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同步备课教案-第4单元-2 笔算乘法(4课时)
笔算乘法教案-数学三年级下第四章两位数乘两位数第2节人教版
第四章两位数乘两位数第2节笔算乘法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46~49页的例1、例2。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考点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写法;理解为什么要进位和怎样进位。
考点分析: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四.专家建议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不同的学生常常有不同的解题策略,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会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体会和经验为学生的表达奠定了基础。
五.教学方法讲解法小组合作课件演示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复习导入出示课件(用竖式计算)14×2= 231×3=师:怎样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呢?学生回答:多位数乘一位数要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
师:口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但数字较大或较复杂时,用口算计算出结果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我们可以借助笔算乘法。
2.探究新知教学例1出示教材第46页例1的画面,提出问题。
(1)你从图中获取什么信息?(2)要算一共付出多少钱,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3)请你先帮他估一估,大约付多少钱?(4)怎样才能知道估算的钱数最接近正确答案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的计算出14×12的得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4单元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第课时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的笔算过程。
【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师准备】PPT课件。
1.口算。
34×20=17×10=13×30=21×30=32×40=51×70=63×30=72×10=2.笔算。
12×4432×1342×1121×23指名四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完成后每个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
3.教师小结。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时,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参考答案】 1.680 170 390 630 1280 3570 1890 720 2.528 416 462 483(竖式略)巩固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为复习笔算打好基础。
同时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学生回顾竖式计算的方法,为本课奠定基础。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例2情境图)师:同学们,从情境图中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预设生1:能知道每箱酸奶有48盒。
生2:还能知道一共有37箱酸奶。
师:春风小学有37个班,平均每班有48人。
一顿午餐要为每人配备一盒酸奶,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引导学生列式:48×37=。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借助学校午餐分奶的生活情境,把学生带到实际生活中,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训练导入。
笔算。
23×32=44×21=21×13=42×24=生计算。
师:前三道题和最后一道题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预设生:前三道题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第四道题目需向百位进一。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2笔算乘法(进位)5-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2笔算乘法(进位)5人教版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4.2笔算乘法(进位)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要分享的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的笔算乘法(进位)的教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的4.2节,具体内容包括:1. 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 进位乘法的计算法则。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掌握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 理解并应用进位乘法的计算法则。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是进位乘法的计算法则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大屏幕、黑板、粉笔、练习本等教具,以及每位学生一本数学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大屏幕上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小明有35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人可以分到几个苹果?”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乘法的意义。
2. 新课讲解:我会利用黑板和粉笔,详细讲解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包括如何列竖式、如何计算每一步等。
同时,我还会通过例题的方式,解释进位乘法的计算法则。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笔算方法后,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当场练习,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小组合作: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问题,比如“有23个学生,每组有5个人,可以分成多少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进位乘法的计算法则。
我会用清晰的字体和符号,将计算步骤和规则展示在黑板上,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设计一个进位乘法的问题,并给出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们是否掌握了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进位乘法的计算法则。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2笔算乘法第4课时练习课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2 笔算乘法第4课时练习课人教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三年级下册数学练习课,主要围绕人教版第四单元《笔算乘法》进行。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 学生能够理解笔算乘法的运算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学生能够通过练习,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笔算乘法中进位的处理和运算规律的掌握。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笔算乘法进行计算,并能够解释运算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练习本。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份笔算乘法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比如购物时需要计算总价,引出笔算乘法的重要性。
2. 复习回顾:复习上节课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通过一些简单的例题,让学生回顾和巩固笔算乘法的基本步骤。
3. 练习环节:给出一些笔算乘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答案的核对和讲解。
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进位的处理和运算规律。
4. 互动环节:邀请一些学生上黑板进行笔算乘法的演示,其他学生观察和评价,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直观地展示笔算乘法的步骤和运算规律。
可以利用黑板上的图表或者示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完成练习本上的第110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2. 作业答案:第1题:24 × 12 = 288第2题:35 × 47 = 1645第3题:56 × 28 = 1568第4题:45 × 32 = 1440第5题:78 × 54 = 4212第6题:89 × 67 = 5963第7题:92 × 35 = 3220第8题:21 × 76 = 1596第9题:64 × 45 = 2880第10题:53 × 82 = 4356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练习,学生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有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掌握。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4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
环节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十第4题。 (1)引导学生看图,获取信息;把图上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 (2)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笔算。 (3)全班交流。 2.独立完成练习十第8题。 环节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独立完成练习十第5、6、7题。 环节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四课时《笔算乘法(不进 位)》说课
一、说教材
《口算乘法》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十、 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 的口算方法,并能快速正确的口算。新课程指出现在的课堂教学应该营建一个和谐的 课堂氛围,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而我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落实在课堂上,就是应该 让学生在拥有尊严的环境下愉快地学习。由于学生有前面口算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 教学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难,因此课堂上我主要让学生自学。在新课之前,我首先 带领学生复习了以前所学过的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观 察情境图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再让学生自己找出口算方法。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仅要让学生会做题,更要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及延伸知识 的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良好的板书是一门教学艺术,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精炼的展现给学生,强化 知识,促进思维。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14×12=?
八、说教学反思
1.在丰富感知中,内化对点子图的需求。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不进位)这一内容抽象性强,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果单凭想象和思考较难找到解决问题的突 破口,设计者认为教师应以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为基点,在多次铺垫联系中,深刻体会点子图的作用,唤醒、激活学生的“数形结 合”意识,从而成功实现数与形的完美结合。 2.在“数形结合”中,探究算理及算法。 数形结合是数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它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使代数问题几何化或使几何问 题代数化,为问题的解决提供简捷明快的途径。 (1)在点子图上刻画思维轨迹。 借用点子图,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思路真实地展示在图中。且点子图的表现形式直观简单,便于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和算理; 在探究算法时,它方便学生动手操作,在拆分、圈画中还能清晰简洁地反映学生不同的算法。 (2)在点子图中,把抽象的算理和外显的算法进行勾连。 教学中最大的收获是学生对点子图的理解与运用,借用对点子图的操作,进而用表内乘法和加法算出结果,把新知识转化为 旧知识进行解答。 (3)借用点子图激活思维,让课堂充满挑战。 学生的学习是建立在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设计者以此为契机,将教学重点放在引领学生探究计算方法和 理解算理上。教学过程中,学生利用点子图来圈一圈、算一算,探索了多种计算方法。 3.在“纵横思辨”练习中,深化数形结合观念。 两位数乘两位数对于学生来说,是计算学习过程中的一次新“跨越”。计算教学的练习对于整节课的学习效果来说至关重要。首 先要对算法进行巩固,还要在不同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算理的同时,要注重练习的趣味性,避免计算练习的枯燥和机械。 作为教师,当学生概念构建和学习发生困难时,不应该停留在不断的重复讲解和强调层面,应该回到知识的源头去,从学生 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入手,多问问“你是怎么想的”。只有找到起点,引发认知冲突与促进学生认知顺应,才能促使学生错误概念获得 根本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才能真正开始。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笔算乘法第4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2.笔算乘法第4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版当我准备教案时,我会考虑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第4课时,主要涉及笔算乘法中的解决问题(2)。
教材中的章节包括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面临一些难点和重点。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原理,并能够灵活运用它来解决问题。
重点则是培养学生笔算乘法的技能,以及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为了进行有效的教学,我会准备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黑板、粉笔和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则包括练习本、计算器和一些实际的物品,如水果和玩具,以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更好地理解乘法分配律。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题目,以便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我会让他们运用乘法分配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的总价,或者解决一些与比例有关的问题。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部分,我会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反应。
我会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例如阅读一些与乘法分配律相关的数学故事或文章,以提高他们的数学兴趣和思维能力。
这就是我对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2.笔算乘法第4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版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详细描述。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准备这份教案时,我深刻意识到教学中存在几个重点和难点,它们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也是我在课堂上需要特别关注的部分。
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乘法分配律是一种基本的数学原理,它可以帮助学生更简便地计算一些复杂的乘法问题。
然而,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这一概念并不容易。
因此,我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反复练习,从而加深他们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笔算乘法的技巧也是教学的重点。
在这一课时中,我不仅要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还要让他们能够熟练地进行笔算。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 培养学生数感和运算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2.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
3.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解决实际问题时选择合适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知识。
3. 演示:通过例题,展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4. 练习: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及时反馈、指导。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2. 板书内容:(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步骤;(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例题;(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实际应用例题。
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相关题目。
2. 提高练习: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 拓展练习: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在本教案中,教学过程的设计需要详细且具有针对性,以确保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2笔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4.2 笔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人教版)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一个重点内容,那就是笔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
我们要知道这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我们将会学习如何用笔算出两个两位数的乘积。
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用到一些基本的数学原理,比如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然后,我要说的是,这个章节的教学难点和重点。
难点在于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的原理。
重点则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笔算,并能够正确地得出答案。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章节,我会准备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主要是黑板和粉笔,学具则是练习本和笔。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尽量清晰地写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步骤,让大家能够一目了然。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给大家布置一些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让大家能够巩固所学的内容。
同时,我也会给大家提供答案,让大家能够检查自己的作业。
我会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今天的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们是否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原理。
同时,我也会给大家拓展一些相关的知识,比如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其他方法,让大家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个章节的内容。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学计划,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个章节的学习,对数学有更深的理解和热爱。
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进步!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学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原理是这个章节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的地方。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这个原理是进行笔算的基础,需要学生们深刻理解并熟练运用。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相同数位对齐的原理是这个章节的教学难点。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通过一些实际例题,让大家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相同数位对齐的重要性。
比如说,我们可以假设有一个水果店,我们要计算买几种水果需要花多少钱。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笔算乘法》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笔算乘法》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笔算乘法》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笔算乘法》,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笔算乘法》1教学内容:教材第47-48页练习十教学目标: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
2、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熟练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算题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整理1、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3420=答案1710=答案1330=答案2130=答案4320=答案3240=答案5170=答案6330=答案7210=答案巩固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为复习笔算打好基础。
2、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1244=答案3213=答案4211=答案2123=答案指名四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完成后每个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指名学生任选一题说出计算过程。
3、教师小结: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时,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二、巩固练习1、笔算。
1244=答案3213=答案4211=答案2123=答案2332=答案4121=答案2223=答案3412=答案全体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结果。
2、3911=答案3131=答案2333=答案2224=答案1241=答案让同学们任选两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竖式计算),老师巡视,把完成既正确书写又好的同学的练习本进行展示,让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并把这道题的卡片送给这位同学,以示鼓励和表扬。
3、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的第4、第5题,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列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2笔算乘法人教版
第4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教学内容】教材第46页例1、“做一做”及第47页练习十的第3,5题。
【教学目标】1.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算理。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点子图。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1.PPT课件出示列式计算题目,学生口述算式并计算。
(1)28的2倍是多少?3个28的和是多少?(2)32和10的乘积是多少?32的100倍是多少?2.课件出示两道习题: 14×2=14×10=请说一说这两道题的口算过程。
3.我们前面学习的是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不进位)的口算。
今天我们要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学习,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掌握笔算乘法的技巧。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1.处理信息,训练思维。
(PPT课件出示例1的主题图)(1)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说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3)让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整的说一说。
2.动手操作,探究算理。
PPT课件出示例1动画习题并展示解题过程。
(1)学生先独立列式,交流计算过程。
(14×12=)(2)动手摆一摆,画一画。
(学生用点子图拼出或画出2个14和10个14)(3)汇报计算方法。
师:你是怎么计算出结果的?把你的想法试着用点子图表示出来。
方法一:把12套分成3个4套, 14×4=56,56×3=168。
方法二:把12套分成2个6套, 14×6=84,84×2=168。
方法三:把12套分成10套和2套,14×10=140,14×2=28,140+28=168。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同步备课教案-第4单元-2 笔算乘法(4课时)
2笔算乘法第1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教材第46页例1)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口算。
52×10=43×30=12×40=31×20=17×20=21×30=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二、学习新课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例1。
(1)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境是什么。
明确: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
(2)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
明确:14×12=(3)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明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
(4)想一想:我们前面复习了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教师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方法一)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14×10=140(本)14×2=28(本)140+28=168(本)(方法二)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
14乘12,我们可以先不看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想成14乘2,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就可以得到28,这是第一层的计算,再用十位上的“1”去乘14,乘的方法与个位上的2乘14的方法一样,但乘得的结果的末位数要对准第一个因数的十位,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笔算乘法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笔算乘法教案: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笔算乘法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四单元的第二节内容——笔算乘法。
我们将从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开始,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能够独立完成笔算乘法的计算,并且理解笔算乘法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笔算乘法的原理,并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笔算乘法,我准备了一些练习题和计算器,供学生们在课堂上练习使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在黑板上写下两个两位数,比如23和45,然后问学生们,如果我们要计算23乘以45,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笔算呢?2. 新课讲解:我会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比如23乘以45,来讲解笔算乘法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我会让学生们跟着我一起笔算,让他们看到每一步的计算过程。
3. 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进行笔算乘法的计算。
我会及时给予他们反馈,帮助他们发现和纠正错误。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将笔算乘法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清晰地展示给学生们。
七、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笔算乘法的练习题,让学生们回家后进行练习。
题目包括:1. 23乘以45等于多少?2. 32乘以56等于多少?答案:1. 23乘以45等于1035。
2. 32乘以56等于1792。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学生们对笔算乘法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我的教学方法。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们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他们在家里进一步学习和巩固笔算乘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导入环节的实践情景引入在导入环节,我选择了在黑板上写下两个两位数,比如23和45,然后问学生们如何进行笔算。
这个实践情景引入的好处在于,它能够让学生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笔算乘法。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新知识点】1、口算乘法(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2)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2、笔算乘法(1)不进位的笔算(2)进位的笔算(3)解决问题【单元讲课目标】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能联合详尽情境进行乘法预计,并解说预计的过程。
【单元讲课要点】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问题。
【单元讲课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单元课时安排】 6 课时第 1 课时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讲课内容:教材第 41 页例 1。
讲课目标:1、会进行一位数成两位数的口算。
2、经历研究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3、感觉数学与平常生活的亲近联系。
讲课要点: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讲课难点: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具准备:课件、口算卡片讲课过程:一、复习引入口算下边各题:40×460×530×3300×7 200 ×8 12×424×213×332×3 11 ×5自己选两题,谈谈口算方法。
二、研究发现1、独立试一试( 1)认真观察例 1 图。
(2)请学生提出问题。
(3)从学生回答中选择例 1 问题:每筐装 15 盒草莓,阿姨买了 3 筐, 3 筐草莓有多少盒?2、组内交流( 1)请学生思虑、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出算式:15×33×15( 2)小组议论:如何想出得数?3、小组报告各组代表向全班报告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方法一:将 15 分成 10 和 5,口算:10×3=30,5×3=15,15+30=45。
方法二:依据竖式的计算方法,5×3=15,个位上的数相乘满十向行进一,十位上的数 1 和相乘得 3 个十,加上个位进步来的1 个十,就是 4 个十。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2《笔算乘法》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2《笔算乘法》人教新课标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在这份教学设计中,我将详细介绍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数学4.2《笔算乘法》这一章节时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我在本节课中选择了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教授第4.2节《笔算乘法》。
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会正确进行乘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 能够熟练地进行两位数的乘法运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在本节课中,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特别是如何正确地进行进位和退位。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独立地进行两位数的乘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大屏幕、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练习本等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如购物、做饭等,引出乘法运算的重要性。
2. 讲解:我使用教学卡片,展示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进行讲解。
3. 示范:我在黑板上进行两位数的乘法运算,边讲解边示范。
4. 练习:我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组讨论: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一个清晰的板书,包括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步骤和示例。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并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相应的拓展延伸,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通过这份教学设计,我希望能够有效地教授学生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3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3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1设计说明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过程中,学生已经理解了笔算的算理,知道了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
因此,本节课主要利用几何图形理解算理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进行迁移,让学生自主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利用几何图形去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相关运算算理,并能正确地处理计算过程中的进位问题.2、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迁移新知的能力。
3、使学生在经历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并渗透德育教育和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重点:1、能够简单利用几何图形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掌握计算中为什么进位。
难点:让学生总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学生课前准备:练习本和文具教师准备: PPT课件、题卡、动物卡片、水果卡片。
教学过程一.课前和学生互动,<游戏水果蹲>学生分四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并选一类水果.最后,选出一组水果获胜.二.复习利用课前水果蹲获胜水果小组,引出复习习题,并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板演.(一边计算一边想你是怎么计算的)23×13= (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做)师:通过复习出示(两位数成两位数笔算)板书三.新知过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 创设情境。
师:刚刚同学们在做题时,老师看到一位学生的桌子上有一盒酸奶,老师很好奇,我想采访一下他。
2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2 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笔算乘法,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中。
我们将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不进位的乘法计算方法。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笔算,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学习,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重点讲解乘法计算的法则,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计算练习来掌握这些法则。
同时,我也会准备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计算,我设计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乘法表和计算器。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乘法计算的过程。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乘法计算的法则写下来,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演示。
这样,学生可以更清晰地理解乘法计算的过程。
对于作业,我设计了一些练习题,包括一些不进位的乘法计算题。
我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以巩固所学的内容。
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今天的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乘法计算的法则。
同时,我也会寻找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总的来说,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不进位的乘法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学习了不进位的乘法计算方法,这是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关注和深入理解。
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乘法计算的法则。
乘法计算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运算,它有着特定的计算规则。
在笔算乘法中,我们需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这个规则是乘法计算的基础,也是我们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我们需要深入理解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不进位乘法是指在乘法计算中,乘积的每一位都不会超过10,也就是说,不会产生进位现象。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4.2 教学设计 《笔算乘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例1呈现一幅老师买书的情境图,并引出解决“一共卖出了多少本?”问题的算式:14×12,把乘法计算的教学置于具体情境之中。
然后引导学生尝试通过点子图直观呈现给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并引出竖式计算方法。
这样的教材设计是让学生在探索、交流中清楚了解笔算的过程和算理。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乘数的十位对齐。
3、培养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计算的算理。
教学课件 点子图【情境导入】1、(出示主情境图)师: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一共买了多少本?3、师:怎样列式呢?4、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要求一共买了多少本书,就是要求12个14是多少,列成算式是14×12。
5、师:观察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6、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两位数乘两位数。
【探索新知】1、师:怎样计算14×12呢?你能先试着算一算吗,并把你的算法用点子图表示出来。
2、学生探索、交流,教师引导明确不同想法:(1)把12套看作3个4套,先求4套多少本,再求3个4套多少本。
用算式表示:14×4=56(本)56×3=168(本)。
(2)把12套分成10套和2套,先求10套多少本,再求2套多少本,最后求一共多少本。
用算式表示:14×10=140(本)14×2=28(本)140+28=168(本)。
3、师:能不能用竖式计算呢?你能试着算一算吗?4、学生尝试计算,同桌交流。
5、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分析算法:(1)、竖式应该怎样列?(2)、先算什么?表示什么?(3)、再算什么?表示什么?(4)、最后算什么?6、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先用12个位上的2去乘14,算的是2套书的本数,再用12十位上的1去乘14,算的是10套书的本数,由于这里的1表示1个十,所以得数是14个十,得数的末位要和十位对齐,个位上的0可以不写。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单元教案-教案
1.口算乘法:(1)整十、整百的数乘整十数。
(2)估算。
2.笔算乘法:(1)两位数乘两位数。
(不进位)(2)两位数乘两位数。
(进位)(3)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计算方法。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
教材为学生学习计算提供了相应的生活实例和问题情境。
让学生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学习材料饱含生气,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讨计算方法,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计算,切实体会到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
本单元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乘法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具体问题情境,同时也设计了自主探索、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
旨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计算方法,探索新的计算方法。
教学时,要留有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尝试、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和笔算方法。
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以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
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经历乘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学生也能逐步学会用数学手段去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是《课程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本单元教材不仅在口算乘法中专门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还在笔算的乘法中展示了估算方法。
切实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笔算乘法第1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教材第46页例1)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口算。
52×10=43×30=12×40=31×20=17×20=21×30=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二、学习新课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例1。
(1)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境是什么。
明确: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
(2)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
明确:14×12=(3)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明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
(4)想一想:我们前面复习了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教师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方法一)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14×10=140(本)14×2=28(本)140+28=168(本)(方法二)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
14乘12,我们可以先不看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想成14乘2,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就可以得到28,这是第一层的计算,再用十位上的“1”去乘14,乘的方法与个位上的2乘14的方法一样,但乘得的结果的末位数要对准第一个因数的十位,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14×12=168(本)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
(5)总结过程中提问:①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②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明确:乘了两层,因为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2和14乘完后,1和14还要乘,把两层乘得的结果相加。
③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明确:因为十位上的1和4相乘乘得的结果是4个十,所以要和十位对齐,个位的0可以省略不写。
三、巩固反馈1.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
29910235162422.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2~5题。
第2题:528416462483(竖式略)第3题:第三个正确,第一个和第二个错误。
改正:22×4366 88 94631×1393 31 403第4题:12×12=144(个)第5题:2周=14天22×14=308(页)308>30040×7=280(页)280<300答:2周能读完。
7天不能读完。
四、课堂小结1.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
2.谈谈在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中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板书设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例1:14×12=168(本)14×122814168答:一共买了168本。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要和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
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教学反思提倡算法多样化,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的算法,尊重他们的想法,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这样的计算教学,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计算法则和计算方法。
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备课资料参考典型例题准备【例题】玩具厂原来每天生产玩具汽车23件,现在每天的产量是原来的13倍,现在每天生产多少件?分析:根据题意,可列出算式23×13。
用竖式计算时,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3乘23等于69,69末位上的9和13个位上的3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乘23得23,23的末位与因数13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解答:23×13=299(件)答:现在每天生产299件。
相关知识阅读两位数乘法法则整数乘法低位起,两位数乘两次积。
个位乘得若干一,积的末位对个位。
十位乘得若干十,积的末位对十位。
计算准确对好位,两次乘积加一起。
第2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
(教材第49页例2)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过程中的进位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38×10=20×14=91×40=81×60=72×30=50×31=62×30=70×21=2.笔算。
35×7=23×21=让学生集体完成并指名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做完后请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全班集体订正。
二、学习新课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例2。
(1)读一读题,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明确:春风小学有37个班,平均每班有48人。
一顿午餐要为每人配备一盒酸奶,问题是求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
(2)要求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也就是求37个48是多少,怎样列式呢?学生回答,老师板书:37×48。
(3)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计算方法。
(方法一)估算方法。
48≈5037≈4050×40=2000(盒)大约有2000盒。
(方法二)笔算方法。
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7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
7乘8得56,在个位上写6,向十位进5;7再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4,得28个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5个十,得33个十,所以在十位上写3,百位上也写3;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3去乘48,所得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列式解答:48×37=1776(盒)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4)讨论: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学生讨论后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相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相乘,与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相加时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
三、巩固反馈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4题。
第1题:782156629146396第2题:8643789307031575117614883420竖式略第3题:第三个正确。
第一个和第二个错误。
改正:21×3484 63 71459×22118 118 1298第4题:16×56=896(元)四、课堂小结1.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
2.谈谈在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中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板书设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例2:48×37=1776(盒)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相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相乘,与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计算时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教学反思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对于学生而言是较难理解的,计算时需要进行3层计算。
学生还未能熟练掌握时,往往会出现运算第2层时把乘几十当成乘几来算,或者将乘数弄混淆导致出错。
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在学生书写竖式时,教师要求学生将算理一并书写在算式的旁边,便于学生记住自己该算哪一步,便于学生在思维混淆时能理清运算的顺序,在检查时便于发现和改正错误。
2.在教学中,对这一知识的教学千万不能急,不能光看学生计算出的结果正确与否,还应关注学生是否理解了算理。
看似简单的计算,实际上对初次学习的学生来说是挺困难的事情。
在教学中应多观察多思考学生出错的原因,帮助其对症下药。
同时,加强对算理的理解是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的关键。
备课资料参考典型例题准备【例题】一个坏了的水龙头每分浪费68克水,26分浪费多少克水?分析:根据题意,列出算式为68×26。
用竖式计算,先用26个位上的6和68相乘,然后用26十位上的2和68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就是68乘26的积。
解答:68×26=1768(克)答:26分浪费1768克水。
第3课时连乘问题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内容连乘问题。
(教材第52页例3)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能够运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同一个问题思考的角度不同,解题方法就会不同。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复习解决一步乘法的问题。
问题:三(1)班同学,在做广播操时需站4队,每队12人,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让学生读题,并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12×4=48(人)答:三(1)班一共有48人。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二、学习新课连乘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例3。
(1)观察情境,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明确:超市一周卖出5箱保温壶。
每箱保温壶有12个,每个保温壶卖45元,问题是求一共卖了多少钱。
(2)探究解题思路。
(方法一)可以先求一箱保温壶能卖多少钱,再求5箱卖多少钱。
45×12=540(元)540×5=2700(元)综合算式为:45×12×5=2700(元)(方法二)也可以先算出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再根据每个保温壶的价格求出一共卖了多少钱。
12×5=60(个)60×45=2700(元)综合算式为:12×5×45=2700(元)(3)检验解题方法是否正确。
两种方法都求出5箱保温壶一共卖了2700元,结果是一样的,说明这两种解法都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