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复习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题

第一章总论

一、名词解释

4、欧洲中心主义:比较文学研究刚好诞生于19世纪末欧洲帝国主义的强盛时期,并无可辩驳地与之联系在一起,早期比较学者的跨文化视野是靠当时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拓展出来的,当时的欧洲在对世界发号施令,帝国主义的地图为当时的文化视野提供了通行证,然而满怀浪漫主义和乌托邦理想的比较学者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这一点。由于眼界、学养的局限以及欧洲中心主义的心理痼疾,比较文学的开创者们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将这门学科限定在印欧语系之内,从而忽略了非西方文学的存在以及东西文学交流互动的价值和意义。

5、美国学派: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美国的比较文学学派,认为比较文学不再是文学史的一支,而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的文学研究,反对单纯追求“事实联系”的比较文学研究,主张用大规模综合比较和审美批评的方法。这一学派开启了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先河,代表人物有韦勒克、亨利·雷马克等。

6、平行研究:比较文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作为美国学派极力倡导的研究方法,平行研究是指将那些没有明确直接的影响关系的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现象进行类比或对比,研究其同异,以加深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和理解,归纳文学的通则或模式。平行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如哲学、宗教、心理学等之间的比较研究。平行研究关注的是“文学性”和作品的美学价值,其理论前提是不同的国家、民族、时代的文学存在着共同的文学规律,这使文学具有了“可比性”。平行研究大大开拓了比较文学的疆域,拓宽了比较文学的视野,提升了比较文学的高度,克服了影响研究画地为牢的局限。

7、教堂山会议(哪一年那个地方内容是什么,对法国主义的挑战):指在1958年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所在地教堂山召开的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二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以韦勒克为代表的一批美国学者对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理论的僵化的、保守的实证主义提出了质疑,提出了恢复比较文学研究的“人文主义精神”,注重文学审美价值关系的平行研究,从此美国学派作为比较文学学派的一支开始与法国学派一起受到国际比较文学界的重视,并丰富了比较文学的研究

方法。

10、历史诗学研究(了解):俄国学者维谢洛夫斯基提出的文学理论,他探讨不同民族价值观念的继承与发展、传统与现代等具体的表现形式问题,而且把这种研究落实在集中体现这一矛盾的文学和审美观念领域。对各民族的文学起源与发展、同一题材在各民族中的变迁、一个作家创作观念或文体风格的变化等文学进程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叙事、抒情和戏剧三大文体的历史沿革问题等,他不是依据西方既有的诗学观念下判断,而是对各时代的文学叙述或情感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等具体现象,进行客观的历史描述和切实的归纳、比较、分析,很有根据地辨析不同时代的叙述方式和语言策略是如何推动文体变化或审美变革的。

12、中国学派(存在是存疑的了解):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带着中国文学独特的自身经验和传统跨入世界比较文学领域,使国际比较文学研究走出了过去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囿于同质的西方文化的地域圈子,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西方中心主义,使比较文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范围的比较文学,跨文化、阐发法和变异学是中国学者对世界比较文学研究在研究范式上做出的重要贡献。中国比较文学从自己的历史资源与现实需要出发开展研究,逐渐在比较诗学、阐发研究、东方文学比较、比较文化和变异学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丰富了传统比较文学的内涵,对比较文学原有的学科范式构成了挑战与超越。特别是跨越中西之间的异质诗学体系之间的比较研究,将极大地丰富文学理论的内涵,有可能寻找到世界文学的共同规律,并逐渐弄清具有互补性的中西文学的特色与差异。

13、阐发研究(了解):比较文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这一方法由中国学者提出并进行了成功的实践,它特别适合于文化系统迥异的诸民族文学的比较研究。它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学理论对文学现象的阐发,即用一种恰当的外来理论模式解释本民族文学中的某些作品和文学现象,或者反过来,用本民族文学中的某种理论模式解释外民族文学中的作品和文学现象,以期在理解某些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方面获得一个新的角度和视野;二是理论对理论的相互阐发,即把不同民族文学的观念、理论、方法相互发现、相互印证、相互阐释,以达到完善某种文学观念、理论、方法的目的;三是在跨学科研究的范围内,阐发研究是以别的学科对文学做出阐发,或者用别的学科的理论来解释文学中的各种问题,而不是相反。

14、文化研究(了解):作为一种思想资源,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大致是“二战”后在英国逐步兴起,尔后扩展到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的一种学术思潮和知识传统。一般而言,文化研究并非指称传统意义上的精英文化研究,而指的是当代非精英文化以及大众文化研究。文化研究的主要研究模式有三种,基于生产的研究、基于文本的研究和对活生生的文化的研究。具体的研究类型则有性别研究、族裔研究、区域研究、大众传播媒介研究、文化社会学等。文化研究主要描述“文本”和“话语”(即文化实践)在人类日常生活和社会构成之内产生、插入和运作的方式,以复制、抗争乃至改造现存的权力结构,是一种具有非边缘化、解地域化和消解中心等特征的学术话语和理论思潮。

二、问答题(论述题,关系史加进去,比较文学可比性1同源性2)

4、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比较文学的历史开端有哪些标志?

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比较文学的历史以下述三个标志为开端:①逐渐形成基本的理论和方法;②建立学术团体,创办学科杂志;③进入高等学校的课堂。5.简要谈谈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是比较文学得以存在的立身之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同源性。在以同源性为突出特征的影响研究的可比性中,影响的种类、影响的途径和接受的实证性方式就成为法国学派比较文学具体的研究内容。除此以外的一切比较文学研究,由于缺乏同源性,法国学派均否认其属于比较文学。由于在法国学派那里可比性已被人为限制到很小的领域内,显而易见,这并不是比较文学可比性的全部。

(2)变异性。出自同源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中,在语言翻译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文本层面、文化层面产生了文化过滤、误读与“创造性叛逆”,产生了形象的变异与接受的变异,甚至发生“他国化”式的蜕变,这些都是变异学关注的要点,在这里,差异性成为可比性的核心内容。

(3)类同性。比较文学发展到以平行研究为特征的美国学派时,影响研究的束缚便得以突破。可比性的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类同性和综合性作为平行研究可比性的特征凸现出来。平行研究的对象是彼此毫无直接影响和亲缘联系的不同国家或民族间的文学。因此,类同性所指的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不同国家的文学之间在风格、结构、内容、形式、流派、情节、技巧、手法、情调、形象、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