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理正计算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理正岩土边坡稳定性分析》
作定量计算
(整理人:朱冬林,2012-2-21)
1、我目前手上理正岩土的版本为5.11版,有新版本的请踊跃报名,大家共同进步!
2、为什么要用理正岩土边坡稳定性分析?
现在山区公路项目地形条件越来越复杂,对于一些斜坡(指一般自然坡)或边坡(指开挖后的坡体)的稳定性评价是不可避免,比如桥位区沿斜坡布线,桥轴线与坡向大角度相交,自然坡度20~40°,覆盖层比较厚,到底是稳定还是不稳定?会不会有隐患和危险?必将困扰每个勘察技术人员,说它稳定吧,又怕将来出问题,说不稳定,目前又没有出现开裂变形滑动迹象,那在报告中如何评价桥址的安全性?再比如,路线从大型堆积体上经过,究竟稳定性如何评价?仅靠钻探或地质调查无法对其稳定性进行合理评价。这时候,就要辅以定量分析计算来提供证据了。
还有,我们在报告中提路堑边坡的岩土经验参数,常常遭设计诟病,按报告
中提的参数,自然坡都垮得一塌糊涂了,更不要说开挖了。我们在正式报告中提出“问题参数”会大大降低了勘察在设计心目中的光辉(灰)形象。如果我们事先对自然斜坡的横断面进行过初步计算,提出的参数就不会太离谱,必将给设计留下“很专业”的印象。
3、是否好用?
很好用。在保宜项目我一天计算几十个断面,既有效又快。
4、断面图能不能直接从CAD图读入?
可以。只需事先转化为dxf即可(用dxfout命令保存)。对图形的条件是所有的线段都是直线段组成(对于多段线需要炸开,对于样条曲线可以用多段线描一下再炸开即可),另外图形边界要封闭(事先可以用填充命令试一下,看各个区域是否封闭)。注意,图中只能有直线段,不能有其它图元(记得按上面操作完后,全选(Ctrl+A),看“属性”(Ctrl+1),全部为直线,则OK)。
5、下面结合实例讲解计算过程,保证学一遍就上手。
以土质边坡计算为例(最常用)
进入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程序
“复杂土层土坡稳定计算”,确定(是不是很复杂?放心,纸老虎而已)
点选“增”,
第一次用就选“系统默认例题”,后面重复计算就可以选“前一个例题”(其它的大家试一下就了解了)
以前常听说“搜索滑面”强大功能,马上就可以轻松实现了……
读入dxf图
(上面是CAD中作好的图,现在要删掉大部分内容,只保留地层线、边界)
(对于上图中无足轻重的小夹层,也可以有选择地去掉,以简化断面图)
把简化后的剖面图dxfout存为“***大桥SZK45-SZK55.dxf”,(注意,图中除直线段外不能有任何其它图元,而且各个区域必须封闭,否则将来软件就读不了)
“是”,读入“***大桥SZK45-SZK55.dxf”
右键点击上面窗口中
找到左边角点的编号(为边坡计算的坡面角点)或者上图中较低位置的转角点都可,看你对可能剪出范围的理解(很难用文字表述,大家多试两次就明白了),右键菜单窗口里面的几个功能都要试一下,很有用的。
坡面线段数是什么意思?
2 1 3
20
就是上面图中从坡面线起点,往坡上数线段的个数,试着输入20,看一下效果?
多试几次你就明白了。
有“基本、坡面、土层、水面、加筋”,点选“土层”,设置各地层参数,
将上面窗口放大,找到①②③④⑤⑥各对应的地层。图上区域形状不规则时,要注意看清楚对应的层。看不清,有难度怎么办?
往右边拖到底
将各个区域边界节点好复制下来,在上图CAD“独立窗口”中查看,就能一一分开了。
给各层地层单元赋参数值,重度(r)、C、Φ。要计算极端情况,比如考虑暴雨饱和状态下的参数值,比如粘性土:17,20,12;碎石土18,15,25……
设置好参数,回到“基本”
点开
“自动搜索最危险滑裂面”——终于出现了
设置上面几个参数,第一次计算时,土条宽度值要设大一些,比如20,圆心步长10,搜索半径步长10,计算比较快,否则你可能要等得睡瞌睡(还不能停下来,只好关掉重来)。多试就会有心得啊!
点“计算”
刚开始计算,“土柱位置误差”要设置大一些,比如取2
“确定”,开始计算
“是”
不满意就重新计算,“返回”,否则“结束”
恭喜,计算成功!
将左侧CAD窗口放大,把鼠标放到上面,回自动画出各种滑面情况,根据你判断的情况选取合适的滑面情况(注意搜索出的最危险滑面未必就是你想要的滑面哦,注意多看几个滑面的稳定性系数,综合判断边坡的稳定性情况)
最后这一步最关键。
在这个基础上再重复前面的步骤,
(有这个作基础,其它功能试一下就熟能生巧了)
欢迎大家踊跃试验,整理自己的心得(注:以上截图均采用QQ截图——Ctrl+Al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