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引术的发展简史 (1)

合集下载

导引术的名词解释

导引术的名词解释

导引术的名词解释导引术,又称为引导术,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和技术来引导和调整人的心灵和身体,以达到平衡和健康的状态。

它是中国古代传统医学和哲学中的一项重要理论和实践,对于改善人类的身心健康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导引术的起源与发展导引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道家哲学和医学理论。

道家认为人是天地之间的一部分,身体、心灵和自然界的相互作用对于健康至关重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导引术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中医理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二、导引术的基本原理导引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调整人的呼吸、感知和能量的流动来改善身心健康。

它认为人的身体是一个能量系统,能量在体内的流动受到阻碍时,就会导致身体出现不适和疾病。

通过导引术的方法,可以调整能量的流动,消除阻碍,从而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三、导引术的技术和方法导引术包含了多种技术和方法,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观察呼吸、调整呼吸和练习冥想。

观察呼吸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通过关注呼吸的起伏和变化,可以让人意识到身体和心灵之间的联系。

调整呼吸则是通过深呼吸、缓慢呼吸或特定的呼吸模式来调整身体的能量和平衡。

练习冥想则是通过专注和集中注意力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四、导引术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导引术在健康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改善睡眠质量,增强免疫力,促进身体的恢复和修复。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导引术作为一种自我调节和治疗的方法,为人们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来改善身心健康。

五、导引术的传承与发展导引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于身心健康的理解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导引术需要与现代科学相结合,通过科学研究和实践来验证其效果,以便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六、结语导引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身心健康调理方法,对于现代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和实践导引术,我们可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增强自身的内在力量,使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从祛病到象征:古代导引术的历史演进

从祛病到象征:古代导引术的历史演进
忆 。
2 入道 : 从 治 国到治 身
道 教政 治 主张推 行屡 遭失 败后 , 退 居 民间 , 以黄老 为宗 , 养生 修 身成 为其 主 要 内容 。东 汉 末 , 疾 疫 的 横 行 唤醒人 们 的求生 本 能 , 人 们首 先寻 求宗 教庇 护 , 导 引术 成 为身体 救赎 的 手段 之 一 , 开 始 了在 道 教 中 的文
1 8
原因归咎于医术不发达 和医疗资源贫乏 , 致使民众生 病时“ 弃于 医 ” 而“ 征于鬼” J 。士 大 夫郭 袒 琛 向 梁 武 帝( 5 0 2~5 4 8 ) 上 书, 也 提 出类 似 的批 评 。 由此 可 见, 道士 、 僧尼 、 俗师 ( 包 括巫 者 和术 士 ) 和 医者 共 同 占 有 当时 的医疗 市 场 , 掌握 着 “ 章奏 ”、 “ 斋讲” 、 “ 解 除 ”、 针灸 和药 物等 祛病 健身 之法 。 在 医疗技 术不 发 达 的情 况下 , 人 们 面 临疾 疫 等 自 然灾 害 的威胁 , 首 先求 助 的往往 是宗 教 , 巫 觋 和佛 教倾 向于迷信 的手 段 , 而 其 中真 正 吸 收 养 生 术 的是 道 教 。 作 为养 生术 的一 种 , 导 引 以其 “ 治未病” 的预 防 能力 和 去 疾疗 痛 的治疗 效果 得 到 广 大 下层 民众 的认 可 , 在 助 道 教 吸收 、 扩大 教众 的同 时 , 也 因解 除 大众 疾 苦 , 得 到 广 泛传 播 。 2 . 2 “ 为 寿而 已” 的功能定 位 方士 在秦 汉之前 即出现 , 他们 打着 黄老 的旗 号 , 利 用导 引行 气等 方术 倡言 “ 神仙 ” 之说 , “ 意 在 自神 其 教 ” ( 鲁迅 语 ) , 导 引术从 治疾 疗 痛 的“ 宣导 术 ” 变 为 方术 之 种 。作为方术 , 导引术 的 目的发生了根本 的改变 , 从 健 身之 法 演 变 为 不 死 之 术 。方 士 们 鼓 吹 “以导 气 养 性” , 可以“ 度 百世 而不 死 ” , 并 积极 向帝 王推 荐 。相 对 于复杂 繁琐 、 费 时耗神 的 导引术 , 帝 王更 加倾 心 的是能 够立竿见影 的“ 仙药” , 因此 , 导引术没有得到帝王 的 垂爱 , 而被 “ 导引之士” 、 “ 养 形 之人 ” 及 一 些 道 教徒 作 为成仙 的手段之 一 。

从五禽戏、八段锦和易筋经看导引术的发展

从五禽戏、八段锦和易筋经看导引术的发展

从五禽戏、八段锦和易筋经看导引术的发展导引术是中国传统养生术和体疗方法之一,它以肢体运动、呼吸运动与自我按摩相结合,以强身健体、预防疾病、修身养性等为目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优秀遗产。

五禽戏、八段锦和易筋经作为中国导引史上分别代表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典性导引术,它们虽有着各自的功法特点、目的和作用,但从发展轨迹来看,足以窥视古代导引术发展的基本线索。

导引术从早期的一些散式仿生术发展成完整的导引体系五禽戏是东汉时期的华佗以仿生导引术为基础,将其简约精编,归纳提炼,创编成为一个结构完整、易学易练的养生导引术,这代表了汉代时期古代导引术发展的最高水平。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早期的导引术势多是模仿动物活动的动作,力求获得动物的某些灵性和能力。

“熊经鸟伸”一类肢体运动的原型可能是模仿动物活动的巫舞,而“吹嘘呼吸”一类呼吸运动则可能与巫医的移精变气理论与治疗方法有关。

但此时的导引术多为一术,多为针对一病或多病的散式功法,1972年出土的马王堆的导引图清楚说明了这一点。

直到东汉末年五禽戏的出现,改变了这种散式功法的状态。

八段锦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宋代,这是导引术发展成熟的标志。

八段锦在五禽戏的基础上,动作数量增加到了八个,而且每个动作都有其动作名称,这对后来易筋十二式的发展产生了历史影响。

八段锦将不同导引术势汇编成套并以歌诀这种易传易记的形式而广泛流传。

“易筋十二势”继承了八段锦的特点,但在其基础上有所变化,主要体现在如:有的动作刚劲有力,刚中有柔,讲究刚柔相济,阴阳平衡;有的动作讲究意随气走,力由气生。

总而言之,导引术发展至明代的主要变化是:第一、导引术的功法较前更为丰富;第二、导引术与武术相结合,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内炼系统。

其主要特点是“外炼筋骨皮,内炼精气神”,讲究身架沉稳,劲力贯串,刚柔相济,筋强体壮,运气发力。

导引术的锻炼目的从一般的医疗养生发展为锻炼筋骨肌肉、强身健体东汉时期的华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与养生家。

导引吐纳养生法的前世今生

导引吐纳养生法的前世今生

导引吐纳养生法的前世今生导引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刻意》。

导引术的起源和最初的狩猎活动有关,我们的祖先在狩猎前后,会披着动物皮毛,戴着花朵,模仿某些动物跳跃和飞翔的动作,之后发现,这些动作能舒展肢体、强筋壮骨。

传说在尧的时代,人们就已用舞蹈来宣导身体、驱散邪气、治疗疾病,尤其是治疗筋骨及关节酸痛肿胀的疾病,如在《吕氏春秋·古乐》中记载:“昔陶唐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源,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即在当气候寒冷潮湿时,由于血气壅滞,经络之气不畅,因而一些人出现筋骨病变,而舞蹈可以疏利血气,活络关节,松弛筋骨,之后舞蹈的保健功能逐渐扩大,还成了养生保健的一大措施延续下来。

还有一些文献记载大禹模仿鸟姿,调整呼吸,在模仿动物的时候要将心神和形体全部投入其中,这种形神合一,配合呼吸的舞蹈健身行为就是导引吐纳养生的最初来源,古代导引术就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实在庄子之前,导引术就已经出现了,彭祖就非常擅长导引之术,据《神仙传》载:“彭铿常食桂芝,善导引气,生于夏代,活到殷代,享寿八百余岁。

”彭祖导引术分坐引和卧引两种。

《道藏》中载有《彭祖谷仙卧引法》,<古仙导引按摩法》书中亦有《彭祖导引法》。

后世在我国早期的导引术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八段锦等保健功。

中华导引术的概念和起源

中华导引术的概念和起源

中华导引术的概念和起源导引法是中国古代医学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从医疗意义来说,它旨在充分发挥、调动内在因素,积极地防病治病。

从保健意义上看,它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保持朝气,焕发精神。

导引一词始见于《庄子·刻意》,指当时人们为了强身延年而进行吐纳和仿生术式相结合的锻炼方法,如“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1],导引术起源于上古,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在现代社会,导引术被广泛应用于养生康复,现将导引术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养生康复学中的应用综述如下:1导引的概念历代医家都对导引术非常重视,很多医家都在著作中对其进行了定义,东晋道教医学家葛洪(284~364)《抱朴子》从肢体动作角度对导引做了阐释:“知屈伸之法者,谓之导引,可以难老矣。

”[2]隋代巢元方(550~630)从调息角度对导引做了解释,所著《诸病源候论》中说:“令此身囊之中满其气。

引之者,引此旧身内恶邪伏气,随引而出,故名导引。

”[3]杨上善(585~670)《黄帝内经太素》注文在其具体方法和作用方法作了补充:“导引,谓熊颈鸟伸、五禽戏等。

近愈痿躄万病,远取长生久视也。

”[4]唐代成玄英(601~690)强调导引的呼吸吐纳,认为导引神气,可以颐养形魄,延年驻形。

唐代王冰(710~804)注解《素问·异法方宜论》的相关条文时,对导引的定义强调形体运动:“导引,谓摇筋骨,动支节。

按,谓抑按皮肉,蹻,谓捷举手足。

”[5]唐代慧琳(736~820)《一切经音义》对导引与按摩作了对照性定义:“凡人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

若使别人握搦肢体,或摩或捏,即名按摩也。

”[6]近代流行的各种气功功法,比如:易筋经、八段锦等也属于导引功法的范畴。

可见,历代医家、养生家对导引的多是从活动肢体关节、呼吸吐纳和心理调节来定义导引,并强调了导引术的养生康复作用。

2导引术的起源2.1原始社会的仿生思想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先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以群居生活为主,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活动中,原始人类逐渐认识到了生物与人的密切关系,也是从那时起,他们效仿自然界的动物,出现了“仿生舞”,以丰富自身的生产、生活。

导引术气功的起源和各代发展

导引术气功的起源和各代发展

导引术气功的起源和各代发展气功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未见直接的文献资料,目前是根据几个间接文献的互相佐证推测的。

据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记载:在四千多年前的唐尧时期,中国中原地区曾洪水泛滥成灾。

《吕氏春秋·古乐篇》就有用有“宣导”作用的“舞”来治疗“筋骨瑟缩不达”之疾的记载。

《黄帝内经》也有用导引、按跷来治疗骨关节病的记载,到春秋战国时期已发展成为“导引按跷”。

1975年在青海乐都地区柳湾三坪台出土的马家窑时期的文物——浮雕彩陶罐上,是一个练气功站桩的人形,说明中华气功至今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

一、殷周时期的气功萌芽殷商时期,我们的祖先创时历,应用干支纪日法,制造石器、骨器,进而是青铜器。

农业生产较前发展,生活和文化较前进步,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也渐增进。

虽然天体运动与神话相伴,周天之说已见端倪,对身体各部分结构已有观察,对疾病的危害也已有所认识,并具有了一定的医药知识。

这都为气功养生法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传说殷时活了八百岁的彭祖,得益于“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

”(《中国人名大辞典》彭祖)又有一位容成公“自称黄帝之师,见周穆王,能善补导之事,取精于玄牝,其要谷神不死,守生养精气者,发白复黑,齿坠更生。

”(《云笈七签》)说明殷时已有气功导引养生法的存在。

据《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昔陶唐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源,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创编“舞”用以疏通经络,理气导滞,以防治郁滞不通之疾,这种“舞”已类似今天的健身气功。

二、先秦诸子与气功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道家、儒家、仙家、兵家、法家、杂家、阴阳家相继出现,形成了历史上“百家争鸣”的时代。

随着人们对社会和自然的认识逐步加深,开始积极探索生命的生长壮老规律以及与之相应的卫生保健方法,导引、食气(服气)、吐纳、行气之术逐渐为人们所采用,为气功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古代 导引术故事

古代 导引术故事

古代导引术故事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导引术的起源和发展
2.古代导引术的故事
3.导引术在古代的应用和影响
4.导引术的现代价值
正文
【一、导引术的起源和发展】
导引术,又称气功、养生术,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一种通过调息、打坐、运动等方式,以达到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导引术的发展历经数千年,从最初的原始巫术逐渐演变为具有独特理论和实践体系的养生方法。

【二、古代导引术的故事】
在古代,导引术被广泛传播和应用。

许多古籍中都记载了关于导引术的故事,如《庄子》、《黄帝内经》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老子骑牛”的故事。

传说中,老子通过长期修炼导引术,达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地,最终骑着青牛西行,得道成仙。

【三、导引术在古代的应用和影响】
古代导引术不仅在养生、保健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还涉及到宗教、哲学、医学等多个领域。

许多古代文人墨客、高僧大德都通过修炼导引术,达到了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宋代文学家苏轼等,都在作品中提及导引术的修炼体验。

同时,导引术对古代医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华佗创立的“五禽戏”等。

【四、导引术的现代价值】
时至今日,导引术依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通过研究和实践导引术,可以帮助现代人缓解压力、改善体质、预防疾病。

同时,导引术在运动康复、心理调适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可以说,导引术作为中国古代的养生瑰宝,仍然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结:古代导引术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养生方法,不仅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还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导引术概述

中国古代导引术概述

导引术导引:古代的一种养生术。

指呼吸吐纳,屈伸俯仰,活动关节。

古代的一种健身方法,由意念引导动作,配合呼吸,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地运气。

相当于现在的气功或体育疗法。

亦作“道引”。

导气令和,引体令柔的意思。

指呼吸俯仰,屈伸手足,使血气流通,促进健康。

常与服气、存思、咽津、自我按摩等相配合进行。

俗称医疗保健体操,又有俗称肢体导引为外导引、内气运行为内导引者。

一、导引术的起源导引术起源于上古,原为古代的一种养生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非常流行,为当时神仙家与医家所重视。

后为道教承袭作为修炼方法之一,并使之更为精密,使“真气”按照一定的循行途径和次序进行周流。

道教将其继承发展,以导引为炼身的重要方法,认为它有调营卫、消水谷、除风邪、益血气、疗百病以至延年益寿的功效。

“导引”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刻意》篇:“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此段文字说明呼吸吐纳和熊经鸟伸等活动是导引的基本内容,其目的是为了养形、益寿等。

如呼吸吐纳属导引之列,则有关导引的文献记载就更久远了。

如先于《庄子》的《老子》第二十九章就有“或呴或吸”等属于呼吸吐纳类字句。

再往前的《山海经》中也有“无骨子食气”等载述,而所谓“食气”即是吐纳导引法之一,类似的还有“咽气”、“服气”等等。

此类方法又往往与“辟谷”相联系,“辟谷”就是不食五谷,后世有“辟谷食气”之说。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帛书》中除“导引图”等内容外,还有“却谷食气”一篇,其中载“食气者为呴吸”,表明食气即呼吸吐纳的意思。

肢体动作类导引的起源,则可上溯的更为古远。

有文献可作佐证的,如《吕氏春秋?古乐篇》:“昔陶唐之始,阴多郁滞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閼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

”所谓“舞”,即手舞足蹈,是肢体活动的代称,其目的是宣导肢体气血郁滞,此处“宣导”一词,实为“导引”的同义词。

再如宋?罗泌《路史?前记》第七卷载:“阴康氏之时,水渎不疏,江不行其源,阴凝而易閟;人既郁于内,凑里滞着而多重膇,得所以利其关节者,乃制为之舞,教人引舞以利导之,是谓大舞。

导引术在颈腰椎疾病中的应用

导引术在颈腰椎疾病中的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专业化
导引术在颈腰椎疾病中的应用将更加 专业化,需要专业的医师和教练进行 指导和治疗。
导引术在颈腰椎疾病中应用的研究方向
临床研究
进一步开展导引术在颈腰椎疾病中的临床研究, 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机制研究
深入探讨导引术治疗颈腰椎疾病的机制,从生物 学、生理学等方面揭示其作用原理。
优化研究
对导引术进行优化研究,提高其治疗效果和适用 范围,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导引术在颈腰椎疾病中应用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一位长期从事计算机工作的患者,由 于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导致颈椎疼 痛。通过导引术的练习,患者的颈椎 疼痛得到了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得到 了提高。
案例二
一位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患者,由于 腰部过度劳损,导致腰椎间盘突出。 经过导引术的练习,患者的腰椎功能 逐渐恢复,疼痛减轻,恢复正常生活 和工作。
导引术根据个体差异和疾病的不同阶段, 制定个性化的锻炼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 疗效果。
02
导引术在颈腰椎疾病中的应用原 理

导引术对颈腰椎疾病的作用机制
舒缓肌肉紧张
导引术通过特定的动作和呼 吸练习,舒缓颈部和腰部肌 肉的紧张状态,减轻疼痛和 不适感。
调整脊柱力学平衡
导引术通过特定的姿势和动 作调整,帮助恢复脊柱的生 理曲度和力学平衡,减轻对 神经和软组织的压迫。
颈椎肌肉锻炼
通过加强颈部肌肉的力量 和耐力,提高颈椎稳定性, 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导引术在腰椎病中的应用
腰椎导引术
通过特定的腰部运动,改善腰椎 的生理曲度,缓解腰椎疼痛和活
动受限。
腰椎牵引
利用牵引力对腰椎进行拉伸,减轻 腰椎压力,缓解神经根受压症状。

隋唐时期导引术养生术及其演变创新

隋唐时期导引术养生术及其演变创新

隋唐时期导引术养生术及其演变创新摘要】隋唐时期传统医学知识的进步和发展为传统养生思想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传统养生思想的发展开拓了更大的空间.导引养生功和推拿按摩理论上的相通性给予了二者结合发展的内部条件.二者都具有促进健康、防止疾病、放松解压的作用.二者的结合是顺应社会发展的,符合大众健身市场的需求,符合人们对养生项目的要求.同时二者的结合发展,为导引养生功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为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关键词】隋唐时期、养生术1.导引术的起源1.1 导引术的概念导引术由呼吸吐纳、肢体运动与按摩等组成,故叫"导引行气术",简称"导引"或"导引术"[2].包括吸气吐纳之术、八段锦、易筋经、导引按摩法、五禽戏及太极拳等.1.2 导引术的起源发展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原始社会就有了导引的萌芽.在原始社会,先民长时间居住在洪水泛滥的恶劣环境中,为了改善身心状况,逐步发明了一种疏展筋骨以消除疾患的"大舞"[3].汉代一些着名医学家对导引作了进一步的总结和推广,汉末年产生的原始道教,对后世导引气功研究有一定影响.在隋唐时期,隋统治机构设有专门机构太医署,不仅受群众欢迎,也得到了统治阶级的重视.唐代孙思邈在盛唐时期,堪称一位体育医疗专家,促使这一时期导引养生理论的发展进入新阶段.2.导引术的理论基础导引养生功是以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为基础的,整个功法强调"循经取动、循经取穴、循经作势、以指代针",是取得着名健身效果的核心[4].以脏腑学说、阴阳及五行学说为指导,人体脏腑组织的阴阳属性.以医学的气血理论为核心,特别重视调整心态及心情,并将导引与养生巧妙地结合起来,尤其重视养性方面,这也是它取得显着健身效果的决定性因素.3.隋唐时期导引术养生术3.1 隋唐时期养生术内容隋唐时期养生术内容包括吸气吐纳之术、八段锦、易筋经、导引按摩法、五禽戏及太极拳等.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导引按摩篇》对五禽戏的每一个动作都做了明确记载.另外,帛书《导引图》上共有四十四个动作,比《庄子》书中记载的熊经鸟伸是增加了许多.从现有的题图文字与动作形象对比推断,《导引图》中不仅有仿生动作,如鹞背、狼、龙登、(鸟)信、沐猴灌、猿呼、熊经、鹤等,还有和呼吸相结合的仰呼、以杖通阴阳等,导引动作的属性增多了,活动范围扩大了.其四十四个动作分四排排列,表明一年分四季,在不同季节进行不同内容的修炼.每排是十一个动作,则是和人体十一条经络相合,也是和人体的五脏六腑十一个器官相对应,也就是说,每组动作都可对身体的一条筋脉、一个器官起到促进或治疗的作用.由此可见,隋唐的导引,无论是其锻炼形式还是内容含义,都较战国时代有所发展了.3.2 导引养生术实践开展情况隋唐是我国导引按摩发展的鼎盛时期.此时代,按摩成了疗疾的手段,太医署设有按摩博士一人,按摩师四人按摩生十五人,其职责是:掌教导引之法以除疾,损伤折跌者.隋朝太医院博士巢元方主持编着了《诸病源候论》,阐述了各种疾病的病源、病机、病状,附有导引方法,表明为《养生方导引法》,其方法有行气、导引和按摩.隋统治机构设有太医署,下设按摩博士二人.唐统治机构中,也有类似的制度.唐代在按摩医学中除了有"博士"官职外,还形成了由按摩师掌教按摩法的教育制度和按摩生十五人的按摩专科学校.3.3 导引养生术对社会的影响就导引术的适用范围而言,即由原来的延年益寿升格为长生成仙,另外还要与行气、房中、辟谷、服饵等修炼术相结合.这样就使导引术的适用范围得到了一些拓展,防病与治病应该是中国古人创制导引术的初衷.导引养生功对中老年人的体质免疫起着深刻的意义,每天坚持练习导引养生功不仅能有效的提高人体机能的免疫功能,增强人的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而且能够丰富中老年人的业余娱乐生活.4.隋唐时期导引术的演变创新4.1 道教对导引术的创新唐末五代以前道教的外丹术占主流,虽然多数道派只把导引术当作外丹的辅助,但仍有部分道派专以导引术为长生作为修炼门径.这一时期,一些道教人士从理论和方法两方面对导引术做了一些阐释和整理.司马承祯是唐前期着名道士,他首次较系统地用传统医学的经脉荣卫等原理对导引作了阐释.这样,进一步丰富了导引术在祛病和健身等方面的理论基础.然而,最能代表这一时期导引术创新成就的则非"八段锦"和"太极拳"莫属.4.2 "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在我国养生发展史上,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继承和发展了《黄帝内经》"治未病"的思想,以此为养生原则,提出了"养性"之说,奠定了我国食养学的基础.孙氏认为饮食是养生防病的重要手段,他提出了老人饮食的具体要求.孙思邈的食养、食疗学术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强调房中补益,但强调不可纵欲.融道、佛、儒、医于一体,收集、整理、推广养生功法.在他的《千金要方》中,既有"道林养性""房中补益""食养"等道家养生之说,也有"天竺国按摩法"等佛家养生功法.不仅丰富了养生内容,也使得诸家传统养生法得以流传于世,是我国养生发展史上有价值的医学文献.[1]刘小华,李可兴.隋唐五代时期养生思想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6,7:94-95.[2]赵延益,王其慧.中国古代导引术评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1,87(2):78-83.[3]王晓倩,王英武.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我国古代"导引养身功"之理论阐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3,36(1):95-97.[4]魏燕利.从传存到创新--试论道教对中国古代体操导引术的贡献[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8,29(3):69-71.[5]胡旭.中国古代体育养生理论发展脉络研究[G].延安大学体育学报,2010,9(5):1-3.。

考探中医学导引术的历史内容与现代进展

考探中医学导引术的历史内容与现代进展

考探中医学导引术的历史内容与现代进展考探中医学导引术的历史内容与现代进展导引术是中医学中一种重要的诊疗方法,其具体操作为通过观察、满嘴、闻听三种方法,来判断患者的病情,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目前,导引术已经成为中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旨在从历史角度和现代进展两个方面来考探中医学导引术的相关内容。

一、导引术的历史内容导引术在中医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唐代,中医学家孙思邈就在其《千金要方》一书中详细论述了导引术的操作方法。

他认为,导引术是观察、闻听、问诊、脉诊等中医诊断技术的基础,只有在这些基础上,才能进行更深入的诊断和治疗。

随着时间的推移,导引术的具体操作方法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如清朝医学家吴昆所著的《外科导引》,就在操作方法中增加了“沉识”和“切诊”两种方法。

沉识指通过患者的言谈和情绪等表现来了解其病情,切诊则是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苔、手足等部位的变化,来判断患者的体质和病情。

不仅如此,在现实的医疗过程中,导引术还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针灸医师在对患者进行穴位刺激时,常常会采用导引术中的“观察”和“题诊”方法,以更准确地确定穴位的选取及刺激的强度等参数。

二、导引术的现代进展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导引术在实践中得到了新的应用。

现代医疗仪器例如电子显微镜、超声波、CT和MRI等技术的应用,为导引术的实践提供了更加精准、科学和可靠的手段。

此外,在中西医学结合的实践中,导引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应用。

现代中医学家在导引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诊断技术,更加准确地诊断出患者的病情。

例如,结合心电图等设备,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的心电图病情。

总的来说,导引术作为中医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诊疗方法,在历史上得到了较为完备的论述和实践,并在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继续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模式的转变,导引术的发展也为其在维护人民健康、服务社会和推动中西医学融合等方向上发挥了更加广泛和深刻的作用。

考探中医学导引术的历史内容与现代进展

考探中医学导引术的历史内容与现代进展

摩, 勿令 九窍闭 塞” 。隋 ・ 巢元 方的《 诸病源候论 》 载方药 , 不
而以 “ 补养 宣导 法” 附在 各证候 之后 , 也说 明导引术 的重要

古氏族时代 , 吕氏春秋 ・ 《 古乐》 中记载 :昔 陶唐 氏之始, “ 阴多 滞伏 而湛积, 水道壅塞, 行其原, 不 民气郁 阏而滞著, 骨瑟缩 筋 不 达, 故作 为 舞宣 导 之 。 在远 古 时期 , 们 就 已经 发 明 了 ” 人 “ 来“ 导” 舞” 宣 血脉 , 利关节 , 通 发达筋 骨。这种具有保 健祛 病作用 的“ ” 舞 应该就是导 引术 的萌芽和源头 。有学者考证 ,
雪》 中都涉及了不少导引养生祛疾 的内容 。清代沈金鳌指出 “ 导引 、 运动 , 本养生家修炼 要诀 , 欲长生 , 但 必先却病 , 所 其
导、 所运 , 皆属却病 之法” 《 ( 杂病源流犀烛 》 。明清时期 , ) 六 字诀 、 八段锦 、 易筋经等导引术功法也逐渐完善 , 并在 民间广 为传布 。 新 中国成立前 , 导引术也取得 了一定 的发展 , 却病延 如“ 年法 ” “ 、易筋经” “ 、因是子静坐法” 等都 曾流行 。新 中国成立 后, 导引 术发展 出现 了新 的产 物——气 功 。在 14 9 9~1 6 95 年 和 17 9 9—1 9 年 期间 , 98 气功掀起 了两 次高潮 。2 0 年 下 00 半年, 国家体 育总局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相继颁布了《 身 健
倚 立 , 踯 躅 , 徐 步 , 吟或 息 , 导 引 也 。 或 或 或 皆 ”
法, 还排在按 骄 、 按摩 、 针灸 等之前 。因此 , 东汉 ・ 仲景的 张 《 伤寒杂病论》 中提倡“ 四肢 才觉滞重 , 即导引 、 吐纳 、 针灸 、 膏

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导引术

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导引术

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导引术健身气功在古代被称为“导引术”(又名“气功”)。

说起渊源来十分久远,现代人大多已经不知其名其意了,但实际上导引术就在我们身边,因为它来自于生活,历经千年仍然鲜活地存在着。

一、导引术的源起1.宣导气血的舞蹈很难想象,看上去如此沉稳安静的导引术最初的发源竟是欢快的舞蹈。

马王堆出土的导引图远古之时,人们模仿动物飞行和跳跃的姿态,编排出了很多姿式美妙、欢畅淋漓的舞蹈,每逢狩猎前后、劳动收获之余必要尽情歌舞一番,在唱唱跳跳之间,鼓舞士气,分享欢乐。

逐渐地,人们慢慢发现,这些舞蹈不仅仅可以使人快乐,振奋精神,还可以解除疲劳,强身健体,甚至连身上的很多病痛经过这番歌舞之后,症状也会有所减轻乃至消失。

《吕氏春秋·古乐》记载:尧舜时期,洪水泛滥成灾,阴雨连绵,空气湿冷,沼泽遍地。

这种气候不仅令人心情阴郁,而且由于长期生活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导致人体内气血瘀滞、筋骨萎缩、腿脚发肿,行动困难。

为了缓解人们的病痛,尧帝便编排了一种舞蹈,教人们通过舞蹈来活动全身的关节,疏通经脉。

尧帝所创造的舞蹈宣导了人体的气血,祛除了水湿之气,从而根治很多的病痛,这种舞蹈被后世称做“禹步”。

其实这种方法就好比当时的大禹治水采取疏导江河的方法一样,有效控制住了洪水的泛滥。

古人对待人体,就如同对待天地江河一般,可谓顺应生命的自然规律,非常智慧。

可以说这种“舞”就是导引术的前身。

此后,经过历代养生家的钻研,逐渐赋予了导引术更多医学的内容,使其更加完善、更加有效。

我们看到的现代导引术(健身气功)已经和舞蹈截然不同了,很难再把公园里常见的太极拳、八段锦和舞台上那些至情至性的舞蹈联系在一起。

如果说现代舞蹈像是少女对天性的一种尽情表达,那么传统健身则更像一位安详的老人在参禅悟道,冷静、柔和、写意……2.导引术曾是中原地区的主要祛病方法《黄帝内经》中的《异法方宜论》也有关于导引术祛病的记载,它讲述了东西南北中不同地域因生活环境的迥异,而出现了不同的锻炼方法或治病方法。

漫谈传统健身运动导引术的发展演变

漫谈传统健身运动导引术的发展演变
舞。” 可见导引术的起源与远古时期的原始舞蹈有密切的关系。
唐代是我国导引术发展 的黄金时期 , 司马承祯所著 的《 服气精
导引术健身养生体系的建立与道家有着密切 的关系。 一些研究 义论》被视为这一时期导引术理论研究的集之成者 , “ 八段锦法 ” 则 养生术 的道士们从古代舞蹈中得到启发 , 由此慢慢创编 出各种 导引 是这一时期影响最广 的导引术 。 “ 八段锦法” 相传为唐代 养生家钟离 这套共为八段的动作称之为 “ 锦” , 意指动作柔美 , 如锦缎般舒 治病法 。 所以“ 导引” 又称“ 道引” 。 彭祖 ( 亦称钱铿 , 殷商时期的道士 , 所传 , 被奉为养生家的祖师爷 ) 创编的“ 彭祖导 引术” 是有史 可考 的我 国最 展 、 柔顺 。南宋的曾憷在《 道枢》 一文 中将八段锦的动作及其功效整
关键词 导引术 运动健身 发展 演变
发展之经典性的代表 。 五禽戏是东汉时期的华佗创编。 《 后汉书 ・ 华
佗 传》 记载 : “ 古之仙者 , 为导引之事 , 熊经鸟伸 , 引挽腰体 , 动诸关
导引术的起源最少在 5 0 0 0年 以前 , 与远古时期的原始舞蹈有 节 , 吹嘘呼吸 , 以求难老 , 此术名五禽之戏: 一曰虎 ; 二日鹿; 三日熊 ; 密切的关系。 《 内经素问・ 异法方宜论》 上记载 , 在古代 中国的中部平 四日猿 ; 五 日鸟。五禽之戏 , 用 以除疾 , 兼利蹄足 , 以当导引 , 体内不
案 溯 源
口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董华丽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基础部 孙克军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王 娇

使加了 要 健身运动导 引术是 中国传统养生术和体疗方法之一。 本文 值更大 ,
从 导 引术 之 起 源 谈起 , 来窥 视 其 发 展 演 变过 程 , 以期 我 们 解 , 揭示 了秦汉 时期导引术辉煌 的历史。五禽戏是秦汉时期导引术 对这项健 身运动有进一步的了解。

先秦两汉时期的导引术

先秦两汉时期的导引术

导引术与阴阳五行理论的关系
阴阳五行理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思想,导引术与这种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阴阳五行理论认为万物皆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导引术的动作和呼吸练 习也与这五种元素相对应,通过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来达到锻炼身体和内心的效果。
导引术的动作和呼吸练习还与阴阳理论相呼应,通过阴升阳降的规律来平衡人体的阴阳 之气。
文化意义
导引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 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还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导引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价值
健身养生
01
现代社会中,导引术被广泛应用于健身养生领域,人们通过练
习导引术来强身健体、调节身心,提高生活质量。
医疗康复
02
导引术在医疗康复领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一些慢性病、
现代导引术的传承与推广
一些导引术流派在当代得到了传承和推广,吸引了众多爱好者学习 和实践。
导引术研究的展望与未来发展方向
跨学科研究
未来研究可以结合医学、体育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 导引术进行更全面和深入的探讨。
科学验证
通过现代科学手段对导引术的生理和心理效果进行实证研究,为其科 学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
社会风俗
导引术在古代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逐渐融入了社会风俗中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04
导引术的传承与演变
先秦两汉时期导引术的传承方式
1 2 3
书籍传承
先秦两汉时期,导引术的传承主要依靠书籍,如 《黄帝内经》、《庄子》等,其中记载了导引术 的原理、方法及功效。
口传心授
除了书籍传承外,还有师徒间口传心授的方式, 师傅将导引术的精髓和经验传授给弟子,确保技 艺得以延续。

中国传统道家文化养生术——导引术

中国传统道家文化养生术——导引术

中国传统道家文化养生术——导引术“导引术”有六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养生家十分崇的健身方法,常练习,可以内外同修,还有益于缓解情绪压力,节目中选择的“导引术”简单易学易练,可以随时练随时停,没有固定次数限制,也可以不按固定的顺序,也不必每次练完所有动作,只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就可,但是效果明显,尤其适合现代人,而且节目中选择的“导引术”有很多已经接近失传,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

讲师简介传统文化学者中国十大国学创新应用专家(中国策划协会评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人社部注册)国家健康管理师(国家人社部注册)国家高级培训师(国家人才库备案)王晨阳老师,是当今一位十分难得的学识渊博,文武兼学,实践丰富的优秀学者。

王晨阳老师幼年时代就开始系统学习中国文化,12岁拜师,习得道家正统文化,兼学“百家之学”,还是传统吴式太极拳嫡传人,之后,皈依佛门,法号如道,是一位真正文武兼学、佛道双修,涉猎“诸子百家”的实修笃学之士。

内容提纲1、“天钟轻鸣”功效:集中心神,健齿、缓解情绪压力,为下面的各节动作打基础。

2、“拨云见日”功效:健发、改善头部血液循环,祛风明目,提神醒脑。

3、“两耳轻弹”功效:健耳,有益听力,提神醒脑,缓解情绪压力。

4、“手抱昆仑”功效:保健颈椎、增长精神,增强一身气血循环、美容。

5、“玉掌抚面”功效:增长精神,预防感冒、美容、减少皱纹、防治眩晕。

6、“太极跑步”功效:活动全身血脉,放松情绪压力,加强四肢协调性,平衡能力。

7、“双手托天”功效:保健颈椎,腰椎,开心、解郁闷、缓解压力,有益心脏。

8、“白鹤亮翅”功效:有益肩、颈、腰、有益心肺,促进五脏气血循环。

缓解压力。

9、“双掌排山”功效:锻炼“上焦”,保健颈椎、视力、腰肾、肩部、心脏,缓解情绪10、“摘星换斗”功效:调理脾胃、舒理肝胆、保健颈椎、去两肾积聚邪气。

11、“犀牛望月”功效:调理脾胃、舒理肝胆、促进消化、强腰固肾,保健颈椎,腰部。

12、“金龙绕柱”功效:去心火,健腰肾、保健颈部、缓解情绪压力13、“双手攀足”功效:强腰固肾,保健腰部、颈部14、“三盘落地”功效:强壮一身气血,增加肺活量,增强一身力量。

中华导引术的中医养生学研究

中华导引术的中医养生学研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起源地:中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起源原因:为了强身健体,预防 疾病
导引术的发展历程
起源:源于古代中国,已 有数千年的历史
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导 引术开始兴起
繁荣:汉代,导引术得到 广泛传播和应用
传承:唐代,导引术被纳 入医学体系,成为中医养 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宋代,导引术与气 功相结合,形成新的养生 方法
影响力:中华导引术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养生理念和方 法,以及其在中医养生、康复治疗等领域的应用效果。
传承与发展:中华导引术在国内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促进了中医养生学 的研究和应用,也为世界范围内的健康养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导引术的推广策略与实践
推广策略:通过媒体、网络、讲座等方式进行宣传 实践方式:通过教学、培训、实践等方式进行推广 推广效果:提高公众对导引术的认识和接受度 传承方式:通过师徒传承、学校教育等方式进行传承
健康生活方式的 推广:通过研究 导引术,推广健 康生活方式,提 高人们的健康意 识和生活质量。
疾病预防和康复: 导引术在疾病预 防和康复方面具 有重要作用,可 以为现代医学提 供新的治疗方法 和手段。
文化传承与创新: 导引术是中华传 统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对其进 行研究可以传承 和弘扬中华传统 文化,同时也可 以促进传统文化 的创新和发展。
02
中华导引术的基本 原理
THEME TEMPLATE
导引术的基本概念
导引术:一种通过 肢体运动、呼吸吐 纳、意念引导等方 法,达到健身、治 病、养生目的的中 医养生方法。
基本原理:遵循中 医阴阳五行、脏腑 经络等理论,通过 调整人体气血、阴 阳平衡,达到养生 保健的目的。

学术中医导引历史发展概要

学术中医导引历史发展概要

学术中医导引历史发展概要导语新冠疫情以来,中医气功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新时代则具新使命,新担当才有新作为。

中医气功在学术科研领域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此,我们开创了学术模块,每周推送学术论文和科研内容,以期达到“理上开窍”的目的,帮助各位同道的修行,为“健康中国”的伟大事业添砖加瓦。

本期内容为李玉环在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四届理事会、2010年年会暨医学气功学术研讨会上发表的文章《中医导引历史发展概要》,主要讨论了唐尧时期导引的起源、春秋战国、汉代、南北朝、隋朝导引术的发展等。

让我们一起深入学习探讨。

中医导引历史发展概要李玉环(北京中医药大学 100029)导引的起源,据史料记载,起源于唐尧时期具有“宣导”作用的“舞”,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及此后的《吕氏春秋》《史记》、《孟子》等典籍中均记载了在4000 多年前的唐尧时期,中原地区曾洪水泛滥成灾,由于气候多雨潮湿,人们气血郁滞,易患周身及关节疼痛一类疾病,于是就用“舞蹈”来宣导气血以治病。

关于唐尧之“舞”,宋人罗秘《路史·前记》第七卷载:“阴康氏之时,水渎不疏,江不行起源,阴凝而易閼,人既郁于内,腠理滞著而多肿腿,得所以利其关节者,乃制为之舞。

教人引舞以利通道,是谓大舞。

”“大舞”的基本作用在于宣导腠理,疏通关节,祛风除湿,适用于风寒湿邪壅滞所致的筋骨瑟瑟不达等疾病。

其动作编排多模仿人们日常生活的动作。

《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逐水草,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神,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

”具有仿生学的成分。

其后到上古时期名医医跗用导引、针灸、毒熨等法治疗疾病。

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提到约生活于公元前5 世纪时的名医扁鹊,在救治已“死”的虢太子时,太子的属官中庶子曾与扁鹊论述上古之时的几种医疗措施:汤液、醴酒、砭石、挢引、案杌、毒熨中,挢引即导引按蹻,案杌即按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引术的发展简史
根据《黄帝内经》记载上古人以種呼吸,这是导引术特有的自我保健的练功方式,可见,我国在很早以前就有的导引术的应用,古时还称“吐纳”、“桥引”、“修仙术”等,都是应用来自我保健养生的本能锻炼,起源公元前3000年-2000年前新石器时代在青海省出土的陶器上就有导引的人形图案。

导引术真正起源何时,没有直接的文献资料,根据以下几个间接文献来简单说明一下:
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及后来的《史记》、《孟子》记载着在4000年前尧舜时期中国中原地区洪水泛滥成灾,空气潮湿寒冷,人类气血郁带患上疾病,于是就用舞蹈相互按摩来宣导气血,治疗疾病,导引按桥就此成为人们保健除病的常用方式了,到后来《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就对防病治病用导引按桥有了记载。

1975年考古发现在青海省出土的马家窑文化彩陶罐等物品上的人形图案就有吐纳、导引等姿势,据今5000多年了,综上所述,导引术起源于原始人的自我保健意识而形成的,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文化,导引术与古代信奉神灵修仙练道的各类社会人士有密切关系,《封神榜》中就记载了商周时代导引术的盛行,修仙练道的阐截、二教里人物都通过导引修练达到常人无法想象的地步,当然这只是传说,在那同时期留下的历史文物和庙宙等
不难说明,确实有用导引术修练者达到高能的人,他们助人除病,行善积德,宏扬正气,传播善良。

这类人物被人们建庙供奉,事迹广为流传,便如泰山上“碧霞元君”当然在古时也有利用导引术来骗人的巫师,巫医等社会不良分子,春秋战国时期神医扁鹊曾提六不治,其中之一就是“信巫不信医者”不治,可见古代巫师经常利用各种把戏欺骗人们,让正常懂医术,学道法的正人君子非常痛恨。

由于古人无法形容人在做导引修练时产生的引力、电波等,所以统称为气,只是正统修道者对气做了简单的说明“气者破也,迅生速失,无形而浮动,望众莫痴迷逞强”。

就这样的钟告还是难以杜绝有后来人得到导引高能量后为利益创办各种会或教来迷惑百姓,还有人自称气功大师,“气”者何在,真是迅生速失者见多,我们祖先的好文化应正确传承,弘扬正气,传播善良,无私奉献,才是真道。

现代科技发达,修炼导引术的爱好者,应结合科学来解释证明人体修炼导引术后的各种现象,好在2013年4月份科学界证实了暗物质,这将会给修炼者带来更多对导引术功态解释的科学依据。

相信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最终人体的奥秘与导引术修炼者出现的各种高功能现象,都会得到科学的证实。

一、先秦时期导引术的发展
通过夏、商、周到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促进。

因而出现了“诸子峰起,百家争鸣”
的学术高潮。

而导引术修道养生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医学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中国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亦随之产生,在此书《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就总结了五种行之有效的医疗方法是:砭石、毒药、灸绒、九针、导引按蹻。

而引导按蹻就是专业的医疗引导术。

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和“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记载就是当时修道者练导引术功法的内容和境界描述。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说,扁鹊救治已“死”的虢太子时,与属宫中庶子曾论述几种医疗措施:汤剂、醴酒、砭石、桥引、案杌、毒熨中,桥引既是导引,案杌既是按摩,这反应了古代医疗临床已使用导引术。

在道家方面,有老子、庄周,其作品有《道德经》《庄子•刻意》等书都对导引术做出了叙述。

如“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哉”等。

还有《在宥》中,记广成子说:“窃窃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这都是老庄修道练习导引术的心法和身法。

《战国玉铭》刻有45个铭文,郭沫若对此文进行了考释,“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
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郭沫若认为铭文讲的是“深呼吸的一个回合,吸气深入则多其量,使它往下伸,往下伸则定而固,然而呼出如草木已萌芽,往上长,与深入时的径路相反而退出,退到绝顶,这样天机便朝上动,地机变朝下动,顺此行之则生,逆此行则死”。

这是对古代导引术功法的记载,非常经典,这铭文与泰山导引术的天、地、人呼吸大法相似。

二、两汉时期导引术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张仲景、华佗就著有《金匮要略》《难经》《五禽戏》等书中有了不少对导引术的描述,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了不少关于导引术的文物,例如《导引图》《却谷食气篇》《养生方》等,东汉时佛教传入,有讲禅定的《安般守意经》是佛教修炼的经典书籍,还有《淮南子》也是讲导引术的好书,只不过这本书和武术相联系。

魏晋时期,也有几本著作是讲导引术的是《黄庭经》《外景经》《内景经》《抱朴子》等。

葛洪是《抱朴子》的作者,他讲到导引之法是“疗未患之疾,通不和之气”可以延寿。

晋代许逊所著《灵剑子》和《灵剑子导引午记》就明确提出“内丹”一词,《灵剑子导引午记》载:“调息,心无外缘,以神驭气,闭神庐以定火候,开生门而复婴儿,圣胎内结,据固凝然”。

南北朝时陶弘景著有《养性延命录》也对导引术做出了不少的贡献,中国佛教禅宗之一达摩创导的“壁观”
对后来的武术导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三、隋唐五代时期,导引术也非常流行,隋唐时太医署内设有按摩科,有推拿、导引、骨科等,专门司奉皇室帝王。

在这时期也出了不少关于导引术的著作是《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对医疗导引做出了更细致详尽说明和介绍。

孙思邈是一位伟大的医药学家和出色的道教学者,他在《千金要方•大医精诚第二》中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广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道德方面堪称典范。

他在练习功法上除录引《诸病源候论》外,还主要记载了以“调气”、“闭气法”为主的静功及“调心”为主的“禅观”法静功。

动功有“天竺按摩法”、“老子按摩法”等,将较高的“胎息”境界修持称为“和神导气道”,并做了详细说明。

四、两宋金元时期对历代医书非常重视,公元1057年设校正医书局,专事医籍之整理,历10余年,陆续刊印了大量医著,其中包括《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金匮要略》等富有导引经典知识的重要医籍。

成书于公元1117年的《圣济总录》全书200卷,该书广泛收集了历代方书及民间方药并摘录道家修炼方法,其中内容有神仙导引、神仙服气、神仙炼丹等,在宋元时期也出了不少关于导引术的书,例如:《圣济经》《鸡鸣普济方》《医
说》等书,六字诀和八段锦也是出自这个时期。

五、明清时期,导引术有了泛滥现象,这时期鱼龙混杂,出现了很多以气功为名的各派各教,但正经的医籍还是有了进步,如李时珍《本草纲目》里就重视“任督二脉,人身之子午也,乃丹家阳火,阴符升降之道,坎水、离火交媾之乡”。

他还对阴蹻脉的作用有了独自见解。

其关于“内径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的名言,既是他练功实践的切身体会,也是对经络学说的重大贡献。

还有杨继州编著的《针灸大全》一书也对导引经络学说做出了很好的阐述。

武林高人张三丰著的《玄机直讲》《道言浅近》《玄要篇》也是非常有影响的导引书籍。

由于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垃圾导引门派和书籍,修炼者很多出现了病态,这都是非正统不正确练功造成的,走到现在就更不用提了,找一个怎么练都不会出问题的“功法”都很难了。

所以望修炼导引术的爱好者,应修正心,练正功,真善良才行。

养善续德修编于2013年7月2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