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培优语文专题复习学案——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

合集下载

2024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之如何读懂诗歌+课件33张

2024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之如何读懂诗歌+课件33张

有一些诗歌的内容和手法都存在反常的现 象,这些是作者整体构思、表达情感和格律 平仄的需要。
1、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2、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3、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4、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请尝试一下用诗家语读懂一首诗
2023年新高考2卷 湖上晚归 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2023年全国乙卷
破阵子
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履登山 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 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 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 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 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 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参考答案]D
“诗家语”的五大“变形”
改变词性 颠倒词序句序 互文见义 空白省略 反常搭配
1、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戴锦帽,穿貂裘
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下雨
3、沉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贫贱之家
5、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青翠苍绿的山色
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瞑》 主语后置
起 描之景、事、物。往往有统率全诗、渲染气氛,铺垫意 境等作用。
即承接上句承”句。承接起句而展开,是对“起”

句的延续、补充、深化。同时,它往往对后面的内 容起铺垫和蓄势作用
即承接或者递进。转”是接“承”而来,在内容上推

新高考高三诗歌专题复习之读懂诗歌(第二课)

新高考高三诗歌专题复习之读懂诗歌(第二课)

1. 诗人不同,诗风各异。 李白-- 豪放飘逸 (壮美、丰富多彩、变 化万千、雄伟瑰丽、 奔放豪迈) 杜甫--沉郁顿挫 (情感的深厚、浓郁、 忧愤、蕴藉,语意的顿 挫)
2.境遇不同,诗情有别。
李清照前期与后期的作 品就不同。
《如梦令》(常记溪亭 日暮)和《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 凄惨惨戚戚)所表达的 情感明显不同。
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饱含热爱之情, 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 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 个“又”字则曲折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 的失望与埋怨。
三、抓情语
(1)请找出下列诗句中的“情语”,体悟诗人的情感。 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尽”“孤”“独”“闲”这些“情语”,表达了诗人强烈的孤独感。
标题
《苦笋》 《礼部贡院阅
进士就试》
蕴含的信息 (6) ①交代诗的题材(咏物诗);②交代写作对象的 特点(苦);③暗示表达技巧(托物言志) (7) ①交代地点(礼部贡院);②交代事件(进士就 试);③暗示作者身份(主考官)
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思考: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标题
蕴含的信息
《醉落魄·人日南 山约应提刑懋之》
(4) ①“醉落魄”是词牌,体裁是词;②交代时间 (人日)、地点(南山)、对象(提刑应懋之)及事件 (约南山游)
《奉和袭美抱疾 杜门见寄次韵》
(5) ①交代诗的题材(奉和诗);②交代写作缘由、 目的(袭美抱疾杜门);③暗示可能的情感(安慰朋 友,希望早日康复)
读懂诗歌

高三诗歌阅读读懂诗歌教案

高三诗歌阅读读懂诗歌教案

高三诗歌阅读读懂诗歌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使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难点。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经典诗歌的诗句或者朗诵一些优秀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讲解。

(1)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诗歌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以节奏和韵律为主要表现手段,以抒发情感和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体裁。

(2)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通过讲解诗歌的韵律、节奏、修辞和意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教导学生如何从这些方面去理解和鉴赏诗歌。

3. 分析。

选择一首经典诗歌进行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从诗歌的语言、意境、情感等方面去理解诗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和鉴赏能力。

4. 练习。

让学生阅读若干首诗歌,进行诗歌鉴赏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5. 总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美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对文学的热情。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

通过多媒体展示诗歌的诗句、音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爱。

2. 课堂讨论。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鉴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素养。

3. 诗歌朗诵。

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得到了提高,诗歌教学的目标得到了达成。

但是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不够高,课堂氛围有些冷淡。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创设更加活跃的课堂氛围,使诗歌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高考专题复习:读懂诗歌课件

高考专题复习:读懂诗歌课件

——
益诗友。
【如何读懂诗歌·小结】
• 如何明白浅层意 思?
• 1.理解词语 • 2.填充内容 • 3.调整语序 • 4.整合句意
• 如何领会深层意思?
• 1.联系信息,揣摩语言 • 2.再现情境,设身体验 • 3.挑选词语,确定内容
【按照读懂的两个层次,给下面这 首诗写一段解读性的文字。】
• 溪亭 • 林景熙 •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如何领会深层意思?】
1.联系信息,揣摩语言
题目、注释、诗人生平、典故;意象语言、 情感语言、首尾句
• 例3:杜甫的诗句:“飘飘何所似,天 地一沙鸥。”
• 例4:崔颢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如何领会深层意思?】
2.再现情境,设身体验 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情境,设身进入 这一情境中去体验、感受其情感和意境。
答案
• 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 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 着瓮在路上,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 庙。
• 这幅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 安详的气氛。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 诗的后四句表现了怎样的景与情?
改变词性
• 春风又绿江南岸 。 ------王安石
•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
芭蕉。
-------蒋 捷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如何读懂诗歌导学案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如何读懂诗歌导学案

如何读懂诗歌古诗文阅读,读懂是王道。

读不懂诗意,再高超的解题技巧也是白搭。

读懂诗歌,首先需要一颗细致的心,诗句不多,一字一句要细细看,认真品。

这里总结了“八看”: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看结构,看意象,看用典,看关键词,看选择题。

一、看标题灵犀一点通读懂诗歌,从标题入眼。

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人点。

古人诗歌标题多直接了当,写出诗的重要信息。

标题蕴含的信息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读”:①揭示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杜甫《梦李白》、张继《枫桥夜泊》;②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元稹《重赠乐天》;③暗含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如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张籍《秋思》、李绅《悯农》;④揭示作品线索,如曹操《观沧海》、杜甫《春夜喜雨》;⑤表明诗歌题材,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别诗)、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怀古诗);⑥暗示表达技巧,如于谦《石灰吟》(托物言志)、李华《春行即兴》(借景抒情)。

牛刀一小试思考:读下面高考试题诗题,分别读出什么信息?01【202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答友人论学》02【2023年高考新课标Ⅱ卷】《湖上晚归》03【2022·新高考I卷】《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04【2022·新高考ⅡI卷】《送别》05【2021·新高考I卷】《寄江州白司马》06【2021·新高考Ⅱ卷】《示儿子》二、看作者灵犀一点通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

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

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①诗人不同,诗风各异。

李白一豪放飘逸(壮美、丰富多彩、变化万千、雄伟瑰丽、奔放豪迈),杜甫沉郁顿挫(情感深厚,浓郁、忧愤、蕴藉,语意的顿挫),②境遇不同,诗情有别。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学习教案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学习教案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三章《诗歌鉴赏》中的第一节“读懂诗歌”。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基本概念、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的形象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掌握诗歌的构成要素。

2. 培养学生感受和鉴赏诗歌美的能力,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情感,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意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的形象思维和情感表达的把握。

重点:诗歌的基本概念、语言特点及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首优美的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讲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诗歌,讲解如何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鉴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另一首诗歌,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拓展:推荐一些诗歌作品,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和欣赏。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的基本概念2. 诗歌的构成要素3. 诗歌的语言特点4. 诗歌鉴赏方法语言分析形象分析情感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鉴赏。

2. 答案要求:不少于5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诗歌创作和鉴赏活动,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2. 实践情景引入的安排;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具体性和指导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1)难点解析:诗歌的形象思维和情感表达的把握是本节课的难点。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使得学生在理解和鉴赏时面临挑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 如何读懂一首诗歌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 如何读懂一首诗歌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如何读懂一首诗歌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如是点明了诗歌采用了哪一种或哪几种手法(如【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这样的问法),此一要点则可省略。

2、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说明,作者怎么运用这种手法来写作。

3、此手法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根据题目具体要求,有时可以省略)。

二、情感主旨提炼类
第一种:情感主旨提炼=抒发了什么情感+内容分析(先提炼情感,后结合事实分析)
第二种:情感主旨提炼=描写什么+表达/寄寓/揭露什么(先分析事实,后提炼情感)。

【语文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优秀学案(读懂诗歌)

【语文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优秀学案(读懂诗歌)

读懂诗歌【读懂诗歌三步骤】诗的正文是阅读的核心,读懂正文也是读懂诗歌的关键所在。

平时可以尝试翻译全诗,同时要注意以下两个关键点:1.读懂“诗家语”。

“诗家语”是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对诗歌的语言所做的变形处理。

(1)改变词性。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

如: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自己另举两例:(2)改变词序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自己另举两例:2.抓关键词句品情态。

中国古典诗歌大都篇幅短小,而其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因此,应一个字一个字地品读,边读边想其意,力求还原诗歌画面。

当然,最重要的是抓关键词句,迅速定位情感基调。

如:练习示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淇上别赵仙舟王维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题目提供的信息:方法举例结句和其他体现思想情感的字句,往往直接透露了诗的主旨。

李白《静夜思》最后一句“低头思故乡”是诗眼句,全诗要表达的对故乡的思念通过最后一句表现了出来。

诗词中的一两个字往往揭示了其情感,这样的字叫“情感语言”。

抓住了这些字,把握思想感情往往既快又准。

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中的“独”字就是情感语言,它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感。

(2)诗歌翻译:(3)抓住关键词句:“笑”“泣”“伤离”“愁”。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4)请用几个短语概括这首诗中诗人所经历的情感阶段。

诗人在表达感情时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中的一种,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答:第三步:抓暗示信息诗歌中除了标题的信息外,还有作者、注释和题干等提示性信息,这些信息也很重要,有的还可能是解题的关键。

1.作者信息(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诗人遭遇、心境的不同,会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读懂诗歌+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读懂诗歌+课件
隐性情感词语(表情态、语 气的虚词):但、只、徒、 空等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景物人事等要素流露的情感。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 显性情感词语: • 《相见欢》 李煜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
滋味在心头。 • 《虞美人》李煜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登高》杜甫 艰难苦恨繁霜鬓
Hale Waihona Puke 方法归纳 • (六)读典故
诗文中的典故指作者所引用的古籍中的故事或有来历的词语。 诗词中多运用这种典故,成为一种写作手法,被称作“用典”。 分类: 用事——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属于借古抒怀; (运用较多)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 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 ——刘勰在《文心雕龙》
杜甫(杜甫身处唐朝由盛转衰之时,内
世、生平和所处的时代
容往往是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感,格 调往往是“沉郁顿挫”)
背景,关注他们的遭遇、 作者遭遇:
境况,知晓其所处朝代 常年旅居外地
国势、朝政,他的创作
——考虑羁旅愁思、思乡怀人之情
倾向,他的作品的风格 南宋诗人(或朝代已灭亡)
特点等。
——考虑收复失地之心
淮上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对译:秋夜雾气收尽,远处能听到虫鸣,我长夜难眠,灯花剪了又剪,夜半人 无睡意,冷冷的月光撒满床,去铺床却满床冰凉,抬头望,梧桐树梢月光分外明亮。 确定这首诗的主旨。 第一步:诗歌描写的景物有:秋夜、烛花、梧桐、明月; 第二步:联想景物固定意义。在古典文学中: 秋多表愁情,梧桐多表寂寞悲凉之情,明月多表团圆,烛光多表深夜。 第三步:再看修饰词语。“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愁情、凉床、月影和梧 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读懂诗歌 学案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语文复习

读懂诗歌 学案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语文复习

读懂诗歌(第1课时)【学习目标】1.能够借助常见的方法读懂诗歌题材,体裁和诗歌大意。

2.能够构建诗歌的基本知识网络,掌握诗歌的基本考点,积累备考的术语和答题的主要方向。

情感:形象,技巧,语言3.在做题时落实方法,根据答案总结经验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课前听写(限时练五文言)1.欲使战克(战胜)攻取2.举(全都)不失利3.吾方(正)图(计划)凉州4.乃尽以荆州相(偏指一方)与(给)5方首尾倒县(同倒“悬”,比喻处境非常困苦危急)6.出书示(给……看)之7.今吾计力(衡量敌我力量)度虑(估量)而以攻此8.议者见曹操失利于赤壁,谓其力屈(力竭,力量薄弱),无复远念(长远打算)。

9.权曰:“此假(借)而不反(通“返”,归还),乃欲以虚辞(不实的言词)引(拖延)岁(时间)也。

”二、学情考情调查(一)诗歌鉴赏学情调查1.高考试卷中有几题?具体第几题?分值几分?以什么形式出现?2.立意角度2.你诗歌题一般得分多少?高考中的目标分多少?3.本次写作当中出现的问题:3.要达到你的目标分,你现有哪些经验和困难?4.在诗歌考点的复习中,你希望老师讲解哪些方面?已有经验:从选择题中找看题目,注释,作者圈关键词结合诗句翻译读题,根据题目要求答题主要问题:主观题不会写?答题模式,答题术语缺失如何读懂诗歌,看懂情感,如何对诗句进行分析?……(二)诗歌鉴赏考情总结三、诗歌鉴赏学习目标1.能够借助常见的方法读懂诗歌题材,体裁和诗歌大意。

2.能够构建诗歌的基本知识网络,掌握诗歌的基本考点,积累备考的术语和答题的主要方向。

情感:形象,技巧,语言3.在做题时落实方法,根据答案总结经验和方法。

四、双“观”齐下读懂诗歌——方法篇宏观:读懂:九大题材读懂:诗歌结构读懂:诗家语微观:题目作者、注释正文情感选择题五、高考演练鹊桥仙·赠鹭鸶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

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读懂诗歌学案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读懂诗歌学案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学案学问点:鉴赏诗歌需要从五个方面入手,分别是题目、作者、注释、意象、特别句式。

〔一〕看题目——题目定内容1、“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山行留客?思索:题目供应了哪些信息?2、“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近试上张水部?思索:题目供应了哪些信息?3、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思索: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待储光羲不至王维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思索:从题目中得出了哪些信息?猜想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5、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思索: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6.春日秦国怀古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思索:题目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二〕看作者——作者定诗风7、金陵晚望高蟾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难过画不成。

金陵图韦庄谁谓难过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问:这两首诗都写到了“难过〞,诗人为什么难过?8、送人归京师①陈与义②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问: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冲突? 为什么?(4分)〔三〕看诗后注解1、示意背景,介绍作者这时的境况,诗歌的写作背景。

2、解说重点字词、典故,消退阅读障碍。

9、岁暮①[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诗歌鉴赏1——读懂诗歌教案

诗歌鉴赏1——读懂诗歌教案

诗歌鉴赏1——读懂诗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章“诗歌鉴赏”部分,主要内容为第一章“读懂诗歌”。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形成与发展,诗歌的语言特点,以及如何理解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读懂诗歌的能力,学会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要素。

3. 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诗歌的形成与发展,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的解读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诗歌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美,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过程细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分享感受,引入课题。

2. 讲解:介绍诗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

过程细节:教师通过PPT展示诗歌的发展历程,结合实例讲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3. 实践:引导学生阅读一首诗歌,学会分析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过程细节:教师选取一首经典诗歌,指导学生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解读诗歌的方法。

4. 例题讲解:针对一首诗歌,进行详细解读。

过程细节:教师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从题目、作者、背景、内容、手法、情感等方面进行全面解读。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分析一首诗歌,巩固所学知识。

过程细节:教师选取一首适合练习的诗歌,指导学生按照解读方法进行分析,并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的形成与发展2. 诗歌的语言特点3. 诗歌解读方法语言分析形象分析情感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你喜欢的诗歌,阐述其意境与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更多诗歌作品,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创作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如何读懂古诗词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如何读懂古诗词

总结方法
(五)看意象,品意境 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
,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 意象:含有特定情意的物象。 意境:由意象组合构成的艺术境界。
【例五】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答案】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
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
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六)再现情景,设身体验 通过联想与想象,再现诗歌的情景,设身进入
这一情景中去体验、感受其意境和情感。 要有再现诗词画面的习惯和能力。
练习
通过联想或想象,描绘“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 流”这两句诗句的画面,品味其意境。



赏 01
2024高考专题复习
❀ 如何读懂古诗词
古代诗歌基本知识介绍
(一)了解诗歌发展的概况:
《诗经》 《楚辞》
汉魏五、七言 古体诗
唐诗(近体诗)
宋词
元曲
明传奇(剧本)
清(集大成) 现代诗(自由体、律诗)
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古诗 古体诗 乐府诗(题目上有的加“歌”“行”“吟”“引”等)
句数、字数、格律要求不严格
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田园诗、怀古 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 民生疾苦诗、哲理诗及其他。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羁旅思乡之情。
从军行 杨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培优语文专题复习学案——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教学目标】学习读懂诗歌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解读诗歌的钥匙【教学方法】讨论法、鉴赏法【教学过程】一、读懂诗歌的作用1、诗歌备考的四个环节知识——读懂——鉴赏——表述2、知识包括形象、语言、技巧、思想内容和古诗词常识3、读懂的作用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

二、怎样才算读懂?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2、领会深层意思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3、例如: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大意:(我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远方的)城郭在前面的水面上浮动;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摇荡起(远方的)天空。

襄阳风光美丽,(似乎想要把我)留下,与山翁共谋一醉三、如何读懂诗歌(一)、如何明白浅层意思?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练习:翻译这首诗的大意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大意:傍晚时分,一阵微风吹来,把我从冥坐中惊醒。

我走近窗户,思绪飘渺起来。

(风)吹开门,又吹动竹子。

(我听到动静)以为是故人来(看望我)。

(风)吹落竹枝上的露珠,露珠滴在石阶下的青苔上。

(这风)应该掀开门帘进屋来,为我拂去绿琴上的尘埃。

(二)、如何领会深层意思?1、联系信息,揣摩语言信息:题目、注释、诗人生平;意象语言、情感语言、首尾句1)、标题“题者,额也;目者,眼也。

”题目包含诸多信息,或揭示内容,如《别董大》;或展示思路,如《望月怀远》;或流露情感,如《西宫春怨》;或表露神情,如《寻隐者不遇》:或托物言志,如《咏蝉》;或怀古咏史,如《石头城》等。

题目为我们打开了通向诗歌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道。

如:待储光羲不至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这首诗紧扣标题中的“待”字,描写诗人等待客人的种种情景:一大早打开重门等待储光羲的来到,诗人坐立不宁,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坐下去,都在倾听友人来到时的车马声。

好像(“要欲”)听到友人身上佩戴的玉石撞击的清脆之声,正要出门去迎接,谁知这是一种错觉。

可见诗人等待之急切。

然而,从早一直等到晚(“晚钟鸣上苑”),外面下起了“疏雨”,友人带没有到来。

于诗人终于明白了(了自,已经明白),友人不会来了。

“临堂空复情”,是自己自作多情(空复情,自多情)。

可见本诗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表达了盼望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者说表达了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

2)、注释如: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绝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忙着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作用: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

3)、作者知人世外桃源:疲惫灵魂的皈依—陶渊明诗中有画:描摹景物的顿悟—王维笑傲公卿:傲岸人格的张扬—李白漂泊天涯:大唐衰微的见证—杜甫强者宣言:永不放弃的追求—刘禹锡明白晓畅:现实主义的革新—白居易放浪形骸:盛事难再的挽歌—杜牧委婉隐晦:迷惘无助的宣泄—李商隐论世盛唐建功立业的豪歌。

中唐乱离时世的悲歌。

晚唐王朝衰败的挽歌。

北宋的哲理思考入诗。

南宋的爱国情怀入诗。

4)、注意诗歌意象句,如杜甫的诗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中意象“沙鸥”5)、注意诗歌中的情感句,如崔颢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言情”,情是诗的生命,是诗的灵魂。

找到关键性的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关键词,就等于读懂了诗。

诗人的情感往往通过两种方式来体现:一是直接用感情词,如喜乐哀伤,忧悲愁思之类;二是用意象体现,如雁、明月、秋雨、落花等。

两种方式又往往混用。

例如:韦应物的《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赵嘏的《寒塘》:“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两首诗中的“故园”“渺”“归思”“悠”“雁”“寒”“乡心”等关键词体现了诗人浓浓的乡愁情感。

体现情感的关键词为我们打开了理解诗歌主旨的另一条快速通道。

2,结构层次近体诗的第三句或第三联在内容和写法上往往与前面有所变化3,诗的题材4、再现情境,设身体验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情境,设身进入这一情境中去体验、感受其情感和意境。

5,读出妙处炼字炼句炼篇表达技巧6、筛选词语,确定内容联系意境、情感、思想态度等相关主题词,确认诗歌的深层意思。

相关主题词意境主题词:宏阔:苍凉、雄浑、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宁谧、婉转、朦胧……热闹:热烈、繁华、淳朴、喧闹、欢快……清冷:凄清、寥落、萧条、荒凉、冷寂……情感主题词:悲:忧愁、凄苦、悲凉、悲伤、伤感、惆怅、沉痛、消沉、怨愤、寂寞、孤独、烦闷、思念、惜别、依恋、眷恋……喜:欢乐、喜悦、愉悦、恬淡、闲适、悠闲、豪放、赞美、热爱、仰慕……思想(态度)主题词:积极进取、自信豪迈、建功报国、乐观旷达、忧国忧民、批判、讽刺……消极、消沉、颓废、退隐……7. 挖掘考题提供的信息出卷人必须紧紧围绕所选诗的特定形象、语言特色、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来设计考题。

因此,考题本身就是理解的重要信息和难得的资源。

例如:2005年广州二模题所选的两首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

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

”(陈焕《梅花》)从考题题干“王安石和陈焕两首咏梅诗,都抓住了梅花的同一特征进行歌咏,这一特征是什么?两位诗人是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中可以获取三个重要信息:①两首诗中“梅”的特征一样。

②“这一特征是什么”间接告诉我们理解的关键。

③“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间接告诉我们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这些信息大大减小了理解及答题的难度。

考题中的信息为我们打开了理解诗歌主旨的又一条快速通道。

四、特别提醒1、要真正读懂诗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读多悟才是关键。

2、读懂是一项综合性的智力活动,要先学会分步阅读,再上升到综合阅读。

3、这段时间做诗歌鉴赏题,不要忙于答题,要有意识地把读懂诗歌放在首位。

五,练习1 解读内容:赠从弟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整首诗只言松而不言人,如果不在题目“赠从弟”上下功夫,很难把握其主旨。

由题目明白了诗是赠堂弟的,才可能理解该诗托物言志,借咏松树来勉励堂弟保持节操的主旨。

2 解读内容: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如果只看诗正文,以为是小湖水的风景,但看了题目之后,便知道,本诗谈的是作者看书的感受,半亩方塘是书,天光云影是指书中有美好的景致,源头活水是指读书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远鲜活。

3、分析下面两首诗的情感:闻雁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塘赵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两首诗中的“故园”“渺”“归思”“悠”“雁”“寒”“乡心”等关键词体现了诗人浓浓的乡愁情感。

体现情感的关键词为我们打开了理解诗歌主旨的另一条快速通道。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天津桥春望雍陶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注释:①雍陶生活在晚唐。

(1) 全诗处处切合一“望”字。

请你简要描述诗人“望”到的景象。

(2)这首诗通篇写景,不言史事,不发议论,静观默察,态度似乎很悠然,然而在这种看似冷静的描写中,蕴藏着作者的一种什么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4分)1、一二句作者描绘出一幅津桥春日图,明媚绮丽,引人入胜。

天津桥下,春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桥畔,翠柳如烟,枝枝柔条斜拂水面,缕缕游丝随风飘扬。

三四句作者写上阳宫一片寂寥,宫殿重门紧闭,只有宫莺衔着一片残花飞出墙垣(一二句2分,三四2分)。

(2)(4分)诗歌蕴藏着作者吊古伤今的沉郁的感情。

诗的一二句写津桥春日,明媚绮丽,三四句写金殿闭锁、宫苑寂寥,前后映衬,对照鲜明。

人们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中,很自然地感受到自然界的春天岁岁重来,而大唐帝国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

(感情2分,分析2分)六、作业1、寻陆鸿渐不遇唐· 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思是靠近外城。

⑴ “欲去问西家”一句中诗人“欲去”的原因是。

“欲去”还“问”,表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⑵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作品是从哪两个方面刻画这一形象的?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8分)菩萨蛮·塞上秋望(清)冯云骧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

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

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

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

(1)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呼应了词题?这些意象的描写有何作用?(4分)(2)一般说来,词的下阕应抒发情感,可文中却看不到直抒胸臆的句子,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下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1)词的上阕中呼应词题的意象:“龙沙、落日、山、水、寒云、猎骑、大将旗”等(1分);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作者着意渲染了奇异壮丽、雄浑苍凉的宏阔境界(1分)刻画了边关特有的生活情调。

(1分)(2)下阕“飞蓬”一句,借断根干枯后随风飞转的蓬草,暗喻戌边将士行孤苦无依的漂泊感;“迷鸟路”“白雁哀鸣”即写景,也烘托了将士们“归家无期的内心痛苦”;“绝寒”“孤城”一联则通过写与世隔绝的边寒黄昏、闭门孤城,暗示了戌边将士们孤独寂寞的思归愁绪。

(能结合具体文本,答出以上任意两点可得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