5370cdc2e.png)
计算机通信新技术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2010年9月(系列讲座)Slide1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卞佳丽课程目的⏹了解目前和未来计算机及通信领域中一些主要新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发展前景和应用范例。
⏹拓展和弥补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有关计算机及通信专业的技术知识。
Slide2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卞佳丽课程内容(1)⏹现代通信网技术综述(上)主讲人:卞佳丽时间:9月13日(2班)、14日(1班)⏹现代通信网技术综述(下)主讲人:卞佳丽时间:9月20日(2班)、21日(1班)⏹宽带接入技术主讲人:卞佳丽时间:9月27日(2班)、28日(1班)⏹无线传感网与物联网主讲人:罗红时间:10月11日(2班)、12日(1班)⏹网络安全及防火墙主讲人:阙喜荣时间:10月18日(2班)、19日(1班)⏹下一代网络技术主讲人:卢美莲时间:10月25日(2班)、26日(1班)⏹网络攻防技术主讲人:魏更宇时间:11月1日(2班)、2日(1班)Slide3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卞佳丽课程内容(2)⏹网格技术主讲人:杨旭东时间:11月8日(2班)、9日(1班)⏹嵌入式处理技术主讲人:邝坚时间:11月15日(2班)、16日(1班)⏹新一代互联网的自治网络技术和服务质量管理主讲人:王文东时间:11月22日(2班)、23日(1班)⏹云计算主讲人:苏森时间:11月29日(2班)、30日(1班)⏹信令网原理及其应用主讲人:卞佳丽时间:12月6日(2班)、7日(1班)⏹多媒体通信技术主讲人:马华东时间:12月13日(2班)、14日(1班)⏹IMS技术及其应用主讲人:卞佳丽时间:12月20日(2班)、21日(1班)⏹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网主讲人:卞佳丽时间:12月27日(2班)、28日(1班)Slide4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卞佳丽教学安排⏹授课:No.1~No.16周⏹复习考试:No.17~No.19周⏹考试方法:开卷笔试联系方式:E-mail:jlbian@ 现代通信网技术综述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卞佳丽2010年9月Slide 6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卞佳丽内容▪通信网的基本概念▪业务网综述▪传送网综述▪支撑网综述▪交换技术Slide 7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卞佳丽1、通信网的基本概念✓通信网的组成✓通信网的体系结构✓通信网的组网结构✓现代通信网的技术发展Slide 8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卞佳丽通信网的基本构成交换设备终端设备传输设备通信网的三要素Slide 9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卞佳丽通信网的组成骨干传送网接入网传送网SN1业务网1SNn业务网n ……业务网CPE/CPN支撑网PSTN/ISDN/B-ISDN/PSPDN/FRN/IN IP/移动电话网(GSM 、CDMA 、3G )…信令网/TMN/数字同步网Slide 10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卞佳丽电信网的支撑网☐信令网用于通信实体之间传递信息,已达到协同工作的目的,被称作通信网的“神经系统”。
北邮现代通信技术PPT课件
![北邮现代通信技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adcb6e2f60ddccdb38a04f.png)
传送:侧重于从信息传递的功能过程描述 传输:侧重于从信息信号通过具体物理媒质
传递的物理过程来描述
传送网:将网络的传送功能的集合看作一 个逻辑的网络
TR
SM
TR
line:线路系统 radio:无线系统
DXC:数字交叉连接设备 EA:外部接入设备
SDH接口的速率等级 STM-N, N=1, 4, 16, 64… STM: Synchronous Transport Module 同步传送模块
系列等级
STM-1 STM-4
STM-16 STM-64
(19)N列
RSOH 13 行
MSOH 59 行
l9行 (10270)N列
第4行 l9列
72字节/帧 2349字节/帧 4.608Mbit/s 150.336Mbit/
STM-1(N) 的开销
◆段开销SOH(Section OverHead)
再生段开销RSOH 复用段开销MSOH
(字节的功能与应用P189-196)
◆通道开销POH(Path OverHead)
高阶通道开销HPOH 低阶通道开销LPOH
(字节的功能与应用P200-203)
STM-1段开销安排
1
2
3
4
5
6
7
8
9
1 A1 A1 A1 A2 A2 A2 J0
2 B1
E1
F1
3 D1
D2
D3
4
AU-4 Pointe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通信信源模型和M/M/1排队系统
授课人:李慧
课程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三章 Erlang拒绝和等待系统 第四章 通信网络性能分析 《通信网理论基础》第三章 多址接入系统分析 第五章 网络拓扑结构分析 第六章 网络随机模拟(自学) 第七章 网络可靠性分析
p1 () 1 p0 () p2 () p3 ()
() pi (k) i 2 ( )] [ n [1 p0 () ()]k e ( n k ) () k k k 2 (1 ) ( ) k p0 () e 1 2! n k n k ( ) () k k 2 [ ()] e e (1 k k ) k
25
定理2.1 证明
首先求解 p0 (t )
无后效性 平稳性
p 0(t ) p 0(t ) p 0( )
−������������
求解函数方程得
������0 t = ������
然后求解
,
0<λ<∞
pk (t )
26
定理2.1 证明(续)
n pk (t ) [ p1 ()]k [ p0 ()]n k k
9
排队系统的广泛性
顾客——服务机构 通信中:
呼叫——线路������ 信息包——分组交换机 移动终端——服务区
计算机:
总线指令——CPU处理 数据流——存储器
其它:
敌机——防空设施 客机——跑道
10
排队现象存在的基础
资源的有限性 需求的随机性,且可能大规模到达
排队规则表征了对排队的规定,例如是否无限制 长系统 输入来源 顾客
队 列
服务机构
服务完离开
排队系统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输入过程 (顾客按照怎样的规律到达); •排队规则 (顾客按照一定规则排队等待服务); •服务机构 (服务机构的设置、服务台的数量、服 务的方式、服务时间分布等)
业务建模需求
研究网络问题,需要考察网络业务的特征以及 对于网络内部各种节点的影响
采用理论分析手段,分析网络性能 采用仿真分析方法,模拟网络性能
不同种类业务的建模特征
语音(电话) 数据 图像
4
2. 0 排队系统概念
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大类被称之为随机服务系 统或排队系统。在这些系统中,顾客到来的时 刻与进行服务的时间都是随机的,会随不同的 条件而变化,因而服务系统的状况也是随机的, 会随各种条件而波动。
n k k [1 (1)]e t [1 (1)] k (t )k t n(n 1) (n k 1) e [1 (1)] k
k! ( t ) k
k!
n
e t
n
t n n n! k k !(n k )!
资源少顾客排队长服务质量下降 资源多服务闲置资源浪费
排队系统设计目标
为顾客提供满意服务,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率
不是绝对的,往往与统计参数和工作方式有关
17
排队系统 的数学假设
t2 t1
服务员 到来的顾客流 离开的顾客流
τ2 τ1
队列
服务机构
在轴上有一些点从左向右做同速率的匀速直线运动,图中 的t1,t2表示顾客到达排队系统的到达间隔,它们均为随机 变量;τ1,τ2表示不同顾客的服务时间,它们也是随机变量, 关于ti和τi,满足下面3个假设:
27
Siméon Denis Poisson
生于: 6/21/1781-Pithiviers, 法国 卒于: 4/25/1840-Sceaux, 法 国 “Life is good for only two things: discovering mathematics and teaching mathematics.”
基本排队模型-队列/排队规则
队列
队列容量
有限/无限
排队规则
等待型:不能得到服务时(服务窗口非空),依次等待,直到 服务完毕后离去
不拒绝系统
截止型:若窗口已满(已有m 个用户)则可能拒绝用户
n=m,即时拒绝,电话网(n:排队长度) n>m,延时拒绝,缓冲区数据通信,可允许一定数目的排队; 超过则不行
但是一般来说,这种假设可以描述系统的规律
22
语音在数据网络传输时
人类说话都有一定的间隙
表现在码流上呈现出一定的间歇性 数据网络中传递语音,需要考虑话音源的语音激 活因子(VAF)
当忙状态时,发送话音分组 闲状态时,不发送,节省带宽
此时的业务特性与数据业务类似,不再讨论
23
5
排队论
许多服务系统,如电话通信、船舶装卸、机器维 修、病人候诊、存货控制、水库调度、购物排队、 红绿灯转换等,都可用一类概率模型来描述,其 涉及到的知识就是排队论。
排队论是专门研究带有随机因素,产生拥挤现象 的优化理论。也称为随机服务系统。
6
排队论:一百年
厄朗(Agner Krarup Erlang) 一个在丹麦哥本哈根电话局工 作的工程师,研究人们打电话 的行为模式,发展出人们需等 待多久的公式,并于1909年出 版了关于排队理论的第一篇论 Born 文。 Died
若Δt0,则λΔt∈[0,1];平稳过程中可表示概率
在有限时间区间内到达的顾客数是有限的
总能找到一个时间间隔段的尺度,使得在这个时间段内,最多 只来一个电话呼叫 在某个时间点上最多只会来一个电话呼叫
(4)有限性:在任意有限区间内到达有限个呼叫 的概率为1,即
P
k 0
k
(t ) 1
50年代初
美国数学家关于生灭过程的研究 英国数学家D.G.肯德尔提出嵌入马尔可夫链理论,以及对排队队型的分 类方法。 L.塔卡奇等人又将组合方法引进排队论,使它更能适应各种类型的排队 问题。
70年代以来
人们开始研究排队网络和复杂排队问题的渐近解等,成为研究现代排队 论的新趋势。
The theory of probabilities and telephone conversations,1909
/wiki/Agner_Krarup_Erlang
January 1, 1878) Lonborg, Denmark
February 3, 1929)
Poisson过程
满足4个性质的输入过程容易处理,并且应 用广泛,被称为Poisson过程。 下面定理2-1描述了Poisson过程的特点, 并且(2-1)计算了在长度为t的时间内到达 k个呼叫的概率。
24
定理2-1
定理2-1 对于Poisson呼叫流,长度为t的 时间内到达k个呼叫的概率 ������������ (������) 服从 Poisson分布,即 k (t ) t ,k 0,1,2, (2-1) pk (t ) k! e 其中λ>0 为一常数,表示了平均到达率或 Poisson呼叫流的强度。
15
基本排队模型-服务规则
服务机构
服务设施, 服务渠道与服务台 服务台数量 服务时间分布:
指数, 常数, k级Erlang
服务规则������
先到先服务First In, First Serve 后到先服务Last In, First Serve 优先制服务Priority
16
排队系统中的资源冲突
平稳性 无后效性 普通性 有限性
19
Poisson过程
(1)平稳性:在区间 a, a t 内有k个呼叫到来 的概率与起点a无关,只与时间区间的长度有 关,这个概率记为 Pk (a, a t ) Pk (t )
从10点和10点10分开始观察30秒内的呼叫到达, 结果在统计上是一致的
21
Poisson过程
这种输入过程容易处理,并且应用广泛,被称为 Poisson过程。
实际情况不会严格符合上述假设
平稳性
电话在白天和晚上的统计特性不同,不是平稳的 但一段时间内,可以看成是平稳的
稀疏性
有可能成批到达
无后效性
如果对方忙,又有急事,可能会拨个不停,导致相关性
8
/wiki/%E7%AD%89%E5%80%99%E7%90%86%E8%AB%96
名人名言
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其中绝大多数在实 质上只是概率的问题 . -------拉普拉斯 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快跑的人未必能 赢,力战的未必得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明 哲的未必得资财,灵巧的未必得喜悦,所临到 众人的,是在乎当时的机会. ---------传道书
生命只对两件事好:发现数
学和教数学
28
Siméon Denis Poisson
Poisson’s father originally wanted him to become a doctor. After a brief apprenticeship with an uncle, Poisson realized he did not want to be a doctor. After the French Revolution, more opportunities became available for Poisson, whose family was not part of the nobility. Poisson went to the É cole Centrale and later the É cole Polytechnique in Paris, where he excelled in mathematics, despite having much less formal education than his 29 pe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