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发表时间:2011-04-12T10:22:58.057Z 来源:《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1年第3期供稿作者:陆林雪[导读]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必须对学生的负担做一个从数量到质量的限制。吉林省松原市广播电视大学(138000)陆林雪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上,占主导地位的是选择的教育观,即从教育对象中挑选一定社会、一定行业所需要的人才,而把多数人置于被淘汰的行列,让他们以失败者的身份进入社会。这种选择的教育观在今天的中国,仍根深蒂固地表现在各级各类教育之中。另外,在我们的教育思想中,还存在着一种实际上起指导作用的教育观,这就是“功利主义教育观”,应试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这种
教育观的反映。这种教育观强调教育的功利性,而忽视教育的非功利性。毋庸置疑,教育具有功利性,而且这种功利性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明显。然而,我们同时也应看到,教育具有非功利性的一面,即教育在增强人的体质,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确立人的道德、理想、信念,丰富人的文化生活,和谐人际关系等方面,具有非同小可的作用。
近些年来,素质教育观的提出正是对重应试的选择教育观和重实用的功利教育观的扬弃,是以发展的教育观取代选择教育观和功利教育观的一场变革。这种发展的教育观,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观。它不是以目前的升学或就业作为自己的直接目标,它的立足点是面向21世纪的需要。要重视学生全面而和谐的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个别优等生、尖子生的英才教育,也不是平均主义、“一刀切”式的教育;它强调个人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的调动,重视学生潜在能力的发挥,而不是压抑这种能力;它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不是抹杀个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
1创设实施素质教育的条件 1.1 学生个性发展的条件。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非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这就需要摒弃传统的以统一规格去创造“标准件”的教育模式,改变在教育过程中只注意一部分成绩好的学生的基本观念。从研究学生的差异入手,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文化环境与氛围,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并启发诱导学生把学习过程当作是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学习。落实素质教育,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鼓励他们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管理。
1.2 创设课业负担的限制条件。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必须对学生的负担做一个从数量到质量的限制。现在中小学生的书包重、补课勤等问题依然十分严重,这大大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创设课业负担限制条件就显得尤其紧迫。首先,要废除“满堂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其次,遏制“补课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当堂学的知识当堂消化;再次,减少作业量,以注重学生发展项目评价代替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分数评价,并同时淡化学生间的成绩优劣等级观念,培养学生特长。随着课程结构的调整和改革,对文化必修课的作业量和文化选修课的实践量,要做合理的控制和调整,保证有充足的条件和时间使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
1.3 为人人成才创设条件。素质教育不求人人升学,但要个个成才。这就需要有一个成才的条件,而这种条件应当从人的差异出发,通过教育过程使每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完善。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学有所得,成为合格的又有一定特长的人才,除了要精雕细刻地开发蕴藏在每个孩子身上的智慧和才能之外,还要坚持“分类指导,分类推进”的原则。所谓“分类指导,分类推进”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采用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和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尽量做到让成绩好的学生“吃饱”、中等程度的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吃好”,达到全面提高。措施实施过程中,在层次上允许上下滚动,使较低层次的学生有奋斗希望,较高层次的学生有危机感,从而形成你追我赶、人人向上的学习氛围。
2教师必备的素质 2.1 更新观念,认同素质教育,打好基础。更新教育观念,认同素质教育,是教师的当务之急,要把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与理解落实到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上,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尽快地从应试教育的樊笼里跳出来。不要留恋“走熟的旧路”,要有勇敢的拓荒精神。“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才成了路”。不要只把素质教育说在口上,而实际做的仍是应试教育的那一套。
2.2 强化师德,展现人格风采,挺起脊梁。教师的职业劳动是一种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教育过程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为了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教师必须首先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一般来说,学生都对教师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感,他们把教师看成自己学习上的导师、德行上的榜样、生活上的参谋。任何一个成功的人,无不受益于教师高尚人格的影响。教师人格的力量还应以先进的思想、优秀的品德、良好的作风、渊博的学识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去追求理想的人格。
总之,真正成功的教学过程,必定是升华为审美境界的艺术欣赏过程;是教与学双方思想交流、感情共鸣,情与理完美统一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高尚的师德得到张扬,人格风采得到高度展现,渊博的知识积累得到了全面调动。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纵横捭阖,潇洒自如,尽情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