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新高考历史-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02(考试word版)
山东省2020届高三新高考历史-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08,Word版含解析
山东省2020届高三新高考历史-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08,Word版含解析2022年山东新高考历史-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08试题完成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1.“到了孔子时代,儒者不仅懂得外在的仪礼的种种规则,而且更加重视阐发它所表现的思想和观念,以及这些思想观念对于社会秩序的意义。
”由此可见A. 儒学是一种关于秩序的学问B. 儒学成为社会的正统思想C. 儒家思想是礼制理论阐释D. 儒学适应了当时社会现实A儒者更加重视这些思想观念对于社会秩序的意义,说明儒学重视社会秩序,故A正确;B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根据“儒者不仅懂得外在的仪礼的种种规则”可知,礼制的理论阐释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儒学是否适应当时社会现实,排除D。
2.下列史料来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其中划线部分A. 记录了秦朝焚书事件B. 批判了秦朝焚书的暴行C. 为秦朝焚书进行辩护D. 分析了秦朝焚书的影响A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这段话是李斯奏请秦始皇焚书的部分内容,记录了秦朝焚书的事件,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对焚书暴行的批判;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李斯焚书的奏请,并未体现辩护内容;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分析秦朝焚书的影响。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3. 《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
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
勤有余布,亦兼鬻(yǜ,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
这反映出当时登州()A. 自然经济解体B. 家庭手工业发展C. 民营手工业向农村扩展D. 出现经济区域分工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题中材料表明,登州乡村中织布首先自给自足,有余布再少量卖到乡市,再转卖到城市,反映的是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故应选B 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家庭手工业4.据载,在我国元代即出现了种水转大纺车并在一定地域内大量使用;四百年后的1769年在英国具有实用价值的阿克莱水力纺纱机才定型并得到推广。
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山东)历史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
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山东)历史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
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2.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
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
这是由于西汉政府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B.强化了经济控制C.开通了丝路贸易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3.表1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
它反映了唐代表1时期概况高祖太宗时期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高宗武后时期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玄宗时期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 A.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4.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
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5.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
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6.1873年,华蘅芳等人翻译的《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
山东省2020届高三新高考历史-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01,Word版含解析
山东省2020届高三新高考历史-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01,Word版含解析2022年山东新高考历史-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01试题完成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1.周族的先祖曾任夏的长官,又曾为商的方伯。
周建国后,夏、商二族又成为周的诸侯。
商灭夏后,夏商二族融合;周灭商后,夏商周三族进一步融合,于西周末期形成了华夏族。
这反映了A. 政治体制不成熟导致王朝更迭B. 长期战乱促进了多民族的交融C. 分封制确立强化了周王朝统治D.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特点D华夏族的形成过程说明其内部有多个不同的族群,体现了多元一体的发展特征,选项D正确;王朝更迭是暴政导致,而非政治制度不成熟,选项A排除;夏商周并不是长期战乱,排除B;材料并未涉及分封制,排除C。
2.“公元前202年,在皇帝控制的中央14个行政单位的东面和北面的大片土地上总共建立了10国。
”材料所示历史现象与下列历史事项存在因果关系的是A. 实施层层分封,加强了地方统治B. 实行郡国并行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 实施重农抑商,打击了工商业者D. 实行“推恩令”,削弱了地方势力D根据“东面和北面的大片土地上总共建立了10国”并结合所学可知,汉代实行“推恩令”,把原来的封国不断切割变小,以达到削弱地方势力的目的,故D符合题意;汉代并没有实行层层分封,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郡县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与重农抑商政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
3.如表是成书于2世纪中期的《四民月令》记载的洛阳地区一至五月的生产生活情况。
由其内容可知,该书主要记录的是时间生活景象一月种春麦、豆,酿酒、制豆酱,祭祖、拜访亲友ニ月种早熟禾、大豆,整理冬衣,收薪柴,练箭防备,宜嫁娶三月开始养蚕工作,种瓜,粳稻,为雨季准备疏沟修屋,阳光充足可油漆、晒制药膏四月种生姜,黍、谷、制醋,取丝纺织,卖麦五月收藏毛皮用品,种芝麻、稻、黍,制醋、药品,多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卖豆A. 皇室贵族的生活B. 自耕农的日常生活C. 商人家庭的生活D. 地主庄园的生活D根据材料,《四民月令》记载“2世纪中期”“ 洛阳地区”上半年,包含五谷种植和产品加工等在内的多种农业、手工业生产、生活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书主要记录的是东汉地主庄园的生产生活状况,D选项正确;从《四民月令》的这五条信息中,无法得出“皇室贵族”的结论,A选项错误;材料中“酿酒”、“练箭”和丰富多样的农业、手工业生产生活,与个体自耕农的日常生活状况不符,B选项错误;《四民月令》中众多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内容,体现的不是商人的家庭生活,C选项错误。
(山东新高考)2020年高三最新信息卷+历史(十二)+Word版含答案
绝密 ★ 启用前 (新高考)2020年高三最新信息卷历 史(十二)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文明”一词用来指一个社会已由氏族制度解体而进入有了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的阶段。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科林·伦福儒指出:“中国新石器时代是被远远低估的时代。
良渚遗址的复杂程度和阶级制度,已经达到了‘国家’的标准。
”由此可见,良渚遗址( ) A .是学会农业走向定居的开始 B .是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证据 C .是私有制和阶级出现的开始 D .是中国首个王朝建立的标志2.汉成帝改刺史为州牧,然废置无常。
东汉末年,汉灵帝接受宗室刘焉建议,选派“清名重臣”出任州牧,掌一州军政,州牧由原先虚职成为州最高长官。
这一措施( )A .保障了吏治的清明与高效B .埋下了汉末分裂割据的隐患C .体现了宗法观念根深蒂固D .利于打破世家垄断入仕之途 3.中国古代有诗文证史的传统。
下列优美诗文按时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②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③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④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①② D.②①③④4.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
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据此可知( )A .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B .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C .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D .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5.1858年美国代表向直隶总督谭廷襄建议“中国应派领事赴美,以便照料中国侨民”,谭以“向不遣使国外”为由拒绝。
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卷 全国新高考Ⅰ卷 (含答案)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
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2.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
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
这是由于西汉政府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B.强化了经济控制C.开通了丝路贸易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3.表1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
它反映了唐代表1A.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4.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
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5.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
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6.1873年,华蘅芳等人翻译的《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
赖尔认为,地质的进化过程,不是由超自然力量或者巨大灾变造成的,而是由自然力量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
2020年山东新高考历史-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06(考试word版)
2020年山东新高考历史-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06试题分为选择题(45分)和非选择题(55分),试题完成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小题,总共45分)1.《荀子·王霸》:“《传》曰: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百工分事而劝,士大夫分职而听,建国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总方而议,则天子共己而止矣”。
荀子倡导()。
A.以明分达治而保万世B.贵贱贫富,皆有等级C.四海之民不待令而一D.人命在天,国命在礼2.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
□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周B.秦C.汉D.唐3.封弥誊录制度是宋代科举考试的一大发明,欧阳修称宋代科举制度“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
此制度()A.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B.改善了文官队伍的结构C.激发了官民的责任感D.巩固了国家的统一稳定4..《挣扎的帝国:元与明》中写道:“‘地圆说’之所以能够传入中国是因为它与明代士人的精神世界有内在相应之处——万历朝的士人对‘格物’的兴趣;耶稣会士运用优于明代士人的方法(曲面几何)和工具(望远镜),向后者展示了自己是如何研究天与地的。
”据此可知A. 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传入了中国B. 理学盛行促进了科技的广泛传播C. 明朝政府鼓励中外文化的交流D. 传教士开创了东西方交往的先河5.“商品经济特别发达的江南地区城镇的丝织业等行业里,在明后期出现了商业资本投资于生产的引人注目的新动向。
”这一“新动向”()A.促使中国丝织产品走向世界B.打断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执行C.有利于新的经济因素的出现D.使江南城镇发展居明朝之首6.清同治八年,奕䜣上奏指出:从前各国条约,“最难措手者,惟‘中国如有施恩利益,各国一体均沾’等语”。
光绪年间,曾纪泽进一步指出,“中国与各国立约,所急欲删改者,惟‘一国倘有利益之事,各国一体均沾’之语,最不合西洋公法”。
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 全国新高考Ⅱ卷(含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全国新高考Ⅱ卷)历史一、单选题1.西周初,为了在各地部署监察力量,由王族带领归顺的外族进驻各地,与土著长期混居。
此举( )A.加强了对新拓版图的控制B.改变了早期宗法制的核心C.实现了从诸侯争霸到皇权的统一D.延续了选举部落贤人为王的传统2.下图是从汉至明的服饰示意图,所体现的阶层特征表明了(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B.礼制对中国服饰的深远影响C.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的历史变迁D.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下表唐诗(摘录)诗人诗句出处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全唐诗》杜甫“渔人漾舟脤(沉)大网,截江一拥数百婷。
”刘禹锡“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由上表可见( )A.民族交融促进了文化的发展B.宫廷文化已经普及到民间C.文学创作推动社会阶层流动D.劳动生活是诗歌创作来源4.《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北宋都城汴京的一景:“亦同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
其杀猪羊作坊,每人担猪羊及车子上市,动即百数。
”此景的出现,表明(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宽松环境利于商业繁荣C.官营手工业的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已经改变5.《明夷待访录》载:“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
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
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
”这一论述表明该书作者( )A.主张废除宰相制B.倡导无为而治C.倾向于限制君权D.反对王位世袭6.民俗钱币是古钱币的一种,大多由民间私制而成,是民俗文化的载体。
下图寓意( )A.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B.仁者爱人的思想主张C.心外无理的哲学思想D.克己复礼的行为规范7.有一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曾出现过一系列努力,旨在改造政权到某一程度,使之一方面得以顺利参加近代世界的种种活动,另一方面又无须彻底改变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体现这些观念的制度。
最能佐证该学者观点的是( )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8.1902年,中国部分地区遭遇了瘟疫,《大公报》给予极大关注,在社会各界人士投递的稿件中出现了“微生物”等词,还有一则来函写道:“凡有害于民者,莫不出示以严禁之,卫生有术,故能疠疫潜销焉。
高考历史(新课标卷)-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04(原卷版)
高考历史(新课标卷)-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04(原卷版)2022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卷)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04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农具的使用]1976年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了大量铜锄、铜刀、铜斧、铜镰、铜锤等工具,其年代鉴定为公元前16世纪前后,这一考古发现表明()A.夏朝对甘肃地区的有效统治B.商朝农业生产普遍使用铜器C.西周手工业生产已分工细密D.先秦时期已经使用铜制农具2.[刺史制度]下表是西汉时期州刺史权力核心内容的嬗变过程。
皇帝州刺史权力核心内容汉武帝“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督察郡国,巡视吏治。
”汉昭帝、宣帝增加“镇压诸侯的谋反、民众反抗”汉平帝增加“安置流民、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参与某些中央决策”据此可知()A.汉代社会问题不断暴露B.诸侯王国问题彻底解决C.地方行政权力大大加强D.刺史丧失地方监察职能3.[行省制度]《大明一统志》中提到元朝“内立中书省一,以领腹里诸路;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下诸路”。
当时人们认为都省与行省“官名品秩略同”,往来文书也用对等的“咨文”。
据此能够看出()A.行省是中书省派出机构B.行省制强化了地方权力C.行省机构设置和运行的方法D.行省制强化了君主专制4.[李贽的思想]李贽在《藏书》中说:“试观近古之王,有知人如武后者乎?亦有专以爱养人才为心,爱民为念如武氏者乎?”他的这一观点()A.摆脱了“天理人欲”束缚B.抨击封建专制制度C.体现了客观务实的历史观D.大力倡导经世致用5.[鸦片战争时的民众态度]鸦片战争期间,大多数时间内中国民众主动向英军出售蔬菜、牲畜、粮食,英军舰队在珠江和清军作战时,当地民众只是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在远处观战。
这说明()A.英军获得民众大力援助B.鸦片战争失败具有必然性C.民众缺乏近代民族意识D.民众置个人利益于国家之上6.[维新思想]有学者指出:戊戌人士变法运动最直接的后果,是加剧了社会内部的政治两极化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山东新高考历史-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02试题分为选择题(45分)和非选择题(55分),试题完成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小题,总共45分)1.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遗址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古城外围存在着一个由10余条堤坝连接山体构成的庞大水利系统,可以推测当时A. 形成了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B. 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C. 已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D. 农业领域广泛使用铁犁牛耕2.曹魏时期,选官制把察举和考试结合起来,后来逐渐固定了策试的标准和要求,大体上孝廉侧重于经义,秀才侧重于文采,这在南北朝时期越来越重视。
这表明当时选官制()A.改变了乡举里选的选官方式B.打破了门第观念C.开启了隋唐科举考试的先声D.扩大了统治基础3.汉武帝时在西南地区置犍为郡,封夜郎侯为夜郎王,领诸部,“使其子为令”。
后在西夷置十余县,除都尉外,其县令也按“从其俗以长之”的惯例,由本地区王之子或王的嫡亲充任。
这些措施()A.说明中央集权趋于弱化B.体现出王国问题更加严重C.有利于汉代疆域的拓展D.反映出贵族政治局部复活4.中国医学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和天地万物合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人体生命活动、内部器官的运动变化,要受整个自然界运动变化的影响和制约。
……这种研究人体、认识疾病的辩证思想和方法,远比那种把人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机械地把人体分成若干独立的部分加以研究的机械论的思想和方法要优越得多。
”这反映了()A.“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医理论的价值B.中医诞生的基础是“天人合一”思想C.古代中医理论具有浓厚的神学色彩D.古代医学家都具有唯物辩证法思想5.下表为不同史料对明嘉靖年间宫人谋杀皇帝事件的记载。
据此可知()A.历史笔记有补正史不足之用B.历史笔记所记内容真伪杂糅,难以分辨C.历史笔记抄袭正史,价值不大D.正史虽不及笔记全面但史料价值更高6.“清朝开放了!几天前,这个消息就传遍了全世界(从此以后)每年我国都可以向北京城派驻一名全权公使,其逗留时间亦无限制。
”近代法国《环球画报》的这则报道与下列哪个条约的签订有关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7.1914年,中华民国政府颁布《褒扬条例》,规定了表彰孝行节妇的条款;后又有颁发《祭孔令》、举行祭天活动和公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等活动。
由此引发先进的知识分子提出A. “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B.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C.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D.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8.毛泽东在某篇文章中说:“孙中山死去二十四年了,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都大大地向前发展了,根本上变换了中国的面目。
到现在为止,中国人民己经取得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就是这两件事:(一)在国内,唤起民众。
……(二)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及各国人民共同奋斗。
”该文章是()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新民主主义论》C.《共产党人·发刊词》D.《论人民民主专政》9.新中国在起草1954年宪法时,既参考了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宪法,也借鉴了新中国成立前的一些宪法,还请了一些法律顾问和语言学专家从严谨性和语言文字上为新宪法把关。
材料反映出新中国宪法()。
A.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B.力图实现公平正义C.具有博收慎取精神D.在借鉴中走向完善10.下表为1978-2006年中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管理形式比重变化情况,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B.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C.广大人民的愿望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1.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雅典有一批人对政治、伦理和辩论术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当时人称他们为“雄辩家”或“智者”,这些人以教授年轻人各种辩论技巧谋生,费用高低不一。
雄辩家常常为了追求辩论的胜利而不惜以诡论歪曲事实。
雄辩家的出现A. 说明了雅典教育体系的发达B. 适应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需求C. 导致了雅典商业活动的繁荣D. 推动了雅典社会道德的进步12.1701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签署了议会制定的《王位继承法》,规定:在王室担任官职和领取薪俸的人,不得担任下议院议员;法官为终身制,只有议会有权解除其职务;国家的一切法律与条例非经议会通过,国王批准均属无效。
该法案A. 开创了议会对王权的限制B. 基本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C. 明确了内阁对议会的负责D. 进一步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13.1917年,俄国出现了“背带贩子”群体,他们将农产品背进城市,再把工业品带入农村进行倒卖。
政府对此屡禁不止,但1922年后这个群体就逐渐消失了。
造成这一现象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分别是A. 实行农产品收购制、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B. 实施“新经济政策”、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C. 大规模开垦荒地、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新经济政策”14.下表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现象,其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是注:$是美元的简称A.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B.推动信息技术的更新C.促进中国经济迅速发展D.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15.《女士》杂志创刊于1972年,成为第一本专门面向女性读者创办的杂志。
它试图把激进的男女平等主义的信息带给广大读者,并试图帮助美国人重新思考传统的性别在新时代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是()。
A.女性属于家庭的观念受冲击B.政党政治需要女性选民的支持C.女权运动取得了彻底的胜利D.科技革命推动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二、非选择题(16题12分,17题12分,18题11分,19题10分,20题10分,总共50分)16.图1、图2、图3分别是西汉不同时期侯国分布示意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材料图1 图2图3——据林小标等《两汉侯国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指出图1的侯国类型特征及其形成的政治因素。
(4分)(2)比较图1和图2,说明图2反映出西汉政治统治发生了哪些变化。
(4分)(3)结合图3说明西汉政治统治出现了什么问题。
(4分)17.女性阅读的演变是社会历史变迁的一个侧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材料一女教典籍是中国古代针对女子的教育训诫读本,许多女性从习读女教典籍开始其阅读之旅。
李唐王朝自“安史之乱”(755一763年)至唐代灭亡,一直处于藩镇割据、外族入侵的动荡之中,贞元年间(785一805年)宋若莘、宋若昭姐妹据前代女训作《女论语》,包括立身、学作、事舅姑、事夫、管家、守节等十二章,事无巨细地规范女子的言行举止和持家处世之理。
如“事舅姑”章有“呼唤不来,饥寒不……天地不容,雷霆震怒。
责罚加身,悔之无路”,“事夫”章有“女子出嫁,夫主为亲。
前生缘分,今世婚姻”等。
此书成为封建社会占有重要地位的女训书籍。
——据陈秀钦《唐代女性阅读活动浅析》等材料二中国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女性大多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仕宦之家,有的还曾留学海外。
她们幼时有诸子经书与经典名著的根基阅读,少时又广泛接触各类新学报刊和自由平等、民主革命等新学说,以及西洋戏剧、小说名著,到20世纪20年代,步入青年、中年的她们许多开始登上广阔的历史舞台,成为作家、学者、医生、报人、科学家等,发掘出更多新的知识领域,其阅读和思考在新思潮的冲击下也越发纵深。
——摘编自李海燕《中国新知识女性的阅读史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女论语)出现的原因并简析其历史影响。
(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的中国女性阅读的特点并简析其历史背景。
(6分)18.表2是某段历史时期的著作统计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1分)采用某一合理尺度,对这一时期的中国思想发展进程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的依据。
(11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建国初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形成了由单位职工福利、城镇孤寡救济、农村五保供养共同构成的福利制度框架。
建国后的前25年时间内,我国家庭户平均规模一直处于4.3~4.6人之间,家庭养老是当时的主体选择。
材料二90年代以来,国家政策开始关注社会化养老的需求和供给。
1993年,民政部、国家计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首次提出“养老服务”概念。
2000 年,国办19号文件《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提出伴随家庭小型化的发展,社会化养老需求快速增长。
伴随着2000年前后的国企改制,单位制对家庭功能的补充和替代也逐渐告一段落,养老作为家庭功能之一正式走向了社会。
截止2017年底,我国社会力量创办养老机构数占比已达到45.7%,满足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以上均摘编自李璐《我国70年养老模式的变迁》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养老制度的变化,并指出导致变化的主要因素。
(10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1930年6月17日,美国国会通过了《霍利一斯穆特关税法案》。
该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平均将进口税提高到占征税商品值的60%。
法案一经实施即有33个国家提出抗议,7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1年底,参加抵制的国家达到25个。
法国和意大利提高汽车的关税,印度提高布匹的关税。
到1931年底,欧洲各国进口税比1929年提高60%~100%。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材料二美国曾与一些国家就在互惠的基础上削减关税谈判并签署了一系列双边贸易协定,这些分别签署的协议在1948年被转化成一项更广泛的安排,即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关贸总协定最初有23个国家签署,成为战后全球性商业的基础。
关贸总协定制订了防止国际贸易中的歧视的规则,确立了处理贸易纠纷的程序,并建立了个框架性安排,使各国通过旨在降低关税和消除非关税壁垒的旷日持久的讨价还价会议期(即所谓“回合”)继续进行谈判。
到20世纪90年代,有超过100个国家参加了谈判。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实施《霍利一斯穆特关税法案》的背景和影响。
(5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关贸总协定》的作用。
(5分)2020年山东新高考历史-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02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古城外围存在着一个由10余条堤坝连接山体构成的庞大水利系统”说明在当时生产工具相当简陋的时代,能根据山势和生产生活的需要修筑10余条堤坝,表明当时的人们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故答案为C;材料没有提到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A错误;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是在公元前2070年,即距今4100年左右,按照良渚古城存在的时间最晚距今4300年,还应该是原始社会,B错误;铁犁牛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距今约300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