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读后感

合集下载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读后感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读后感

教有方,做有法,学有效构建综合课堂——《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心得体会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由此可以理解,任何教育活动都是教学做合一的统一过程,其实质是理论联系实际,教育联系生活实践,学以致用。

通过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学佳作《教学做合一》一文,受益匪浅,我觉得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为了能使学生越学越有趣,越学越爱学,然后去把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去。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以学定教,构建导学课堂。

在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教学的要求,单纯的讲课或者满堂灌已经不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遇到的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如果缺乏教师的指导或者教师指导不当,不仅会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而且还会让学生产生错误的概念,“教”不仅是由知识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同时更是由学生的学决定的,教师根据“学”的实际,作出教的内容、方法的选择,“教”就更能贴近和切合学生的实际,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更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更能释放学生自动学习的能量。

二、实践中学,构建高效课堂。

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使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

记得美国华盛顿某实验室门口写着这样一句话:“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

”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在“做”中学习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不断增长智慧的有效措施。

要“授人以渔”,让学生“会学”,把个人独立学习,小组讨论学习,班级集体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看、自己说、自己写、自己想、自己操作、自己计算,使整个教学活动综合化。

三、教学做合一,构建和谐课堂。

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而实践是学习的核心和基础,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正体现了在课改理念下,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教学做合一”强调依托学生资源来进行教育,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有效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方式,凸显了教育的应有之义,只有把这三者结合起来,才能打造激发学生兴趣的,高效率的课堂。

教学合一读后感

教学合一读后感

教学合一读后感《教学合一》是一本探讨教育方法的书籍,该书以集体合作的方式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即合一教学。

合一教学是指将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教学的内容相结合,通过创造性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读完这本书后,我对教育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且对将合一教学引入我的教学实践中充满信心。

首先,合一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通常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学生仅仅是知识的接收者。

然而,合一教学的目标是将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角色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这种学生中心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我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

一次,我在课堂上采用了合一教学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一个数学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互相学习,还能够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学生主导的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讨论,还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了数学的原理。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提高了,而且他们的学习态度也有所改变。

他们不再对学习感到无趣,而是对学习充满了热情。

其次,合一教学的核心方法是通过创造性活动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合一教学强调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给学生开放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思考和创造。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经常使用合一教学的方法来开展创造性的活动。

一次,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有关环保的任务,要求他们设计一种可以减少废纸浪费的方法。

学生们积极参与了这个任务,并通过对环境的观察和实践,提出了许多创新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环保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真正理解了环保的重要性,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

《教学做合一》心得体会

《教学做合一》心得体会

《教学做合一》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学与做相结合,以实践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自从接触这一理念以来,我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对《教学做合一》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内涵1. 教学做合一的含义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一种教育方法,即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技能和道德品质。

这种教育方法强调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成长,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

2. 教学做合一的特点(1)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做合一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2)以实践为基础。

教学做合一认为,知识来源于实践,通过实践来验证知识,使知识得以深化和巩固。

(3)注重师生互动。

教学做合一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共同参与实践,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二、教学做合一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1. 改革教学方法(1)注重情境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2)倡导探究式学习。

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来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加强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如实验、实习、社会调查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技能。

2. 改善师生关系(1)尊重学生。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需求,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2)关爱学生。

教师应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与学生共同成长。

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参与实践,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三、教学做合一对我个人的启示1. 转变教育观念教学做合一使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作为教师,我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提高自身素质教学做合一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教育素养。

因此,我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改革。

读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有感

读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有感

读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有感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对教改的贡献已经变成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他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是正向影响着整个教育系统。

通过陶行知的学说,我认为我们可以了解到,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如何使教学更富效益。

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中,提到了两个词,一个是“教学”,一个是“做合一”。

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与知识之间的互动,是知识传播的重要手段。

而做合一,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精神和行为的统一以达到最佳效果。

可以说,“教学做合一”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理念、方法、行为的统一,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

而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是教学。

教学的质量显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而“教学做合一”的重点是教师。

教师的掌控能力决定了教学的质量。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理清自己的讲课思路,才能使教学清晰有条理,易于学生掌握和吸收。

对于学生他们需要去努力理解和掌握老师的意图,才能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此外,“做合一”的理念还包括了行为和言行一致。

教育并不是一件工作,而是一项职业。

教师的形象和行为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效率,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态度。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注重自己的外表和形象,这包括了穿着、谈吐以及言行举止等方面。

教师自己的形象可以影响学生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和感受,从而影响到他们在学习时的态度。

陶行知还提到,要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必须有一定的教育情怀和对学生的关爱。

教育情怀和对学生的关爱是最基本的条件。

如果缺乏这种情感,那么就很难真正达到“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一个高度综合的观点,其中包括有关教师性格、行为习惯、教育理念等各种方面的问题。

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需要教育行业人员共同不断探索、实践和完善。

在现代的教育环境中,“教学做合一”成为了更加重要、更加必要的一项工作,以协助学生更好地成长,为教育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

教学做合一口诀心得体会

教学做合一口诀心得体会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学做合一成为了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任,如何将教学、做、合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以下是我对教学做合一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学做合一的内涵教学做合一口诀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情感教育融为一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教学做合一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知识传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2. 技能培养: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3. 情感教育: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做合一的实施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理解知识。

2. 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注重实践,培养能力教学做合一强调实践性,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物理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知识;在化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参与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 情感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师要以身作则,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情感态度。

5. 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孩子成长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阵地。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心得体会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心得体会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心得体会第1篇: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读后感“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读后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善教、教学生学什么?这是我们应该不断向自己发问的一个问题,也是教师随时进行自我鞭策的一种方式,我想陶行知老先生的文章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纵观陶行知教育思想,我们不难发现,大力倡导创造的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其鲜明的特色,致力于开发儿童的创造力、让每一个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起点和归宿。

尤其是陶老的“教学做合一”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师的成功其实真的很简单,先生之最大快乐,就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教学中我们应该抱着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学生倾注一种“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的关爱,竭尽全力将他们平稳送到理想的彼岸。

我想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有这样一种优势,在音乐的殿堂中,与学生在歌声中共同探求生活的真谛,在比赛的激烈角逐中共同释放着生活中最真实的喜怒哀乐,哭也生活,笑也生活。

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爱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对待他们,每次训练都真实地感觉到自己与学生越来越贴近的距离,在与学生心与心的交融中逐渐融化为一,教师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向学生导之以行,或示范,或表演,或激励,或促进,每一个言传身教;每一次手眼身法步的指导中无不浸透着生活的真实体验和成功的喜悦。

音乐课堂上师生之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音符的碰撞间产生了音乐教学所特有的审美情趣的升华和艺术人生的体验。

看着那一个个灵动的生命,作为教师,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爱他们。

用一种音乐教师所特有的方式去爱他们,唯如此,心与心的交融才能回报以真诚,唯如此,师与生的互动才能碰撞出火花,用最真的人生哲理教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品味生活;用最美的艺术形式教学生学会做人、学做高雅之人!第2篇: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选编陶行知:教学做合一一、教学做合一活的乡村教育要有活的方法:活的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

学习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读后感

学习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读后感

学习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读后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求真名言,相信没有一名教师会不知道是谁说的。

他就是我国现代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伟大的爱国者陶行知。

教学做合一,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

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

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傅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

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

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

生活教育理论在反传统的旧教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揭露并批评了旧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山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在当时的历史下,对普及识字教育、扫除文盲,在很多方面是适应的。

如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要求教与学同做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这对教师就有了新的要求。

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

陶行之先生的教学合一的教改思想,强调的就是师生的互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当时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积极作用,对于指导我们今天的教学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一〕《陶行知文集》读后感捧读《陶行知文集》,总能感到似有一位慈祥的老人在向我们讲述自己一生对教育的感悟。

读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有感

读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有感

“学陶著,写心得”征文“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华之一;是陶行知先生所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最富有建立性、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支理论。

“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他用种田为例 ,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老先生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傅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和学都以做为中心"。

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陶老先生的教学方法论实际上是把传统教学中的以书本为中心,以文化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理论为中心,以实际生活为中心,有助于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教和学的结合,学和用的结合,教育和消费劳动的结合,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突出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和实际操作才能。

它还启发我们作为老师,要充分认识到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是教人,不是教人学,乃是教人学做事、作为学生,学习的方法那么应该是行动、观察、看书、讨论和考虑.陶行知先生的这种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和今天的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谋而合。

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开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开展,培养全面开展的创新型人才。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和、交往互动、共同开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老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承受学习外,动手理论、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老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开展程度和已有的经历为根底,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读后感

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读后感

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读后感读完陶行知先生的关于“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的论述,我就像是在教育的迷雾里突然被点亮了一盏超亮的灯。

首先得说说这个“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它就像是一道新奇的教育菜谱。

以前传统的教科书啊,感觉就像是那种按照固定菜单做出来的套餐,老师就照着这个套餐喂给学生,学生也只能乖乖地咽下去,不管合不合口味。

但陶行知先生这个理念下的教科书可不一样,它是那种可以让大家一起参与创作的美食盛宴。

在这种理念里,“做”就像是食材准备。

学生不再是干巴巴地等着知识被送到嘴边,而是要自己动手去寻找知识的“食材”。

比如说学习植物知识,不是只看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而是真正走到花园里,去观察、触摸那些花花草草,这就是“做”的开始。

这可比只对着书本上的插图想象有意思多啦,就像吃新鲜水果肯定比吃水果罐头带劲一样。

那“教”呢?就像是大厨在旁边指导做菜。

老师不再是那个只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演讲家,而是像个在厨房指导小厨师的大师傅。

当学生在“做”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老师就适时地给点小窍门、小建议。

比如说学生在花园里搞不清某种植物的花期,老师不是直接说答案,而是引导他们去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去查阅相关的资料,这个过程中的指导就是“教”。

“学”就是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品尝到的美味。

他们在“做”和接受“教”的过程里,真正地把知识消化吸收了。

这就好比自己做了一顿丰盛的大餐,那种满足感和对食材(知识)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种教科书让知识变得生动鲜活起来,不再是那种死板的、让人犯困的东西。

我还觉得这样的教科书有一种魔力,它能让课堂变得像一个热闹的集市。

每个学生都像是一个小商人或者小顾客,他们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有的在寻找知识的宝藏(做),有的在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大家都在这个过程里收获满满(学)。

而且这种教育方式特别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就像集市里每个摊位卖的东西都不一样,每个学生在这个过程里也能找到自己独特的学习路径。

教学做合一心得体会

教学做合一心得体会

自古以来,教育就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这一理念深刻地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在教学中践行“教学做合一”的理念,现将我的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一、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内涵“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将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知识、技能内化为自身的能力。

具体来说,教学做合一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1.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实现教学相长。

3. 教育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关注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二、教学做合一在实践中的应用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语文课时,可以通过讲述故事、播放视频、组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提高动手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开展社会调查、参与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3. 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教师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发挥自身潜能。

4. 强化师生互动,构建和谐课堂教师与学生要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同时,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营造一个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5. 拓展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生活学校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文体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充实自己,培养综合素质。

《教学合一》读书心得优秀3篇

《教学合一》读书心得优秀3篇

《教学合一》读书心得优秀3篇《教学合一》读书心得篇一陶行知先生学贯中西并开垦了一条中国教育的新路,创立了“生活教育”学说,这活着界上引起了各方教育家的关注,先生被誉为“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可谓当之无愧!时至今日,陶行知先生所讨论和试验的教育问题实在是还有其意义和价值的,为我们的教学改革点亮一盏明灯。

陶行知在《教学合一》一文中说:“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同学学;二、教的法子必需依据学的法子;三、先生不仅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同学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本身的学问联络。

先生讲“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也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同学学,要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先生负引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同学负学习的责任。

”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调动同学的积极性,让他们也负责学的责任,让他们意识到本身必需要负学的责任。

小同学没有升学压力,大部分同学又对学习没有爱好,倘若再不依据同学的情况,一味的填鸭式的教,那么后果可想而知,同学睡觉、谈论也就不稀奇了。

俗话说的好“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小同学虽然对理论学习缺乏爱好,但是动手本领普遍较强,可以把课本中一些抽象的理论学问转化为实在的教学情境,不努力探求完整而系统的理论学问,重在激发同学学的愿望。

先生讲“做先生的,应当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学问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

”这正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否则年年照样画葫芦,同学不觉得枯燥,老师本身也就厌烦了,这一点在一些老老师身上更是反应明显。

因此老师要关注本身所学专业领域的新进展,更新本身的学问,时常讨论学问,找到新理论,不仅对同学有利,对老师本人也是一件畅快的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一名老师,要以先生的理论为引导,以同学为主体,尽本身的微薄之力,为学校教学改革做贡献。

《教学合一》读书心得篇二本周在家学习了陶行之先生的教学佳作《教学合一》一文,我觉得作为一名音乐老师,为了能使低班级小伙伴越学越有趣味,越学越聪慧,越学越爱学,然而去把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渗透到音乐教学中去。

教学做三者合一心得体会

教学做三者合一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教学、做、合一的重要性。

教学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做是实践的过程,合一是教育目标的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以下是我对教学做三者合一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学与做的关系教学与做是相辅相成的。

教学是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做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探索、创新等方式,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过程。

教学与做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是做的基础。

学生只有掌握了必要的知识,才能在做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2. 做是教学的延伸。

通过做,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3. 教学与做相互促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实践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而在做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反过来影响教学,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

二、教学做三者合一的原则1. 知行合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实现知行合一。

2. 主体性原则。

在教学做合一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主动探究、思考、解决问题。

3. 因材施教原则。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4. 创新性原则。

在教学做合一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勇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做三者合一的实施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精讲多练,提高实践能力。

教师在讲解知识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实践能力。

3. 营造氛围,鼓励创新。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发挥创意的平台,鼓励学生在做中创新,培养创新精神。

4. 加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在教学做合一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共同完成任务。

读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有感

读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有感

读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有感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是一本极富启发性和实用性的教育著作。

作者在书中强调教学与做为一个整体的重要性,旨在引导教师们寻找真正有效的教学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这本书中,陶行知先生明确指出了“做合一”的内涵和意义。

他认为,教学的目标不应仅仅停留在教师的教授过程上,而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他提出了“做”和“学”两者相辅相成的理念,强调教学应该更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而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陶行知先生在书中举了很多例子,阐述了他对于“教学做合一”的见解。

他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些实验或实际操作,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和理解知识的内涵。

通过这样的方式,他希望学生们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不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的纸面知识。

陶行知先生还强调了教学的个性化和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特点。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读完《教学做合一》,我深深被其中的理念所启发。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我将会积极运用陶行知先生的理念,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们创造更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读后感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读后感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读后感篇一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读后感哎呀,说起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我这心里可真是有不少想法呢!在我看来,这简直就是教育界的一大“宝藏”理论。

你想想,生活本身就是教育,这得多牛啊!以前我总觉得教育就是在教室里,老师讲,我们听,然后做题考试。

可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不是这样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的机会。

比如说,我帮妈妈做饭,这过程中我学会了怎么切菜,怎么掌握火候,这不就是一种教育吗?“教学做合一”也让我深思。

也许我们在学校里学了很多知识,但是如果不去实践,那有啥用呢?就像我学了数学的公式,但是在实际买东西的时候不会算账,那不是白学了吗?我觉得这就像学游泳,光在岸上看别人游,听教练讲技巧,自己不下水试试,永远也学不会。

不过呢,我又在想,这理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难啊!学校和老师能真正做到让我们在生活中学习吗?家长们能理解这种教育方式,不只是盯着成绩吗?可能很难吧。

但反过来一想,要是大家都努力去做,那得多棒啊!总之,陶行知先生的这个理论让我又兴奋又有点担心,兴奋的是它真的很有道理,担心的是实施起来的困难。

但不管怎样,我觉得这是值得我们去追求和尝试的,你们说呢?篇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读后感嘿,朋友!今天我想跟你聊聊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这可真是给我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一开始听到这个理论的时候,我心里还嘀咕着:“能有这么神奇?”但仔细琢磨琢磨,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儿!生活中到处都是知识,到处都是教育的机会。

比如说我上次参加志愿者活动,帮助社区里的老人打扫卫生,这过程中我学会了关心他人,学会了团队合作,这可比在书本上学到的“关爱”两个字深刻多了!“教学做合一”,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学习经历。

以前我总是死记硬背那些知识点,结果一到用的时候就傻眼了。

就像学骑自行车,光看别人骑,自己不上去练,永远也掌握不了平衡。

这理论不就是告诉我们,要把学到的知识用起来,在做中去学,去巩固吗?不过,我也有点疑惑。

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读后感

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读后感

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读后感读完陶行知先生关于“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的论述,就像是在教育的迷雾里突然被点亮了一盏超亮的灯。

以前一提到教科书,我就觉得那是个特别严肃、板着脸的东西。

可陶行知先生这一讲,完全打破了我对教科书的固有看法。

他就像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导游,带着我重新游览了一遍教科书的世界。

在他的理念里,“教学做合一”,这哪是简单的三个字啊,简直是教育的魔法咒语。

就拿教科书来说吧,传统的教科书就像是一个单向说话的人,只顾着自己讲,不管学生听不听得懂,也不管老师好不好教。

但陶先生理想中的教科书,那得是个超贴心的小伙伴。

比如说,数学教科书。

以前的数学书,上来就是一堆公式、定理,就像给你一堆零件,然后说:“自己拼去吧!”读了陶先生的想法后,我就想啊,这数学教科书要是按照“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来编写,就应该是从生活里那些好玩的数学现象开始。

像分蛋糕,怎么分才能最公平呢?这就是分数的来源啊。

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分一分,感受一下。

老师呢,也不是干巴巴地在黑板上写公式,而是陪着学生一起分蛋糕,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奥秘。

这样的教科书,它不是把知识硬塞给你,而是像个调皮的小精灵,带着你在知识的森林里玩耍,一边玩一边就把知识学到手了。

还有语文教科书,别老是那些难懂的文言文和长篇大论的课文先打头阵。

可以从生活中的故事开始嘛。

比如先讲家里长辈讲的那些有趣的传说,然后再慢慢地引导到文学性更强的内容。

而且要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故事,自己去讲故事。

这样的语文教科书,就像一个装满故事宝盒的大口袋,每个孩子都能从里面掏出自己喜欢的故事,还能把自己的故事也放进去。

我感觉陶先生就像是站在教育的山顶上,看着我们这些在山脚下瞎摸索的人,然后大喊:“教科书得这么搞才对嘛!”他让我明白,教科书不是用来把学生和老师困住的堡垒,而是一座连接生活和知识的桥梁。

这座桥要是建得好,学生能开开心心地在桥上跑来跑去,把生活的经验和书本的知识融会贯通,老师也能轻松地在桥上引导着学生前行。

教学做合一心得体会

教学做合一心得体会

教学做合一心得体会第1篇:教师教学做合一读书心得体会教师《教学做合一》读书心得体会开始拜读陶老先生的教育理论著作,总觉得教育家就是教育家,他的理论真有一定高深,初读的理解不是甚深。

一点心理体会感悟也是很不够精准。

但是我还是想把一些读书体会付诸于笔尖。

陶老先生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列举了教学合一的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第三。

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

这不正是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正在追求的新目标吗。

陶先生的深邃的教育思想让人叹服!现在的新课程思想,不正是“以学定教”的思想吗?《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现在的课堂就是“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课堂中老师提出问题后,让同学们在小组内畅所欲言,不必顾忌说对说错,在一种民主、平等、创新的氛围中,学生学会发言、倾听、归纳总结、进步。

这样让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难道不会提高?回头想想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以前我总认为讲得越细,学生学得越容易,领着学生走,他们可以少走些弯路。

但是恰恰是这样做,养成了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坏习惯,什么东西都等着我来讲,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很低,往往一个问题问下去,学生毫无反应,只是呆呆地看着-,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老师,等着正确答案的揭晓。

等到了实际运用的时候,学生不会思辨,考试时老师没讲过的、平时没做过的题就不知如何是好了。

教学做合一老师心得体会

教学做合一老师心得体会

一、引言教学做合一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强调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将教学、实践、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教育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教学做合一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教学做合一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内涵1. 教学相长:教学相长是指教师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在教学中,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的引导者;学生既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教师的学习对象。

教师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学生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综合素质。

2. 做中学:做中学是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

教师应创设良好的实践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

3. 研究性教学:研究性教学是指教师以研究的心态开展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德育为先:德育为先是指将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道德成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做合一在实践中的应用1. 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

例如,在教授《化学反应》一课时,我设计了实验、讨论、总结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

2. 教学实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一课时,我通过提问、讨论、举例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知识。

3. 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例如,在评价学生的《英语口语》时,我不仅关注其口语表达能力,还关注其听力、阅读、写作等方面的能力。

4. 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环节,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例如,在教授《物理实验》一课时,我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

读《教学做合一》有感

读《教学做合一》有感

读《教学做合一》有感读《教学做合一》有感王俊读陶老先生文章的过程并不像读小说那样轻松愉悦,有很多话甚至需要想很长时间才能弄明白,而且,有些话即使是读了、思考了,也并不知道自己想的是不是正确,是不是能领悟到陶老先生的真谛。

现在就自己肤浅的认识来谈一谈感受,期待各位指正。

文中所提的那位在草案里将活动分为“教”、“学”、“做”的教员,看来是没有领会“教学做”的要义,陶老先生所指的“教学做”,应是指一个教学活动中存在教、学、做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是互相融合、互相穿插且密不可分的,是为达成一个目标或完成某项活动,需要采取的方法,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教”或“学”或“做”是随机的,是根据需要而变化的。

我将“教学做”称做三个要素,而非前面那位教员所用的三个环节,不知道理解是否正确?在教学做合一中,所谓“做”,我想强调的应该是动手、实践吧?“做”应该是教学过程的核心,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变成学生的“做”呢?关键是发扬民主,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中也要求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体验后获取知识,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

这正是陶行知先生另一篇文章“行是知之始”的思想体现。

我们必须通过实践,亲身的体验才能获得真知。

由此,我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也在进行思考:我们现在的教育更多的还是在“考”上下功夫,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学。

为了达到升学的目的。

我们整理着、分析中、总结着一篇篇的课文,似乎找到了一些分析的规律,效率可能得到了提高,成绩也可能上去了。

但是我们放弃了某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学生的培养是不够的。

因此,我努力追求着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从语文中学会生活,而又能高效率的取得理想的升学成绩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做合一文选汇编》读后感
雅西小学张燕
作为一名教师,多读些教育著作,多了解些教育理论是不可获缺的。

寒假期间,我阅读了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文选汇编》,从中受益非浅。

“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

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

”杜威把“从做中学”贯穿到教学领域的各个主要方面中去,诸如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以“从做中学”的要求为基矗形成了“不仅塑造了现代的美国教育,而且影响了全世界”的活动课程和活动教学。

“教学做合一”是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创建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最富有建设性、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支理论。

“教学做合一”含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

”在陶行知先生意中,“教学做合一”实际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指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二是指关系,对事说是做,对已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指目标,教育不是教人学,而是教人学做事。

他同时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的锐利武器。

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了“教学做合一”从义到特质到具体方法一整套教学理论,建立和逐步完善了包括“教学做合一”在内的“生活教育”,并使其达到最高水平。

由此而产生的丰硕的教育理论著述,被今人编入《陶行知文集》。

“教学做合一”并不是“从做中学”的翻版,陶行知对杜威的继承,也是批判的、改造的、创新的,有的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实践出真知。

杜威的“从做中学”是以本能论心理学思想为基础的,具有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性质。

“从做中学”虽然强调“做”,但把“做”看
作是人们的生物本能活动。

杜威指出人有四种基本的本能:制造本能、交际本能、表现本能和探索本能。

而所谓本能,依他的理解,是与生俱来、无需经过学习、自然会知、自然会能的一种“人性与行为”。

由这四种本能的需要产生了人的四种兴趣,即制作、语言与交际、艺术表现和探究发现的兴趣。

这些本能与兴趣提供学习活动的心理基础和动力。

于是,他把“每天的时光分为四期,叫儿童做下面四件事体:就是游戏、说故事、观察及手工。

1他认为这正是儿童的自然本能生长的要素所决定的最好的教学内容。

可见,这里的“做”只是一种基于生物本能要求、抛开一切社会基础的“活动”。

“教学做合一”中的“做”却不是这样。

陶行知给“做”下的定义:“做”是在劳力上劳心。

因此,“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

这就是说,这个“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强调了“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认为“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这是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

从“晓庄”实验初期开设的“农事教学做”、“家事教学做”、“改造社会环境教学做”等课程,也可以看出“教学做合一”的“做”已经与生活结合,与劳动结合了。

这一“做”已广泛包含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的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内容了。

第二、“以教人者教已”。

“从做中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员与课本不复成为学生唯一的导师;手、眼睛、耳朵以及身体的全部,都是知识的渊薮。

而教员变成发起人,课本变成试验品。

”这样,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主导,而只是起一种从旁协助学生活动的参谋作用了。

这是一个重大变革。

但并未从本质上阐明师生关系,阐明教师该怎么做。

“教学做合一”第三大特质是“以教人者教已”,说的是:若想在做上教者,先必得亲自演练一番,即首先在做上学。

陶行知先生在《以教人者教已》一文中曾这样表述过这种思想:“…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

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

”这是对教师素质的具体要求,与“教学相长”的思想也是类通的。

“教
学做合一”的具体方法中,“连环教学法”之“我教你,你教他,他又教他”,“艺友制”之“要想做好教师,最好是和好教师做朋友”,“传递先生制”之“即知即传人”,“小先生制”之“运动式地发动小学生来做小先生”等等,都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

由“从做中学”到“教学做合一”,我们不难看到陶行知先生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所走过的艰难历程,不难受到陶行知先生敢探新理敢闯新道的开拓精神、勇于实践求真务实的研究作风的教育和感染。

虽然“教学做合一”及其“生活教育”理论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已经达到了它所能达到的高度,十分难能可贵!就是对我们今天“科教兴国”、“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群众运动以及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也有许多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