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第一学期名校协作体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名校协作体参考答案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

1.C【A 剽piāo B夹jiā D物阜民丰】

2.D【“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应改为“指日可待”】

3.C【“勾当”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

4.B【A“人心向背”为两面,一面对两面;C成分残缺,“个性”后加“的过程”;D语序不当,“尽管”移至“华为总裁”前】

5.①花还可入药②用果实提炼出来的色素③栀子一年四季美不胜收

6.(1)八个世纪的历史被邪恶的地狱之火吞噬(或“巴黎为圣母哭泣”等,如果无修辞手法,概括准确亦可给1分)

(2)这种观点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在作怪。①圆明园毁于战乱,是历史的伤痕;巴黎圣母院起火坍塌,是和平时期的遗憾。它们的消失同样是全人类的损失。②牢记历史是为了不再让历史重演,并不等于延续仇恨,所以应该理性对待。 (观点明确1分,理由充分3分)

7.C 【文化类综艺核心选题只能说明节目制作者的选择倾向,并不代表观众的喜好。】

8.D 【A项,“蕴含知识量”是这些节目受欢迎的原因之一,还有满足“观众的虚荣心”等其他原因。B项,“一大批节目面临调整”“更有一些节目制作者”“选择了向文化类节目转型”。C项,“电视人思考不足,忽略了大众传播的因素和节目追求的终极目标在于高收视背后的文化影响力”是文化类节目兴起暴露出的问题。】

9.①形式上,以亲民的角度切入,将文化与娱乐结合。(或:将高冷的文化用喜剧的形式呈现。)

②重视观众的感受、体验,增强互动性,让观众产生参与感。③传播渠道方面,重视营销,借助社交媒体,造就全民热度。(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

10.①通过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短句)写出了女人的形象特征,与“她”的自私冷漠形成对比,也为下文不交换食物等情节作铺垫。(手法1分,分析1分)

②通过想象(动作描写、比喻),生动地表现了“我”用衬衣换取食物失败后极其愤怒的心理。(手法1分,分析1分)

11.第一处“苦涩味”:①屋子空气浑浊、有油腥味让“我”喉咙不舒服,从而产生苦涩感;②要去用衬衣交换食物,心理上的畏缩、胆怯、尴尬产生的苦涩感。(2分)

第二处“苦涩味”:①因强烈饥饿而产生的喉咙苦涩的生理感受,②表现“我”刚刚交换失败遭受嘲讽冷眼、自尊心被伤害的内心的苦涩感。(2分)

12. ①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为“我”下文的转变做了铺垫。(2分)

②是对“我”第一次经历的补充,一详一略,强化了叙述效果。(2分)

③突出了这类遭遇的普遍性,暗示小说主题。(2分)

13.①情节在结尾处发生逆转,前面写“我”屡受嘲讽与鄙夷,结尾出现巨大反弹,有出人意料的戏剧效果。

②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采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写出了“我”从身体感觉到内心感受的巨大变化,从一个别人眼中的乞讨者变成一个有高度人格尊严、走向新旅程的人,使人物形象获得新的意义。

③升华主旨,从“我”的视角批判战后德国农村人冷漠、粗鄙无礼,用渴望中人性犹存的城市反衬农村,表达对人性回归的呼唤,使主题思想更加深刻。(每点2分)

14.B 【修,学习】

15.A 【A项都用于主谓之间,取独。B项,表反问语气/表推测语气;C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D项,用/因为】

16.C 【作者用扬雄和司马迁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大抵生则不遇,死而垂声者众焉”的普遍规律。】

17.苟或得其高朗/ 探其深赜/ 虽有芜败/ 则为日月之蚀也/ 大圭之瑕也/ 曷足伤其明/ 黜其宝哉(错断或漏断1处扣半分,扣完为止)

18.(1))但都虽从容自信却不能成功,徘徊而无法前进,以致力量疲乏、境况困窘,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而亡。(得分点:克、蹙、吞志。以上三点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加之厚古薄今,很多人沿着前人的道路(因循守旧者多),因而大都活着的时候怀才不遇,死后才有好名声的人很多。(得分点:比肩、大抵、垂声,以上三点各1分,句意通顺1分)19.暮春厌倦仕途、思念故园(2分,“厌倦仕途”写“归隐田园”亦可)

20.①直抒胸臆,“利名萦绊何时住”,将作者内心宦游无归的愁苦之情直写无遗。②运用比喻、夸张,“恼乱愁肠成万缕”,将愁绪比作万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悲愁之深之多。③口语入诗,质朴自然,“不如寻个,老松石畔,作个柴门户”,与其这样无用挣扎,不如找个地方隐居下来,抒发作者对目前仕宦的厌倦和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答对1点2分,共6分)

21.完美守株待兔

22. 孔子主张沿用周代的礼乐制度,他是周朝礼乐文化的捍卫者,有其保守的一面。(2分)而韩非子反对用先王之道来治理当今的社会,主张依据当今社会的实际,采取适当的治理理论和方法。他反对传承,否定了历史的作用,也有其不足之处。(2分)

23.(1)浴乎沂风乎舞雩

(2)谁悲失路之人尽是他乡之客

(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4)昨夜西风凋碧树欲寄彩笺兼尺素

(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一空1分,全写按顺序批改)(一空1分,全写按顺序批改)

24.建议均分43分,参考2019年浙江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古往今来,人们都认为写文章是一件难事,您知道难在什么地方吗?不是说作者在文章中比兴手法运用不充分,意境拓展不深远,钻研精神不到位,偏颇毛病不改正,而是说获得真知灼见不易,这种见解为别人正确理解就更难了。

如果有了真知灼见,探索、论证它精深的道理时,虽有毛病,也只是如日月亏缺,白璧微瑕而已,怎么会损害见解的高明,降低文章的价值呢?自孔子以来,文道得以阐扬,家家学习,人人互勉,殚精竭虑已近千年。其间致力于写作的人难道数得清吗?能登典入籍,影响后代的文人却不过几十人啊!其余的人谁不想以华美的文章与日月同辉,傲视万物,称雄百代之后呢?但都虽从容自信却不能成功,徘徊而无法前进,以致力量疲乏、境况困窘,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而亡。

唉,文道的显隐与人的遭际紧密相连,论辩的巧拙与人的官位高低相应,评价作品的得失与人的主观情感相系,交际的广狭又与名气大小相关,那么一个人的真知灼见在文坛上得以张扬,是否合乎条件?这是不可知的。加之厚古薄今,很多人沿着前人的道路(因循守旧者多),因而大都活着的时候怀才不遇,死后才有好名声的人很多。扬雄死后,《法言》得以流传;司马迁在世时,《史记》却不为人知。他们二人才学精深,尚且如此,何况不怎么为人所知的文人呢?因此,文章没有流传于后世,声名已在当世隐没。所以说见解为别人正确理解更难。

当今作者多剽窃前人作品,曲解文史经典,断章取义,抽取前人文章的精华,哗众取宠,一有机会,便以华而不实的文章欺骗耳聋眼瞎之人,以得一时的声誉。虽然最终会被人唾弃,但这些以假乱真的文章为害极大,这也是那些真知灼见为别人理解更难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