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农村建设规划论文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论文
新农村建设的论文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论文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
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论文1【摘要】本文从高等农业院校在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进程中具有的传统优势和发展特色等方面以及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角度,提出了农业高等院校在新农村建设中应成为智力支撑,力求以科技创新引领新农村建设,积极寻求科技成果与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结合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充分发挥高等农业院校的资源优势,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新农村建设高校职能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决定了高等农业教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特殊地位。
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的现有格局大多是1952年院系调整形成的,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其学科建设逐步向多科性、综合性方面发展,但却始终是以农业学科为依托,保持着农业学科的优势与特色,因而在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进程中有着深厚的基础和传统优势。
发展至今,高等农业院校的全国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省级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农业学科为优势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点和硕士点,以服务“三农”为优势的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更是形成了其他高校无可比拟的优势。
几十年来,高等农业教育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并在保证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学校潜力,发展函授、自考、干部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满足了农村社会对不同层次、不同规格人才的需求。
近几年来,高等农业院校针对学科门类较少、学科结构单一、分布较窄、布局不尽合理的现状,加快了学科建设步伐,着力调整学科结构,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继续发扬了农学学科优势,促进了生物学、工学和管理学院等学科的较快发展,人文学科和理学的基础学科有所起步。
浅谈新农村建设的论文
浅谈新农村建设的论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出台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新农村建设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新农村建设的论文范文一:浅谈新农村建设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当今我国的农村问题,不是单纯的农村问题,而是国家城市化问题在农村的具体表现。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久而深刻的命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一、何为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创新为动力,以农村公用设施、公共事业、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组织管理、素质教育、文明风尚等为主要建设为内容,以勤勉、协作、自立为建设精神的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是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提升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农民步入现代社会,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平台和载体。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字方针,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长期的奋斗目标,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
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
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
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清洁安全饮水、道路交通、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
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制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新农村建设论文-最新范文
新农村建设论文篇一: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论文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论文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论文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对于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
城市的发展影响和带动着周边村镇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新农村建设是亿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更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
新农村建设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农村。
以村庄整治为切入点,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起点,逐步将新农村建设全面推开。
新农村建设对于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新农村时代性前瞻性城市化乡村景观新农村建设正文:一、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性和前瞻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快速发展,国力有了很大增强。
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具备了“用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的基础和条件。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实现战略目标的难点是“三农”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没有广大农村的发展和面貌的改变,就没有社会的全面进步。
因此,“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已经成为农村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近几年来,农村先后进行了电网改造、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开展了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农业“两税”、“两工”、“三提五统”以及乡镇综合改革,全面清理涉农收费,大力减轻了农民负担;全面清理锁定并化解了部分村级债务;实行了种粮、农机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等中央和地方的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制度;落实了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发了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和林权证;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步伐加快,“三通”建设已经稳步实施,扶贫济困、医疗救助、养老统筹等正在积极推行之中。
2024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参考论文
2024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参考论文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新农村建设旨在通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参考。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这包括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多个方面。
首先,要加强农村交通建设,提高农村公路等级和通行能力,解决农民出行难的问题。
同时,要加快农村水利建设,提高农村灌溉和防洪能力,保障农民生产和生活用水。
此外,还要加强农村电力和通讯建设,提高农村电网供电可靠性和通讯覆盖率,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
农业现代化与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现代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
要通过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推动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此外,还要加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农民素质提升与教育发展农民素质的提升和教育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要加强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同时,要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和文化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
这不仅有助于农民自身的发展,也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乡村治理与文化建设乡村治理和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农村基层治理的现代化。
同时,要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提高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还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挖掘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这有助于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和精神风貌,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篇一: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要提高文化水平,解决就业问题;运用现代科技发展农业机械技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利用保护农业资源。
关键词:知识就业科技农业基础设施农业资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也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然而农村的建设面临着,农民科学文化水平较低,就业困难集体经济薄弱,村庄规划建设滞后,资源浪费等问题,新农村建设就成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要不断的深入研究农村的现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办法,同时还要有整体思维,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深入理解新农村建设。
一、提高农民文化水平,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
农民工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是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任务。
就业需求扩张又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特别是继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利用工业在国际以及区域间的转移,创造就业需求,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空间。
高度重视乡镇企业稳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扩大劳动力就近转移的就业容量。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注重非正规就业对扩大就业容量的作用,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开辟新的领域。
实现农村劳动力在更大范围充分就业,需要把握几项原则:一是分工分业原则。
促进农民职业上的分化和转变,优化配置劳动者与生产要素,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使普通农户转变为多种类型的专业户,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人才资源配置效率。
新农村建设的论文
新农村建设的论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背景下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新农村建设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新农村建设的论文范文一:新农村经济建设改革措施摘要: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发展需要,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因素,赢必须坚持农村信用社改革趋势的多样化。
在推动新农村经济建设中发挥者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模式、利率设置、产权规定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着很多的弊端,严重阻碍了我国新农村经济建设的进程。
本文基于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新情况,提出了几点加强农村信用社对新农村经济建设推进作用的改革措施,本文认为只有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在新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主导力量,设定出合理的利率、加强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设定出多种形式的产权形式,提高服务水平才能真正建设我国农村经济的新格局。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新农村经济建设;问题;改革措施一、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相关概述(一)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概述农村信用社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简称,它是由我国国务院银行监督管理机构及其派出机构批准设立、由社员入股构成,采取民主的形式进行管理,农村信用社设立的目标是为全体社员提供金融服务,而农村信用社属于农村合作的金融机构,特点包括:!、农村信用社是独立的企业法人;。
、农村信用社是信用合作机构;&、农村信用社是银行类金融机构。
农村信用社的特点:组织模式的特殊性;业务职能的独特性;业务流程的简易性。
(二)产权和产权制度的概述产权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产权以法律的形式表现出经济所有制关系中的科学产权制度,目的是为了管理和约束商品经济中的财产关系,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保障商品经济平稳运行。
产权制度是指既定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结合而成的且对产权关系实现有效的组合、协调和保障的制度决定。
产权制度的主要作用就是能够有效降低交易费、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浅谈中国新农村建设规划论文
浅谈中国新农村建设规划论文推荐文章新农村建设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热度:新农村建设开发相关论文范文热度:浅谈新农村建设的论文热度: 2017年入党志愿书农村热度:农村支部书记培训心得体会范文_农村支部书记学习培训总结热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背景下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新农村建设论文,供大家参考。
新农村建设论文篇一:《探究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党的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实现战略目标的难点是“三农”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本文以上海市金山区山阳镇的新农村建设为例,来探究新农村的产业结构与发展。
通过对金山区山阳镇经济发展的今昔对比,凸显出山阳镇居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的切实利益。
关键词:新型农村;产业结构;上海市金山区山阳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快速发展,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具备了“用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的基础和条件。
文章对山阳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研究,进而来探究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及分析此政策的可行性和实践性。
一、新型农村产业结构改革现状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从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农业支持工业,工业反哺农业;农村服务城市,城市带动农村的基本方针。
工与农、城和乡,这两大关系正在实现着从未有过的历史性转变。
我们以上海市金山区山阳镇的新农村建设为例,来探究新农村的产业结构与发展。
上海市金山区以“三区一线”(金山工业区、现代农业园区、金山新城区和海岸线)为重点,全面规划、全力建设。
新农村建设论文(范文参考6篇)
新农村建设论文(范文参考6篇)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我国现代化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
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对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新农村建设涉及到农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诸多领域的全面发展,是在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是在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完全破除的环境中进行的,因而新农村建设必然要面临众多的复杂问题。
以下是我们整理的6篇新农村建设论文的范文,供你参考借鉴。
新农村建设论文一题目:浅析新农村建设之中韩差异性摘要: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韩国的新村运动与我国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相似性,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它也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我们借鉴。
本文主要探讨了两国新村建设运动的差异性。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新村运动;奖惩机制;农村工业化二战后,韩国为促进经济发展,采取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取得显着成效,与工业发展相比农业发展缓慢,农民生活水平低下,城乡差异日益增大,社会矛盾激化。
这此背景下,韩国发动由政府主导、以农民为主体、改善农村生活、缩小城乡差异的"新村运动";.30年间,韩国农村工业化进程基本完成,农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
与韩国相似的是,中国农村也面临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农民生活困难,城乡差距拉大导致社会问题从生等问题,但是两国的新农村建设活动却依然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
1、两国国情不同首先:韩国新村运动召起时,韩国总人口只有32.24百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44.7%,农业人口共有14.12百万人,而中国拥有14亿人口,共有近9亿的农业人口。
这一庞大的数据差已说明,中国新农村建设困难度远高于韩国;其次:中国地域广阔,民族复杂,许多地域是多民族混居,中国的农村问题还要考虑地域、文化差异;第三:中国不但存在城乡差异,农村之间也存在南北差异。
中国南方经济发展水平正提高与北方,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如:浙江、江苏一带早已开启农村的现代化建设进程,由城市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已基本形成良性循环圈,反之,中国北方以及西部等内陆地区,不但农村发展滞后,城市亦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与南方农村存在巨大差异,因此,中国的新农村建设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农村问题。
我国新农村建设论文5篇
我国新农村建设论文5篇第一篇1规划背景自2006年2月21日中央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随着2012年年底“美丽中国”宏伟目标的提出,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范例,建设美丽乡村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手段。
四年来,太原市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体制和机制日渐完善。
全市212个新农村中先后有1/5的村庄完成了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编制,新农村建设渐入佳境。
东山地区作为太原市新农村分布的一个集中区域,主要分布有杏花岭和迎泽两个区内的多个村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该区域的村庄尽管拥有良好的发展优势和机遇,但因东山地区为黄土丘陵地形,又承担着城市的防洪、交通等众多功能,在发展上面临着一定的劣势和挑战。
做好东山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无疑将推动整个东山地区的经济发展,引导东山地区广大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向城镇转移,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实现城乡一体化,也为以后类似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参考经验。
2现状存在问题根据东山地区已编制完成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可以总结出东山地区的新农村规划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限制因素:1)地形复杂多变,地质条件不佳。
太原市东、西、北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东部的山地通称为东山。
由于该区域常年经雨洪冲刷,现状沟壑纵横,高差可达上百米。
现状许多村庄就坐落于条条冲沟之中,如枣沟村、长沟村、后沟村、东沟村、小枣沟村等村庄就因此得名。
复杂的地形不但限制了村庄的发展,同时汛期对村民的安全也造成隐患。
东山地区属典型的黄土丘陵地貌,高低起伏、沟壑纵横,适合开发和建设的土地并不多。
土质大部分为三级自重湿陷性黄土,给规划建设和施工带来一定难度。
加之东山煤矿、长沟煤矿等多家煤矿的开采,在区域内形成一定范围的采空区域,进一步减少了可供利用的土地存量。
2)市政设施缺乏,基础设施限制。
东山地区特别是高速环路以外地区,仅有几条公路可供通行,道路密度远低于城市水平,相应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设施严重不足,制约本区的发展。
2024-2024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计划5篇
2024-2024年新农村建立工作方案2024-2024年新农村建立工作方案精选5篇〔一〕2024-2033年期间,新农村建立将是中国农业开展的重点之一。
这将是一个十年的方案,旨在改善农村根底设施,进步农村消费力,促进农村经济开展,进步农民生活程度。
新农村建立的目的是进步农民消费力和生活程度。
为此,方案将专注于以下几点:为了进步农民的消费力,农村根底设施的建立将是优先事项之一。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仍有许多农业消费区的根底设施存在着很多问题。
这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将在新的方案中得到解决。
方案主要是改善农村公路、供水和通信等根底设施。
此外,方案还将着重修建农村小学和医院等社区设施,让良好的教育、医疗效劳和根本设施效劳到达每个农民家门口。
进步农村居民收入和生活程度是新农村建立的一个关键因素。
为了进步农民收入,方案将致力于开展农村可持续产业,如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和农村旅游等。
此外,方案还将帮助农民改进农业技术,进步种植、畜牧和渔业等方面的效率。
新农村建立将为农村产业提供大量的政策支持。
方案将为农村企业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以促进脱贫攻坚扶贫工作的顺利施行。
此外,方案还将注入更多的资金和投资,以帮助农民家庭经济通过种植、加工和销售农产品等方式实现更好的开展。
新农村建立还将致力于进步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程度。
方案将通过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来帮助农民解决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问题。
此外,还将致力于进步农民的职业技能和教育程度,增强农民就业才能和社会融入度。
新农村建立将注重保护农村环境。
还将通过加强农村环保意识,开展节能环保活动和环保宣传,让全体农民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新农村建立是中国的一个重要任务,政府必须为其提供足够的资和政策支持。
这项方案旨在帮助农民开展农业消费、改善生活和促进农村经济开展。
全社会也需要为新农村建立提供大力支持。
2024-2024年新农村建立工作方案精选5篇〔二〕2024年已经悄然过去,伴随而来的是2024年春季学期的全面开场。
新农村建设毕业论文
新农村建设毕业论文新农村建设:农村发展的新方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旨在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新农村建设的意义、目标和实施策略。
首先,新农村建设对于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是国家的主要劳动力和人口基础。
农村发展的滞后不仅影响着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国家经济的全面发展。
因此,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是实现农村现代化、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其次,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多元化、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农村建设主要注重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而新农村建设更加注重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农村社会文化的发展。
新农村建设旨在实现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
在实施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
首先,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包括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电力通讯等方面。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其次,要推动农村产业的发展。
农村产业的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要通过培育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农村电商等方式,推动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同时,要加强农村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引导,提高农民的创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还要注重农村社会文化的发展。
农村社会文化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
要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
同时,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动农村社会文化的融合发展。
最后,要加强农村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农村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保障。
要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推动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提高农村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总之,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发展的新方向,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农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范文
农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范文一、概述农村新农村建设是指在农村地区进行的一系列综合性改造工程,旨在提升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大对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设通畅的农田水利网络,提供良好的交通和生活条件。
三、农田水利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是农村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
要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修建灌溉工程,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
同时,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提高农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环境保护农村新农村建设要注重环境保护。
要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田和水源的安全,减少农村生活垃圾和农业废弃物的污染,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农村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要注重农村产业的发展。
要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和发展具有竞争力的农业项目,促进农民增收。
同时,要注重农民职业培训,提升农民的技能水平,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质量。
六、农民生活改善新农村建设要注重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要提升农村居民的住房标准,建设优质安全的农村住宅,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
同时,要加强农村卫生保健工作,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七、教育和科技支持新农村建设要注重教育和科技支持。
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同时,要加强农村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农村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
八、农村社会事务新农村建设要注重农村社会事务的发展。
要加强社会管理,改善农村社会服务体系,提高社会事务的公平性和效能。
同时,要加强文化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和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
九、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需要财政支持。
要加大对农村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投入,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确保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同时,要加强财政政策的引导作用,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新农村建设。
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5篇)
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5篇)第一篇: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论文关键词: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金融体系财政转移支付论文内容摘要:应结合本地实际,从提高农民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入手,依靠科技提高人才素质,在实行土地集约化的同时,做好耕地保护工作,并妥善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从根本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当前,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也是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以及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现代农业是一种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它从对农作物的施肥到灌溉,以及对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的建立,都体现了对农作物生长条件的改善,土壤肥力保护,以及具有高效、低投入和对资源环境最少负面影响的特点。
最后,现代农业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能进一步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最大程度实现了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所谓现代农业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对其加以改进,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和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现代农业的实质是通过技术的渗透,工业部门的介入,生产要素的投入,市场机制的引入,服务体系的建立使传统农业变为新型农业的过程。
因此现代农业的核心应是科学化,发展方向是集约化,发展目标是产业化。
因为现代农业首先突破了传统农业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进而使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
其次,现代农业打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达到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和优势互补。
发展现代农业对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一)发展现代农业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需要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尤其是人均耕地面积匮乏,要增加粮食生产必须转变经济方式,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并以“主攻单产、提质提效”为战略重点,要不断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加强高产优质粮食品种的研发、选育、引进,并不断扩大良种覆盖率。
关于中国新农村建设论文范文
关于中国新农村建设论文范文新农村建设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它才能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农村建设论文,供大家参考。
新农村建设论文范文篇一:《浅谈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管理分析》摘要: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其中经济管理工作变得更为重要。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已经与现代社会发展趋势不适应。
信息化技术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元素,其是现代化的代表,其实现了农村经济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借助信息化技术来支持经济管理工作,为此,本文就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创新农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强化新时期的农业建设变得越发重要。
2015年2月,由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重视发展“三农”,强调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探究具有现代化特点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
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财务管理软件来对农业经济进行有效的管理是首要工作。
一、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分析(一)经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通过对农业经济管理现状的分析,了解到由于受到环境与管理水平的影响,农村在经济管理上的规范度与严谨度不够,管理制度的设定相对落后,与现代化城市经济管理制度存在着脱轨的现象,经济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制度的威严被无视。
例如,农业经济管理中,由于制度不健全,导致部分财务管理人员未能严格履行制度纲要,只是将相关的财务数据进行记录,并未进行有效的审核与核对,导致经济管理质量下降。
(二)经济管理模式相对之后由于受到农村发展水平的限制,其经济管理模式大都以人工、手工的方式进行,存在传统的纸笔时代,当然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不断传入农村,经济管理模式得到创新,但是普及力度却不够,不能满足地大物博的中国农业经济发展。
此外,部分农村引进财务信息化设备却不予以使用,只是闲置一边,还保持着传统的经济管理形式,在财务数据的收集、处理与整合等方面的效率不高,且精确度堪忧,制约着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
新农村建设方案范文(三篇)
新农村建设方案范文一、背景介绍____年,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农村建设作为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新农村建设旨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构建美丽宜居的农村环境,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为达到这一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新农村建设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1)经济目标:提高农村产业发展水平,实现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2)人民生活目标: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3)生态目标:推进农村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实现农村绿色发展。
(4)农村治理目标:完善农村管理制度,提高农村治理能力。
2. 原则:(1)科学规划:依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确保新农村建设可行性。
(2)因地制宜: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因地制宜地制定具体措施。
(3)产业兴旺: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4)资源节约:合理利用农村资源,推进循环经济模式。
(5)生态保护:加强农田水利、林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建设,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改善。
(6)公益性服务:加强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满足农民基本生活需求。
(7)社会保障: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8)民主参与:广泛动员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形成合力。
三、重点任务和措施1. 发展农村经济(1)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
(2)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壮大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
(3)加大农产品加工和产业化发展力度,提高附加值。
(4)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立统一的农产品市场监测和信息服务系统。
(5)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
2. 改善农民生活(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农村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水平。
(2)推进“厕所革命”,提高农村厕所卫生状况。
(3)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增设农村图书馆、音乐厅、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论文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论文引言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的发展问题逐渐受到重视。
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对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满足人民群众在农村地区的美好生活期待。
第一部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土地使用权和农民土地流转权益保护等。
为了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
同时,应加强土地保护的力度,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二部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
当前,我国农业仍然存在着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和附加值不高等问题。
为了发展现代农业,我们需要加大农村经济产业化进程的力度,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
同时,要加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第三部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交通不便、水电供应不稳定等。
为了改善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我们需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特别是要注重解决农村地区的交通不便问题,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条件。
第四部分:农村社会事务改革与发展农村社会事务改革与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社会事务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资源不足、医疗服务不便等。
为了满足农村地区居民对教育、医疗等社会事务的需求,我们需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事务的改革和发展力度。
特别是要加强农村教育和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结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探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会事务改革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些建议。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论文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论文现如今,“新农村建设”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目标、政策以及对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以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深入的分析和建设方向。
1. 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持续减少,农村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新农村建设应运而生,旨在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并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2. 目标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进乡村旅游与休闲产业发展等。
3. 政策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需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持。
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财政投入、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金融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以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4. 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加强农业产业化、农民合作社的建设,农村经济实现了转型升级,农民的收入也得到显著提高。
同时,新农村建设也为农村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5. 农村社会进步新农村建设不仅关注农村经济,也注重农村社会的进步。
通过改善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农村社会的发展也得到了加强。
6. 农村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注重农村环境保护。
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农村环境治理等措施,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并为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
7. 结论新农村建设在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新农村建设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农村土地问题、乡村公共服务不足等。
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化政策支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推动新农村建设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
通过对新农村建设的细致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在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重要性。
只有持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和支持,才能够实现农村现代化的目标,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新农村建设论文2000字范文参考
新农村建设论文2000字范文参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本篇文章围绕新农村建设为中心,推荐几篇关于新农村建设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第一篇新农村建设论文范文:《辽源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近年来,辽源市始终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辽源为统领,以新农村建设为动力,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以生产发展和民生改善为重点,突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幸福指数,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幸福、和谐的农村美丽家园。
着眼科学发展,理清工作思路。
新农村建设伊始,辽源市就明确了市县乡共建、部门联动、主抓靠县、行动在村、主体农民、实惠到户的工作思路;规划先行、产业支撑、分类指导、梯次推进、点面结合的建设原则;确定“一年突破、三年见效、五年大变样”的阶段性目标;制定走平坦路、住安全房、上卫生厕、喝干净水、用清洁能源的建设标准;实施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推进机制。
明确任务目标,合理规划布局。
辽源市把全市518 个行政村分成强村、中等村、贫困村三个档次,对不同经济基础、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村分类规划、梯次推进。
选择基础相对较好、人口相对集中、布局相对合理、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的100 个村,分阶段、有步骤地打造成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在示范村布局上,重点抓好以城区为中心的内环和以东丰、东辽为主体的外环和沿303 国道线、沿辽长高速公路线、沿东那线、沿辽西线布局的“双环四线”建设,构筑起立体式、交叉式、全辐射、广覆盖、内外呼应、点线面结合的示范村建设格局,切实发挥典型带动效应。
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我国新农村建设规划摘要:本次规划从节约土地、环境整治、改善居住条件、利用新能源等多方面进行探讨,并将其落实到村庄的空间布局、农宅设计、基础设施改造等方面。
用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规划指导盆罐村整治和建设,并为某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积累经验,提供示范作用。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规划;概述;特点一、规划概述(一)村庄概况某村庄位于某市东北部, 远离中心城区,是典型的以务农为主的村庄,被确定为某市惟一一个农业部示范村。
做好某村庄的新农村规划,其推广作用和意义非常深远,也因此受到某市和农业部的高度重视,其规划和建设被列为国家重点项目。
(二)规划思路1.规划深度的确定此次规划意在示范性、推广性, 在规划深度上既要体现产业、空间、环境、资源、人口、就业等的统筹考虑, 又要对村庄生活空间范围内的居住条件、绿化景观、配套设施、基础设施等有具体的建设指导,因此此次规划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村域总体规划;重点进行村庄生产和生活大格局的规划;二是村庄详细规划, 重点进行农民居住空间的规划;三是村庄整治规划,对村容村貌、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近期建设项目进行规划设计。
2.规划实施的阶段目标尊重本土特色, 缩小城乡差距; 营造良好生活环境、高效率生产环境。
规划时序确定为:由近到远,近期“实事求是, 因地制宜, 不大拆大建, 村庄建设见成效”, 远期“经济强村, 环境优美, 乡土特色鲜明, 全面建设新农村”。
(三)规划内容1.确定产业发展方向经过综合比较分析, 规划明确了盆罐村产业发展要沿着“一产多元化, 二产特色化”的方向发展。
第一产业, 做大农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与基地化经营。
大力发展蔬菜、花卉和水果产业,建设高效农业园区和生态养殖小区, 推进精品、创汇、加工、籽种农业的发展, 积极与大中城市批发市场建立网络联系, 引导农民发展“订单农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产业, 依托现有工业基础, 发展无污染工业, 不再扩大工业用地规模。
挖掘传统制陶工艺, 对现仿古陶艺进行扩展, 增加品种, 进一步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
组建秸秆燃气生产企业和秸秆气设备制造企业, 培育村级企业新的增长点。
依靠熟练劳动力资源优势, 改造提升服装轻纺等传统工业, 扩大规模,打造品牌精品。
第三产业, 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度假经济, 发展立足于为本村服务的饮食、商业等, 提高村民日常生活水平。
2.统筹布局村域空间以节约用地、适当集中为原则, 充分考虑土地使用现状, 规划将村民生活、村办企业生产和农业生产三大功能合理衔接, 共同构成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功能架构, 并对村域的用地布局进行总量控制。
(1)村庄生活区, 规划以水系环绕新村, 承担村民的居住、生活服务功能。
规划在保持传统村落风貌和格局的基础上, 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增加绿化活动空间, 完善道路、市政工程、环卫等设施, 营造“棋田翻碧浪, 绿水绕新村”的人居环境。
(2)农业生产区, 规划将农业生产区划分为田间种植区、设施农业种植区、畜禽养殖区、水产养殖区和经济林区。
田间种植区近期主要发展棉花、玉米等作物, 实行粮棉轮作, 远期以种植蔬菜为主。
设施农业种植区是推进精品农业、创汇农业、籽种农业的重要基地, 主要发展蔬菜、花卉和水果。
畜禽养殖区主要发展生猪和肉鸡。
水产养殖区发展南美白对虾和休闲垂钓业。
经济林区主要选种乡土树种国魂和白蜡。
农业生产区整治重点:进行农业设施建设,修整田间道路, 增加卫生设施和休憩设施。
(3)村办企业生产区, 保留现状古陶厂, 整理闲置土地, 发展一类工业, 提高村民收入。
另外, 可充分依托所属板桥镇区工业园, 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 在村内不再建设工业小区。
3.村庄近期整治(1)搬迁村中的秸秆燃气站。
村中的秸秆燃气站虽然在为村民提供燃气方面效果初显, 但其位于村委会与村小学旁边, 且离周围村宅距离不足30米。
其燃料秸秆露天堆放, 具有较严重的安全隐患,秸秆气站周围弥漫的焦油味道亦污染了周边的空气环境。
规划迁至村东, 与沼气共同形成新能源利用。
(2)整治与修缮村中的河道与桥梁。
村庄拥有环村河道和数条沟渠, 水体质量及堤岸环境亟须整治, 村入口的桥梁年久失修, 也是村民要求规划建设中解决的重点。
规划进行了环村水系的连通, 生态堤岸的改造设计, 以及桥涵的规划, 满足了居住生活近远期的要求。
(3)解决村庄内居住与畜养分离。
在现状村北, 规划集中畜养区,满足村民日常畜养要求, 杜绝庭院内人畜混杂。
(4)解决“垃圾靠风刮, 污水靠蒸发”的传统方式。
规划进行了雨、污水的近远市政管网及设施规划,在村东规划垃圾转运站和小型污水处理设施。
(5)落实年度整治项目, 进行投资匡算, 多渠道争取建设资金。
考虑到盆罐村规划近期启动的可实施性, 规划制定了近期整治行动计划, 安排了整治和建设项目, 估算了项目工程量和投资费用。
二、规划特点(一) 规划重视乡土景观, 形成“棋田翻碧浪, 绿水绕新村”的鲜明地域特征规划充分尊重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 并以此为基础, 营造村庄的宜人生活环境。
第一, 村庄规划体现某地方的平原特色, 沿路规划、建设整齐、方正的居住区、工业区等,构成完整统一的村落形态, 住宅成组团式布局。
第二, 整理村落水面,规划环村河道, 控制村庄形态, 营造“棋田翻碧浪, 绿水绕新村”的鲜明地域特征。
强调村庄的生态和景观环境, 着力提高环境质量和村庄形象, 以公园绿地为核心, 道路绿化、沿河防护绿化带为脉络, 街头绿化、庭院绿化为主体, 向村庄居住、工作的各个空间层渗透, 营造绿色村落空间。
同时注重绿化空间与村民休闲聚会公共活动空间的结合。
第三, 在植被选择上, 不是简单地移植城市地区绿化景观, 而是注意恢复农村历史植被和当地物种, 宅前、宅后植树、种菜, 形成农村特有的地方植被风貌。
(二) 重视公共设施规划建设,营造村庄舒适方便的生活环境规划重视公共配套设施、环境卫生设施、道路与市政基础设施的布局。
公共设施布局注重村民对教育、文体、医疗、养老的需求, 建设养老院、超市、农贸市场、饭店、百货店、商业服务中心、科技站、社区医院或卫生所、图书馆、休闲娱乐场所等, 丰富村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改善村民居住生活条件。
完善、新建环境卫生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 解决村庄“脏、乱”现象, 为建设和谐新农村奠定基础。
建设现代化交通系统, 步行和车行交通流线有机组织, 满足各自不同的功能要求。
同时步行空间注重绿化, 成为体现村庄风貌的景观要素之一。
生产用车在村庄入口附近独立停放,以避免对住户的干扰。
逐步进入家庭的小汽车则在村宅周边结合绿化空间停放, 既可就近入户, 也可避免对住户的干扰。
(三)重视住宅设计, 多个住宅设计方案优选, 推行节能省地型住宅适当增加建筑面积, 落实农民生活、生产的综合需求, 同时注重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以务农或从事家庭生产为主的农户, 对庭院、住宅的独立性要求较高, 采用独立院落的方式进行规划, 对此类村宅近期主要进行整治。
整治的重点是庭院整治、大门和围墙整治。
对于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家庭生活方式已逐步城镇化的农户,规划设计二层村宅, 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远期村宅主要以联排二层住宅为主。
新建二层村宅在单体设计中,注重从物质空间和居住的经济型两个层面满足村民的生活生产需求。
村宅布局考虑村民的生活习惯,户户朝阳,户户设有室外庭院或大平台,使农民原有的生活习惯和庭院的部分功能得以保留。
二层村宅主要采取前后院形式,一侧进人,一侧进车,坡屋顶,大阳台,户型主要以10米或8.1米的小开间为主。
(四) 运用规划新理念,倡导新能源的有效利用由于盆罐村现状利用新能源——秸秆制气有一定基础, 规划继续推动新能源的利用。
一是在村庄推广秸秆制气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秸秆供暖; 二是结合畜禽养殖发展沼气技术,作为秸秆制气的补充;三是继续推广太阳能技术在采暖和供热水方面的应用。
三、规划启示与思考(一) 对农民更应该强调以人为本, 尊重农民意愿农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对规划的理解和实施造成一定难度。
为使规划更具实施性, 我们在工作方法上尝试了平民化的问卷方式,对于规划的把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次规划现状调研严谨细致,精心设计多份调研问卷, 强调对农村各类问题的深入了解分析,以此为基础探讨盆罐村各项发展的新思路, 力图从实际出发, 尊重农民意见,解决农民实际问题。
(二) 保持原有生态村落的空间尺度十分重要中国不会没有农民, 因此也不能没有农村。
新农村的建设是让农民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福利保障, 但他们的居住环境仍然要回归乡土。
本次规划充分尊重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环境, 以此为基础,营造村庄的综合环境。
规整的建筑肌理、传统的街巷空间是某地方村庄的布局特色,规划中,汲取地域村庄布局特征,住宅南北向规整布置,最大限度争取日照通风。
同时, 为避免空间形态的呆板,规划中利用绿化开敞空间、水景设计,达到较好的空间效果。
同时规划重点促进整治河道,沟通水系,采用乡土植被进行绿化等村庄美化项目, 营造了“棋田翻碧浪, 绿水绕新村”鲜明的村庄特征, 为村民营造出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
(三) 因地制宜, 量力而行, 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目前大部分村庄的经济基础都很薄弱, 村集体收入来源单一,不具备全面建设新农村、重建新家园的条件。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 从实践看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5]1号.[2]汪光焘.认真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j].城市规划学刊, 2005, 4.[3]方明,邵爱云.新农村建设村庄治理研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