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

合集下载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教案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教案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我们爱你啊,中国》这首诗歌,让学生了解诗歌的作者、背景和主题,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朗读、理解和欣赏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我们爱你啊,中国》的作者、创作背景和诗歌主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2 诗歌结构分析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构成和艺术特点。

2.3 诗歌内容讲解详细讲解诗歌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表达的情感。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组织学生朗读诗歌,培养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2 讲解法教师详细讲解诗歌的内容、背景和艺术特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3.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介绍诗歌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朗读诗歌组织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3 讲解诗歌详细讲解诗歌的内容、背景和艺术特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5 总结课堂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艺术魅力和对中国文化的价值。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和合作能力。

5.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3 课后访谈评价通过课后访谈了解学生对诗歌的喜爱程度和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教学PPT,展示诗歌的文本、图片和相关背景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6.2 教学视频寻找与诗歌相关的教学视频,如诗歌朗诵、背景介绍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歌的魅力。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最新10篇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最新10篇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最新10篇《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颂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简单说歌曲内容。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揭题、范读。

请学生谈自己的初步感受。

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

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作上记号。

(3)、指名分节朗读,纠正。

要求读通顺。

3、默读全诗,想想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小结: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物产丰富文化灿烂民族伟大奋发开拓4、课文可分为几部分。

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

(1)小组讨论。

(2)交流。

第一段:写祖国幅员辽阔,总起全诗。

第二段:以“我们爱你”作为起句,从不同角度,歌颂赞美可爱的祖国。

第三段:总结全文。

回顾过去,骄傲自豪;展望未来,奋发开拓。

5、朗读全诗,体味祖国的可爱。

三、学习第一段1、齐读。

理解:“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洋溢”、“盎然”。

2、思考:(1)这一段是从什么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的?(季节差)(2)“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总领全诗,是全诗的主旋律)3、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作业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一、复习1、听写词语。

2、朗读全诗,说说你知道了祖国哪些可爱的地方。

二、学习第二段1、学习第2节。

(1)朗读第2节。

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

(3)默读体会,第2节表现了什么?(祖国山河的雄浑壮丽)(4)有感情朗读第2节。

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

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的内容,理解其中表达的对中国这片土地的热爱之情。

1.2 技能目标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的内容,理解课文中表达的对中国这片土地的热爱之情。

2.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较为抽象的表述,如“我爱你,中国,我爱你,祖国”等。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和背景。

3.2 朗读法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节奏。

3.3 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的背景和作者,引起学生的兴趣。

4.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课文中表达的对中国这片土地的热爱之情。

4.3 朗读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节奏。

4.4 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5 总结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课文中表达的对中国这片土地的热爱之情。

第五章: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将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背诵熟练,并写一篇关于自己对课文理解的心得体会。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6.2 作业评价第七章:教学拓展7.1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向学生推荐一些与爱国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如《我爱这土地》、《我的中国心》等,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欣赏。

7.2 爱国主题活动组织一次爱国主题活动,如唱国歌、观看爱国影片、参观历史博物馆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爱国情怀。

第八章:教学反思8.1 教学效果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 培养学生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兴趣。

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课程的主题和意义。

2. 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2. 如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热爱中国。

2. 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热爱中国。

2. 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热爱中国,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2. 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特点。

3. 总结学生的观点,强调热爱中国的意义。

第二章:中国的历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

2. 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 如何激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述法,讲述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

2. 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内容:1. 讲述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

2. 介绍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教学步骤:1. 讲述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

2. 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 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激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第三章:中国的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设计(优秀8篇)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设计(优秀8篇)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设计(优秀8篇)《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篇一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结构,抓住重点词语理解第一段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学习过程一、激情导入1、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每当听到这熟悉的旋律老师都会情不自禁唱起这首歌,因为“中国”这个名字,对于所有华夏儿女来说,是多么亲切!在升旗仪式时,同学们在《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中一定无数次默念着它。

你的脑际一定也无数次出现它雄鸡状的版图,你一定会联想起许多关于它的辉煌记忆!那时,你的心中是否也涌起了阵阵波澜,想高歌一曲,来赞颂我们伟大的母亲——中国呢?相信你若读了《我们爱你啊,中国》,一定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2、今天我们要学习这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

3、齐读课题《我们爱你啊,中国》。

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分节朗读,纠正读音。

3、默读全诗,想想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1)指名说说。

(2)教师引导小结并板书。

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物产丰富文化灿烂民族伟大奋发开拓4、再读课文,思考可以分为几部分。

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

(1)小组讨论。

(2)交流,小结。

第一段:写祖国幅员辽阔,总起全诗。

第二段:从不同角度,歌颂赞美可爱的祖国。

第三段:总结全文。

回顾过去,骄傲自豪;展望未来,奋发开拓。

5、朗读全诗,体味祖国的可爱。

三、学习第一段1、齐读。

理解:“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洋溢”、“盎然”。

2、思考并交流:(1)这一段是从什么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的?(时空、季节的反差)(2)“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总领全诗,是全诗的主旋律)3、指导有感情朗读。

作业设计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我们爱你啊,中国幅员辽阔《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篇二教学内容: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教案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教案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我们爱你啊,中国》。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审美能力。

(3)学会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提高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 诗歌主题和情感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韵律和意境的欣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诗歌全文打印或书写在黑板上。

3. 生字词卡片。

4. 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歌朗读:(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生字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学习和记忆。

(2)学生组内讨论,运用生字词造句。

4. 诗歌理解:(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5. 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美,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7. 课后作业:(1)背诵诗歌《我们爱你啊,中国》。

(2)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写一篇小短文。

(3)思考如何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祖国的美丽景色,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诗歌的美。

2. 互动式教学:采用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第一章:祖国的美丽河山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认识中国的名山、大江、湖泊等。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国家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的地理特点概述2. 中国的名山:泰山、黄山、华山等3. 中国的河流:长江、黄河、珠江等4. 中国的湖泊: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的名山、大江、湖泊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视频播放法:播放相关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祖国的美景。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祖国美景。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提问学生对祖国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2. 讲解中国的地理特点,介绍名山、大江、湖泊等。

3. 展示图片和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美景。

4.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祖国美景。

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作业。

五、课后作业2. 写一篇关于祖国美景的作文。

第二章:丰富多样的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如诗词、书法、绘画等。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的诗词:唐诗、宋词、元曲等2. 中国的书法:楷书、隶书、行书等3. 中国的绘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中国的诗词、书法、绘画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2. 示范法:教师示范书法和绘画的基本技巧。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书法和绘画实践,互相学习。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提问学生对祖国文化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2. 讲解中国的诗词、书法、绘画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3. 示范书法和绘画的基本技巧。

4. 分组进行书法和绘画实践,互相学习。

5. 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

五、课后作业2. 动手实践,尝试创作一幅书法作品或绘画作品。

第三章:光辉灿烂的历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认识中国的古代文明和重要历史人物。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风光,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分享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作者对祖国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中国的自然风光图片和相关诗词。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中国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风景。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3. 词汇学习:教师讲解关键词汇和句型,学生进行口语练习。

4.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祖国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中国自然风光的感受。

6. 创作练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可以是诗歌、短文等形式。

7. 展示和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明,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知识。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分享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作者对祖国历史文明的尊重之情。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中国的历史文明图片和相关诗词。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中国的历史文明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历史事件。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3. 词汇学习:教师讲解关键词汇和句型,学生进行口语练习。

4.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祖国历史文明的尊重之情。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中国历史文明的认识。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表达对中国这片土地和文化的热爱之情的歌曲。

通过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1.2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我们爱你啊,中国》。

(2)通过歌曲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民族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凝聚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歌曲歌词解析(1)第一段:描绘中国的历史长河,表达对中国悠久历史的敬意。

(2)第二段:介绍中国的文化瑰宝,展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3)第三段:描述中国的自然风光,让学生感受中国的壮美河山。

(4)第四段:赞美中国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2 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讲解歌曲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歌词解析。

(2)运用示范法,为学生示范演唱歌曲。

(3)采用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歌曲讨论和演唱。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热身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身体活动,如拍手、跺脚等,以调动课堂氛围。

(2)引导学生齐声唱国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3.2 歌曲学习(1)教师为学生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节奏拍手。

(2)分段教唱歌曲,引导学生掌握歌词和旋律。

(3)针对难点歌词和旋律,进行针对性辅导。

3.3 歌曲讨论(1)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民族精神。

(2)分享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

3.4 歌曲演唱(1)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全班同学齐唱歌曲,感受爱国情怀。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演唱评价(1)评价学生的歌曲演唱技巧,如音准、节奏、发音等。

(2)关注学生在演唱中的情感表达,如激情、自豪等。

4.2 学生讨论评价(1)评价学生的讨论参与度,如发言积极性、观点明确等。

(2)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拓展5.1 组织学生进行歌曲创作,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创作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歌曲。

小学五年级语文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教案(优秀7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教案(优秀7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教案(优秀7篇)《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篇一《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反思今天在上这一课2-6节重点部分时,运用了“概括-诵读-迁移”的三步曲。

首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用小标题的方式概括2-6节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我要求学生先自己练习概括,再与同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有用七个字概括的(如锦绣的山山水水、丰富的地方特产),有用四个字概括的(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等,在斟酌和讨论中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避免了逐句理解的支离破碎。

在理解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回到字里行间,用“诵读”这个诗歌教学最传统最有效的方法进行语言的内化和积累,开展了“自我陶醉”、“伙伴竞赛”、“好友推荐”、“小组合作”、“挑战高手”等诵读活动,学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读书兴趣,徜徉在美丽的诗行,不觉中已经熟读成诵,我要求学生当堂背诵,并展开比赛,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接下来趁热打铁进行迁移,要求学生就其中一个方面模仿一小节进行仿写,学生在理解和诵读的过程中加温的情感此时喷薄而出,已有的经验得到了开启和激活,而高强度的思维活动又给他们带来了挑战的愉悦,于是少则一段,多则几段甚至整首诗歌开始了自己的建构,摘录一些:“我们爱你——江南水乡的温文尔雅,塞外大漠的奔放豪气,古老北京的深沉传统,现代椰岛的热带风情。

”“我们爱你——东海渔船的点点白帆,香山落霞的片片红叶,南疆春来的丛丛绿草,北国冬日的莹莹白雪。

”“我们爱你——桂花糕的香甜“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反思以“情”激qing一直以来,我觉得课堂上是学生牵动我的情绪,其实反过来,我们又何尝不是在影响学生的情绪呢?这首诗歌,作者以包含深情的笔墨赞美的我们的祖国母亲,为乐营造“激qing”的氛围,在课堂的导入部分我借用他人的诗歌给自己的课堂注入生命力。

师:在外国人心中她是茶叶,她是瓷器,她是泰山,她是长城,她是北京太和殿,她是西安兵马俑在中国人心中她是盘古,她是女娲,她是大禹,他是皇帝,她是白居易的《长恨歌》,她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同学们,这些诗句中的她是谁?生(异口同声):中国同学们响亮的回答,顿时使课堂气氛高涨了许多,诗歌的最大特点使情感的迸发,导入语中的诗歌很大程度上能将孩子情感的闸门打开,在我的叙述中,孩子对中国产生了钦佩,这样,他们更深切地感受到诗歌中所表达地情。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 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欣赏诗词《我们爱你啊,中国》。

2. 分析诗词的主题、结构、意境等。

教学步骤: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词《我们爱你啊,中国》。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分析诗词的主题、结构、意境等。

4.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诗词,感受爱国情怀。

第二章:诗词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诗词《我们爱你啊,中国》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引导学生领悟诗词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教学步骤: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 教师总结并强调诗词中的爱国情怀。

4.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诗词,加深理解。

第三章:诗歌创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2. 加深学生对爱国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以“爱国”为主题进行诗歌创作。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

教学步骤: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爱国主题,激发创作灵感。

2. 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可以自由发挥,也可以借鉴诗词《我们爱你啊,中国》的格式。

3.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第四章:诗歌朗诵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朗诵技巧和感悟。

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朗诵技巧和感悟。

3. 教师对学生的朗诵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五章:课程总结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激发学生对爱国主题的深入思考。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爱国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教学步骤: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我们爱你啊中国》课程教案

《我们爱你啊中国》课程教案

《我们爱你啊中国》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地理、科技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对国家发展的关注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的历史:介绍中国的悠久历史和文明,重点讲解中国的四大发明、古代建筑等。

2. 中国的文化: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诗词、书画、戏曲、节日等。

3. 中国的地理:介绍中国的地理特点和风景名胜,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之美。

4. 中国的科技:介绍中国的科技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重点讲解中国在航天、高铁、5G等方面的成就。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中国的历史、文化、地理、科技等方面的特点。

2. 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中国之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中国的发展和自己的责任。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

2. 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情感,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等方式进行评价。

3. 学生对国家发展的关注度,通过课后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评价。

五、教学课时本课程共15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我们爱你啊中国》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设备3. 图片素材: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科技等方面的图片4. 视频素材: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科技等方面的视频5. 课后作业模板:结合生活实际,思考中国的发展和自己的责任七、教学进程1. 第一课时:介绍中国的历史,讲解四大发明、古代建筑等。

2. 第二课时:介绍中国的文化,包括诗词、书画、戏曲、节日等。

3. 第三课时:介绍中国的地理,讲解地理特点和风景名胜。

4. 第四课时:介绍中国的科技,讲解航天、高铁、5G等方面的成就。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教案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教案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我们爱你啊,中国》。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内容,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对中国这片土地和文化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分享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文化传承的重视,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我们爱你啊,中国》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的主题和内容的讨论和分析。

3. 诗歌中所表达的对中国的热爱之情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1. 诗歌《我们爱你啊,中国》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的主题和内容的讨论和分析。

四、教学难点1. 诗歌中所表达的对中国的热爱之情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诗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受力。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具体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我们爱你啊,中国》诗歌文本。

2. 教具:投影仪、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3. 课前准备:教师事先熟悉诗歌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中国风景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祖国的美丽河山的喜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我们爱你啊,中国》,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 解析诗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和表达手法,解释诗歌中所使用的象征和隐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具体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表达与创作:学生根据诗歌的启发,创作自己的诗歌或短文,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展示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教案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教案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我们爱你啊,中国》这首歌曲,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创作意义。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地演唱这首歌曲,并把握其音乐风格。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我们爱你啊,中国》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熟练演唱。

2.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如何正确表达这种情感。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歌曲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创作意义,使学生了解歌曲的价值。

3.2 示范法教师亲自演唱歌曲,为学生提供正确的示范。

3.3 互动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材准备准备《我们爱你啊,中国》的乐谱和歌词。

4.2 器材准备准备音响设备,以便播放歌曲和录音。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播放《我们爱你啊,中国》的录音,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5.2 讲解讲解歌曲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创作意义,使学生了解歌曲的价值。

5.3 示范教师亲自演唱歌曲,为学生提供正确的示范。

5.4 学唱让学生跟唱歌曲,教师及时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5.5 讨论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5.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中的爱国主义情感。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欣赏其他爱国主义歌曲在学习《我们爱你啊,中国》之后,可以为学生推荐其他经典的爱国主义歌曲,如《我和我的祖国》、《歌唱祖国》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爱国主义的情感。

6.2 组织合唱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活动,让他们在集体演唱中体验团结协作的力量,进一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第七章:作业布置7.1 练习演唱要求学生在家中练习演唱《我们爱你啊,中国》,并尝试分析歌曲中的爱国主义情感。

第八章:教学评价8.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演唱水平和讨论表现。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优秀9篇)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优秀9篇)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优秀9篇)《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篇一教材版本:苏教版(国标本)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一册。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对诗歌语言进行反复地吟诵,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并能仿照诗的第二至第六小节写一到两节。

2 、过程与方法:(1)、自由教材版本:苏教版(国标本)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一册。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对诗歌语言进行反复地吟诵,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并能仿照诗的第二至第六小节写一到两节。

2、过程与方法:(1)、自由阅读,课外从网上搜集材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通过想象,再现画面。

(3)、观看相关的图片及影视片断,加强直观性,达到快速内化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1、教学内容简析:这首诗作者以饱含激qing的笔墨赞美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全诗共分三部分。

第一节为第一部分,歌颂祖国的幅员辽阔,总写对祖国的热爱;第二至六节为第二部分,从不同的侧面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多样的民族、光辉的历史和伟大的成就;第七节为第三部分,表达了誓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的坚定决心。

全诗语言凝练形象,结构完整紧凑,感情充沛强烈,富有节奏美和韵律美,很适合朗读。

在写作技法上有两点值得欣赏与借鉴:一是作者以“我们爱你——”为主线统领全诗,句式工整,层层递进,气势磅礴,从不同角度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二是定语后置的表达方式,如“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更突出景物的特点。

2、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3、教学难点:对诗歌语言进行反复地吟诵,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并能仿照诗的第二至第六小节写一到两节。

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通用15篇)

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通用15篇)

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通用15篇)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篇1活动主题:我眼中的中国。

活动方式:【图文并茂】——找一找,贴一贴,看一看,写一写活动过程:大家齐动手搜集关于祖国的图片,照片,在班级里贴一贴,举行一次图片展,再写一写作文。

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篇2活动主题:我心中的祖国活动方式:【诗情画意】——画一画,搜一搜,改一改,赛一赛活动过程:回忆自己的旅游经历,或者自己的家乡,自己动手画一幅画,把自己眼中的中国画下来;搜集赞颂中国的美文、诗歌,并把美文改编成诗歌;最后,举行诗歌朗诵会。

相信同学们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一定会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首诗歌的。

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篇3align=left 0cm 0pt; text-indent: text-align: left; mso-char-indent-count: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word-break: break-all; mso-margin-top-alt: auto; mso-margin-bottom-alt: 11.0 132pt;>《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后记这是一首诗歌,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了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全诗语言形象,结构完整紧凑,感情强烈,富有节奏美和韵律美。

学完了这课后,我让学生回家阅读以前学过的课文,如:《西湖》、《庐山的云雾》、《黄山奇松》等,然后运用“清奇俊秀、浓妆淡抹、云雾飘渺、波澜壮阔”等描绘熟悉的祖国的山水。

学了诗歌又读了美文后,再学以致用,进行写的训练,学生就比较得心应手。

如程茜茜的习作:我爱那清奇俊秀的桂林山水。

它山奇水秀,风景如画。

一座座奇峰拔地而起,怪石嶙峋、群峰屹立,所以桂林以它秀丽无双的绝景,赢得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誉。

我爱那浓妆淡抹的杭州西湖。

古人曾说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教案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教案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现代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历史:介绍中国的悠久历史和伟大的历史人物,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变迁。

2. 中国文化: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如诗词、书画、戏曲等,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 中国自然风光:介绍中国的名山大川、湖泊、园林等自然景观,让学生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4. 现代化建设:介绍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成果,如高铁、航天、城市化等,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快速发展。

5. 课文学习:《我们爱你啊,中国》诗歌的学习,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现代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朗读教学法:通过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我们爱你啊,中国》诗歌文本。

2. 课件: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现代化建设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中国自然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 学习历史:介绍中国的悠久历史和伟大的历史人物,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变迁。

3. 学习文化: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如诗词、书画、戏曲等,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4. 学习自然风光:介绍中国的名山大川、湖泊、园林等自然景观,让学生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在阅读中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美,背诵诗歌。

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当,学习作者准确运用词语来描述事物的方法。

并学习在阅读中继续巩固、提升学生的概括及整体把握现代诗歌这一文体文本的能力。

3.学生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初步领悟诗歌的表现手法,并模仿诗歌中明显的语言范式进行创编。

4.通过理解诗歌内容和吟诵诗句,使其感受祖国丰富的物产、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民族文化,从而激起生为中国人的自豪之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想象重点句子描绘的画面,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当,学习作者准确运用词语来描述事物的方法。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

难点:在感悟和欣赏中国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光辉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并仿照2—6小节写两小节。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图片,通过系列图画以及文字资料,欣赏祖国壮丽山河,获得初步感受。

教师: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感知,理清脉路,整体把握诗歌的节奏美,音韵美。

4.精读感悟“幅员辽阔”。

【教学设计】:一、诗句导入,产生共鸣1.师激情叙述:在外国人心中她是茶叶,她是瓷器,她是泰山,她是长城,她是北京太和殿,她是西安兵马俑。

在中国人心中她是盘古,她是女娲,她是大禹,他是皇帝,她是白居易的《长恨歌》,她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同学们,这些诗句中的她是谁?(板书:中国)2.交流认识:你对祖国了解多少呢?(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出示课件补充相应的知识)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你们对祖国的热爱,今天,就让我们发自内心地说一句:“我们爱你啊,中国”。

(教师示范读,提示“啊”的音变。

)3.板书课题。

二、动情范读,检查预习1.教师范读诗歌(配乐)。

2.引导学生闭目静听,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美妙的画面,畅谈对诗歌的总体感受。

3.师适时引导回顾现代诗文体与叙述性文体的不同?(分节,押韵,节奏)4.自读诗歌,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

(2)想想,诗人围绕“爱祖国”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5.师巡视,了解学情。

随后交流自读情况。

A.检查字词读音(课件出示)(1)帕米尔高原景德镇陶瓷世界屋脊硕果开拓我们爱你啊,中国啊,我们爱你,中国!(2)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春色盎然清奇俊秀浓妆淡抹云雾飘渺波澜壮阔巧夺天工月色如水巍峨伟岸恢宏a.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

b、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教师适时渗透方法:推想法B.检查朗读诗歌(1)把这样生动的词语放入课文,读读自己喜欢的小节。

(2)指名接读课文。

教师从诗歌的韵律,节奏方面给予评价,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特点。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路1.在诗中,作者反反复复说到这样一句话:“我们爱你啊,中国”,那作者究竟是爱祖国的什么呢?就让我们一起再仔仔细细地轻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课件出示)我们爱你啊,中国,我们爱你的幅员辽阔、爱你的()、()、()、()、(),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我们奋发,我们开拓,要把你的未来建设得更加美好!2.学生展示,通过答案的比较,进行指导。

并简练概括成小标题。

(教师板书)3.从诗的结构(总——分——总)入手,指导学生分段。

4.选择一名学生作例子,知道如何把段意连接起来,概括全诗主要内容。

四、精读感悟——“幅员辽阔”1.在老师的脑海中有四幅美丽的画,请大家闭上眼睛,老师把这四幅画读给大家听。

(课件音乐)师配乐朗读课文第1节,生闭上眼睛想象在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预设:(1)东海日出北国雪景师评价引读:真美啊!这么美的画面你能读好吗?(2)高原星空南国春色师评价引读:这么美的星星,你能用朗读表现出来吗?……3.除了一幅幅画以外,你还感受到了什么?从课文哪里体会到的呢?(板书:幅员辽阔)(1)依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中国地形简图”,抓住“灿烂的太阳、群星闪烁”“银装素裹、盎然的春色”这两对词语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到在同一时间,祖国东西部时差跨度大、南北季节反差明显,感受祖国幅员辽阔,总写热爱之情。

(2)练习感情朗读,读出祖国幅员辽阔,对祖国深深热爱之情。

(3)师点评:作者虽然没有在诗句中出现大、辽阔之类的词,但我们分明感受到祖国国土的特点,面对国土面积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祖国,我们怎么会不热爱?引读——背诵4.这些美妙的词不是诗人随心所欲写的,而是诗人匠心独到之处,这是作者的构思巧妙。

(板书:构思巧妙)五、指导书写生字。

1.重点指导:渺、脊、恢、魄、拓(1)出示“脊”、“瓷”。

(2)教师示范写并指导。

讲评渗透:汉字富有智慧,通过笔画的变化达到整体和谐、美观的效果。

“脊”上面部分要收紧,“人”的两笔之间要宽大一些,罩住下面的“月”字。

“瓷”要写得上小下大。

2.学生描红并练写。

六、作业设计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

2.收集有关祖国的其它名胜特产等方面资料;收集我们家乡或附近的景观特产。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精读感悟第二至六小节,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

3.初步领悟诗歌的表现手法,并模仿诗歌中明显的语言范式进行创编。

【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渲染情感1.听写群星闪烁银装素裹盎然的春色清奇俊秀浓妆淡抹云雾飘渺波澜壮阔(1)指名上台听写。

评改正字:妆盎澜(2)(音乐课件)闭眼想象背诵第一节,感受“幅员辽阔”2.回顾课文从那几个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板书)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这一首诗。

二、精读感悟——自学研读,品味诗文1.出示自学要求:从二——六小节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反复读读,抓住最有感受的词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想一想你体会到了什么?可以在文字旁写写批注。

2.四人小组交流彼此的感受或想法,教师有选择性地参与到某个小组的交流中,了解掌握小组活动情况。

3.引导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相互补充,教师也可以作相应的补充,以此提升学生的认知和感悟。

)教学预设:(依据学生谈到的内容课件出示小节)A.第二小节(1)引导学生谈感受。

(出示诗句)教师抓住“清奇俊秀、浓妆淡抹、云雾飘渺、波澜壮阔”四个词加以引导。

a、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b、多媒体演示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2)结合板书小节:这16个字,四个短语,表达了诗人对伟大祖国的热爱,这就是诗歌语言的另一特色“语言凝练”。

(板书:语言凝练)(3)你还了解哪些祖国的名胜古迹、名山大川?全班交流。

(4)自我陶醉读——深情地,用朗读表达你心中的赞美。

(5)背诵。

B.第三小节(1)交流感受。

可根据第二小节的学习,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

(2)多媒体演示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祖国丰富的物产。

(3)品味诗歌语言特点。

出示例句:龙井茶的清香清香的龙井茶学生反复读,引导学生体会将形容物产特点的词放在后面,更有利于突出其特点。

(4)用上面的句式说说我们伟大的祖国还有哪些物产?(5)伙伴竞赛——感情朗读。

背诵。

C.第四小节学生生谈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旧知,抓住地名“傣家竹楼”“布达拉宫”“吐鲁番”“大草原”展开联想,想象傣家月下的浪漫、阳光照耀下布达拉宫的雄伟与金碧辉煌、在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上奔腾的骏马以及那茫茫戈壁滩蹒跚而行的骆驼,体会到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感情朗读——好友推荐读(3)除了文中所讲的,你还知道哪些别具风情的民族特色?尝试仿照文中的样子,说上一句。

D.第五小节(1)继续谈感受。

适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五千年》的阅读体会,说说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如:盘古开天辟地/甲骨文/四大发明/《九章算术》/《本草纲目》/地动仪/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2)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附:资料阅读。

同时回顾课文《在大海中永生》)(3)齐读。

E.第六小节(1)这一节学生谈论起来会有些难度,教师依据课堂生成,可适当引导学生联系旧知、经验,如:赞美松树、梅花的诗歌,民族人物等。

理解“伟岸”“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

(2)激情渲染: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之流汗,为之奋斗,才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形成了这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它像松树那样伟岸坚强,像梅花那样芬芳高洁;胸襟宽广,气魄恢弘。

这一切,怎能不让人心生崇敬,怎能不让人生出爱的咏叹呢?齐读——4.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练习感情朗读。

指名感情朗读。

5.联系上文,梳理探讨。

整体出示第2——6节,看看句式上有什么特点?交流中引出表现手法:回环往复(板书:回环往复)三、精读感悟——照应全诗升华情感1.齐读课文最后一个小节。

2.诗中说道: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我们奋发,我们开拓。

对于“骄傲”和“自豪”,我相信我们同学都懂了。

那么,我们该如何奋发?如何开拓呢?请结合诗歌的二到六小节,想一想这个问题,同桌也可以讨论一下。

(板书:奋发开拓)3.学生思考讨论,教师了解学情,随机指导。

4.引导交流:(应该结合前文,结合时事)5.小结:只有这样,我们的中华民族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结尾再一次点明了题目,是不是与第一节有重复的感觉?(1)学生尝试谈想法。

(2)师引导:开头只为祖国的辽阔而感叹,而现在想到祖国有着无比壮丽的山河、世界闻名的特产、迷人的民族风物、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展望未来将会更加美好,更加辉煌,怎能不激动万分,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首尾呼应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师板书:首尾呼应)四、诵读品味,积累拓展1.“我们爱你——”是全诗的一条情感主线,作者从多方面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炙热情怀。

你有没有产生和作者一样的情怀?把你的这种感受通过你的读有感情地读出来。

(1)练读,准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读比赛。

(2)诵读比赛,师生评价。

2.仿写:除了诗歌中描写的内容之外,你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表达对伟大祖国的赞颂和热爱呢?请你用上书上的方式,以“我们爱你——”起句,写上两三句话。

(1)探究写法,选择内容。

(2)展开思路,模仿创作诗句。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1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3)交流、欣赏、评价。

3.拓展阅读。

引导学生对歌词简单分析与鉴赏,既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为后面《练习1》做好了预习工作。

出示《爱我中华》a 、读读诗歌,找出文中的韵脚。

b 、想想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五、作业设计 (课件出示)1.这首诗感情真挚强烈,许多句子直抒胸臆,很适合集体朗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