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诗歌教学如何更贴近高考
教师如何适应新高考政策
教师如何适应新高考政策新高考政策的推行,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对于教师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要适应新高考政策,教师需要在多个方面做出努力和改变。
首先,教师需要深入理解新高考政策的核心理念和目标。
新高考强调综合素质评价,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多元选择。
这就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唯分数论”观念,真正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
教师要认真研读政策文件,参加相关的培训和研讨活动,与同行交流心得,确保自己对新高考政策有清晰、准确的认识。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必须进行创新和改进。
新高考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教师不能再一味地进行满堂灌式的教学,而要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
例如,在课堂上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
课程设计也是教师适应新高考政策的重要环节。
新高考实行选科制度,课程设置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选科情况和兴趣特长,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同时,要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入历史、地理等相关知识,让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中拓宽视野。
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教师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新高考强调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教师不能仅仅依靠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采用考试、作业、实践活动、课堂表现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潜力。
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指导。
新高考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如何选科、如何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教师要了解不同学科和专业的特点及发展前景,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兴趣、优势和职业倾向,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生涯规划建议。
可以邀请专家、校友等来校举办讲座,组织学生参加职业体验活动,让学生对不同职业有更直观的认识。
教师适应新高考的策略
教师适应新高考的策略新高考改革的推进,给教育领域带来了诸多变化,对教师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高考,教师需要积极调整教学理念、方法和策略,以提升教学质量,助力学生成长。
一、深入理解新高考政策新高考政策在考试形式、科目选择、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革。
教师首先要认真研读相关政策文件,明确新高考的目标、要求和具体规定。
例如,了解“3+1+2”或“3+3”等选科模式的内涵,掌握综合素质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通过参加各级各类的新高考培训,与同行交流研讨,及时更新自己的认知。
同时,关注新高考在不同地区的实施情况,借鉴成功经验,为自身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二、转变教学理念新高考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要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需求。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课程设计根据新高考的要求,教师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和优化。
打破学科界限,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设计跨学科的教学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课程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选科需求,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
例如,开设丰富的选修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
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增加实验、实践活动的比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创新教学方法新高考背景下,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教学、在线教学平台等,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
通过虚拟实验室、教学软件等工具,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五、加强生涯规划指导新高考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生涯规划指导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古诗词教学创新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古诗词教学创新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和完善,新课程改革已然成为当前教育行业的重要议题之一。
高中古诗词教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也必然需要进行创新。
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的教学改革中,高中古诗词教学需要注重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理解古诗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
一、传统古诗词教学的问题在传统的高中古诗词教学中,通常采用背诵和解析的教学方法,通过梳理古诗词的病句、韵律、词牌等知识点来进行教学。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有利于学生对古诗词的基本认知,但却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以及对古诗词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在课程设置方面,古诗词教学往往只是片面地注重文学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提供了一定的局限。
我们需要对高中古诗词教学进行创新,使之更贴近学生的需求,更具有现代意义。
二、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创新1.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高中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文化遗产,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表达和人生智慧。
在新课改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的背景故事、情感内涵以及表现形式等,引导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和感悟。
学生也可以通过朗诵、演讲、创作等形式来表达对古诗词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激情。
2.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改下,高中古诗词教学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多媒体展示等,使学生在把握基础知识的更多地进行思辨和创新。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近距离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3.联系当代生活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停留在对古诗词本身的解析和欣赏上,缺乏与当代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在新课改下,高中古诗词教学应该与当代生活和社会相结合,使古诗词不再只是停留在课本中的文字,而是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实实在在的现代意义。
关于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关于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成为了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们面临的挑战之一。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本文将提出几点关于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的建议。
一、注重古诗词的生活化教学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但是由于古诗词语言的古雅、精妙,很多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不高,甚至觉得古诗词与自己的生活相去甚远。
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与古诗词相关的内容,将古诗词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观赏身边的自然景观,将所学的古诗词与自然景观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灵感,把古诗词融入到生活中去,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古诗词的魅力。
二、加强背景知识的讲解古诗词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文化都是学生很难理解的内容, 但是这些背景知识又对学生正确理解和欣赏古诗词是至关重要的。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所教古诗词的背景知识,将古诗词所反映的历史人文背景融入到教学当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除了在课堂上做出相应的讲解外,也可以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等方式让学生获取更多的背景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和理解。
三、注重情感的引导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情感的引导,引导学生通过古诗词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美好。
可以通过朗诵、分析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进行深入体验和感悟。
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情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能够通过古诗词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和情感。
四、开展诗词鉴赏的比赛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诗词鉴赏的比赛。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学习热情。
这种方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比赛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古诗词鉴赏水平。
围绕新课标探索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方法[大全]
围绕新课标探索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方法[大全]第一篇:围绕新课标探索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方法[大全]围绕新课标探索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方法摘要:古诗词是高中语文的重要内容,难教、难学,新课标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形式下,紧紧围绕新课标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改变课堂上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动者,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诗歌;写作素材;诗歌意境在新课标下,古诗词在高中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很大,本来古诗词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难教,学生难懂,而现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新课标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作的明确要求:“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很显然,在新的形势下,诗歌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不只是为了给学生单纯的传授知识。
原来的那一套教学方式显然不再适用,而对我们广大的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因此,对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进行探究,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一、紧紧围绕新课标紧紧围绕新课标来进行诗歌教学的探究,寻找适合新形势下的诗歌教学。
二、了解诗人,了解背景在这里说的了解诗人,了解背景并不是与以前的老式教学方式一样,教师在课堂上简单的向学生介绍诗人和时代背景,而是要在课前教师先设计好几个问题,如:时代背景与诗人思想的形成;诗人的经历与作品思想的关系;诗人经历中哪个阶段让你感触最深等,学生要了解这些问题,就必然会去查阅大量的资料,收集诗人和作品的相关内容,同时还在拥有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探究,问题才会得以解决。
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来讲述诗人和时代背景,学生讲述时会出现不同答案,学生会在别的同学讲述时,与自己的答案作比较,加以补充,同时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引导。
关于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关于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诗词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也需要不断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理解。
接下来,本文将提出几点关于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的建议。
一、多角度解读古诗词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是以文学鉴赏为主,注重对诗词的表面意义和艺术特点的分析。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我们应该从多角度来解读古诗词,让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诗词背后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内涵。
老师可以结合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古诗词所反映的时代背景,诗人的思想情感及其创作背景等,从而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二、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情感表达,而学生对于情感的理解和感悟往往是比较薄弱的。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更加深入地感受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可以通过音乐、绘画、舞蹈等形式将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领会诗词的内涵。
三、拓展课外阅读和实践体验除了课堂教学,我们也可以通过拓展课外阅读和实践体验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古诗词教学效果。
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历史文化古迹,领略古代诗人的生活环境和创作背景;可以推荐给学生一些相关的历史小说或者文言文阅读材料,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古代社会和历史文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诵比赛或者创作比赛,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教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古诗词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可以为学生呈现更加生动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古诗词的原文和译文、注释和解说,提供丰富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让学生能够更形象地感受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构建;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外拓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入了解和学习。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与高考如何衔接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与高考如何衔接从“大纲卷”到“课标卷”,古典诗词鉴赏都是一个必考的板块。
那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古典诗词教学与高考的衔接,便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笔者认为,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与高考衔接,首先得立足课堂,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古典诗词,培养好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基本的鉴赏常识和鉴赏方法。
在学生具备了基本的诗歌鉴赏素养的基础上,再研究高考试题,结合高考试题的题型,延伸到课外诗词,设计成模拟试题,以期实现两者的衔接。
一、立足课堂,激发兴趣,提高古典诗词鉴赏素养与新课程标准相匹配的新教材,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需要出发,增加了古诗文的分量(新教材的古代文学作品篇目约占41%),因此,借助这些课内篇目的学习,将目光聚焦在课堂教学上,一方面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基本素养,在鉴赏方法的传授上做文章。
(一)学会诵读,激发阅读兴趣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里的“熟读”,首先是准确的朗诵。
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1.读出古典诗词的韵味。
语文老师都知道,读诗一定要读出韵味,这韵味一是要准确断句,按古诗词平仄、押韵、抑扬的基本要求流畅地读下去;二是能读出一些古音,诸如“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一句中“衰”的读音,就不能读成“shuai”,而应该读成“cui”。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中的“斜”就不能读成“xie”,而应该读成“xia”。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句中的“得”,就不能读成“de”,而应该读成“dei”。
2.培养诵读能力。
在利用教材提供的文本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就应该提出具体要求,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首先是普通话朗读的要求,尤其是农村中学,由于学生说普通话的环境差,很难迈出说普通话的第一步,语文教师一定要执着,教师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朗读常识和技巧,诸如五言诗、七言诗断句的位置,不同词牌的词断句的位置,以及古诗词在平仄、押韵、变读有哪些要求等方面的基本技巧,采用教师领读或跟着朗读磁带朗读的方式,从模仿开始,通过自由朗读、齐读、男女声读、小组比赛读、品味性自读等方式,培养学生准确朗读的能力,为鉴赏奠定语言基础。
高考改革背景下古代诗歌教学的策略研究
现在 的诗歌教 学 , 是 只见树木 , 不 见森林 , 仅仅 停 留在 诗歌
的教 学 方 面 , 忽 视 了诗 歌 理 论 的 教学 。加 之 , 随着在高考中 , 语文 的分值越来越 大 , 古代诗歌教学是 一个重要方面 , 而逐 步 向诗 歌理论 的考察 也会 成 为高 考改 革 的一个 趋势 和方 向。因此 , 我们一定要 重视诗歌理论 的教学 。在 中国古代诗 歌发 展史 中 , 诗歌理论 的发展也是 占据 了一个重要 的方面 , 我们 可以引导学生阅读 一些 比较简单 的诗论 著作 ,通过诗 歌理论 的学 习促进 诗歌 的鉴 赏。一方 面可以通 过选修课对 诗歌 理论进行解 释和学 习 ;另一方面可 以通 过课题进行合 作探究 。在此基础上 , 学生学 习的诗歌才算是看到了整个森
【 参考文献 】 …孙晓 鸣. 浅谈 新课程 背景 下的 高中古典诗歌 教 学[ 丌 .
语文天地 2 0 1 0 ( 0 7 1
【 2 J 李培元, 曹素娟. 中学古典诗歌 阅读欣 赏教 学 &- i  ̄l J 1 . 现代语文( 教 学研 究版) . 2 0 0 8 ( 0 3 ) [ 3 】 韩佳 莲. 诵读 ・ 想象 ・ 体味 ・ 评 价—— 古典诗歌 的教 学 体会叫语 文学刊. 2 0 0 1 ( 0 6 ) 【 4 】 吴彩霞. 新课标 下中学古典诗歌教学模式研 究【 I I . 长沙 铁 道 学院 学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2 0 0 7 ( 0 2 ) 【 5 】 张春 杰. 自主、 合作、 探 究—— 高中语 文选修课诗歌模 块教 学方法探 索[ 1 1 _ 延边教 育学院学报. 2 0 1 0年 0 2期 [ 6 】 荣岩. 语文教 学中的审美教育—— 古代诗歌 的教 学与 审美 卟 中 国科教 创 新 导 刊 . 2 0 1 0年 1 4期 [ 7 】 陆勇坚. 高 中语 文课 堂教 学中渗透审美教 育的方法『 I I l
关于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关于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高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修养和审美情趣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古诗词的教学效果如何提高,一直是教育界和语文教师们所关注的焦点。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效果,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一些调整和改进:一、注重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融合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教学不再只是靠死记硬背,而是更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能力。
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通过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分析,发现其中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也可以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历史、哲学等,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认识,实现跨学科融合。
二、创新教学手段和方式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我们需要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创新古诗词教学的手段和方式。
比如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听录音等多种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词中的意境和韵味。
同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等途径,让学生参与到古诗词的交流和创作中去,从而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三、关注现代性与时代性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但在当下社会背景下,我们也需要关注它的现代性与时代性。
我们应该注重选取那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古诗词,让学生通过古诗词,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沿革,同时也能感受到它对当代生活和社会的关照和启迪。
也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对古诗词的尊重和热爱,使其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活力和意义。
四、重视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古诗词教学不仅仅是对古代文字的解读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对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情趣。
通过教师的精心选择和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和追求,从而使古诗词教学更具有生活的温度和情感的共鸣。
新高考背景下的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
新高考背景下的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摘要:近年来,随着各种媒介的出现,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普及,极大的激发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包括古诗词的热情。
我们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更应该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加他们的古诗词积累,提高他们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让他们真正胸中藏文,墨心如水,胸中有一股书卷气。
基于此,以下对新高考背景下的古诗词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引言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凝聚着古代文字的精华。
哲人先贤喜欢用古诗词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记录自己的人生体验。
因此,在学习古诗的时候,学生可以在字里行间感受古人的情绪状态,品味古人的人生经历。
可以说,人文元素一直都蕴含在古诗词之中。
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篇目较多,基于古诗词教学的特点进行深入探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
一、深入诗词内涵,传承文化精神高中古诗词的教学应该具备一定现实意义、符合高中生认知特点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浸润,其教学根本应该是以契合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诗词为载体,以深层次的文本分析与理解为途径,实现高中生对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传承。
只有全面深入地感悟这些经典古诗词,学生才能深刻理解和发现真正蕴含在古诗词文字中的文化与精神,感知古人生活中的人生价值观和精神状态,从而真正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及民族精神。
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为例。
这首诗的艺术魅力是非凡的。
在教学过程中,作者引导学生认识到古诗词中写的“月”有很多,中国古人有“观月”“悲秋”“思乡”的传统,而本诗却是另辟蹊径,其以“春”为切入点进行描写,进而让学生思考其“春”的情感基调。
一开始,学生可能会认为这只是对春天一些自然世界事物的综合描写,而这也是以景抒情的典型手法。
而经过对关键词汇的反复的分析或思考,学生终于开始对文本有了新的认识和发现——即每一处景描写都是建立在对大自然深层次哲学思考的基础上的。
关于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关于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摘要】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提高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围绕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要充分挖掘古诗词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让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美学意义。
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去感受和欣赏古诗词。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引导他们发展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鉴赏水平。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也至关重要,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要加强古诗词教学与现代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古诗词与当代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吸引力。
这些建议将有助于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建议、历史文化内涵、多元化教学、审美情操、兴趣、现代生活联系。
1. 引言1.1 新课改对语文教育的影响一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要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思考。
二是注重综合素养的培养。
新课改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等多方面的素养。
这也意味着语文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传授文学知识。
三是强调跨学科的整合。
新课改倡导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在语文教育中也要求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结合,帮助学生建立更为全面和系统的知识结构。
新课改对语文教育的影响是积极的,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广阔的视野,为古诗词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挑战。
1.2 古诗词教学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珠玉,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审美情感,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古诗词教学具有重要性不容忽视。
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和高度的艺术价值,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兴趣。
关于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关于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加强古诗词选文的实用性、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运用多媒体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强化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通过这些建议,可以使古诗词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培养他们的综合语文能力,提升学习积极性。
希望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能够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带来更好的效果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建议教师们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古诗词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新课改、教学效果、实用性、学生能力培养、多媒体、师生互动、学习兴趣、现实生活、学习积极性、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课改是教育领域的一场重大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这场改革中,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如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成为教师们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变化,古诗词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注重实用性。
传统古诗词教学往往注重对文本的解读,但学生更需要的是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知识和技能。
加强古诗词选文的实用性,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
古诗词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掌握古代文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多媒体手段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古诗词教学,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现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手段也能够提供更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诗词知识。
古诗词教学需要强化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于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关于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教学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
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对于培养学生的美感、情感和人文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古诗词的教学效果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相比还有待提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提出建议,希望能够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效果。
要注重古诗词的传统意蕴和文化内涵。
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向学生传授古诗词的传统意蕴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作品特点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美。
可以通过讲解课文中的历史典故、文化背景、诗人的生平遭遇等方式,让学生对古诗词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古诗词的创新意识。
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的语言艺术、声韵美学、意境构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造诣。
要注重注重古诗词与当下生活的联系。
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价值在当下社会依然不可替代。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古诗词与当下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将古诗词与当代社会相结合,将古诗词的情感与人生经验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古诗词的内涵和意义。
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的主题思想、情感体验、应用价值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作品中蕴含的智慧和情感,从而增强他们对古诗词的认同感和情感共鸣力。
要注重发挥教师的示范引导作用。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努力提高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师的示范引导作用。
可以通过阅读古诗词的经典著作、参加古诗词的培训班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古诗词修养,不断激发自己的教学激情,让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和有趣,从而更好地影响和感染学生,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果。
新高考背景下,教考结合教学策略
新高考背景下,教考结合教学策略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改变了过去“一纲多本”的格局,从教考分离走向教考一致,旨在扭转以高考为导向的应试教学,落实高中语文新课程新教材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课标标准》也对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学习要求。
课标为教考一致提供了依据,教材为教考一致提供了重要抓手,或者说媒介。
以2022年高考考情为例,试题充分体现了对教材的回扣。
这对于我们实际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
而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回扣关联大致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
一、直接关联首先在诗歌鉴赏上,如:新高考II卷古代诗歌阅读选用李白的《送别》,要求学生判断该诗最后两句“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与教材所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中表达方式是否相同。
而教育部命制的四套试题中的古代诗歌阅读,全国甲卷、全国乙卷和新高考II卷均为比较型阅读。
比较阅读便是新教材大单元群文阅读的一种落实形式,由课内考课外,或由课外考课内(与教材直接关联)。
试题考察了古诗的比较鉴赏阅读,是对新教材的一种回扣。
课内课外结合题型设置,既有陌生感,又有熟悉感,以生考熟,学以致用。
反观教学,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便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诗词名作,每一篇都有人文价值,每一首都包含了重要的语言要素。
例如《短歌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包含了用典手法,可进行比较阅读,分析用典手法及其作用,让学生熟练掌握这种手法。
在这个基础上也可以让学生重点分析两首怀古诗,进而掌握怀古诗的特征。
还可以以人文价值为依托,分析曹操的求贤若渴、苏轼与辛弃疾壮志难酬的悲慨。
其次,在文言文阅读上,高考试题与课内句子(文化现象、文言实词)进行比较。
如:2022全国乙卷《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理》选择题涉及“食”“放”“靡”“悲”等实词,回扣《短歌行》《屈原列传》《曹刿论战》《孔雀东南飞》等课内篇目实词。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古诗词教学创新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古诗词教学创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在新课改的框架下,高中古诗词教学也必然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新的教学环境下创新古诗词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成为了一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新课改的背景出发,探讨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创新之路。
一、新课改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新课改的背景下,教育的理念和目标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以往注重知识传授和考试应试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教育需要更多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而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也面临着如何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的挑战。
新课改也为古诗词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展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新思维,为古诗词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新课改的框架下,古诗词教学可以更好地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高中古诗词教学创新的路径1. 从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古诗词的选材和内容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兴趣。
可以通过选取一些富有时代感和现代意义的古诗词,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
也可以通过选取一些适合青少年学生的古诗词,如青春诗词、友情诗词等,让学生更加容易产生共鸣。
也可以通过横向对比,选取不同地域、不同题材的古诗词,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广度。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形式也可以更加多样化。
传统的古诗词课堂教学往往以讲解为主,学生的参与度比较低。
可以尝试采用讨论式教学、小组合作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也可以通过课外拓展活动、诗词朗诵比赛等形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新课改的框架下,高中古诗词教学的手段也可以更加多样化和灵活化。
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古诗词的意境和韵味。
高中诗歌教学如何与考点对接
高中诗歌教学如何与考点对接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以及艺术想象力。
自2002年以来,高考中对诗歌鉴赏有了更高的要求,而通过对诗歌的有效教学,可以对学生的感悟能力、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进行培养,从而帮助学生有效树立传统文化意识。
标签: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考点对接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诗歌进行有效教学,可以对学生的真善美进行充分激发,从而显著提升学生自身的艺术审美能力。
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落实,高考对诗歌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教师需要对诗歌教学与考点对接的有效方法进行思考。
一、诗歌的创作特点古典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而高考对诗歌鉴赏的重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对诗歌进行了解与学习,从而对诗歌所具备的文化魅力进行深刻体会。
而诗歌主要是由四方面着手。
第一,抒情表达。
抒情作为诗歌创作中的情感内线,是作者自身体验的有效浓缩,由文字中进行充分体现。
例如,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中表现了其厌倦战争、思念亲人的情感。
第二,形象性。
诗词中丰富的意象通常寄予着对情感与意境的把握。
例如,杜甫的《春日怀李白》中,通过对不同时空景物的描写,对作者的真挚情谊进行突显。
第三,含蓄性。
诗歌所具备的含蓄美是艺术审美中的主要内容。
例如,贺铸的《青玉案》中通过景物的描写,含蓄地对愁绪进行表达。
第四,跳跃性。
在诗歌创作过程中,炼字炼句作为创作的基本思路,同时也是在对意境的创造与凝练。
例如,李白的《行路难》中开始对欢乐宴会进行体现,接着对“冰塞山”“雪满山”进行感慨,同时对自身的失望、抑郁、悲怆进行表现。
二、教学现状分析高考大纲指出,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诗歌鉴赏、分析能力进行重点培养。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常还只是开展传统的诗歌教学。
在教学方法方面,将诗歌教学与文言文教学进行串联,生搬硬套地对词句进行解释,让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
高考大纲中指出:对文学作品进行欣赏,需要对作者自身的思想情感进行确切把握。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古诗文教学策略盘点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古诗文教学策略盘点[关键词] 新高考;古诗文教学;策略为了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为了提升高考的公平公正性,国家就高考进行了综合改革,推出了“新高考”模式,即“3门全国统一考试科目+1门首选科目+2门再选科目”组成。
随着“新高考”模式的推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古诗文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对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教材里选入的古诗文篇目多了,在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上对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当然对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挑战和考验。
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教学的方式方法,讲究教学策略,才能使高中古诗文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一、更新教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复制”走向“创新”随着国家对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视,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篇目有所增加,且古诗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
高中古诗文中容量大,信息多,需要学生理解识记的知识点繁杂。
因此,很多教师在授课时为了节省时间,“提升”授课效率,在讲解古诗文时,直接把自己多年归纳总结的答题格式讲给学生,让学生根据答题格式“死套”;或者直接引导学生学习自己总结的“常考”知识点,其他相关知识或个性化的理解都忽略不计了。
例如,根据往年的考试题型,教师会归纳出“诗句赏析题的答题格式”“主旨概括格式”等,这种“套路”式的语文古诗文学习让高中生在语文课上少了朗朗的读书声,多了一项专心“复制”教师答题思路和格式的任务。
翻开学生的语文笔记或者课本,从作者生平简历到字词知识,从语句赏析到主题思想的概括,学生记录得井井有条。
可是当离开教师的讲解,让学生自己分析理解时,学生无从下笔,毫无头绪。
原来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只是表面的“复制”,没有自己的理解,更谈不上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新高考模式的实施,将会进一步促使高中语文教师率先更新教法。
既不能完全不讲,也不能大包大揽,既要给学生古诗文的学习方法,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逐步引导学生从原来“复制”教师的答题格式和思维,变成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有自己的创新性想法。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摘要:诗歌鉴赏是古代传统文化的体现之一,和古文一样被纳入高考题型中,因为古诗词有其独特的韵味,所以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高考出题范围扩大了,对诗歌鉴赏教学定要求变高了。
对于一篇古诗词的理解,学生们需要在考场上能够做到大致的了解,因为只有大致的了解才能够精准地做题。
关键词:新课改;古诗鉴赏;精准分析对于古诗鉴赏,在考场中,学生们都是临场发挥,因为考卷中的古诗词有一定的难度,都是课外的。
那如何将一篇课外古诗词分析的头头是道,这就需要学生们有一定的对于诗歌鉴赏的基础。
如果教师能够在平常学习的过程中,渗透许多诗歌鉴赏的技巧,许多题型也是可以按照这样的套路去分析。
如此一来,不至于对一篇诗歌一点都不了解。
1反复吟咏,创造激励探究问题的热情和责任感的情境高中语文教学的模块十分清晰,而诗歌的学习是渗透在平常教学过程中的,在最后的复习阶段,教师们会系统的讲诗歌这一个模块进行分析总结。
在诗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们反复吟咏,在毒的状态下创造激励学生们探究问题的热情。
学习诗歌,是学习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因为上下五千年来流传下来的古诗词不尽其数。
诗人和词人们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会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寄托在诗词中。
因为学生们没有办法凭空的去联想到诗歌的作者所处的状态,所以说在课堂教学这个过程中,需要反复朗读,心疼的去体会到作者的心境。
中国的传统文化大多是凭心去感应的,是一种古典的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古典美。
自古以来,古代先辈们流传的学习方式就是读,而如今在学习古代传统文化中的诗歌时,吟咏也十分关键。
在学习《春江花月夜》时,首先教师们会介绍诗歌的作者及其所处的年代,介绍大致背景的原因就是让学生们能够去感悟到那个年代的时代特点。
再从诗歌内容方面进行分析,以乐为主题,以江为场景,用富有生活气息的笔法,都乐出一副江边月景图。
抒发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和作者独有的人生感悟,就是需要用感情的去朗读,学生们才能够去感受到作者的世界。
新课改、新高考下如何突破诗歌鉴赏板块
新课改、新高考下如何突破诗歌鉴赏板块摘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新高考在套路性、模式化答题方面越来越弱化,更多的是考查学生解读、精研文本本身的能力。
比如诗歌板块,诗歌具体内容和诗歌深层情感,是考试中的核心考查点。
学生必须真正读懂、真正研透所考查的诗歌,才能有效得分。
如何让学生更准确的解读诗歌,如何让学生在诗歌板块获得更高的分,本文结合新课改的要求,结合新高考的具体考查方式,做了如下尝试。
关键词:新课改;新高考;诗歌鉴赏;板块一、让学生掌握格律诗的写作规律。
考试中的诗歌,绝大部分都是格律诗。
即使偶有对古体诗的考查,都因为古体诗内容偏于简单、情感偏于浅显,而易于解读、易于作答。
让学生熟悉格律诗的写作规律、掌握格律诗的创作要求,是打破学生与所解读格律诗隔阂,消除学生与所解读格律诗陌生感的有效方式。
(一)平仄格律诗分为绝句和律诗,而律诗又是绝句的延续。
所以只要吃透了绝句的平仄和押韵,律诗自然迎刃而解。
1.平仄的由来早期的文学作品,以四言为主。
比如《诗经》中的作品。
而且后继者们从四言中,慢慢发现和总结出四言的平仄规律,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随着文学的发展,作者们越来越明显的感到,在四言字数的限制下,相关内容和情感无法得到更细腻、更全面的展示和表达。
于是,先贤们分别在四言“平平仄仄”的首尾加入一个平声字,在“仄仄平平”的首尾加一个仄声字,变成四种平仄形式的五言。
后来,又进一步在与五言第二个字平仄相反的要求上,再在五言前面加上两个字,构成七言。
五言、七言绝句由此形成。
五言和七言律诗也由此相应形成。
2.平仄的确定所谓平仄,通俗的理解为字的四声调。
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字的四声调有所变化:格律诗时期的四声调为平、上、去、入四声,现在的四声调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格律诗时期,平声即为平,其余三声为仄。
现在的阴平、阳平为平,其余两声为仄。
要特别强调的是,古代的入声字,已经分别归入现代的四声。
因为入声字本身是仄声,所以认识格律诗时,要能分清归入现代平声中的古代入声字。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阅读教学策略思考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阅读教学策略思考摘要:诗歌阅读是语文教材内容中的一部分。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是对语文学科的深度思考和探索。
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带领学生们不断的学习和挖掘,才能在语文诗歌中发现更多的神奇和魅力,语文诗歌在创作风格,语言特点和意境结合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怎样深入的学习和鉴赏诗歌是教师和学生应当思考的一个问题。
下面就围绕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的诗歌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探究,力求全面提升高中生对语文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语文;诗歌阅读;阅读教学;教学策略诗歌阅读是教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诗歌的写作形式和表现手法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理解。
虽然诗歌朗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对其的理解难度并不大,但是随着教育和高考政策的不断改革,语文诗歌阅读上的教学方法也有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的满足高考政策要求,教师需要对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诗歌阅读部分进行重点的钻研和探究,让诗歌教学和现代化教学脚步共同前行。
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要基础语文诗歌的学习,需要了解和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其中不仅包括诗歌的作者,诗歌的创作时期,诗歌的写作手法和情感线索等等。
同时,语文教材中还需要对一部分诗歌进行背诵阅读。
但是由于传统的高中课堂上的诗歌鉴赏方式比较单一,缺乏一定的灵活性。
学生赏析起来比较机械,并且学生们大都将诗歌的赏析工作当成一个任务,因此学生对于语文诗歌的阅读兴趣荡然全无。
因此,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培养学生阅读语文诗歌的兴趣,改变学生对语文诗歌的理解,让语文诗歌阅读和赏析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出来。
例如在学习《再别康桥》这一首诗歌时,描写的是作者对康桥的爱恋,对昔日生活的怀念和对眼前生活的种种无奈。
教师应当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学习计划中应当将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虑进去,将该首诗歌需要掌握的各种文学知识融入进去,让学生在阅读和赏析诗歌时,能从主观的角度得到肯定和发挥。
二、以课本为诗歌阅读的载体人文精神是人类的情感关怀,具有一定的尊严和人格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下诗歌教学如何更贴近高考
发表时间:2016-06-14T16:25:55.84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4月上作者:崔晓慧
[导读] 要在教学中立足课堂,做好巩固,通过广泛阅读拓展学生眼界,灵活运用答题技巧,解决诗歌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诗歌鉴赏是高考中的常青树,在教学中加强对诗歌的练习,不仅有利于提高整体成绩,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思维结构。
同时对提升学生的素养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有重要作用。
所以,要在教学中立足课堂,做好巩固,通过广泛阅读拓展学生眼界,灵活运用答题技巧,解决诗歌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诗歌鉴赏;课堂教学;巩固;拓展
中国古典文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最能代表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的文学样式,无疑是诗。
现代诗人艾青曾说过:“诗是文学中的文学。
”鉴于诗歌在文学上的地位,诗歌鉴赏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文化的营养,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而《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为了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语文的必修和选修教材也有相应的篇目和模块渗透其中。
但课改后,诗歌难教的状况却没有明显的改善。
诗歌教学仍然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对诗歌仍然是一头雾水。
如何能让诗歌教学更有效地贴近高考,是新课改下诗歌教学的当务之急。
一、立足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即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感知、发现、识别、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
诗歌鉴赏就是很好的实践。
诗歌这种文学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可感性,他是诗人将自己的感受把文字作为为媒介传达出来的,所以,通过对诗歌的鉴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四十五分中的课堂上,有效地鉴赏诗歌呢?
首先,必须会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把学生侍卫一个个鲜活的、有生命的个体,让学生主宰课堂,教师只是引导作用。
其次,通过教师的引导,运用各种手段(包括课堂背景介绍的有趣史实、作者的轶事、学生熟悉的名言等),创设审美体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通过反复的吟咏、揣摩、想象等体验形式,引导学生在课堂的诗歌教学中体验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意境,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小组讨论中,从而让学生用自主体验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最后,依托学校和社会团体创造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完成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积累,完善与提升学生个体的人格。
比如,学校的文学社和诗歌朗诵社会定期举办一些活动,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的能力。
在学生积极参与体会的基础上,教师再将个性的问题总结为共性的规律,为学生应对高考铺路。
二、重视习题巩固
如今,很多学生认为课后习题不重要,没必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在课后习题上,特别是语文科。
但学生却没有认识到课后习题是为巩固学习效果而安排的作业,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跨越的一环。
通过习题可以检查学生学习的结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和潜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因而必须重视习题的巩固。
比如,在进行诗歌鉴赏之景象考点教学时,以李商隐的《二月二日》为例,讲解了“写景作用”型的答题方法:
二月二日①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②。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雨夜声。
【注释】?
①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
②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
?
(8)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5分)
通过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分析、总结后得出答案:“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生机盎然的画面。
到江上游春的游客很多,到处是笙箫之声。
就连花柳、蜂蝶也在欣喜、享受着美好的春光。
?作用:反衬后两联所抒发的思乡之苦。
(或为下面抒写宦游之苦做铺垫)”总结出此类题型的答题步骤:1.概括景物描绘的画面(内容);2.在结构上的作用;3.表达效果。
(营造某种氛围,奠定某种感情基调。
)
教给学生思路、方法后,再拿类似的题型让学生进行对应训练,效果非常明显。
三、拓展课外阅读
通过诗歌专题训练能暴露出学生在这方面的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看不太懂诗歌,这极大地影响了做题。
试想,一首诗歌写什么内容你都不知道,那不管教给你什么方法都是白搭。
所以,这也提醒笔者在以后的时间里要多注意引导学生读诗歌、背诗歌、赏诗歌,以期他们能在高考前的这段时间里形成鉴赏诗歌的语感,提高他们一点点读诗歌的素养。
中国有一句俗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熟读了唐诗三百首,就能具备基本的写诗能力,可见广泛阅读的重要性。
但如果只是单纯的阅读而不思考,那就是做无用功了。
胡适先生说过:“读书要会疑,忽略过去,不会有问题,便没有进益。
”读诗也是一样,如果只是一扫而过,或许是增加了“阅读量”,但于诗歌鉴赏分数的提高是无益处的,所以读诗必须要敢“疑”,并且要结合考点“疑”,时时给自己设问,并解决,“方是进矣”。
读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
坚持读书,能够让人的思维更加充实,培养课外阅读兴趣,特别是诗歌的阅读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进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总结
诗歌篇幅虽短,但诗歌鉴赏是多方面的、综合的,除了以上几点我们还应该关注细节,如标题、作者、题材、注解、技巧、典故、语
言风格等。
传统的教学多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说教式教学,完全不考虑学生的参与度和知识接受能力,目的就是为了教出高分的学生。
这完全背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所以,在教改的指引下,在课案导学制的指导下,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结合诗歌教学的特征,立足诗歌本身,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寻找规律,掌握技巧,日积月累,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会有更大的提高。
(作者单位: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高级中学 12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