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六教学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8课时《练习六》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8课时《练习六》教案

《练习六》教学简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8课时。

【复习目标】1.第1题鼓励学生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2.第2题解含有百分数的方程,积累解方程的经验。

3.第3~6题、第9题鼓励学生采用画图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一些与百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直尺、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第1题:计算各年级的出勤率。

分析:先要组织学生理解“出勤率”的含义,再计算出各年级的出勤人数,最后用各年级的出勤人数÷各年级的学生总数,就得到各年级的出勤率了。

答案:一年级的出勤率为99.2%,二年级的出勤率为100%,三年级的出勤率为98.6%,四年级的出勤率为98%。

二、第2题:解方程。

分析:本题主要是让学生在解含有百分数的方程的过程中,懂得把百分数灵活地换成小数或分数参与计算,提高解方程的速度和正确率。

答案:如下图所示。

三、第3题:(1)10月比9月节约用水百分之几?分析:引导学生发现9月份是基准量。

可以先计算出10月比9月份节约的用水量,再计算出节约的用水量占9月份用水量的百分之几。

答案:(160-140)÷160=12.5%。

(2)如果11月比10月节约用水5%,每吨水费为2元,11月应付水费多少元?分析:引导学生发现10月份是基准量,因为11月比10月节约用水5%,所以11月的用水量是10月的(1-5%)。

答案:140×(1-5%)×2=266(元)。

四、第4题:分析:问题求的是“大约有多少个鸡蛋不能孵出小鸡”,可以先求不能孵出小鸡的鸡蛋个数是总鸡蛋个数的百分之几:1-95%=5%,再求不能孵出小鸡的鸡蛋个数。

答案:2400×(1-95%)=120(个)五、第5题:一百货商店所有商品都按八五折出售。

一部摄像机原价5000 元,一盒录像带原价30元。

张叔叔带了4500元想买一部摄像机和10盒录像带,他带的钱够吗?分析: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先计算出买一部摄像机和10盒录像带需要多少元,然后再和4500元比较。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练习六》的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练习六》的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练习六》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百分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对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数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百分数的应用。

重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实际情景:小明的妈妈要给小明买一套新衣服,原价1000元,现在打8折,问小明妈妈实际需要支付多少钱?2. 例题讲解(1)分数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a. 小红有一块巧克力,吃掉了这块巧克力的1/3,剩下的巧克力是多少?b. 一桶水有20升,如果用这桶水的2/5浇花,实际用了多少升水?(2)百分数的应用a. 一家商场举行打折活动,原价500元的商品打7折,现价是多少?b. 一个班级有50名学生,其中有30%的学生参加了数学竞赛,问有多少名学生参加了数学竞赛?(3)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a.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cm,宽是5cm,求它的周长和面积。

b. 一个圆的半径是4cm,求它的周长和面积。

3. 随堂练习(1)分数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百分数的应用(3)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分数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百分数的应用3.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七、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题:(1)一块正方形的田地,边长为6米,问这个正方形田地的面积是多少?(2)一件衣服原价120元,打9折后的价格是多少?答案:(1)36平方米(2)108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培养数学思维。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练习六》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练习六》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练习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以及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减法;2.能够回顾一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法;2.让学生掌握一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巩固基本知识。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3.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授《练习六》这本数学教材的第五和第六章节。

教学内容如下:第五章: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第六章: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减法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不借位;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借位。

3.2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结合讲解和讲解之间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计算。

四、教学步骤4.1 创设情境进入教室后,先用自己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今天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并渲染教学气氛,让学生觉得今天的课程既重要又有趣。

4.2 复习一位数加减法首先根据本身的掌握情况和小组合作的情况选择几个学生,在黑板上给出一些一位数加减法的计算题目,让学生们在小组内互帮互助,一起回忆和巩固一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4.3 讲解两位数加法在巩固了一位数加减法之后,开始进入正式的数学教学,老师在黑板上列出一些两位数加法的计算题目,并给出详细的解题步骤,在给孩子们提示的同时,再让孩子们自己来摆弄试看看。

在孩子们熟悉和理解了方法之后再让他们自己试着做出一些相关的计算题,对得出结果正确的孩子进行表扬,并纠正有错误或不理解的孩子通过具体的计算方法继续钻研。

在每个题目的背后解释每步的含义,让孩子们牢记每个步骤以及注意点。

4.4 讲解两位数减法讲完了两位数加法之后,开始进入两位数减法的教学环节。

同样在黑板上列出一些两位数减法的计算题目,并在详细的教学步骤中不断的给予提示,在加深孩子们的理解程度之后,让他们自己动手试计算,并在得出正确结果的孩子们中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这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和感受到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益处。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练习六》教学设计 北师大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练习六》教学设计  北师大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练习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整数四则运算的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细致的作业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整数四则运算的复习和应用2. 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整数四则运算的复习和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对整数四则运算的复习,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新课学习(15分钟)(1)整数四则运算的复习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整数四则运算的法则。

(2)解决实际问题出示题目,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3. 巩固练习(15分钟)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4. 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清晰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六的题目。

2. 家长签字,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注:本教案为教学设计,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解决实际问题”部分。

这是因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数学教学中,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以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这个过程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掌握,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年级下北师大《练习六》梁丽君教案新优质课比赛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14

五年级下北师大《练习六》梁丽君教案新优质课比赛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14

《练习六》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练习六》。

【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四年级下册所学的字母表示数、初步认识方程,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通过关键句,画图分析等方法找到等量关系,从而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经历观察、对比、归纳知识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等量关系,能找到多个等量关系之间的联系,提高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3.感受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势,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多角度看问题,反思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方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方程导入,激发兴趣6x-x=75y+3y=24.43x-8=257.2x+2.8x=9解方程就可以了。

师:你顺着老师的话思考,利用方程来解决问题,真不错。

方程是咱们今后解决一些复杂问题的好方法,今天我们就继续一起用方程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引出课题。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更直观的体会方程与算术方法思维方式的不同,为接下来层层深入的有效教学做好铺垫。

二、基础演练,热身比拼1.活动一:找等量关系。

师:下面各题,先读一读,再说一说各题中的等量关系。

学生先读一读,和小组内同学一起说一说。

①公园里有杨树和柳树共36棵,杨树的棵数是柳树的2倍。

生:杨树的棵数+柳树的棵数=36棵师:你怎么找到等量关系的?生:我从题中杨树和柳树共36棵这句话找到的。

生:老师,我还找到了36棵-杨树的棵数=柳树的棵数。

生:还有36棵-柳树的棵数=杨树的棵数。

师:这两个等量关系又是如何找到的?生:也是从题中杨树和柳树共36棵这句话找到的。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在题中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等量关系的句子叫关键句。

咱们在读题时找到关键句,认真分析,就可以比较容易的找到想要的等量关系了。

练习六数学教案设计

练习六数学教案设计

练习六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六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性质和运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解题技巧。

3.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解分数的性质以及如何进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10分钟)
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分数的概念,如分蛋糕、分苹果等,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授新课(25分钟)
(1) 介绍分数的基本概念,包括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的含义。

(2) 解释分数的性质,如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加减等。

(3) 讲解分数的运算规则,包括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3. 练习与讨论(20分钟)
(1) 教师给出一些例题,让学生尝试解答,然后集体讨论答案。

(2) 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如“谁最快算出结果”,增加课堂趣味性。

4. 总结与作业(10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

(2) 分配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完成作业的情况,评估他们对分数的理解程度和运算技能。

同时,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理解和掌握分数的相关知识。

以上就是本次六年级数学教案的设计,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六教学设计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六教学设计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六》教学设计教案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六》教学设计教案第4课时练习六(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页练习六1-5题。

教学目标:1. 进一步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

2.进一步熟悉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的算法。

3.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自主解决。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熟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式。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进程:一、温习。

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式。

点名让学生回答。

二、基础练习。

1.做“练习六”第1题。

学生自己读题。

让学生量一量两个图形每条边的长度。

同桌说一说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和各自的特点。

2.做“练习六”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一个图形的边长各是多少。

让一个学生说说该如何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六”第3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自己读题。

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2.做“练习六”第4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自己读题。

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3.做“练习六”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说说你是如何想的。

4.课堂作业:(1)一个正方形的花园,边长是12米,它的周长是多少?(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宽是12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又收获了哪些知识?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六》教学设计教案第4课时练习六(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页练习六1-5题。

教学目标:1. 进一步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

2.进一步熟悉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的算法。

3.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自主解决。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熟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式。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进程:一、温习。

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式。

点名让学生回答。

二、基础练习。

1.做“练习六”第1题。

学生自己读题。

练习六数学教案设计

练习六数学教案设计

练习六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初中六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这部分可约200字)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六年级数学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如代数、几何、数据处理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
(这部分可约200字)
根据六年级数学课程标准,确定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例如:整数的运算、分数和小数的转换、简单的方程、图形的认识等。

三、教学策略
(这部分可约400字)
1. 教学模式:采取问题导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

2.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实物模型、实验操作等教学手段。

3. 教学评价:实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四、教学过程
(这部分可约600字)
详细描述每一节课的教学流程,包括引入新课、讲解新知、组织活动、总结归纳、布置作业等环节。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
(这部分可约100字)
在每次教学后,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便于下一次的教学改进。

以上只是一个大致的教案设计框架,具体内容需要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充和调整。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数学精品教案《练习六》的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精品教案《练习六》的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精品教案《练习六》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到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材第六章《分数乘除法》中“练习六”。

具体内容包括:分数乘除法基本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分数乘除法运算,以及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法运算规则,能熟练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分数乘除法能力。

3. 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速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数乘除法运算规则,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中分数乘除法运算,理解运算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分数乘除法实际故事,引发学生对分数乘除运算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教材中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运算规则,并强调注意事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答疑解惑(5分钟)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消除疑惑。

5. 小组讨论(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分数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分数乘法运算规则2. 分数除法运算规则3. 混合运算顺序4. 实际问题例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教材练习六相关题目。

(2)应用题:根据实际问题,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

答案:见教材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应关注学生学习反馈,解学生对分数乘除法掌握程度。

对于学习有困难学生,要进行课后辅导,提高他们运算能力。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乘除法在生活中应用,搜集相关实际问题,进行课堂分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答疑解惑4. 小组讨论二、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需要巧妙地设计一个与分数乘除法相关实际故事,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六》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六》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练习
六》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六》教案教学设计
第3课时练习六
年月日编号: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解方程
难点:正确列方程
教学步骤:
一、出示课题
1、你对方程是怎样认识的?既然同学们已经理解了方程的意义,下面我们就来应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二、重点练习:
1、基础题:第2题。

理解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2、应用题:第1、
3、
4、
5、
6、、9、10、7题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根据关系列方程解
决问题。

3、相遇问题:第8题。

练习时,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估计两人在何处相遇,鼓励学生根据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第(2)题。

4、拓展题:第11题。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尝试让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

第(2)题,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合理,都给予肯定。

三、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六》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六》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二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能够熟练掌握其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二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二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掌握二位数加一位数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二位数加一位数的过程。

2.帮助学生正确运用算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道简单的二位数加一位数的例子,让学生尝试计算。

2.请几位学生上黑板展示自己的计算方法。

3.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同学使用的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但都能得出正确答案。

学生思考之后,老师可以讲解一下二位数加一位数的标准计算方法。

即先计算个位,再计算十位。

如果个位相加的结果大于等于10,则需要进位。

2. 讲解1.教师利用ppt等工具,向学生讲解二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利用实例向学生演示一下具体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

3. 练习1.老师出示《练习六》中的练习题,要求每位学生完成。

2.学生完成练习之后,老师可以在班内挑选一些优秀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的计算过程。

3.强调计算的规范方法,提高学生的做题效率。

4. 小结1.教师对二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小结,强调其中的注意点。

2.再次鼓励学生,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学习了新的知识,掌握了新的技能。

课堂上,老师注重启发式教学,采用互动式教育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过程中,重点突出,难点突破,针对二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老师讲解了注意点,引导学生掌握核心技能。

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操作规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最后,老师还对教学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和总结,对下一次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启示。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练习六》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练习六》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练习六》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认识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2.学习比较分数大小,了解分数的大小关系。

3.增强学生对分数的计算能力,掌握分数加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1.分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分数的大小关系与比较。

3.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1.分数加减法运算的应用。

2.运用分数的概念与表示方法进行计算和比较。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五张纸,写上数字1、2、3、4、5,另外再准备一些相关的分数表格。

导入新课1.让学生归纳带分数的数的表述方式,例如$1\\frac{1}{2}$,$2\\frac{3}{4}$等。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生活中有没有使用过分数呢?比如,披萨切成几份,小朋友分几个糖果等等。

”学习新知1.带领学生学习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例如分子、分母、真分数等。

2.让学生了解分数的表示方法和基本运算规则。

教师在黑板上进行举例说明,如:$\\frac{1}{2}+\\frac{1}{4}=\\frac{3}{4}$。

3.让学生自己解决相关的练习题,带领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分数的运算。

巩固练习1.列一些练习题,鼓励学生自主解决:$\\frac{1}{2}+\\frac{1}{4}-\\frac{1}{8}=$,$\\frac{3}{4}-\\frac{1}{3}=$。

2.班级分小组进行竞选比赛,设立三个小组:加、减、混合。

小组成员需要从黑板上的分数表格中选出一张带有对应符号的分数表格进行运算,分数加减错误就会输掉。

课堂总结1.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及重点难点所在。

2.让学生增加对分数的理解与认知,使他们能自如运用分数、比较、运算,为日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六》中所有分数加减练习。

2.思考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查找使用分数的场景并进行记录。

3.完成一道分数应用题,例如:小明买了两个葡萄干小面包,共重250克,已经吃了$\\frac{2}{5}$,那么他吃了多少克?以上就是本次数学教案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六-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六-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六-北师大版本篇教案为三年级上册数学课的练习六,使用的教材版本为北师大版。

教案内容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知识点概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以及课后作业等部分。

知识点概述练习六主要涉及到数字大小及数字排序的知识点。

具体来说,包括如下内容:1.数字大小的认识与比较。

2.对三位及三位以内数字进行大小排序。

3.对三位及三位以内数字进行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能够:1.认识三位及三位以内数字的大小关系。

2.能够运用比较符号(<, >, =)进行数字的大小比较。

3.了解数字排序的基本规则,并能够对三位及三位以内的数字进行大小排序。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数字大小比较的运用。

2.数字排序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1.对数字排序的规律理解。

2.对三位及三位以内数字进行大小比较。

教学过程导入新知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导入新知:1.展示三个数,让学生比较大小,并问学生如何比较这些数字的大小。

2.引导学生,使用大小比较符号(<, >, =)来表示数字的大小。

讲解新知1.指导学生,如何对三位及三位以内的数字进行排序,并引入基本规则:数字从左到右,依次比较每一位数字。

2.举例说明排序基本规则,实际操作并让学生跟随操作演练。

3.对三位及三位以内数字进行大小比较,并引导学生使用大小比较符号。

合作学习请学生分组,每组4人,共计6组。

每组需完成以下两项任务:1.各组成员在纸张上随机写下三个整数,并按大小顺序排列。

2.各小组之间比较每个小组排列的大小,并找出一个总的排列顺序:从最小的到最大的。

课堂反馈1.师生互动,对学生在课上做出的成果进行点评。

2.问答环节,梳理并巩固学生针对数字大小比较和数字排序的掌握程度。

课后作业1.练习册上的相应练习题。

2.完成以上两个任务的继续练习。

总结在本次教学中,学生应该初步掌握数字的大小比较和排序规律。

通过与同学们合作,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并在学习中体现出更为积极的心态。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练习六》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练习六》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练习六》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练习六》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收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练习六》,欢送阅读与收藏。

1.通过练习,强化学生对年、月、日之间关系的理解。

2.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一、知识再现1.课件出示表格,并让学生填写表格。

年()个月大月小月2.填空:平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闰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

通常每()年里有()个平年,()个闰年。

公历年份数除以()没有余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没有余数才是闰年。

二、根本练习1.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六”第1题。

引导猜想:小明的生日是下个月的第1天,你知道是几月几日吗?要求:请用类似“我的生日在教师节前两天”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生日让其他同学猜。

2.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六”第2题。

(1)提问: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在今年的年历上把它们圈出来。

(2)追问:爸爸、妈妈的生日过了吗?在爸爸、妈妈的生日这一天,你为他们做了什么?还没有过的同学,你打算怎样给爸爸、妈妈过生日?3.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六”第3题。

让学生根据题意,挑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月份,找出×月1日是星期几,制作一个月历,并完成以下要求。

(1)在表中圈出节日、纪念日。

(2)算一算这个月一共上课多少天,休息多少天?(3)你还想说些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三、综合练习1.完成教材第50页“动手做”。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月历卡,四人一组做框数游戏。

(1)要求:每次用长方形横着框出3个数,说说这3个数之间的关系,算出它们的和。

先指名答复,再将学生的算式随机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寻找规律。

得出:三个数的和是中间数的3倍。

(2)要求:每次用长方形竖着框出3个数,说说这3个数之间的关系,算出它们的和。

先指名答复,再将学生的算式随机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寻找规律。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六-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六-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六-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增量和减量的概念。

2.能够灵活地应用增量和减量解决问题。

3.能够通过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理解增量和减量的概念,能够灵活地应用增量和减量解决问题。

2.学生能够通过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增量和减量的概念•增量:原数增加的数叫增量。

用符号∆表示。

•减量:原数减去的数叫减量。

用符号△表示。

•举例:小明今天跑了100米,明天又跑了50米,他的增量是50米,减量是0。

2. 练习•问题1:今天小明的身高是1.3米,他明天长了0.1米,那么他明天的身高是多少?•解答1:小明明天的身高是1.4米。

因为小明的身高增加了0.1米,所以他的身高是1.3米+0.1米=1.4米。

•问题2:小红今天有30个小球,明天要送出去3个小球,那么还剩多少小球?•解答2:小红还剩27个小球。

因为小红送出去了3个小球,所以还剩30个小球-3个小球=27个小球。

3. 思考题•问题3:小明的体重是40kg,他每天吃掉2kg的蛋糕,那么他吃100天会变成多少kg?•解答3:小明吃100天后变成220kg。

因为小明每天吃掉2kg的蛋糕,100天后他一共吃掉了2kg×100天=200kg的蛋糕,所以他的体重变成了40kg+200kg=220kg。

四、教学反思练习六的内容主要是讲解增量和减量的概念,并通过练习和思考题进行巩固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解释、演示、提问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同时,也能够熟练地使用增量和减量解决问题,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在下一次教学中,我将更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更好地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练习六》教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练习六》教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练习六》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数字1-20的大小关系。

2.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并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熟练掌握数字1-20的大小关系。

2.学会利用自然数数轴作为辅助工具,快速找到一组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3.破解简单的口算难题,如加减法等。

三、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练习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数字1-20的大小关系在这个部分,我们会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数字1-20的大小关系。

这不仅仅是粗浅的数字认知,更是将来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

通过细致而有趣的学习设计,我们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让他们记住20个数字的大小关系。

2. 利用数字轴找出数值大小数字轴是数学知识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这个部分,我们会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如何利用数字轴来准确判断数值的大小关系。

这项技能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快速找出大小关系,更是对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直观化说明的有力工具。

3. 优化口算能力除了在数字1-20的大小关系以及数字轴上进行的训练之外,我们还将利用课时中的一部分时间,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

让学生熟练掌握数学基础运算,如加减法,是整个课程的重要部分。

破解口算难题是学生成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关键。

四、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相关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2.分组合作法:通过分组,帮助学生之间相互协助,在合作中快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3.情境教学法:运用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使抽象概念具有可操作性。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数字游戏让学生了解数字1-20的大小关系。

例如,让学生在纸上写下1-20的数字,并按大小顺序排列。

2. 授课在课程中,通过数字轴和口算题目来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

让学生思考,如何更快、更准判断数字大小。

通过多次练习,让学生逐渐熟练掌握。

3.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练习六》的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练习六》的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练习六》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分数乘除法: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及应用。

2. 混合运算:分数、整数、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

3. 应用题: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及技巧。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

2. 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地进行分数、整数、小数混合运算。

3. 学会分析并解决分数应用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教学重点: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关于分数的实践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例题讲解(1)分数乘除法:讲解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并进行示例计算。

(2)混合运算:讲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进行示例计算。

(3)分数应用题:讲解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进行示例分析。

3. 随堂练习(1)分数乘除法:让学生独立完成分数乘除法的计算题。

(2)混合运算:让学生独立完成混合运算的计算题。

(3)分数应用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分数应用题的解题题。

4. 答疑解惑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分数乘除法运算规则。

2. 混合运算运算顺序。

3. 分数应用题解题方法。

4. 示例计算题及解题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数乘除法计算题。

(2)混合运算计算题。

(3)分数应用题。

2. 答案:(1)分数乘除法计算题答案。

(2)混合运算计算题答案。

(3)分数应用题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探索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律。

(2)尝试解决更复杂的混合运算问题。

(3)拓展分数应用题的类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练习六》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练习六》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练习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算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符号。

2.掌握加减法口算练习。

3.学会应用图形的分类和统计方法,分辨简单的几何图形并了解它们的名称。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加减法口算练习。

2.教学难点:应用图形的分类和统计方法。

三、教学方法1.演示法:通过学生自主操作,展示出正确的口算方法,理解概念和方法。

2.组织活动法:通过游戏等形式进行分类和统计的实践操作。

四、教学过程1. 认识数学运算符号在黑板上画出加号和减号,并引导学生逐一念出运算符号。

然后,为学生演示一些加减法算式,例如 3+2 = 5 和 5-2 =3,并让学生念算式中的每个数。

2. 口算习题在黑板上出示以下算式,让学生口算后说出答案:1.2+3=?2.5-2=?3.3+4=?4.6-3=?3. 应用图形的分类和统计方法(1)教师给学生出示几种不同形状的物品(例如三角形、矩形、圆形等),让学生用手把同样形状的物品放在一起。

(2)教师让学生数数每一组的物品数目,然后统计每种形状的物品总共有多少个。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物品的数量和种类的表格,让学生填完表格,统计每种形状物品的数量,最后将数据以条形统计图的形式展现。

4. 课堂小结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点?2.怎样正确运用运算符号?3.怎样正确分类和统计形状物品?五、作业布置1.让学生到家中或在学校某处寻找几个物品,分别是什么形状,并画出形状的图形,然后在作业本上统计物品的个数和各种形状的数量。

2.让学生记忆并默写口算题目:2+3=5,5-2=3,3+4=7,6-3=3。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符号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掌握了加减法口算练习。

通过分类和统计图形的方法,学生掌握了应用图形的分类和统计方法。

同时,本节课的教学方法采用了演示法和组织活动法,通过游戏等形式进行分类和统计的实践操作,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降低了课堂的紧张氛围。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练习六》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练习六》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练习六》教学设计四观察图中的信息,根据信息找出等量关系.“带黄帽的人数-戴红帽的人数=5”,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在书上完成第五.六题)。

3.便利店进了4箱梨后,又进了3箱苹果和一箱梨。

(1).进1箱梨和苹果各需多少元?(2).如果便利店用了250元进了5箱苹果后,用剩下的钱最多进几箱梨。

(在书上完成第七题)4.学生说一说估计两人在何地相遇,大概会在偏向奇思一点儿的位置。

完成第一题后再根据等量关系解决第二题。

(在书上完成第八题)5.阅读题目信息,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完成9,10题)三、拓展练习我们可以通过改变问题中的某些信息来提出新的问题。

淘气家到笑笑家的路程是840m,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淘气每分步行70m,笑笑每分步行50m。

出发后多长时间两人相遇? (1)说一说,奇思改变了那些信息?(2)你能尝试提出一个新问题吗?四、今天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练习六数量关系式:第七单元《练习六》导学案学习内容《练习六》P73-74学习目标1.鼓励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先读懂题意,根据信息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

2.侧重运用解方程的方法直接计算。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方法。

3.鼓励学生在新的情境中,综合自己对于题意、等量关系的理解来解决问题。

4.在练习过程中,通过观察、阅读、讨论等活动理解题意,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反思意识。

学习过程一、游戏活动(完成第1题)二、基本练习:情景探究1、从上面的信息中,我找到的数量有2、两个相关联的数量间存在的相等关系,叫做等量关系。

你能找出情景中的这些数量有着什么样的相等关系呢?(1)文字表述你找到的等量关系。

(2)图示表示你找到的等量关系。

(3)用式子表示你找到的等量关系。

3、借助等量关系,将未知量设为字母,列方程表达情景中的等量关系。

4、小组合作,学会这种方程的解法,并解决在下面的空白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六教学教案设计Design of teaching plan for exercise 6
练习六教学教案设计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要求】
1、学习和巩固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并学习王尔德对待标点这样的“小事”严肃认真的态度。

2、练习书写呈三角形的`字,注意上紧下松的要点。

3、背诵八个成语和古今贤文。

4、按要求调查、填表,然后向大家口头汇报调查结果,并说说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

5、学写毛笔字——横折斜钩、横折弯钩。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用字词句——第一题。

1、审题。

(1)学生自由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师生明确题意。

2、让学生默读小故事,并请学生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3、学生试着读读没有加标点的短文,然后交流读没有标点文章的感受。

4、出示一首标点歌:
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

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

意思未完用逗号,一句完了用句号。

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

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

书文名称要标明,前后加上书名号。

有些意思要省略,可以加上省略号。

标点符号用准确,文章清楚都称好。

5、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和儿歌,回顾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

6、师生小结加标点的方法:先给文章断句,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停顿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7、学生按照方法逐段给短文加上标点。

8、学生自由读读加上了标点的故事,感受语气,集体交流如何加标点。

9、练习读出感情,齐读小故事。

10、学生谈读了故事的启发、收获。

二学用字词句——第二题。

1、出示三个字:未、允、夹。

学生读字,观察字型。

2、学生说说三个字的共同之处。

(独体子,外形上呈三角形。


3、观察例字,发现这类汉字的书写要点——上紧下松。

4、教师范写:夹。

5、学生描红、临帖,感受书写的技巧。

教师巡视指导。

6、反馈:同座互相欣赏书写成果。

互评和自评相结合。

7、再找找这种字型的其它字,练习书写。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