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培训方案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培训方案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培训方案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培训方案

为加强我院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工作,使全院医务人员都掌握多重耐药菌的相关知识,提高多重耐药菌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技术水平,强化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意识,及时了解多重耐药菌防控相关国内外新观点、新方法,特制定本院医务及保洁人员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培训方案。

一、总体培训方案:

(一)培训计划:每年至少举办2次全员参加的专题性集中培训。

(二)培训方式:外出学习、院内培训、参加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习、自学等,培训形式:采取集中授课、针对性分散培训、一对一指导或演示等。

二、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

(一)培训对象:医院感染管理科全体专(兼)职人员

(二)培训方式

1、外出培训:科长及部分医护人员每年参加1-2次国家级或省级或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班或学术活动,学时不少于16学时。

2、院级培训:每年至少参加院内组织的有关多重耐药菌控制知识与技能的培训3次,不少于6学时。

3、自学:通过网络、书籍、本院简报等学习相关知识。

4、参加继续教育项目的学习。

(三)培训内容:

1、多重耐药菌控制相关规范、指南、标准。

2、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病学、感染危险因素、耐药机制。

3、多重耐药菌新进展、耐药新机制、相关的消毒、隔离方法、防控措施。

4、本院多重耐药菌季度简报、半年分析及年总分析等文件,了解本院多重耐药菌的流行趋势、耐药谱、危险因素等相关知识。

三、检验科工作人员

(一)培训对象:检验科全体工作人员

(二)培训方式

1、外出培训:微生物室工作人员每年至少派1人参加1次国家级或省级或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班或学术活动,学时不少于16学时。

2、院级、科级培训培训:每年至少参加院内组织的各种形式的多重耐药菌控制知识与技能的培训2次。

3、自学:通过网络、书籍、本院简报等学习相关知识。

4、参加继续教育项目、观看宣传教育片等。

(三)培训时间:院级、科级培训、自学及其它形式的学习共计不少于5学时。(四)培训内容:

1、多重耐药菌最新的检测技术、正确判定方法及实验室感染控制知识。

2、多重耐药菌流行病学、感染危险因素、控制制度与措施。

3、职业卫生防护与职业暴露处置相关知识。

4、本院多重耐药菌季度简报、半年分析及年总分析等文件,了解本院多重耐药菌的流行趋势、耐药谱、危险因素等相关知识。

四、医护人员

(一)培训对象:全体医、护、技人员

(二)培训方式

1、外出培训:每年派1-2名医护人员参加省级或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班或学术活动,学时不少于8学时。

2、院内、科内培训:每年至少参加院内组织的各种形式的多重耐药菌控制知识与技能的培训2次,不少于4学时。

3、自学:通过网络、书籍、本院简报等学习相关知识。

4、参加继续教育项目、专家共识、面对面指导或演示、观看宣传教育片等。

5、岗前教育培训。

(三)培训时间:院级、科级培训、自学及其它形式的学习共计不少于5学时。

(四)培训内容

1、多重耐药菌流行病学、感染危险因素、耐药机制等方面的知识。

1、多重耐药菌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控制措施。

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消毒隔离、手卫生、个人防护、医疗废物处理等相关知识。

4、本院多重耐药菌季度简报、半年分析及年总分析等文件,了解本院多重耐药菌的流行趋势、耐药谱、危险因素等相关知识。

五、保洁人员

(一)培训对象:全体保洁人员

(二)培训方式

1、分散培训:讲座、座谈、观看宣传教育片等,以临床科室一对一的现场讲课、演示为主。

2、每年集中培训1-2次

(三)培训时间

每年不少于2次的培训,人员调动时,需重新进行培训,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四)培训内容

1、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意义。

2、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卫生学。

3、消毒隔离基本知识。

4、清洁程序及清洁方法。

5、相关消毒药械的正确使用。

6、手卫生。

7、职业安全与个人防护。

8、医疗废物管理。

六、具体培训时间安排见医院感染培训计划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2013年1月

多重耐药菌知识培训

多重耐药菌知识培训(2015一季度) 一、什么是多重耐药菌 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 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3、产超广谱β-酰胺酶(ESBLs)细菌 4、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 5、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 6、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指对下列5类抗生素中的3类及3类以上抗生素耐药,为多重耐药(MRD) 5类抗生素都耐药称为泛耐药(PDR) 1、抗假単胞菌的头孢菌素类、 2、碳青酶烯类、 3、B-酰胺酶复合制剂、 4、喹诺酮类、 5、氨基糖苷类、 卫生部要求加强监测的多重耐药菌株包括: 1)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2) VRE(耐万古肠球菌) 3)产超广谱β-酰胺酶(ESBLs)的肠杆菌科细菌 4)耐碳青霉烯的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科细菌. 二、为什么多重耐药菌受到关注 MRSA=超级细菌?

2007年11月:JAMA刊登美国政府调查报告,被称为“超级病菌”MRSA正在美国国蔓延,每年预计有超过9万人感染这一病菌,被列为世界三大最难解决感染性疾患第1位,年致死的人数可能超过艾滋病 2007年11月:新华社记者参报告,上海发现“超级细菌”感染患者 2007年11月: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病例监测与控制案》的通知 2007年12月:卫生部组织召开专家研讨会…… 中国MRSA的流行和危害可能超过美国 2008年卫生部办公厅 《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 自2010年8月11日《柳叶刀-感染》杂志披露英国、印度,巴基斯坦存在“超级细菌”以来,在不足三个月的时间,“超级耐药菌”疫情已经在世界围流行:8月11日,加拿大发现2例病例;8月13日,法国出现病例。10月4日发现1例病例;截止到10月8日,日本的感染患者激增到53人,并且出现4例死亡病例。“超级细菌”疫情已经波及十余个。感染“超级细菌”的人数不断攀升、死亡病例不断增加。数月前,只在印度、英国小规模爆发的“超级细菌”疫情,目前已经形成在全球围大规模流行的态势。 10月26日,我国发现三例“超级细菌”感染病例:在的两名新生儿和的一名老年死亡病例者身上,分别检出了三株“超级耐药菌”。中国的感染病例没有“跨国医疗旅游”的经历,并且发现的“超级细菌”也属于人体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这与此前国外报道的“超级细

多重耐药菌培训知识考题一

多重耐药菌培训知识考题(一) 科室: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 (每题5分,共25分) 1、我医院常见的多重耐药菌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2、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 3、科室发现多重耐药菌的感染者或定植者,床头应挂(蓝色隔离标识)及病历牌上贴(接触隔离标识)。 4、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 5、从(医疗)、(护理)、(临床检验)、(感染控制)等多学科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二、单项选择(每题5分,共25分) 1、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B) A 不用实施手卫生 B 都应当实施手卫生 C 没必要实施手卫生 D 以上都不对

2、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C) A 随便进行清洁和消毒 B 不用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C 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D 没必要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3、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做的哪项是错误的?(D) A 及时脱去手套 B 及时脱去隔离衣 C 及时进行手卫生 D 以上都无必要 4、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 A 不必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B 正确、合理地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 C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 D 减少或者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5、以下多重耐药菌与代码不正确的是哪一个(D) 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B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C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D多重耐药菌(MRSA) 三、多选题(每题5分,共25分) 1、早期发现MODR须加强检查、严密监测的高危人群包含:(A B C D ) A、外院转入者。 B、年老体弱、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免疫力低下患者。 C、接受侵入性检查治疗者。 D、住院时间长及近期使用广谱、特殊级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 2、MODR感染病例报告正确的是:( A B C D ) A、散发病例,24小时内填MDRO感染病人个案管理记录表上报院感科。

多重耐药菌感染培训内容

多重耐药菌感染培训内容 什么是多重耐药菌: 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三)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四)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医务人员手是交叉感染的传播媒介,手的清洁与消毒是预防院内感染发生最重要、最简单、是经济、最有效的方法,然而在我院手卫生依从性令人十分不满意,护士操作,医生换药,各种穿刺前后洗手你做到了吗?大部分人员接触患者操作后都能洗手,保护了自己,但操作前的你洗手了吗?没有做到保护病人。 什么是手卫生: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 总称。

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洗手原则: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原则: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速干消毒剂的优点:作用快、使用方便、可以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一、多重耐药菌的预防首先是合理使用抗生素 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先用窄谱后用宽谱,先用低级后用高级的原则,根据药物敏感实验,正确、合理地选择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减少或者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二、早期检出带菌者 临床科室对疑似或怀疑感染的病例,应及时相应的,血、尿、分泌物,等标本送检,及早明确病原学诊断,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并做好消毒隔离与治疗等工作,以防止多重耐药菌传播与流行。 三、检验科细菌室检出多重耐药菌时,报告单上标注提示后通知临床科室,并由检验科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控制科,以便能及时指导临床开展预防控制工作,细菌室每季度负责对检出的多重耐药菌资料进行统计、汇总分析,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科,由医院感染控制科整理审核后,将结果公布,供临床参考。 四、多重耐药菌报告流程 各科室经治医师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或定植病例,须及时报告本科室主任,同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报医院感染控制科。医生应在科室内设立《多重耐药菌登记本》进行登记。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规定的时限报告医院感染控制科。 五、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一)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1,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各科室特别是在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科病房、

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应当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2,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 3,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1.将患者隔离于单间,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病人床头卡、病历夹及患者一览表粘贴接触隔离标识。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2医务人员进入病室应戴口罩、帽子、穿工作服,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休液、引 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须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严格洗手或手消毒,妥善处置使用后隔离衣。 3.减少患者的病房转换和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尽量减少对其他患者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4.减少不必要的人员出入病室和接触患者,严格限制探视人数,提醒进入者应注意预防隔离,在出病室前做好手卫生。

多重耐药菌感染培训内容

多重耐药菌感染培训内容 什么是多重耐药菌: 多重耐药菌(MDRO ),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RE )、产超广谱B -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 )、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三)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四)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医务人员手是交叉感染的传播媒介,手的清洁与消毒是预防院内感染发生最重要、最简单、是经济、最有效的方法,然而在我院手卫生依从性令人十分不满意,护士操作,医生换药,各种穿刺前后洗手你做到了吗?大部分人员接触患者操作后都能洗手,保护了自己,但操作前的你洗手了吗?没有做到保护病人。 什么是手卫生: 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洗手原则: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原则: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速干消毒剂的优点:作用快、使用方便、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益,具有出色的杀菌效果,加入了护肤成分,可以提高医护人员对洗手规范的依从性)。洗手+卫生手消毒指征: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一、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別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导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二、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医疗设施表面,须由保洁员用含氯消毒剂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增加消洁和消毒频次。 三、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 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合理使用的前提是要依据病原学药敏结果,同时严格按照权限开处方,联合用药以及使用万古霉素、广谱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等必须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而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四、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 在直接接触多重耐药菌患者前后、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

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五、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1、必须实施隔离措施,在床牌和病历卡上贴接触隔离标识。 2、首选单间隔离(如VRE),也可同种病原同室隔离,不可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同一房间。隔离病房确实不足时考虑床边隔离,当感染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3、尽量限制、减少人员出入,如VRE应严格限制,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他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 4、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戴手套,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当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应戴标准外科口罩和防护眼镜。 5、完成诊疗护理操作,离开房间前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至黄色垃圾袋中。 6、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医疗护理前后、脱去手套后及接触病人前后必须洗手和手消毒。 7、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等不能共用。其他不

多重耐药菌培训知识考题及答案

多重耐药菌培训知识考题 科室: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 1、多重耐药菌是指对临床使用的或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2、医院常见的多重耐药有、、、、、等。 3、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再予实施措施, 隔离标识的颜色是:。 4、科室发现多重耐药菌的感染者或定植者,应进行安置,不能进行单间安置时,应将感染患者安置。 5、科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时,应于填报“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卡”给院感办,若发生院内感染,须同时上报。 6、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应及时进行。 7、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当,并进行。 8、抗菌药物分级为、和。 9、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应医院应,根据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10、医院应从、、、等多学科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 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二、多选题 1、早期发现MODR须加强检查、严密监测的高危人群包含:() A、外院转入者。 B、年老体弱、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免 疫力低下患者。 C、接受侵入性检查治疗者。 D、住院时间长及近期使用广谱、高档抗 菌药物治疗的患者。

2、MODR感染病例报告正确的是:() A、散发病例,24小时内填MDRO感染病人个案管理记录表上报院感科。 B、3例或以上(感染病例在流行病学上如时间、空间和病人间有相关性), 立即电话通知院感科。 C、确定为医院感染者,医生必须24 小时内在信息系统填报《医院感染病 例报告卡》。 D、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应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4、MODR医护人员的防控措施() A、严格执行手部卫生规范。 B、戴手套:当有可能接触到患者血液、体液、伤口分泌物、排泄物等体内 物质时应戴手套。 C、戴口罩、面罩、护目镜:患者飞沫可能喷溅到面部时。 D、穿隔离衣:为病人诊疗护理操作有可能污染工作服时。 5、预防和控制MODR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正确的是:() A、医院内感染病人使用抗菌药物前,要先留取标本送培养. B、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C、当病区出现多重耐药菌株,检查其他患者所用的抗菌药物,必要时停用 可促进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 D、治疗MODR感染病人首选高级抗菌药物。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培训制度

八十五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培训制度 为加强我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工作,使全院医护人员都掌握多重耐药菌的相关知识,提高多重耐药菌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的技术水平,强化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感控意识,及时了解多重耐药菌防控相关国内外新观点、新方法,制定全院在职医护人员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知识培训制度如下: 一、感染管理专职人员 1、培训内容:接受多重耐药菌控制相关法律、法规、指南、标准的培训;掌握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病学、感染危险因素、耐药机制;诊断、治疗、预防与控制的方法,接受多重耐药菌新进展、耐药新机制、相关的消毒、隔离方法、防控措施的培训;了解本院多重耐药菌的流行趋势、危险因素等相关知识,为指导我院的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控制工作作好充分准备。 2、培训方式:参加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班及学术活动,学习各种专业文献。 二、微生物工作人员 1、培训内容:掌握多重耐药菌最新的检测技术、正确判定方法及实验室感染控制知识,学习多重耐药菌流行病学、感染危险因素,接受预防与控制医院内多重耐药菌的制度与措施的培训,掌握职业卫生防护与职业暴露处置相关知识。 2、培训方式:参加继续教育项目、新上岗人员岗前培训、兼职监控员、座谈、观看宣传教育片、网上学习、专家共识、面对面指导、科内学习等,每年不少于4学时。 三、医护人员 1、培训内容:要学习多重耐药菌流行病学、感染危险因素、耐药机制方面的知识;掌握多重耐药菌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控制措施;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消毒隔离、手卫生、个人防护、医疗废物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2、培训方式:参加继续教育项目、新上岗人员岗前培训、兼职监控员、座谈、观看宣传教育片、网上学习、专家共识、面对面指导、科内学习等,每年不少于4学时。 四、工勤人员 1、培训内容:不断强化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所处环境的消毒、清洁流程、医疗废物处置、手卫生知识、个人防护的相关知识的培训。 2、培训方式:讲课、座谈、观看宣传教育片,现场面对面等,每年不少于2次,新上岗人员由保洁公司主管负责培训。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和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和防控措施近年来,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目前常见的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为加强MDRO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对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报告 1、临床科室各科室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若属于医院感染散发则于24小时内报医院感染报告卡。 2、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对多重耐药菌应在检验报告上标注,并登记在《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表》(附件1)并报院感办。 3、院感办每天到微生物实验室收《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表》,然后到科室指导接触隔离工作。 4、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则按照《医院突发医院感染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处理。 二、控制措施 临床科室根据回报的检验报告单结果,在隔离房间门上或MDRO 患者的病床栏挂接触隔离标识,由科室负责人负责病区内的MDRO患者的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感控医师(质控医师)和护士(质控护士)应积极配合。 (一)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导尿、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污染的危险因素。 (二)严格消毒隔离措施 1、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2、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防止无关人

多重耐药菌的感染防控

多重耐药菌的感染防控 在新一轮等级医院评审中,规范化的管理俨然已成为最基本要求!对于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防控的规范化管理都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一起学习。 后附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考核评估表和工作流程哦~ 首先,领导重视是做好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前提。设立由主管院长担任组长的多重耐药菌管理领导小组,成员由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院感办、药剂科及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组成,主要针对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商议解决。 其次,建立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报告制度是感染防控的基础。 1、临床科室对感染病例应及时送检病原学标本,力争有样必采,并追踪检验结果。当接到“多重耐药菌”的报告单,需上报科主任、护士长,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2、微生物室检出“多重耐药菌株”,立即电话报告院感办,发往科室的书面报告单上加盖“多重耐药菌,请接触隔离”的印章,便于提醒接单人员。 3、院感办接到报告要立即指导科室做好消毒隔离,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怀疑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时,应立即核实,根据核实情况适时启动“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应急处置预案”。 第三,落实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措施是关键。科主任和护士长共同负责本科室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的落实,医务人员应积极配合,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 1、患者安置:首选单间隔离,隔离病房不足时可考虑床旁隔离,可将同类感染患者同室安置,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2、隔离标识:在住院病人一览表、病历牌、患者床旁公示接触隔离标识,便于提醒医务人员及家属。 3、手卫生:认真执行手卫生的五个关键时机,即2前3后: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接触血液、体液后。 4、诊疗护理:在实施诊疗护理时,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合格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隔离衣,也包括穿戴合格的防护用品处理污染物品与医疗器械。当实施床边隔离时,尽量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诊疗结束,应脱下防护用品,做手卫生后再离开。诊疗用品(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最好专用。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每次使用后必须消毒。 5、环境卫生:对病房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床栏、设备设施表面,地面每天清洁消毒。保洁用具(抹布、地巾)应专室专用,用后及时消毒。 6、医疗废物: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使用黄色医疗废物袋收集。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 当发现有多重耐药菌株流行可能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及时组织调查,临床科室、微生物实验室必须密切协作,并在全院公布感染发生情况,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小组,减少使用可促使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同时组织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如出现耐亚胺培南等泛耐药菌株,建议所发生的病区应检查所有的其他病人所用的抗菌药物方案,必要时停用所有可促进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而改用替代药物。 二、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一)开展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等。 (二)早期检出带菌者、严密监测高危人群 加强微生物室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早期检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加强对从其他医院转入者及易感者的检查,尤其是对年老体弱、 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免疫力低下患者、接受侵入性检查治疗如气切患者、住院时间长及近期使用广谱、高档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等高危人群要严密监测。 三、诊断与报告 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原微生物的诊断。临床科室应及时送检标本,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同时做好控制措施,以防扩散、流行。

(一)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时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目标性监测的及时发现与诊断。 (三)确诊为医院感染的必须在24 小时内填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四、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措施 (一)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二)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医疗设施表面,须由保洁员用含氯消毒剂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三)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 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协和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行)》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 合理使用的前提是要依据病原学药敏结果,同时严格按照权限开处方,联合用药以及使用万古霉素、广谱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等必须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而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四)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 在直接接触多重耐药菌患者前后、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

多重耐药菌知识培训考试试题

多重耐药菌知识培训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24分) 1、 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 (B ) A 、环境消毒 B 、洗手 C 、合理使用抗菌素 D 、隔离传染病人 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患者采取的隔离措施是:(A ) A 、标准预防+接触传播 B 、标准预防+空气隔离 C 、标准预防+飞沫隔离 3、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 D )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 据追踪细菌耐药监 4、对多重耐药菌解除隔离的病原学检查要求是( A 、1次 B 、2次 C 、3次 D 、4次 5、 多重耐药菌与代码不准确的是(C ) 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C 、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ESBLs C )送检标本阴性。 B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RE D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CR-AB 6、治疗肠球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是首选的方案 (D ) C 、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 D 、氨苄西林和氨基糖苷类 7、 当实施床边隔离时,诊疗护理多重耐药菌的病人应( C ) A 、安排在最先 B 、安排在中间 C 、安排在最后 D 、按常规进行 8、 MRSA 感染治疗的基本药物是(A ) A 、万古霉素 B 、复方新诺明 C 、四环素 D 、利福平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6分) 1?在不动杆菌属中,临床分离率和耐药率最高,用药最棘手的是鲍曼不动杆菌,被称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的 MRSA 。 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是对甲氧西林、苯咗西林、头孢西丁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4?短时间发生 工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L 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 的医院感染,应立即电话报告医务科、院感科,节假日向院值班报告,医院组织专家组进行调查,同时向 上级相关部门报告。 科室: 日期: 姓名: 分数: 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A 、30% B 、40% C 、50% D 、75% D 、标准预防+严密隔离 A 、替加环素+多粘菌素 B 、替加环素+氨基糖苷类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 当发现有多重耐药菌株流行可能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及时组织调查,临床科室、微生物实验室必须密切协作,并在全院公布感染发生情况,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小组,减少使用可促使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同时组织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如出现耐亚胺培南等泛耐药菌株,建议所发生的病区应检查所有的其他病人所用的抗菌药物方案,必要时停用所有可促进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而改用替代药物。 二、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一)开展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等。 (二)早期检出带菌者、严密监测高危人群 加强微生物室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早期检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加强对从其他医院转入者及易感者的检查,尤其是对年老体弱、

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免疫力低下患者、接受侵入性检查治疗如气切患者、住院时间长及近期使用广谱、高档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等高危人群要严密监测。 三、诊断与报告 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原微生物的诊断。临床科室应及时送检标本,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同时做好控制措施,以防扩散、流行。 (一)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时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目标性监测的及时发现与诊断。 (三)确诊为医院感染的必须在24 小时内填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四、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措施 (一)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二)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医疗设施表面,须由保洁员用含氯消毒剂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培训方案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培训方案 为加强我院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工作,使全院医务人员都掌握多重耐药菌的相关知识,提高多重耐药菌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技术水平,强化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意识,及时了解多重耐药菌防控相关国内外新观点、新方法,特制定本院医务及保洁人员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培训方案。 一、总体培训方案: (一)培训计划:每年至少举办2次全员参加的专题性集中培训。 (二)培训方式:外出学习、院内培训、参加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习、自学等,培训形式:采取集中授课、针对性分散培训、一对一指导或演示等。 二、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 (一)培训对象:医院感染管理科全体专(兼)职人员 (二)培训方式 1、外出培训:科长及部分医护人员每年参加1-2次国家级或省级或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班或学术活动,学时不少于16学时。 2、院级培训:每年至少参加院内组织的有关多重耐药菌控制知识与技能的培训3次,不少于6学时。 3、自学:通过网络、书籍、本院简报等学习相关知识。 4、参加继续教育项目的学习。 (三)培训内容: 1、多重耐药菌控制相关规范、指南、标准。 2、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病学、感染危险因素、耐药机制。 3、多重耐药菌新进展、耐药新机制、相关的消毒、隔离方法、防控措施。 4、本院多重耐药菌季度简报、半年分析及年总分析等文件,了解本院多重耐药菌的流行趋势、耐药谱、危险因素等相关知识。 三、检验科工作人员 (一)培训对象:检验科全体工作人员 (二)培训方式 1、外出培训:微生物室工作人员每年至少派1人参加1次国家级或省级或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班或学术活动,学时不少于16学时。 2、院级、科级培训培训:每年至少参加院内组织的各种形式的多重耐药菌控制知识与技能的培训2次。 3、自学:通过网络、书籍、本院简报等学习相关知识。 4、参加继续教育项目、观看宣传教育片等。 (三)培训时间:院级、科级培训、自学及其它形式的学习共计不少于5学时。(四)培训内容: 1、多重耐药菌最新的检测技术、正确判定方法及实验室感染控制知识。 2、多重耐药菌流行病学、感染危险因素、控制制度与措施。 3、职业卫生防护与职业暴露处置相关知识。 4、本院多重耐药菌季度简报、半年分析及年总分析等文件,了解本院多重耐药菌的流行趋势、耐药谱、危险因素等相关知识。 四、医护人员 (一)培训对象:全体医、护、技人员 (二)培训方式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制度及措施

四川省复员退伍军人医院 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议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多重耐药菌管理,促进医院感染管理科、检验科、药剂科、临床科室多部门协作,做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根据《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等相关要求,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1、参加人员 医院感染管理科、检验科、药剂科工作人员,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组长,必要时邀请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及相关人员参加。 2、时间安排 由医院感染管理科牵头,每半年召开一次。 3、会议内容 (1)各部门对上半年的多重耐药菌管理工作进行总结,介绍各自工作进展情况,用具体的数据说明管理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2)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具体措施及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4、各部门职责 1)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进行监测,落实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手卫生措施、隔离措施、无菌操作、保洁和环境消毒的监督。负责每季度向全院公布检验科统计结果。 2)检验科:及时向临床科室反馈病原学培养结果及药敏报告,对多重耐药菌应做特殊说明;发现耐药菌时书面通知临床科室,电话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统计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

药菌的检查变化情况。 3)药剂科:及时向检验科通报我院抗菌药物品规变化情况,参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会诊,负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落实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根据细菌耐药情况发布抗菌药物的预警信息。 4)临床科室:及时、规范采集病原学标本,根据药物敏感试验合理选用或调整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感染或定植患者采取接触隔离措施,及时上报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病例。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 1、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 当发现有多重耐药菌株流行可能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及时组织调查,临床科室、检验科必须密切协作,并在全院公布感染发生情况,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小组,减少使用可促使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同时组织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如出现耐亚胺培南等泛耐药菌株,建议所发生的病区应检查所有的其他病人所用的抗菌药物方案,必要时停用所有可促进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而改用替代药物。 2、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1)开展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等 (2)早期检出带菌者、严密监测高危人群

多重耐药菌培训知识考题及答案

多重耐药菌培训知识考题科室: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1、多重耐药菌是指对临床使用的或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2、医院常见的多重耐药有、、、、、 等。 3、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再予实施措施, 隔离标识的颜色是:。 4、科室发现多重耐药菌的感染者或定植者,应进行安置,不能进行单 间安置时,应将感染患者安置。 5、科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时,应于填报“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卡”给院 感办,若发生院内感染,须同时上报。 6、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应及时进行。 7、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当,并进 行。 8、抗菌药物分级为、和。 9、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应医院应,根据合理选择抗菌 药物。 10、医院应从、、、等多学科的角度,采取有效 措施,预防 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二、多选题 1、早期发现MODR须加强检查、严密监测的高危人群包含:() A、外院转入者。 B、年老体弱、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免疫力低下患者。 C、接受侵入性检查治疗者。 D、住院时间长及近期使用广谱、高档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 2、MODR感染病例报告正确的是:() A、散发病例,24小时内填MDRO感染病人个案管理记录表上报院感科。 B、3例或以上(感染病例在流行病学上如时间、空间和病人间有相关性),立即电话通知院感科。 C、确定为医院感染者,医生必须24 小时内在信息系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 D、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应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4、MODR医护人员的防控措施() A、严格执行手部卫生规范。 B、戴手套:当有可能接触到患者血液、体液、伤口分泌物、排泄物等体内物质

多重耐药菌感染措施培训制度

多重耐药菌感染措施培训制度 生效日期:2014年1月6日 为加强我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工作,使全院医护人员都掌握多重耐药菌的相关知识,提高多重耐药菌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的技术水平,强化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感控意识,及时了解多重耐药菌防控相关新观点、新方法,制定全院在职医护人员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知识培训制度如下: 一、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接受多重耐药菌控制相关法律、法规、指南、标准的培训;掌握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病学、感染危险因素、耐药机制;诊断、治疗、预防与控制的方法,接受多重耐药菌新进展、耐药新机制、相关的消毒、隔离方法、防控措施的培训;了解本院多重耐药菌的流行趋势、危险因素等相关知识,为指导我院的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控制工作作好充分准备。培训方式:参加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班及学术活动。 二、微生物工作人员 掌握多重耐药菌最新的检测技术、正确判定方法及实验室感染控制知识,学习多重耐药菌流行病学、感染危险因素,接受预防与控制医院内多重耐药菌的制度与措施的培训,掌握职业卫生防护与职业暴露处置相关知识。培训方式:参加继续教育项目、讲课、座谈等。 三、医护人员 学习多重耐药菌流行病学、感染危险因素、耐药机制方面的知识;掌握多重耐药菌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控制措施;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消毒隔离、手卫生、个人防护、医疗废物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培训方式:参加继续教育项目、新上岗人员岗前培训、兼职监控员、座谈、面对面指导、科内学习等。四、工勤人员

不断强化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所处环境的消毒、清洁流程、医疗废物处置、手卫生知识、个人防护的相关知识的培训。培训方式:讲课、座谈、现场面对面等,每年不少于2次,新上岗人员由保洁公司主管负责培训。

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MRSA VRE,CRE,CRABA,CRPAE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一)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二)加强重点环节管理。 (三)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1.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 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 消毒剂进行手消毒。2.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A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B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C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 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3.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4.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5.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2. 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医疗机构应当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正确、合理地实施个体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医疗机构要建立和完善临床抗菌药物处方审核制度,定期向临床医师提供最新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总结报告和趋势分析,正确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抗菌药物处方水平。 四、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工作。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建设,积极开展常见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要进行监测,及时采集有关标本送检,必要时开展主动筛查,以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二)提高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能力建设,提高其对多重耐药菌检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水平。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后,应当及时反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以及相关临床科室,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感染控制措施。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当至少每半年向全院公布一次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等。

多重耐药菌培训课件(一)

多重耐药菌培训课件(一) 由于医疗侵入性操作的增多和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多重耐药菌已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多重耐药菌感染不仅使病人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更使治疗用药的艰难性增加。为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我院进行了多重耐药菌院感防控知识强化培训。 一、多重耐药菌 多重耐药菌定义: 多重耐药菌(multiple resistant bacteria)是指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Multiresistance可以翻译成多药耐药性、多重耐药性、其定义为一种微生物对三类(比如氨基糖苷类、红霉素、B-内酰胺类)或三类以上抗生素同时耐药,而不是同一类三种。P-resisitence成为泛耐菌株,对几乎所有类抗菌素耐药。比如泛耐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青霉素、头孢菌素、碳氢酶系、四环素类、氟奎诺酮及磺胺类等耐药。 2006~2007年度临床分离细菌的数量:108137株,革兰阳性菌33278株,占30.8%,革兰阴性菌74859株,占69.2% 细菌来源分布

标明来源的细菌中,列于前六位的细菌来源为:痰、尿、分泌物、引流液、脓、血标本,表明我国感染性疾病仍然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有22589株未表明来源,占20.9%)MDR、PDR的定义 MDR:对三种或三种以上不同种类的抗菌药物耐药,称为多重耐药。 PDR:对现有的(或可获得的)所有抗菌药物耐药,称为泛耐药。 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或肺炎克雷伯菌定义为:对7类抗假单胞菌抗生素中至少5类耐药。(抗假单胞的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单环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及多粘菌素),如果对上述7类抗假单胞抗生素均耐药,称为泛耐药。 敏感性试验中耐药和中介都归为耐药。 常见多重耐药菌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VRSA--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 VRE---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 ESBLs-产超广谱-内酰胺酶 鲍曼不动杆菌 MRSA-中国的形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