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
桃花扇原文及翻译
桃花扇原文及翻译【全文概述】《桃花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古典文学作品,起源于明朝文人侯方域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以一把桃花扇为引子,讲述了明末清初的一段悲欢离合的历史,展现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本文将分析桃花扇的典故背景、文学价值,以及对其翻译与解读。
【桃花扇的典故背景】明朝末年,政治动荡,社会风气日下。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侯方域与才子陈贞慧、方以智等人结成“桃花社”,抒发对时局的忧虑与对故国的挚爱。
桃花扇即为他们活动的象征,寓意着国家的兴衰与个人命运的紧密相连。
【桃花扇的文学价值】《桃花扇》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寓意深刻的主题,成为明末清初散文的佳作。
文章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无尽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
同时,通过描绘人物形象,展现了当时文人的风采与品格。
【桃花扇的翻译与解读】桃花扇的原文及翻译如下:“癸巳春,余与陈子(陈贞慧)同登清凉台,观雨中桃扇,忽有所感。
余曰:‘此扇桃花,开自壬戌(公元1622年)至今,阅四十年矣。
当时共登此台者,皆已辞世。
’陈子感慨久之。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对故人的思念。
翻译成现代汉语如下:“癸巳年春天,我与陈子一同登上清凉台,观赏雨中的桃花扇,突然有所感慨。
我说:‘这把桃花扇,从壬戌年至今,已经过去了四十年。
当时共同登上这个台子的人,都已经离世了。
’陈子感慨不已。
”【结语】《桃花扇》作为一篇寓意深刻的散文,传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无尽思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通过对桃花扇的翻译与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的内涵和价值。
桃花扇却奁原文及译文
桃花扇却奁原文及译文
《桃花扇·却奁》是清初诗人、戏曲作家孔尚任创作的一部戏剧,讲述了名妓李香君坚决拒绝权奸阮大铖为收买侯方域而送给她的妆奁的故事。
以下是《桃花扇·却奁》的原文和译文:
原文:
(生)香君天姿国色,今日插了几朵珠翠,穿了一套绮罗,十分花貌,又添二分,果然可爱。
(小旦)这都亏了杨老爷帮衬哩。
【江儿水】送到缠头锦,百宝箱,珠围翠绕流苏帐,银烛笼纱通宵亮,金杯劝酒合席唱。
今日又早早来看,恰似亲生自养,赔了妆奁,又早敲门来望。
译文:
(生)李香君天姿国色,今天头上插了几朵珠翠,身上穿着一套绮罗,十分美丽的容貌,又增加了二分,果然可爱。
(小旦)这都亏了杨老爷的帮衬。
【江儿水】送来了缠头锦,百宝箱,还有珠围翠绕的流苏帐,银烛笼纱通宵明亮,金杯劝酒大家合席歌唱。
今天又早早地来看,就像她是亲生女儿自小养大,赔了嫁妆,又早早地敲门来盼望。
《桃花扇》余韵原文、注释及解析
《桃花扇》余韵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余韵《桃花扇》[西江月] (净扮樵子挑担上)放目苍崖万丈,拂头红树千枝;云深猛虎出无时,也避人间弓矢。
建业城啼夜鬼②,维扬井贮秋尸③;樵夫剩得命如丝,满肚南朝野史④。
在下苏昆生⑤,自从乙酉年同香君到山,一住三载,俺就不曾回家,往来牛首、栖霞⑥,采樵度日。
谁想柳敬亭与俺同志⑦,买只小船,也在此捕鱼为业。
且喜山深树老,江阔人稀,每日相逢,便把斧头敲着船头,浩浩落落⑧,尽俺歌唱,好不快活。
今日柴担早歇,专等他来促膝闲话,怎的还不见到? (歇担盹睡介)(丑扮渔翁摇船上)年年垂钓鬓如银,爱此江山胜富春⑨;歌舞丛中征战里,渔翁都是过来人。
俺柳敬亭送侯朝宗修道之后,就在这龙潭江畔,捕鱼三载,把此兴亡旧事,付之风月闲谈。
今值秋雨新晴,江光似练,正好寻苏昆生饮酒谈心。
(指介)你看,他早已醉倒在地。
待我上岸,唤他醒来。
(作上岸介)(呼介)苏昆生。
(净醒介)大哥果然来了。
(丑拱介)贤弟偏杯呀⑩! (净)柴不曾卖,那得酒来?(丑)愚兄也没卖鱼,都是空囊,怎么处? (净)有了,有了! 你输水,我输柴,大家煮茗清谈罢。
(副末扮老赞礼(11),提弦携壶上)江山江山,一忙一闲。
谁赢谁输,两鬓皆斑。
(见介)原来是柳、苏两位老哥。
(净、丑拱介)老相公怎得到此? (副末)老夫住在燕子矶边(12),今乃戊子年九月十七日(13),是福德星君降生之辰(14);我同些山中社友,到福德神祠祭赛已毕(15),路过此间。
(净)为何挟着弦子(16),提着酒壶? (副末)见笑见笑! 老夫编了几句神弦歌(17),名曰[问苍天(18)]。
今日弹唱乐神,社散之时,分得这瓶福酒。
恰好遇着二位,就同饮三杯罢。
(丑)怎好取扰。
(副末)这叫就“有福同享”(19)。
(净、丑)好,好! (同坐饮介)(净)何不把神弦歌领略一回? (副末)使得! 老夫的心事,正要请教二位哩。
(弹弦唱巫腔)(净、丑拍手衬介)[问苍天] 新历数,顺治朝,五年戊子;九月秋,十七日,嘉会良时。
桃花扇故事梗概
桃花扇故事梗概
桃花扇,是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说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故事发生在南朝梁朝的时代,主要讲述了梁元帝和王妃的爱情故事。
王妃因为一把桃花扇,成为了梁元帝的宠妃,但最终却因为桃花扇的原因,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故事的主要情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故事的开端是梁元帝在宫中游玩时,看到了王妃手中的一把精美的桃花扇,被其美丽所吸引。
王妃得知梁元帝对桃花扇情有独钟后,便开始利用这把扇子向梁元帝传递信息,以此来引起梁元帝的注意。
这一部分主要展现了王妃的聪明和机智,也为后面的故事情节埋下伏笔。
其次,梁元帝对王妃的关注逐渐加深,两人之间的感情也在悄然萌芽。
梁元帝对王妃的宠爱日益加深,甚至为了她而废黜了原配皇后。
这一部分主要展现了梁元帝对王妃的深情厚爱,也为后面的悲剧埋下伏笔。
然后,故事的情节逐渐升高,王妃利用桃花扇传递信息的行为被梁元帝的宠妃发现,引发了宫廷的纷争。
在这一部分中,王妃的聪明和机智再次得到了展现,但也为她埋下了隐患。
最后,故事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梁元帝因为王妃和桃花扇的事情,最终对王妃失去了信任,甚至对她产生了怀疑。
最终,王妃被迫自尽,而梁元帝也因为对王妃的爱情无法释怀,最终也化为了一株桃树。
整个故事以悲剧的结局为结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桃花扇故事梗概,是一部情节曲折、情感丰富的爱情传奇。
通过对梁元帝和王妃之间的爱情故事的描述,展现了古代帝王与宠妃之间的爱恨情仇,以及命运的无常。
这个故事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成为了中国古代爱情传说中的经典之作。
《桃花扇-余韵》原文及鉴赏
《桃花扇-余韵》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桃花扇-余韵》原文及鉴赏【导语】:(敲板唱弋阳腔介) 俺樵夫呵! 【哀江南】【北新水令】山松野草带花挑,猛抬头秣陵重到。
桃花扇名词解释
桃花扇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桃花扇》
【答案】
清初著名戏曲家孔尚任的代表作,作品通过明末名士侯方域和名妓李香君之间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南明王朝覆灭的历史与社会的矛盾和动荡,所谓“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叹”。
词语解释:
绘有桃花的扇子。
旧)时多为女子所持,相映成美。
引证解释:
1绘有桃花的扇子。
旧时多为女子所持,相映成美。
引宋晏几道《鹏鹃天》词:“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
元贯云石《凭阑人•题情》曲:“冷落桃花扇影歌,羞对青铜扫翠蛾。
”
《花月痕》第五二回:“慵粒淡抹多风韵,好似桃花扇底人。
“。
桃花扇原文及翻译
桃花扇原文及翻译
摘要:
1.桃花扇原文概述
2.桃花扇的文学价值
3.桃花扇的翻译版本及比较
4.结论
正文:
【桃花扇原文概述】
《桃花扇》是清代文学家孔尚任创作的一部传奇剧本,全名《桃花扇传奇》,是一部以南明小朝廷为背景的历史剧。
该剧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为主线,展现了明末南京的社会现实。
同时,通过剧中人物的塑造,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民族大义的忧虑和关切。
【桃花扇的文学价值】
《桃花扇》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首先,它在结构上采用了创新的双线并行手法,主线描绘了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副线则展现了南明小朝廷的政治斗争。
这种双线并行的结构使得剧情更加紧凑,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其次,《桃花扇》在人物塑造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如侯方域的忠诚、李香君的刚烈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次,剧中对南明小朝廷的描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为后世研究明末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桃花扇的翻译版本及比较】
《桃花扇》的英文翻译版本有多个,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英文版《The
Peach Blossom Fan》和《Peach Blossom Fan: A 传奇in Two Acts》等。
这些英文版本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力求表达原剧的意境和情感。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们尽量保留了原剧中的诗词、对白等文化元素,同时注重语言的通顺和表达的准确。
虽然各个翻译版本在表达方式和风格上略有差异,但都较为成功地传达了原剧的魅力。
桃花扇名词解释
桃花扇名词解释解释: 1、中国戏剧文学体裁。
以诗词等为题材,借用诸宫调、南北曲、鼓子词等体制,用以抒发爱情的一种戏剧形式。
2、《桃花扇》是中国明代文学家孔尚任的代表作,作于万历二十一年( 1593)。
此剧通过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暴露了南明王朝的腐朽与没落,揭示了作者在政治理想破灭后所产生的苦闷、彷徨心情,表现出对清王朝兴趣的强烈愿望和坚持民族气节的决心。
2、《桃花扇》是中国明代文学家孔尚任的代表作,作于万历二十一年( 1593)。
此剧通过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暴露了南明王朝的腐朽与没落,揭示了作者在政治理想破灭后所产生的苦闷、彷徨心情,表现出对清王朝兴趣的强烈愿望和坚持民族气节的决心。
3、主题思想:孔尚任在《桃花扇》中融合南北文化,试图写出一部具有高度文学意义和艺术价值的戏剧,也希望由此为政治舞台增添一个有光彩的剧目,同时,他要为抗清复明留下有意义的资料。
但是,孔尚任寄予厚望的《桃花扇》却受到了种种非议,以致最终失传。
【名词解释】“落花时节又逢君”这出戏的主题曲,在唱词的开头就直言“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而这首词的下半阙,仍然从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完全与上半阙构成了一个起伏跌宕的抒情艺术整体。
主题是以离合悲欢这样一个喜剧性的事件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历史,而实际上却深刻地展示了明朝覆亡的历史必然性,这是我们常说的以喜剧的形式来反映严肃的历史问题。
这种结构的特点,在我国古典戏曲创作中,如《琵琶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都可以看到。
其中尤以《桃花扇》成就为最高。
此剧对《长生殿》所造成的影响和震撼,是孔尚任始料不及的。
据他在《桃花扇题词》中说:“空梁落月。
萧疏桐叶响。
”《桃花扇》受《长生殿》影响而作的评论已成为定论。
3、这部作品里最有价值的是他在中国戏曲史上首次提出了公子与佳人爱情故事的新概念。
他根据自己的观察,写出了男女爱情的大团圆。
他认为“凡才子佳人之事,必于男女主角,各藏痴心,共圆好梦。
桃花扇的名词解释
桃花扇的名词解释桃花扇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工艺品。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物质载体之一,也是华夏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桃花扇的名词解释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定义,更是对其背后文化内涵和传承的探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对桃花扇的名词解释进行深入探究。
首先,桃花扇作为一个名词,可以从字面意义上进行解释。
桃花,作为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们喜爱的花卉之一,象征着温柔、美丽和纯洁。
扇,又称团扇,是一种用于摇动、遮挡和扇风的工具。
综合两个字的含义,桃花扇即是用于扇动和遮挡的器具,而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以桃花为主题,充满了浓厚的文化内涵。
其次,桃花扇还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桃花扇被赋予了多重寓意。
首先,桃花扇象征着美好的祝愿和吉祥,因为在古代诗词中,桃花常常被用来形容幸福和快乐。
其次,桃花扇还代表了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
桃花作为一种自然界中的美丽元素,给人们带来惬意和舒适,因此令人心旷神怡。
此外,桃花扇还有助于人们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内心的平静。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桃花扇常常被作为寄托情感和表达内心情绪的符号。
因此,桃花扇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桃花扇的制作工艺也是解释其名词意义的关键。
桃花扇的制作工艺源远流长,并且与中国古代的绘画、剪纸技艺等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首先,桃花扇的扇骨常常采用竹子或木料制作,骨架精巧而牢固。
其次,桃花扇由丝绸或细竹片等材料制成,经过精心绘制或剪纸成形,再与扇骨结合成扇。
最后,桃花扇上常常描绘或剪纸桃花的形象,以及有关桃花的诗词或祝福文字,增加了其艺术性和文化内涵。
这种独特的制作工艺使得桃花扇成为一种既实用又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除了具有美感的外观,桃花扇还被广泛应用于民间的文艺表演、舞蹈和传统戏曲中。
在这些表演中,演员会手持桃花扇,通过扇动和舞动,表达出不同的情绪和形象。
桃花扇的使用不仅能够增加视觉效果,更有助于塑造角色形象和丰富表演的内涵。
桃花扇名词解释
桃花扇名词解释“桃花扇”是词牌名,也是曲牌名。
《桃花扇》是清初剧作家孔尚任的传世之作,以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把南明王朝的覆亡归结于朝廷内的党争,控诉了南明小朝廷的昏庸腐败。
南明永历政权初年,忠贞报国的南京兵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竭力主张抗敌御侮,重振朝纲。
他下令起用被俘明将郑成功,任命他为兵部尚书,督师扬州。
不久,朝中大臣却勾结清军南下。
扬州城破,史可法殉难。
清兵占领南京,永历帝被俘,南明政权覆灭。
其后,南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改元隆武。
在这危急关头,镇守浙江的鲁王朱以海及一批大臣拥立唐王朱聿键(后为隆武帝),在广州建立了南明抗清政权。
作者在词中采用大量口语,使生涩难懂的词句通俗易懂,又使文言与白话水乳交融,造成既清新又明快的风格,成为清初词坛杰作。
有人评价说:“读《桃花扇》不知何语是生活”。
本词写与南明小朝廷同时存在的北方义军。
作者塑造了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形象——侯方域。
他以翰林编修的身份随史可法征战,弃官回乡,寄情山水。
当听到南京失陷,清军大举进攻的消息,他毅然出来担负起抗清复明的重任。
侯方域的思想感情是复杂而丰富的,所以下片中对李香君等人的心理描写,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桃花扇》全剧四折一楔子,演出时间约两小时。
第一折“男降女不降”至“分首临歧”,写侯方域的出场。
第二折“话别”至“金陵道”,写李香君与侯方域的诀别。
第三折“哭祖庙”至“秋声”,写李香君在兵火中从容自尽。
第四折“长亭送别”至“荒冢落花”,写侯、李诀别后的情景。
该剧共有场,均取材于史实。
《桃花扇》在艺术上成就很高,明清以来,对它都有很高的评价。
清代王士祯甚至认为,这是第一部“非倡优而能之”的传奇。
《桃花扇》的创作、演出反映了清初较为动荡的社会现实,曾引起统治阶级内部的混乱和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
所以清朝统治者视《桃花扇》为眼中钉,一再严禁传播。
但是由于《桃花扇》写得极为成功,人们喜闻乐见,传播很广,对剧中的演员和曲作者也就格外推崇。
桃花扇中扇子的意象
桃花扇中扇子的意象扇子,是中国优美文化的瑰宝之一。
而在众多的扇子中,“桃花扇”便是一种极为重要且有着特殊意义的扇子。
桃花扇中的意象,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将人们带入一个浪漫且富有诗意的境界。
桃花扇的外观设计简洁而典雅,常用的颜色为红、白、粉等柔和的色彩。
桃花扇的形状一般呈扇骨状,上方带有弧形的扇面,与其他扇子相比较小巧精致。
这种设计使得桃花扇更加轻便灵活,方便携带,无论是在室内舞台上或户外游行中,都能随时展开美丽的舞姿。
桃花扇中的桃花,更是这款扇子的核心意象。
桃花,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桃花,代表着繁华昌盛、吉祥如意的寓意。
桃花盛开时,绚丽的颜色和迷人的芬芳,让人们仿佛置身在花的海洋之中。
因此,桃花扇中的桃花图案,给人带来了希望和喜悦。
它以优雅的线条勾勒出桃花的美丽形态,将桃花的朵朵花瓣细腻刻画,并搭配流畅的扇面色彩,使得扇子更加生动。
桃花扇的意象并不止于此,它还蕴含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桃花扇娓娓道来的意象,告诉人们要积极向上、追求美好的生活。
桃花扇中的桃花,虽然只是扇子上的图案,但它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无限的遐想和思索。
它提醒人们,在生活中要学会欣赏美,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和挫折。
正如桃花在寒冬中绽放一样,我们也要乐观向上,坚定信心,积极面对困境,相信美好的事情一定会发生。
桃花扇中扇子的意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种美的享受和力量。
我们可以将桃花扇作为一种灵感的来源,将其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譬如在景观设计上,可以借鉴桃花扇中桃花的娇艳色彩;在情人节送礼上,可以选择桃花扇作为礼物,表达对对方美好祝愿与爱意;在舞蹈表演中,则可以携带桃花扇,借助扇子的舞动,展示自己的优雅与魅力。
综上所述,桃花扇中扇子的意象,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一种美的表达和心灵的寄托。
它让人们在困境中找到希望,在美好中追求梦想,用自己的力量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无论是身在何处,都可借助桃花扇的意象,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无限可能。
桃花扇的故事
桃花扇的故事桃花扇,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扇之一,也是历史上一件颇具传奇色彩的宝物。
它的故事,既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充满了传奇色彩,成为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传在唐朝时期,有一位名叫韦昭的美女,她不仅容貌绝美,而且才情出众,深受当时的文人墨客们的喜爱。
而韦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她手中的那把桃花扇了。
这把扇子,是由一块上等的桃木制成,扇面上绘有精美的桃花图案,扇骨上镶嵌着上等的白玉,扇柄更是镶有一颗价值连城的明珠。
这把扇子不仅外观华美,而且还有着神奇的魔力,传说可以带来好运和幸福。
有一天,韦昭在一次宴会上展示了这把桃花扇,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的赞叹。
其中一位名叫李白的诗人更是对这把扇子倾心不已。
他为了得到这把扇子,不惜写下了《将进酒》这首千古名诗,向韦昭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
然而,韦昭却婉言谢绝了李白的好意,她认为这把扇子是她的守护神,不可轻易赠与他人。
然而,命运的转折却在这时出现了。
有一天,韦昭突然生了重病,医生束手无策,她的生命岌岌可危。
在这危急关头,韦昭想起了那把桃花扇。
她将扇子交给了李白,并嘱咐他要好好保管这把扇子,并在她去世后将它交给一个真正懂得珍惜的人。
李白接过了桃花扇,心中充满了悲痛和愧疚。
他发誓一定要将韦昭的生命延续下去。
于是,他开始了一段漫长的寻找之旅。
他四处奔波,寻找那个真正懂得珍惜的人。
经过千辛万苦,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心地善良,善待他人的女子。
他将桃花扇交给了这位女子,并告诉她,这把扇子将会给她带来好运和幸福。
从此以后,这位女子的生活变得幸福美满,她不仅得到了爱情的滋润,还收获了事业的成功。
而桃花扇,也成为了她身边一件不可或缺的宝物。
传说中,这把桃花扇一直传世至今,给每一个拥有它的人带来好运和幸福。
桃花扇的故事,不仅是一段美丽的传说,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它告诉我们,珍惜和善良是值得被传承的美德,而美好的祝福也会因为这份美德而延续下去。
愿桃花扇的传说,永远在人们心中流传下去,为世间带来更多的美好和祝福。
桃花扇主要讲了啥
1.桃花扇主要讲了啥
主要人物:女主角李香君男主角侯朝宗
故事朝代:明末清初
作者:清代孔尚任
故事简介:侯朝宗相中了妓院的名角李香君,投桃报李之后,准备成亲,侯朝宗没钱赎出李香君,恶霸阮大铖/阮圆海借钱给侯朝宗,阮圆海实际上是想把李香君献给上面的官员。
李香君知道实情后,退还了彩礼。
朝廷内变,侯朝宗躲了起来,官员来要人时,李香君誓死不从,头撞晕了,血溅在定情信物扇子上,后来媒人提议让妓院妈妈代替李香君成亲。
李香君躲过一劫,媒人在扇子上借着血迹画上了桃花。
李香君爱国视死如归不是一天两天了,俩人刚见面时侯朝宗就在她的书柜里发现了一本书上,所有的岳飞的名字都画上了红圈,所有的秦桧都用火烧掉了。
影片中早就暗示了理想今年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
后来又第二次李香君差点儿被抢走,然后李香君就去寺庙里修行去了。
多年后,侯朝宗找到香君,李香君发现他已经投靠清朝了,就决定和他分手。
李香君怒撕扇子之后与他一刀两断,气绝身亡。
桃花扇
《桃花扇》是清代孔尚任的戏曲,是通过写男女主人公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明末南明灭亡的历史戏剧。
所谓“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
桃花扇的唱词:【胜如花】“高皇帝,在九天,不管亡家破鼎。
哪知他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
十七年忧国如病,呼不应天灵祖灵,调不来亲兵救兵;白练无情,送君王一命。
伤心煞煤山私幸,独殉了社稷苍生。
崇祯皇帝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很有作为的皇帝,即位后,立即剪除魏忠贤
的势力,希望国家能强盛起来,在位十七年间,不溺于声色犬马,而是勤勉辛劳,只可惜当时明朝大势已去,积重难返,江山易人,他也自杀身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致使国家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杜甫早就盼望能早日平定战乱。
当这一天终于盼来时,他激动得悲喜交加,喜极而泣。
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
这一年杜甫52岁,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
突然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
桃花扇原文及翻译
桃花扇原文及翻译(最新版)目录1.桃花扇原文概述2.桃花扇的作者及背景3.桃花扇的故事梗概4.桃花扇的文学价值5.桃花扇的翻译版本及影响正文【桃花扇原文概述】《桃花扇》是清代文学家孔尚任创作的一部传奇剧本,全名《桃花扇传奇》,又名《桃花扇史》,是清代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
该剧以男女主人公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为主线,展现了明末南京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抒发了作者的民族情感。
【桃花扇的作者及背景】《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字季重,号东塘,山东曲阜人,他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
孔尚任在创作《桃花扇》时,以自己的经历为蓝本,以南京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发生在明末南京的爱情故事。
同时,该剧也融入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民族情感的抒发。
【桃花扇的故事梗概】《桃花扇》的故事主要围绕着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展开。
侯方域是一个有才华的书生,李香君则是南京名妓。
两人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互生情愫,并历经曲折,最终走到了一起。
然而,他们的爱情却受到了社会现实的种种阻挠。
在战乱中,侯方域和李香君失散,最后侯方域投身抗清事业,李香君则在尼姑庵中度过余生。
【桃花扇的文学价值】《桃花扇》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该剧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明末南京的社会现实,展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
同时,剧中人物性格鲜明,情节曲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戏剧结构上,孔尚任采用了抒情、写意、寓意等多种手法,使作品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桃花扇的翻译版本及影响】《桃花扇》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该剧被译成多种文字,其中有英文、法文、德文等版本。
这些翻译版本使得《桃花扇》成为了国际文学名著,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国内,《桃花扇》也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如电影、电视剧、昆曲等,深受观众喜爱。
桃花扇原文及翻译
桃花扇原文及翻译
答:《桃花扇》的原文和翻译如下:
原文:
桃花扇,扇生桃花三两行。
桃花扇,春风翻动,无限情长。
合:心只是爱扇儿痴情化。
扇走了桃花灼灼春光。
明烛暗灯,香焚半夜,惜春堪悯肠断。
只今依依,不见凤求凰。
翻译:
桃花扇,扇子上绘有盛开的桃花。
桃花扇,春风轻轻翻动,情意绵长。
合:心中只是爱这扇子,表达出深深的痴情。
扇子带走了桃花的灿烂春光。
明亮的烛光下,暗淡的灯光,香炉焚烧到半夜。
惋惜春天即将过去,心中满是断肠的悲痛。
如今只能依依不舍,却再也无法见到凤求凰的景象。
桃花扇诗词鉴赏
桃花扇诗词鉴赏
桃花扇是中国文人雅士喜欢的一种扇子,因其扇面上绘有桃花而得名。
下面是一些经典的桃花扇诗词,让我们一起来鉴赏:
1.《桃花扇·春色满园关不住》——元好问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幸有游人知醉否?须教青娥未老时。
这首诗表达了春天的美丽和桃花扇的吸引力。
诗人形容春意盎然,红杏绽放,吸引着游人驻足观赏。
诗中有一种醇美的情愫,通过桃花扇的美景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岁月的流逝。
2.《桃花扇·春山如笑眉间现》——吴文英春山如笑眉间现,
桃花当酒主人开。
游画眉间千里翠,诗酬腕上百花醇。
这首诗以桃花扇为意象,形容了春山如笑容一样灿烂美丽,桃花如酒主人邀人品鉴。
诗人将桃花扇与画、诗相联系,将自然景色与文学艺术融为一体,表达了对桃花扇的美感和艺术情怀。
3.《桃花扇·忍把春光担晚稻》——黄庭坚忍把春光担晚稻,
独行踏破春山道。
春风取酒藏花笠,旧时杯盘已成尘。
这首诗通过对春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和对逝去时光的追思。
桃花扇暗示了春风和浪漫的场景,也融入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的凄怆情怀让人感到一种若有所失的意境。
这些诗词鉴赏了桃花扇的美丽和文化内涵,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对春天、自然和人生的情感和思考。
这些经典的诗词将桃花扇与文学艺术相结合,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对美的追求和情感表达的深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调集贤宾】《博古闲情》。
孔 尚 任 仕 途 沉 浮
《桃花扇》的写作
隐居石门山时酝酿草稿。 出任河工时搜集资料。 任职户部时开始写作。 康熙三十八年(1699)定稿。
孔 尚 任 仕 途 沉 浮
谪官疑案
康熙三十九年(1700)三月
中旬贬官。 耽于诗酒,荒废政务,宝泉 局监铸不善。 “命薄忽遭文章憎,缄口金 人受谤诽。”(《孔尚任诗文
十出《余韵》)
孔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
历 史 意 识
衽矣。”(《论语· 宪问》) 顾炎武:“有亡国,有亡天下。 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改姓 易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 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 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 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 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 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矣。”(《日知录》卷一三《正始》)
历史原型
侯方域《李姬传》(《壮悔堂文
集》卷五)
香 君 其 人
“侠而慧”、“风调皎爽不
群”
情节增饰
《却奁》、《守楼》 《寄扇》、《骂筵》、《选
优》、《归山》、《入道》
人格风貌
鲜明的政治立场 高昂的政治热情 清醒的政治头脑 刚烈的抗争意志
香 君 其 人
深沉的忧国情怀
九)
孔尚任:治学“必求有益于
身心,有益于经济,而不但 为辞章训诂之儒”(《孔尚任诗 文集》卷七《答卓子任》)。
难以解脱的兴亡感慨
“满市青山色,乌衣少故家。
创 作 动 机
清谈时已误,门户计全差。 乐部春开院,将军夜宴衙。 伤心千古事,依旧后庭花。”
(《孔尚任诗文集》卷二《泊石城水 西门作》其三)
“厚道群瞻今主拜,酸心稍
有旧臣来。”(《孔尚任诗文集》
卷二《拜明孝陵》其一)
反思历史的现实态度
克罗齐:“历史的判断标志
创 作 动 机
着在行动中站一站或看一看, 其作用是要打破(像我们说 过的)任何妨碍人们看清环 境的障碍”(克罗齐《作为自由的
故事的历史》,转引自〔美〕M. 怀特 编著:《分析的时代——二十世纪的哲 学家》[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第
出山“异数”
康熙二十三年(1684)九月,
康熙皇帝玄烨到曲阜致祭孔子, “特阐扬圣教,鼓舞儒学”。 孔尚任御前讲经,授为国子监 博士。 “书生遭际,自觉非分,犬马 图报,期诸没齿。”(《孔尚任诗
文集》卷六《出山异数记》)
孔 尚 任 仕 途 沉 浮
滞留扬州
康熙二十五年(1686)至二
42页)。
史实与史感
孔尚任:“朝政得失,文人
历 史 意 识
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 借。至于儿女钟情,宾客解 嘲,虽稍有点染,亦非乌有 子虚之比。 ”(《桃花扇凡例》) 老赞礼:“司马迁作史笔, 东方朔上场人。只怕世事含 糊八九件,人情遮盖两三 分。”(《桃花扇》加二十一出
《孤吟》)
总结明亡教训
(《桃花扇跋》)
艺术结构
“上半之末,皆写草创争斗
艺 术 特 色
之状;下半之首,皆写偷安 宴乐之情。争斗则朝宗分其 忧,宴游则香君罹其若。一 生一旦,为全本纲领,而南 朝之治乱系焉。”(《桃花扇》
第二十一出《媚座》总批)
人物设置
左部、右部各四“色”,共
艺 术 特 色
十六人,与“离合之情”有 关; 奇部、偶部各四“气”,共 十二人,与“兴亡之感”有 关; 总部经星张道士、纬星老赞 礼。
十八年(1689)。 “宦海中之幻海也”(《孔尚 任诗文集》卷七《答秦孟岷》)。 “南方人士相与订缟紵之欢” (黄云《湖海集序》)。
孔 尚 任 仕 途 沉 浮
“潦倒金门”
“雀噪新槐吏散衙,十年毡破
二毛加。不知城外春深浅,博 士厅前老荠花。”(《孔尚任诗文
集》卷四《国子监博士厅》)
康熙三十三年(1694),创作
集》卷四《放歌赠刘雨峰寅丈》)
“身当无奈何将隐,事在莫
须有更悲。”(刘中柱《真定集》
卷三《送岸堂》)
关心天下的经世精神
顾炎武:“文之不可绝于天
创 作 动 机
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 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 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 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 篇之益矣。”(《日知录》卷一
传奇体制
“全本四十出,其上本首试
艺 术 特 色
一出,末闰一出,下本首加 一出,末续一出,又全本四 十出之始终条理也。有始有 卒,气足神完,脱去离合悲 欢之熟径,谓之戏文,不亦 可乎?”(《桃花扇凡例》)
语言风格
“宁不通俗,不肯伤雅,颇
艺 术 特 色
得风人之旨”(《桃花扇凡例》)。 “典雅有馀,当行不足;谨 严有馀,生动不足。剧中许 多曲词,我们在书房里低徊 吟咏,真觉情文并茂;而搬 到舞台上演唱,不见得入耳 就能消化,这实际上表现了 明清之间文人剧作的共同特 征。”(王季思《桃花扇· 前言》)
(《桃花扇》第四十出《入道》)
历 史 意 识
苏昆生:“俺曾见金陵玉殿莺 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 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 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 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 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 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 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 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 放悲声唱到老。”(《桃花扇》续四
《礼记· 学记》: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 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 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 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 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 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末世的感伤情怀
张道士:“你们絮絮叨叨,说
历 史 意 识
的俱是那里话?当此地覆天翻, 还恋情根欲种,岂不可笑?” 侯方域:“此言差矣!从来 男女室家,人之大伦,离合悲 欢,情有所钟,先生如何管 得?” 张道士:“呵呸!两个痴虫, 你看国在那里?家在那里?君 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这点 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
“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
历 史 意 识
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 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 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 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 救矣。”(《桃花扇传奇小引》) 左良玉:“替奸臣复私仇的 桀纣,媚昏君上排场的花丑, 投北朝学叩马的夷齐,吠唐 尧听使唤的三家狗。”(《桃
花扇》第三十四出《截矶》)
“圣裔”出身
孔尚任(1648-1718),字
聘之,一字季重,号东塘、 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 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 曾子:“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论语· 泰伯》) “留意礼、乐、兵、农诸学”
(《孔尚任诗文集》卷六《大学辩业 题辞》)。
孔 尚 任 仕 途 沉 浮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彩:“伟人欲扶世祚,而
香 君 其 人
权不在己;宵人能覆鼎餗, 而溺于宴安。扼腕时艰者, 徒属之席帽青鞋之士;时露 热血者,或反在优伶口技之 中。”(《桃花扇序》)
艺术构思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沈默:“《桃花扇》一书,全
艺 术 特 色
由国家兴亡大处感慨结想而成, 非止为儿女细事作也。大凡传 奇皆注意迁,而借波折于侯、 李。读者不可错会,以致目迷 于宾中之宾,主中之主。”
《桃花扇》讲析
参 考 书 目
汪蔚林辑:《孔尚任诗文集》, 北京:中华书局,1962。 袁世硕:《孔尚任年谱》,济 南:齐鲁书社,1987。 徐振贵:《孔尚任评传》,南 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胡雪冈:《孔尚任和〈桃花 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1985。
孔 尚 任 仕 途 沉 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