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复习资料(考试归纳版)
比较文学复习重点
比较文学复习重点第一篇:比较文学复习重点比较文学复习重点比较文学(新)复习题一、填空题1、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正式兴起,最为突出的标志是。
2、最能代表中国比较文学勃兴之后的骄人成绩的,应推朱光潜的与的《谈艺录》。
3、比较文学学科身份的成立在于,这是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之一,而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学科身份的成立在于。
4、比较文学研究的客体是介于两种或两种之间的学理关系。
5、比较文学的“四个跨越”是指、、、。
6、在一个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中,国别文学就是,两者可以互为指称。
7、世界文学是 1827年在评论他自己的剧本的法译本时最早提出的。
8、比较文学研究的基点——本体就是。
9、比较视域内质的最高层面用八个字来概述,就是与。
10、多元文化中的文学对话平台是指层面。
11、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最早是由美国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一文中提出来的。
12、是第一个比较文学学派。
13、誉舆学是从影响的发送角度所进行的研究,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二是,三是,四是。
14、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最重要的特征是。
15、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李达三提出中国学派乃,它遵循东方特有的折衷精神。
16、题材研究中应用最多的是。
二、名词解释1、国别文学2、民族文学3、总体文学4、世界文学5、比较视域6、对话平台7、汉学8、主题学9、意象10、接受11、海外华文文学12、译介学三、问答题1、中国比较文学的最早萌芽可以追溯到什么时代?中国古代比较文学研究的主要特色是什么?2、中国比较文学正式建立的突出标志是什么?3、文化研究有什么样的学科特征?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与文化研究采用的方法有什么不同?4、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有哪些?5、为什么说在比较文学研究中跨民族与跨学科是两个重要标识?6、比较文学的研究客体涵盖了哪些类型?7、什么是比较文学?8、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三个规限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9、国外汉学能够为比较文学提供哪些借鉴?10、平行研究应该注意哪几个问题?11、试述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跨文化特点。
(完整版)比较文学复习知识点
第三章复习题⏹一、填空题⏹ 1.比较文学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研究方法分别是:影响研究、平行研究、阐发研究、接受研究。
其中最基本。
这四种研究类型中最主要的两种是: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
⏹ 2.从传播方式来看,影响研究中的影响分为哪两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 3.影响的过程可以分为放送、接受和传播途径。
从放送的角度进行的研究称之为“流传学学”,从接受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可以称之为“渊源学学”,从传播途径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可以称之为“媒介学学”。
⏹ 4.影响研究的具体方法是:考据的方法、科学性、历史性,平行研究的具体方法是哲学的、审美的、批评的⏹ 5.第一次正式正式提出“阐发法”这一名称的台湾学者是古添洪。
⏹ 6.接受研究可以看作影响研究的发展,它是在接受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7.阐发研究可以看成平行研究是衍生出来的一种类型。
⏹二、名词解释⏹ 1.影响研究:是指对跨民族、语言和文化界线的不同文学之间基于事实联系之上的互相渗透与互动的影响史实进行的一项专门研究。
⏹ 2.平行研究:将那些相似、类似、卓然可比,但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文学、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部属于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同与异,并导出有益的结论。
⏹⏹ 3.接受研究:以接受理论为基础,着重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学和读者之间的关系,而不考虑在同一民族内部文学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 4.圆形的研究:⏹ 5 .平行回现论⏹三、简答题⏹1、渊源学分为哪五类?笔数的渊源、口传的渊源、印象的渊源、集体的渊源、孤立的渊源⏹ 2.影响研究的理论体系(理论基础)有哪四个方面?1.影响的超国界存在说2.影响的事实联系论3.影响的历史意识论4.影响即对创作的理解论⏹ 3.影响研究的步骤有哪些?1.影响存在的提出2.材料的搜求和考订3.假设的证明4.影响的深入研究⏹ 4.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之间的差异?1.平行研究尚未发现或根本不存在事实联系2.平行研究范围广泛,影响研究范围窄⏹ 5.阐发研究包含哪三个方面的内容,需要注意哪两点?1、文学理论对文学现象的阐发2、理论对理论的互相阐发3、以别的学科对文学作出阐发⏹ 6.影响研究和接受研究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相同点:比较文学中的接受研究同样研究一个民族的作家和作品对外民族的影响,或者研究自己对外民族文学的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与影响研究有一致性。
比较文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共5篇)
比较文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共5篇)第一篇:比较文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比较文学一、选择题1、下面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比较文学所具有的作用()A 比较文学研究创造了“世界文学”的时代。
B 比较文学使文学研究的视野和范围更扩大了。
C 比较文学有助于我们认识文学的共同规律。
D 比较文学研究能使各民族增强相互了解。
2、下面哪一项是法国学派的特点()A 法国学派重视中西文学的比较研究。
B 法国学派重视具有事实联系的影响研究。
C 法国学派认为各民族的文学没有优劣之分。
D 法国学派最早倡导了无事实联系的平行研究。
3、下面哪一项,与美国学派的产生没有关系()A 第二次大战后,美国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已经不亚于欧洲。
B 在20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在美国兴起了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思潮,名为“新批评”。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美国的强大,美国人认为美国的比较文学已经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D 美国学派不满意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欧洲中心论”4、下面哪一项属于文类学研究的问题()A 《西游记》在个别情节上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相似之处。
B 孙悟空与神猴形象的关系。
C 《西游记》与《罗摩衍那》在叙述方式和体裁形式上的不同。
D 《西游记》中人物形象的变异问题。
5、下面关于媒介学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媒介学研究接受国在接受过程中所受的本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媒介学研究文学影响的传播过程。
C 媒介学研究以翻译为主的传播手段。
D 媒介学主要研究媒介者、媒介工具和媒介过程。
6、形象学十分强调对“主观性”的分析,下面对这种主观性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形象学十分注重对主观性进行分析,因此,形象学就没有什么客观依据可言。
B 在形象学研究中,我们必须把握当时民众的社会心理。
C 一个国家之所以对某一个国家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想象,它的文化传统往往起着C 比较诗学在中西比较诗学出现以后才出现。
D 比较诗学在美国学派出现以后才出现。
比较文学重点和相关知识点总复习
1■比较文学兴起与发展的原因(了解)【选择】1)人民全球意识和学术上宏观意识的形成与发展;2)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和发展,是比较文学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3)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必然结果。
2.比较文学”的定义【选择】【简答】法国学派一一影响研究卡雷: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国际间的精神关系,研究拜伦和普希金、歌德和卡莱尔、司各特和维尼之间的事实联系,研究不同文学的作家之间的作品,灵感甚至生平方面的事实联系。
”梵第根:比较文学的目的实质上是研究不同文学相互间的关系”,而且规定只许研究两个国家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超过两国即超出了比较文学的界限。
他为两国之间文学作品的相互关系设计了一个经过路线”:起点(作家、着作、思想)—放送者到达点(另一国的某一作家、某一作品或某一页、某一思想或某一情感)一一接受者沟通二者的媒介(个人或集团,原文的翻译或模仿)——传递者美国学派一一平行研究亨利雷马克: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和其它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例如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
质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文学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它表现领域的比较。
”比较文学的性质是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单纯是一种研究方法比较文学”中的所谓比较”并不是一般方法论意义上的比较,而是一种观念,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一种研究工作中的基本立场,是指超越各种界限,在不同的参照系中考察文学现象。
3.“四跨”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的各种文学关系【填空】4■三个文学关系【填空】【简答】事实联系一一实际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价值关系一一两个或几个民族的文学中,有些文学现象虽然不存在实际的联系,但它们的相异和相同都有某种可比性,因而具有研究价值交叉关系一一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互相影响、互相阐发的关系5■比较文学的开放性【选择】【简答】它不受时间、空间以及作家、作品本身地位高低、价值大小的限制;它比传统的文学研究具有更宽泛的内容。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讲:1、比较文学的英语名称是Comparative Literature。
最早使用这一术语的英国批评家是马修·阿诺德。
真正最早使Comparative Literature一词进入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是波斯奈特。
1886年,他以此为书名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文学专著。
2、最早提出“世界文学”观念(1827)的是德国学者、著名作家歌德,他被公认为是推动比较文学发展的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3、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和跨文明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4、比较文学的学派:★①法国学派(French School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形成最早、影响较大的一个学派。
实证主义色彩、寻找和证实两种或多种文学中存在的事实联系、精细和准确的考证。
主要研究为影响研究。
②美国学派:倡导“平行研究”(Parallel Study)与“跨学科研究”(Interdisciplinary Study),将没有实际接触和影响的两国或多国文学、文学与其他学科或艺术门类加以比较研究。
美国学派的出现,拓宽了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给比较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出现了新的生机。
但他们对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一下子拓展得过宽,使学科身份很难定位。
③中国学派:1840年鸦片战争后黄遵宪、梁启超、严复、林纾、苏曼殊、王国维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吴宓、陈寅恪、季羡林、钱钟书、朱光潜、范存忠、许地山重要年份书籍:从30年代末期开始,较少注意比较文学这样一种纯学术的学科1970年初英文刊物《淡江评论》1978年,华东师范大学在国内第一个开办比较文学讲座1979年钱钟书《管锥编》出版1981年,北京大学成立比较文学研究会1985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第二讲:影响研究1、影响研究:影响研究就是要用充分的可靠的材料来阐明各民族文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事实,探讨其中的规律,获取文学交流中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复习资料 1、比较文学的定义是什么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简要谈谈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是比较文学得以存在的立身之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同源性。
在以同源性为突出特征的影响研究的可比性中影响的种类、影响的途径和接受的实证性方式就成为法国学派比较文学具体的研究内容。
除此以外的一切比较文学研究由于缺乏同源性法国学派均否认其属于比较文学。
由于在法国学派那里可比性已被人为限制到很小的领域内显而易见这并不是比较文学可比性的全部。
2变异性。
出自同源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中在语言翻译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文本层面、文化层面产生了文化过滤、误读与“创造性叛逆”产生了形象的变异与接受的变异甚至发生“他国化”式的蜕变这些都是变异学关注的要点在这里差异性成为可比性的核心内容。
3类同性。
比较文学发展到以平行研究为特征的美国学派时影响研究的束缚便得以突破。
可比性的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类同性和综合性作为平行研究可比性的特征凸现出来。
平行研究的对象是彼此毫无直接影响和亲缘联系的不同国家或民族间的文学。
因此类同性所指的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不同国家的文学之间在风格、结构、内容、形式、流派、情节、技巧、手法、情调、形象、主题、思潮乃至文学规律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相似和契合之处。
而综合性则是立足于文学以文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比较的一种交叉关系。
因此平行研究的可比性就在于类同性与综合性。
4异质性与互补性。
异质性与互补性的可比性主要是从跨文明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的角度来说的因为法、美学派均属于同一欧洲文化体系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而随着比较文学发展到以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的第三阶段异质性作为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又凸现出来。
比较文学考试重点及答案
比较文学考试重点及答案填空1、最早使用“比较文学”术语的是两个法国教师,诺埃尔与拉普拉斯,他们于1916年编了一部各国文学的选集,名为《比较文学教程》。
2、1958年9月,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所在地教堂山举行第二次大会,耶鲁大学教授韦勒克论文《比较文学的危机》。
韦勒克认为,比较文学的持久危机表现为三个症状:3、韦勒克:1953年发表《比较文学的概念》对法国学派提出批评,从此揭开两个学派的论战,1958年的《比较文学的危机》被认为是美国学派的宣言。
《比较文学的危机》对法国学派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4、雷马克:其《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提出了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观点,并代表美国学派提出了自己的比较文学定义。
5、列文:主张比较文学要从国际的高度来研究文学,并提倡在较高层次上增进国际间的合作。
6、奥尔德里奇:《论比较文学》为代表作。
7、伯恩海姆:《跨世纪的比较文学》学科现状报告,对比较文学的发展方向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应放弃欧洲中心论,将目光转向全球;第二,研究中心应由文学转向文化。
8、刘若愚的《中国的文学理论》是海外第一部中西比较诗学。
9、伏尔泰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作家,比较文学理论和实践的远祖之一。
其《论史诗》首先提出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欧洲各民族史诗的意见,并将中国元杂剧《赵氏孤儿》,按照自己的启蒙思想和理性原则,改编为《中国孤儿》,在欧洲文学界引起强烈反响。
名词解释1、比较文学定义、学科性质:比较文学是一门以人文关怀为宗旨,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为手段,通过全球文学的交流、沟通、对话、互溶、互补、共建来谋求改善文化生态和人文环境,为传播新的人文精神和建设人类的多元文化而架桥铺路,从而为实现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合理化社会作出贡献的学科。
2、媒介学:媒介学是主要研究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产生影响的方法、途径与手段及其规律的影响研究。
媒介分为个人、环境与文字材料,文字材料最为重要。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能⏹比较文学是形成于十九世纪末的一门新兴学科的名称,这门学科对不同民族的文学进行比较研究,也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
⏹一、比较文学的形成与发展⏹1、比较文学的形成与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
2、比较文学的发展史、史前史、学科史:(1)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法国学派:a、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的研究;b、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是考据,寻找事实材料,它排斥审美分析。
法国学派创立了影响研究,使用严谨求实的研究方法,并用累累的研究成果证明了这门学科的科学价值,使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确立了牢固的地位,功不可没。
但是,法国学派的理论与实践有狭隘性、机械性以及文学沙文主义倾向等局限。
(2)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美国学派:a、比较文学是跨越国家界限的文学研究;b、比较文学是跨越学科界限的文学研究。
美国学派创立了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扩大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范畴,使比较文学有了向纵深发展的可能性,但有狭隘性、理论不够严密、研究范畴过于宽泛的弊端。
(3)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中国学派近代:中国比较文学拉开序幕“五·四”时期:中国比较文学兴起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比较文学发展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比较文学沉寂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比较文学复兴中国学者认为,比较文学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中国学者开创了跨文化体系的东西方文学以及东方各民族文学的比较研究,进一步拓宽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范畴,为进行全球范畴内的比较文学研究开辟了道路。
二、比较文学的定义、研究目的、学科特征1、定义:比较文学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2、研究目的:比较文学的最终目的,是认识民族文学的特性与人类文学的共性。
3、学科特征A、开放性:比较文学的研究范畴是开放的——它不受时空、文学形式、研究对象的价值、研究内容与学科的限制;比较文学的理论、方法是开放的——它能迅速吸收种种非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比较文学研究生考试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研究生考试复习资料(1)比较文学绪论1、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的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的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跨越性(跨国、跨文明、跨学科);四大研究领域是: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总体文学研究。
3、三大学派及其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和代表观点:(1)法国学派:影响研究。
四大代表人物: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卡雷、基亚。
巴尔登斯伯格:《比较文学:名称与实质》,加强实证性,加强科学性,使比较文学研究落到实处,强调用具体材料支持研究。
梵·第根:《比较文学论》,“比较”两个字应该全部摆脱美学含义,取得一个科学的含义;将比较文学研究划分为“物质”和“形态”两类,由此产生“流传学”、“媒介学”和“渊源学”。
卡雷:《比较文学评论》,比较文学“精确化”工作,比较文学不是并列的平行比较,而是实证性的关系研究,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
基亚:《比较文学》,坚持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重视不同民族作家之间的精神联系,这种精神联系必需是事实上存在而不是任意猜测。
(2)美国学派:平行研究。
代表人物:韦勒克、雷马克、韦斯坦因。
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危机》,对法国学派只注重事实联系的研究方式发起攻击,主张进行跨学科和平行研究,把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综合在一起,正视“文学性”问题。
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提出一个关于比较文学的定义,全面而集中地代表了美国学派的主张;批判法国学派“实证主义”保守态度,主张开展“跨学科研究”。
韦斯坦因:《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建立发展以“比较诗学”、“类型学”、“跨学科比较”为主,并拓展原属于影响研究的“主题学”、“文类学”等领域,扩展比较文学研究领域。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考试归纳版)
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19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得以诞生。
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成立的一个标志是法国学派强调影响研究的国际文学关系史理论的提出。
2.比较文学的代表性人物及其著作:●最早使用比较文学这一术语的是英国批评家马修阿诺德。
●最早使比较文学一词进入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是波斯奈特,1886年,他出版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专著《比较文学》。
●在意大利,1871年,桑克蒂斯开始主持比较文学的讲座。
●1827年,最早提出“世界文学”观念的是歌德.●1877年,世界上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创刊于匈牙利的克劳森堡,名为《世界比较文学报》.●1887年,德国学者马克斯·科赫创办《比较文学杂志》,1901年创办《比较文学史研究》.●意大利学者克罗齐对比较文学的学科和理性发起挑战。
●1937年,戴望舒译梵•第根《比较文学论》.●我国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专著——卢康华、孙景尧的《比较文学导论》,也是内地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
●在西方著名的比较文学学者中,巴斯奈特是宣判比较文学夭折的第一人.●翻译文本研究:勒菲弗尔“操控理论"3. 法国学派的四大代表人物: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卡雷、基亚,他们提出了要去掉比较文学的随意性,加强实证性;放弃无影响关系的平行比较,而集中研究各国的关系史;摆脱不确定的美学意义,而取得一个科学的含义(关键所在)4.法国文学批评家布吕奈尔最早把实证主义用于文学研究,强调把一部作品对另一部作品的影响提到首位。
5.影响研究的本质特性实证性。
法国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本质特性实证性的文学关系研究。
6.基亚在《比较文学》一书中专设形象学研究——“人们眼中的异国”一章,这是对形象学研究进行确认的最早的一部概论性专著.7.1960年美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标志着美国学派的正式登场.代表人物有雷马克、艾德礼、勃洛克。
8.美国学派将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相结合,典型代表——韦斯坦因的专著《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资料1、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可比性就是比较研究对象中存在的一种可资研究文学规律的内在价值,是提供比较研究的可能,并保证比较研究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指的是在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寻求同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研究赖以存在的逻辑上的可能性。
在比较文学发展的不同时期,这种学理依据是不断拓展的。
2、什么是“期待视野”?作者在“接受屏幕”所构成的接受前提下对作品向纵深发展的理解和期待。
如古典小说读者对“金榜题名”等大团圆结局的期待。
3、什么是“社会总体想象物”?即指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
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了强烈的特征。
当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
三、论述:(54分)1、试论述跨学科研究。
(1)定义:是以文学为一端,以其他学科(如各种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为另一端,对它们相互关系的研究。
因而又称为科际整合。
目的在于揭示不同知识形态的一致性、共通性,同时也彰显文学之为文学的独特性,把握文学的内在规律。
(2)必须注意文学性与系统性两个方面。
(3)举例:比如文学与音乐:《诗经》与音乐的关系;文学与哲学:存在主义与文学。
2、试述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的消极作用和积极意义。
消极一面:“误读”就是对原作的“曲解”、“误解”、“改变”,它自然会导致文学传播中的部分失败,使译作读者看不到异质文化文学的真相;而且,翻译界已取得共识,文学翻译应最大程度地在各个层面上忠实于原作,所谓“信、达、雅”,“误读”显然与翻译的宗旨相悖。
如上世纪30年代,中国学界有人讨论哈姆雷特的“孝”与“不孝”问题,应该说就是翻译“误读”引起的后果。
积极作用:(1)便于外国文学作品在本国传播,促进文化交流。
(2)在“误读”中可能阐发出原作中一些未被发掘的新意,重新发现原作的价值,甚至“创造”出文学名家。
《比较文学》题集
《比较文学》题集一、选择题(每题10分,共100分)1.下列哪一项不是比较文学的研究范畴?A. 不同国家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B. 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比较研究C. 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比较研究D. 文学作品内部的结构分析2.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主要关注的是:A. 文学作品之间的主题相似性B. 文学作品之间的风格差异C. 文学作品之间的直接和间接联系D. 文学作品的社会文化背景3.下列哪位学者是比较文学“平行研究”方法的重要推动者?A. 梵·第根B. 韦勒克C. 雷马克D. 艾略特4.“主题学”在比较文学中主要研究:A. 不同文学作品中相同或相似主题的表现B. 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如何随时间变化C. 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如何反映社会现实D. 文学作品中的主题与作者生平的关系5.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流浪汉小说”这一跨国文学现象?A. 《堂吉诃德》B.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C. 《西游记》D. 《鲁滨逊漂流记》6.“形象学”在比较文学中主要研究:A.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B. 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形象描绘C. 文学作品中的自然景象描写D. 文学作品中的社会形象反映7.下列哪位作家的作品常被用于比较文学中的“跨文化研究”?A. 莎士比亚B. 杜甫C. 卡夫卡D. 鲁迅8.“译介学”在比较文学中主要研究:A. 文学作品的翻译技巧B. 文学作品在不同文化中的接受与影响C. 文学作品的传播途径D. 文学作品的版本研究9.下列哪一项不是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特点?A. 跨越不同文学体系B. 跨越不同艺术形式C. 跨越不同学科领域D. 局限于同一文化圈内10.“接受美学”在比较文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A. 研究文学作品在不同文化中的接受情况B. 研究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C. 研究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D. 研究文学作品的内部结构二、填空题(每题10分,共50分)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范围跨越了______、______和______三大领域。
比较文学整理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教程Comparative Literature法布吕奈尔《什么是比较文学》日大冢幸男《比较文学原理》法梵·第根《比较文学论》瑞士弗·约斯特《比较文学导论》法基亚《比较文学》法洛里哀《比较文学史》罗亚历山大·迪马《比较文学引论》法国学派:French School美国学派:American School 影响研究:influence studies 平行研究:analogy studies主题:theme 母题:motif 意象:image 套语:topos 情境:situation比较文学诞生标志1,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1877 匈梅茨尔《总体文学比较报》;1887 德马克斯·科赫《文学比较杂志》2,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问世:1886 英波斯奈特《比较文学》;1870 俄维谢洛夫斯基(俄国比较文学之父)彼得堡大学;1892 法戴克斯特里昂大学3,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正式课程进入高校。
4,比较文学学位论文、学术专著和工具书的出现:1895戴克斯特《卢梭与文学世界主义的起源》——法国第一部科学的比较文学专著;同年;贝茨博士论文《海涅在法国》;1895 贝茨《比较文学目录初稿》工具书--3000条索引,比较文学研究必备法国学派中心:法国指导思想:进化论、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特征:1、把比较文学看成文学史的分支,强调从史学角度考察;2、以实证考据为主要的研究方法而忽视美学意义;3、注重各民族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研究对象:欧洲各国文学间的影响联系研究方法:实证考据代表人物:法国学派布吕纳介、戴克斯特、贝茨、巴尔登斯贝格、梵第根、卡雷、基亚局限:拘泥于时政而错过一些具有可比性的东西;欧洲中心论;民族主义的倾向和文化记账现象贡献:因为时政而积累了大量研究材料;许多观点具有开创性,并为学科建立了一个细密的理论体系作品:梵第根《比较文学论》卡雷《法国作家与德国幻想》教堂山会议:1958年9月,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所在地教堂山是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二次大会;耶鲁大学的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危机》;标志美国学派取代法国学派成为比较文学中心;拉开美法两派的十年论争。
比较文学教程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教程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真正意义上的比较文学产生于世纪末。
2、最早出现的比较文学学派是国学派。
3、1985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在成立。
4、民族主义中潜在的一种盲目自大的危险,容易滋长种族歧视与排外情绪,即所谓的。
5、思潮流传主要表现为文学思潮的传播。
6、异质文化在交流过程中通过接收,过滤,进而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叫做。
7、学被认为是在19世纪从德国的民俗学热中培育出来的一门学问。
8、“文类”一词,我国又称。
9、阐发研究是比较诗学中的。
10、中国戏曲中只有正叙式而没有。
11、比较文学在范围内考察文学现象。
12、“比较文学之父”是指。
13、第一个比较文学教授是。
14、中国比较文学的摇篮是。
15、用西方理论阐发中国文学现象的第一人是。
16、世界趋同性首先表现在模式上。
17、比较文学要求人们从的角度观察文学现象。
18、比较文学的影响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作用下的结果。
19、平行研究的提出是学派的贡献。
20、渊源学研究文学作品的目的是揭示出一定的。
21、西方的悲剧理论反对结局。
22、诗学在西方泛指。
23、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范畴。
24、的质量是影视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
25、在西方,《圣经》同文学共同构成了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
二、单项选择题1、中国话剧走向成熟和繁荣是()。
A、二三十年代B、三四十年代C、四五十年代D、五六十年代2、小说中事件发生,人物出现的背景叫()。
A、场景B、背景C、情景D、环境3、宗教对文学的影响首先表现在()。
A、体裁上B、语言上C、作家身上D、主题上4、西方文艺理论的核心术语是()。
A、言志B、创作C、品评D、典型5、美国比较文学家列文曾将文类比较比作()。
A、集会B、交流C、公共机构D、沟通6、将一国文学介绍、传播到另一国去的个人叫()。
A、个人媒介B单独媒介C、文学媒介D传播媒介7、文本的渊源研究集中于文本自身的()。
A、外在关系B、内在关系C、相互关系D、相对关系8、西方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则主要表现为一种()。
比较文学概论的复习资料综合
比较文学概论的复习资料综合一、基础知识绪论部分1、三大学派各自研究方法(图表)2、三大学派理论体系可比性的侧重点3、课本所定义的比较文学跨越性研究范围4、第一个全面系统阐述法国学派的理论代表、最早提出世界文学概念的学者、最早给比较文学下定义的学者、美国学派向法国学派发起“挑战”的代表学者第一章5、流传学研究的是文学关系,特征是实证性、认识论基础是实证主义6、焦点式影响、辐射式影响、交叉式影响、循环式影响7、从影响方式来看,渊源学的研究方式包括8、媒介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种媒介、媒介学研究范畴第二章9、文化过滤的含义包括、制约文学交流的因素、文学传播中最初始直接的文化过滤、引起文学变异的第一大要素10、译介学研究翻译文本的最终目的、译介学与传统翻译学的根本区别、译介学研究范畴11、比较文学形象学中他者研究范围、形象学的研究范围、注视者创建他者形象的基础12、文学他国化的情况是从传播者的角度出发而言的,错误影响、负影响第三章13、类型学研究范畴、对文学类型学最为重视的学者、《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的对比》的作者14、美国主题学发展的里程碑是哈利·列文发表专论《主题学和文学批评》、主题学产生于民俗学、课本描述的主题学研究范畴15、西方文学三分法。
我国近现代四分法内容、最早在理论上对文学进行分类的作者16、七科之学是什么、中国传统学术讲求的是什么、文学与其他艺术学科的共同之处第四章17、世界文学的三层含义18、研究异质性的的前提和基础、最终目的19、古添洪和陈慧桦、王国维、钱锺书、陈惇和刘象愚、曹顺庆为跨文明阐发研究方法做出了什么贡献20、文化文学传播中最初始直接的文化过滤最核心的部分、异质文明特征的根本显现之处是话语、跨文明阐发的定义、跨文明互补与融合研究途径二、理解记忆1、什么是比较文学?2、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可比性?3、什么是跨学科研究?4、什么是“套话”?5、什么是主题学?它和母题有何区别?6、什么是总体文学?7、什么是跨文明阐发研究?8、什么叫流传学?试分析它的特征及研究范围9、试辨析接受学和接受理论的关系。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一、名词解释1、跨文化研究:跨文化研究,有时称为“全文化研究”,是人类学及其姐妹科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的一项专门,运用来自许多社会的实地研究资料,检视人类行为的视野,并检视关于人类行为与文化的假设。
2、影响研究:主要研究那些经过吸收、消化之后与之间的作品水乳交融的外来影响,但不排斥有意的影响和借鉴,也不排斥那些痕迹比较明显的影响。
它是以历史方法处理不同民族文学间存在的实际联系的研究。
它强调实证和事实联系,凡是缺乏事实依据的推测或判断都不属于影响研究的研究范围。
我国元杂剧《赵氏孤儿》对法英德诸国剧作的影响。
3、法国学派:主张影响研究。
①偏重于从文学史的角度给比较文学下定义。
②研究国际间、跨民族、跨语言、跨国界的作家与作品间相互影响的文体史实。
③强调事实联系的实据考证的方法。
④观点不足:拒绝把美学作为方法论带入比较文学研究,研究视域较小⑤法国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a巴尔登斯伯格: 法国派第一位代表人物,作品《歌德在法国》《文学史研究》b梵第根:法国第一个系统、全面阐述法国学派的观点,作品《比较文学论》c卡雷和基亚:继承和发展梵第根的理论并确立法国学派体系,卡雷代表作《歌德在英国》基亚代表作《比较文学》⑥优点:1)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
2)严谨的定义,材料的确凿,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立了严密的方法体系。
3)影响研究仍是今天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4、平行研究:就是将那些相似、类似、卓然可比,但并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的文学,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部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同异,并导出有益的结论。
研究方法采用哲学的、审美的、批评的方法。
通过不同民族作家作品的类同和差异的比较和对比,寻求文学的共同本质和共同的美学基础。
例如:杜十娘和茶花女,阿Q和堂吉诃德5、美国学派:主张平行研究。
①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指向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②研究范围是超一国范围之内的,多国的③采用大规模结合比较和审美批评的方法,进行无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的研究④把比较文学研究的界限延展到其他相关的学科去,提出跨学科的研究。
比较文学考试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考试复习资料绪论1、学习比较文学应明确的几点:(简答\判断)比较文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是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学科;其核心是国际视野,并非简单的文学比较;其目的是共建和共享人类多元的文学成果。
2、学科的基本特征是跨越性:(三个跨越性)1)超出一国范围之外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跨国性。
2)文学与人类其他领域,包括艺术、哲学、历史、社会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比较,跨学科性。
3)跨越东西方异质文化的比较研究,跨文明。
3、比较文学的意义:1)对于其他学科的建设起到影响和推动作用;同时对其他学科的教学有启迪作用。
2)比较文学能够帮助我们改善人文生态环境,促进不同名族、不同国家文化与文学间的相互交流,能加强民族与民族间、国家间文化文学的相互尊重和互识、互证、互补,共建全球多元化文学。
3)比较文学有助于多元文化的发展。
4)扩展人们的净胜世界,5)从他人的观点更好地理解自己,6)参与和更新世界文学构建的重要途径。
4、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其定义有一定的边缘性、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法国学派: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研究不同国家的作家作品甚至作家生平之间的实际联系,强调事实考证。
(梵·第根、卡雷、基亚)美国学派: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领域和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是跨学科的研究。
(亨利·雷马克)中国学派:5、法、美、中学派的特点和局限:1.法国学派。
特点:提出比较文学是国家间的关系史,其特点是跨越国家或民族的的界线,研究国家民族间的文学影响和事实联系,重事实考据。
局限:排斥美学欣赏和文学批评,研究范围狭窄。
2.美国学派。
特点:提出平行研究的新方法;反对欧洲中心论;强调文学作品本身的独立价值;主张对文学文本进行细读和文学评价,注重文学和和其他关系的研究,重视科学性和美学性。
局限:1)由于不重事实基础,因此在判断和结论方面的准确性以及理论深度往往是因人而异,差异较大;2)由于研究范围较宽,研究对象缺乏严格的限定。
(完整版)比较文学复习知识点
第三章复习题⏹一、填空题⏹ 1.比较文学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研究方法分别是:影响研究、平行研究、阐发研究、接受研究。
其中最基本。
这四种研究类型中最主要的两种是: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
⏹ 2.从传播方式来看,影响研究中的影响分为哪两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 3.影响的过程可以分为放送、接受和传播途径。
从放送的角度进行的研究称之为“ 流传学学”,从接受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可以称之为“ 渊源学学”,从传播途径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可以称之为“ 媒介学学”。
⏹ 4.影响研究的具体方法是:考据的方法、科学性、历史性,平行研究的具体方法是哲学的、审美的、批评的⏹ 5.第一次正式正式提出“阐发法”这一名称的台湾学者是古添洪。
⏹ 6.接受研究可以看作影响研究的发展,它是在接受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7.阐发研究可以看成平行研究是衍生出来的一种类型。
⏹二、名词解释⏹ 1.影响研究:是指对跨民族、语言和文化界线的不同文学之间基于事实联系之上的互相渗透与互动的影响史实进行的一项专门研究。
⏹ 2.平行研究:将那些相似、类似、卓然可比,但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文学、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部属于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同与异,并导出有益的结论。
⏹⏹ 3.接受研究:以接受理论为基础,着重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学和读者之间的关系,而不考虑在同一民族内部文学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 4.圆形的研究:⏹ 5 .平行回现论⏹三、简答题⏹1、渊源学分为哪五类?笔数的渊源、口传的渊源、印象的渊源、集体的渊源、孤立的渊源⏹ 2.影响研究的理论体系(理论基础)有哪四个方面?1.影响的超国界存在说2.影响的事实联系论3.影响的历史意识论4.影响即对创作的理解论⏹ 3.影响研究的步骤有哪些?1.影响存在的提出2.材料的搜求和考订3.假设的证明4.影响的深入研究⏹ 4.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之间的差异?1.平行研究尚未发现或根本不存在事实联系2.平行研究范围广泛,影响研究范围窄⏹ 5.阐发研究包含哪三个方面的内容,需要注意哪两点?1、文学理论对文学现象的阐发2、理论对理论的互相阐发3、以别的学科对文学作出阐发⏹ 6.影响研究和接受研究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相同点:比较文学中的接受研究同样研究一个民族的作家和作品对外民族的影响,或者研究自己对外民族文学的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与影响研究有一致性。
比较文学教程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教程名词解释1、影响研究:指以历史方法处理不同民族文学间存在的实际联系的研究,它的根基在于各民族文学的相互接触和交流。
2、文类学:是专门研究文学类型在不同国家的发展历史和理论的分支学科。
3、比较诗学:是从跨文化的角度对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的比较研究。
4、渊源学:研究文学作品中主题、人物、情节、语言、风格等因素的来源,换句话说,即考察作家作品所吸收和改造的外来因素。
5、译介学:译介学又称“翻译” 。
是国际间文学影响和交流的最直接最普遍的手段。
如今翻译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研究学科。
6、流传学:研究作家作品或一国文学在外国的成就、命运和影响,这种研究是从放送者出发研究接受者的,是一种从源到流的探索。
7、主题学:是比较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题学研究文学作品中内容的某些基本问题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文学中的表现方式,和不同国家的作家对这些问题的态度与看法。
它既可以对某种题材、人物、母题或主题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流传演变作历史的追寻,也可以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中类似的题材、情节、人物、母题、主题作平行研究。
8、平行研究:是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对相互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种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的研究。
例举1、平行研究的主要特点:a、能综观全局,同时更具评论精神。
平行研究较影响研究具有更多的理论价值和普遍意义,平行研究所具有的逻辑推理的思辨方法是它最有价值的方面之一。
b、用价值关系去取代事实关系,着重考察的主要不是外部关系,而是内部关系。
平行研究不再受“事实联系”的束缚,从而扩展了比较文学的研究空间,为了解各国文学特别是在各自独立的文化传统中发展起来的文学提供了理论通道。
也就是说,平行研究可以将地球各地的文学现象最大限度的纳入其研究领域。
2、2、主题学主要研究内容:a、题材史。
主题学中题材史研究采用的是影响研究的方法,即对某一题材、人物在不同民族文学中流传演变的历史的研究,b、主题学(狭义)。
狭义主题学探讨各国文学见没有联系的相同或相似内容如主题、题材、人物和环境等因素的异同。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能1. 比较文学学科萌芽于19世纪30年代,19世纪70、80年代正式产生,二战后繁荣发展,特别是在20世纪50、6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
2.“比较文学”一词出处:法国教师诺埃尔和拉普拉斯编篡了一本各国文学选集,以《比较文学教程》命名。
法国学者维尔曼于1827-1830年在巴黎大学开设比较文学性质的讲座《18世纪法国作家对外国文学和欧洲思想的影响》,并在1829年出版著作《比较文学研究》。
1830年,安贝尔接替他开设“各国比较文学史”讲座。
3.中国的“比较文学”1904年黄人撰写的《中国文学史·分论》中对波斯奈特与《比较文学》一书作过介绍。
真正使“比较文学”在中国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的是1931年傅东华从英文转译的法国学者洛里哀的专著《比较文学史》。
戴望舒翻译梵·第根的《比较文学论》。
各种西文的“文学”既指一般的文学作品,也包括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
在西文的“比较文学”中,“文学”实际上只是文学研究的意思。
中国的“文学”专指文学作品。
4.外国学者的定义法国学者最早提出定义。
(卡雷、基亚)美国学者的定义。
(享利·雷马克)苏联学者的定义。
(日尔蒙斯基历史-比较文艺学)5.研究对象和基本特征(一)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界限和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
三种文学关系:事实联系、价值关系、交叉关系(二)比较文学的性质是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不单纯是一种研究方法。
(三)比较文学具有开放性、宏观性的特征。
6.国别文学、民族文学、世界文学7.总体文学:原意是指文学的问题、原则、源流、运动,是诗学或美学的总称,实际上是文学理论的别称。
是从多国文学现象中探讨一般规律。
8. 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基础:可比性第二章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一、国外的比较文学(一)史前史贺拉斯、维吉尔、普鲁塔克;中世纪的欧洲(但丁);18世纪启蒙运动(伏尔泰)18世纪(……)(二)学科史(1)学科的诞生:1,杂志1877年匈牙利的梅茨尔创办《总体比较文学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19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得以诞生。
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成立的一个标志是法国学派强调影响研究的国际文学关系史理论的提出。
2.比较文学的代表性人物及其著作:●最早使用比较文学这一术语的是英国批评家马修阿诺德。
●最早使比较文学一词进入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是波斯奈特,1886年,他出版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专著《比较文学》。
●在意大利,1871年,桑克蒂斯开始主持比较文学的讲座。
●1827年,最早提出“世界文学”观念的是歌德.●1877年,世界上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创刊于匈牙利的克劳森堡,名为《世界比较文学报》.●1887年,德国学者马克斯·科赫创办《比较文学杂志》,1901年创办《比较文学史研究》.●意大利学者克罗齐对比较文学的学科和理性发起挑战。
●1937年,戴望舒译梵•第根《比较文学论》.●我国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专著——卢康华、孙景尧的《比较文学导论》,也是内地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
●在西方著名的比较文学学者中,巴斯奈特是宣判比较文学夭折的第一人.●翻译文本研究:勒菲弗尔“操控理论"3. 法国学派的四大代表人物: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卡雷、基亚,他们提出了要去掉比较文学的随意性,加强实证性;放弃无影响关系的平行比较,而集中研究各国的关系史;摆脱不确定的美学意义,而取得一个科学的含义(关键所在)4.法国文学批评家布吕奈尔最早把实证主义用于文学研究,强调把一部作品对另一部作品的影响提到首位。
5.影响研究的本质特性实证性。
法国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本质特性实证性的文学关系研究。
6.基亚在《比较文学》一书中专设形象学研究——“人们眼中的异国”一章,这是对形象学研究进行确认的最早的一部概论性专著.7.1960年美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标志着美国学派的正式登场.代表人物有雷马克、艾德礼、勃洛克。
8.美国学派将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相结合,典型代表——韦斯坦因的专著《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
9.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与互补性。
10.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跨越性(跨国、跨学科、跨文明);四大研究领域:实证性的文学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总体文学研究。
11.文学变异研究的四个层面:语言层面变异研究、民族国家形象变异研究、文学文本变异研究、文化变异研究。
12.平行研究包括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
平行研究主要有类比与对比两种方法构成。
13。
渊源学的研究对象和方式:印象的渊源、口传的渊源、笔述的渊源、孤立的渊源和集体的渊源。
14.媒介学的理论与方法包括:个体媒介、团体媒介、文字资料媒介。
15.翻译领域的常见现象有直译、转译;常见形式有直译、意译。
16.引起文学变异的第一大要素是文化过滤。
17.译介学的研究范畴:翻译理论研究、翻译文本研究、翻译文学史研究18.平行研究的种类:类型学、主题学、文体学、跨学科研究19.类型学的基本研究范畴:内容题材的类型学相似、人物形象的类型学相似、思潮流派的类型学相似20.用西方文论阐发中国文学的做法被台湾学者总结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阐发研究".二、名词解释(3*5’=15’)1、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
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2、流传学:流传学就是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终点的接受的情况,包括文学流派、文艺潮流、作家及文本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3、渊源学:在起点不明确或不清楚之时,从作为“终点”的接受者出发,去探求作为“出发点”的放送者的影响,以揭示某一文学现象或作家作品的外来因素。
4、文化过滤:是研究跨异质文明下文学文本事实上的把握与接受方式,它是促成文学文本发生变异的关键。
指文学交流中接受者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对交流信息的选择、改造、移植、渗透的作用。
也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发生影响时,由接受方的创造性接受而形成的对影响的反作用。
5、文学误读:指文学作品在传播和接受过程中发送者文化的损耗和接受者文化的渗透而形成的影响误差,或者创造性接受。
误读原指偏离阅读对象本身意思和内容的误差性阅读。
20世纪60年代成为阅读学理论和解构主义的重要概念和命题。
比较文学中的误读是指接受者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文化观念、思维方式去解读另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学作品——时出现的差异性阐释.6、译介学:是比较文学变异学中研究语言层面的变异的分支学科,它关注的是跨语际翻译过程中发生的种种语言变异现象,并探讨产生这些变异的社会、历史以及文化根源.7、形象学:比较文学形象学是对一部作品、一种文学中异国形象的研究。
这种异国形象首先是出自一个民族(社会、文化)的形象,最后,是由一个作家特殊感受所创作出的形象。
在这里,形象是作家及集体对作为他者的异国或异民族的想象物.8、平行研究:是由美国学派提出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对没有事实联系的不同国家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进行比较研究,论述其异同,总结出文学发展的规律性.对文学与其他学科,包括艺术、哲学、历史、宗教、自然科学之间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揭示出人类知识体系的共通性及文学的独特性.9、类型学:类型学中的“类型”是指具有某种通约性特征的文学要素。
类型学研究的目标就是对这种相似的文学现象加以联类比照,在寻觅整体文学演进通则和规律的同时发掘出相似类型表象下深层次的文化差异.不存在事实联系,或虽有所接触而并未构成其内在动因的相似的文学现象。
10、跨文明阐发研究:是比较文学研究的一种重要类型,是指运用生成于甲文明中的文学观念或其他学科知识来阐释、研究生成于乙文明当中的文学作品、文学理论;或者反过来,用生成于乙文明中的文学观念或其他学科知识来阐释、研究生成于甲文明当中的文学作品、文学理论.11、套话:不同文本中反复出现的、具有深刻的文化隐喻意义的约定俗成的词汇。
是对一种文化的概括,是一种文化标志的缩影.作为他者定义的载体,套话是陈述集体知识的一个最小单位。
套话的制作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表语和主语部分的混淆,一种是自然属性与文化属性的混淆1、比较文学的可比性1)同源性在法国学派的理论体系里,影响研究的对象是存在着事实联系的不同国家的文学,其理论支柱是媒介学、流传学和渊源学。
它的研究目标是通过清理“影响"得以发生的“经过路线”,寻找两种或多种文学间的同源性关系,同源性成为法国学派学科理论体系可比性的基础。
在线路的清理中,其源头是相同的,影响研究的可比性就是同源性.2)变异性同源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中,在语言翻译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文本层面、文化层面产生了文化过滤、误读与“创造性叛逆”,产生了形象的变异鱼接受的变异,甚至发生了“他国化”式的蜕变,这些都是变异学关注的要点,在这里,变异性成为可比性的核心内容。
3)类同性类同性所指的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不同国家的文学在风格、结构、内容、形式、流派、情节、技巧、手法、情调、形象、主题、思潮乃至文学规律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相似和契合之处。
平行研究的可比性就在于类同性与综合性。
4)异质性与互补性异质性与互补性的可比性主要是从跨文明平行研究和总体研究的角度来说的.在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异质性”是其可比性的根本特征。
异质性的内容包括文明原生态、独立性,只有明确意识到这种特征的存在,东西方对话才能得以进行,东西方文学才能实现互补.2、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文学跨越性研究1)跨国家●法国学派:强调文学关系,研究跨国度的精神交往与实际联系.●美国学派:超越文学史的限制,强调美学价值,依然重视跨国研究。
●中国学派:跨国研究仍然是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基本特征之一.2)跨学科●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能》:“把文学和人类所表达的其它领域相比较”。
●只有当文学和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体系进行“系统性”比较时候,比较文学才能够成立.3)跨文明与中国比较文学的理论实践和知识资源密切相关。
●当西方背景的比较文学研究进入非西方背景的异质文化的时候,跨国研究已经不能解释文学内部的很多东西。
●“跨异质文化”—-“跨文明研究”,更注重中西文化系统之间的差异性。
●是学科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学派学科理论的立足点,文学跨越性研究的新领域。
3、比较文学研究的四大领域(一)实证性影响研究包括渊源学、流传学和媒介学等研究范畴例:●大致可以说,鲁迅受到尼采影响,这可以从其日记、小说、翻译中看出来,但是这种影响究竟有多深,鲁迅后期是否与尼采“决裂”,都无从由“实证"的方法得出。
(二)文学变异研究以变异和文学性为学科支点,通过研究不同国家之间文学交流的变异状态,以及没有事实关系的文学现象之间在同一个范畴上存在的文学表达上的变异,探究文学现象变异的内在规律。
文学变异研究的四个层面:1)语言翻译层面:译介学●超越实证性研究,走向文化/文学研究●梵文“完美”-汉语“圆满”(日本、中川元)2)民族国家形象层面:●他国形象是主体国家文学的“社会集体想象物”●研究形象产生变异的过程及变异现象本身,分析其规律。
●日本:明“倭寇",清“东人",抗战“鬼子”3)文学文本层面:●有实际交往的文学文本之间产生的文学接受.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中文本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不同文学、文明体系中文本之间主题和文类等的相异之处。
●果戈理、鲁迅《狂人日记》4)文化层面:●文化模子的歧异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文学的模子的歧异●文化过滤-文学误读(三)平行研究是对没有事实联系的不同国家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进行比较研究论述其异同总结出文学发展带有规律性东西包括类型学主题学文体学等。
(四)总体文学研究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的关系区别:比较文学侧重两点之间的文学比较;总体文学侧重对一个文学平面的研究联系:总体文学是比较文学的延伸和扩展提出契机●总体文学研究的缺席●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现实语境(本土文学的世界性意义)●比较文学的世界性胸怀—-开放的多元化视野●——对话和启发研究领域●跨文明研究、从比较诗学到一般诗学的研究、文学人类学研究。
5、流传学研究的影响类型1)个体对个体的影响研究2) 个体对群体的影响研究3) 群体对个体的影响研究4)群体对群体的影响研究从影响的方式和内容来看:1)放送者特别的精神、人格、气质的影响.更多的是通过著作来实现的, 其一表现在整体上,其二表现在个体上。
2)技巧的影响。
指放送者在创作中所形成的文体或艺术形式的技巧性因素对接受者所造成的影响.3)艺术形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